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5课时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笔记.整理)
发达的古代农业1.早期的农业生产的出现:①原始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②生活方式:为了寻找新的耕地,人们经常迁徒③时期:商周:青铜农具使用少,主要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西周: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影响:中国的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①主要特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②生产工具: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东汉:推广使用耦犁的方法到珠江流域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③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④耕作技术:春秋:垄作法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使用耕耙耱技术,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术⑤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⑥灌溉技术: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特点:①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②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③生产技术: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贡献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发展条件:①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③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影响小农经济不利条件:①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②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③封建政府的腐朽④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小农经济的地位:①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中国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③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1单元 第15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3)历程: 春秋和秦汉 兴起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两宋以后 元朝
遭受摧残 得以恢复和发展 日常用品 , 继续发展,民间所需的______________ 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 黄道婆 民间棉纺能手______________ 推广先进的 棉纺织技术
生产技术 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3)评价: 土地 、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 ①积极:拥有一定的________ 具有生产积极性。 徭役 ,十分脆 ②局限:经营规模很小,承担沉重的 ________ 弱。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
生活方式 经常迁徙
定居 开始走向________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4)影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 农业社会 的基础。 ____________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牛耕 并将其逐渐 ①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 ________
走向高考 · 历史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单元概览
先秦 形成 隋唐 发展 实行均田制,农 业生产技术继续 发展,发明了曲 辕犁;手工业取 得辉煌的成就, 陶瓷技术发达; 城市商品经济局 限在市里,坊市 界限分明 宋元 繁荣 明清 发达 古代农耕经济继续 发展,商品经济繁 荣,出现了向工业 文明演进的趋势。 但是,统治者执行 闭关锁国政策,人 为割断了中国与世 界的交流,使中国 失去了工业化的契 机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
内容标准要求从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概括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并从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的角度,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这一学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重点:农具的变革及耕作方式的演变知识结构:1. 农业的起源(时间、特点)2.劳动对象: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地域格局:南稻北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3. 生产工具与技术:(1)生产工具:农具的变革(翻土工具、灌溉工具)材质变化:石骨木(原始)—青铜(商周)—铁(春秋战国)动力变革:人力—畜力(牛耕)—自然力(唐朝筒车)耕作工具:耒耜(原始)——战国铁犁用于牛耕——西汉犁壁——唐朝曲辕犁灌溉工具:翻车筒车(2)生产技术:刀耕火种——铁力牛耕,精耕细作4.劳动者: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5.小农经济:形成:生产力进步,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特点: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手工业结合,自然经济。
评价:积极:生活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巩固政权;消极:落后性,生产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发展,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力的因素。
脆弱性:承受风险能力差,不稳定,统治者过度剥削、天灾战乱,苛政造成自耕农破产,影响国家赋税徭役。
5.农业经济的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重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冶金、丝织、制瓷业的成就,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什么是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识点总结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一、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1.夏、商、西周:以青铜制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陶、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位置。
4.历史地位:明中叶前,官营手工业为主导地位,代表最高水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二、冶炼技术1.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
2.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3.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三、制瓷业1.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3.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5.宋朝: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器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你哥一定要参军)。
6.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江西景德镇市著名的瓷都。
四、丝织业1.商朝: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2.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3.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4.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5.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6.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使用花楼机。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一、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和秦汉:发展。
2.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3.隋唐:恢复和发展。
4.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共23张PPT)
课堂小结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古代
发 农业 商周农业:石器锄耕
达 的
发展
传统农业:铁犁牛耕
古
代 农
原因: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
业 小农 含义:
经济 特点: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影响:积极、消极
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
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变法等。
2.基本概念: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以家庭为 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
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
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生产目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即使儿童也从事辛苦的劳动
