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研发进展及疗效评价_张海燕

合集下载

靶向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靶向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靶向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进展论文摘要:靶向抗肿瘤药物特有的性质解决了传统的抗肿瘤药物的缺陷,使得抗肿瘤药物的进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关键词:靶向抗肿瘤纳米肿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而目前在临床肿瘤治疗和诊断中广泛应用的药物还多数为非选择性药物,体内分布广泛,尤其在一些正常组织和器官中也常有较多分布,常规治疗剂量即可对正常组织器官产生显著的毒副作用,导致患者不能耐受,降低药物疗效。

靶向制剂是以药物能在靶区浓集为主要特点的一大类制剂的总称, 属于第四代给药系统( drug delivery systerm, DDS) 。

靶向制剂给药后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药物载体系统将治疗药物最大限度地运送到靶区,使治疗药物在靶区浓集,超出传统制剂的数倍乃至数百倍,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减少药物对非靶向部位的毒副作用,降低药物治疗剂量并减少给药次数,从而提高药物疗效,这种治疗方法即被称为肿瘤靶向治疗。

现今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靶向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现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靶向纳米药物的定义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定义:在疾病治疗、诊断、监控以及生物系统控制等方面应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药物称为纳米药物,其表面经过生物或理化修饰后可具有靶向性,即成为靶向纳米药物。

2 靶向纳米药物的特点基于纳米药物所特有的性质,决定了其在药物和基因运输方面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可缓释药物,提高血药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②可减少药物降解,提高药物稳定性;③可保护核苷酸,防止其被核酸酶降解;④可提高核苷酸转染效率;⑤可建立新的给药途径。

而靶向纳米药物除这些固有优点以外,还具有:①可达到靶向输送的目的;②可在保证药物作用的前提下,减少给药剂量,进一步减少或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等优点。

生物靶向纳米药物和磁性靶向纳米药物是目前靶向纳米药物研究的两大热点,并且都已具备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3 靶向纳米药物的分类3.1被动靶向制剂微粒给药系统具有被动靶向的性能, 微粒的大小在011~3μm。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应用评价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应用评价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应用评价第一章引言近年来,肿瘤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挑战的健康问题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和化疗,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章将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应用评价进行介绍。

第二章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2.1 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肿瘤细胞分子特征的治疗策略。

通过研究癌症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设计和合成药物,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的目的。

阿尔兹海默症治疗药物“多奈哌齐”是一种典型的分子靶向药物。

2.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逃避机制,使机体的免疫细胞能够主动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第三章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评价3.1 临床效果评价临床效果评价是评价新型抗肿瘤药物应用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常采用化疗疗效评价标准、病理学指标、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来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还需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3.2 经济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是评价新型抗肿瘤药物应用效果的重要方面之一。

药物研发和生产需要巨大的投入,因此,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和费用,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经济效益。

此外,还需考虑患者的支付能力,以及药物的可及性。

3.3 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是评价新型抗肿瘤药物应用效果的重要内容。

药物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因此,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第四章指标体系的建立为了更好地评价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效果,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应包括临床效果、经济效益、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标,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和药物特点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评价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是评价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效果的关键。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精准医疗的不断普及,以分子为靶点的肿瘤治疗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与以往的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高、有效性好、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靶点的发现、药物的选型、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靶点的发现靶点是指某个分子或细胞结构,能够与治疗药物紧密结合,从而起到抗癌作用的位置。

对于肿瘤治疗而言,靶点的发现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的存在直接决定了治疗药物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目前,靶点发现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化学筛选法、基因组学筛选法、蛋白质组学筛选法和细胞治疗方法。

其中,化学筛选法是指利用生物化学技术,从化学物质中筛选出对于某种癌症有特异性的化合物;基因组学筛选法则是指通过对整个基因组的筛选,寻找具有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基因或蛋白质;蛋白质组学筛选法则是通过检测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寻找具有癌症特异性的蛋白质;而细胞治疗方法则是利用生物技术筛选出能够靶向癌细胞特异性基因的细胞,通过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靶向细胞的刺激来治疗癌症。

目前,靶点的发现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作,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开展肿瘤分子基因组学研究,这对于深入了解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基因和蛋白质变化十分重要。

二、药物的选型药物的选型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

首先,必须找到能够靶向特定肿瘤细胞的药物,并能够在体内达到理想的浓度。

其次,还需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它对正常细胞和组织的影响。

根据靶点的不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可以分为信号转导抑制剂、细胞周期抑制剂、免疫治疗剂、抗血管生成剂、DNA损伤修复抑制剂等多个种类。

例如,信号转导抑制剂是针对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的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而免疫治疗剂则是指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抗体和杀伤力,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

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摘要: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究的不断发展,新型靶向药物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近年来有关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其应用领域、作用机制及疗效评估。

我们发现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减少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因此,加强对新型靶向药物的研究,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型靶向药物;肿瘤治疗;应用领域;作用机制;疗效评估一、引言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如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等。

