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轮复习)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笔记.整理)

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笔记.整理)

发达的古代农业1.早期的农业生产的出现:①原始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②生活方式:为了寻找新的耕地,人们经常迁徒③时期:商周:青铜农具使用少,主要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西周: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影响:中国的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①主要特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②生产工具: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东汉:推广使用耦犁的方法到珠江流域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③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④耕作技术:春秋:垄作法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使用耕耙耱技术,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术⑤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⑥灌溉技术: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特点:①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②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③生产技术: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贡献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发展条件:①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③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影响小农经济不利条件:①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②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③封建政府的腐朽④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小农经济的地位:①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中国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③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归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归纳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2)特点: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南稻北粟)②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③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2.商周农业3.中国古代农业起源呈现出的特点:(1)最早在黄河、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形成北粟南稻格局;(2)多元交汇,由多个中心向周边发展;(3)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思考】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提示:从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如何认识古代农具改进的问题?答:1.改进:(1)材质: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制造工艺: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3)牵引动力: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2.认识: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主要表现(1)农具不断改进:春秋战国的铁犁,没有犁壁,不能翻土作垄;西汉发明耦犁,后又出现犁壁;隋唐时期的曲辕犁既简便又轻巧,已相当完善。

(2)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从垄作法到代田法再到耕耙耱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耕作制度日趋合理有效:从一年一熟制到一年两熟制再到一年三熟制,提高复种指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4)重视农业灌溉:各种灌溉工具和水利工程,历代层出不穷。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1)耕作方式的变化:集体劳作——个体农耕(2)社会生产力提高:铁农具出现与牛耕的逐渐推广(3)土地制度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自给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3.评价:(1)积极:①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③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④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2)局限性:①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②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③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之一四、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生产组织形式:一农一户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3.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4.产业结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栗的国家2.耕作方法: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商周:出现了青铜农具,常用工具仍是木耒耜、石锄、石犁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犁的演进: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西汉赵过: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犁壁(使铁犁可以朝一个方向翻土)汉朝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赵过:代田法,两汉一年一熟为主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宋朝:经济中心转移至江浙,江南出现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3.灌溉技术战国时期: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利用水利的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条件:铁犁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 封建土地私有制——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目的: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2.小农经济的利弊利: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土地,农具或耕畜),具有生产积极性,精耕细作弊:需要承担沉重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遇灾荒和瘟疫,会陷于贫困或破产。

前言: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一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中国就有了早期农业。

中国农业在先民的推动下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总结: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领先地位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历了由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发展过程,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由土地国有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演变,土地兼并与封建统治者限制土地兼并的斗争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

3.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4.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经历了由产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总结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 起源。

-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原始农业就已相当发达。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在原始社会,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培植了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培植了粟。

- 耕作方式。

-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土地耕种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人们就会迁往他处。

- 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耕作工具的进步。

-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铁农具的使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 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二牛三人),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后来又出现了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 耕作技术的进步。

-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

- 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

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

这种方法有利于保持地力,抗御风、旱等自然灾害。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这一技术沿用至今。

- 水利灌溉。

- 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由秦国蜀守李冰父子修建,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郑国渠(在关中地区,由郑国主持修建,灌溉了关中平原的农田);汉代的漕渠、白渠、龙首渠(采用井渠施工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漕渠

——
水 利 工 程 龙 首 渠
翻车
筒车

车风





春秋战国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明清
耕作方式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工水程利、灌工溉具)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你耕田来我织布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你我好比鸳鸯鸟
绿水青山带笑颜 夫妻双双把家还 我挑水来你浇园 夫妻恩爱苦也甜 比翼双飞在人间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1、原始农业发达: (1)起源: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2)格局(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
(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海南的刀耕火种 (4)生产工具:以石器、木器为主,骨器;(新石器时代) (5)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2、商周时期的农业:
用双
骨 耜
齿 木 耒



