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 第六章 第3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作业

合集下载

(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6章 第3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步备课课件 浙科版必修3

(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6章 第3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步备课课件 浙科版必修3
(5)传递的效率:约10%。 相邻两营养级间=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 ×100% 的传递效率 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不属于流入该营养级的能量,它实 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未利用的一部 分。
3.能量的转化 (1)生产者:光能光合作用 ――→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消费者:食物化学能消化、吸收 ――→ 自身化学能。 合成 4.能量的散失 (1)形式:热能,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后形式。 (2)过程
1.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是太阳能。(×)
【提示】 是自养生物将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的化学 能。
2.食物链越长,顶位肉食动物获得能量越多。(×) 【提示】 越少,因为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3.水的全球循环主要是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 O2,O2和有机物又通过呼吸作用产生水。(×)
【提示】 水的主要循环路线是地表蒸发和降水。
●课标解读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 和去路。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 3.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4.碳循环、水循环。 5.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教学地位 在高考试卷中涉及本课时的知识点命题相对较多,生态 系统各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成为一个整体, 通过分析,使同学们对生态系统有一个整体认知,明确他是 一个系统,为其稳态与调节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设计
演示结束
课 标 解 读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每一 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 3.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4.碳循环、水循环。 5.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重 点 难 点 1.能量流动的特点及 传递效率。(重难点) 2.物质循环的概念和 特点。(重点) 3.每一营养级能量的 来源和去路。(难点)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作业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作业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单选题1.下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A.②③ B.④C.⑥ D.⑤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分别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④表示动物的摄食,⑤⑥⑦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⑧表示化学燃料的燃烧。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所以,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④,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一个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间能量的最髙传递效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甲=丙+乙 B.甲<乙<丙C.甲=乙=丙 D.甲>乙>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传递效率上来说选C,一般都是10~20%(林德曼效应).且传递效率是不变的。

考点:能量的传递效率。

3.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一一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下图所示的数据。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Cedar Box湖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Lindeman,1942)GP为总初级生产量;H为草食动物;C为草食动物;R为呼吸/J/(cm2·a)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464.6J/(cm2·a)B.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13.5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20.06%C.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与流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相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每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未被利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导学案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导学案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为难点▲为重点)1.▲*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说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知道怎样使能量流动持续高效地对人类有利。

2.▲* 以碳循环为例,描述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3、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强环保意识。

二、自主完成知识系统:1、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和的过程。

(2)、特点:能量沿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

一般来说,只有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越多,能量消耗,所以大多数食物链有个营养级。

(3)、能量源头是,通过把能量固定下来,转变成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4)、能量被固定下来之后,在生态系统中的三个流向:、、。

(5)、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使能量,实现,从而大大提____________。

2、物质循环(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从无机环境开始,经、和又回到无及环境中所完成的一个循环过程。

(2)、自然界中的重要物质循环有,特点是、。

三.合作学习探究:(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学法指导:先阅读找出营养级的定义,再观察图6.1-14并分析讨论P50页的1、2、3问题;然后自主阅读P50页的课文,找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义,再观察分析图6.1-15,说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最后分析实例,说出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7分钟)1、营养级的定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通过依次传递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 __________ .例如:”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是( ),第二营养级级是( ),第三营养级是 ( ),第四营养级是( )。

2、能量流动的定义: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和( ) 的过程,称为 ( );能量来源:①生产者来自( );②消费者来自( )。

能量去路:①通过( ) 作用自身消耗;②排泄物、尸体通过( )的呼吸作用散失;③一部分能量通过( )流入到下一个( )。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2019·四川巴中)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A.循环往复B.逐级递减C.单向循环D.双向循环2.(2019·四川遂宁)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②与③之间是捕食关系C.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D.该生态系统只有一条食物链3.(2019·达州)达州市某地鼠患成灾,当地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为此,生物研究所调查了当地的生物及其它指标,以下是他们调查的部分图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一有五条食物链,其中小麦是生产者B.图二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二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可以是:小麦→鼠→蛇→鷹C.图一中若施用鼠药使鼠的数量减少,则蛇的数量将减少D.能量会沿着图三中的丁→乙→甲→丙逐级增多4.(2019·杭州)水葫芦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水生植物。

