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3)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分析古代农业的发展;(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古代农业技术的创新与传承;(3)运用比较法,分析中国古代农业与其他文明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文明的尊重和认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认识农业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3)中国古代农业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古代农业技术的创新与传承;(2)中国古代农业与其他文明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等教学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情况;(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古代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2)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情况;(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讲解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3)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对后世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农业技术的创新与传承;(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比较分析(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较中国古代农业与其他文明的差异;(2)各小组汇报比较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教学设计7: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导入新课】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讲授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A.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B.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第一章:古代农业的发展背景1.1 古代农业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古代农业是指人类在古代时期,以耕作和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经济形态。
特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技术简单,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
1.2 古代农业的发展条件气候条件:温和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土地资源:肥沃的土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
劳动力:奴隶和农民是古代农业生产的主体。
第二章: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2.1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犁:古代犁的形制有木犁、石犁等,逐渐从手工操作发展到畜力牵引。
肥料:古代农民使用肥料,如动物粪便、绿肥等,以提高土地肥力。
水利设施:古代农业注重水利建设,如灌溉渠道、水车等,以应对干旱和水灾。
2.2 古代农业技术耕作制度:轮作和连作是古代农业常见的耕作制度,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农作物种植:古代农民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地条件,种植适宜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粟等。
农业技术革新:古代农业技术不断发展,如耕作工具的改进、水稻育秧技术的出现等。
第三章:古代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3.1 古代农业生产组织家庭农业:古代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男性为主要劳动力。
农村社会组织:农村中存在一定的组织形式,如村庄、乡里等,农民之间有互助合作的关系。
3.2 古代农业管理与经营土地制度:古代农业中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土地买卖和租赁现象出现。
农业生产计划:古代农民根据气候变化和农事安排,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
农业市场:古代农业市场中,农产品交换和贸易逐渐发展,形成了初级市场。
第四章:古代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1 古代农业对人口的影响农业生产提供了基本生活资料,支持了人口的增长。
农业劳动分工: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形成了特定的社会阶层。
4.2 古代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农业是古代经济的基础,提供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支撑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
4.3 古代农业对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影响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形态。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篇一:示范教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设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经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与向往。
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本单元探讨的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为发展社会经济所作出的努力。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即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的经济政策。
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有利于弄清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
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古代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范畴的表现。
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难点是分析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整体设计本课概述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智慧。
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本课内容分三目,对我国古代农业的成长历程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诠释。
第一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主要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
第二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则从耕作方法、耕作制度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成就,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第三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则重点描述我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除此之外,本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辅导资料,对以上三目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它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堂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木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兎作用与於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2)鼓励7生人胆地回答问题.捉示7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门我捉供机会和平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於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勒劳双手和无穷智栽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圧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重点难点M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方法问題探究法.分析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课型新课课时一课时(45分钟)教具参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那段戏曲.让学生欣法,并思考问題一:歆词中所向往的生活足什么样的?问题二:这段歌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在学生冋答的基础上老师概括,指出这段歌词不能休现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貌.要想仔细了解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详悄,还需要大家一起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
一.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3分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思考:①中国古代农业址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出什么?(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农业的起源:(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2)表现:①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参见教材“引育”)一一民间传说②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一考古发现(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鼓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参见教材匕“历史纵横”提及的世界三个农业起源中心)2、原始农业:(1)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补充资料】了解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轉.地广而饶财。
高中历史必修2教学设计7: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导入新课】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讲授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A.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B.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精选3篇)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精选3篇)《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篇1【重点讲解】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和进展中国古代文明是在长江、黄河、辽河等适合进展农业的大河流域进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进展的主要动力。
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却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进展的桎梏。
它的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展缓慢和长期连续的重要缘由。
接下来我就对这个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化进展期。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进展的基础。
铁犁牛耕技术消失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
隋唐时期,随着江东犁的消失,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
还采纳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人们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
转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
中国古代重视农田浇灌,从古至今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总之,我国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困难成长历程,既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才智,也包含了历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农业政策。
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难点分析】全面熟悉小农经济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部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自身的农业保持长盛不衰,其社会历史和文化才能持续进展。
教学设计11: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演变过程,包括耕作工具、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水利灌溉;辩证评价小农经济。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完成农业发展演变的表格,学生进一步熟悉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对牛耕技术演变史实的补充讲解,学生理解农业进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初步学会从历史现象中抽象出历史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农业辉煌灿烂的成就,起源早、技术先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同时学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对农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以及评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古代的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古代文明中寻找很多农业的影子,比如文字、成语、诗歌、建筑、风俗、历法等各个方面。
例:文字:田、禾、年。
成语-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气象万千。
诗歌:田园诗、归园田居、过故人庄、四时田园杂兴。
建筑:天坛(祈谷坛)。
风俗:割谷物时不谈鬼言魔,捉鸟不捉布谷鸟,立秋不去地里,以免遇到秋白虎。
历法:二十四节气。
新课教学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师:先是原始时期,传说中原始先民们吃野兽的肉为食,到了神农的这个时代,神农教民众播种五谷,制造耒耜,教民众趋利避害就是神农尝百草。
(展示课件:于是神农乃教民众播种五谷,相土相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知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余毒。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物训》;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画之,使民宣之,顾谓之神农也。
——东汉·班固《白虎通·卷一》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什么情况?生:中国远古就有了农业生产,并且是自己发明产生的。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从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和经营方式等方面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理解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二、重点:古代农业的发展。
难点:小农经济的理解。
三、学习过程:
1.整体感知
①.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②.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深入学习
①.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农业耕作方式有何变化?