使
商周时期的 青铜农具
生产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 料、治虫灭害、连续耕种。
(4)西周农作物:(“五谷”:麦、稻或麻、稷、黍、菽(豆))




稷(jì)
黍(shǔ)
(5)生活方式: 迁徙 → 定居(农耕定居)
粟(s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
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董永和七仙女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
特点? 古代经济下的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 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男耕女织,农业和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人教版 必修二历史第一课繁盛的古代农业知识点

人教版 必修二历史第一课繁盛的古代农业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二历史第一课繁盛的古代农
业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人教版必修二历史第一课《繁盛的古代农业》中
的知识点。

古代农业的繁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古代农业的繁盛与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密切相关。

在古代,农
民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有犁、耕牛和耒耜等。

这些工具的使用
使得耕地面积扩大,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2. 农作物的选育和推广
古代农业的繁盛还得益于农作物的选育和推广。

古代农民通过
进行试种、选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提高了作物的
产量和品质。

其中,粟、稷、麦、黍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对古代农业
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古代农业的繁盛还离不开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古代农民修建了众多水利工程,如水渠、水库和灌溉设施等,解决了农田的灌溉和排水问题,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4. 农业技术的传播与交流
古代农业的繁盛得益于不同地区之间农业技术的传播与交流。

不同地区的农民通过交流经验、研究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同时,随着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发展,各地农业技术得以相互借鉴,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古代农业的繁盛是多个因素的综合结果,包括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作物的选育和推广、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农业技术的传播与交流等。

这些因素相互促进,推动了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繁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马上点标题下“高中历史”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2、表现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1)原始农业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作物种类:水稻和粟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

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1)耕作方法:①垄作法(春秋战国)②代田法(西汉)(2)耕作技术: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3)耕作制度: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②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期)、筒车(唐朝)、水力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2、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1)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生产关系: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2、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1)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 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④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 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⑤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垄作法(春秋战国);代田法(西汉);
垄作法,又叫畎亩法,由畎和亩两部
分组成。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也就是
一种垄作法。这种耕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
包括“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
它的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
而不种在垄上,这不叫做“上田弃亩”。
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
内,这就叫“下田弃畎”。高田种沟不种
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导致小农经济脆弱的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 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 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述绘 了了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农业起源 ①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②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 ③工具有石、木、骨器。 ④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周——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①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②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③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④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3)春秋战国——传统农业初步形成 ①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②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③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④经济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

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 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 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 漕渠、 白渠、 龙首渠(汉)灌溉工具:翻车(三国)、 筒车(唐朝)、 高转筒车(宋朝)、 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评价:积极: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 家庭手工业二、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唐朝; 唐朝-南青北白; 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 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清朝—珐琅彩 商朝— 出现丝织品; 西周—斜花提纹织物; 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 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冶金瓷器 丝织业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雇佣与被雇佣)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历史必修2笔记

历史必修2笔记

历史必修2笔记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的出现1、早期农业起源(1)出现时间:公元前7、8千年(距今一万年前)(2)标志:粟稻的种植(3)早期农业简介①耕作方式:刀耕火种②工具:骨制的耒耜(原始农业)→木制耒耜(商周出现青铜农具)③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等(西周)2、早期农业影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改进铁犁牛耕(春秋战国)→耦犁(西汉)→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汉朝以后)→曲辕犁(隋唐)【耕犁基本完善并沿用】2、耕作技术进步垄作法(春秋战国)→代田法(西汉)→耕耙耱技术(魏晋南北朝)3、水利工程的完善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4、灌溉工具的改良翻车(曹魏)→桶车(唐,基本无需人力操作)→高转筒车(宋,水力)→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出现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小农经济的特征(1)生产规模小:一家一户为单位(2)农业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农业为主)(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小农经济的影响:①农民拥有一定土地,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②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遇到自然灾害,农民家庭会限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的概念由官府垄断、经营的手工业2、官营手工业的几个部门(1)冶铸金属①金属:青铜(商周)→铁器(西周晚期)②技术:高炉炼铁、炒钢技术(两汉)→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东汉)→灌钢法(南北朝)(2)制瓷业原始瓷器(商朝)→青瓷(东汉)→白瓷(北朝)→南青北白制瓷系统形成(唐)→青花瓷、彩瓷、珐琅彩(明清时期)(3)丝织业汉代工具改进,技术进步突出,丝织业发达(素纱禅衣、丝绸之路)3、分配(满足征服、国家的需要):日常用品分给贵族,武器分给军队士兵(工商食官)4、素称发达的原因: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代表中国手工业最高水平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满足百姓的需要,不缺乏市场1、民间手工业的分类(1)家庭手工业①性质:农户的副业②产品分配:消费、纳税、出售(2)民营手工业①性质:私人经营的工厂作坊②产品分配:出售供官民消费2、发展历程(1)出现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过程: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②魏晋南北朝受摧残③唐代恢复发展④宋代艰难发展⑤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纺织品的比例!⑥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人教版 必修二历史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

