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指导游戏,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的主体作用
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活动指导大班角色游戏_1
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活动指导大班角色游戏一、情况分析中班幼儿经历了两个月的暑假变成了幼儿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虽然如今是大班孩子了,但他们身上依然留着许多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在开学第一个月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会表现出兴奋与热情,然而也同样会出现许多问题。
如新学期不知道原先的主题是否还能玩,各个主题到底在什么地方玩,玩具在什么地方取等等。
除此之外有很多幼儿还会回复到几个月以前的游戏水平,整个过程中少了许多社会化的内容,更多的是些动作的操作,在娃娃家。
医院等主题活动中会出现许多孩子争抢玩具的现象。
幼儿的游戏动机又变得简单,同时还会出现“许多幼儿在整个过程中不和同伴协商角色就直接进入游戏……应该说出现这些状况是完全正常的,这和两个月的暑假生活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教师在把握这一阶段的游戏时应该注意和中班时期的衔接。
有的甚至可以用中班的要求来指导幼儿。
二、活动目标1.熟悉游戏环境,能够大胆地参与游戏。
2.愿意与同伴协商角色,理解角色;有一定的角色意识。
三、游戏指导1.自由选择。
这里包括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环境、游戏中玩具的放置、游戏场地的相对划分,还包括向幼儿介绍自制玩具素材的提供。
在幼儿自主选择时,教师还可以和幼儿共同回忆上学期游戏的主题,共同聊聊上学期游戏中的快乐事,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恰当地进入游戏氛围,对主题的延续也能有作用。
说明面对大班上期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主题、角色、同伴、玩具等教师要有足够的编辑推荐浅谈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游戏活动类型,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在角色游戏中,普遍存在着幼儿游戏兴趣不持久、游戏情节单一、游戏难以深入发展等问题,使角色游戏对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价值难以充分实现,而教师若能加强角色游戏的指导,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研究探讨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适当的指导策略涵盖指导重点、指导方法、指导时机、指导效果等,本文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扮演角色时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模拟或创造各种场景,通过角色的对话和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发展自己的智力和社交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自主选择角色、自主构思情节的权利,并且能够在规定的框架内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以下将从培养幼儿主体性、提高幼儿创造力和引导幼儿合作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
要培养幼儿的主体性。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以通过角色的对话和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情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幼儿,让他们自主选择角色。
给幼儿准备多个角色扮演服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情节和道具,让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发挥。
要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发挥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为了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任务,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促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想法和做法。
可以提出一些情景,让幼儿设想自己是什么角色,遇到了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等等。
我们还可以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尝试不同的角色和情节,培养他们的多样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要引导幼儿合作。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需要和其他幼儿进行合作,共同创造情节和解决问题。
为了引导幼儿合作,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情景和任务,鼓励幼儿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可以设置一个团队任务,要求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合作完成任务。
我们还可以借助游戏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相互尊重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通过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启发性的问题和任务以及引导幼儿合作,可以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展现自己的创造力,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
尤其是角色游戏,也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他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
关键字:角色游戏组织指导近年来,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已相当普遍,对角色游戏的组织指导也在发展之中,游戏主题的产生、选择,游戏材料的创设、提供,游戏的指导等方面都还值得深入探讨,我在明确我国幼儿园组织领导的指导思想基础上,通过实践的探索和理论上的提高,对组织和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供大家共同研讨。
一、角色游戏的指导任务明确角色游戏的指导任务是充分发挥角色游戏教育作用的保证。
由于《纲要》中没有游戏大纲,对角色游戏的要求没有作说明,只提出了游戏指导思想,即“教师的领导艺术在于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愉快地自由地选择各种游戏和其他活动,促进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的发展。
”从游戏的指导思想出发,根据对角色游戏的分析,我初步拟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任务,以明确目的,使角色游戏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一)培养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参加游戏,萌发角色意识,产生角色行为逐渐加深对角色的理解。
(二)指导幼儿逐步掌握角色游戏进行的基本能力,增加幼儿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发展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担任角色、假扮转换、口语交流等。
(三)爱护玩具,会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玩具,会归类收拾,整理玩具。
(四)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在智力、情感、社会性、体质等方面发展。
