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语文:第9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鲁教版八年级上)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散文二篇》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5.找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
A.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B.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 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C.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母亲身体健康一如往常,没有丝毫脑萎缩的迹象。 ⑤小米却过上了日夜颠倒的生活。父亲的走,来得太突然,像一把从黑暗深处猛然刺出的利刃,让小米
猝不及防。小米曾经为父亲的晚年设想过许多美好场景,如今,曾经设想的美好瞬间被撕碎,小米无数次 在黑夜里哭着惊醒,然后泪流满面。
⑥小米越是思念父亲,越是不能原谅母亲的冷漠。每天,蓬头垢面醒来的小米对母亲说的第,父亲去世后,母亲前后有怎样的表现? 2 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从人物描写角度) ②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从修辞角度) 3 小说以“洋葱”为题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4 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略有删改)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解析】【分析】【分析】A 正确。 B“博闻强识”的“识”应读作“zhì”。 C“专横跋扈”的“横”应读作“hèng”。 D“装模作样”的“模”应读作“m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 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解析】【分析】ABD 注音正确。C.“涤”应读作“d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 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3.【解析】【分析】ABC 没有错别字。D.“点辍”应为“点缀”。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对汉子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音字形 的识记本题考查对同音字字形的识记,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 意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4.【解析】【分析】ABD 使用正确。C. “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之间应 该用逗号,不应该用顿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平时学习和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的,因此必须熟练掌 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考试时一般会以填空和选择两种形式出现,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内容选择合 适的标点符号。 5.【解析】【分析】ABC 是比喻句。D.这句话把小牛犊拟人化,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方法的能力。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 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对偶、对比、借代等。解答此类题型,要求学生了解常见修辞的类型及特点,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辨析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6.【解析】【分析】A 按照从历史到现代的时间顺序,第一、二个空分别应该选②①,故排除 AB。按 照 从因到果的逻辑顺序,第三、四空分别应为③④。故排除 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 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 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 接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经典练
11 《短文两篇》同步经典练第一部分:基础经典1. 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自号,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朝代)齐梁时思想家,著有。
(2)《记承天寺夜游》作者_____,宋代_____。
散文方面,他与其父______、其弟______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诗词方面,他与______合称“______”,同为宋代______词派的代表。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xiǎo)沉鳞.(lín) 夕日欲颓.(tuī)B.石壁.(bì) 猿.鸟(yuán) 与.其奇者(yǔ)C.欣.然(xīn) 相与.(yǔ) 五色交辉.(huī)D.积.水(jī) 竹柏.(bǎi) 解.衣欲睡(jiè)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4.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二部分:能力经典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早晚景色的句子是“,;,。
”(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
6.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19—2020年最新部编本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27 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寥寥数语()秣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怀民亦未寝()水中藻荇交横()()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答谢中书书()②五色交辉()③四时俱备()④晓雾将歇()()⑤夕日欲颓()()⑥沉鳞竞跃()⑦念无与为乐者()⑧相与步于中庭()()⑨积水空明()⑩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填空题。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字,号,有“”之称。
谢中书即。
②苏轼,与其父、其兄合称“三苏”。
他们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以及唐代的、。
4.翻译下列语句。
①清流见底②五色交辉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⑤庭下如积水空明⑥水中藻荇交横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6.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8.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9.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10.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1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
13.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14.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画出)。
1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6.本文可分三个层次,从表达方式看,作者先,再,最后。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同步测试卷练习题3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内容精选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鲁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姮娥___________ 皓月___________ 一撮灰___________凭栏___________ 的确__________ 高悬___________2.解释下列词语。
A.飞蛾扑火:___________B.姮娥奔月:___________C.夸父逐日:___________3.下列多侧面阐述飞蛾值得赞美的理由中不妥当的一项是( )。
A.飞蛾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牺牲精神值得赞美。
B.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种追求值得赞美。
C.飞蛾繁殖快,数量多,投火自尽,减少飞蛾数量,为生态平衡作贡献值得赞美。
D.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它的追求得以实现,这一点值得赞美。
4.下列对《月》一文的分析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中巴金笔下的月与千百年来吟月的诗词不同,巴金笔下的月是别样的。