人教版 必修二历史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西亚、中南美洲、东亚);神农氏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在种植业方面,中国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

)3、意义: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曲辕犁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

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代田法是战国时期垄作法的发展,第一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耕种。

耕耙耱技术: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作技术,在北方是耕耙耱,在南方是耕耙技术。

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平整土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探究一: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提示:从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⑴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⑵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⑶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4)困难:经营规模小;封建剥削重;十分脆弱。
(5)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础模式。
一、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及其表现 1.变化历程: (1)刀耕火种和耜耕反映了远古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但
相比之下,耜耕比刀耕火种有了一定进步。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人们懂得灌溉、施肥等生产 技术,但由于青铜农具昂贵,只有少量用于农业生产。
唐的曲辕犁等。 (2)耕作技术:如垄作法、代田法等;适时耕种,注意施肥、 保墒和灌溉等;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改进和推广等。
(3)耕作制度:汉朝时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逐渐
形成稳定的一年两熟制、一年三熟制等。 (4)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交流。 (5)水利工程的修建。
【针对练习】
1.(2011 年广东茂名二模文综)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
具有生产积极性。
(3)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 位面积产量。 (4)历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 植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男耕女织。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 济基础。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具有较强的稳 定性。 (4)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具有脆弱性。
——《太湖地区农业史》
◆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 明清时期农耕技术停滞不 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 主题思想 前甚至出现退步 业的发展 联系教材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 的特点。 问题探究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耕作 技术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1.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 2.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原因: 答案提示 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剩余大量劳动力);养牛成 本较高。

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轮复习)

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轮复习)
局限性: 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
易错提醒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
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小
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 义三种社会属性;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自然 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
教学目标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 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 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主干知识:
一个模式:小农经济;两个阶段:早期农 业、传统农业;三个特点:自成体系、男耕女 织、自给自足。
夯实基础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水利技术 历法农书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
传统农业发展概况: 即精耕细作的表现:
垄作法


汉 耦犁及犁壁


代田法 耧车(播种) 一年一熟 耕耙耱技术 晋 耕耙技术 唐 曲辕犁 元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水旱从人”的都江堰
后人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 禹,写诗赞道:“始知李太 守,伯禹亦不如”。
3.农作物种类
粟、稻、黍、稷、麦、桑、麻







夯实基础
我国早期农业发展概况:
起源 时间 生产 工具 耕作 技术 种植 业 畜养 业 生活 方式
原始 南稻北粟 “六畜” 经常 石器为主 距今 社会 骨木耒耜 刀耕火种 (最早) 迁徙 一万 商周 年左 走向 木石为主 排水除草 “五谷” 右 时期 少量青铜 施肥治虫 定居

