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研究荟萃)
颅脑疾病征象学大全
虎眼征
男,25岁。 HdllervordenSpatz综合征患者。 T2WI苍白球对称 性显著低信号,此 低信号区中央在苍 白球的前内侧可见 高信号区,呈虎眼 状表现。
猫眼征—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
直角脱髓鞘征—多发性硬化
诊断要点:MRI对于 MS的诊断最为敏感, 尤以水抑制(FLAIR) 像对大脑病灶显示最 好。病灶常见位置为 侧脑室旁白质 (>80%)、胼胝体 (尤其是其底面“胼 胝体-透明隔交界”、 视觉通路包括视神经 炎、脑干。双侧脑室 旁的病灶长轴与脑室 “垂直”分布,称为 “直角脱髓鞘征”。
同心圆征—同心圆性硬化
同心圆性硬化是一种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见于 Balo病。是多发性硬化的一种变异型。
虎纹与豹纹征—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症
A:脑白质放射状低信号条纹构成虎皮纹。 B:半卵圆区的低信号斑点构成豹皮纹。
烛泪征—沿侧脑室的钙化灶,结节硬化
脑回状或弯曲条带状钙化—脑颜面血管瘤综合症
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软脑膜毛细血管-静脉血管畸形网,并深入脑内以及颜 面及眼脉络膜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为癫痫,智力低下,偏瘫,颜面三叉 神经紫红色血管瘤可累及唇,常伴先天性青光眼。本病在未发生钙化之 前,CT平扫可无任何阳性发现,如行增强描可见到脑皮质表面软脑膜血 管畸形,其畸形血管呈脑回状、弧形状或扭曲状强化。
米老鼠征——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
牵牛花征—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
戴帽征—脑积水脑室内压力增高 戴帽征:头颅CT 出现“戴帽”现 象,提示脑室内 压力增高,脑脊 液通过室管膜渗 透至脑室旁白质 内,形成侧脑室 周围低密度影像 学改变。
戴 帽 征
富士山征(火山征)—气颅
颅脑CT扫描时,表现为额叶受压剥 离的两侧硬脑膜下低密度影,两侧的 气体张力作用使额叶后移,额叶塌陷 和额顶叶空间扩大,形成富士山的剪 影。 女,53岁,颅骨钻空活检所致张力性 气颅。CT平扫示双侧额顶部硬脑膜 下低密度气体影,额叶受压后移,额 顶叶间空间扩大,形似富士山剪影。
Percheron动脉闭塞致双侧丘脑梗死1例及文献复习_
㊃论著㊃通信作者:薛芳,E m a i l :d o r c t o r x u e @163.c o mP e r c h e r o n 动脉闭塞致双侧丘脑梗死1例及文献复习曹翠芳,郭书英,翟琼琼,薛 芳(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 要:目的 总结P e r c h e r o n 动脉(a r t e r y of p e r c h e r o n ,A O P )闭塞致双侧丘脑梗死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认识㊂方法 复习本科确诊的1例P e r c h e r o n 动脉梗死的病例,参照相关文献,就该病的病因㊁临床特征㊁及影像学等进行分析㊂结果 P e r c h e r o n 动脉是一种少见血管变异,闭塞会导致双侧丘脑旁正中部对称性梗死,临床主要表现为垂直凝视麻痹㊁记忆损害㊁意识障碍三联症㊂结论 这种少见解剖变异导致双侧丘脑梗死,发病率低,加之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困难㊂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P e r c h e r o n 动脉;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 54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03-0262-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03.013B i l a t e r a l t h a l a m i c s t r o k e d u e t o o c c l u s i o no f t h e a r t e r y of P e r c h e r o n :a c a s e r e po r t a n d r e v i e wo f l i t e r a t u r e C a oC u i f a n g ,G u oS h u y i n g ,Z h a iQ i o n g q i o n g ,X u eF a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t h e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H e b e i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o f H e b e iN e u r o l o g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X u eF a n g ,E m a i l :d o r c t o r x u e @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 r e v i e wt h em e d i c a l r e c o r dof a c a s e o f b i l a t e r a l t h a l a m i c s t r o k e d u e t oo c c l u s i o no f t h e a r t e r y o fP e r c h e r o n (A O P )a n d i m p r o v e a w a r e n e s s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M e t h o d s W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e t i o l og y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a n d i m a g e f i n d i n g s o f a p a t i e n tw i t hA O P i n f a r c t i o n i n o u r d e pa r t m e n t a n d r e v i e w e d a l l r e l a t e d l i t e r a t u r e s .R e s u l t s T h e o c c l u s i o no fA O Pw a s a r a r e c o n d i t i o n t h a t c a u s e db i l a t e r a l t h a l a m ic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a nd ge n e r a t e d a c l i n i c a l s yn d r o m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 b i l a t e r a lv e r t i c a l g a z e p a l s y ,m e m o r y i m p a i r m e n ta n dh y p e r s o m n i a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i n c i d e n c eo f b i l a t e r a l t h a l a m i c s t r o k ed u et ot h i sa n a t o m i c a l v a r i a n t i s l o w ,a n di t sd i a g n o s i sc a nb ed e l a y e db e c a u s eo f t h ew i d e s p e c t r u mo f c l i n i c a l s i gn s .K E Y W O R D S :a r t e r i a l o c c l u s i v e d i s e a s e s ;a r t e r y of p e r c h e r o n ;b r a i n i n f a r c t i o n P e r c h e r o n 动脉(a r t e r y ofP e r c h e r o n ,A O P )是1973年由法国神经病学家P e r c h e r o n 首次提出并命名,是指双侧丘脑穿通动脉起源于同一侧大脑后动脉P 1段的非常少见的临床变异型[1]㊂基于这种解剖变异,A O P 闭塞后会导致双侧丘脑旁正中对称性梗死,累及或不累及中脑,也称A O P 梗死㊂丘脑解剖结构及血供复杂,因此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现将我科诊治1例A O P 梗死患者,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㊂1 临床资料1.1 病史 患者女,59岁,主因言语不清1天㊁嗜睡10余小时于2015-05-03住院㊂患者缘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说话费力,找词困难,能简单交流,有时答非所问,无头晕㊁头痛㊁恶心㊁呕吐,无肢体麻木无力等不适,当时查头C T 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抗血小板聚集㊁改善循环等治疗㊂患者病情仍逐渐加重,10余小时前出现反应差,嗜睡,呼之可睁眼,表情淡漠,不与人交流,伴有小便失禁,收入我科进一步治疗㊂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糖尿病病史10余年;否认冠心病史㊂否认毒物及有害物质接触史㊂1.2 入院查体 体温36ħ,脉搏93次/m i n,呼吸17次/m i n ,血压162/69mmH g (1mmH g =0.133k P a),昏睡,不语,查体欠合作,双瞳孔正大等圆,直径约3.0mm ,光反应灵敏,眼位居中,眼球活动自如,双侧额纹对称,双侧鼻唇沟无变浅,四肢可见自主活动,肌力查体欠合作,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双侧巴氏征(+),感觉及共济查体欠合作,颈软无抵抗㊂1.3 辅助检查1.3.1 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pH7.395㊁二氧化碳分压(P C O 2)40.2mmH g ,氧分压(P O 2)125mmH 2O ,血乳酸(L a c )1.0mmm o l /L ㊂血㊁尿㊁便㊁凝血常规未见异常,甲功4项㊁垂体激素6项未见明显异常;生化全项示:血脂:甘油三酯2.12mm o l /L ,随机血糖12.51mm o l /L ;特殊感染筛查:H I V (-),梅毒抗体(-),H C V (-),H B V (-)㊂1.3.2 心电图 窦性心律,Ⅱ㊁Ⅲ㊁a v F 呈q R 型,p t f V 1阳性㊂1.3.3 心脏超声 左心房扩大,二尖瓣钙化,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㊂1.3.4 入院后复查头颅C T 双侧丘脑对称性低密度病变(图1)㊂1.3.5 头颅M R 两侧丘脑异常信号(图2),考虑脑梗死急性期㊂磁共振血管成像(M R A )提示轻度动脉硬化表现(图3)㊂图1 头C T双侧丘脑对称性低密度影图2 双侧丘脑对称性斑片状T 1低信号,T 2高信号,D W I高信号图3 颅内动脉M R A 轻度动脉硬化1.4 临床诊断 P e r c h e r o n 动脉闭塞致双侧丘脑旁正中部梗死(A O P 梗死)㊂1.5 治疗及转归 住院期间给予抗血小板聚集㊁改善循环㊁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意识清楚,可简单回答问题,无肢体活动障碍,有记忆力㊁计算力下降,表情淡漠,少语,经治疗21天出院,出院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 S E )评分15分㊂随访2年,患者病情平稳无复发,仍有淡漠,远近记忆力障碍,肢体活动正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㊂2 讨 论丘脑血液供应复杂,主要来自后循环,包括4部分:丘脑结节动脉起源于后交通动脉㊁丘脑旁正中动脉(也称丘脑穿通动脉)起源于大脑后动脉P 1段㊁丘脑膝状体动脉㊁脉络膜后动脉起源于大脑后动脉P 2段㊂其中,丘脑穿通动脉主要供应丘脑旁正中部,存在着4种解剖变异,这在L a m o t 等[2]报道中有详细描述㊂变异Ⅰ是最常见的,两侧穿通支分别从左㊁右两侧大脑后动脉发出㊂变异Ⅱa 少见,两侧穿通支都从一侧的大脑后动脉邻近部分发出㊂变异Ⅱb ,两侧穿通支动脉都发自一根血管干,此血管干从一侧大脑后动脉P 1段发出,Ⅱb 这种变异是在1973年由法国神经病学家P e r c h e r o n [1]首先报道的,该血管干被命名为P e r c h e r o n 动脉㊂变异Ⅲ是一个拱形变异,数个小的穿支动脉起自一个拱形动脉,此拱形动脉发自双侧大脑后动脉㊂P e r c h e r o n 动脉是一种少见血管变异,一旦闭塞,会导致双侧丘脑旁正中梗死,伴或不伴中脑受累(通常局限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称为A O P 梗死㊂在少数人会出现丘脑结节动脉缺失,在这种情况下,丘脑穿通动脉,除了供应丘脑旁正中部外,还会供应丘脑前部㊂M R I 是A O P 梗死最特异检查手段,诊断敏感性为100%,在头颅M R 的F L A I R 序列上中脑脚间窝的 V 字征,更有确诊意义㊂L a z z a r 等[3]根据37例患者头颅M R I 表现,将P e r c h e r o n 动脉梗死分为4型:①双侧丘脑旁正中区合并中脑梗死(43%);②双侧丘脑旁正中区梗死,无中脑受累(38%);③双侧丘脑旁正中区合并丘脑前部和中脑梗死(14%);④双侧丘脑旁正中区合并丘脑前部梗死,无中脑受累(5%)㊂本例患者头部MR I 所示结果,属于第2种情况㊂见图4㊂图4 丘脑穿通动脉(丘脑旁正中动脉)解剖变异 变异Ⅰ(a ),变异Ⅱa (b ),变异Ⅱb (c ),变异Ⅲ(d )㊂丘脑穿动脉(T P ),中脑穿动脉(M P ),小脑上动脉(S C A ),基底动脉(B A ),小脑前下动脉(A I C A ),P e r c h e r o n 动脉(A O P )A O P 梗死临床上少见,A a r o n 等[4]观察了3589例脑卒中患者,其中A O P 梗死为17例,占0.47%㊂A O P 梗死约占所有丘脑梗死的4%~18%[5],占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0.1%~2%[6]㊂目前多数研究认为P e r c h e r o n 动脉闭塞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包括:小血管疾病(33%~38.9%)㊁栓塞(0~22%)㊁大血管病(13.2%~22.2%),栓塞包括心源性㊁动脉源性及不明原因栓塞,其他原因包括继发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痉挛㊁血管夹层㊁高凝状态㊁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血管炎症如结核性脑膜炎等(13%~15.7%)[7]㊂K a m a s a k 等[8]曾报道2例儿童A O P 梗死,分别继发于水痘感染和脑炎以后㊂本例患者存在年龄㊁高血压㊁糖尿病等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否认心房颤动病史,心脏超声未发现附壁血栓㊁卵圆孔未闭等栓塞证据,因此考虑脑小血管病可能性大㊂A O P 梗死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水平下降㊁垂直凝视麻痹㊁认知障碍三联征㊂意识水平下降是最常见的表现,与中脑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受损有关,会引起突然昏迷或高度嗜睡,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㊂认知障碍可能与丘脑背内核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㊁乳头体丘脑束损伤有关,表现为思维反应迟钝,记忆力㊁计算力下降,面部呆滞,表情减少,也称K a s o k a f f 表现,A n n a p u r n i 等[9]报道了1例A O P 梗死引起K a s o k a f f 综合征的病例,表现为失忆㊁精神状态改变㊁及认知力下降,机制与累及丘脑背内侧核有关㊂垂直注视麻痹与丘脑中脑结合区双侧病损有关,表现为眼球运动异常,尤其是下视麻痹伴眼球汇聚异常,可以出现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㊂另外,患者可出现语言障碍,表现为自发言语减少,语言及语意含糊不清,词汇量贫乏,语音低等㊂其他少见表现包括轻偏瘫㊁癫痫等,双侧丘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与其解剖结构复杂有关㊂本例患者累及双侧丘脑旁正中部,未累及中脑,临床特征有嗜睡㊁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㊁认知改变等符合双侧丘脑旁正中部梗死临床表现㊂由于P