文言文小故事学案

合集下载

《学弈》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学弈》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学弈》教学设计(精选10篇)《学弈》教学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知识链接:1、出示常见地文言警句,说说警句的意思。

a.三人行,必有我师。

b.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时习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看看它又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只要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就能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理解蕴含的道理,感受到古文之美。

三、学习过程(一)利用工具书,自学完成字词解读,课堂巩固、对学3分钟,全对得到一颗星。

1、给下列字标上拼音。

奕()诲()鸿鹄()()缴()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奕:诲:惟:援:鸿鹄:俱:弗:为:将:3、除了上述提到的,我觉得还有()、()这两个字词比较重要,请把它填在括号里并制作一张大字词卡。

(二)小组合作,释句读句。

课前独立完成,课上合作讨论5分钟,各组展示2分钟。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为是其智弗若与?6、曰:非然也。

7、朗读指导。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小组pk全文诵读情况。

(三)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请你开动脑筋,回答问题。

1、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举例说明你的身边有无听讲三心二意的现象?3、收集关于学习的名言、古诗、故事等,准备与同学交流。

(1)(2)(3)(四)课堂检测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通国:善:诲:援:俱:弗若:然:二、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文言文《黔之驴》学案设计

文言文《黔之驴》学案设计

文言文《黔之驴》学案设计[学习目的]1.积聚白话词语:窥、骇、遁、噬、习、狎、计、尽、去2.了解白话词语活用的特殊用法:船、蹄、近3.了解本文所包括的寓意。

[学习重点、难点]1.积聚白话虚词,了解白话词语活用的特殊用法。

2.经过品味精彩的言语,了解本文的寓意。

[知识梳理]1.比喻说理。

比喻说理,就是运用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笼统道理,变_______为简明,表述______而有较强的压服力。

一个恰如其分的比喻,胜过一篇平淡的议论。

运用比喻说理,首先要找准____________________;其次,比喻要___________________。

如用〝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药苦口利于行〞来劝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用〝黔之驴〞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2.白话文的词类活用⑴名词用作动词白话文中名次活用为动词的状况很多,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就是〝用蹄子踢〞的意思;〝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就是〝打洞〞的意思。

⑵描画词用作动词在白话文中,当描画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举措行为或变化开展。

如〝稍近,意狎〞中的〝近〞是〝接近〞的意思;〝弛担持刀〞中的〝弛〞是〝卸下〞的意思。

[课前预习]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人名),他与_____(朝代)的韩愈齐名,并称___________。

2.本文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篇,其他两篇区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点字注音窥之( ) 憖憖然( ) 远遁( ) 虎大骇( )噬( ) 益狎( ) 跳踉大( ) ( )4.仔细阅读课文和课下注释5.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政治遭遇。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学案(含部分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学案(含部分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文言文的结构、表达、运用,抓住关键词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作者所论述的“保民而王”的思想,运用分析与思考、探究与联想等方法,体会孟子的仁者之心。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文言文的写作背景,感受论辩特色,体会艺术的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悟“孔孟”的儒家思想,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增加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意的理解。

难点: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预习案【知人论世】孟子(前372—前309):名轲。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称为“亚圣”。

提出“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的思想,哲学上提出“性善论”。

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

【作品介绍】《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哲学思想、社会活动和个性修养。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孟子善辩,故《孟子》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背景链接】1.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国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

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

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

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

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了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2.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

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

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

文言文学案(三)画蛇添足

文言文学案(三)画蛇添足

训练三画蛇添足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

移兵而攻齐。

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

”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

”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

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西汉·刘向整理《战国策·齐策二》文本浅注【昭阳为楚伐魏】昭阳,楚国名将、名相;为楚伐魏,指楚怀王六年(前323年)的“楚魏襄陵之战”。

【陈轸为齐王使】陈轸,齐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汉·贾谊《过秦论》“于是六国之士,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为齐王使,为齐王出使楚国,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说,“陈轸,齐人而善楚者,此时见宗国被兵,故往说昭阳”。

【楚之法】按照楚国的法度。

名词结构作状语,翻译成介宾结构。

本句亦可写作“楚法”。

按这种“表制度名词,制度描述”型句子中的“名词”需译成“介+名词”结构作状语的情况较为常见,一般该名词为一个表制度、法度的词,如“秦制,大驾属车八十一乘,法驾三十六乘。

汉法驾用三十一乘,小驾用十二乘。

隋制,大驾三十六,法驾十二,小驾不用”(元·脱脱《宋史·志第一百二·舆服一》)中的“秦制”“隋制”都当做如此解,意为“根据秦朝的制度”“根据隋朝的制度”。

又如“汉法,降贼者九族为戮”(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五十三》)中,“汉法”当译作“根据汉法”。

