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口炎1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肠粘膜细嫩,小肠绒毛发育良好,肌层发育
差
肠系膜柔软而长,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
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肠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
、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可经肠粘膜进入体
肠 Intestine
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早产儿肠乳糖酶活性低。肠壁功能差,
易发生乳糖吸收不良、细菌经肠粘膜吸 收引起全身性感染和粪便滞留或功能性 肠梗阻
肝脏 liver
年龄越小,肝脏相对越大 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
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变,但易受各 种不利因素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 中毒等均可使肝细胞发生肿胀、变性坏 死、纤维增生而肿大,影响正常生理功 能
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故 对脂肪消
肝脏 Liver
化、吸收功能差
胰腺 Pancreas
较低,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够完 善
肠道菌群 INTESINAL FLORA
在母体内,胎儿的肠道是无菌的,生后数小
时细菌即从空气奶头用具等经口、鼻、肛门入 侵至肠道
一般情况下胃内几乎无菌,十二指肠和上部
小肠也较少,结肠和直肠细菌最多。
肠道菌受食物成分影响,单纯母乳喂养以双
歧杆菌占绝对优势;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肠 内的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所占比例几 乎相等
腺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食管下段 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 胃食管反流,绝大多数在8至10个月时症状消 失
婴儿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
胃 stomach
新生儿胃容量约30-60ml,后随年龄而增大
,1-3月 90-150ml,一岁250-300ml,故年 龄越小喂养次数较年长儿多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7 版
五、肝
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 易受缺氧,感染、中毒等因素敏感性大, 肝细胞易发生肿胀,变性、坏死等,影 响正常功能。胆汁分泌较少,对脂肪的 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第7 版
六、胰腺
胰液分泌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至成人 每日可分泌1~2L。婴幼儿时期胰液及其 消化酶的分泌易受炎热天气和各种疾病 的影响而被抑制,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第7 版
七、肠道细菌
胎儿肠道是无菌的,生后数小时细菌即 侵入肠道,主要分布在结肠和直肠。母 乳喂养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人工及 混合喂养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 菌及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正常肠 道常驻菌群对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婴幼儿正常菌群脆弱,易发生菌群失调, 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第7 版
八、健康小儿粪便或金黄色,不臭, 偏酸,2~4次/日。 2 人工喂养粪便:淡黄或灰黄,干,臭, 中性或碱性,1~2 3 混合喂养粪便:介乎二者之间。
第7 版
三、胃
新生儿胃容量约30~60ml,成人月2000ml。 每天喂养的次数越多。
水平位,平滑肌发育不完善,易扩张, 贲门括约肌发育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 好,易呕吐。
第7 版
四、肠
小儿肠管相对长,肠系膜柔软而长,升 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 套叠。肠壁薄,通透性高,肠内毒素、 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可经肠粘膜进入 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时常引 起胃-结肠反射,产生便意,所以大便次 数多于成人。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7 版
一、口腔
新生儿及婴幼儿粘膜薄嫩,血管丰富, 唾液腺不发达,易损伤和感染;3~4个月 唾液分泌增加。婴儿口底浅, 5~6个月 唾液增多明显,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 全部唾液,-生理性流涎。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学习要点1.儿童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鹅口疮及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要点。
3.儿童腹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
4.轻型腹泻与重型腹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5.脱水程度和性质的判定以及儿童腹泻病治疗中液体疗法的运用。
