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第十四辑平衡的判定和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改变反应条件,可逆反应的平衡遭到破坏,从一个旧平衡变成一个新平衡,化学平衡状态发生改变,就叫化学平衡移动。
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1、总规律:化学平衡总是朝着速率大的方向移动。
这是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是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化学平衡移动的总规律。
2、勒夏特列原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改变一个条件,化学平衡朝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这是勒夏特列总结出来的平衡移动规律。
具体来说: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就朝着减少反应物的浓度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就朝着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方向移动。
增加生成物浓度,就朝着减小生成物浓度的方向移动;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就朝着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方向移动。
增大气体压强,就朝着减小气体压强的方向移动;减少气体压强,就朝着增大气体压强的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就朝着降低温度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就朝着升高温度的方向移动。
四、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1、加入纯固体,浓度不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不移动。
2、溶液中加入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对应的固体,浓度不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不移动。
3、同温同体积下,加入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如稀有气体),气体浓度不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不移动。
4、增大表面积,等倍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
5、对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等倍增加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减小压强,等倍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
6、使用催化剂,等倍增加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
五、强化练习1、在可逆反应X+2Y2Z △H<0中,X、Y、Z是三种气体,为了有利于Z的生成,应采用的反应条件是()A、高温高压B、高温低压C、低温低压D、低温高压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往硫化氢水溶液中加碱有利于S2-的增多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氧化的反应C、高压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D、及时分离出氨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4、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F2 (g)ClF3 (g) △H=-268KJ/mol,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3)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分别为甲__增__大______(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下同);乙_____不_变______;丙___不__变_______。 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 z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 衡状态,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保持体积不变,通入氦气,则平衡____不____移动。 (2)若保持压强不变,通入氦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x、y、z的 关系为__x_+__y_<__z__。
学平衡也一定发生移动( × ) (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放减小,v吸增大( × ) (3)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 )
(4)向平衡体系FeCl3+3KSCN
Fe(SCN)3+3KCl中加入适量KCl固体,
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颜色变浅( × )
(5)对于2NO2(g) N2O4(g)的平衡体系,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平衡正 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 )
和图乙判断,反应条件应选择____C____(填字母)。
A.300 ℃、0.1 MPa
B.700 ℃、0.1 MPa
C.300 ℃、0.5 MPa
D.700 ℃、0.5 MPa
返回
(2)有研究者结合图甲数据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认为450 ℃的反应温度比 300 ℃或700 ℃更合适,从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其理由可能是 _3_0_0_℃__反__应__速__率__慢__,__7_0_0__℃__副__反__应__的__转__化__率__大__于__丁__烯__转__化__成__丙__烯__的__转__化__率___。
返回
2.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2晶体,发生反应:TaS2(s)+2I2(g) TaI4(g)+S2(g) ΔH>0(Ⅰ)。如图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 温度为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 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TaS2晶体,则温度T1____<____T2(填“>”“<”或“=”)。上 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I2_____。
高考新课标化学件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首先准备好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和待测碱(或酸)溶液;然后进行滴定操作,将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 液逐滴加入待测碱(或酸)溶液中,同时用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最后根据消耗已知浓度的酸(或碱)的体积和 浓度计算出待测碱(或酸)的浓度。
04 沉淀溶解平衡与 难溶电解质转化
沉淀溶解平衡建立与特点
沉淀的转化
利用难溶电解质的转化条件和 方法,实现不同难溶电解质之 间的转化,达到分离或提纯的
目的。
05 化学平衡状态在 生活生产中应用
环境保护中化学平衡应用
大气污染控制
利用化学平衡原理,通过控制污染源 排放、促进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和清 除,达到降低大气污染的目的。
土壤修复
利用化学平衡原理,通过添加化学物 质或生物制剂等手段,调节土壤中的 化学平衡状态,促进土壤中污染物的 转化和降解。
06
高考真题模拟训练
选择题
考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原 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VS
非选择题
要求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化学平衡知 识解决问题,如计算平衡常数、判断平衡 移动方向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判断平衡移动方向,解释化学现象。
浓度对平衡移动影响
01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逆向移 动。
02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 动。