二、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要组织好游戏,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改变过去教师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的做法,克服怕乱、怕麻烦的思想,在组织领导中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幼儿“三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受到体智德美发展的教育。
在明确思想的基础上,我对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有如下体会:(一)玩具和材料的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必要物质条件,教师要改变过去在玩具和材料商追求“精,美,多”的倾向,注意多选用和供给既能满足幼儿游戏需要,又能发展幼儿创造性的玩具材料,应用收集、替代和自制的方法,要体现以下三个原则。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三、怎么做
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
• 培养角色意识(包括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 • 培养合作能力; • 培养社会情感(如责任感、义务感); • 发展健康情绪; • 培养助人行为; • 培养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能力; • 发展语言、理解、表达及交往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前
1 丰富幼儿的 知识经验
有困难时 • 当幼儿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时 • 当幼儿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 • 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效应时
游戏后
1
结束游戏
2 收拾玩具,整理现场
3 组织儿童评价游戏
游戏评价
评价被忽略的原因
教师方面
幼儿方面
评价方法
• 保持新情境进行评议 • 抓住新创意进行过程中评议 • 以发散性问题促为有针对性教 育提供依据
2. 观察儿童游戏活动,了解儿童真实的游戏 水平,为评价、指导幼儿游戏提供依据
3. 针对各年龄班幼儿的水平,抓住游戏的主 要环节,以间接的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 儿组织和开展游戏
游戏中
• —1)以间接的指导方式为主 外部干预 内部干预
• —2)抓住游戏主要环节,结合幼儿发展水 平帮助幼儿开展游戏
• 成人要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 主题
• 教师要帮助幼儿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
干预原则
• 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 • 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 • 尊重幼儿支配游戏材料的权利 • 干预时机 • 当幼儿并不投入所构思的游戏情境时 • 当幼儿难以与别人沟通互动时 • 当幼儿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为什么?
《纲要》、课改…… 没有开展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 角色游戏之所以受幼儿喜爱,取决于它所具有 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是指他们在游戏中能够积极参与并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扮演角色,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这对幼儿的整体发展和学习来说非常重要。
角色游戏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较为频繁参与的一种活动。
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模仿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情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创造力发挥角色。
他们可以扮演医生、老师、警察等,创设各种情景和故事情节。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该引导和支持幼儿的主体性发挥。
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角色游戏材料和环境,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和组织游戏的过程。
提供不同的角色服装、道具和场景布置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并搭建合适的游戏情境。
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决策权。
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幼儿一起商议和讨论游戏的角色和情节,让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尊重他们的选择。
在游戏进行中,教师可以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游戏,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导游戏的发展和情节的演变。
教师应该提供合适的引导和支持。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背景知识。
在医生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问幼儿:“你认为医生应该怎样治疗病人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法给出回答。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如医生的工具、书籍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理解。
教师应该及时记录和评价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
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游戏过程和发挥,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兴趣、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并根据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幼儿继续发挥主体性,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和环境、给予足够的自主决策权、提供合适的引导和支持、及时记录和评价幼儿的表现等方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动力。
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游戏者身份的指导作用
小学科学下半月刊《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
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开展最广泛的一种游戏活动;是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扮演各种角色,模仿角色的行为方式进行的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好形式。
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但如果教师缺乏对游戏的指导方法、策略,就难以达到游戏的教育性,也难以保证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是主导,幼儿基本上是被动的。
教师怎么安排,幼儿就怎么玩,教师机械地安排,幼儿机械地玩。
有的教师甚至不去指导、参与、观察,为幼儿安排完角色,就站到一边去了,幼儿自己玩一会也就索然无味了。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探讨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展开游戏活动的策略。
一、教师以角色身份出现,进行间接指导观察是指导的前提。