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究水平的提高,新型靶向药物作为一种治疗肿瘤的新方法逐渐受到重视。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靶向药物能够更精准地靶向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治疗策略。

二、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领域新型靶向药物主要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来发挥作用,因此其应用领域相对狭窄。

目前,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EGFR抑制剂:EGFR是一种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的受体,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

因此,EGFR抑制剂成为治疗这些肿瘤的重要药物之一。

常用的EGFR抑制剂包括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

2. HER2抑制剂:HER2受体在乳腺癌等肿瘤中高表达,通过抑制HER2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常用的HER2抑制剂包括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等。

3. PD-1/PD-L1抑制剂:PD-1和PD-L1作为肿瘤逃逸免疫监视的重要靶点,通过抑制PD-1和PD-L1相互作用可以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

抗肿瘤药物设计及体外药效评价技术研究

抗肿瘤药物设计及体外药效评价技术研究

抗肿瘤药物设计及体外药效评价技术研究肿瘤是世界性难题,人类一直在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目前,抗肿瘤药物被视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其研究和开发对肿瘤治疗和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抗肿瘤药物设计和体外药效评价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抗肿瘤药物设计抗肿瘤药物设计是指通过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的改变,使得化合物具有更好的抗肿瘤作用,同时减少对健康的危害。

抗肿瘤药物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靶向原理靶向原理是指通过对肿瘤细胞内相关蛋白的选择和修饰,使得抗肿瘤药物可以朝特定细胞靶点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杀伤效果。

例如,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靶向HER2的药物普利妥单抗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

2. 作用机制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化合物与肿瘤细胞特定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命活动。

设计合理的机制可以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和疗效。

例如,卡培他滨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以杀死癌细胞。

3. 缩小化合物毒性化合物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可能对正常细胞也会造成危害。

因此,设计药物的时候需要考虑如何减少化合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例如,经过适当的结构改变,抗癌铂类药物可以降低对肾脏的副作用。

二、体外药效评价技术体外药效评价技术是指在体外模拟条件下,通过对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评价,来判断其杀伤效果和毒性。

目前,体外评价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 MTT法MTT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细胞代谢活性的方法。

根据细胞的代谢活性,可以通过检测还原剂MTT(3-(4,5-二甲基噻唑-2-基)-2,5-二苯基四唑溴化物)的转化情况来评价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能力。

2.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利用细胞表面特定分子的不同表达情况,通过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来评价药物对细胞的作用。

例如,对于CD44+/CD24-的乳腺癌干细胞,流式细胞术可以很好地检测其药效。

3. 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通过将不同的蛋白质固定在芯片上,用来评价药物对蛋白质的结合亲和力、活性等指标。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肿瘤治疗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而肿瘤靶向治疗则是其中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

肿瘤靶向治疗是一种以肿瘤细胞为目标的治疗方法,利用特定的药物或生物制品作用于肿瘤细胞内的特定靶标,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和骨髓生成的目的。

和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相比,肿瘤靶向治疗具有精准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

本文将主要讲述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什么是肿瘤靶向治疗肿瘤靶向治疗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技术研究出的专门针对特定癌细胞分子内部的特异性药物和生物制品,达到仅对癌细胞发挥作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的治疗方式。

通俗点说,就是让药物或生物制品直接找到癌细胞,并仅作用于癌细胞,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

肿瘤靶向治疗的药物种类繁多,比如基于蛋白质的纯小分子靶向药物、抗体药物、癌症疫苗等等。

二、肿瘤靶向治疗是目前癌症治疗中的一个热门领域,各国科学家正在进行着艰苦的研究和探索。

下面将详细介绍目前肿瘤靶向治疗的几个研究进展:1. 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药物目前肿瘤靶向治疗中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药物上。

EGFR是一种与肿瘤生长相关的重要蛋白,在多种癌症中都有表达,抑制EGFR活性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

目前已经推出了多种专门针对EGFR的抑制药物,比如埃罗替尼、吉非替尼等。

这些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胃癌、结肠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 PI3K/Akt/mTOR通路抑制药物PI3K/Akt/mTOR通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中的重要信号通路,通过抑制该通路可以有助于抑制癌细胞生长。

因此,针对该通路的抑制药物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研究较多的PI3K/Akt/mTOR通路抑制药物主要有Everolimus和Rapalogs等。