第一节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口腔口腔为消化道的起端,具有吸吮、吞咽、咀嚼、消化、味觉、感觉和语言等功能。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和吞咽功能。
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感染。
3个月以下婴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故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但因婴儿口底浅,不能及时吞咽全部唾液,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二、食管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黏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发育不完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故10个月以下婴儿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三、胃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松弛、张力低)而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特别是吸奶时常吞入过多空气,故易发生生理性溢乳和呕吐。
胃黏膜有丰富的血管,但腺体和杯状细胞较少,胃酸和各种酶的分泌少且酶活力较低,消化功能差。
儿童胃容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新生儿期约为30~60ml,1~3个月时为90~150ml,1岁时为250~300ml,5岁时为700~850ml。
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水的排空时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儿童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为身长的5~7倍(成人仅为4倍)。
肠黏膜富含血管和淋巴组织,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但由于肠壁薄、通透性高且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易经肠黏膜吸收入血,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婴幼儿肠黏膜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固定性差,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
婴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时常引起胃-结肠反射,故大便次数常多于成人。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PPT
(五)肝
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右肋缘下约2cm触及 婴儿在感染,缺氧,中毒等情况下易发生
肝脏肿大和变性 婴儿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 胆汁分泌少,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较差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
(六)胰腺
出生时,胰腺分 泌量少,3~4个 月时,胰腺较快 发育
小婴儿胰蛋白酶 和脂肪酶的活性 较低,淀粉酶的 活性更低
3个月以下的小儿不宜喂淀粉类的食物
(七)正常粪便
1.胎便:
定义:新生儿最初排出的深墨绿色粘稠,无 臭味的大便 组成: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消化液及吞下 的羊水 时间:生后12小时开始排便
生后3天内无胎粪排出,应检查有无 肛门闭锁
(七)正常粪便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水:1.5~2小时 •母乳:2~3小时 •牛奶:3~4小时 •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及肠道细菌
肠管长,黏膜血管丰富,利于消化吸收 肠系膜柔软且长,固定差,易发生肠套叠
和肠扭转 肠壁薄,通透性高,毒素,消化不全产物
和过敏原易吸收,易发生全身性感染和变 态反应性疾病
Thanks!
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生理性流涎
小儿5~6个月时唾液分泌明 显增多,但由于婴儿口底浅, 有不能及时吞咽,常发生生
理性流涎。
(二)食管
新生儿和婴儿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发育不 成熟,9个月以下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三)胃
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 易发生溢乳。
新生儿胃酸和酶分泌较少,活力低,易致 消化能力差
2.母乳喂养儿的粪便:
金黄色,糊状,不臭,每日2~4次
3.人工喂养儿的粪便:
婴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婴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婴儿的消化系统在解剖和生理上有以下特点:
1. 肠道发育:婴儿出生时,消化系统的各个部位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
胃的容量较小,肠道长度较短,消化酶的分泌也较少。
肠道发育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全成熟。
2. 免疫系统:婴儿的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不完全,容易受到食物中的微生物和抗原的侵袭。
以及婴儿的肠黏膜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易受到损伤。
3. 食物消化和吸收:婴儿的胃酸分泌较少,胃酸浓度低,消化能力相对较弱。
胃蛋白酶的产生也较少,对蛋白质的消化效率较低。
此外,胰腺的功能也有限,胰酶和胆汁分泌相对较少,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相对较弱。