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 动。
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程度较大,是 改变平衡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弱电解质在水中只有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溶液中同时存在 电解质分子和离子,达到电离平衡状态。
高考化学知识点详解大全 化学平衡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平衡的理解及平衡的判定1. 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逆)(2)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等)(3)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定)(4)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故其是一种 ; (动)(5)条件改变平衡会发生移动.(变)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例举反应m A(g) + n B(g) p C(g) + q D(g)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m mol A,即v(正)=v(逆)平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p mol C,即v(正)=v(逆)平衡v(A): v(B): v(C): 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p mol C,因均指v(逆)不一定平衡压强m + n ≠ p + 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m + n = p + 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rM r一定时,且m + n ≠ p + q时(非气体的不算)平衡M r一定时,且m + n = p + q时(非气体的不算)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平衡气体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颜色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稳定不变平衡注意:“同边异,异边同”原理(平衡的判断方法之一)同一边的物质(都是反应物或者都是生成物)一个“消耗”一定量,同时另一个“生成”一定量才可以说明是达到了平衡;而两个不同一边的物质(一个是反应物而另一个是生成物)都“同时消耗”一定量或者“同时生成”一定量也可以表示达到了平衡。
高考化学总复习课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THANKS
感谢观看
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等)表 达了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是化学平 衡计算的重要依据。掌握各种平衡常 数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能够快速准 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化学平衡移动是指在外界条件改变时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正逆 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反应向着减弱这 种改变的方向进行。影响化学平衡移 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和 催化剂等。理解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 和规律,能够预测和解释实验现象。
要点三
实例分析
如CH3COOH与NH3·H2O反应,当 CH3COOH浓度较大时,平衡向生成 CH3COONH4方向移动;当温度升 高时,平衡向吸热的生成水方向移动 。同时,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受 温度影响,因此温度变化对平衡移动 的影响更为显著。
多元酸反应中平衡移动
平衡移动原理
影响因素
多元酸在反应过程中可以分步电离, 每一步电离都会对化学平衡产生影响 。随着反应的进行,多元酸的电离程 度逐渐增大,使得反应体系中的离子 浓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化学平衡的 移动。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氧化剂和弱还 原剂,即“强强生弱弱”。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
通过得失或偏移电子来实现,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作用
要点一
氧化剂作用
要点二
还原剂作用
接受电子,使其他物质被氧化,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 应。
失去电子,使其他物质被还原,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 应。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可用于控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实现难溶电解质的分离和提纯;还可用于预测和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如溶洞的形 成、龋齿的产生等。
高中化学之平衡的判定与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点
高中化学之平衡的判定与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点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1)速率标志①同一物质在同一时间内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②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物质的数量标志①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浓度、百分含量等保持不变。
②反应物消耗量达到最大值或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常用于图像分析中)。
③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的量(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的变化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3)特殊的标志①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同的可逆反应来说,当体系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②有色体系的颜色保持不变。
(4)依Q与K关系判断:若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方法(1)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通过比较平衡破坏瞬时的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移动;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或向左)移动;③若外界条件改变,虽能引起v正和v逆变化,但变化后新的v正′和v逆′仍保持相等,则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
(2)依据浓度商(Q)规则判断通过比较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Q>K,平衡逆向移动;②若Q=K,平衡不移动;③若Q<K,平衡正向移动。
3.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问题(1)若外界条件改变后,无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都无法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则平衡不移动。
(2)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
(3)当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与生产要求不一致时,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典例分析。
化学平衡移动的总结
化学平衡移动的总结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
这个比例是由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决定的,称为平衡常数。
