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1

合集下载

大洲与大洋教案5篇

大洲与大洋教案5篇

大洲与大洋教案5篇大洲与大洋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拟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殊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熟悉地球外表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进展过程和根本观点,培育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争论的话题,组织争论,鼓舞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力量和求异思维。

教学建议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学问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

由于有了地球学问的和图学问,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叙述三局部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

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局部,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详细化。

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消失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拟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学问。

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

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

2。

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水道、海峡)3。

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比照。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局部,以读图为主: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分。

大洲和大洋教案1

大洲和大洋教案1

《大洲和大洋》教案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内容来源: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课时安排:共二课时第二课时主题:七大洲和四大洋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材分析:《大洲和大洋》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的拓展,又是今后将要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大洲大洋的知识,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学生学习这节课相对容易一些;但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以便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七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大洲的名称;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七大洲看似规律的分布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教学方法:读图讲解法、讲练结合法、启发式谈话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评价任务:(1)读图2.5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2)读图2.6说出七大洲和七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展示:世界海路面积比例图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全球海路面积的比例,那么,这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又分成了几个大洲和几个大洋。

(复习、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二、海陆分布的几个基本概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对比、归纳等能力)投影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提问:(1)大陆与岛屿有什么不同?(2)岛屿与半岛有什么不同?(3)大洲和大陆有什么不同?(4)洋、海、海峡有什么联系与不同?(读图观察比较,思考回答相关问题)三、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归纳、填表明确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指导学生读课本33页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填表,投影显示相关的表格及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1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1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1 大洲和大洋一、设计理念: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

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上册 2.1大洲和大洋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上册 2.1大洲和大洋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大洲和大洋
课题
第1节大洲和大洋
课型
主导型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导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掌握海陆的分布及七大洲的位置。
重点
七大洲的位置
难点
各大洲所处的位置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策略
复习
引入新课
地球是什么样 的?请同学们进行描述
给学生2分钟左右时间进行探讨、交流,然后对各小组同学进行汇报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 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阅读世界地形图说出海陆分布 情况?
世界海陆分布是均匀的吗?
阅读教材p34,按照面积大小说出大洲的名称和排序?描述各大洲的位置特征 ?
大洲之间的界限是怎样划分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海陆所占比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各大洲的面积大小,及大洲的位置特征
放大地图,让学生把界线看清楚,一定要 掌握好。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阅读教材,描述海陆分布情况。
学生按照教师的提 问,归纳出七大洲所处的位置。
看地图,了解各大洲位置。
注意记忆方法,不要混淆。
从所处纬度及所跨经度、面积等方面分析各大洲的状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精习
知识梳理:
知 识运用:知识应用
引导学生梳 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按照教师的要求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部分同学在复习中可能开小差,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及时纠正开小差的同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这一节主要介绍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大洲和大洋的具体分布和特点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布和特点,能够通过地图识别大洲和大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案例,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环境,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和特点。

2.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和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2.讲解法: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和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地图:世界地图3.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地图上的陆地和海洋。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陆地和海洋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和定义。

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提问:大洲和大洋有什么区别?它们在地图上的分布是怎样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张世界地图,要求学生标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范围。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大洲?什么是大洋?它们在地图上的分布是怎样的?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和分布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分布情况,能够识别世界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它们的分布情况。

2.难点: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图片进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地图和图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世界地图、大洋分布图、大洲分布图、PPT课件。

2.材料:教材、练习题、相关文章。

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有哪些大洲和大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上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大洲和大洋的定义是什么?2)世界上有哪些大洲和大洋?它们的位置分布如何?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张世界地图和一张大洋分布图,要求学生识别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并标注在地图上。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精选5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1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内容点析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掌握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

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2.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同学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同学的爱好,并通过同学争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熟悉。

3.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

1961年4月12日,他驾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看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球。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诞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使同学感觉更加真实,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更有乐观性。

其次章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其次章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白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5.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争论。

老师应鼓舞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的问题,这是由于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风光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风光积大于陆地面积。

6.图2.4水陆半球是依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

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推荐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推荐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互动一】地球?水球?1.读教材P30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读教材P30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

(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3.请同学们来探讨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七年级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七年级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

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

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

如果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

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

大洲和大洋 教案.doc

大洲和大洋 教案.doc

大洲和大洋教案教案通常是在课前就要准备好的。

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大洲和大洋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洲和大洋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海峡。

2.能够准确在地图上填写出七大洲的名称,并说出七大洲的轮廓、面积顺序、分布位置和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七大洲的分布图,提高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的分析,学会分析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七大洲的分布特征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

【难点】七大洲空间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陆地与海洋内容,进而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七大洲四大洋。

环节二:新课教学1.概念教师PPT展示书本32页图2.5,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请在图中找出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师生总结】全球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很多块,其中面积比较大的我们把它叫做大陆,比如我们台湾同胞把我们同胞称作大陆同胞,我们在亚欧大陆。

面积比较小的成为岛屿,像祖国台湾岛,海南岛等,还有钓鱼岛。

(北美洲的格林兰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位,把大陆和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海峡是沟通两个水域的狭窄水道。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

2.七大洲(1)教师PPT展示图2.6《大洲的分布》,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并说出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②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师生总结】①全球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按面积大小顺序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各大洲的轮廓形状: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

②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精选6篇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包括教学目的和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1】新年伊始,又是一个新学期,本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成绩,我根据七年级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课堂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三课建设工作。

使每位受教育者做的自己”的“多彩教育”核心价值观,落实“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的核心育人理念,以“多彩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多彩课堂”构建为着力点,以课题研究为手段,构建多元的、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体系,发展多样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与学方式,生成开放的、独具二七标识的“多彩课堂文化”,努力实现“多彩教育”的发展目标。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能够查找出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并且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3、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