婴儿的肠道对乳糖的分解酶乳糖酶的分泌也较少,对乳糖的消化能力较差。
4. 肠道菌群:婴儿的肠道菌群也需要时间逐渐建立完善。
新生儿的肠道内的菌群相对较少,主要以简单和未经发酵的食物为基础。
随着饮食的逐渐增加,肠道菌群也逐渐多样化。
总的来说,婴儿的消化系统在出生后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发育和适应过程,从而逐渐适应母乳或其他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了解婴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对于婴儿的喂养和营养摄入的规划非常重要。
第11章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 (八)健康小儿粪便
• 食物进入消化道至粪便排出时间因年 龄而异:母乳喂养的婴儿平均为13小时, 人工喂养者平均为15小时,成人平均为 18—24小时。
• 1.人乳喂养儿粪便 为黄色或金黄色, 多为均匀膏状或带少许黄色粪便颗粒, 或较稀薄, 绿色、不臭,呈酸性反应 (pH4.7~5.1)。平均每日排便2—4次, 一般在添加辅食后次数即减少。
精品PPT
• (六)胰腺
• 出生后3~4个月时胰腺发育较快,胰 液分泌量也随之增多,出生后一年,胰 腺外分泌部生长迅速,为出生时的3倍。 胰液分泌量随年龄生长而增加,至成人 每日可分泌1—2升。酶类出现的顺序为: 胰蛋白酶最先,而后是糜蛋白酶、羧基 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新生儿 所含脂肪酶活性不高,直到2岁~3岁时 才接近成人水平。婴幼儿时期胰腺液及 其消化酶的分泌易受炎热天气和各种疾 病的影响而被抑制,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精品PPT
• (四)肠
• 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一般为身长的5~7 倍,或为坐高的10倍。小肠的主要功能包括 运动(蠕动、摆动、分节运动)、消化、吸收及 免疫保护。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食物残渣、 进—步吸收水分以及形成粪便。小儿肠粘膜 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结肠无明显 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 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肠壁薄故通透性高, 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 敏原等可经肠粘膜进人体内,引起全身感染 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精品PPT
• (2)营养不良:见于80%左右的患儿,主要表 现为体重不增和生长发育迟缓,贫血。
• (3)其它:如声音嘶哑、中耳炎、鼻窦炎、反 复口腔溃疡、龋齿等。部分患儿可出现精神 经症状:①Sandifer综合征:是指病理性GER 患儿呈现类似斜颈样的一种特殊“公鸡头样” 的姿势。此为一种保护性机制,以期保持气 道通畅或减轻酸反流所致的疼痛,同时伴有 杵状指、蛋白丢失性肠病及贫血;②婴儿哭 吵综合征:表现为易激惹、夜惊、进食时哭 闹等。
第8章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双歧杆菌 大肠杆菌 类杆菌
70
60 50 40 30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
0 0 5 10 15 days 20 25
10
0 0 5 10 15 days 20 25
肠道菌群
定义:在健康人的肠道内寄居者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称为肠道菌群。
分类:常驻菌(益生菌)和过路菌 益生菌生理作用:
1、营养作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能合成多种维生素, 利于蛋白质残片合成氨基酸,参与糖类和脂类代谢,促 进铁、镁、锌等吸收,促进激素的转化。
益生菌生理作用:
2、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 并通过自身代谢改变环境的PH值,或释放抗生素、细菌 素等,阻止过路菌在肠道内的定植和生长。 3、免疫作用:促进免疫系统发育成熟,激活巨噬细胞, 增加细胞因子分泌和细胞免疫功能。 4、抗衰老作用: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具有抗氧化作用和 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作用,故可抵抗衰老。 5、抑制肿瘤作用:双歧杆菌可抑制致癌物质或辅致癌物 质的形成,并可将致癌物质转化为非致癌物质。
消化能力差
1岁时:
水为1.5~2小时 母乳为2~3小时 牛奶为3~4小时
250—300ml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肠管长,黏膜富含血管和淋巴
利于消化吸收
肠壁薄,通透性高,毒素、过敏源和消化不全的 产物易吸收 全身性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疾病。 易肠套叠、
小儿异常粪便
5.胆道阻塞大便: 灰白色或陶土色。 6.细菌性痢疾: 粘液脓血便。 7.霍乱: 米汤样便 8.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赤豆汤样大便 9.饥饿性大便: 由于缺乳或辅食添加不及时造 成长期喂养不足,体重增长缓慢,大便中缺少食 物残渣主要是肠道分泌物,大便呈暗褐色或暗绿 色,次数较多,量少,有粘液。
第11章_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_231
[临床表现]
• 起病时发热可达 38 ℃~ 40C,1—2 天后,齿 龈、唇内、舌、颊粘膜等各部位口腔粘膜出 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2mm,周围 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 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 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软腭、舌和咽部。由 于疼痛剧烈,患儿可表现拒食、流涎、烦躁, 所属淋巴结经常肿大,有压痛。体温在3~5 天后恢复正常,病程约1~2周。局部淋巴结 肿大可持续2~3周。