教师以角色身份出现,通过周密的观察,发现幼儿进行游戏的需要,从而为制定切合实际的指导方案做准备;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使教师的指导可以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加以指点,让幼儿得到及时的暗示和启发,丰富游戏内容,发现游戏情节。
如在“服装店”游戏中,教师发现“裁缝”总是给“顾客”量尺寸后记下数据就行了。
我就以顾客的身份去做衣服,对“裁缝”说:我要做件合体、漂亮的衣服,不知有哪几种样子适合我?经教师提醒,“裁缝”拿来纸笔画了三个衣服样子,说:您看着几个样子,您喜欢那个?我选择了一种,幼儿这时才量尺寸记数据。
教师又说:“师傅,我什么时间取呀?”“裁缝”拿出纸算了一下日期说:“过几天来取吧。
”我高兴地说:“谢谢你,你今天的服务真周到。
”“裁缝”说:“欢迎您下次再来。
”可见,整个游戏是师生共同完成的。
教师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进行了间接指导,不但丰富了游戏的情节,增加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而且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而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角色游戏中,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发挥,是提高幼儿综合能力,培养个性特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1.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语言的表达交流,这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够帮助幼儿提高沟通表达能力,拓展语言范围,培养语言交际技能。
2.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和其他小伙伴进行互动,共同构建游戏场景,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帮助幼儿学会团队合作,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3.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根据情景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促进幼儿智力的提高。
4.增强幼儿自我认识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角色,体验不同职业与身份,有助于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更是提高角色游戏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1.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角色扮演的内容和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发挥,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决策能力。
1.提供丰富的角色情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角色情景,丰富多样的游戏道具和场景布置,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
2.尊重幼儿的选择在游戏中,尊重幼儿的选择,不要强制性地规定幼儿扮演某种角色或者采取某种表现方式,而是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3.引导幼儿自主发挥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自主发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游戏表演,提供积极的指导和鼓励,让幼儿有信心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的间接指导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的间接指导作者:张纯红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8年第05期摘要:角色游戏是让幼儿按照自已的想法,自主地选择游戏主题、思考内容、制定规则、安排角色的游戏。
它尽管是独立的游戏活动,但是,幼儿水平的提高还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指导,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角色游戏才会得到顺利开展,并且发挥游戏作用,真正做到让幼儿在玩中学,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游戏的过程中,如何在教师的指导的同时,又能确保幼儿游戏的主动性成为了教师指导的中心问题,也就是说在游戏时教师不能“高控”,要确保幼儿游戏的主动性。
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以间接引导为主,遵循独立自主的原则。
关键词:幼儿间接指导角色游戏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5-0223-01教师间接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的方法有:语言提示、提问、评论;教师作为游戏者的身份扮演角色参加或者影响游戏;适时提供游戏材料和玩具。
教师间接指导游戏前,首先要认真观察游戏开展的过程,对游戏开展情况以及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表现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行发现游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间接引导。
1 要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教师只有认真观察了解了幼儿的游戏,才能很好的指导幼儿,也就是说观察是指导的前提。
另外,教师也能通过观察幼儿游戏,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情况。
幼儿通常很快就能适应游戏的环境,然后通过体验和探索游戏的过程获得愉快的心情及高涨的情绪,表现自己的能力以及实现自己的愿望。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通常都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是幼儿真情实感的流露。
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以便随机进行指导,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2 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之间的人际交往较密,教师在观察幼儿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等,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角色游戏的间接指导
怎样间接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呢?
首先.要对幼儿游戏过程进行观察。这不仅是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与评价的前提.也是我们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窗口。这是因为在游戏中幼儿能较好的适应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能力和实现自己的愿望.通过自我实践体验由创造和成功所带来的高涨情绪及愉悦的心情。此时幼儿的一举一动往往是其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认真细致的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幼儿角色游戏的间接指导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也是幼儿期普遍出现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它能满足幼儿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要。在游戏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快乐、对别人的关心与同情、成功的喜悦或恐惧等.又可以自己控制蛇蝎情感。其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其次.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频率较高.教师通过对幼儿人际交往情况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从而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1)要观察幼儿自我与角色的关系。