某地因水葫芦疯长成灾,采用机械捕捞、利用天敌生物、植物病原体与化学除草剂进行综合防治外,还大力发展水葫芦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

(1)该地的生态系统中,引入专食水葫芦的动物——水刮芦象甲,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主要是增加了。

(2)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取乙醇,并利用如图甲所示乙醇燃料电池(模式图)发电,可实现水葫芦的深度利用。

请在图甲中a、b电极处标出这个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该电池发电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如图乙是该地2016年能源消费结构扇形图,如果在此区域大力推广以作物为原料制取乙醇,以乙醇燃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请预测未来几年该地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5.(2019·湖北襄阳)人间最美四月天。

隆中山下,鱼儿跳,花儿笑,是踏青寻芳的好地方。

那里的牡丹品种繁多,久负盛名,最美当属“襄阳大红”和“卧龙出山”,这两个新品种是襄阳人自己培育出来的。

请分析作答:(1)鱼儿在水中生活用呼吸。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6.3 教学设计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浙科)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6.3 教学设计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浙科)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庄浪县第二中学 王永生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3第六章《生态系统》的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虽然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的功能,通过本节课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理解并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能理解并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3、能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材料分析,培养自学、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的生命系统,培养学生维护这个系统的稳态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碳循环及与意义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模型及挂图2、学生准备:教材。

【导入新课】教师:回顾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生产量与生物量。

学生:思考回答前两节学习的相关生态概念常识。

教师:假设你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随身尚存的只有少量的玉米和一只母鸡,那里除了能饮用的水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1. 先吃鸡,然后吃玉米?2. 先吃玉米,然后吃鸡?3. 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4. 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学生:思考讨论并试回答。

教师:我们学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学们再来自评你刚才的决策是否是更有机会活下去的。

【讲授新课】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教师:给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含义,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不断沿着太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的方向流动的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哪里来?能量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生态系统?学生:讨论教师:师生互动得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起点:一般起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流动途径: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6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共20张PPT)

6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共20张PPT)
能量是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 境之间循环往返。
太阳能,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2、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怎么算?
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流动的途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的散失: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5、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
1、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 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碳是如何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在生物群落中碳如何沿着食物链传给下一个营养级?
通过捕食关系 生物群落中的碳以什么途径回归大气圈?
主要是呼吸作用 大气中CO2的含量为什么持续增加?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植被的大量破坏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能量的固定、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2、物质是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粪便 兔子摄入 体内的
同化到兔 子体内的
大家能找出能 量流入每一营养 级后都有哪些去 向吗?
分解者 遗体
利用 用于生长 发 呼吸散失
育繁殖(长肉)
呼吸
散失
被下一营
养级摄入
流入每一营养级后能量去向
呼吸作用散失(热能)
某一营养级 的同化量
用于自身生 长发育繁殖
下一营养级 的同化量
被分解者分解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全过程图解 (热能)
趋势?为什么? 20.7% 30% 60%
4、什么叫未利用?为何会出现未利用?
5、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方向的,不可逆的。
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6.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素材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6.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素材浙科版必修3

第六章生态系统 6.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知识与技能:①能量流动的过程。

②能量流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思维迁移能力。

②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学会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进而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学生能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②站在生态道德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准备。

五、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落实方案:①引导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为学习“能量流动”做好准备。

②运用能量流动的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进而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

③联系实际,实例分析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以验证和巩固能量流动的特点。

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突破策略:①导学生围绕思考题进行讨论,并对具体实例进行详细分析。

②结合数据定量分析论证能量流动的特点。

六、教学资料或媒体:PPT课件、软磁铁教具。

七、教学过程:导入:“问题探讨”:若你流落在一个荒凉的孤岛上,随身带的只有15斤玉米和1只鸡可以食用。

可使你自己活得最长的办法是: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的兴趣很高,他们的答案选什么的都有,甚至有这里以外的答案,如“种玉米,鸡生蛋,吃鸡蛋”之类的,这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什么答案都行。

讲述:对于母鸡的抗议,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必须给母鸡一个合理的解释,消除母鸡的不满情绪,这就得用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引出新课:第三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播放视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生物 6.3、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课件 浙科版必修3

【全程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高中生物 6.3、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课件 浙科版必修3

