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学问点构造图二、根底学问点1、物质的构成1.1 Q:什么是分子?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1.2 Q:分子的性质有什么?A:①分子很小②分子之间存在空隙③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④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3 Q:气体或液体扩散速度跟温度的关系是什么?A:温度越高,气体或液体扩散的越快。

1.4 Q:气体液体固体三者分子之间空隙排列是怎样的?A: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拟小。

1.5 Q: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A: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1.6 Q:我们通常把分子的运动也叫作什么?A: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猛烈。

1.7 Q:既然构成各种物质的分子之间都存在空隙,为什么很难将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压缩呢?A:物质内部的分子之间不仅存在引力,同事也存在斥力。

正是分子之间的斥力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的很近。

2、质量的测量2.1 Q:什么是质量?A: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2 Q:质量会随物体形态的变更而变更吗?A: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会随物体的形态,状态,温度,位置的变更而变更。

2.3 Q:物质的单位及单位换算A:物体质量的主要单位(标准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1克=1000毫克2.4 Q:托盘天平的根本构造是A:左盘、右盘、平衡螺母、游码、底座、分度盘、指针、横梁标尺、砝码及砝码盒、镊子。

2.5 Q:运用天平留意事项A:留意称量值不能超过量程(最大称量值)玛法不能用手干脆取,应用镊子取,称后刚好放回砝码盒,以免生锈。

防止天平与潮湿、有腐蚀性的物体接触。

加砝码时要轻放轻拿化学药品不能干脆放在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一样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再称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体积的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体积的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体积的测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体积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体积的概念、体积的单位、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量筒、量杯等工具进行体积测量,并能正确读取数据。

3. 能够运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的测量方法及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难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量筒、量杯、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橡皮等)。

2. 学具:每组一份量筒、量杯、不规则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提问:如何测量这个物体的体积?2. 基本概念学习:讲解体积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

(2)如何使用量筒、量杯进行体积测量?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体积测量,并记录数据。

5. 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1)介绍排水法原理。

(2)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讨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体积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

2. 体积测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3. 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记录数据并计算。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数据计算。

2. 附加题目:思考如何提高体积测量的准确性?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体积测量方法,如电子秤、水位升高法等。

(2)了解体积测量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制造业、科研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操作技巧。

2. 实践操作中如何提高体积测量的准确性。

3. 课后拓展延伸,了解体积测量的现代科技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操作技巧1. 测量方法:排水法原理:通过测量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间接计算物体的体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整理本文介绍了物质的特性和质量的测量方法。

物质是构成物体的微粒,分子很小,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气体空隙最大,液体次之,气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质量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其他单位有吨、克、毫克。

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

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放平、调平和称量等事项。

物质的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与形状、体积和质量无关。

同一物质的密度值是不变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也不同。

密度的公式为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常用的密度单位有千克/立方米和克/立方厘米。

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或1×10³千克/立方米。

密度的测量需要用到天平、量筒或量杯等工具。

物质的比热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的单位为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为4.2×10³焦/(千克×℃),表示1千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4.2×10³焦的热量。

比热表可以用于读取不同物质的比热值。

1.水的比热是最大的,这说明水可以被用作冷却剂和保温剂。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

比热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但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3.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小,而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大。

在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上,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

这是因为海洋(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岩石)要大,所以升温较慢。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第一节物质的构成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唯一的微粒,也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和原子构成的。

2.生活中有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二氧化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

3.分子的特点:(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很小,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只能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或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的仪器是普通光学显微镜;(3)分子之间存在空隙;(4)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其次是液体、固体。

;(5)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6)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和引力;(7)分子热运动在宏观上表现为扩散;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到另一处的现象。

气体扩散速度大于液体扩散速度大于固体扩散速度。

(8)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越快;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缓慢,物质扩散越慢;4.请用分子的特点回答下列例子:一滴水中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一定体积的水与一定体积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一定体积的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5. 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原因是:当水和酒精混合时,较小的水分子进入到较大的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注意:①若同种物质混合,如100mL水与100mL混合,则总体积不变。

②芝麻与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它并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

】6.分子总是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空隙增大;随着压力的增大,分子间的空隙缩小。

7.(1)用分子观点解释: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在公园里通常能闻到宜人的花香,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通常把石油气加压变成液化石油气贮存在钢瓶里。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 第四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 第四章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1节:物质的构成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还有离子和原子)同种物质构成的分子种类相同,冰、水、水蒸气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性质:(1)分子很小,体积小、质量小;(只能用隧道显微镜观察到)(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再固体分子)(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3、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在宏观上表现为扩散现象。