角色游戏最明显的特点是能撇开自己.进入角色.当幼儿能按角色的身份进行游戏.说明幼儿已开始具备了开展角色游戏基本的心理条件。(2)观察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的关系.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是怎样分配主次角色及两者在游戏中是如何协调关系的主次.角色若发生矛盾.要了解清楚是幼儿没掌握分配交涉的方法还是另有其他原因.以便即使帮助解决矛盾。(3)观察每个主题间角色与自己的关系.随着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和内容的丰富.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说话的口吻.处事态度及交往的方法。根据情况.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中.以次作为指导促进不同角色间的的积极交往。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更要观察幼儿扮演角色时操作材料的神情.包括面部表情手部动作、姿态等。从中可以了解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以及利用游戏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以语言动作代替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完全是由于幼儿年龄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提供多样的半成品材料。教师在游戏中应该把握时机予以指导.引导幼儿在原有的游戏基础上不断的发展。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
从婴儿到孩童,角色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式。
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幼儿增强主动性、开发想象力,并让他们得到社会认可。
因此,重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家长应主动鼓励和指导孩子采用主动性。
在幼儿园环境中,教师应该注重孩子们主动性的发挥,教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以帮助孩子在角色游戏中寻求自己的机会,学会主动参与游戏。
其次,在角色游戏中,家长应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父母应不断地给孩子提供关于游戏的想象,使他们变得更加灵活和主动,并且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定位。
比如,在角色游戏中,给孩子一个空白的地方,让他们用笔记录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促进他们发挥创造力。
最后,家长应多关注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关注孩子的个人发展及游戏过程中的愿景与表现。
在孩子参与角色游戏时,给予孩子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评价。
这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概念,使孩子得到正确的社会认可,积极地参与角色游戏,提高他们在游戏中的主体性。
综上所述,重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非常重要。
父母应主动鼓励和指导孩子采用主动性;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多关注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关注孩子的个人发展及游戏过程中愿景与表现。
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发挥主体性,开发想象力,养成自律的社会性。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是指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能够自主选择角色、设定情节和展开行动,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角色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交能力。
以下将详细介绍如何培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
要提供丰富的角色和道具。
角色游戏离不开角色扮演,幼儿可以选择不同的角色来扮演,比如家庭成员、职业角色、动物等。
教师和家长可以为幼儿准备各种不同的角色和相应的道具,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扮演的角色,并提供一些基本的道具和服装,以激发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游戏场景。
为了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主体性,教师和家长可以准备多样化的游戏场景,比如家庭、医院、学校、超市等。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场景进行游戏,根据场景设定情节和展开行动。
教师和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一些特殊的场景和道具,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主体性。
要鼓励幼儿合作和创造。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经常需要与其他孩子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一些任务或情节。
为了鼓励幼儿在合作中发挥主体性,教师和家长可以设置一些任务或情节,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并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展开合作。
教师和家长也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发挥创造力,在游戏中设定新的情节或展开新的行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体验。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不仅能够发挥主体性,还能够通过角色的扮演和情节的展开来体验不同的情绪。
为了关注幼儿的情绪体验,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和倾听来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培养幼儿的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需要教师和家长提供丰富的角色和道具,多样化的游戏场景,鼓励幼儿合作和创造,并关注幼儿的情绪体验。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交能力,促进他们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
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幼儿时期是一个孩子最快乐的时光,也是一个孩子认识世界,发展潜能的关键阶段。
而在幼儿园教育中,角色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角色游戏中,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充分尊重和引导幼儿,才能真正发挥出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
本文将从角色游戏的意义、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以及促进幼儿主体性发挥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角色游戏的意义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活动,它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角色游戏可以激发幼儿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医生、护士、老师、警察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模仿和创造各种角色,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体验和认知。