文言文教案四篇

文言文教案四篇

文言文教案四篇文言文教案篇1鸿门宴一、引导关于史记,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史记》作品内容、特点、价值的掌握,鸿门宴教案鸿门宴(原创教案八)。

《史记》记叙历史的.起止年代: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历史。

《史记》的体例及构成:纪传体通史,以历史人物为纲记载历史。

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合计130篇。

关于《史记》的价值,鲁迅"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评价,道出《史记》的文学价值与历史价值。

二、关于背景简述楚汉核相争的历史过程。

要点:盟军分兵两路,相约攻秦,项羽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刘邦得以先入咸阳,且有欲王关中的打算,项羽进入函谷关,接到曹无伤告密,加上范增进言,定计除刘,才有鸿门宴。

可以说,鸿门宴,是刘邦和项羽两个阵营的一次精彩政治较量,在军事上占有绝对实力的项羽阵营,却在政治上输得精光,这也暗示了刘项二人政治上的必然结局。

三、整体把握提问:__的精彩之处,在什么地方?生动鲜明人物形象,波澜起伏的情节变化。

结合研计与练习一,试着为每一段拟一个小标题。

并观察矛盾的起伏,事态的缓急与情节的变化。

通过这个折线图可以看出,全文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人物就是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得以体现。

__体现了两个阵营的较量,塑造了两组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列出来,试看其中的微妙关系。

(引导思考)项羽阵营:项羽范增项庄项伯刘邦阵营: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对应关系:主帅智囊武将叛徒这两组人物构成了两个团队,无疑作者既展现了个人的性格与能力,也展现了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

这无疑贯穿了一种对比关系。

四、讲解课文在讲解课文中,以故事的情节变化(除刘与保刘的矛盾矛盾转化)为线索,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挖掘人物形象的内涵。

定计(矛盾陡起)问:由于曹无伤的告密,得知刘邦欲王关中,项羽与范增的意见是一致的,即定下除刘之计,但是二人对刘邦的认识完全一致吗?引导总结:项羽听到曹无伤的报告,立刻"大怒",并没有深思熟虑,是一时意气用事,觉得刘邦"可气"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语文文言文《朝三暮四》

语文文言文《朝三暮四》

语文文言文《朝三暮四》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朝三暮四》优秀教案(精品)《朝三暮四》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3个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

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二、过程与方法1.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2.文言字词积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寓言故事,体会其含义,明白其道理。

2.熟读短小的文言文,结合注释读懂其大意。

教学重点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讲授法、指导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与课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寓言。

我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等寓言,今天我们将学习寓言《朝三暮四》。

1.结合预习,讲一讲《朝三暮四》这则寓言故事。

2.了解庄子。

二、新课学习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读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做好标记。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3.出示生字词拼读。

4.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5.说明“曰”“皆”“然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6.齐读课文。

7.练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仔细听如何断句。

强调读准字音。

学生试读课文。

篇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及答案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1》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第5讲 文言文入门学习之神话故事(学案)

第5讲 文言文入门学习之神话故事(学案)

第5讲文言文入门学习之神话故事1.复习成语故事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初步掌握神话故事类文言文的重要字词解释、翻译和启示。

【知识梳理】“阅读”文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对于课外文言文更是离不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地把握文本,领悟主旨,并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目标考考你:你能说出多少个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牛郎织女、天衣无缝、开天辟地、叶公好龙、夸父逐日、愚公移山……还记得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吗?神话类文言文阅读思路:(一)后羿①射日逮至尧②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③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④之野,杀九婴于凶水⑤之上,缴大风于青邱⑥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⑦,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选自《淮南子》)【注释】①后羿:后羿,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

②尧: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

③猰貐(y à y 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跑得快、要吃人、叫声如婴儿啼哭的丑恶可怕的怪兽。

凿齿: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野兽,据说有露出口外状如凿子长三尺的牙齿。

九婴: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九个头的怪兽。

大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猛禽,据说飞时伴有能毁坏建筑的狂风。

封豨(x ī):大野猪。

修蛇:一种能吞食大象的长蛇。

④畴华:地名,在南方。

⑤凶水:地名,在北方。

⑥青邱:大泽名,在东方。

⑦洞庭:洞庭湖。

读一读,揣测原文的意思,试着复述出来。

(译文)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

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

(于是)尧派后羿到南方沼泽地荒野去杀野兽凿齿,到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到东方的大泽青邱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十个太阳(射下来九个),接着又杀死猰貐,到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