C. 商品经济的发达
D. 女子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
A
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 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
B 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耦犁、犁壁、
耧车、
代田法
都江堰
漕渠、白渠、 一年一熟 龙首渠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明清
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曲辕犁(完善)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春垄秋战国—垄作法 西汉—代田法
沟
学思之窗与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必修二学思之窗与课后试题答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思之窗】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答案提示: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答案提示: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学习延伸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答案提示: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
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我们今天一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二是要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思之窗】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提示: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关系。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①官营手工业发达。
例:冶金业成就领先世界;②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
例:黄道婆在棉纺织业的贡献;③享誉世界。
例:“丝国”、“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思之窗】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答案提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答案提示:我国商业兴起较早。
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高考历史总复习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手工业的进步考纲解读、知识梳理、核心素养、考点突破(86张)
返回目录
核心考点突 破
考题研析演 练
(4)耕作制度 ①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代以后,江南形成__稻__麦__轮__作____的一年两熟制。 (5)农田水利 ①水利工程:战国时期出现了__都__江__堰____,汉朝出现了漕 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②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__筒__车____,宋 朝时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生活 方式 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商周农业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 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 已具备
人们的生活开始走向 __定__居____
返回目录
核心考点突 破
考题研析演 练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①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__铁__农__具____和牛耕,并将 其逐渐推广。 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__犁__壁____;发明了播 种工具耧车。
模块二
经济成长历程
高考总复习 ·历史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
高考总复习 ·历史
返回目录
通 史 时 序
返回目录
线索 1 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
主 题
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 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
线索 2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 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业、冶金业、制瓷业是
原始农业
商周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丝织展室
华 贵 之 丝
西汉“素纱襌(dān)衣”
东汉的罗
东汉丝绸袜子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汉代绢地刺 绣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一)种类 民 间 手 工 业
农户的家庭副业
家庭手工业
家庭消费、纳税、少量出售
私人经营的作坊或工场
民营手工业 产品出售,供民间消费
(二)发展过程
发展 春秋战国和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朝 明朝中后期出现,清 朝继续发展
透雕兽首贺巩斧
翼虎纹剑
银斑纹戈
马形刀
秦朝铜车马
汉朝青铜器
东汉:“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已被中国国家 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技术
冶铜 技术
冶 铁 技 术 炼钢 技术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 商周时代:繁荣
西周时期:已有铁器 战国:铁农具推广 两汉:高炉炼铁 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两汉:炒钢技术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青釉四系瓷罐
青瓷双系壶
北 齐 白 釉 四 系 罐
此罐胎料含铁量极低,釉色乳白中泛青, 是早期白瓷脱胎于青瓷的表征。
白瓷的烧制,是逐步降低胎釉中的含铁 量实现的,它是制瓷技术的重大进步。
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
白瓷凤首瓶 (唐)
宋朝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北宋 钧窑月白釉碗 (“钧红”) 宋 宋 宋 定 代 窑 八 汝 方 窑 四 天 宋 系 蓝钧窑玫瑰紫釉尊 瓶 釉 (“钧紫”) 长 颈 镶 乾隆御提诗(金字) 金 瓶
遭受摧残
恢复和发展 继续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 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高中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总结《发达的古代农业》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土地制度。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梳理发达的古代农业难点知识点1、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解题关键:理解“你耕田来我织布”的含义。
思路引领:先归纳出戏词中反映出来的现象,然后根据现象归纳出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答案提示: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
2、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解题关键:辩证分析开发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
思路引领:分析垦荒的原因,然后由垦荒的原因和影响得出我们应该汲取的教训。
答案提示: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
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我们今天一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二是要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链接考古遗址中反映的早期农业情况我国农业出现的时期,大约是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其中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等,都属于这个时期。
这些地方的农业都有明显的进步性。
位于河南新郑县西北7.5千米的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铲、石镰、石刀、石磨盘和石磨棒等。
石斧和石铲可用于砍伐和挖掘,石镰可用于收割农作物,石磨盘和石磨棒是进行谷物加工的工具。
这些工具集中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
裴李岗遗址的年代,经碳十四测定,其数据为公元前5495~公元前5195年。
位于今河北省武安县南20千米的磁山遗址,发现的石器很多,共有三百多件,与农业有关的工具有石斧、石铲、石磨盘和石磨棒等。
这个遗址的文化堆积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文化层中发现了157个长方形灰坑,其中有62个发现有粮食堆积。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垄作法
• 垄作法,又称畎亩法。 • 它将土地开成一尺来宽的垄和沟,天气干旱 的时候就将庄稼种在沟里,叫做“上田弃亩 ”;等雨季来时,再将别的庄稼种在“垄” 上,叫做“下田弃畎”。 • 这是一种因地制宜的耕作方法,比起原有的 漫田撒播方法是一大进步。
耕是指耕地; 耙是指把土块弄碎; 耱是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 农具平整土地。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都江堰
漕渠、白渠、 一年一熟 龙首渠 翻车 筒车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隋唐
曲辕犁,犁评
宋朝
明清
西汉时的这种牛耕方 式俗称“二牛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 的“耦犁”。
二牛三人
二牛一人
西汉梯形锄ຫໍສະໝຸດ 西汉梯形锄机架牵引种子箱
排种管 输种管
开沟器
耧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2、表现:
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
农作物 南稻北粟
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 石刀、石斧 耒耜、石锄、 商、周 石器锄耕 石犁(少量青 铜农具 )
粟、稻、黍、 排水、沤肥 稷、麦、桑、 除草、治虫 麻等
3、意义: 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4、特点: 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最新最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石器) (2)石器锄耕(耒耜) (石器、木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3)铁犁牛耕: a 春秋战国时出现并逐渐推广 b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隋唐时期:曲辕犁标志我国耕犁的完善,为后世沿用时间:春秋战国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个体分散);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②农业技术:精耕细作;③生产模式:小农经济,一家一户,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二、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原始社会晚期: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 (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商朝— 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元代的纺织业,明清花楼机,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主要的衣四、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的特征1、起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经营模式:官营、家庭、民营手工业长期并存3、经营方式:规模大、部门多、分工细、技术领先4、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冶金瓷 器丝织业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必修二第课发达古代农业
必修二第一课发达古代农业概述古代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
本文将介绍必修二中关于发达古代农业的相关知识,包括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工具和技术、古代农民的生活等内容。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古代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定居时期。
人类从采集和捕猎为生逐渐过渡到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这标志着农业的诞生。
在人类历史上,埃及、中国、印度和美洲等地都出现了发达的古代农业文明。
这些农业文明以发展农业技术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为特点,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业工具和技术古代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工具和技术。
其中最基本的工具是石斧、石锹和石耙,用于翻土、耕作和收割。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们发展出了更先进的工具,如铁锹、铁镰和铁犁,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农民还利用水利工程来改造和利用水源,如修建灌溉渠道和水稻田等。
这些工具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为古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农民的生活古代农民的生活方式与现代农民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他们多数居住在农村,生活简朴。
农民的主要职责是从事农田耕种和家畜饲养。
他们的生活节奏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耕种、收割和储存粮食等工作。
农民还需要面对各种天气和气候变化的挑战,如干旱、洪水和地震等。
但是,他们通过劳动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并通过农业生产获得食物和财富。
发达古代农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农业的发展,人类掌握了耕种和饲养家畜的技术,实现了从原始社会到农业文明社会的过渡。
古代农民通过勤劳和智慧改变了自然环境,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
虽然古代农民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和了解古代农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农业的重要性和不断创新的农业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2015高中历史总复习课件:12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材料二、三所
示的考古成果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三 (战国)铁犁铧也已经出现, 所见多是一种“V”字型的铁铧冠。 春秋战国文献中曾见到一些关于 “铁犁”或“犁耕”的零星记录。 ——袁行霈等主编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报告证明大约
从春秋战国之 际,我国已开 始出现牛耕。 战国时期得到 推广 。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 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5、整体图示——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史 料 研 习
中国古代牛耕技术
[史料应用]
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① 司马耕字子牛”。 ——《史记· 仲尼弟子传》 “秦以牛田,水通粮。” ——《战国策· 秦策》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 国,②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 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 牲畜)为畎亩之勤。 ——《国语· 晋语》
史 料 研 习
中国古代牛耕技术
[读史三步曲]
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① 司马耕字子牛”。 ——《史记· 仲尼弟子传》 “秦以牛田,水通粮。” ——《战国策· 秦策》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 国,②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 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 牲畜)为畎亩之勤。 ——《国语· 晋语》
返回导航页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3、形象记忆——古代民间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发展
唐代 以前 家庭事业家庭小作坊
历史必修二电子课本部编版
历史必修二电子课本部编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发达的古代农业
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3 古代商业的发展
4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5 开辟新航路
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7 第一次工业革命
8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5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6 大众传媒的变迁
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7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8 罗斯福新政
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2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后记。
【VIP专享】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15课时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图二反映出的是生产工具的进步。
答案 B
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
A.铁制工具
C.风力水车
B.曲辕犁
D.石刀石斧
解析 从材料中的“惟以伐木,纵火焚烧”可以看出其耕作方式是“刀耕火
种”,当时的生产工具是石制工具,故选 D 项。A、B、C 三项出现的时间要晚,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 15 课时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选择题 1.对比图一和图二,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 )
A.生产模式的变化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社会组织的完善
D.经营方式的改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图一和图二都是生产工具,从图一到
A.工场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天子之六工”说明是专门为天子服务的
部门,这属于官营手工业。
答案 C
5.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
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
且 C 项属于灌溉工具,皆排除。
答案 D
3.自 2011 年起,十年内国家水利建设总投资将达到数万亿元的规模。水利是
农业的命脉,我国历代都重视加强水利建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5课时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选择题1.对比图一和图二,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A.生产模式的变化B.生产工具的进步C.社会组织的完善D.经营方式的改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图一和图二都是生产工具,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的是生产工具的进步。