这些药物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抗癌效果。

3. TGF-β抑制TGF-β是一种细胞因子,主要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肿瘤侵袭和癌细胞转移等方面的生物功能。

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东 南大 学 学
J 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嚣 ( M ‘ e d 医 S c 学 i E 版 d i ; ) 2 …’ ’ 3 2 一 ( 2 一 ) : ‘ 2 …… 3 5 - 2 3 8
v t Uni
・ 2 3 5 ・
抑 制 剂及蛋 白酶抑制 剂 等 。作 者 收集 国 内外近期 文献 , 就 胃癌 分子靶 向治疗 的现状 与进 展作 一综 述 。 [ 关键 词 ]胃癌 ;分子靶 向治疗 ; 血 管 内皮 生长 因子 ;表 皮生 长 因子 ;文献 综述
[ 中 图分类 号 ]R 7 3 5 . 2 ; R 4 5 6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 6 7 1 — 6 2 6 4 ( 2 0 1 3 ) 0 2 — 0 2 3 5 - 0 4
验血液学杂志 , 2 0 0 9 , 1 7 ( 6 ) : 1 6 2 4 — 1 6 2 8 .
[ J ] . 临床血液学杂志 , 2 0 1 1 , 2 4 ( 7 ) : 4 3 8 — 4 4 0 .
[ 4 ]张海燕. 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表现 的恶性 淋 巴瘤个 案分析 [ J ] . 现代医学 , 2 0 1 0 , 3 8 ( 3 ) : 3 0 2 — 3 0 4 . [ 5 ]杨勇 , 徐 刚. 鼻型 N K / T细胞 淋 巴瘤 临床 及病理 研究 [ J ] . 现代预防医学 , 2 0 0 8 , 3 5 ( 1 3 ) : 2 5 7 7 — 2 5 7 8 , 2 5 8 0 . [ 6 ]齐英杰 , 刘扬 , 任萌. 鼻型N K / T细胞 淋 巴瘤临床 治疗进展 和展望 [ J ] . 中国医药指南 , 2 0 1 1 , 9 ( 1 7 ) : 2 0 5 — 2 0 6 .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肿瘤是一种高度复杂且多变的疾病,长期以来,肿瘤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和科研界关注的焦点。

在现代医学技术的推动下,肿瘤靶向治疗已经逐渐成为当今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进行讨论。

一、肿瘤靶向治疗的概念及优势肿瘤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的治疗方式。

传统的癌症治疗主要采用化疗、放疗和手术,虽然这些治疗方式有效,但由于化疗和放疗对正常细胞也有影响,常常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

肿瘤靶向治疗则具有高度特异性、低毒副作用等明显优势。

二、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1. 抗体药物抗体药物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抗体药物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其中含有四种抗体药物:单抗、双特异性抗体、人源化抗体及第三代抗体。

其中,单抗作为第一代抗体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如利妥昔单抗可用于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双特异性抗体则是指同时具有不同的抗原特异性的抗体,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人源化抗体则是将人的Fc部分替换到动物的抗体上,以降低免疫反应,并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代抗体则是运用新技术改进了抗体的功能,如可避免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

抗体药物的研究取得的巨大进展,对于肿瘤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优势在于分子结构相对简单,口服给药方便,适应范围广。

其中较为典型的药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激素类似物、血管生成抑制剂、转录因子抑制剂等。

目前,较为常见的应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有吉非替尼等。

3.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肿瘤细胞的基因进行干预,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基因治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将抗肿瘤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即“增加该基因表达的治疗法”;另一种是针对肿瘤细胞已有的基因,直接对其进行干扰,即“干扰其正常功能的治疗法”。

近年来,基因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如CAR-T细胞治疗在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方面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靶向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靶向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targeted treat m ents for advanced non s m all cell lung cancer
WANG Y an , SUN Y an (Cancer H osp ita l, ChineseA cade m y of M ed ical Sciences , P ek ing Union M ed ical College, B eijing 100021 , China) [ Ab stract] The efficacy o f trad itional chem otherapy for advanced non sm a ll cell lung cancer beca m e to reach a plateau!. T argeted agent m ig ht be a reasonable w ay to breakou t th is d ile mm a . In th is art icle , w e re v iew ed severa l random ized clinical trials recently published , prov id ed practice gu ide lines for targe ted treat m en t of advanced non sm all ce ll lu ng cancer , and then po inted out severa l problem s as w ell as som e w ays how to overcom e the m. [K ey w ords] targeted agen; t non sm a ll cell lung cancer ; practice gu id elin es 维持治疗以及二线治疗, 这足以说明其治疗范围越 来越宽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 视, 如何克服继发性耐药 , 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以及 如何恰当地筛选受益人群都不容忽视, 个体化治疗 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 靶向药物治疗晚期 N SCLC 的规范 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受到广泛关注 , 但大多数 仍处在临床研究阶段 , 仅有少数能够进入临床实践。 目前应用的主要靶向药物有两类 : 一类是小分子酪 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称 TK I) , 包括针对表皮生长因 子受体 ( EGFR )的吉非替尼 ( 易瑞沙 ) 和盐酸厄洛替 尼 (特罗凯 ) 。另一类是单克隆抗体 ( 简称单抗 ), 包 括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 ) 的抑制肿瘤血管 生长的贝伐珠单抗, 以及针对 EGFR 的西妥昔单抗。 NCCN 根据各个大型 ∀期随机对比临床研究结果修 改治疗指南, 每半年一次。 2003- 2010 年靶向药物

miR-503-5p靶向VEGFA基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人绒毛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miR-503-5p靶向VEGFA基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人绒毛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miR -503-5p 靶向VEGFA 基因通过PI3K /AKT 信号通路调控人绒毛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谢迎春邓丹①张玉梅②王琴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检查室,贵阳550001)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 (2021)06-0655-06[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 -503-5p (miR -503-5p )对人绒毛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培养滋养层细胞HTR8/Svneo 和人绒毛膜癌细胞系JEG -3、BeWo 和JAR ,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 -PCR )检测miR -503-5p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 )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VEGFA 蛋白表达水平。