当平衡常数的值大于1时,反应偏向生成物的生成;当平衡常数的值小于1时,反应偏向反应物的生成。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的趋势和速率。
在化学平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
这种平衡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所决定的。
化学平衡的移动是指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偏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生成。
这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来实现。
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增加温度时,反应平衡会偏向吸热反应,即反应物的生成。
相反,当降低温度时,反应平衡会偏向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生成。
这是因为在吸热反应中,增加温度可以提供所需的能量,促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而在放热反应中,降低温度可以减少能量释放,使反应趋向于反应物的生成。
压力也可以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对于气相反应来说,增加压力可以促使反应平衡偏向生成物的生成,因为增加压力会使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增加,从而增加生成物的生成速率。
相反,降低压力会减少碰撞频率,使反应偏向反应物的生成。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液相和固相反应来说,压力的变化对反应平衡几乎没有影响。
浓度也是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促使反应平衡偏向生成物的生成,因为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增加反应物之间的碰撞频率,从而增加生成物的生成速率。
相反,增加生成物的浓度会减少生成物之间的碰撞频率,使反应偏向反应物的生成。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液相和固相反应来说,浓度的变化对反应平衡几乎没有影响。
催化剂是一种可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物质。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通过提供新的反应途径,催化剂可以使反应偏向生成物的生成,而不改变反应平衡的位置。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可逆反应中从旧化学平衡的破坏、到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已达到平衡的反应,外界反应条件改变时,正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不在相等,平衡混合物里各组成物质的百分含量也就会改变,导致平衡发生移动。
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正逆反应速率再次相等,反应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由条件改变之后的V正和V逆的相对大小来确定。
υ(正)> υ(逆)时,υ(正)= υ(逆)时,υ(正)< υ(逆)时,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图象具有连续性。
注意:①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用量,不影响平衡②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稀释溶液,导致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减小,平衡向系数和大的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图象具有突变性。
注意:①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如对于反应H2(g) + I2(g)2HI(g),压强改变,v(正)、v(逆)增大的程度相同,平衡不移动。
②平衡混合物中都是固体或液体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③压强的改变必须改变混合物的浓度,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若在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虽然体系的总压强增大,但是平衡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图象具有突变性。
注意: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不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反应速率都增加。
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7.2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讲)(含解析)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一、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3)平衡特点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p二、化学平衡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原化学平衡状态由上图可推知:(1)化学反应条件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化学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2)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
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特别提醒】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主要看改变压强能否引起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只有引起物质的浓度变化才会造成平衡移动,否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2)浓度的“决定性”作用 ①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3.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4.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特别提醒】①由“化学平衡”可知:勒夏特列原理的适用对象是可逆过程。
②由“减弱”可知:只能减弱改变,而不能消除改变。
【典例1】(福建厦门一中2019届模拟)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 、Y 、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1、c 2、c 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 、Y 、Z 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3 mol·L-1、0.08 mol·L -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c 1∶c 2=3∶1B .平衡时,Y 和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 .X 、Y 的转化率不相等D .c 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 -1<c 1<0.14 mol·L -1【答案】D【解析】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亦为1∶3,故c1∶c2=1∶3,A、C不正确;平衡时Y生成表示逆反应速率,Z生成表示正反应速率且v Y(生成)∶v Z(生成)应为3∶2,B不正确;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0<c1<0.14 mol·L-1。
高三化学复习课件-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三化学复习课件-化学 平衡的移动
本课件介绍化学平衡的移动,包括化学平衡概述、利珀金斯定理、化学平衡 的移动因素、浓度、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移动的解释和常见实 例。
化学平衡概述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浓度相对稳定的状态。反 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
利珀金斯定理
增加压力会推动平衡向摩尔 数较少的方向移动,减少压 力会推动平衡向摩尔数较多 的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的解释