B.本文暂时没有了前文中《日》那种对热的礼赞,而对冷有一种别样的独特的感受。
C.通过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悠闲自在的。
D.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月》中的姬娥和《日》中的飞蛾、夸父是相似的,为了一个更高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
他们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5.下列对《日》一文的分析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巴金笔下的飞蛾和夸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缥缈的人物了,巴金重新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内涵。
B.巴金认为人也要像他们那样,应该“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C.“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这是本文的真正含意。
D.巴金在本文虽赞美了飞蛾,但不排除有否定的一面,只是隐含在某些语言中。
6.在《月》一文中,作者写飞蛾和夸父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作者理想中的人格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姬娥奔月”的传说,其用意是什么?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初中八年级语文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1 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战粟(lì)缩影sù遏制(è)B微薄(bó)折磨(zhé)赐予(cì)C 臻(zhēn)犀角(xī)冶熔(yé)D靡涯(mǐ)憎恨(zèng)栉比(zhì)2 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坦荡平原,有时崎岖险阻。
B 有志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C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
D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3 对下面语段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
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
A “这就是我的一生”中的“这”主要是指我在追求我的理想时却以失败告终,因此“我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
”B“我将欣然接受”一句中表现了罗素对自己一生的追求无怨无悔,并将之作为一生中快乐的事。
C 此句是罗素自己一生的总结,这里有痛苦的回忆,有欢乐的畅想。
D罗素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上天赐予的。
因此我们不应该害怕困难与痛苦,而应该愉快地接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
其次,爱倩可以摆..会为了体验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脱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追寻的人生境界。
虽然它对一般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了,但这正是我透过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
4 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或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所以”紧承首段,表明本段开始追寻原因。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练习题
22、短文两篇《陋室铭》一、基础:1.字音:德馨.()鸿儒.()苔.痕()案牍.()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5)无案牍..()()..之劳形(6)何陋之有....()3、《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的文学家。
二、阅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A.白色的琴宝贵的书 B.朴素的琴镀金的书C.经常使用的琴金黄色的经书 D.不加装饰的琴指佛经2.下列词语中能概括本文大意的一个是( )A.陋室 B.德馨 C.鸿儒 D.何陋之有3.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下列句中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5.本文的中心句是:。
6.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7.按下面的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2)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爱莲说》一、基础知识:1、字音:蕃.()淤.泥()濯.()清涟.()亵.玩()予.独爱()2、解释加点词:(1)濯.清涟..而不妖.()()()(2)不蔓.不枝.()()亭亭净植.()(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3、作者简介:《爱莲说》的作者是。
统编版八年级上《短文二篇》 同步训练(含解析)
《短文二篇》同步训练一、填空题1.文学常识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自号,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朝代)齐梁时思想家,著有。
(2)《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宋代。
散文方面,他与此同时的、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诗词方面,他与合称“ ”,同为宋代词派的代表。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沉鳞竞跃(5)实是欲界之仙都(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选择题3.下列各组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欲界之仙都但微颔之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山川之美花之富贵者D.蔽林间窥之乃记之而去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跃)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置身其中)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ǔ)其奇(qí)者。
C.怀民亦未寝(qǐn),相(xiāng)与步于中庭。
D.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6.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中藻、荇/交横B.实是/欲界之仙都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有变化的一项是()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B.自康乐以来C.月色入户,欣然起行D.念无与为乐者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康乐以来/以我酌油知之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相与步于中庭/尝射于家圃D.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9.下面对《答谢中书书》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由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
练习(2)
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做同步练习,以下所介绍的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主要是针对每一单元学过的知识来巩固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
八年级短文两篇练习题
八年级短文两篇练习题《短文两篇练习题》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诸葛庐()2、解释下列加点词。