以JEG -3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过表达miR -503-5p 或敲低VEGFA 的JEG -3细胞,MTT 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 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 -PI3K )、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 (p -AKT )蛋白水平。

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VEGFA 的3'非翻译区(3'UTR )中含有与miR -503-5p 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 -503-5p 与VEGFA 调控关系。

结果:与HTR8/Svneo 细胞比较,人绒毛膜癌细胞系JEG -3、BeWo 和JAR 中miR -503-5p 水平均降低(P <0.05),VEGFA mRNA 和蛋白水平均升高(P <0.05)。

过表达miR -503-5p 或敲低VEGFA 可降低JEG -3细胞OD 值、迁移数和侵袭数及细胞中CyclinD1、MMP2、MMP9、p -PI3K 和p -AKT 蛋白表达水平(P <0.05)。

靶向抗肿瘤药研究进展

靶向抗肿瘤药研究进展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研究进展摘要:癌症的现代治疗手段之一是靶向药物治疗。

与传统的化学治疗相比,分子靶向治疗精准度更高,毒副作用小,减少病人的痛苦,得到广泛的应用。

靶向治疗作用的位点是细胞癌变过程中的基因、受体和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酶,有赖于细胞癌变机制的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不同的靶标及相应靶向抗肿瘤药物及其最新情况进行综述,介关键字: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索拉非尼、吉非替尼等随着科技迅迅速发展,人们对癌细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多的致癌机理得到解释,同时相应的药物制剂也在迅速发展。

新型抗癌药物的剂型更加多样化,靶向治疗作用的位点是细胞癌变过程中的基因、受体和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酶,有赖于细胞癌变机制的研究,药物针对不同的靶点发挥作用,高选择性、低毒性的治疗效果。

目前抗癌靶向药物的研发明显增加。

目前发现的药物靶点主要包括蛋白激酶、细胞周期和凋亡调节因子、法尼基转移酶(FTase)等,按照分子靶向药物的性质主要归为两大类: 一类是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等; 另一类是单靶点或多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如吉非替尼等。

一、单克隆抗体1.1 西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是以EGFR 为靶点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目前已被FDA 批准用于治疗有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和头颈癌患者。

西妥昔单抗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机制: 阻碍EGFR 的配体与其结合; 抑制细胞周期; 间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促进细胞凋亡。

另外,可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ADCC) 以及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效应( CDC) ,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邓克红等【3】西妥昔单抗联合奈达铂对宫颈癌Hela 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联合奈达铂用药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对应的西妥昔单抗或单药奈达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39.507,P <0.001) 。

西妥昔单抗可增强Hela 细胞对奈达铂化疗的敏感性。

1.2 帕尼单抗帕尼单抗是第一个高亲和力的全人IgG2 单克隆抗体,它同西妥昔单抗一样,都可以特异性地与正常或肿瘤细胞的EGFR 胞外域结合,阻断细胞内支配凋亡、增殖、分化的主要下游信号途径。

肿瘤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和疗效评估

肿瘤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和疗效评估

肿瘤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和疗效评估肿瘤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在肿瘤医学领域中日益受到重视。

与传统的放化疗相比,靶向治疗通过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和更少的毒副作用。

然而,由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和耐药性的出现,单一靶向治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

因此,联合应用不同的靶向治疗药物成为了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本文将介绍肿瘤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以及相关的疗效评估方法。

联合应用靶向治疗药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

一种常见的联合应用策略是针对不同的靶点进行靶向治疗。

研究发现,多数肿瘤细胞同时表达多个不同的靶点,因此通过联合靶向这些靶点,可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全面抑制,降低治疗的失败风险。

另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靶向治疗药物还可以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举例来说,一些研究发现,某些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同时激活免疫系统,达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联合应用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策略,有助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联合应用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准确的评估才能了解联合治疗的实际效果,指导临床实践。

疗效评估主要包括肿瘤治疗的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监测。

肿瘤治疗的疗效评价常用的指标包括疾病缓解率、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等。

疾病缓解率是指在治疗结束后,肿瘤的缩小比例与初始病变的比例之间的差距。

生存率是指患者在治疗后一定时间内存活的百分比。

无进展生存期是指患者在治疗后疾病不进展的时间。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联合靶向治疗的总体疗效,以及不同患者亚组之间的差异。

另外,联合靶向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靶向治疗药物有不同的毒副作用,联合应用可能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风险。

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严密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西医院肿瘤科年终总结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疗效

西医院肿瘤科年终总结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疗效

西医院肿瘤科年终总结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与疗效西医院肿瘤科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