【高考警示钟】 消费者的摄入量不是同化量 (1)原因分析:消费者摄入的食物大部分经消化吸收后被同化, 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这些粪便中含有的 能量未流入本营养级,不属于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与
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被分解者分解的那一部分。
(2)二者关系: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能量的输入保持稳定,物质的输入和输
出相对平衡时才表现出来。这一阶段就是生态系统的成熟阶段。
2.稳定性表现 (1)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 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 示: 种 群 数 量 a
b
c
时间 (2)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
【典例训练1】某草原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 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如下表。已 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 000百万千焦,但其
中149 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生产者固定。下列有关计算不
正确的是( )
(单位:百万千焦) 同 化 量 净生 产量 (净同 化量) 传递 给分 解者 传递给 下一营 养级 未被利 用的能 量
(3)植食动物的能量去向:
呼吸作用 消耗; ①___________ 分解者分解; ②被_______ 肉食动物 取食并同化; ③被___________ ④未利用。
2.能量流动特点 单向流动 ,不可逆的; (1) __________ 10% 。 逐级递减 ,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_____ (2) __________ 3.从能量流动过程可以推知 多 ; (1)植食性动物比肉食性动物____ 少 、生物量____ 少 、 小 、能量____ (2)高营养级生物数量____ 高; 价值____ 外界输入能量 才能维持其 (3)一个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______________ 正常功能。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6.3 教学课件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浙科)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6.3 教学课件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浙科)

分解者 总计:3.5
植食 动物 15.0
肉食动 3.0 物 3.0 1.8 4.5 1. 7 未固定 70.0 2 23. 118761cal/(c 未利用 0 2 呼吸作用 m ·a) 总计:78.2 总计:29.3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11 cal/(cm2·a)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3.5%
即草→鼠→蛇→鹰,10 000×10%×10% ×10%=10 kJ。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那么鼠传递 给鹰的能量将增多,所以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多。若外 来生物入侵该区,会造成原生态系统的紊乱,导致草原的 多样性锐减或丧失。 答案:(1)分解者 (2)10 增多 多样性
畅言教育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 | 必修3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过程
(光合作用)
无 中机 环 境
的 (呼吸作用) 无 (呼吸作用) 消费者 机 物 (分解作用) 分解者
生产者中的有机物
2.特点
(1)周而复始、往复循环; (2)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可以重复利用。
畅言教育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 | 必修3
3.类型: 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 (1)水循环
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CO2交换的平衡,导致大
气中CO2含量的持续增加。
畅言教育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 | 必修3
【思考】(1)碳在大气圈和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CO2、有机物
(2)CO2如何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3)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的碳如何沿着
食物链传给下一个营养级?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 | 必修3
2.过程及特点 (1)能量流动的起点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详解精解】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详解精解】

C)
A. 照射到该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 叶面上的太阳能 B. 射进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C. 该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 能的总量 D. 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
跟踪反馈:
2.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构成塔基的 一般是( B ) A.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D.分解者
3.初级消费者体内能量的去路不包括(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能量流动 形 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物质循环 以无机物形式(基本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 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
特 点 范 围
联 系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反复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具全球生物圈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 相辅相承,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氨化作用
硝化 细菌
硝化作用
归纳: 1、大气中的氮气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工业固氮
2、生物群落中的氮素是以什么形式传递的呢? 以有机氮形式来传递。
3、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什么形式循环的? 有何特点?
N2、NO3-、NH3
反复循环
4、氮循环中有哪几个主要的过程? 1)固氮作用 2)有机氮合成作用 3)氨化作用 4)硝化作用 5)反硝化作用
B
)
A.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B.被第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获得 C.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到环境中去
4.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总消耗 最少,人们应采用哪种食物结构( C )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肉类为主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 3.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 2.能量流动的起点和渠道是什么? 能的总量(约占1%)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作业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作业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单选题1.如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若图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B表示同化的能量B.图中C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C.图中D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D.图中a值与c+d+e的值相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的以及食物链,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Ⅱ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C表示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或储存能量).解:A、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第二营养级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A正确;B、C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或储存能量),B错误;C、D表示第二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正确;D、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c+d+e,D正确.故选:B.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甲固定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有两条食物链D.甲中只有10%~20%的个体被乙所捕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A 正确。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B错。

由于简图没有指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具体生物种类,所以不能确定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条数,C错。

10%~20%是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个体捕食率,D错。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内容。