e r c h e r o n 动脉非常细小,在现有检查技术下常规血管检查很难发现,个别患者可以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S A )检查看到㊂L a z z a r 等[3]发现37例患者中,仅1例在常规脑血管造影上出现双侧丘脑穿动脉起源于一侧大脑后动脉P 1段,并分支供应双侧丘脑㊂另外杨海华等[10]报道的2例P e r c h e r o n 动脉闭塞患者中,只有1例在脑血管造影发现了这种变异㊂因此,脑血管造影术不应该用于A O P 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的常规诊断手段,当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及MR I 改变时应考虑存在A O P 闭塞,头M R I 是其特异性检查手段㊂另外,有文献报道67%A O P 闭塞累及中脑的患者在DW I 序列上可见中脑 V字征,故出现中脑 V字征更支持诊断[11]㊂本例患者符合上述典型影像学表现,头M R A 未见异常,也未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M R I 检查与典型P e r c h e r o n 动脉梗死相符,因此P e r c h e r o n动脉梗死诊断明确㊂多种疾病可能会导致双侧丘脑对称性病变,加之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早期鉴别诊断很重要㊂文献报道的可出现类似表现疾病包括: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 O B S)㊁G a l e n静脉血栓,中毒性脑病,流行性乙型脑炎,K o r s a k o f f综合征,F a h r综合征等[12]㊂①T O B S:一般认为C T或M R I发现丘脑㊁脑干㊁小脑㊁颞叶内侧㊁枕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梗死灶即可确诊,而A O P梗死通常病灶仅局限于双侧丘脑,偶尔累及中脑,并没有小脑㊁枕叶及颞叶的梗死,但A O P 梗死也被认为是T O B S的一个特殊类型㊂②感染性疾病:乙型脑炎最常累及丘脑,且多为对称性病变,但它的主要症状为高热㊁头痛㊁抽搐㊁意识障碍,此病人发病形式与之不符㊂③中毒性脑病:一氧化炭㊁甲醇㊁氰化物㊁锰等中毒可累及代谢活跃的基底节及丘脑区㊂L a k h a n等[13]报道的1例锰中毒性脑病患者头颅M R I提示双侧基底节及丘脑对称性病变,这类患者往往会有毒物或特殊物质接触史,常有腹痛㊁恶心等消化道不适,经详细询问患者无此类病史及症状㊂④G a l e n静脉血栓形成:典型的G a l e n静脉血栓主要是对称性地影响双侧丘脑,偶尔也会影响到基底核,影像学表现:直接征象为M R上G a l e n静脉内的短T1㊁长T2信号;间接征象为M R上的双侧丘脑对称性肿胀,呈长T1㊁长T2异常信号;多见于怀孕或产后高凝状态㊁血管炎㊁颅内或多系统感染等,G a l e n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的脑梗死与A O P梗死在M R I上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双侧丘脑组织明显肿胀,大脑大静脉㊁大脑内静脉流空效应消失㊂本例患者虽未行头颅M R V检查,但该患者无怀孕㊁高凝状态㊁感染等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诱因,无高颅压的表现,影像学未见丘脑肿胀,后期随访亦无静脉窦血栓的表现,可排除颅内静脉窦血栓㊂近几年来随着对A O P认识的深入以及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的调高,国内对A O P梗死报道也逐渐增加,见表1㊂表1A O P梗死文献回顾作者年份性别年龄(岁)临床表现血管检查头颅MR I检查可能病因预后王长娥[14]2019男72言语不清,视物成双,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右侧椎动脉纤细,右侧大脑后动脉未见显影双侧丘脑㊁右侧中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肢体麻木无力,及视物成双好转李乐等[15]2018女82行为及精神异常颈动脉超声:双侧颈动脉多发斑块形成;MR A示脑动脉硬化双侧丘脑旁正中部梗死,无中脑受累动脉-动脉源性栓塞精神症状减轻提衍丽等[16]2015女68突发意识不清,认知障碍,言语不清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未见异常双侧丘脑旁正中梗死,无中脑受累动脉粥样硬化致脑小血管病遗留轻度认知障碍杨海华等[10]2014男49言语不清,肢体麻木MR A:右侧椎动脉重度狭窄D S A:右侧椎动脉重度狭窄,双侧丘脑旁正中动脉起源于同一根血管双侧丘脑腹后外侧部梗死,未累及中脑椎动脉重度狭窄,致大动脉来源栓子言语不清及肢体麻木完全恢复,预后良好杨海华等[10]2014男53言语不能,意识不清脑血管未见异常双侧丘脑腹后内侧部梗死,累及中脑上部心脏有附壁血栓,可能为心源性栓塞意识转清,言语不清逐渐恢复王本孝等[17]2011女65嗜睡,记忆障碍淡漠,垂直凝视麻痹,语言障碍,肢体轻偏瘫无双侧丘脑旁正中对称分布蝶翼状梗死,累及中脑有心房颤动,心源性栓塞可能性大遗留反应迟钝㊂垂直凝视麻痹因急性期诊断困难,A O P梗死早期多保守治疗,多数研究认为该病预后不良,病死率约为12%[18],很少有患者能完全康复,多数会遗留持久性认知功能障碍㊁记忆力下降,智力及语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㊂大多数文献报道未给予溶栓治疗,早期明确诊断并积极溶栓治疗,其预后可能优于未溶栓患者㊂K o s t a n i a 等[19]报道了1例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后D S A显示A O P再通,功能缺损明显改善㊂J o d a r等[20]报道了2例给予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90天以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 H S S)评分分别由入院时的4分和21分,降为1分和0分㊂总之,早期诊断,并尽早给予积极的特异性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其预后,因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㊂参考文献:[1] P e r c h e r o nG.T h e a n a t o m y o f t h e a r t e r i a l s u p p l y o f t h eh u m a nt h a l a m u sa n di t s u s ef o r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t h et h a l a m i c v a s c u l a r p a t h o l o g y[J].Z e i t s c h r i f tN e u r o l o g i c,1973,205(1): 1-13.[2] L a m o t U,R i b a r i c l I,P o p o v i c K S.A r t e r y o f P e r c h e r o ni n f a r c t i o n:r e v i e wo f l i t e r a t u r ew i t hac a s er e p o r t[J].R a d i o lO n c o l,2015,49(2):141-146.[3] L a z z a r oN A,W r i g h tB,C a s t i l l o M,e t a l.A r t e r y o f p e r c h e r o ni n f a r c t i o n:i m a g i n gp a t t e r n sa n dc l i n i c a l s p e c t r u m[J].A J N R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0,31(7):1283-1289.[4] A a r o nS,M a n i S,P r a b h a k a rA T,e t a l.S t u c kw i t had r o w s yp a t i e n t e v o k e t h eP e r c h e r o n[J].N e u r o l I n d i a,2015,63(4): 542-547.