正因为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就为分子的运动提供了“空间”而气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大,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小,所以气体物质扩散较快,而固体和液体物质扩散较慢。

4、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5、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体现了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在引力的作用下,露珠缩小到其表面积最小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7、黄豆与芝麻的实验是模拟实验,用宏观现象类比微观结构,不能直接得出分子间有间隙的结论第2节:质量的测量一、质量概念理解和单位换算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质量的含义: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主要单位(标准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3、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6毫克1克=1000毫克以上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千克=1公斤,1斤=500克,1两=50克。

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细胞》教案11 浙教版

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细胞》教案11 浙教版

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细胞》教案11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第四章《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涉及第1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具体内容包括:细胞的概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功能及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概念,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理解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难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的认识及其作用机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细胞模型、PPT等。

2. 学具:显微镜、载玻片、细胞结构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植物和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细胞的概念。

(2)讲解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阐述细胞的功能及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例题,让学生加深对细胞知识的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组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15分钟)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细胞结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细胞的概念、结构、功能及重要性1.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 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3. 细胞功能:生命活动的基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细胞的概念。

(2)列举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3)阐述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2. 答案:(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功能: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包含各种细胞器,参与生命活动;细胞核控制遗传信息。

(3)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4.1物质的构成1.定义: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性质:(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4)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气体空隙最大,液体次之,气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4.2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2.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 kg。

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 吨= 1000 千克;1 千克=1000 克=1000000 毫克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150g,成人:50Kg —60Kg,大象 6t;一只公鸡 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 4Kg。

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

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①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

②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零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把左端的平衡螺母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③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 g)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材第四章《物质的构成》,内容包括: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以及物质的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概念。

2. 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质关系。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显微镜、实物模型、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宏观和微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内部的构成。

2. 新课导入: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性质变化,解释其微观原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2. 物质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描述其微观结构。

(2)解释下列现象的微观原理:水烧开时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3)简述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2. 答案:(1)略(2)水分子在加热过程中,运动速度加快,间隔变大,形成气泡。

(3)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粒子的大小、电荷和组合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解释生活现象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了解更多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质关系。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核心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核心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核心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分类方法:- 按物质的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按物质的组成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按物质的来源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物。

2.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性、氧化性等。

第二节物质纯净与混合1.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具有确定的物质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的物质组成,物质性质不确定。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3. 均质混合物与非均质混合物的特点:- 均质混合物组成均匀,无法用肉眼看出组分;- 非均质混合物组成不均匀,可以用肉眼看出组分。

第三节纯净物质的提纯方法1. 浓缩与稀释:- 浓缩是指将混合物中的溶质浓度增加,通常通过蒸发去除溶剂实现;- 稀释是指将溶液中的溶质浓度降低,通常通过加入溶剂实现。

2. 结晶法:- 把溶液慢慢冷却,溶质逐渐结晶出来,再通过过滤等方法分离出纯净物质。

3. 用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能够吸附杂质,通过与杂质的物质性质不同实现提纯。

4. 蒸馏法:- 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通过加热使其局部汽化,再通过冷凝使其变回液体,实现分离纯净物质。

第四节溶液的组成1. 溶质和溶剂:- 溶质是指能够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 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 浓溶液与稀溶液:- 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含量高;- 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含量低。

3. 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 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含量超过了饱和度。

第五节溶液的分离1. 蒸发法:- 将溶液加热使溶剂蒸发,溶质留下,实现分离。

2. 结晶法:- 将溶液慢慢冷却,溶质结晶出来,通过过滤等方法分离溶质。

3. 沉淀法:- 利用溶液中溶剂加入其他物质时的反应产物成为沉淀,通过过滤等方法分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第一节物质的构成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唯一的微粒,也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和原子构成的。

2.生活中有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二氧化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

3.分子的特点:(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很小,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只能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或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的仪器是普通光学显微镜;(3)分子之间存在空隙;(4)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其次是液体、固体。

;(5)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6)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和引力;(7)分子热运动在宏观上表现为扩散;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到另一处的现象。

气体扩散速度大于液体扩散速度大于固体扩散速度。

(8)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越快;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缓慢,物质扩散越慢;4.请用分子的特点回答下列例子:一滴水中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一定体积的水与一定体积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一定体积的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5. 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原因是:当水和酒精混合时,较小的水分子进入到较大的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注意:①若同种物质混合,如100mL水与100mL混合,则总体积不变。