本文将对我们肿瘤科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中的新进展和疗效进行总结。

一、背景介绍肿瘤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治疗方法,具有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一领域中,西医院肿瘤科一直积极探索并引入最新的技术和药物,致力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二、新进展1. 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在过去一年中,我们肿瘤科引入了多种新型的靶向药物,并积极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

这些药物能够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从而使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传播受到抑制。

通过这些靶向药物的应用,我们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 个体化靶向治疗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我们根据其个体化的基因变异情况,制定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检测和分析,我们能够准确判断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3. 综合治疗策略的优化:肿瘤靶向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断完善和优化综合治疗策略。

与放化疗等手段相结合,肿瘤靶向治疗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通过不同的治疗组合和序贯治疗等方式,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疗效评估我们肿瘤科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效果卓越:通过靶向治疗,我们成功控制了多种肿瘤类型的发展,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患者的肿瘤负荷得到明显缓解,疾病稳定率大幅提高,细胞增殖得到有效控制。

2. 生存期延长: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肿瘤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在某些肿瘤类型中,我们观察到了患者生存期的显著延长,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和希望。

3. 生活质量改善:除了治疗效果的提升,肿瘤靶向治疗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对于放化疗等治疗方法,靶向治疗的副作用更小,患者的生活状态和身体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新药研究进展及安全性评估指南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新药研究进展及安全性评估指南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新药研究进展及安全性评估指南随着医学研究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靶向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已经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新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

一、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新药研究进展1.1 HER2靶向治疗药物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乳腺癌中一种重要的靶向治疗标志物。

目前,已经研发出多种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药物,如赫赛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等。

这些药物的应用使得HER2阳性乳腺癌病患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2 CDK4/6抑制剂CDK4/6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它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6的活性,阻止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目前市场上已经上市的CDK4/6抑制剂有帕博利珠单抗、里布利珠单抗等。

二、乳腺癌靶向治疗新药的安全性评估指南2.1 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乳腺癌靶向治疗新药的安全性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开展临床试验时,应根据具体药物的特点和治疗对象的情况,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应包括药物的给药途径、剂量、研究期限等内容,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乳腺癌靶向治疗新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疲劳等。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临床医生应及时监测和评估患者的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的管理和治疗措施。

2.3 安全性评价与监测在乳腺癌靶向治疗新药的研究过程中,应对其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

评估包括药物的毒理学评价、安全性评估和药物相互作用评估等内容,以确保乳腺癌靶向治疗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4 安全性评估报告的撰写与提交乳腺癌靶向治疗新药的安全性评估报告是药物研发和上市流程中的必要环节。

该报告需要详细介绍药物的研究进展、临床试验结果以及安全性评价等内容,并提交给相关的药品监管机构进行审批。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_张国祥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_张国祥
基于抗体的治疗方法关键之处在于选择合适的靶抗原 , 最理想单抗靶抗原应当由人体肿瘤细胞选择性的表达或者高 表达。研究表明 , 单抗药物对于肿瘤尤其血液系统性的恶性 肿瘤临床治疗已经产生了较为深远影响 , 其优点主要是具有 出色靶向性 , 也就是这种药物只在患者病灶处起作用 , 不会 在人体中广泛弥散 , 所以可以达到使药物剂量降低、毒副作 用减少的目的。临床试验证明单独的应用单抗治疗肿瘤可以 取得一定疗效 , 而且在多数情况同常规放疗、化疗药物联合 应用具有一定协同作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7月第8卷第14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Jul 2014, Vol. 8, No. 14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241·
·综述·
张国祥 黄淑清 苏标 徐庆微
【摘要】 恶性肿瘤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生率非常高 ,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 , 其发生率和死亡 率居高不下。临床上治疗肿瘤的药物有许多种 , 但往往不能够取得较好的肿瘤治疗效果 , 近些年来靶向 药物在临床上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 取得了一定的肿瘤治疗效果 , 其应用前景光明。但靶向药物作用机制 同传统细胞毒药物有所不同 , 它主要是干扰肿瘤异常信号通道 , 使肿瘤生长速度减慢 , 减少肿瘤转移。 所以靶向药物临床疗效评价比较复杂 , 本文就肿瘤分子的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做以相关介 绍与分析 , 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基金项目 :用 SMART 技术克隆 HDAC 抑制剂抗肿瘤效应的核 心作用靶点 ( 项目编号 :20131214075)
作者单位 :510370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 ( 张国祥 苏标 徐庆微 ) ;广州市荔湾区桥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黄淑清 )
期所采用的单抗是鼠单抗 , 它具有多种特点 , 用于人体之后 会产生人抗鼠抗体 , 人体免疫细胞 Fc 段同鼠抗体 Fc 段的结 合较差 , 在人体内具有很短的半衰期[2]。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一、引言肿瘤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类通过针对癌细胞特定靶点,阻断癌细胞生长和扩散而开发的药物。

由于这些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的特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1. 靶点发现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研究人员需要通过深入了解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机制,寻找适合的靶点。