(1)斯是陋室斯:_____(2)惟吾德馨馨:_____(3)谈笑有鸿儒鸿儒:_____(4)往来无白丁白丁:_____(5)无丝竹之乱耳丝竹:_____(6)无案牍之劳形劳形:_____3、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无丝竹之乱耳B 何陋之有C 花之君子者也D 莲之爱4、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陋室铭》,完成 5 8 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5、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6、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的?7、作者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8、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二)阅读《爱莲说》,完成 9 12 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可爱者甚蕃蕃:_____(2)濯清涟而不妖妖:_____(3)不蔓不枝蔓:_____(4)香远益清益: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的?12、作者在文中将莲比作君子,那么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三、拓展延伸13、请你结合《陋室铭》和《爱莲说》,谈谈你对古代文人“安贫乐道”思想的理解。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同步测试卷练习题2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内容精选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鲁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部分1、下列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旸谷(yánɡ)浸润(jìn)B.皓月(hào)姮娥(hénɡ)C.一撮灰(zuǒ)露台(lù)D.瞬间(shùn)夸父(fǔ)2、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平时,大家抓紧时间学习,陈冬却玩得痛快。
要大考了,他天天开夜车,结果得了大病,连大考都不能参加。
真是自作自受。
B、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坏事,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C、小明的妈妈一进来,我们寝室的人就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D、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一致,这真是不约而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这几件平凡的小事中,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B、这个办法没有被他采纳。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不但妈妈高兴了,爸爸而且也高兴了。
二、阅读下文,回答4~8题。
日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①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月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觉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第9课 短文两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
第9课短文两篇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比较阅读甲文《酬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小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字词。
(1)晓雾将歇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3)怀民亦未寝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天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清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第1 页/共8 页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_______)(2)怀民亦未寝.(________)(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读选文,回答问题:
永之氓
永之氓(百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柳河东集•哀溺文》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绝:
(2)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寻常:
2.翻译下列句子。
(1)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2)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3.由永之氓,我们很自然地想到蝜蝂,请你说说他们的相似之处。
4.分析作者是怎样层层表现“氓”为财而死的悲哀的?
答案:
1.(1)渡
(2)用作动词,游丈把远
2.(1)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2)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3.他们都被某些东西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送了自己的性命(意近即可)
4.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游泳技能,区区湘江本奈何不了他,船破后,他只要扔掉沉重的腰中千金,便可以轻松地游到对岸,即使开头估计不足,可别人提醒后还可扔钱报名;就算是开始不舍得扔钱,可当感到吃不消时无论如何也来得及扔掉,可他至死不悟,区区一千金买走一条命!可悲。
(意近即可)。
鲁教版八年级上9短文两篇【全国一等奖】
《短文两篇》同步测试一、基础知识1.找出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 ( )A、浸在飞蛾瞬间夸父B、谷追求舍弃寂寞C、翅膀一撮皓月凭栏D、高悬露台女亘蛾侵入2.选词填空。
(1)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____(扑向、飞向)灯火。
(2)为着追求光和热,人____ (宁愿、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
(3)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____ (侵入、袭入)我的身子。
(4)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____ (落、洒)了霜的地上的月色。
3.选出下列短语类型分析正确的一组 ( )追赶日影宁愿舍弃死在灯下冷气侵入A.动补偏正动补主谓B.动宾偏正动补主谓C.动宾主谓动补主谓D.动宾偏正动宾主谓4.从文中我们可以想到“____”“____”两个神话传说。
5.给下面一段话加标点。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二、课内阅读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2.文中的“日”“飞蛾”“夸父”都寄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4.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5.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参考答案:一、1.B 2.略 3.B 4.长娥奔月夸父逐日 5. ,: ?二、1.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鲁教版八年级上9短文两篇【区一等奖】
《短文两篇》拓展练习(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旸.( )谷一撮.( ) 皓.( )月姮.( )娥(二)“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畅谷。
”结合对全文的理解,指出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的镜中看见什么人影吧。
”姮娥在那一面镜中看见了什么人影,请你根据课文进行合理想象,写一篇200字以内的小作文。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雨前何其芳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画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
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
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
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
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
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开出红色的花。
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
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燥了,从不洁的颜色的都市里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
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地划行。
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
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
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
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
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眼睛,仿佛准备睡眠。
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
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散文二篇》(试卷+答案版)(1)