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科学家R.L.Smith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答案】D【解析】收割蚁能量的同化量为31.0,而呼吸量为30.9,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为0.1,0.1÷31.0×100%=0.32%,故A项正确;盐沼蝗的摄入量为3.71,同化量为1.37,则未同化量=3.71-1.37=2.34,占盐沼蝗摄入量=2.34÷3.71×100%=63%,故B项正确;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其活动能力强,用于其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C项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营养级间的同化能量之比,由题意知同化效率=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能量/动物摄食的能量,同化效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该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还因食物性质或类型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通常肉食动物的同化效率要高于植食动物,D项错误。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作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作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单选题1.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群的部分个体迁入乙种群中,则甲种群的迁出率等于乙种群的迁入率B.某种群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随机分布等数量特征C.利用性外激素等化学物质进行害虫防治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除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外,其余能量以10%—20%的传递效率流向下一营养级【答案】C【解析】迁入率是指一个种群中,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出率是指一个种群中,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种群甲的部分个体迁入乙种群中,但由于种群甲和种群乙的数量不一定相同,因此甲种群的迁出率不一定等于乙种群的迁入率,A错误;种群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而随机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B错误;性外激素是一种生物分泌的,属于化学信息,用来进行害虫防治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10%-20%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

2.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其分泌的性外激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因此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故选B。

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7.1×109 kJ,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A.7.1×10 8 kJ B. 2.3×10 7 kJC.5.95×10 7 kJ D. 4.8×10 7 kJ【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D为生产者,要使A获得的能量最小,则应该保证三个条件,即:一是能量来源途径最小;二是能量传递效率最低(按10%计算);三是食物链要最长。

浙科版必修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word教案2

浙科版必修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word教案2

辅导教案导学诱思一、能量流动1.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2.起点: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能量流动的途径:能量不断沿着太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的方向流动。

4.能量流动的特点:一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也不能循环流动;二是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

思考:市场上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你能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肉类和鸡蛋价格高的原因吗?提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动物一般处于第二、三营养级,新陈代谢要消耗一些能量,只有约10%的能量传到下一营养级,而蔬菜和粮食处于第一营养级,所以与粮食和蔬菜相比,要得到同质量的肉类和鸡蛋,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故肉类、鸡蛋成本高,价格也高。

二、物质循环(一)物质循环的概念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物质,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和反复循环。

(二)碳循环1.循环形式: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2.循环途径:从大气圈到植物和动物,再从动植物通向分解者,最后又回到大气圈。

3.图解(1)①~⑥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呼吸作用,④捕食,⑤呼吸作用,⑥燃烧。

(2)A、B、C、D表示的生物类群是:A生产者,B分解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

思考:“温室效应”导致当今地球上气温不断上升,引发了地球上各种热带风暴、红色警报不断,人们已经切身感受到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的破坏造成的严重恶果。

那么“温室效应”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提示:“温室效应”是由于地球上二氧化碳过多引起的,二氧化碳过多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水循环、氮循环循环形式:水、氮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无机物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水主要以无机物的形式循环,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课件:第六章 第三、四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课件:第六章 第三、四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4.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所以在通常情况下生态系 统会保持稳定,但此功能是有一定 限度 的,当 外来干扰 超过一定 限度的时候,此功能就会受到损害。 (2)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人类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 意生态效益和 生态后果,以便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 生物圈 的稳定 。
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相邻营养级间传递效率= 本营养级同化量 ×100%)一般只有约 10% ,因此,越是处在食物链高位的动物,其数量就越少、生物量 就越小、 能量 也越少,价值就越 高 。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辐射到该地区太阳能的总量吗?
提示:不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 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可逆的、逐级递减的。 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所以越是处在食物链高位的 动物,其数量就越少、生物量就越小、能量也越少。 4.物质循环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中周而复始、往复循环,参与 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而且可以得到重复利用。物质循环中碳循环 协调被打破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3)能量流动在生产者与植食性动物之间的传递效率是多少? 能总结出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吗?
提示:13.5%,计算公式:相邻营养级间传递效率= 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本营养级同化量 ×100%。
(4)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 个营养级?
提示:①大部分能量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②遗体遗物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③还有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为什么是单向的? 提示: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确定的,是在 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不能逆转;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最终要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 失,而热能是不能被生物再度利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题组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贮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 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项正确;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贮存的能量,B项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如太阳能,C项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呼吸,其余少部分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及分解者,D项错误。