②.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在经济地位上有何特点?
3.迁移运用
1.某史料记载:“所中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应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小农经济
2.“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
······至不胜(不能忍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这说明()
A.封建社会自耕农数量较多。
B.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富足。
C.封建社会农民遭受沉重的压迫。
D.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 适用年级:五年级3. 课程时长:40分钟4.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使学生掌握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工具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工具2. 教学难点:古代农业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古代农业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古代农业工具的实物或模型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代农业的知识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农业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古代农业是怎样的?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学生分享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古代农业知识3. 课堂讲解:讲解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工具展示古代农业工具的实物或模型,并进行操作演示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代农业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学生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古代农业工具的使用方法5. 总结拓展: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深入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历史五、作业布置1. 绘制古代农业工具的图片2. 写一篇关于古代农业的小作文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如绘制的古代农业工具图片和小作文,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知识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简单的知识测试,以评估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信息的记忆情况。
七、课程反思1. 教师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八、教学拓展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古代农业遗址或博物馆,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农业的工具和耕作方式。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通过对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纵向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地理素养。
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古代农业发展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策略:
(1)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就感。
(3)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
3.教学评价:
(1)设计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古代农业发展的认知可能较为片面,容易产生距离感。教师应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古代农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可能较为内向,不善于主动参与讨论。因此,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代农民勤劳、智慧的尊重,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培养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二、教学内容
1.古代农业发展历程:从原始农业到封建农业的发展,介绍各个时期的农业特点和重要事件。
2.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演变:介绍铁犁牛耕、水稻栽培等耕作方式,以及曲辕犁、耕牛等农具的发明和使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运用讲授法,系统介绍古代农业发展的历程、耕作方式、农具演变等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
掌握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
掌握小农经济的形成。
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前自主学习1、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其耕作方式先后经历了从“”到阶段,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至西周,主要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等,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3、我国非常注重水利灌溉工具的创制,主要有曹魏时的、唐朝的和宋代的和明清的风力水车。
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3、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
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只是很少使用,主要仍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工具。
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五谷”均已种植。
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注意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趋势(1)生产工具的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品种也不断增加。
(2)许多生产工具自身都在不断完善。
如从牛力耕犁的出现,到犁壁的发明,再到曲辕犁的产生等。
(3)生产工具的进步表现为旧式工具的淘汰和新式工具的诞生。
典例剖析【例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
钱、镩 D.铁铲、铁犁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高一历史必修1教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主要耕作技术、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从神话时代到铁器时代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了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远古人类使用的农具,讲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的农业生产情况,引出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二)讲授新课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教师提问学生:早期农业生产出现在什么时期?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原始社会时期。
(2)教师提问学生:早期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刀耕火种。
(3)教师提问学生:刀耕火种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单,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
(4)教师提问学生:什么原因促使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
农业的独立发展(1)教师提问学生: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力的发展。
(2)教师提问学生: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发展主要有哪些表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
(3)教师提问学生:农作物种类的丰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两汉时期,种植作物品种丰富。
(4)教师提问学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耕地面积小,农作物种类单一,耕作技术落后,劳动效率低下。
耦犁和牛耕的出现(1)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耦犁和牛耕?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耦犁是一种双牛牵引的犁,适用于深耕土地;牛耕是一种畜力耕作方式,逐渐取代人力耕作。
(2)教师提问学生:耦犁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结论: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农业的发展。
2.掌握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内容和技术,了解古代农业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农业的起源及发展成果;2.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三、教学内容1. 农业起源与发展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类已开始通过狩猎、采集和渔捞等方式获取食物。
随着人口的增长,这种方式逐渐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人们便开始尝试种植一些口感好、易于保存的作物,最初的种植方式是将种子撒在土地上,后来人们发现雨水会冲走种子,于是就开始在地面上挖坑,把种子放进去,这就是最早的农业种植方式。
随着农业发展,人们渐渐摸索出了更好的种植方式,比如引漓灌溉、耕种除草、农耕轮作等。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人类提供了更丰富的粮食和能源。
2. 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气候特点:古代人们非常注重气象变化,根据不同季节种植不同作物。
2.掌握耕种技巧:古代人们通过不断实践和摸索,逐渐总结出种植作物的最佳时间和方法,比如农耕轮作、间作等。
3.熟悉施肥技术:古代人们非常注意施肥,他们通过排水、晒干等方式使粪便变成菌肥,更适合作物生长需要。
4.了解病虫害防治:古代人们通过种植不同植物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
古代农业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适应当时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生产力支持。