治疗
• 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禁用刺激性药 物。局部可涂疱疹净抑制病毒,亦可喷 撒西瓜霜,锡类散等。为预防继发感染 可涂 2 . 5 %一 5 %金霉素鱼肝油。疼痛 严重者可在餐前用 2 %利多卡因涂抹局 部。食物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发热 时可用退热剂,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 素。 •
三、溃疡性口腔炎
• (二)食管 •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粘膜 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 发达,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 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绝大多数 在 8 至 10 个月时症状消失。婴儿吸奶时 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
• (三)新生儿胃容量 • 约为30~60 ml,1~3个月时90~150ml,1岁 时250~300ml,5岁时为700ml~850ml,成人 约为 2000ml,故年龄愈小每天喂养的次数愈 多。但哺乳后不久幽门即开放,胃内容物陆 续进入十二指肠,故实际胃容量不完全受上 述容量限制。婴儿胃略呈水平位,当开始行 走时其位置变为垂直。胃平滑肌发育尚未完 善,在充满液体食物后易使胃扩张。由于贲 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 故易发生幽门痉挛而出现呕吐。胃排空时间 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稠厚含凝乳块的乳汁 排空慢;水的排空时间为 1.5~2小时;母乳 2 ~ 3 小时;牛乳 3 ~ 4 /小时;早产儿胃排空 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小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解剖
食时间
04
饮水量:保证小儿充足
的饮水量,避免脱水
疾病预防
0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暴饮暴食
02
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疾病
03
保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避免 感染性疾病
04
加强锻炼,增 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生长发育监测
01
定期测量身高、体重、
头围等指标,了解生
05
大肠:小儿大肠长度较短, 排便功能较弱,容易发生便 秘。
02
食道:小儿食道较短,容 易发生食物反流。
04
小肠:小儿小肠长度较短, 吸收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营 养不良。
06
肛门:小儿肛门括约肌发育 不完全,容易发生大便失禁。
消化腺分布
01
唾液腺:位于口腔内,分 泌唾液,帮助消化食物
03
胰腺:位于腹腔内,分泌 胰液,帮助消化食物
3
幼儿期:消化系统基本 成熟,消化功能逐渐完 善,食物耐受性增强
4
学龄期:消化系统发育 基本完成,消化功能稳 定,食物耐受性进一步 提高
5
青春期:消化系统发育 基本稳定,消化功能达 到成人水平,食物耐受 性增强
消化系统与全身发育的关系
消化系统是生长 发育的基础,其 发育状况直接影 响全身发育。
消化系统发育与 全身发育相互影 响,共同促进生 长发育。
长发育情况
02
观察小儿食欲、睡眠、
精神状态等,及时发
现异常
03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状
况
04
关注小儿营养状况,
保证营养均衡,避免
营养不良或过剩
谢谢
肠道菌群:小儿肠道菌群 尚未建立完善,影响消化 吸收能力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生理特点教学PPT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
2. 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药物 (2)胃黏膜保护剂 (3)抗Hp治疗
3. 手术治疗
炎症性肠病
概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未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IC)。
(1)幽门螺杆2)胆汁反流 (3)长期食(服)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4)神经精神因素 (5)全身慢性疾病影响 (6)其他因素:如环境、遗传、免疫、营养等因素均与发病有关
(二)临床表现
1.急性胃炎 发病急骤,腹痛,呕吐; 呕血、黑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 平稳失调。 2. 慢性胃炎 反复发作、无规律性 的腹痛,进食过程中或餐后,疼痛 部分不固定。
(三)辅助检查
1. 胃镜检查 最有价值、可靠的诊断手段;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及其程度。 2. 幽门螺杆菌检测
(1)侵入性:①快速尿素酶试验;② 组织学检查;③Hp培养。 (2)非侵入性:①13C尿素呼吸试验; ②粪便Hp抗原检测;③血清学检测抗 Hp-IgG抗体。
(四)治疗
1. 急性胃炎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服用一切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及时纠正 水、电解质紊乱。
(二)临床表现
1. 新生儿期 继发性溃疡多见,急性起病,呕血、黑便。 2. 婴儿期 继发性溃疡多见,首发症状可为消化道出血和穿孔。 3. 幼儿期 常见进食后呕吐,间歇发作脐周及上腹部疼痛,烧灼感少见。 4. 学龄前及学龄期 以原发性DU多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脐周及上腹部胀痛、烧灼感饥饿 时或夜间多发。
儿科护理学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课件,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八)健康儿童粪便