化学平衡移动是为了维持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使系统达到最低自由能。
常见化学平衡移动的实例
勒夏特丽厄原理
当平衡系统受到压力、温度和浓度等变化时,会通 过移动平衡位置来抵消变化。
化学平衡的应会向着浓度较低的方向移动,以减少浓度差异。
化学平衡的移动因素
浓度的影响
增加反应物浓度会推动平衡 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减少反 应物浓度会推动平衡向反应 物方向移动。
温度的影响
提高温度会使平衡向吸热方 向移动,降低温度会使平衡 向放热方向移动。
压力的影响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总结知识点分析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问题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条件(一)在反速率(v)-时间(t)图象中,在保持平衡的某时刻t1改变某一条件前后,V正、V逆的变化有两种:V正、V逆同时突变——温度、压强、催化剂的影响V正、V逆之一渐变——一种成分浓度的改变对于可逆反:mA(g) + nB(g)+ qD(g) + (正反放热)【总结】增大反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方向移动;减小反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会向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反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的方向移动。
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移动(二)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说就是:增大浓度,平衡就会向着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浓度,平衡就会向着浓度增大的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平衡就会向着压强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就会向着压强增大的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就会向着吸热反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就会向着放热反的方向移动。
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如对后面将要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也适用。
(讲述:“减弱”“改变”不是“消除”,更不能使之“逆转”。
例如,当衡体系中气体压强为P时,若其它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当达到的平衡时,体系压强不会减弱至P甚至小于P,而将介于P~2P之间。
)化学平衡小结——效平衡问题一、概念在一条件(恒温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开始,还是从逆反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效平衡(包括“全效和相似反条件条件改变v正v逆v正与v逆关系平衡移动方向图示选项浓度增大反物浓度减小反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加快减慢不变不变不变不变加快减慢v正>v逆v正<v逆v正<v逆v正>v逆正反方向逆反方向逆反方向正反方向BCBC压强m+n>p+qm+n<p+qm+n=p+q加压加快加快加快加快加快加快v正>v逆v正<v逆v正=v逆正反方向逆反方向不移动AAE m+n>p+qm+n<p+qm+n=p+q减压减慢减慢减慢减慢减慢减慢v正<v逆v正>v逆v正=v逆逆反方向正反方向不移动DDF 温度升温降温加快减慢加快减慢v正<v逆v正>v逆逆反方向正反方向AD 催化剂加快加快加快v正=v逆不移动 E效”)。
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和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和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和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的时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在一定比例下不再变化。
在化学平衡中,物质的转化虽然停止,但是反应仍然在继续进行。
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以及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是我们理解和研究化学反应平衡的重要内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在化学平衡中,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平衡系统会产生一定的移动以重新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包括 Le Chatelier 原理和浓度-时间关系。
1. Le Chatelier 原理Le Chatelier 原理是指在一个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系统中,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系统会调整自身以减小对外界变化的影响。
具体来说,当平衡系统的温度、压力、浓度等发生变化时,系统会向以减小变化影响为目标的方向进行移动。
- 温度的影响:在反应热是吸放热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平衡位置向吸热的方向移动,降低会使平衡位置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反应热是放热的情况与上述相反。
- 压力的影响:压力的增加会使平衡系统向分子数少的方向移动,压力的降低会使平衡系统向分子数多的方向移动。
此处需注意,只有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和不相等的情况下,改变压力才会对平衡位置产生影响。
- 浓度的影响: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平衡系统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增加某一生成物的浓度会使平衡系统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而当浓度只增加一个无关物质时,平衡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2. 浓度-时间关系当反应物浓度逐渐增加或减少时,反应速率会相应改变。
在开始反应时,反应物浓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但随着反应进行,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也会变慢。
最终,当反应物浓度减小至一定水平时,反应速率趋于稳定,达到平衡。
二、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平衡常数是用于描述化学平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相对关系的数值。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用于预测平衡位置的偏向,以及影响平衡位置的外界因素。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移动与影响因素总结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移动与影响因素总结知识点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平衡移动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变化。
平衡移动的方向和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几个与平衡移动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并探讨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一、平衡移动的基本原理平衡移动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当达到化学平衡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平衡移动的方向可以是向前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加),也可以是向后移动(反应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减小),或者不发生移动(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变)。
平衡移动的方向取决于反应的平衡常数(Keq)。
当Keq大于1时,反应偏向生成物。
反之,当Keq小于1时,反应偏向反应物。