[5] R o d r i g u e z E G,L e e J A.B i l a t e r a l t h a l a m i c i n f a r c t s d u e t oo c c l u s i o no ft h e a r t e r y o f P e r c h e r o n a n d d i s c u s s i o n o ft h ed i f f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o fb i l a t e r a l t h a l a m i c l e s i o n s[J].JR a d i o lC a s eR e p,2013,7(7):7-14.[6] A g a r w a lN,C h a u d h a r iA,H a n s b e r r y D R,e ta l.R e d e f i n i n gt h a l a m i c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v i c a r i o u s l y t h r o u g hG e r a l dP e r c h e r o n: ah i s t o r i c a l v i g n e t t e[J].W o r l dN e u r o s u r g,2014,81(1):198-201.[7] X u Z,S u n L,D u a n Y,e t a l.A s s e s s m e n t o f P e r c h e r o ni n f a r c t i o ni ni m a g e sa n dc l i n i c a lf i n d i n g s[J].J N e u r o lS c i,2017,383:87-92.[8] K a m a s a kT,S a h i nS,E y u b o g l uI,e t a l.B i l a t e r a l p a r a m e d i a nt h a l a m i c s y n d r o m e a f t e r i n f e c t i o n[J].P e d i a t rN e u r o l,2015,52(2):235-238[9] Z h o uY,F o xD,A n a n dA.e t a l.A r t e r y o f p e r c h e r o n i n f a r c t i o na sa n u n u s u a lc a u s eo f K o r s a k o f fᶄss y n d r o m e[J].C a s e R e pN e u r o lM e d,2015:927809.[10]杨海华.周晓梅,缪中荣.等.丘脑旁正中动脉变异引起双侧丘脑梗死二例报道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8):842-843.[11]S a e z d e O c a r i z MM,N a d e rJ A,S a n t o sJ A,e ta l.T h a l a m i cv a s c u l a r l e s i o n s-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dc l i n i c a l c o u r s e f o r i n f a r c t sa n dh a e m o r r h a g e s[J].S t r o k e,1996,27(9):1530-1536.[12] L i n n J,D a n e kA,H o f f m a n nL A,e t a l.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o f b i l a t e r a l t h a l a m i c l e s i o n s[J].R o f o,2007,179(3):234-245.[13] L a k h a nS E,A b b o u d H.T e a c h i n g n e u r o i m a g e s:m a n g a n e s en e u r o t o x i c i t y o f t h e b a s a l g a n g l i a a n d t h a l a m u s[J].N e u r o l o g y, 2013,81(14):e111.[14]王长娥.P e r c h e r o n动脉梗死2例报告[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1):68-71.[15]李乐,余丹芳,张帆.以精神异常起病的双侧丘脑梗死2例报告[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15):1733-1735.[16]提衍丽,刘晶瑶,冯学敏,等.P e r c h e r o n动脉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 32(5):462-463.[17]王本孝,王俊珺,施燕红,等.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1例报道[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1):52-53. [18] S c h m a h m a n nJ D.V a s c u l a rs y n d r o m e so ft h et h a l a m u s[J].S t r o k e,2003,34(9):2264-2278.[19] K o s t a n i a n V,C r a m e r S C.A r t e r y o f p e r c h e r o nt h r o m b o l y s i s[J].A mJN e u m r a d i o l,2007,28(5):870-871.[20]J o d a rM,M a r t o sP,F e r nán d e zS,e ta l.N e u r o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p r o f i l eo fb i l a t e r a l p a r a m e d i a ni n f a r c t i o n s:t h r e ec a s e s[J].N e u r o c a s e,2011,17(4):345-352.收稿日期:2018-09-29编辑:张卫国。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参 考 文 献
[ 3 殷 小平 , 新 江 , 亚 平 , .脑 出 血 颅 内 血 肿 抽 吸 引 流 现 状 1 张 姜 等 [3 J .国 外 医学 ・脑 血管 疾 病 分 册 , 0 3 1 () 4-2 2 0 ,01 :04 .
高 血 压性脑 出血患 者 近来 采 用微 创 治疗 , 死 病 率 明显 降低L , 1 由于各 种改 良手 术方 法的应 用 , 病 ] 使 死率 进一步下 降E 。但 微 创 治疗 后 继续 出血 , 血 6 3 致
高血 压患 者 服抗 凝药 阿司 匹林 , 有效 预 防脑 能
[3 孙 树 杰 , 7 刘欣 , 志 余 , .微 创 置 管 吸 引术 治 疗高 血 压 脑 出 血 聂 等 [] J.急 诊 医学 ,0 0 9 z :48 . 2 0 ,( )8 —6
[ 3 陈 皆春 , 玉龙 , 德 锦 , .控 制 血压 防止 高 血压 脑 出血 血肿 8 姜 孙 等
临 床 神 经病 学 杂 志 ,0 4 () 2 02 3 20 ,1 :0—0 .
老年人 高血压按 新 的诊 断标 准 , 病 率达 8 发 O
~
9 , 0 且近 年有增无 减 ; 由于老 年人几乎 都有 动脉
硬化 , 单纯 收缩期 高血 压 患 病率 高 , 收缩 压 高 、 对 舒 张压 不高 ( 至低 ) 甚 的单 纯 收 缩期 高 血 压 患者 , 目前 尚无 特效 降压药 。我 们发 现 , 收缩 压高 是 脑 出血 及 术后继 续 出血的重 要原 因 , 应该高 度重视 。
[3 夏 昱 , 艳 丽 , 亚 楠 .微 创 治 疗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的 临 床 观 察 5 王 殷 [3 - .中 国 实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0 8 1 ( )1 3l4 J 2 0 ,15 :1 -1. [3 周 俊 山 , 6 张卫 东 .脑 出血 早 期 血 肿 扩 大 及 相 关 因 素 分 析 [ ] J.
喹诺酮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1例
参 考文 献
[ ] 孙吉山 , 1 宿英英.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O , 2 O 0
1 3 3 3 4 3: 6 - 6 .