常见的靶点包括受体、信号通路和增殖因子等。

2. 药物筛选一旦确定了靶点,研究人员需要进行大量的药物筛选工作,以发现具有高效靶向作用的化合物。

这通常包括体内和体外的实验,以评估药物对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的影响。

3. 药物优化在药物筛选后,研究人员需要对候选药物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这可能涉及化学修饰、药物载体的选择等,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4. 动物模型研究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动物模型的使用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通过将候选药物注射到小鼠或大鼠体内,评估药物在体内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1. 临床试验阶段一旦候选药物在动物模型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人员将进行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I期试验用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II期试验用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剂量选择,III期试验用于验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个体化治疗肿瘤靶向治疗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利用基因检测和病理学分析,医生可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特定的靶向治疗,并根据病情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

3. 联合治疗除了作为单独的治疗手段外,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还常常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治疗可以是与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方法的结合,也可以是多个靶向药物的联合使用。

四、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挑战与展望1. 药物耐药性由于肿瘤细胞的遗传变异性,靶向治疗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细胞逃逸机制的出现,进而导致药物耐药性。

肿瘤靶向药物设计与药效评价方法综述

肿瘤靶向药物设计与药效评价方法综述

肿瘤靶向药物设计与药效评价方法综述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以其高发率和高致死率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治疗肿瘤,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药物设计与评价方法,其中肿瘤靶向药物的研发成为了热点领域。

本文将综述肿瘤靶向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现有的药效评价方法。

首先,肿瘤靶向药物的设计基于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作用机制的理解。

靶向药物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如受体、酶或其他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来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或抑制其生长。

这种设计理念源于对肿瘤细胞异常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

在药物设计过程中,科学家们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等方法来预测药物与靶点之间的互作模式。

CADD方法包括构建分子模型、药物分子对接、虚拟筛选等步骤,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筛选出有潜力的药物候选物。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子对接模拟来预测药物分子与肿瘤靶点的结合位点和结合模式,为药物的合理设计提供指导。

除此之外,药效评价方法在肿瘤靶向药物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药效评价旨在确定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其对整体机体的安全性。

常用的药效评价方法包括体内模型和体外模型。

体内模型主要通过动物模型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如小鼠移植瘤模型、小鼠原位瘤模型等。

而体外模型则利用细胞系和组织工程技术来评估药物的生物活性和细胞毒性。

另外,一种常见的评价方法是药物的抗肿瘤活性测定。

该方法通过测定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或凋亡的影响来评估其抗肿瘤活性。

细胞增殖实验通常使用MTT法或SRB法来测定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

细胞凋亡实验则通过荧光标记或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来评估药物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此外,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药物毒性测定的常用方法包括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等。

这些试验可以评估药物对动物器官和系统的潜在毒性,并为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肿瘤靶向药物的设计与药效评价方法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研发进展及疗效评价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研发进展及疗效评价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研发进展及疗效评价
张海燕;孟静;米海鹏
【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1(32)3
【摘要】靶向药物的出现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进展.近年来,多个新的靶向药物不断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展示了该项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但是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不同,主要是干扰肿瘤的异常信号通道,导致肿瘤生长减慢,转移减少,或肿瘤坏死和空洞形成.因此,靶向药物的疗效评价较为复杂,以肿瘤大小为评价基础的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已经不能真实地反映药物的疗效.新的分子功能成像技术对靶向药物疗效的评估更为客观真实,将会成为未来新的评价标准.【总页数】4页(P205-208)
【作者】张海燕;孟静;米海鹏
【作者单位】510320,广州,解放军91708部队医院;510320,广州,解放军91708部队医院;510320,广州,解放军91708部队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
【相关文献】
1.α核素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J], 刘宁;马欢;杨远友;廖家莉
2.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J], 孙蕊;朱琰;刘玉琴;
3.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J], 孙蕊;朱琰;刘玉琴
4.2018年新上市肿瘤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J], 袁瑛;唐秀珺;沈虹
5.探究临床常用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情况 [J], 赵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载抗肿瘤药物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载抗肿瘤药物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载抗肿瘤药物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陈婷;鲁莹【摘要】利用纳米微粒作为小分子抗肿瘤药物靶向传递系统的研究正在快速的发展和进行中,将抗肿瘤药物用各种不同材料的纳米微粒包裹,可以有助于提高其水溶性,增加肿瘤组织中的药物分布,以及加强抗肿瘤活性,同时减小对其他组织器官的非特异性毒性.此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使得抗肿瘤药物在靶向肿瘤组织部位释放传递以及限制其对健康组织器官的影响,本文从当今常见纳米载药系统的类型以及肿瘤细胞靶向、肿瘤微环境靶向以及肿瘤转移灶靶向等多方面综述载抗肿瘤药物纳米微粒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1(029)003【总页数】4页(P176-178,196)【关键词】纳米粒;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作者】陈婷;鲁莹【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54化疗即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是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般常规化疗时,药物较难在肿瘤内部达到有效浓度,且药物分布全身易致系统性毒副反应。