答案 B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铁制工具B.曲辕犁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解析从材料中的“惟以伐木,纵火焚烧”可以看出其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当时的生产工具是石制工具,故选D项。
A、B、C三项出现的时间要晚,且C项属于灌溉工具,皆排除。
答案 D3.自2011年起,十年内国家水利建设总投资将达到数万亿元的规模。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历代都重视加强水利建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国时著名水利工程有都江堰、郑国渠B.“井渠”灌溉方法在汉代关中已出现C.筒车于隋唐时期已在长江流域使用D.清代王景成功治理黄河解析王景成功治理黄河发生于汉代,故答案为D。
答案 D4.“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状态是()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天子之六工”说明是专门为天子服务的部门,这属于官营手工业。
答案 C5.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元代妇女从田中采摘棉花,织成布,给孩子做成各式衣服,体现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答案为C项。
答案 C6.《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B.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D.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解析无论王朝怎样更迭,其小农经济的根基未曾动摇,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更加强化。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7.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应出自官营手工业B.青铜器具在社会上普遍使用C.人类进入铁器时代D.这一时期青铜农具广泛应用解析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故A项说法正确。
青铜器属于高级物品,民间几乎没有,排除B项;人类进入铁器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中很少使用,排除D项。
答案 A8.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
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
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①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③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工艺水平④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主要的经营方式,这就导致了手工业生产市场的狭小,对技术的垄断成为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同时,自然经济的封闭保守性也影响了我国古代技术的传习方式。
这种传习方式一方面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工艺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其制作技术的秘密性而又无法推广,使许多精湛的手工业技术失传或变异,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故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答案 A9.2012年,在广州动物园发现并挖掘出4座砖室墓,分属东汉、南朝、隋朝和明代,在考古现场肯定不会发现()A.用灌钢法锻造的宝剑B.精美的青花瓷C.极具审美价值的珐琅彩D.成套的青瓷冥器解析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时间上排除,故选C项。
A项成就出现于南北朝,B项成就出现于明朝,D 项成就出现于东汉,皆符合时间限定。
答案 C10.清代,除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官窑生产完全被民窑生产取代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民窑“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官窑”“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说明民窑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故选D项。
“委托”不是控制,排除A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现的是雇佣关系,“委托”关系与雇佣关系本质不同,排除B项;官窑仍然存在,如景德镇,排除C项。
答案 D11.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C.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解析注意图片中图例的解释,从图中可以看出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故选D项。
图片中无法看出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排除A项;无法体现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排除B项;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关中丝织业几乎没有,根本不可能出现由关中辐射全国,排除C项。
答案 D12.中国自17世纪起大量出口瓷器,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这些创汇销往国外的瓷器就叫“外销瓷”。
下列对“外销瓷”历史说法正确的是()A.“外销瓷”的历史最远应追溯到宋代B.“外销瓷”全部是中国精美的古典图案C.“外销瓷”的大量外销使中国获得“瓷器大国”的称号D.受“外销瓷”的影响,16世纪开始,欧洲开始生产瓷器解析中国瓷器的大量输出,使中国获得“瓷器大国”的称号,故选C项。
唐朝时,我国的瓷器就大量输出国外,排除A项;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花纹的定制,排除B项;欧洲开始生产瓷器是在17世纪,排除D项。
答案 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
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资本论》第1卷材料二唐朝初年,北方中原地区“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
”——《旧唐书》卷71 材料三水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棹灌溉之利,成总而成之。
——《唐六典》卷7 凡京畿之内,渠堰陂池之决坏,则下于所由而修复之。
每渠及斗门,各置长一人。
至于溉田时,乃令节其水之多少,均其灌溉焉。
——《唐六典》卷23 材料四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
统计资料来源于《新唐书》、《元和志》、《通典·州郡典》、《括地志》中有年代记载的水利建设项目。
(1)战国、西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是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唐朝前期水利工程兴修的原因。
根据材料四分析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
解析第(1)问,回答都江堰、白渠等水利工程及作用。
第(2)问,第一小问从战争、政权巩固、农业生产等方面组织答案;第二小问从数量、地理位臵方面回答。
第(3)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只要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或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大量的粮食。
)西汉:修建了漕渠、白渠和龙首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
(2)原因:唐朝建国之初,北方中原地区经过连年战乱,生产破坏,人口流亡。
要巩固政权,必须首先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是其必要条件;唐朝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设专门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特点:唐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多。
唐前期约占全数的3/5;唐后期约占2/5。
唐前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多在北方中原地区,唐后期大多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
(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水利工程的兴修,提高了农业生产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封建社会繁荣的基础;水利建设是封建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4.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
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材料二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景德镇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解析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历史悠久。
第(1)问,浙江制瓷业发展特征从历史悠久、工艺高超、产品精美等方面概括,从手工业对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以及对中外经济交流的促进作用方面回答影响。
第(2)问,结合明清手工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区域分工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角度回答。
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所以明清时期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产品种类繁多;走向世界。
影响: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2)特点: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或“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不能说明。
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