《郑伯克段于鄢》学案教师版

《郑伯克段于鄢》学案教师版

《郑伯克段于鄢》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2、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1、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2、共叔段为叛乱所作的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1、郑庄公面对共叔段的积极备战采取了步步退让、消极备战策略却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取胜?【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预习积累】一、知识链接1.《左传》简介:《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后人也有认为是汉代刘歆改编的。

有学者甚至认为它并非解说《春秋》,只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

2.关于“国”、“都”、“邑”、“鄙”:国,国家。

周代诸侯的领地称“国”。

如本文:“国不堪贰。

”诸侯国的首都也称“国”,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都,“国”内的大城市,但比国都小;“都”的大小不一。

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用作动词,指建都。

如杨雄《解嘲》:“都与洛阳。

”因此汉以后京城也称为“京都”“首都”。

邑,城镇,大的叫都,小的叫邑。

《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邑的大小、人口不一,如本文:“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作为政治区域,古代以有宗庙为都,没有宗庙为邑。

鄙,边境上的小邑。

如本文:“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3.《春秋》与“春秋笔法”(1)关于《春秋》《春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

孔子曾修订《春秋》。

(2)关于“春秋笔法”春秋:春秋时鲁国的史书。

笔法:写文章的技巧。

指文字隐晦、文笔婉转而含有褒贬意思的写作风格。

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描述写法,称“微言大义”,在叙事时暗含褒贬,委婉的表达作者的倾向。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学案 (1)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学案 (1)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等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

2.体会庄子借助寓言,曲达旨意的写作手法。

了解这则小故事的寓意。

3.领略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思辨性,恰当评价庄子的说理散文及其思想。

二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厘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

2.通过阅读文章,分小组展开讨论,探讨本文寓意。

运用本文的写作手法练习写作。

3.查找庄子与《庄子》的相关资料,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知识拓展1.作者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丰富,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给人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庄子》一书熔庄子的哲学、政治、伦理、文艺理论及思维方式于一炉,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该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2.背景资料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社会关系的变化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革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

经济的发展又给学者辩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

大批学者辩士议论社会状况,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

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

3.文题解读“石”是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瓠(hù),葫芦。

《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小石潭记》学案5篇

《小石潭记》学案5篇

《小石潭记》学案 5 篇 《小石潭记 》学案 1 学习目标: 1.积累并掌握文言词语 和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 的思想内容,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烘托和照应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悲凉 凄苦的思想感情。

3.朗读并背诵课文。

资料助读: 1.走近作者:柳宗元 , 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亦称“柳柳州”。

唐代著名文学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 《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 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 涧记》《小石城山记》 2.写作背景:唐永贞元年(805 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 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

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 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 革新集团失败了, 柳宗元被 贬为永州司马。

他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 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 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3.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 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1 / 17一、摘录字词(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 注释,解决生疏、多音、易错字)。

二、文学常识(1.作者 2.背景 3.文体知识)(结合资料助读书上批注) 三、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读流畅) 四、翻译(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 批注。

) 五、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 用等,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1.一词多义 ①全石以为底 为: ⑵1 潭西南而望 而: ②为坻,为屿 为: 2 乃记之而去 而: ③全石以为底 为: 3 隶而从者 而: ⑶ ①卷石底以出 以 ⑷①隶而从者 从: ②以其境过清 以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从: ⑸①乃记之而去 乃: ②乃不知有汉 乃: 2.词类活用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 近岸,卷石底以出其岸 势犬牙差互 3.文言句式 4.古今异义 5.重点词语(书上批注) 我的疑问: 探究案:: 1.文章的每一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书上批注) 2.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原文回答。

《陈太丘与友期行》学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学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
班级:姓名:
一、导:导出目标
1.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3.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4.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学:自主学习
1.补充省略成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期.日中(2)去.后乃至
(3)尊君在不.(4)相委.而去
(5)友人惭.(6)下车引.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期日中,过中不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议: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内容。

(二)指导朗读。

选择一、二个段落,师生交流如何朗读。

(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哪两点错误?
2.友人“下车引之”要做什么?
3.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有人认为做得对,有人认为不对,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四、结:课堂小结
五、练:课堂练习
一、必做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
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二、选做题
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因此一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课前充分预习、课堂检测训练为主,通过训练掌握基本的字词句,能够基本理解文章大意。

2、本文是一篇感情十分真挚自然的散文,第二、三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朗读、讨论为主,在朗读讨论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关于作者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壹五4)考中举人。