归分析 , 结果显示在 T B O S组 中仅空腹血糖 值有统计 学意义 ( B=02 0 P= .0 ) .6 , 0 05 。这些结果提示 T B O S患者 的危 险因 素与一般性脑梗死并无 真正差异 , 空腹血糖值高于一般性 仅 脑梗死 。由于二元逻辑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 史并 无差异 , 故TB O S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高 并非因既有 的糖尿病所 致 , 而
压 10 7 m H , 续 严 密 观察 , 对 症 治 疗 , 强 护 理 , 0/ 5m g 继 并 加 调
作者单 位: 0 2 济南军区综合训练基地门诊部 2 09 5
应为头疼 , 以及关节损伤与跟腱 炎 , 可致肾功能损伤。 头晕 也 本例患者平时身体健康 , 药物过敏史 , 未用 此类抗生 素时 , 要按操作 规程
冷, 脉细弱 , 血压测不到 , 呼叫医生 , 即按过敏性 休克抢救 。 立
2 救 治 过程 立 即停止左 氧氟 沙星氯 化钠 注射 液并调 换 5 葡萄糖 %
50m 保持静脉 通道 通 畅, 地平 卧 , 0 l 就 松解 衣 扣及 腰带 , 吸 氧, 皮下注射 o 1 肾上腺素 0 5m , .% . l同时-3 q g塞米 松磷 酸钠 注射液 1 g静脉推注 。约 1 i , 0m 0r n后 患者意识 逐渐恢 复 , a 此时测体温 3 . ' , 7 9I 脉搏 9 3 6次/ i, mn 平稳 呼吸 2  ̄ m n 血 0[/ i , ,
椎基底动脉病变及其临床
医学影像科
孙志远
概述
颅内有两套动脉系统参与供血,一是颈内动脉系, 二是椎基底动脉系,前者主要供应脑的前部,占 全部脑供血量的70%~80%,后者主要供应脑的后 部,包括脑干、小脑、颞叶下面以及枕叶内侧面 皮质,占全部脑供血量的20%~30%。以往对颈内 动脉系病变的研究较多,目前,随着认识的提高, 椎基底动脉系病变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当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时,对侧椎动脉可发生代偿, 从而不至于影响到后循环的供血,临床上也不会出 现椎- 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但当对侧椎动脉病 变发生狭窄时,就不能完全代偿,从而出现椎- 基底 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
椎动脉变异
起源变异: 1)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约占6%);右
部障碍,意识障碍、大脑脚幻觉、特殊虚构伴睡眠 障碍的意识行为异常,运动及感觉异常。还表现为 大脑后动脉支配的半球缺血症状,包括偏盲、皮质 盲的视觉障碍以及神经心理异常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是中老年人颈椎病中较常见的类型, 是指因 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使椎动脉遭受刺 激与压迫, 致使血管狭窄、迂曲或痉挛, 而造 成以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临 床综合征 , 临床表现包括偏头痛、耳鸣、听 力减弱或耳聋、视力障碍、发音不清、突 发性眩晕及猝倒。
锁骨下盗血综合征:
正常生理情况下,主动脉及其分支与颈内动脉保 持一定的压力梯度,主动脉压力最高,分支动脉 压力依次递减,但当锁骨下动脉近段或无名动脉 发生阻塞时,可使正常的压力梯度颠倒过来,引 起血液由头部经患侧颈内-颈总动脉和椎动脉返流, 向患侧上肢供血。临床上患者除上肢缺血性症状 外,同时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脑梗塞后遗症(研究荟萃)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动脉硬化-小动脉血管壁 的变性、狭窄、堵塞
脑血栓
脑栓塞 腔梗
行业特选
脑梗塞
3
行业特选
4
临床症状
(一) 脑梗塞的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 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 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 黑,头晕或眩晕,恶心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 暂,常常被人忽视。
行业特选
12
治疗
一、急性期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 治疗脑梗塞原则:降低颅内压(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降低血粘度抗凝 (拜阿司匹林)、改善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苷)、营养脑细胞(胞二磷 胆碱)
二、后遗症期治疗 1.中医 中药、针灸、康复训练 2.介入术 一般脑梗死后如症状及生命体征稳定就可以行支架等介入治疗 3.干细胞移植 4.北京神经组织修复中心—生物疗法 第一步:神经组织修复疗法是通过颈动脉介入、鞘内介入、静脉输送等 方式将神经因子输送到患者体内,神经因子到达病灶后能产生大量的神 经调节免疫因子及修复因子。
第二步:这些神经调节免疫因子及修复因子能快速修复衰老、损伤的神 经细胞,使坏死神经细胞得以修复及补充。
第三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重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通路和环路,调控 和改善神经信号传导,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运动、感觉和智力功能,最终 实现人体神经功能修复提高生存质量。 5.神经靶向定位修复疗法。
行业特选
三、大脑后动脉栓塞:病灶对侧同向偏盲或上象限盲,病灶对侧半身感 觉减退伴丘脑性疼痛。病灶对侧肢体舞蹈样徐动症,各种眼肌麻痹等。
《基底动脉尖》课件
常用药物
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 板药物,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药物, 以及依达拉奉等神经保护剂。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副作用 ,定期进行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 。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基底动脉尖狭窄或闭塞严重,药 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
,需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CT检查对于软组织分辨率相对较低, 对于血管内血流状态的显示有限。
CT检查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的特 点,能够快速获取基底动脉尖的清晰 图像,对于病变的检出率较高。
基底动脉尖的MRI检查
MRI检查原理
MRI即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产生共振,再 由计算机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基底动脉尖的形态和结构。
包括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 于控制病情进展。
PART 05
基底动脉尖的预防与保健
REPORTING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 度劳累。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定期进行体检,及早 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01
02
03
阻塞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动脉炎等。
阻塞症状
眩晕、恶心、呕吐、复视 、眼球震颤、吞咽困难、 构音障碍、共济失调、交 叉性感觉障碍等。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 复治疗等。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病因
基底动脉尖部血管病变导 致脑部缺血、缺氧。
症状
眩晕、恶心、呕吐、复视 、眼球震颤、吞咽困难、 构音障碍等。
治疗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缓解 脑部缺血、缺氧症状。
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基底动脉闭塞(BAO)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该病面临很大挑战,其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 1%-4%。
近期,The Neurohospitalist 杂志发表了一篇由美国学者 Demel 等撰写的综述,详细介绍了 BAO 的临床表现、病因以及目前的治疗策略。
后循环解剖后循环负责大脑后部的血供,包括脑干、丘脑、小脑以及枕叶。
双侧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并且在脑桥延髓连接处汇总形成基底动脉(BA)。