②芝麻与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它并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

】6.分子总是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空隙增大;随着压力的增大,分子间的空隙缩小。

7.(1)用分子观点解释: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在公园里通常能闻到宜人的花香,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通常把石油气加压变成液化石油气贮存在钢瓶里。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提纲1。

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

一类叫晶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

像硫代硫酸钠、明矾、金属、石膏、水晶等。

另一类叫非晶体:没有一定的__________。

像松香、玻璃、蜂蜡、橡胶、塑料等。

2。

熔点是晶体_________的温度,熔点是晶体的一种__________之一,不同晶体熔点__________,冰熔点是________。

非晶体_________熔点。

3。

凝固是熔化的____________。

一切液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界___________。

⑴萘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萘的熔点是;加热的最高温度是。

⑵萘吸热的过程经历了分钟,熔化过程经历了分钟,放热的过程经历了____________分钟,凝固过程经历了______________分钟。

⑶图中段表示萘处于液态,____________________段表示处于萘固态,_______________段表示萘处于液态,________________点表示萘处于固态,____________________点表示萘处于液态4. 液体汽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方式, 它们都会________热. 蒸发是在任何__________下都能进行的,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液体蒸发有______作用. 沸腾是在____________下进行的,并且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 沸腾的条件是:1、温度达到__________; 2、继续_________。

不同液体__________不同.5. 气体液化是液体汽化的_________过程,也叫_________. 会_________热.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_________温度和_____________. 实际中我们看到的”白气” 等现象都是水蒸气____________而形成的.6. 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___________会吸热.7.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_______, 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 分子又在不停的做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____________的原因, 固体,固态液态汽化(吸热)气态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___________现象, 但在___________中扩散的最快.扩散快慢还跟___________有关, __________越高,扩散得越快.8.溶解性指的是物质的溶解_______物质在液体中的溶解能力是_________的, 不同的物质其溶解能力_________, 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由物质的__________决定的, 还会随__________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固体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气体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温度会______,说明______热量;在水中加入硝酸铵,温度会______,说明________热量。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离子构成)。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毫升。

这个实验(能)(能或不能)证明分子间有空隙。

芝麻和黄豆混合,体积变小,这是(模拟)实验,(不能)(能或不能)证明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气球容易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桌子(固体)不容易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分子运动是微观的,(扩散)是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

二、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它(不随)(随或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

质量单位换算:1吨=(10³)千克,1克= (10³)毫克。

三、天平的使用:1.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处)。

用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调节平衡,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间)。

如果天平右边下沉,应把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移。

2.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要先(估计)物体的质量。

然后用(镊子)向右盘加砝码,顺序是(从大到小)。

最后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称量时,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或量程)。

三、密度的公式是(ρ=m/V),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³)。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变)。

(气体)密度容易变。

固体,液体,气体中,(气体)的密度最小。

铁,铝,铜,铅的密度的大小关系(ρ铅>ρ铜>ρ铁>ρ铝),盐水和水的密度大小关系(ρ盐水>ρ水)。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体积(无关)。

浙教版_七年级上册科学_新版教案(第四章)

浙教版_七年级上册科学_新版教案(第四章)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3、了解扩散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分子概念的形成和分子的基本性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对分子涵义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因为分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通过某些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来诱发学生的想象,建立分子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方糖,糖粉,水,酒精,空气清新剂,烧杯三个,量筒二个,胶头滴管一个,玻璃棒一根,放大镜一个,一次性针筒二个。

(以上器材每个实验组一套)【教学过程】[引入]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请你以植物为例,说明细胞是不是可以再进行分解?(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等。

)如果我们对甘蔗进行压榨,可以从中榨出甘蔗汁。

然后又可以将甘蔗汁分离成蔗糖和水。

甘蔗汁来自哪?这个事实能为我们认识细胞提供什么信息?(甘蔗汁是含有蔗糖和水等物质,说明细胞含有多种的物质。

)(该问题需要老师引导)那么,存在于甘蔗细胞内的糖和水等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课堂小实验]课本中观察蔗糖实验用放大镜观察方糖或糖粉,你看到了什么?(蔗糖小颗粒)这些蔗糖小颗粒是否可以再分?(有的说可以,有的可能会说不可以)可以从糖是甜的,糖水也是甜的引入到蔗糖在水中是以一种称为分子的微粒存在。