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比较零碎。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I)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I)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通过地图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洲的定义和分类:大陆和岛屿。

2. 世界上的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3. 大洋的定义和分类: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情况。

2. 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分类和特征。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洲和大洋的特征和分类。

3. 采用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 新课导入:介绍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和分类。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情况。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大洲和大洋的特征和分类。

5.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掌握情况。

6. 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大洲和大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分布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

2. 与大洲和大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练习题和答案。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分类和分布情况,第二课时进行案例分析、课堂练习和总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大洲和大洋》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大洲和大洋》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大洲和大洋》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大洲和大洋”,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世界地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培养学生读图和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及其位置。

2.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找出大洲和大洋的位置。

2.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形成原因。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世界地图和大洲、大洋分布图,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和分析。

2.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形成原因。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大洲和大洋的位置。

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格局。

2.呈现(10分钟)呈现大洲和大洋分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主要的大洲和大洋。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并总结,指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规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世界地图,尝试独立找出大洲和大洋的位置。

【K12教育学习资料】七年级地理上册 2.1大洲和大洋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K12教育学习资料】七年级地理上册 2.1大洲和大洋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 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阅读世界地形图说出海陆分布 情况?
世界海陆分布是均匀的吗?
阅读教材p34,按照面积大小说出大洲的名称和排序?描述各大洲的位置特征 ?
大洲之间的界限是怎样划分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海陆所占比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各大洲的面积大小,及大洲的位置特征
大洲和大洋
课题
第1节大洲和大洋
课型
主导型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导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掌握海陆的分布及七大洲的位置。
重点
七大洲的位置
难点
各大洲所处的位置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策略
复习
引入新课
地球是什么样 的?请同学们进行描述
给学生2分钟左右时间进行探讨、交流,然后对各小组同学进行汇报
按照教师的要求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部分同学在复习中可能开小差,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及时纠正开小差的同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研习
海陆分布
海洋占71%;陆地29%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
七大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 极洲
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放大地图,让学生把界线看清楚,一定要 掌握好。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阅读教材,描述海陆分布情况。

《大洲和大洋》教案1

《大洲和大洋》教案1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难点: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自主学习】1. 阅读P31材料,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海洋占________2. 世界海陆面积陆地占________概括地说,分是海洋,分是陆地。

3. 世界海陆分布(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海洋集中在________ (2)从南北两极看:北极周围是________,南极周围是________4. 大洲、大洋的概念(1)大洲:____________与它周围的___________的总称。

(2)大洋:海洋被陆地________,形成彼此________的四大洋,_______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5.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1)七大洲名称(按面积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大洋名称(按面积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大洲的分界线(1)亚欧洲分界线:_________山脉、_________河、_________山脉【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叫“水球”。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章——大洲和大洋活动1【讲授】讲授新课一、地球?水球?1.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1.doc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1.doc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

2、能区分大陆、岛屿、半岛和海峡。

3、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特点,明确亚欧、亚非、亚洲、北美洲和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特点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综合、讨论、提问教具多媒体:七大洲、四大洋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是谁?在大空看到的地球的情况是怎么样?[媒体展示一] 多幅地球的航片。

[自学释疑]1.地球上海陆比例是多少?2.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怎么的过程?3.地球上的海陆是如何分布的?[媒体展示二] 海陆比例图[媒体展示三] 图2。

5:大陆、半岛、岛屿、海洋和海峡[媒体展示四]1、六块大陆2、七个大洲3.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4.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课堂练习]:见附表。

[课堂小结]一、71%海洋,29%陆地------海陆分布不均二、七大洲四大洋位置[课后作业]《课时达标》:P21---22 1、4、6、8、9、12、13、14、17、18P23---24 1、2、3、5、11、12、14、20、21教学后记本节内容简单明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所以课堂的设计以练习为主,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教学理念。

附:课堂练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1)对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教师指图,学生回答)(2)被赤道横穿的大洲有:(3)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4)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5)面积最大的洲和面积最小的洲分别是(6)面积最大的洋和面积最小的洋分别是:2.图2中,(1)A是山脉B是河流(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3.图3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ABCDABC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1 大洲和大洋
一、设计理念: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
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

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地球仪、世界地图、竞赛图表
五、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
知识竞赛法
六、教学过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六个环节: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演示
教学效果
(一)
创设情景导入本课
4分钟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

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

”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观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
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由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这种教学方式,强化了讨论法这一学习方法
地球动画和图片
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
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
动手观察
探究新知
7分钟
、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2、观看展示
3、观察不同的地图进行分析判断
4、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展示著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
2、世界海陆分布图
3、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4、水、陆半球图
5、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
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

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三)
观察思考
深入自学
5分钟
、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2、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

(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学生看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回答问题。

1、“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
2、世界地形图
学生大多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演示
教学效果
(四)
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20分钟
、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请一位黄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大洲、大洋的分布图
2、各大洲大小比较示意图
3、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图
4、北美洲与南美洲、亚洲分界图
5、各大洋大小比较示意图
6、“一笔绘五洲”
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亲自的绘图加深了学生的空间印象,也提高了绘图技能。

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
竞赛活动
巩固练习
6分钟
、设置抢答题:
⑴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⑵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
⑶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
2、把各组的得分写入表格,对各组的表现作点评
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活动,以抢答形式为主(各组任一成员都可抢答,答对的为本组得分)
、所提的问题和图片
2、世界地形图竞赛版(对答对的同学会给予掌声鼓励)
中学生好胜心强,用竞赛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小结本课
布置作业
3分钟
、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学生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2、记录作业内容并做作业
板书和作业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在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

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

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四大洋
⑴洋、海和海峡
⑵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⑴大陆、半岛、岛屿
⑵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⑶各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州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