当Keq等于1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二、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平衡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反应偏向吸热反应,即吸热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加;当温度降低时,平衡反应偏向放热反应,即放热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减小。
2. 压力/浓度压力或浓度的改变也会影响平衡移动的方向。
对于气体反应而言,增加总压力(或者减小体积)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摩尔数较少的一侧,以减小总摩尔数。
相反,减小总压力(或者增大体积)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摩尔数较多的一侧。
对于溶液反应而言,增加溶质浓度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生成物的方向,以达到稀释溶液中的溶质的目的。
降低溶质浓度则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反应物的方向。
3. 催化剂催化剂是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催化剂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主要是加快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而并没有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因此,催化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影响很小,不会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
4. 配位数对于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反应,配位数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反应过程中,改变配位数可以促进或抑制配位化合物的形成。
例如,增加配位数可以使先前存在的比配位数更低的化合物分解生成更高配位数的化合物。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应用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指当对一个化学系统施加一个扰动,系统会自发地发生反应,以减小扰动并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这个原理是基于勒夏特利耶法则和质量作用定律。
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中,可以使用这个原理来控制反应条件、预测化学反应的方向和优化化学反应的收率。
首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以用来控制反应条件。
当对一个化学系统施加一个扰动时,系统会调整反应速率以减小扰动。
例如,在气相反应中,通过调整反应温度或压力可以控制产物的生成量。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反应会向吸热方向移动,生成需要吸热的产物。
相反,当温度降低时,反应会向放热方向移动,生成需要放热的产物。
类似地,通过增加或减少气相反应中的压力,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其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以用来预测化学反应的方向。
当一个化学系统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如果扰动系统,例如改变反应温度或压力,使平衡位置改变,反应就会向平衡位置偏移。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平衡位置的移动方向可以通过比较起始平衡位置和新平衡位置的反应物和产物浓度来确定。
如果新平衡位置的产物浓度增加,说明反应向产物方向移动;如果新平衡位置的反应物浓度增加,说明反应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最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以用来优化化学反应的收率。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使系统向有利于产物生成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产物的收率。
例如,在工业催化反应中,通过控制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浓度,可以使反应向产物方向移动,增加产物的生成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吸收剂或改变反应物浓度来控制平衡位置的移动,从而提高反应的收率。
总之,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可以用来控制反应条件、预测反应方向和优化反应收率。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从基础实验研究到工业化生产都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地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经济性,推动化学领域的发展。
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和动态平衡原理
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和动态平衡原理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决定了当化学反应进入达到平衡时各种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并生成新的产物,直到反应物被完全消耗或产物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反应停止。
当反应停止时,反应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化学平衡。
在化学平衡中,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被称为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和反应物之间的反应系数有关,可以用一定的数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其中,平衡常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的重要属性,因为它涉及到各种化学反应的性质和特点。
在化学反应中,一些反应物会被消耗掉,而一些产物会被合成出来。
在一个反应系统达到平衡时,这些反应物和产物的比例将会稳定下来。
这意味着,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而是处于一个静态的状态。
这种静态状态被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当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反应速率是相等的。
这意味着,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而且在达到化学平衡之后,两者之间的反应速率不再发生变化。
这种反应速率的相等被称为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动态平衡与化学平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当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被称为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
当反应物的浓度增加时,化学反应将会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而当产物的浓度增加时,化学反应将会向产物的方向移动。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温度。
温度对平衡常数有很大的影响,能够改变平衡反应的位置和速率。
此外,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反应物之间的反应系数等也会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和速率。
因此,在研究化学反应时,化学平衡和动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相关的知识和原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进一步探究化学反应的特性和化学平衡的规律。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移动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移动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化学反应中,存在着平衡与移动的概念。