分子这种微粒是很小的。

[新课]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媒体展示][配音]我们是分子,我们很小,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一滴水中就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假如有人问你:"一个人每口喝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需要多久才能把一滴水中的水分子全部喝到肚子里去?"说出来一定吓你一跳。

原来,按照上面所说的喝水速度,喝完一滴水,竟需要五十万年!因此,你们用肉眼是看不见我们的,但是借助科学仪器却可以看见。

第四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课件)-【上好课】2024-2025七年级科学上册精品课(浙教版2024)

第四章第1节机械运动(同步课件)-【上好课】2024-2025七年级科学上册精品课(浙教版2024)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教学楼、树木等物体都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些物体又是运动的。
可见,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在生活和科技活动
中有很多应用。
二、运动的描述
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不同的方式。摄影师利用延时曝光,以一条条光带描述了一辆辆汽车的
运动轨迹。那么,我们怎样描述机械运动呢?
①比较相同时间内内通过的路程;
②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2)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
间之比。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慢,
速度越小。
(4)公式:v=s/t,其中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
们每天看到的光也是一种电磁能。除了可见光外,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和X射线
等都是电磁能的表现形式。
思考与讨论
夏天经常出现雷电交加的天气现象。那么,雷电具有哪些形式的能?
不但物体的机械运动需要能,植物、动物、人进行生命活动也需要能。例如,
人在读书学习时需要能,在睡觉休息时也要消耗能,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能。
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总要经过一定的路线。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
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自然界中物体普遍存在的运动形式,
一般来说,直线运动比曲线运动要简单。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我们可以从相对简单的直线运
动开始。
思考与讨论
教材P141图所示的情境、请根据运动路线,判断他们是做直线运动,
的列车运行、街道上车来人往、导致地表变迁的地壳板块运动、大气和江河水的流动等。机械运
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新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主要内容、生活中的科学

新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主要内容、生活中的科学

姓名第四章物质的特性1、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之间不但存在引力,同时也存在斥力。

2、物体所含有物质的多少用质量表示。

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千克,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2.称量。

取用砝码用镊子,左物右码。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如果错放托盘成了左码右物,那么砝码质量减去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才等于物体的质量。

3.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

使用天平注意:1.用天平测量物体时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3、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ρ=m/v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 立方米,它含义是体积为1立方米的水银,质量为13.6×103千克。

4、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热量。

热量的单位为焦耳。

物体吸收的热量除了跟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还跟比热有关。

5、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根据固体熔化时的不同特点,可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

固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晶体熔化时温度叫做熔点,冰的熔点是0℃.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6、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4.8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4.8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夯实基础·巩固练
13.下面是在上科学课“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节时, 小明和小亮发生的争论,他们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 的事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夯实基础·巩固练
(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 是物理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 ___电__灯__发__光_________。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利用了水可以分 解成氧气和氢气的化学性质;用金属钨丝制造白炽灯, 利用了金属钨丝通电能发光的物理性质;镁条燃烧生成 白色粉末是镁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A
整合方法·提升练
16.下列是酒精在实际应用时发生的变化,其中属于物 理变化的是( ) A.将酒精擦拭在皮肤上,一会儿消失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使其燃烧 C.食品工业用酒精来酿制醋酸 D.用酒精制作乙酸乙酯香料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 光;水能凝固成冰属于物理性质;将洗涤剂滴加到少量 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中,振荡、静置,不分层,不能说 明植物油可溶于水,因为植物油可以溶解于洗涤剂。
【答案】C
整合方法·提升练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有沉淀产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C.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 了物质的性质 D.物理变化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 【点拨】有沉淀产生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泥土水 泥土的沉淀。
夯实基础·巩固练
14.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获得了2004年国家技术发 明一等奖,她与她的同事研制的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它比铝还轻、比钢还硬、比 碳化陶瓷更耐高温、更抗氧化烧蚀,而且克服了陶瓷 的脆性。 在这种新型材料的上述性能中涉及的物理性质有 _铝__还__轻__(_或__比__钢__还__硬__、__比__碳__化__陶__瓷__更__耐__高__温__) _;涉及 的化学性质有___抗__氧__化__烧__蚀____________。(各填一个)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

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1、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三态的相互转化熔化一凝固图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

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

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全部变为液态。

用图形记录物理变化的过程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作出图象,找出图象的变化规律,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观察能力的深化。

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在熔化图象的基础上推理,画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熔化一凝固的图象2、汽化和液化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