以后参加八次会试,都没有考中。

后来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的安亭江边,教书授徒达二十余年之久。

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壹五6)才考中进土,任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知县。

隆庆四年(壹五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

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

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二、朗读课文老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以及文章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三、正音正字项脊轩渗漉修葺垣墙栏顺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异爨老妪呱呱而泣先妣汝姊阖门象笏扃牖琵琶四、字词理解五、活用字词: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六、句式判断: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七、翻译句子: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2.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3.提高翻译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文意,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一、【导入】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以及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孔子的智慧。

二、【知识链接】1.简介四弟子: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是孔子的学生,年龄分别是51、39、31、18,孔子当时60岁。

2.侍坐:学生坐在一起陪伴老师。

古代臣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起陪伴长辈叫侍坐。

3.关于“子”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如孔子、孟子。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子”特指孔子。

②由于“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因此春秋时期男子取字经常在字前加“子”,如子路(孔子弟子仲由的字)、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公孙侨的字)、子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的字)。

③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④地支的第一位。

十二地支可用来纪时、纪月;23点至次日1点被称为子时,冬至所在的月份被称为子月。

地支与天干配合可以用来纪日、纪年。

4.宗庙之事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5.端章甫穿着礼服,带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

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

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三、【文化常识】——完成填空: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鼓_____励人们_____,即“出来做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精选13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精选13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精选13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篇1设计说明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遇事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前准备1.查找司马光的资料了解司马光,预习课文,生字,制作生字卡片。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新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懂句子,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走进故事(用时:5分钟)1.师(出示课件)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2.板书课题。

3.师介绍古文的特点。

1.学生看图后回答。

2.齐读课题。

3.了解古文的特点。

1.简要说说文言文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试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句子。

2.师出示生字,指导学生学习新字。

3.教师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节。

2.小组内利用识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3.练习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10分钟)1.读课文,思考:(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

(2)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3)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从中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2.教师指导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

3.指导朗读。

1.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画相应的句子,词。

2.学生相互交流。

3.借助注释和老师的提示理解句子。

4.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文言文二则》教案

《文言文二则》教案

《文言文二则》教案本单元的主题是“七彩童年”,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4篇课文。

《文言文二则》中的故事,赞美了古人勤勉学习、坚持不懈的求学精神。

其余三篇课文篇幅都较长,写的都是成长的故事,都是按内容的不同,自然地将文章分成了几部分。

《小英雄雨来(节选)》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我们家的男子汉》写了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芦花鞋》主要写冬季来临,青铜将一家人做的一百零一双芦花鞋,拿到油麻地镇上去卖,供葵花上学的事情。

在一个鹅毛大雪天,青铜执意去卖鞋,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鞋全买走了,最后连青铜脚上的鞋都被买走了。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1. 能借助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2. 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囊萤夜读》▶课时目标1.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过程板块一整体把握知内容1.引入课题。

(1)出示课题:《文言文二则》。

(2)师引导:文言文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古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大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传承民族文化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2.熟读故事题目。

(1)出示两则文言故事的题目《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

郑人买履学案

郑人买履学案

郑人买履学案郑人买履学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1.指导朗读,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想: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

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

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郑人买履(zhèngrénmǎilǚ)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用法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近义词生搬硬套、死搬教条灯谜河南人买鞋典故郑人买履二、作家、作品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

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

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18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学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8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学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铁杵成针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卒”,会写“逢、卒”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把握节奏,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1)师引导生回顾李白的诗: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老师和你们来比赛,看看是你们背得多,还是老师背得多,好不好?《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朗月行》、《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将进酒》、《行路难》。

(2)导入新课。

①师:李白是不是从小就博学多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这位大诗人小时候的故事。

②学生跟老师书写、读课题:铁杵成针解释:铁杵,出示图片。

一头粗一头细的棒子,捣粮食或洗衣服的东西。

(3)指导朗读课题。

(4)介绍《方舆胜览》是一本编纂地理类的书,眉州是其中一个地名。

师引导:铁杵,要把它磨成一根针,真是不容易啊。

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多样读文,理解文意(一)读A(1)出示无标点文本第一节课件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比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文字有什么不一样?(没有标点、竖着排版、从右往左)(2)点名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3)互纠互辅。

(4)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5)师领读,生齐读,读整齐,读响亮。

B(1)出示无标点文本第二节课件出示: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2)师指名朗读,重点纠正断句。