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而移动则代表了平衡的变化与调整。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的平衡原理,以及如何移动反应平衡的情况。
一、化学反应的平衡在化学反应中,平衡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生成速率相等。
平衡状态的实现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动力学和热力学。
动力学条件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需要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与反应速度相匹配。
当两个反应物的浓度之间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也会达到平衡状态。
热力学条件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自由能差为零。
自由能是判断一个化学物质在某一条件下是否能够进行反应的重要指标。
当反应的前进和逆反应的自由能之间的差异为零时,反应达到平衡。
二、反应平衡的移动有时候,我们希望加速或减慢反应的速率,或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温度、压力或添加催化剂来移动反应平衡。
1. 改变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通过增加或减少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可以移动反应平衡的位置。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增加或减少某种物质的浓度时,系统会重新调整以恢复平衡。
例如,当反应物的浓度增加时,平衡会移向生成物的方向,而当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时,则会导致反应平衡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2. 改变反应的温度改变反应物系统的温度也可以移动反应平衡。
根据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会增加。
如果反应是放热反应,提高温度会使平衡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相反,如果反应是吸热反应,提高温度会使平衡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3. 改变反应的压力对于气体反应,改变压力也可以移动反应平衡。
当增加压力时,系统会重新调整以减少总的气体分子数,即平衡会移向气体分子数较少的一方。
相反,当减小压力时,平衡会移向气体分子数较多的一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平衡的判定与平衡移动原理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1)速率标志①同一物质在同一时间内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②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物质的数量标志①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浓度、百分含量等保持不变。
②反应物消耗量达到最大值或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常用于图像分析中)。
③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的量(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的变化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3)特殊的标志①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同的可逆反应来说,当体系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②有色体系的颜色保持不变。
(4)依Q与K关系判断:若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方法(1)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通过比较平衡破坏瞬时的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移动;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或向左)移动;③若外界条件改变,虽能引起v正和v逆变化,但变化后新的v正′和v逆′仍保持相等,则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
(2)依据浓度商(Q)规则判断通过比较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Q>K,平衡逆向移动;②若Q=K,平衡不移动;③若Q<K,平衡正向移动。
3.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问题(1)若外界条件改变后,无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都无法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则平衡不移动。
(2)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
(3)当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与生产要求不一致时,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例1在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g)+2CO(g)⇌2CO2(g)+N2(g),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表示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解析A项,随时间的进行,v(正)一直在变化中,t1时达到最大,没有达到平衡;B项,在绝热容器中,t1时,平衡常数不变,说明达到平衡(若没有达到平衡,反应进行中一定有热效应产生,温度改变,平衡常数改变);C项,t1后,NO、CO2的量均变化,没有达到平衡;D 项,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一直不变,所以密度也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
答案B例2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CH3OH(g)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容器温度/Kc(H2)c(CO)c(CH3OH)c(CH3OH)Ⅰ4000.200.1000.080Ⅱ4000.400.200Ⅲ500000.100.025A.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B.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Ⅰ中的大C.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2)大于容器Ⅲ中c(H2)的两倍D.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解题思路]本题需要学生通过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分析图表中的信息,结合化学平衡中“等效平衡”思想,解决不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比较问题;然后再根据温度、压强等对平衡的影响,逐项判断。
解析A项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若Ⅰ、Ⅲ同温则为等效平衡,依此可判断升高温度平衡左移,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项为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项考查不同平衡状态的比较;由表中数据计算得,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c(H2)=0.04 mol·L-1,可推知容器Ⅱ中c(H2)<0.08 mol·L-1,容器Ⅲ中c(H2)=0.15 mol·L-1,则c(H2)Ⅱc(H2)Ⅲ<0.08 mol·L-10.15 mol·L-1=815<2,错误。