《第16*课散文二篇》课时练一、基础精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遏.制(è)谒.见(yè)肆.意(sì)肄.业(sì)B.俯瞰.(kàn)橄.榄(gǎn)濒.临(bīn)颦.眉(pín)C.颤.栗(chàn)震颤.(chàn)蔓.延(màn)藤蔓.(wàn)D.凋.谢(diāo)碉.堡(diāo)牛犊.(dú)案牍.(dú)2.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A.表示声音延长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语意中断D.表示语意转折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只要你能身临其境....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现在的处境了。
B.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不可思...议.。
C.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学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D.在去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郝建表演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4.表达与炼句。
12月16日早上,绍兴地区雾霭严重,能见度极低。
对此,八(1)班学生在上课时对这一天的雾霭进行了描述,下面是他们描述的三个句子,请你选择其中一句作出评论。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来形容这天早上的雾霭?请再写一句。
①快救我,我瞎了,你在哪?②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我身边,我却看不见你的脸。
③抓一把,松软;吸一口,浓重;踩一脚,漂浮。
(1)我选第________句,我的评论:(2)我来描述:5.哲理诗、哲理散文,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请你说说下面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生活启迪。
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短文两篇——日、月》同步练习
自主导学
1、(基、知)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1).旸谷()(2)浸润()(3)皓月()(4)姮娥()
(5)一撮灰()(6)露台()(7)瞬间()
2、(基、知)填空。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_______,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_______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月》选自散文集_________。
3、(中、情)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4、(能、情)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反馈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日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①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觉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月的光是死的光。
②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
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月22日
1、(中、过)“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2、(中、过)《日》中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中、情)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
4、(中、情)作者用神话“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有何深意?
5、(能、情)统观上文,概括巴金的创作风格。
课后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星
巴金
①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②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A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的星群讲过话。
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③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
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现给每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B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
”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④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
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
⑤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
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
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
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
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⑥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
想到这我的眼睛也C了。
1、(知、基)依次填入文中A、B、C三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A.哀诉赞叹润湿B.哀诉凄切闪亮
C.欣喜凄切润湿D.欣喜赞叹闪亮
2、(中、过)领会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回答句后的问题。
(6分)
①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他们”是指谁?“安慰”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
(“这”指什么?“灌溉灵魂的春雨”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这些眼睛”指什么?“像”在这句中是一个比喻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过)为什么说“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过)小雇员说“我了解你们”,作者说:“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A的心情”,又说“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
维系他们这种理解的,在境遇上的纽带是什么?在感情上的纽带是什么?(各限10个字)(2分)
境遇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情)凝望星星,小雇员、老伦蒙和作者的感受相同之处是什么?“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各限10个字)(2分)
相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情)本文所写的三件事,既无时间、地点上的联系,也无因果关系,但放在一篇文章中却丝毫不使人感到凌乱。
这是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情)本文以“星”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不超过3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主导学
1、yang jin hao heng cuo lu shun
2、芾甘文学《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龙•虎•狗》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等等。
4、果实推开秋天的门,瑞雪推开冬天的门。
当堂反馈
1、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2、“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作者的理想人格。
3、①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飞蛾、夸父不惜牺牲自己,这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②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
4、夸父、嫦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夸父追求光和热,嫦娥要改变冰冷的月光。
他们代表着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5、热情洋溢,坚韧向上。
在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给人以启迪和教诲。
课后探究
1、B
2、①“他们”指“人世间的不幸者”,“安慰”指听取不幸者的哀诉,并同情他们,给他们光明与鼓励。
②“这”指老音乐家的眼泪,“灌溉灵魂的春雨”是一个暗喻,是指星星给予他的安慰。
③“这些眼睛”是指“那些天空美丽的星星”。
“像”在这里表示想像,并非表示比喻。
3、光明永远在心中,自己追求光明的理想永远不会改变。
4、同处黑暗之中,感到痛苦和不幸。
5、都感到无上的安慰,存在着信心和希望。
6、事不相关,但人物境遇相似。
7、星星象征着痛苦中的安慰,黑暗中的希望,而这种安慰和希望是永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