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各种任务,这样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精神,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角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和沟通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需要通过语言和动作来模仿和表达不同的角色,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要让角色游戏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功能,必须注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
二、角色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性发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尊重和引导幼儿,才能真正发挥出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角色扮演: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医生、护士、老师、警察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来选择角色,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想象创造: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创造各种情境和故事情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情境和故事情节,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体验和认知。
3. 参与互动:幼儿可以通过语言和动作来模仿和表达不同的角色,可以与其他幼儿进行角色对话和互动,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中班角色游戏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中班角色游戏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幼儿主体性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从3—6岁幼儿的意志发展、自我意识发展方面来看,幼儿期已具有培养主体性的可能。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有特色的游戏。
在游戏中,不论是过程的设计,材料的投入,还是游戏的指导与评价,都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幼儿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成为游戏的主人。
中班幼儿处于角色扮演游戏水平和初步合作水平阶段,随着认识范围的扩大,其个人经验也有一定的积累,游戏主题比小班扩展,目的性增强,幼儿交往能力也逐步提高。
那么,如何克服以往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中遵循教师“定主题、定角色、定道具”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呢?我们从幼儿的游戏态度、主题选择、材料选择、角色扮演、情节发展、交往、游戏评价等方面入手,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与尝试。
下面谈谈研究中的几点体会。
一、注意扩展和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及感知过、认知过的事物,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发挥主体性的源泉。
在游戏中,教师要做到“观察细微”了解幼儿游戏的动向,有针对性地把一日生活的各个侧面作为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手段,促使幼儿把自己熟悉的生活引入游戏之中,但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重复,而应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开展游戏,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在游戏中,我们发现玩“影剧院”游戏主题的幼儿较少,可以说是生意萧条、观众寥寥。
幼儿游戏计划性不强,不懂得事先商量剧目,尽是开展一些“唱唱跳跳”表演性质的内容。
对此,我们便组织幼儿到影剧院去参观,了解影剧院的布局,工作人员的职责,并请影剧院的负责人给幼儿介绍剧院里经常开展的一些活动。
但只有丰富幼儿这些直接的感性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对幼儿的生活经验加以扩展,引导幼儿从各种角度去看待问题,启迪他们的想象和创造。
在组织参观剧院后,我们通过谈话、讨论,召开“剧院招标会”等活动,引导幼儿深化主题,设法宣传,招揽生意。
幼儿园角色游戏间接指导的有效策略
student Parent society034《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形式,也深受幼儿喜爱。
教师充当着观察者、支持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
其中,教师的指导有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
间接指导是指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不影响游戏情节顺利开展的前提下,以支持者或游戏参与者融入幼儿游戏,使幼儿无外在压力中受到指导,以推动游戏的开展。
教师的间接指导的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经验丰富法角色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幼儿的生活经验直接影响到他们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
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的见闻。
(1)教师可抓住各种机会,如郊游、参观超市等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拓展幼儿的视野。
教师也可组织幼儿观看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和图片,通过观察加深幼儿的生活印象,丰富幼儿的见闻。
(2) 生活经验更多的来自于家庭的所见所闻,教师还可寻求家园共育,在开展角色游戏前,指导和协助家长安排好家庭生活,利用各种机会、多种形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如开展理发店游戏前,请家长带幼儿去理发店体验生活。
(3)教师利用家长开放日,请不同职业的家长(如医生、警察、消防员等)来幼儿园介绍自己的工作,分享工作的点滴,丰富幼儿的见闻。
教师还可请一些家长(如蛋糕师、面点师)来幼儿园现场示范制作过程,丰富幼儿的见闻。
2 场所、材料、时间提供法游戏场所、材料是开展角色游戏的必要物质准备,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
预留适合的游戏时间是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必要前提。
第一,要为幼儿提供适合的游戏场地。
游戏场地不能过大,过大容易造成浪费,也不能过于狭窄,过于狭窄的空间限制了幼儿的活动范围,不利于游戏的深入开展。
游戏场地最好固定,便于幼儿熟悉地开展活动。
第二,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还要考虑到材料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如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可投放同材料数量较多的成品玩具;大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强,有了初步地探究能力,可多投放半成品材料或原材料,鼓励他们探索发现。
间接教育法从角色扮演到游戏学习让大班儿童轻松掌握语言核心技能大班语言教学