D项考查的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高,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C1.一定条件下,在一绝热恒容容器中能表示反应A(g)+2B(g)⇌3C(g)+D(s)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反应体系温度不变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同时生成2n mol B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⑥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⑦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⑧D的质量不变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②③⑤⑥⑦⑧⑨C.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②③⑤⑦⑧⑨答案D解析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①错;A、B、C的浓度保持不变可以作为平衡的标志,②对;绝热容器中温度一定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正确;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C的同时生成2n mol B,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④错;恒容容器中密度一定,说明混合气体质量一定,D为固体,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⑤正确;化学方程式两端的气体分子数相等,故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不能证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⑥错;由于D是固体,所以混合气体质量不变,可以证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⑦⑧⑨正确。
2.COCl2(g)⇌CO(g)+Cl2(g)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高温度②恒容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扩大容积⑤加催化剂⑥恒压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⑤⑥答案B解析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则①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转化率增大;②恒容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③增大CO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降低;④扩大容积,压强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⑤加催化剂,平衡不移动;⑥恒压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CO(g)+H2S(g)⇌COS(g)+H2(g)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对CO(g)+H2S(g)⇌COS(g)+H2(g)达到平衡后,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时,3v正(H2)=2v逆(NH3)D.对于反应CO(g)+H2O(g)⇌CO2(g)+H2(g)ΔH<0,只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答案 D解析 A 项,升高温度,H 2S 浓度增加,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B 项,通入CO 后,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又逐渐减小,错误;C 项,N 2+3H 22NH 3达到平衡时,应为2v 正(H 2)=3v 逆(NH 3),错误。
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镍粉后再充入一定量的CO 气体,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温度/℃ 25 80 230 K5×10421.9×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生成Ni(CO)4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 .在80 ℃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 的浓度均为0.5 mol·L -1,则此时v 正>v 逆 C .230 ℃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约为5.3×104D .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CO ,达新平衡时,CO 的百分含量将增大 答案 C解析 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项错误;在80 ℃时,某时刻c [Ni (CO )4]c 4(CO )=8>K =2,反应逆向进行,v 逆>v 正,B 项错误;Ni(CO)4(g)Ni(s)+4CO(g)为题给反应的逆反应,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C 项正确;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CO ,相当于对原平衡加压,平衡正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CO 的百分含量将减小,D 项错误。
[新题预测]5.在一定条件下,将A和B各0.32 mol充入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2C(g)ΔH<0,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min02479n(B)/mol0.320.240.220.200.20A.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32 mol A,再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增大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C.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各0.64 mol A和B,平衡时n(C)<0.48 molD.反应前2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0.004 mol·L-1·min-1答案A解析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32 mol A,平衡正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A 项正确;根据题意ΔH<0,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B项错误;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4 mol A和0.64 mol B,相当于压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或者使体积变成原来的一半),因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而加压时平衡不移动,但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会变成原来的2倍,原平衡时n(B)=0.20 mol,n(C)=2×(0.32 mol-0.20 mol)=0.24 mol,因此达到新平衡时n(C)=0.48 mol,C项错误;先求前2 min B的平均反应速率v(B)=0.004 mol·L-1·min-1,则v(C)=2v(B)=0.008 mol·L-1·min-1,D项错误。
6.在温度、初始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如图所示),发生如下反应:3X(g)+Y(g)⇌2Z(g)ΔH<0,保持温度不变,测得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恒容容器甲恒压容器乙Y 的物质的量/mol n 1 n 2 Z 的体积分数φ1φ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时容器乙的容积一定比反应前大B .平衡时容器甲的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大C .n 2>n 1D .φ2>φ1 答案 D解析 将甲中的Z 完全转化为X 、Y ,可判断甲、乙初始状态是等效的,根据方程式的特点及乙容器的特点,可看作乙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上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再逐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7.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 2O 2-7和CrO 2-4,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损害,必须进行处理。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其中一种是还原沉淀法,工艺流程为CrO 2-4――→H +①转化Cr 2O 2-7――→Fe 2+②还原Cr 3+――→OH -③沉淀Cr(O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