• 食物进入消化道至粪便排出时间因年龄及喂养方式而异:母乳喂养 儿平均为13小时,人工喂养者平均为15小时,成人平均为18~24 小时。
1.母乳喂养儿粪便
• 呈黄色或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或较稀薄,绿 色、不臭,呈酸性(pH4.7~5.1)。每日排便2~4次,一般在引 入换乳期食物后次数即减少。
(五)肝
• 年龄愈小,肝相对愈大。婴幼儿肝在右肋下可触及,6~7岁后则不 易触及。婴儿肝血管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旺盛,但肝功能不成熟, 解毒能力差,故在感染、缺氧、中毒等情况下易发生肝肿大和变性。 婴儿期胆汁分泌较少,故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较差。
(六)胰腺
• 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3~4个月时随着胰腺的发育而增多,但6个 月以内胰淀粉酶活性较低,1岁后才接近成人。婴儿胰脂肪酶和胰蛋 白酶的活性均较低,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够完善,易 发生消化不良。
(四)肠
• 儿童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一般为身长的5~7倍。小肠黏膜肌层发育 差,肠系膜柔软而长,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 叠。肠壁薄故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 过敏原等可经肠黏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由于儿童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时常引起胃-结肠反射,产 生便意,所以大便次数多于成人。
(二)食管
• 新生儿食管长度为8~10cm,1岁时为12cm,5岁时为16cm,学 龄儿童为20~25cm,成人为25~30cm。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 黏膜薄嫩,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和肌层不发达,食管下端贲门括约 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绝大多数在8至 10个月时此症状消失。婴儿吸奶时常因吞咽过多空气,而易发生溢 奶。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征(儿科学课件)
㈢肠 ①小儿肠管长、吸收面大,有利于消化吸收;但壁薄、 通透性高,消化不全的产物和过敏原易进入的体内, 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 ②易发生肠套叠、肠扭转 ③易发生脱肛
㈣肝 ①小儿年龄越小肝相对越大,婴幼儿正常肝可在右肋下 触及1-2cm,柔软、无压痛,6岁后肋下即触不到 ②肝功能不成熟,易发生肝肿大和变性 ③胆汁分泌较少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㈠口腔 ①新生儿口腔两脂肪垫发育良好有助于吸吮 ②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粘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 分泌少,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 ③生理性流涎 ④3个月以下小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㈡食管、胃 ①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常发生胃食管返流 ②新生儿和婴儿易发生溢奶和呕吐 ③胃内盐酸和各类酶,消化功能差 ④胃排空时间:水>母乳&黄色,糊状,无臭味,呈酸性,每日2-
4次,添加辅食后次数逐渐减少。 ⒉人工喂养儿:淡黄色,较干稠,较臭,呈碱性或中性,
每日1-2次,易发生便秘。
⒊混合喂养儿:与人工喂养者相似,质地软,颜色 较黄,添加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1次
㈤胰腺 ①婴幼儿时期胰腺即其消化酶的分泌即易受炎热天气 和各种疾病的影响而被抑制,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②6个月以内的小儿的胰淀粉活性较低,故4个月以前 不易喂淀粉类食物
㈥肠道菌群 ①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 ②一般情况下胃内几乎无菌 ③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为主, ④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肠内的大肠杆菌、嗜酸杆菌、 双歧杆菌及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
小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
小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小儿消化系统是指婴幼儿时期的消化系统,它与成人的消化系统有很多不同之处。
小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是指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中存在差异。
下面就小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其进行中心扩展。
一、口腔和食管婴幼儿时期,婴儿的口腔和食管比较短,食管的括约肌发育不完全,食物通过食管的速度较慢,婴儿吞咽时容易呛到食物。
此外,婴儿的牙齿还未长出,只有乳牙,牙齿的功能还不完善,不能够对食物进行有效的咀嚼,婴儿需要依靠口腔和胃的机械消化来消化食物。
中心扩展:婴儿的吞咽反射较为敏感,喂养时应注意姿势和喂养速度,以避免婴儿呛到食物。
在添加辅食后,应逐渐增加食物的口感和质地,刺激婴儿的口腔运动,促进牙齿和口腔的发育。
二、胃婴儿的胃比成人的胃小,容量约为150ml,胃酸和胃酶的分泌也较少,因此婴儿的胃排空时间较短,约为2-3小时。
此外,婴儿的胃酸和胃酶分泌也较不稳定,易受到食物的刺激和荷尔蒙的影响,因此婴儿的胃容易出现反流和胃炎等疾病。
中心扩展:婴儿的胃功能尚未完善,母乳是最好的食物选择,它能够提供婴儿所需的营养和免疫物质,有助于婴儿的消化和免疫系统的发育。