若不良反应严重时,患者因顺应性差而被迫中断化疗,甚至危及生命。

故研发新型的抗肿瘤化疗药物,或改变现有化疗药物的剂型和药动学性质,以适宜的方式作用于肿瘤组织是提高化疗疗效的重要手段。

寻求一种安全、高效、靶向的剂型已成为临床用药的核心问题之一。

笔者期望的载药系统有如下特点:有较好的水溶性以便于药物传递;药物在生物体内半衰期长,可躲避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破坏;在肿瘤组织和细胞中有较高的药物累积;具有稳定的释放行为;降低耐药性。

纳米给药系统的出现使得以上目标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它是一种新型的控释系统,它与微米颗粒载体的主要区别是超微小体积,并能直接作用于细胞,通过控制药物在靶细胞的持续缓慢释放,可有效延长作用时间,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并可提高基因转染效率和转染产物的生物利用度。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
焦园园;张艳华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年(卷),期】2013(013)002
【摘要】20世纪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是一种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发展的系统性疾病,肿瘤有关基因的异常是导致肿瘤细胞逃避凋亡、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行为的根本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肿瘤细胞增殖信号转导通路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因此各大药品生产企业纷纷聚焦于这两类靶点。

1997年,第一个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总页数】3页(P190-192)
【作者】焦园园;张艳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药剂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药剂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1
【相关文献】
1.Gemcitabine在继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病人的疗效评价:西南肿瘤学组织第二期临床研究 [J],
2.GIST分子靶向药物疗效评价的新标准 [J], 杨柳青;秦叔逵
3.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影像学疗效评价进展 [J], 李书有
4.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影像学疗效评价进展 [J], 李书有;
5.胃癌分子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 [J], 陈丽丽;杨扬;夏曦;吴秀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FLT3,CD135) 是一种 受体酪氨酸激酶,其异常活化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 密切相关,FLT3 在急性白血病病理中的作用激发了 人们寻找该受体作为靶点抑制剂的兴趣,针对 FLT3 为靶点的 药 物 研 究 为 白 血 病 的 治 疗 提 供 了 广 阔 的 前景。
海军医学杂志 2011 年 5 月第 32 卷第 3 期 Journal of Navy Medicine,Vol. 32,No. 3,May 2011
·207·
靶向药物[14]。哺乳动物雷 帕 霉 素 ( mTOR) 抑 制 剂 temsirolimus 及抗血管生成药 bevacizumab 先后被批 准治疗晚 期 肾 癌[15]。 有 希 望 或 正 在 研 究 的 靶 向 药 物有 axitinib( AG013676) 和 pazopanib( GW-786034) 也是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16],初步结果是可取 的。至于肾透明细胞癌和肾非透明细胞癌治疗选择 也正在探索[17]。根据药物攻击的靶点不同,靶向治 疗途径也有所不同。如果针对不同通路的靶向药物 进行恰当地组合,通过多渠道来封杀肿瘤细胞,或者 靶向药物与 化 疗-放 疗 有 机 地 结 合,可 望 提 高 疗 效, 但需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 2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评价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s) 是最先被运 用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一类靶向药物,它通过抑制酪 氨酸激酶磷酸化和下游信号传导,有效抑制肿瘤细 胞生长。目 前 应 用 于 临 床 的 有 gefitinib ( Iressa) 和 erlotinib( Tarceva) 。在它们各自的Ⅱ期临床试验中,
[Key words] Tumor; Targeted drugs;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靶向药物治疗肿瘤是在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基础 上的一次革命。因为靶向药物的设计理念是干扰肿 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异常信号通道,所以比以往 传统的细胞毒药物有着更强的针对性、更高的效率 和更小的不良反应。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具有光明的 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肿瘤靶向 治疗药物做一综述,并探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疗 效评价,以供参考。
该项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但是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不同,主要是干扰肿瘤的异常信号通道,导致肿瘤
生长减慢,转移减少,或肿瘤坏死和空洞形成。因此,靶向药物的疗效评价较为复杂,以肿瘤大小为评价基础的实体瘤的疗效
评价标准( RECIST) 已经不能真实地反映药物的疗效。新的分子功能成像技术对靶向药物疗效的评估更为客观真实,将会成 为未来新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 肿瘤; 靶向药物; 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R730.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0754( 2011) 03 - 0205 - 04
Research progress of tumor-targeted treatment drugs and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檲檲殘
海军医学杂志 2011 年 5 月第 32 卷第 3 期 Journal of Navy Medicine,Vol. 32,No. 3,May 2011
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殘
综述与讲座
·205·
檲檲殘
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研发进展及疗效评价
张海燕,孟 静,米海鹏
[摘要] 靶向药物的出现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进展。近年来,多个新的靶向药物不断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展示了