历史必修2知识点汇总

历史必修2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历史必修2全套知识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2②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4.特点: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②植主畜辅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2.精耕细作的体现:(1)耕作工具的进步:①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开始使用和逐步推广)②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改进和进一步推)③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犁评),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沿用(完善阶段)(2)耕作技术的进步:①春秋时期的垄作法②西汉时的代田法③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3)耕作制度的发展:①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②宋后,江南形成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①水利工程:A、战国的都江堰B、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②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的筒车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农业经营方式的演变:(1)商周时期:集体劳作(千耦其耘)(2)春秋以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2 .形成:(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封闭性)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脆弱性)5.评价:①积极: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②局限:经营规模小,农民负担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6.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必修2知识总结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发展(生产工具)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石器)②“耜耕” 或“石器锄耕”(石器、木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③铁犁牛耕a 春秋战国时出现并逐渐推广b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1.原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个体分散)②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精耕细作3.评价积极:①推动精耕细作技术②封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局限性: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农业技术: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小农经济,一家一户,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第 2 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高超的冶金技术原始社会晚期: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青铜器铸造繁荣时期西周晚期:已有铁器两汉:出现,高炉炼铁、炒钢技术东汉:水利鼓风冶铁技术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杜诗发明享誉世界制瓷业1.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2.商朝:原始瓷器3.东汉:成熟的青瓷4.北朝:成熟的白瓷5.唐朝:南青北白6.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名窑涌现7.明清:种类丰富,瓷都景德镇。

青花瓷彩瓷珐琅瓷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距今四五千年:养蚕并有了丝织品2.商朝:已有织机3.西周:能够生产斜纹提花织物4.汉朝:技术相当成熟,花色品种多样5.唐朝:轻盈精湛,吸收波斯织法与图案风格6.宋朝:品种繁多7.明清: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成为丝织中心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元代的纺织业明清·花楼机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主要的衣料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的特征1、起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经营模式:官营、家庭、民营手工业长期并存3、经营方式:规模大、部门多、分工细、技术领先4、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5、地位: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6、影响:享誉世界第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阶段1.先秦时期:商业兴起商周时期:“商人” 出现货币为贝类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时期:表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特点:官府控制的局面被打破3.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原因:①国家统一②大运河开通③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表现:①都市商业的发展②农村集市贸易的发展③柜坊和飞钱的问世4.宋元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政府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③水陆交通的便利④(元)国家统一、环境安定表现:①商品种类的增加②纸币的出现③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④边境贸易、海外贸易的繁荣⑤城市的繁荣与草市普遍(元大都)5.明清时期:①赋税沉重,受到官府压制;②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进入市场;③“商帮”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 汉 耦犁及犁壁 代田法 耧车(播种) 一年一熟
魏晋
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隋 唐 曲辕犁
知识框架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奠基时期) 1、原始社会 2、商周时期
二、传统农业生产的发展 (发展时期) 1、古代农业的综合技术体系——精耕细作 2、古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小农经济
何谓“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 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 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它 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 一轮复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 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主干知识:
一个模式:小农经济;两个阶段:早期农 业、传统农业;三个特点:自成体系、男耕女 织、自给自足。
知识框架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奠基时期) 1、原始社会 2、商周时期
二、传统农业生产的发展 (发展时期) 1、古代农业的综合技术体系——精耕细作 2、古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小农经济
夯实基础
我国早期农业发展概况:
起源 时间
原始 社会 距今
一万 商周 年左 时期 右
生产 工具
耕作 技术
种植 畜养 生活
【小常识】垄作法: 又称畎亩法。它将土地开成一
尺来宽的垄和沟(即畎)。天气 干旱的时候就将庄稼种在沟里, 叫做“上田弃亩”;等雨季来时, 再将别的庄稼种在“垄”上,叫 做“下田弃畎”。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
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
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第一年
第二年 沟
代田法示意图
耕作 技术
种植 畜养 生活