在添加辅食后,应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质量,注意食物的温度和质地,避免过烫或过硬的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三、肠道婴儿的肠道比成人的肠道更为脆弱,容易受到细菌和食物残渣的刺激,容易引发肠炎和腹泻等疾病。
此外,婴儿的肠道还未完全发育,肠道黏膜较为薄弱,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较差。
中心扩展:婴儿的肠道需要一定的保护和调理,母乳中含有益生菌和免疫球蛋白等物质,有助于保护和调节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的发育。
在添加辅食后,应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质量,注意食物的卫生和质量,避免食物残渣和细菌对肠道的刺激。
四、肝脏和胆囊婴儿的肝脏和胆囊发育不完全,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功能较差,因此婴儿容易出现黄疸等症状。
此外,婴儿对脂肪和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也较差,容易导致脂肪泻和脂肪肝等疾病。
儿科学常见疾病 小儿腹泻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临床诊疗课件)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肠 儿童肠管相对比成人长,肠黏膜富含血管和淋巴组织,利于食物的消
化吸收。肠系膜柔软且长,肠管固定性差,易发生肠套叠、肠扭转。 肝
婴儿肝细胞和肝功能不成熟; 婴儿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 胰腺 3个月以下的婴儿胰蛋白酶和胰脂肪酶的活性较低,胰淀粉酶的活性更 低,故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肠道菌 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正常儿童粪便 胎粪:新生儿最初排出的大便为深墨绿色、粘稠、无臭味; 人乳喂养儿的粪便:为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不臭; 人工喂养儿的粪便:为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厚,有臭味; 添加辅食后的粪便:外观褐色,接近成人。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 新生儿及小婴儿口腔黏膜易发生损伤和局部感染。 婴儿3~4个月时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食管 新生儿和婴儿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胃 胃容量出生时为30~60ml,1~3个月为90~150ml,1岁时达
250~300ml。婴儿胃呈水平位。胃液中胃酸和酶分泌较少,活 力低,故消化能力差。由于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括约肌 发育良好,吸奶时又常同时吸入空气,故易发生溢乳和呕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病须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萨奇 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在咽 部和软腭,有时可见于舌,但不累及牙龈和 颊粘膜,颌下淋巴结不肿大。
【治疗原则】
①重视口腔卫生,勤喝水。 ②局部处理:局部涂锡类散、冰硼散等 中药,疼痛重者进食前在局部涂2%利多 卡因。 ③对症处理:发热者用退热剂。
3.饮食护理 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以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温凉流质 或半流质为宜。 对由于口腔粘膜糜烂、溃疡引起疼痛影响进食 者,在进食前用2%利多卡因涂局部。对不能进 食者,应予肠道外营养,以确保能量与水分供 给。
4.监测体温 体温过高时,给予松解衣
服、置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必要 时给予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护理。
婴儿异常粪便
粪便恶臭:蛋白质消化不良。 有酸味、泡沫: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 外观油腻或奶瓣多:脂肪消化不良。
第二节
口炎
口腔粘膜的炎症称口炎,多由病毒,细菌、真菌或
螺旋体引起。本病多见于婴幼儿。病变可仅局限于舌、 牙龈、口角。
可单独发病亦可继发于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
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等全身性疾病。 食具消毒不严、口腔不卫生是常见诱因
【治疗原则】
① 控制感染,选用有效抗生素。
②做好口腔清洁及局部处理。3%过氧化 氢等清洗,后涂2.5%金霉素鱼肝油,疼痛重 者进食前在局部涂2%利多卡因。 ③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
护理诊断
• 口腔黏膜改变 与口腔感染有关
• 疼痛 与口腔黏膜糜烂、溃疡有关
• 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 知识缺乏 患儿及家长缺乏口腔炎预防与护理知识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口腔、食管、胃、肠、肝脏、 胰腺、肠道细菌、小儿粪便
(一)口腔
有利条件
—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和吞咽功能 —双颊有发育良好的脂肪垫
不利条件 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
—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比较干燥 —<3月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
生理性流涎 多见5~6个月
外观褐色, 接近成人, 每日1次
生理性腹泻