《间接教育法:从角色扮演到游戏学习,让大班儿童轻松掌握语言核心技能》——大班语言教学一、教学价值在幼儿园教育中,语言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大班儿童正处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期,他们的语言能力将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通过本次教学,我们将以间接教育法为基础,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学习的方式,让大班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语言核心技能,从而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大班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2. 培养大班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其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3. 帮助大班儿童理解语言运用的规律,提高其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4. 改善大班儿童的语言环境,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用的语言核心技能,如发音、词汇、语法等。
2. 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表达。
3. 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理解语言运用的规律。
4. 培养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区域教学区域应根据本次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包括角色扮演区、游戏学习区、绘本阅读区、教师讲解区等。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适合大班儿童的语言教学教具和游戏,如英文字母卡片、计数棒、绘本、角色道具等。
2. 确定教学区域的布置和教学材料的分配。
3. 组织教师进行相关教育培训,了解间接教育法的原理和实践应用。
4. 准备评估表,对学生进行评估。
五、教学介绍本次教学将采用间接教育法的原理,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学习的方式让大班儿童轻松掌握语言核心技能,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理解语言运用的规律。
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达,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1. 发音: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2. 词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游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轻松记忆和运用常用的词汇。
3. 语法:通过绘本阅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语言运用的规律,提高其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的间接指导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的间接指导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也是幼儿期普遍出现的活动。
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
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它能满足幼儿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要。
在游戏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快乐、对别人的关心与同情、成功的喜悦或恐惧等,又可以自己控制蛇蝎情感。
其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间接的指导方法一般采用:语言提问、提示、评论适时地出现玩具和游戏材料;教师以角色身份影响或参加游戏。
教师在指导游戏时,首先要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分析游戏对开展的情况,幼儿的表现几游戏存在的问题,要针对各班具体情况加以指导。
怎样间接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呢?首先,要对幼儿游戏过程进行观察。
这不仅是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与评价的前提,也是我们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窗口。
这是因为在游戏中幼儿能较好的适应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能力和实现自己的愿望,通过自我实践体验由创造和成功所带来的高涨情绪及愉悦的心情。
此时幼儿的一举一动往往是其真情实感的流露。
教师认真细致的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次,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频率较高,教师通过对幼儿人际交往情况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从而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1)要观察幼儿自我与角色的关系。
角色游戏最明显的特点是能撇开自己,进入角色,当幼儿能按角色的身份进行游戏,说明幼儿已开始具备了开展角色游戏基本的心理条件。
(2)观察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的关系,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是怎样分配主次角色及两者在游戏中是如何协调关系的主次,角色若发生矛盾,要了解清楚是幼儿没掌握分配交涉的方法还是另有其他原因,以便即使帮助解决矛盾。
(3)观察每个主题间角色与自己的关系,随着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和内容的丰富,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说话的口吻,处事态度及交往的方法。
在结构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在结构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在结构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艾里克森提出:“促进幼儿主动性和自主性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
所谓主体性是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它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表现为主体对外部世界以及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主动掌握。
发展幼儿的主体性是多途径的,而开展结构游戏是发展幼儿主体性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这主要由结构游戏的活动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其本质的特征在于主体性,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结构游戏是幼儿以想象为中心,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和废旧物品,通过手的创作来主动地、创造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为幼儿创设游戏活动的环境,提供相应的材料,忽视幼儿游戏的需要,省略了幼儿参与游戏创设的过程。
结果是:幼儿不愿参与游戏,使结构活动成了摆设;老师也是劳而无功,劳而无果。
那么,如何在结构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呢?结合实践,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些初浅的认识。
一、尊重幼儿的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皮亚杰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过程首先应当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儿童,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儿童才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
游戏主体的确定,首先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为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促使游戏主题的自然生成。