2.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 B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 780+4 200)÷31 920×100%=25%;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共计1 483-126=1 357(J·m-2·a-1);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和非生物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3.下图为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地的一条捕食食物链(植物→鼠→鼬)进行能量流动研究的结果[单位为×107 J/(hm2·a)]。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该弃耕地以腐食食物链为主B .弃耕后该群落可发生次生演替C .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3%D .鼬的同化量只有少部分用于生长和繁殖答案 C解析 分析题图,总初级生产量为25 000×107 J/(hm 2·a),流向鼠的只有105×107 J/(hm 2·a),且被同化的只有75×107 J/(hm 2·a),所以该弃耕地以腐食食物链为主,A 项正确;弃耕地上原有土壤条件、植物种子和其他繁殖体保留,因此该演替为次生演替,B 项正确;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2.25×107 J/(hm 2·a )75×107 J/(hm 2·a )×100%=3%,C 项错误;鼬同化的能量中有少部分用于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 项项正确。

4.某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在“草→兔→狐”食物链中,如果狐活动一天需要200 kJ 的能量,需要草提供的能量约为( )A .200 kJB .2 500 kJC .5 000 kJD .20 000 kJ答案 D解析 如果狐活动一天需要200 kJ 的能量,需要草提供的能量约为200 kJ÷10%÷10%=20 000 kJ 。

5.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答案 B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沼渣、沼液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利用;营腐生生活的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题组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6.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循环类型。

下列过程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 A.生物的呼吸作用B.植物的光合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D.植物的蒸腾作用答案 D解析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生物群落中碳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之一,A项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非生物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之一,B项正确;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生物群落中碳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之一,C项正确;植物的蒸腾作用与碳循环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

7.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与非生物环境B.该生态系统中捕食链可表示为:A→D→E→BC.A固定的能量=D固定的能量+A传递给B的能量+A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中往复循环,这种循环具有全球性答案 D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是指A、B、D、E与非生物环境,营养结构是指捕食链,A、B项错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C项错误;碳元素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中往复循环,碳循环的特点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D项正确。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归根结底来自生产者B.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C.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中仅以CO2形式存在D.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循环的答案 C解析碳元素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归根结底来自生产者,A项正确;分解者能够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枝败叶和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非生物环境,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B项正确;碳在非生物环境中以碳酸盐和CO2形式存在,C项错误;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D项正确。

9.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答案 B解析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A项正确;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而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B项错误;对E(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项正确;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D项正确。

10.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B.图甲中缺少A→CO2的过程,D为分解者C.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①过程大大减少,并且⑥过程增加D.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答案 B解析分析图甲可知,A为生产者,D为一级消费者,C为二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

A在碳循环中主要吸收大气中的CO2,同时生产者也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CO2;冬季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植物吸收CO2的能力降低,且煤、石油的燃烧量增加,导致冬季CO2浓度升高;图乙曲线表明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略有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

题组三综合应用11.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 C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一系列变化,A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项错误。

1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共形成一条食物链,这是能量流动的渠道B.②与①的比值表示由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④表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每个营养级的能量输出除③④外,还能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 B解析每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往往不止一种,所以图中各营养级生物形成的是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故A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所以②与①的比值表示由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故B项正确;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所以④表示自身呼吸散失的能量,故C项错误;最高营养级的能量不会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故D项错误。

13.(2015·浙江7月学考)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存在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

请回答:(1)生态系统通常都是由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和________七大成分组成的。

(2)图中兔、鼠、吃草籽的鸟和草食昆虫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

(3)该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______。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物质移动和______的通道。

(4)草原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季节更替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5)若该草原被火灾毁灭,多年后重新演替为草原,这种演替方式属于________演替。

答案(1)分解者(2)二(3)食物网能量流动(4)时间(5)次生解析(1)生态系统通常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七大成分。

(2)图中的兔、鼠、吃草籽的鸟和草食昆虫等以草为食,属于第二营养级。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物质移动和能量流动的通道。

(4)群落的季节性变化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

(5)草原火灾后重新演替成草原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14.图甲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乙所示为图甲圆形框内的生物种间关系。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a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指的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