多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其外 观虚胖,常有湿疹,出生后不久即腹泻,每天大便
次数多,甚至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一定很多,其
中含少量水分,一般没有特殊腥臭味。生理性腹泻 的婴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多无其他症状,食欲好, 无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即 逐渐转为正常。
少量多次哺喂
新生儿酸和消化酶量少,活性低,易出现消化不良
(四)肠
有利方面
婴儿肠道相对较长、血管丰富,消化吸收面积大
不利方面
—肠系膜长且固定性差:易发生肠套叠及肠扭转 —消化酶发育不成熟 —肠屏障功能差:肠壁薄,通透性高,毒素、过
敏源和消化不全的产物易吸收 全身性感染或变态 反应性疾病 全身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护理措施】
1、做好口腔护理 进食后漱口,鼓励多饮水,保持口腔粘 膜湿润和清洁。 对流涎者,及时清除流出物,保持皮肤 干燥、清洁,避免引起皮肤湿疹及糜烂。
2.正确涂药 涂药前先将纱布或干棉球放在颊粘膜腮 腺管口处或舌系带两侧,以隔断唾液; 干棉球将病变部粘膜表面吸干后涂药。 涂药后闭口10分钟,然后取出隔离唾液 的纱布或棉球并叮嘱患儿不可马上漱口、 饮水或进食。
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够完善,易出现腹泻。
(六)肠道细菌
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
种类与摄入的食物有关: 母乳喂养——双歧杆菌 人工喂养——各种菌群所占比例相等 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 定的拮抗作用
当消化道功能紊乱时,肠道细菌大量
繁殖可进入小肠甚至胃而致病
(七)小儿粪便
胎粪----是由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消化
5.健康教育 纠正患儿吮指、不刷牙等不良习惯,教 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宣传均衡营养对提高机体抵抗力的重要 性,避免偏食、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 习惯。
休息
(四)肝脏
• 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右肋缘下触及 • 婴儿在感染、缺氧、中毒等情况下易发生肝 脏肿大和变性 • 婴儿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 • 胆汁分泌少,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较差
(五)胰腺
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胰淀粉酶活性较低
不宜过早地(生后3个月以前)喂淀粉类食物
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力都较低对脂肪和
三、溃疡性口炎
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 起的。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 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口 腔不洁更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
【临床表现】
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舌、唇内及颊粘膜 处,可蔓延到唇及咽喉部。 口腔粘膜充血水肿,随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或 溃疡,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形成假膜,常呈 灰白色,边界清楚,易拭去,遗留溢血的创面, 但不久又被假膜覆盖,涂片染色见大量细菌。 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常有发热,可达 39-40oC,局部淋巴结肿大。
液及吞下的羊水组成。
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呈墨绿色、粘
稠、无臭味,可持续2~3天。
延迟应排除消化道畸形延迟应排除消化道畸形
胎便
胎便
过渡大便
母乳喂养儿粪便
正常小儿粪便特点
母乳儿粪便 牛羊乳儿粪便 混合喂养粪便
黄色或 金黄色,糊 状,不臭, 每日2~4次
淡黄色或 灰黄色,较干 厚,有臭味, 每日1~2次
鹅口疮、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
护理评估
• 健康史和身体评估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 、病原学检查
• 心理社会评估
-、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 感染所致。
二、疱疹性口炎
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3 岁 小儿多见,传染性强。可在集体托幼 机构引起小流行。
【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上可见单个、一簇或几簇小水泡, 破裂后形成浅表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分泌物, 绕以红晕,多个小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较大溃 疡。 有低热或高热(体温达38~40℃),牙龈红肿 (牙龈炎),出现流涎、拒食、烦躁、颌下淋巴 结肿大。 病程较长,溃疡10~14天愈合;淋巴结肿大2~ 3周消退。
生理性 流涎
小儿5‾6个月时 唾液分泌明显增多, 但由于婴儿口底浅, 又不能及时吞咽,常 发生生理性流涎。
(二)食管
食管长度---新生儿及小婴儿食管约10cm 其下段肌肉发育差,9个月之前常发生胃食道 反流。
(三)胃
胃的位臵---呈水平位 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易导致 溢乳和呕吐 胃容量 出生时---30~60ml 6个月---150~210ml 1岁时---250~300ml 胃的排空---因食物种类不同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