如国庆节放假前,我对幼儿提出任务:外出游玩时要注意观察,假期结束后要告诉老师你去哪里?哪个地方最好玩?假期一结束,我就与幼儿交谈,班上有几个幼儿都去了“凤凰山公园”游玩,他们都认为“凤凰山公园”风景很美,很好玩。
于是,“凤凰山公园”主题就这样自然产生了。
在游戏中,我发现,由于游戏主题是幼儿提出的,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创造欲望也较强烈。
又如中班开展建构《美丽的幼儿园》,我从与主题相关的环境入手,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这时,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马上联想到幼儿园里有花、草坪、树、小河、围墙、门卫等等。
间接引导是儿童主动游戏的好方法.
间接引导是儿童主动游戏的好方法二期课改倡导孩子主动游戏,游戏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能符合幼儿的兴趣,满足每个不同幼儿的合理需要。
在游戏活动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即老师指导和幼儿主动游戏之间的矛盾,我发现在游戏中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时常出现老师不指导,游戏不能深入开展,老师指导了就会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两难境地,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从实践和反思中感知到二期课改的点滴内涵,孩子的游戏应该是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的,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为幼儿提供游戏场景,创设游戏的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生活和社会。
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他们的情感。
我认为要使幼儿真正体验到成功的角色游戏,老师要在角色游戏中发挥间接指导作用,这需要老师做大量的工作来辅助和辅导他们,有些工作还要在角色游戏之前或者之后进行的。
一、丰富生活经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掌握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开展的基础,因此,我们通过组织幼儿回忆、谈话、听故事、看录像、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参观社区中的各种公共场所(像小超市、理发店、茶馆等等),扩大幼儿的生活视野,为他们的角色游戏提供素材。
如“娃娃家”游戏。
幼儿要扮演爸爸妈妈,我们就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想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家是怎么做的?这样,通过启发引导,使娃娃家的游戏情节更加深入,孩子们又能主动和别的区的小朋友交往,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了招待客人、倒水、洗家里的餐具、帮妈妈买东西等等。
又如,为了丰富幼儿扮演医生这一角色的经验,我们除了利用谈话启发幼儿的原有经验外,还通过一些幼儿在医院里的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小朋友知道:医生是怎么做的?护士又是怎么做的?知道医生为病人看病要先询问病情,然后检查,最后再治病。
而当护士则负责打针、取药,护理病人。
责任分开,各司其职。
如在玩超市时,我们老师和幼儿一起回忆超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情况,在超市工作的叔叔、阿姨要做哪些事情,在游戏中幼儿发现超市里买好的东西本来可以用塑料袋拎回家的,但是六月一日颁布了禁塑令,超市里买好的东西要拎回家需要使用环保袋,接着环保袋的使用问题,又在孩子们的中间展开了讨论。
幼儿园《我长大了》说课稿
幼儿园《我长大了》说课稿幼儿园《我长大了》说课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幼儿园《我长大了》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说教材:《纲要》中提出社会领域的活动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或现象感兴趣,并能利用多种形式积极探索。
“我长大了”让幼儿从自身的变化来进行观察认知,体味长大的快乐。
中班幼儿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初步萌芽,聚合能力、发散思维、评价能力都较弱。
根据《纲要》《指南》的精神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布鲁姆的教育活动目标分类学理论为依据,将本次活动活动目标设为以下:说活动目标:1、认知活动目标:了解自己在身体、能力方面的变化,理解成长的初浅意义。
2、能力活动目标:能积极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参与活动。
3、情感活动目标:激发期盼长大愿意学习更多本领的情感。
说重难点: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活动目标1为重点,活动目标3为难点。
说准备:1、环境上的创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因此,在主题墙的创设中,布置一些幼儿小时候使用的物品、衣物,小时候的照片,和在小班参加一些活动的照片,帮助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和积累。
2、物质准备:(1)、发挥家长资源,准备孩子小时候的衣物、鞋袜等。
(2)、PPT,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感知长大的过程。
(3)、操作材料说教法:1、活动游戏激趣法。
活动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因此在活动中,通过“猜猜他是谁”让孩子乐学、愿学。
2、直观演示法。
具体形象思维是3—6岁幼儿的主要思维形式,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接指导游戏,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的主体作用一、问题的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教育应立足于发挥人的主体性这一理念。
纵观21世纪,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的人、事、物的变化,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爱学习、会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体性是21世纪新人最根本的特征。
它是指作为主体的本质规律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主体活动的客观特征。
作为创造性游戏之一的角色游戏是最受幼儿喜欢的,最能体现主体性的基本活动。
根据《规程》要求,我们通过间接指导游戏、在幼儿自主活动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
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游戏动机与游戏行为,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全面发展,使幼儿真正能够支配行为,做活动的主体。
二、实验方法及步骤:(一)实验对象:大一班38幼儿参加游戏做为实验样本。
(二)实验步骤:第一阶段(摸底阶段):2001年3月9日~2001年3月11日。
1、采用观察法:对38名幼儿游戏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获得第一手材料真实地反映幼儿原有水平的游戏情况。
2、确定课题名称。
拟订课题游戏计划表,制定幼儿游戏情况测查表。
从幼儿自定主题、自选同伴、自由布置场地、自选游戏材料四个方面对每一个实验者进行逐一评定,作为游戏开展的基础测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1年3月23日~ 2001年4月30日。
教师在游戏中实施间接指导,以角色的身份、游戏的口吻或以提供游戏材料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幼儿,让幼儿自己设计游戏内容。
根据游戏的发展和情节的需要自行增加游戏项目。
幼儿在得到心理满足的同时也发挥了其主体性。
1、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是间接指导游戏的基础。
为孩子创设有意境的、丰富的游戏环境,会使孩子产生遐想,从而萌发介入的愿望。
游戏环境主要涉及游戏场地、游戏材料、游戏活动角的设置等物质条件的提供。