BA 可以分为三段:近段、中段和远段。
基底动脉最远端发出双侧大脑后动脉(PCA),供应枕叶、颞叶下部;通过较大的动脉分支供应颞叶内侧,通过穿支动脉供应丘脑和中脑上部。
BA 其他重要分支还包括小脑上动脉(SCA)、小脑前下动脉以及脑桥穿支动脉。
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与前循环卒中相比,后循环卒中前驱期更长,可持续数天或数月。
最常见的前驱期症状包括眩晕和恶心,其次为头痛和颈部疼痛。
头晕和眩晕是 BAO 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是为非特异性症状,需要与外周性眩晕相鉴别。
头脉冲-眼震-扭转偏斜(HINTS)检查法是一种敏感的评估工具,有助于鉴别中枢性和外周性眩晕。
ABCD2 评分也可以帮助明确较高危患者,评分 > 6 分或 7 分的眩晕患者其诊断为卒中的可能性约为 27%,该评分越低,卒中可能性越小。
伴有至少一项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眩晕患者比孤立性眩晕患者更可能诊断为卒中。
眼动麻痹、口咽功能障碍、共济失调以及肢体力弱是最常见的症状。
其他症状还包括眼动异常、瞳孔不对称、呼吸紊乱、辨距不良以及意识水平改变。
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不一,从孤立性颅神经麻痹到四肢瘫痪、闭锁综合征甚至是昏迷。
BAO 最致命的表现之一是基底动脉中段闭塞,导致双侧脑桥缺血;这些患者表现为意识完全清醒的昏迷状,四肢瘫痪,仅保留垂直性眼球运动。
这种闭锁综合征在急性期死亡率约为 75%。
BA 远端尖部闭塞可导致另外一种严重的综合征,因为 SCA 和 PCA 均是从这个部位发出,这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可能导致中脑、丘脑、颞叶下部以及枕叶缺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护理查房
早由Caplan在1980年提出,现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 病单独列出。TOBS的发病率仅占脑梗死的7.6%。
当前10页,共30页,星期二。
三、疾病相关知识——概念
• Caplan根据其临床表现将TOBS分为两组, 即中脑和丘脑受损的脑干首端梗死和颞 叶内侧面、枕叶受损的大脑后动脉区梗 死。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 临床应用,确诊的的TOBS越来越多 。
当前3页,共30页,星期二。
一、病史汇报
• 12月16日患者头晕缓解,入院后查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均正常,血脂中甘油 三酯2.61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异常改 变,心电图不正常。双侧椎动脉彩超提示右侧椎 动脉偏窄,迂曲。心脏彩超提示心内结构及血流 未见明显异常。治疗上加用阿乐20mg,每日一次 口服。
(优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护 理查房
当前1页,共30页,星期二。
一、病史汇报
患者许世兰,女50岁,住院号:349528,因“头晕3天伴 恶心,呕吐2次,于2014年12月21日10:01入院。患者于3天前活 动中突然出现头晕,为持续性,程度较剧,转动头部时 头晕加重,伴恶心呕吐,在当地诊所诊断为“脑供血不足”,
3、心理护理: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病情,介绍有关
疾病知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 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检查。
当前6页,共30页,星期二。
二、护理措施
4、用药指导:口服阿司匹林时要观察患者 有无黑便情况,服用阿乐期间要定期得 查肝功能。
5、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低盐、低脂、低 胆固醇的软食,多吃蔬菜水果,并保持 大便通畅。
当前18页,共30页,星期二。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又称基底动脉远端狭窄型心肌梗死,是一种
罕见的心脏疾病。
其特点是主要影响心脏后壁性质量的心肌梗死,表
现为心电图上的ST段高度抬高和宽波复合波改变。
基底动脉为心脏主要的供血动脉之一,如果动脉受到狭窄或闭塞
的影响,将导致心肌的缺血甚至坏死。
而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则是因为
在基底动脉末端的远端区域出现了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脏后壁的
心肌灌注受到影响。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为胸痛、气促、心慌等症状,但由于其罕见性,容易被误诊。
此外,该疾病还会对心室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如左
心室功能不全等。
目前,该疾病的治疗尚无明确有效的方法,一般采用保守治疗,
如引导心肌缺血部位的血流、改善心肌代谢状况、降低心肌负荷、对
相关症状进行治疗等方法。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因此,一旦患上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应及早就医,接受专业医生
的治疗。
同时,该疾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正常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减少患病风险。
总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虽然罕见,但对心脏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进行身
体检查,尽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A 手术目的:解除血管压迫,恢复脑部供血
康复治疗
01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 热疗、冷疗等
02
言语治疗:针对言语障碍 进行训练和矫正
03
认知治疗:针对认知障碍 进行训练和矫正
04
心理治疗:针对心理问题 进行疏导和治疗
05
生活技能训练:针对日常 生活技能进行训练和矫正
06
社会参与:鼓励患者参与 社会活动,提高社交能力
基底动脉尖综 合征
演讲人
目录
0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概述 02. 治疗方法 03. 预后和预防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概述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病因和病理
病因:动脉 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血管痉挛等
病理:基底 动脉尖部狭 窄或闭塞, 导致脑干缺
05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 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心态
02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 超等心脏检查
04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观察脑部病变情况
06
定期进行康复治疗,提高 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
谢谢
0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脑 脊液检查等
04 鉴别诊断:与其他引起类似 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如前 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
2
治疗方法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 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 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
02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Fahr综合征
Fahr综合征Fahr综合征又称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综合征或对称性大脑钙化综合征。
过去认为它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但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被发现的病例数有所增加。
但至今国内外对特发性非家族性局限于基底节的钙化报道甚少。
为此,我们收集了近5年在我院诊治的75例该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根据头部CT结果将75例颅内钙化患者分为两组:I组为钙化局限于双侧苍白球以内者37例(49.3%),男22例,女15例;年龄13— 82岁,平均48.5岁;1I组为钙化范围扩大到苍白球以外部位38例(50.7%),男25例,女13例;年龄1.5~_______67岁,平均30.2岁。