目前针对 FLT3 的靶向治疗的策略主要有 3 种: 抑制 FLT3 激酶活性的抑制剂、FLT3 表达的抑制以 及 FLT3 信号传导途径的抑制。目前已有许多作用 于 FLT3 的小分子抑制剂获得美国 FDA 批准并应用 于临床。这些小分子抑制剂大多是杂环的嘌呤类似 物,通过抑制 ATP 与 FLT3 的结合,达到抑制 FLT3 活化的作用[3]。FLT3 突变是造成 FLT3 异常活化的 主要原因。其突变形式主要有 3 种: 近膜结构域的 内部串联重复( 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s,ITD) ,激 酶结构域( tyrosine kinase domain,TKD) 突变和近膜 结构域点突变。AG1295 和 AG1296 是最早筛选出 来的针对 FLT3-IID 的苯并吡嗪类抑制剂,可以抑制 IID 转化的 Ba / F3 细胞增殖以及下游 STAT5 信号传 导途径的激活[4],其对正常的 FLT3 和突变的 FLT3 均有抑制作用,抑制 FLT3 的半数抑制浓度( 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 为 300 nmol / L,但是其较 低的可溶性和较高的毒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5]。 1. 3 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
[作者单位] 510320 广州,解放军 91708 部队医院
1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1. 1 头颈部鳞癌的靶向治疗
丝 / 苏氨酸蛋白激酶 Akt,是磷脂酰肌醇-3 激酶 ( 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 / Akt 通路中的关键 分子,通过磷酸化 mTOR、Bad、GSK3、mdm2、caspase 家族、Forkhead 家族等多种作用底物,在促进肿瘤 细胞的生长、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使细胞侵袭和 转移,促进血管生成,抵抗化疗和放疗中细胞的凋亡 等方面起重要作用[1],以 Akt 为靶点的药物开发已 成为当前头颈部鳞癌治疗研究的热点。
可见 2 个药物的客观缓解率、症状改善率和生存时 间、不良反应报道均相似[6,7]。
近年来,有关 EGFR-TKI 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 癌的研究日益增多,韩国的 Lee 等[8]回顾性研究了 575 例Ⅲb-Ⅳ的不可治愈的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 ,gefitinib 一线或二线治疗 的总 有 效 率 为 25. 7% ,初 治 患 者 的 有 效 率 高 达 52. 2%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发现: 初治患者的中 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 和总生存( OS) 显著好于复治 患者。日本报道的 gefitinib 一线治疗Ⅳ期 NSCLC 的 有效率为 26. 5%[9]。这些来自亚洲的报道要普遍 好于欧美,但尚需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的验证。 1. 4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乳腺癌 的分子靶向药物共有 4 种。赫赛汀( 曲妥珠单抗) 是 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该抗体是第一个用于实体 瘤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 2,HER2) 过表达 的乳腺癌,已在我国注册上市。2006 年美国临床肿 瘤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 年会上报告[10],赫赛汀联合多西他赛( 100 mg / m2 ) 是 治疗 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再加卡铂 并不能使患者从中受益。Lapatinib 是一种口服的小 分子的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同时 作用于 表 皮 生 长 因 子 受 体 (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与 HER2,在体外对 HER2 过表达乳 腺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在 HER2 过表达 的晚期乳腺癌Ⅰ期临床试验中,有较高的有效率,且 与赫赛汀无交叉耐药。美国 FDA 根据该试验结果 于 2007 年 3 月批准 lapatinib 在晚期乳腺癌的应用。 惠氏公司研发的 HKI-272 是一种口服的不可逆的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 EGFR / HER1、ErbB2 / HER2 和 ErbB4 / HER4 的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区都有 抑制作用[11]。 贝 伐 单 抗 是 针 对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A 亚型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有Ⅲ期临床试 验观察了 贝 伐 单 抗 对 紫 杉 类 耐 药 晚 期 乳 腺 癌 的 疗 效[12]。2005 年 ASCO 年会上报告贝伐单抗联合紫 杉醇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紫杉醇[13]。 1. 5 肾癌的靶向治疗 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RCC) 主要为透明细胞癌( 75% ~ 80% ) ,非透 明细胞肾癌,包括乳头状、嫌色细胞和肉瘤样癌等约 占 25% 。RCC 占全部恶性肿瘤的 2% ~ 3% ,居泌尿 生殖系癌的第 2 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激酶 抑制剂 sunitinib 与 sorafenib 是治疗 RCC 有效的多
ZHANG Hai-yan,MENG Jing,MI Hai-peng ( No. 91708 Unit Hospital,CPLA,Guangzhou 510320,China)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targeted drugs is an important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A bright future for new targeted drugs is presenting before us,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any targeted drugs in recent years. However,different from the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ytotoxic agents,the mechanism of targeted drugs is to interfere with specific aberrant transduction pathway involved in tumorigenesis,slow the growth of tumors,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metastases,or evoke necrosis and cavitation. For this reason,the evaluation of targeted drugs is rather complicated. The RECIST criteria by using tumor size are not sufficient for the evaluation of objective response. Molecular and functional imaging is more realistic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argeted drugs,and will become new criteria for drug evaluation in the fu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