业 方式
原始 社会
距今 一万
石器为主 骨木耒耜
刀耕火种
南稻北粟“六畜” 经常
(最早)
迁徙
商周 时期
年左

木石为主 石器锄耕 少量青铜 排水除草
“五谷”
施肥治虫
3.农作物种类 粟、稻、黍、稷、麦、桑、麻







夯实基础
我国早期农业发展概况:
起源 生产 时间 工具
耕作 技术
夯实基础
我国早期农业发展概况:
起源 生产 时间 工具
耕作 技术
种植 畜养 生活

业 方式
原始 社会
距今 一万
石器为主 骨木耒耜
刀耕火种
南稻北粟“六畜” 经常
(最早)
迁徙
商周 时期
年左

木石为主 排水除草 少量青铜 施肥治虫
双齿木耒
双尖木耒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骨耜
夯实基础
我国早期农业发展概况:
起源 生产 时间 工具
战国时期铁犁 头、铁镰刀
战国时期铁锄
春秋铁农具
穿有鼻环的牛尊
战国铁农具
西汉的耦犁 二牛抬杠
西汉—耧车
耧(lóu)也叫“耧车、“耧犁”、 “耩子”。一种畜力条播机。西汉 赵过作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 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 有一腿耧至七腿耧多种,以两腿耧 播种较均匀。可播大麦、小麦、大 豆、高粱等。
起源 生产 时间 工具
耕作 技术
种植 畜养 生活

业 方式
原始 社会
距今 一万
石器为主 骨木耒耜
刀耕火种
南稻北粟“六畜” 经常
(最早)
迁徙
商周 时期
年左 右 木石为主 排水除草
少量青铜 施肥治虫
“五谷”
走向 定居
特点:起源很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影响:奠定了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真题导悟
1.(2013海南)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 “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 这反映了当时( )
汉朝的犁和犁壁
西汉梯形锄 西汉镂孔锄
汉朝以后, 铁犁牛耕成 为我国传统 农业的主要 耕作方式。
曲辕犁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 能调节深浅,耕作平稳、深浅一致, 适应水田耕作。
隋 唐
曲 辕 犁

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时期 战国
西 汉
隋唐
工具名称
铁犁 耦犁 耧车 曲辕犁
1、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当时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垄作法 。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形成 耕耙耱 技 术。南方水田采用 耕耙 技术。

耙 耱
耙田:种植水稻,必须把田耙平,以免 同一亩田中,水位参差过甚,或秧苗没水中, 或根露水上,烂死枯死。
夯实基础
传统农业发展概况: 即精耕细作的表现: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水利技术 历法农书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 垄作法
耕作 技术
种植 畜养 生活

业 方式
南稻北粟 (最早)
石刀、石斧、石犁
石犁
夯实基础
我国早期农业发展概况:
起源 生产 时间 工具
耕作 技术
种植 畜养 生活

业 方式
原始 社会
距今 一万
石器为主 骨木耒耜
刀耕火种
南稻北粟“六畜” (最早)
商周 年左 时期 右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海南岛黎族人民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合作探究
“精耕细作”特点形成的原因? 有何重大意义?
原因:小农经济长期占主主导地位; 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人多地少; 农业文化的交流和融汇。
意义: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 民的伟大创造,是我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 点,为中华文明持续而不间断的发展奠定 了重要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春秋时期的铁锄 战国时期凹形铁锄
种植 畜养 生活

业 方式
原始 社会
距今 一万
石器为主 骨木耒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刀耕火种
南稻北粟“六畜” 经常
(最早)
迁徙
商周 时期
年左

木石为主 排水除草 少量青铜 施肥治虫
“五谷”
走向 定居
自主探究
指出我国早期农业生产的特点,并 简要说明影响。
自主探究
根据我国早期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概括其特点,并简要说明影响。

业 方式
南稻北粟 (最早)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两遗址成就说明距今七八千年前 我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炭化粟和菜籽
南 (半坡遗址出土) 稻 北
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夯实基础
我国早期农业发展概况:
起源 生产 时间 工具
原始 社会
距今 一万
石器为主 骨木耒耜
商周 年左 时期 右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2.(2012广东)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 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 头启土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