同时要考虑游戏的物质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关系与联系。
相互之间的结构与组织是否合理,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整体效能。
教师应在正确教育观念指导下,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幼儿的行为。
首先,我们专门腾出一间活动室,请木工做各种橱子、货架、屏风、小桌椅作为角色游戏的活动场所。
每周保证二个下午的角色游戏时间。
其次,我们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游戏开展的需要,增设白宝箱、材料箱,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动手,利用废旧的材料采用简易的方法制作玩具和游戏材料。
并大胆使用替代物、会一物多用,同时把各游戏主题的玩具材料陈列在看得见、拿得着的橱柜上(幼儿园、电视台、理发店、超市、麦当劳、小吃店、房地产、医院、银行、花店等)。
这样,满足了幼儿自取玩具进行游戏的愿望。
为幼儿开展好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材料与活动宽松的氛围。
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欲望。
总之,教师是将教育意图客体化在环境材料中。
以潜在间接的方式,引导幼儿的行为和活动。
1、运用丰富的知识经验,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发展。
知识经验是角色游戏产生发展的源泉。
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越主动、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角色之间的关系越密切。
孩子的知识经验来自幼儿园生活、家庭环境、文艺作品,也受着年龄、社会、时代的制约,所以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
我在班级开展“看新闻、讲新闻”活动:请家长陪同幼儿看电视新闻或讲解报纸上的新闻,同时要求幼儿收集放学回家路上或外出的所见所闻。
利用每天早谈时间让幼儿进行新闻传播、信息交流、时事小议,这样既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
有趣的教学游戏活动经常让孩子再现家园生活,邻近的社会环境,儿童文艺作品中的知识和经验。
这样产生的游戏主题会广而新,情节发展会逼真有童趣,角色意识会更加明确。
此外,个别孩子的经验教师要采集,要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法传播为集体所有,为游戏提供素材和灵感。
教师要善于在孩子的知识和游戏的情节之间架起交通的桥梁。
2、教师以角色身份积极参与游戏,是间接引导幼儿游戏的渠道。
游戏开始后,教师主要是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
这样做不会削弱教育者对幼儿的影响作用。
其实,教师作为大朋友与幼儿一起玩这本身就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肯定,一种积极支持的态度。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依计划和目标指导幼儿的游戏,同时随时抓住教育契机,及时有效地处理偶发事件。
将指导的计划性、随机性、灵活性结合起来。
教师在参与游戏时,要激发幼儿交流实践与交往,给予启发性的提问或建议,促进其尝试探究和发现;或通过平行活动对操作技能、方式予以示范,从而影响幼儿行为;或是以“扮角色”方式,促进幼儿与周围事物的相互作用,使主题情节得以丰富深入``````如:一次玩房地产公司游戏,幼儿用积木、泡沫在地上建房子的模型。
由于其他材料也撒了满地(幼儿说这是工地),整个布局显得很凌乱。
见到这一情况,我便找来一块泡沫板,扮成模型板推销商到他们公司推销,建议幼儿将建好的房子模型摆放在泡沫板上。
看到幼儿布局好后,我又以客人的身份来购买房子。
看了模型,我告诉他们我希望防止四周有一块草地。
于是,幼儿拿来剪刀将绿色皱纸剪碎撒在方子周围。
最后,我向他们要一张图纸寄给朋友,幼儿拿来水彩笔又忙开了。
总之,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能依幼儿的不同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幼儿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
如在活动方式、主题、知识、技能及行为规范等方面,促进幼儿伙伴间的互相影响。
3、讲评是一种很好的间接指导手段。
游戏结束,让幼儿自己来评说自己,使讲评活动成为幼儿分享快乐、相互启发的活动。
教师可以抓住角色扮演、游戏情节来评价,也可以对玩具材料的使用来评价,或请幼儿介绍新玩法、新创意,或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讨论、明确认识,共同寻求改进的措施。
如:一幼儿说他到大哥大专卖店买手机,营业员有的说一台2000元,有的说500元,到底多少钱?怎么办呢?最后大家提议在手机上贴价格。
由此可见,做好每一次评价可以使幼儿在每一次游戏中摄取养料,得有所用。
第三阶段(小结调整阶段):2001年5月3日~2001年5月14日在园内交流活动中开展游戏,教师预定游戏主题“马戏团、保龄球”之后,与其他教师进行游戏评价、小结,肯定优点,并提出需要改进与加强的建议。
第四阶段(再实施阶段):2001年5月17日~2001年6月25日教师运用正确的间接指导方法指导游戏,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于6月24日开展游戏(预定主题:家用电器店、冷气店)进行观摩研讨,取得较好的效果。
最后用第一阶段的方法收集后测资料。
三、结果: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后对38名幼儿进行后测,其结果如下:根据表上的数据显示:将前测与后测的人数进行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
后测中好的幼儿数明显增加,中的差的幼儿数减少了。
这说明实验后幼儿在游戏中自定主题、伙伴、自由布置场地、材料的使用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由此可见,教师的间接指导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发展游戏内容的较好办法。
但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灵活运用和创造,针对幼儿游戏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并注重指导的随机性。
四、分析与讨论:1、间接指导游戏,使幼儿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大方。
在游戏中不同层次的幼儿交往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不仅能大胆、自由地与同伴、老师交往,而且还能主动、热情地与外来的客人交往。
特别是几个胆小、懦弱、不合群的幼儿通过游戏有了明显的变化,如:小明(化名)开家用电器店,一名客人老师去购买选不到自己中意的电器。
他详细地询问后决定帮顾客设计定做,并认真地记下顾客的电话、地址,说过几天送货上门,真是有模有样。
2、间接指导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玩什么游戏,扮演什么角色,都是由幼儿自己提议、组织、决定的。
教师只能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其中,随时观察了解情况,捕捉孩子在游戏中的创造性、想象力,推动幼儿的深入开展。
幼儿刚玩马戏团游戏,只拿一些乒乓球、套圈、扑克等表演。
教师扮成道具推销员去推销,演员则用买来的口红、粉、剪刀、各色纸打扮化妆。
不一会儿,一个个滑稽、可爱的小丑出场了,演出达到高潮。
可见,幼儿在有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情地、无约束地表演自己的思想感情,深刻体验游戏给他们带来的无限欢乐。
3、间接指导游戏使幼儿的独立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在游戏中根据情节的发展,教师提供半成品或废旧物让幼儿自己动手制玩具改变了过去教师包办代替的局面。
幼儿开冷饮店,用各种笔与冰棍棒,用橡皮泥印压出不同的动物造型,组合成一系列的动物冰棍,生意可好了。
玩戏院游戏,幼儿自己主持节目,自编自演,自己开放录音,表演节目。
这些表明了孩子们的独立性、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主体性是人的整体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实实在在的心理素质,由主体活动的动机、情感、态度与能力等所构成。
具体地表现为主体活动的动机,独立决策与活动的能力,勇于创造的态度和肯定主体的情感体验等。
而间接指导游戏,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素质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幼儿园游戏课程探索》《幼儿园游戏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