四、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展示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和技术。
2.采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3.采用自主学习法,教师宜组织学生结合资料、互相讨论等方式,自主掌握农业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五、教学体会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古代农业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了解到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具备了抽象理论结合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史识能力得到了激发。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古代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发展初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达的古代农业不仅满足了人类温饱需求,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过程。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掌握古代农业的基本知识,包括种植、养殖、农具工具、农田规划等。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加深对古代农业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古代农业产生兴趣和好奇。
2.理论讲解(30分钟)a.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介绍古代农业的起源和技术发展,从原始农业到奴隶社会农业、封建社会农业,强调古代农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b.古代农业的重要性解释古代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讲解古代农业在人类温饱需求、人口增长、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实地考察(4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农业遗址,如中国的汉代农田遗址、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古代农田遗址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农田规划、灌溉系统、农作物种植等情况,并记录和总结所见所闻。
4.模拟实验(40分钟)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农业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如古代种植技术或养殖技术。
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和教师指导,进行现实世界的模拟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古代农业技术的优缺点。
5.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思考古代农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与现代农业进行对比和思考。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优秀教学案例: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请大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古代农业发展的内外因素。”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总结。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记忆,提高理解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以时间为线索,讲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农业、青铜时代农业、铁器时代农业等。
2.针对不同阶段的农业特点,教师详细介绍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如耦耕、犁耕等,并讲解农业技术的进步,如耕作技术、灌溉技术、肥料使用等。
3.教师结合实例,分析古代农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如粮食产量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城市繁荣等。
4.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挖掘古代农业的内涵。
4.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
4.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巧妙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本节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古代农业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优秀教学案例: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的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农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5.掌握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如自给自足、家庭为单位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古代农业的特点。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古代农业的认识,提高合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生动的古代农业场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互动探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化对古代农业的认识。
3.比较学习: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比较思维,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代农业的定义,了解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农具的使用以及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
3.了解古代农业的主要作物及其分布,认识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如水利工程、肥料使用、农作物种植技术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古代农业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培养勤劳、朴实的品质。
教学设计13: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刀耕火种2.石器锄耕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2.耕作技术的进步3.水利灌溉的发展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重点: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小农经济和精耕细作难点:代田法、区田法、耧车、耦犁、曲辕犁等名词的解释【教学方法】本节课农业专业名词较多,多数概念对于学生来讲较难理解,因此可主要采用深入浅出的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条理讲解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注意结合课本教学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同时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形成较清晰的脉络,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展示十二生肖图片)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十二生肖,那么你们知道十二生肖中哪些动物与农民、农业有关?生:牛、马、羊、鸡、狗、猪师:由此可见,十二生肖的产生是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一定的联系。
那么,中国古代农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而且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历史中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清代,人口数量激增,其中中国古代农业又起着什么作用?此外,我们在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中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又是建立在哪一经济基础之上?这些问题都将通过学习第一单元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来一一解决。
(展示板书: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内容组织】师:在开始本课学习之前,首先请同学解释两个历史名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1、生产力:指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包括劳动资料(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
2、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梁志仁
A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B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分析比较、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分析单元引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
【讲述内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主要耕作方式)
2.形成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4.:结合《学海导航》分析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发展条件:
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
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5.评价:结合《学海导航》(1)积极性:
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
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2)局限性:
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本课小结】【随堂练习】【作业】:《学海导航》
E教学反思:
现在,新课程有一特点就是容量大,内容深,很难处理。
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可以通过图表来归纳知识,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工具、概况及小农经济的传统模式应重点阐述,然后解决几个问题: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评价小农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最后通过做练习题来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