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高低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

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

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

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物质的特性的是()A、熔点B、沸点C、质量D、溶解性2、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各图,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a)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B.图(b)中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C.图(c)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D.图(d)中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高压锅爆炸B、植物的光合作用C、牛奶变酸D、钢铁生锈4.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5、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烟雾缭绕B、花香怡人C、雪花飘飘D、尘土飞扬6、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7、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图5所示的装置。

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8、今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

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9、下列操作中不会使汽水中已经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逃逸出来的是()A、打开汽水瓶盖,使瓶内压强减小B、搅拌汽水C、加热汽水D、冷冻汽水10、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下面叙述的现象都正确的是()A、混合物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B、混合物的体积不变,温度不变C、混合物的质量减小,温度升高D、混合物的质量不变,温度不变11、下列关于课本用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B、难溶于水C、可燃D、易撕碎12、下列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质量问题事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B、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换成“假酱油”13、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 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山顶气压较低,泉水的沸点较高,水不容易沸腾B、“下雪不冷,化雪冷”—雪融化时要吸收热量C、“花气习人知昼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D、“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4、米饭在嘴里慢慢地细嚼会感觉有甜味产生,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跟口中的消化液作用生成了麦芽糖。

在上述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A.只有化学变化,没有物理变化B.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C.既有化学变化,也有物理变化D.无法确定A、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吃苹果B、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弱C、牛奶和鸡蛋清都是碱性食物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16、一盆0 ℃的水放在0 ℃的环境里,用电风扇对它吹风,经过一段时间后()A.水根本不结冰B.水可以结冰,结冰后质量不变C.水可以结冰,但结冰后质量小于开始时水的质量D.水可以结冰,结冰后环境的温度降低17、如图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正确的是()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均正确18、用温度计测液化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19、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20、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

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

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3000℃二.填空21.事物分类需要有一定的根据,试写出以下几种分类的根据:(1)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玻璃、石英、沥青、铁、萘等物质中,有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

(2)将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A.冰雪融化B.钢铁生锈C.矿石粉碎D.酒精挥发。

22.生活中会观察到很多的现象:①冬天玻璃表面上结成了冰花;②废钢铁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③用旧的日光灯灯丝变细;④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⑤夏天从冰糕上滴落水滴;⑥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⑦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⑧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碗会“出汗”;⑨冬天从口中会呼出“白气”;⑩夏天狗把舌头伸出来.这些现象都与物态变化有关,其中属于熔化的有_________;属于汽化的有_________;属于升华的有_________.(填编号)23.小青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种科学现象是_____________现象;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_______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24.0℃的水和0℃冰的冷热程度是________的。

(填相同,不相同)但手摸起来感到冰比水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厨房的墙壁上或油烟机上,经常可看到油滴,这些油滴在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

用水很难把油滴洗去,而用洗洁精能方便地洗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辽宁省运动员王濛在2007—2008年国际短道速滑世界杯的比赛中收获了两枚金牌.滑冰时.冰面在冰刀压力作用下.稍有熔化,由此,你能猜想到冰的熔点可能与_________有关.27.若你想知道平时喝的“雪碧”这种饮料是呈酸性还是碱性,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用干净试管取少量雪碧,往其中滴入____________试液,若该试液变红色则说明“雪碧”这种饮料是呈_________性的。

若还要鉴定“雪碧”这种饮料的酸碱性的强弱,则最简单的方法是用_________,测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三.实验探究题28.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 ,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29.小明为了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将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然后将它们放置在同一房间(相同环境)里.过了一段时间,他观察到酒精液面明显低于水的液面。

试根据这个蒸发快慢的现象,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已知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一所示,而且还知道水银的价格比较昂贵,甲苯比较便宜,酒精是最便宜的.综合考虑,如果要制造能测铅的熔点的温度计,应选用________来做;要制造能测沸水的温度的,应选用__________液体来做的温度计,要测北方寒冷的室外气温,应选用__________液体来做的温度计.31.(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 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星要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现有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表中的________做测温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 和B .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32.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 、B 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 、B 装置)(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______________(填“A ”或“B ”)套装置,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 所示:a 、b 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____不同。

(3)通过分析图像C ,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33.探究影响保温瓶中水温下降的快慢的因素 保温瓶是家中厨房常用的器具。

我们有没有发现保温瓶中装水越少,过一夜后,瓶中的水温就低。

另外,冬天保温瓶中的水温度降低得更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