(3)学生质疑,对自己不理解的提出来,其他学生帮助解答,解答不了的老师点拨。

(都知道了那老师来考一考大家)弃:放弃是:这老媪:看部首,猜字义。

看“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六语下 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 学弈 学案

六语下 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 学弈 学案

文言文两则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一、形近字组词。

弈()俱()援()盂()奕()惧()缓()孟()二、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2.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三、理解文中“之”的意思。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②惟弈秋之为听()③一人虽听之()④思援弓缴而射之()⑤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四、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为.是其智弗若与?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4.孰.为汝.多知乎?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两小儿辩日》选自《》,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知识无尽,学无止境道理。

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你得到了()的启示。

2.《学弈》选自(),这本书是记录()。

《学弈》讲述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两个人的结果却(),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他在学习中( );另一个学得不好,是因为()。

从中你懂得的()。

多彩语文原文: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意思: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30.智子疑邻等学案

30.智子疑邻等学案
七年级语文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主编
王玉芳
课题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授课时间
授课人
学习目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导航
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汇,理解课文,达标测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说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今班学的,对你有何启示?
本节课知识结构
本节课学习收获
本节课自我评价
备注
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1,自学完成的目标
积累文学常识。
2,练习
①释词
天雨墙坏()、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不筑必将()有盗、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
②翻译
其邻人之父亦云。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二)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三)课堂展示
三、形成性练习
关于本文主题,你有何观点?
四、拓展延伸:

《促织》学案(精)

《促织》学案(精)

《促织》学案【文本解读】本课所选的两篇小说都写了人化为虫的故事,小说家的想象既匪夷所思,又引人入胜。

阅读时,要注意主要情节的起伏和人物情感的变化,体会人物的生存境况,进而理解“变形”中寄语的社会批判意味。

《促织》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的情节,带有某种神秘色彩,要透过这些描写,把握作品的现实主题,进而体会这一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写作手法独特的艺术魅力。

《促织》的语言精练而生动,如描写成名之子投井后,“夫妻向隅”至“寻所逐者”的一段文字,叙事状物,细腻形象,要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素养目标】1.了解作家蒲松龄,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及其文学史地位。

2.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品味《促织》朴素自然、简洁凝炼、准确传神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4.理解本文所揭露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学习重难点】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一字剑臣,号,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小说家。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

蒲松龄年轻时,颇有文名,但屡试不中。

家贫,设馆为生,71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他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作品中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

2.相关背景《促织》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发生的事,其实大有深意。

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也被视为“英主”。

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

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小故事学案
一、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字词点击: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三军:三支部队,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子:果实结得多⑦闻:听说⑧乘:利用⑨源:水源⑩及:到了人物名片: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译文:吴王打算攻打楚国,警告他左右的臣子说:“有胆敢劝阻我伐楚的,就处死!”有一个年轻的侍从官想劝阻却又不敢,就藏着弹丸,带着弹子,来到后花园里转游,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

有三个早晨都像这样。

吴王说:“你过来,为什么自讨苦吃把衣服弄湿成这个样子?”他回答说:“后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爬在高枝上悲伤地叫唤,喝着露水,并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曲着身子,弯起了前枝,正要捉蝉,却不知黄雀在它后面;黄雀伸长脖子正面啄螳螂,却不知道弹子、弹弓在它下面。

这三个小动物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的身后边潜在的祸患。

”吴王听了说:“太好啦!”于是放弃了他出兵的计划。

字词点击: ①蝉:知了。

②其:代词,6个“其”指代不同。

③居:停留。

④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紧贴树枝),弯起前肢。

附,同“跗”,脚背。

⑤傍:同“旁”,旁边。

⑥延颈:伸长头颈。

⑦务:一定,必须。

务欲:一心想要。

⑧前利:眼前的利益。

⑨顾:考虑。

⑩患:灾祸。

趣味链接:你知道吗,还有一个成语也与螳螂有关,叫螳臂当车。

春秋时,齐国的国君齐庄公,有一次坐着车子出去打猎,忽见路旁有一只小小的虫子,伸
出两条臂膀似的前腿,要想来阻挡前进中的车轮。

庄公问驾车的人:“这是一只什么虫子?”驾车的人答道:“这是一只螳螂,它见车子来了,不知赶快退避,却还要来阻挡,真是不自量力!”庄公笑道:“好一个出色的勇士,我们别伤害它吧!”说着,就叫驾车的人车子靠边,让开它,从路旁走过去。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

人们都说庄公敬爱勇士。

便有好多勇敢的武士,纷纷来投奔他。

但是,“螳臂当车”作为一句成语,却并不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作自不量力的可笑人物。

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