两组均无阳性家族史。
Ⅱ组患者既往13例(34.2%)有CO中毒史,5例(13.2%)服用过抗惊厥药,9例(23.7%)出生时窒息或产伤,3例有肝豆状核变性史,2例有EB病毒性脑炎病史,3例放化疗后。
i.2 症状与体征 I组患者没有任何阳性症状和体征;1I组患者头痛头晕13例,癫痫6例,肢体活动受限7例,眩晕5例(其中位置性眩晕2例),肢体震颤4例,双侧肌张力高5例(其扭转痉挛3例,共济失调2例),痴呆和精神行为障碍3例,言语不清3例。
两组均无甲状腺功能减低与假性甲状旁腺低功体征。
1.3 发病形式癫痫或癫痫样抽搐发病的17例,以头痛头晕发病的19例,以锥体外系症状发病5例,以手足抽搐、麻木发病4例,以痴呆、精神发育迟滞起病2例。
急性起病27例,慢性起病18例。
1.4 影像学表现所有病变于CT平扫上均表现为均匀一致高密度,于MRI T WI上呈低信号,T,WI上呈高信号。
CT:I组患者均有苍白球对称性钙化,呈斑点状,密度不均,边界不清,钙化灶直径为0.5~1.1cm,其中23例合并脉络丛和松果体钙化;Ⅱ组CT特点为不对称钙化,苍白球以外钙化38例,其中,13例一氧化碳中毒均累及两侧苍白球以外区域,其中5例伴有两侧脑室周围白质的低密度脱髓鞘改变,3例伴有小脑点状钙化;5例服用过抗惊厥药,其中3例累及杏仁体,2例累及屏状核,9例出生时窒息或产伤均累及两侧豆状核;3例肝豆状核变性,其中2例累及两侧壳核,1例同时累及两侧壳核及尾状核头部;2例EB病毒性脑炎,其中1例累及两侧壳核,1例同时累及两侧豆状核、尾状核头部及两侧丘脑;3例放疗化疗后均累及两侧豆状核及皮质。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
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为2%~7%,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0~60岁常见,但其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及种族差异[1,2]。
一项经动脉脑血管造影研究提示,亚洲人群中颅内动脉瘤患病率为2.5%~3.0%[3]。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其中10%~15%的患者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5%,再次出血病死率则达60%~80%,幸存者亦多有残疾[4]。
因此,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颅内动脉瘤应积极干预已获得广泛认可。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主要有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种方法。
2002年发表的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international subarachnoid aneurysm trial,ISAT)结果[5]发现,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开颅夹闭相比能够降低残死率,改善临床预后,由此确立了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地位。
自ISAT研究结果公布后,近10余年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发展迅猛,随着修饰弹簧圈、辅助球囊、颅内动脉瘤治疗专用支架以及血流导向装置等的出现,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更为确切。
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
为了规范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组织专家经数次讨论,制定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提高各级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认识,使之更系统、更规范、更安全、更有效。
一、颅内动脉瘤的诊断1.背景和证据:未破裂动脉瘤大多数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多为偶然发现,少数因头痛、眼睑下垂等症状被发现。
因此无症状的未破裂动脉瘤,诊断较为困难。
是否在人群中进行颅内动脉瘤的筛查存在争议。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课件
临床表现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由于TOB区局部解剖的特点,此区血循环障 碍常出现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且临床表现 多样。大部分学者将其表现分为两组:脑干 首端梗死和大脑后动脉区梗死。由于供应脑 干首端的血管多为深穿支或终末支,并直接 从大血管发出,易造成血管的损伤,故脑干 首端梗死多见。
瞳孔异常 常出现瞳孔不圆或瞳孔散大,对 光反应消失。
若同时伴意识障碍,易误诊为脑疝,需注意 鉴别。
脑干首端梗死
意识障碍和幻觉 TOBS多引起不同程度、不 同性质的意识障碍,文献记载其发生率为77% ~100%,一般多持续6h~3d。随病情不同可 表现为深昏迷、无动性缄默、嗜睡或睡眠过 度。意识恢复后,肢体运动感觉大多恢复正 常或基本正常。 TOBS病人可有视幻觉,Caplan 称其为“大脑脚幻觉”,病人对幻觉描述生 动形象但知其为非真实内容。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病史
患者吉星文,男,76岁,因“行走不稳一月 余”入院。患者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无力,伴 头晕、恶心呕吐,未重视。四天后,上症加 重,不能独立行走,并出现言语不清,意识 逐渐模糊,急送医院查头颅CT提示:两侧基 底节区及侧脑室旁脑梗,左侧小脑半球低密 度影。给予溶栓、稳定斑块等对症治疗,四 小时后意识转清,下肢肌力渐恢复。
DSA的临床应用不仅可明确病变的血管部位, 同时还为寻找病因提供证据。
诊断标准
中脑、丘脑下部、脑桥上部、小脑、颞叶 内侧面二个或二个以上部位的缺血性梗死的 体征和影像学征象可诊断为TOBS。
目前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是公认TOBS诊断 的金标准。
治疗及预后
经血管造影证实,在基底动脉尖2cm直径 范围内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病人占 84.6%,闭塞血管的再通率为61.5%。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 眼球运动异常、眼震、动眼神经瘫为主要表现 单、双侧动眼神经麻痹 眼睑下垂 、上、下注视麻痹、 一个半综合征、复视、眼球分离及运动障碍、瞳孔改变 散大或不等 。水平或垂直性眼球震颤。瞳孔异 常及眼球运动障碍是 TOBS的主要症状。瞳孔散大 ,与中脑导水管腹侧被盖内侧缺血 ,EW核受损有关。 动眼神经核或根受损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 ,上丘水平眼球垂直运动中枢病变出现眼球垂直注视麻痹;核 间性眼肌麻痹和眼震主要系内侧纵束受累所致 ,尚可出现“一个半综合征” 。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 患者具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意识障碍时间长 ,瞳孔异常、眼球运动及视觉障碍明显 ,而无明显的瘫痪 、感觉障碍是诊断 TOBS的必要条件 。典型病例为急性起病 ,有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的症状 ,有 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性改变 ,如头颅 CT或MRI证实以上部位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即可确诊。 早期意识障碍发病者 ,应注意与中毒和代谢性脑
▪ 头颅 CT、MRI检查 ,显示脑内囊结构梗死 ,累及基底动脉尖部5条血管供血区的 2 个以上梗死灶。常见 部位依次为: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内囊等。最大特征为双侧丘脑梗死 ,病灶位于丘脑中心部 位 ,多数围绕板内核周围 ,成蝶形、对称性异常密度影 。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 对于幕下病灶 ,头部 CT不如MRI敏感;对于小脑病灶 ,MRI更有优越性 ,所以 MRI是 TOBS最佳检查手段 , 对诊断及预后更有价值 。CT 血管造影CTA 对基底动脉远端闭塞的准确性由于多普勒超声,但联合应用 颅内外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对基底动脉近端闭塞的诊断及随访观察闭塞血管的再通 。由于可同时累及幕 上和幕下结构 ,故影像学改变亦是多种形式。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肿瘤放射治疗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48)_真题-无答案24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肿瘤放射治疗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48)(总分75.XX01,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关于胆管癌的术前多学科诊断,叙述错误的是A.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等检查最好在放置胆管支架前完成B. 没有单独的方法可以准确发现和定位胆管癌,必须综合应用现有的多种诊断手段C. 一定要获得癌的组织学诊断才能决定是否手术切除D. PET-CT检查对准备手术切除的患者有所帮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E. 腹腔镜对准备手术切除的患者有所帮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2. 关于干扰素(IFN),叙述错误的是A. 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B. IFN-α和IFN-β以往称为Ⅰ型干扰素C. IFN-γ以往称为Ⅱ型干扰素D. 它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E. 它可激活T淋巴细胞和NK细胞3. 1994~2000年的93个临床研究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含顺铂的化学治疗联合放射治疗使头颈部局部晚期鳞状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提高了A. 5.0%B. 6.5%C. 8.0%D. 10.0%E. 15.0%4.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局部区域复发部位是A. 同侧胸壁和腋窝B. 同侧胸壁和内乳C. 同侧胸壁和锁骨上区D. 同侧腋窝和内乳E. 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5. 影响软组织肉瘤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是A. 肿瘤的大小B. 肿瘤的部位C. 组织学分级D. 肿瘤的组织学类型E. 临床病程6. 眼睑基底细胞癌单纯放疗的治愈率可达到A. 50%~60%B. 60%~70%C. 70%~80%D. 80%~90%E. 90%以上7. 下列关于喉癌放疗并发症处理不正确的是A. 喉轻度水肿出现时,宜及时予以超声雾化治疗B. 喉软骨坏死宜首选抗炎保守治疗C. 放疗中避免用声过度可减轻急性放射反应D. 根治性放疗后3个月喉水肿持续存在,并伴声带固定,需考虑肿瘤未控可能,一经证实可行解救性喉切除术E. 放疗前或放疗中戒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8. 鼻咽癌患者张口困难提示肿瘤最大可能已侵犯A. 二腹肌B. 颞肌C. 腭帆张肌,腭帆提肌D. 翼内肌,翼外肌E. 胸锁乳突肌9. 鼻咽癌放疗的面颈联合野在达到36~40Gy时需要分野,其主要原因是因为A. 保护腮腺B. 保护颞颌关节C. 保护脊髓D. 避免过重的口腔反应E. 保护喉头10. 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是指放射剂量率为A. >0.667cGy/minB. >3cGy/minC. >5cGy/minD. >10cGy/minE. >20cGy/min11.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术后辅助及一线化疗方案首选A. IFO+VCR+DDPB. BLM+DDP+VP-16C. VCR+ADM+CTXD. DDP+VCR+BLME. 以上均不是12. 睾丸肿瘤腹主动脉旁照射野的上界为A. T8下缘B. T9下缘C. T10下缘D. T11下缘E. T12下缘13. 非霍奇金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得分为3,应为B. 中低危组C. 中高危组D. 高危组E. 极高危组14. 软组织肿瘤中化疗有肯定价值的是A. 脂肪肉瘤B. 平滑肌肉瘤C. 滑膜肉瘤D. 血管肉瘤E. 尤因肉瘤15. 下列不是早期食管癌临床表现的是A. 食管内异物感B. 食物停滞感C. 进行性吞咽困难D. 进食时胸骨后不适或疼痛E. 进食时胸骨后烧灼感16. 关于软组织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 脂肪瘤主要为成熟脂肪组织,T1、T2均为高信号,采用脂肪抑制技术呈低信号B. 脂肪瘤边界不清楚,可侵犯周围结构C. 纤维瘤MRI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D. 弹力纤维瘤几乎均发生于肩胛上区E. MRI能准确显示小静脉石,对血管瘤有特征性诊断价值17. 下列免疫组织化学项目组合可鉴别癌与肉瘤的是A. CK和VimentinB. CK和EMAC. CD68和VimentinD. LCA和GFAPE. LCA和EMA18. cN0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时,Ⅱ区的上界是A. 颈静脉出颅水平B. 颈静脉出颅水平下1 cmC. C1椎体上缘D. C1横突水平E. C1椎体下缘19. 关于乳腺癌内乳淋巴结,叙述错误的是A. 内乳淋巴结多位于胸骨旁3 cm内,第1~3肋间B. 对于肿瘤位于内象限且腋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内乳淋巴结的阳性率高达40%~60%C. 如果不进行内乳区的手术或放射治疗,内乳淋巴结复发率为20%~30%D. 对于左侧乳腺癌,内乳区的放射治疗必须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以降低对心脏的损伤E. 对于亚临床病变,单前野内乳区放射治疗的准确深度为胸部CT上皮肤表面到内乳动静脉的距离20. 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最敏感的软组织肉瘤是A. 儿童横纹肌肉瘤C. 脂肪肉瘤D. 滑膜肉瘤E. 上皮样肉瘤21. 影响喉癌放疗局部控制率的因素须除外的是A. KPS评分情况B. 放疗后合并第二原发肿瘤C. 治疗前Hb(血红蛋白)的高低D. 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E. 肿瘤的大小和生长方式22. 鼻咽癌患者有舌下神经麻痹,表明肿瘤已侵至A. 鼻腔B. 口咽C. 茎突后间隙D. 咽后间隙E. 前颅凹23. 鼻咽癌以低分化癌为多,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剂量选择为A. 1.5Gy/次B. 1.7Gy/次C. 2.0Gy/次D. 2.5Gy/次E. 3.0Gy/次24. 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出现明显腮腺肿痛时正确的处理是A. 不必停止放疗与做特殊处理B. 保持口腔清洁,给予小剂量激素处理C. 口含维生素C即可D. 予以热敷治疗即可E. 除口腔清洁卫生外,应予以全身抗炎并暂停放疗25. 宫颈癌腔内放疗的最常见理想的剂量分布A. 扁梨形B. 倒梨形C. 柱形D. 梭形E. 正梨形26. 前列腺癌行外照射放疗的合适体位是A. 仰卧位B. 俯卧位C. 截石位D. 侧卧位E. 端坐位27. 淋巴瘤的B症状(AJCC第6版)包括A. 皮肤瘙痒B. 出汗C. 乏力D. 体重减轻<10%E. 无法解释的发热,体温超过38℃28. 肢体软组织肉瘤术后肿瘤瘤床的放疗剂量至少需要达到(1.8~2.0Gy/F)A. 45~50GyB. 50~55GyC. 55~60GyD. 60~65GyE. 65~70Gy29. 下列不是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的是A. 声音嘶哑B. 进食时呛咳C. 胸骨后烧灼感D. 持续性胸背痛E. 进行性吞咽困难30. 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 上纵隔增宽B. 胸腔积液C. 心包积液D. 颈淋巴结肿大E. 皮肤和骨受侵常见31. 食管癌患者出现持续性胸背痛常表明A. 肿瘤部位有炎症B. 肿瘤已侵犯食管外组织C. 有远处血行转移D. 有食管气管瘘E. 肿瘤较大32. cN0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时,Ⅱa区与Ⅱb区的分界是A. 颈内动脉内缘B. 颈内动脉外缘C. 颈内静脉前缘D. 颈内静脉后缘E. 副神经33. 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的剂量是A. 30~40 GyB. 40~50 GyC. 50~60 GyD. 60~70 GyE. 70~72 Gy34. 全球黑色素瘤的最高发地区是A. 美国B. 澳大利亚C. 埃及D. 瑞典E. 中国35. 下列化疗药物不是头颈部肿瘤化疗的常用药物的是A. 顺铂B. 氟尿嘧啶C. 紫杉醇D. 多西紫杉醇E. 伊立替康36.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海绵窦受侵时最易影响的一支脑神经是A. 展神经B. 三叉神经C. 滑车神经D. 动眼神经E. 视神经37.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低头时出现一过性腰、骶及下肢闪电感,这是因为A. 早期放射性颞叶反应B. 早期放射性小脑反应C. 早期放射性颈段脊髓反应D. 早期放射性垂体反应E. 放射性椎体脱钙38. 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野间隔的宽度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A. 不设间隔以防病灶遗漏B. 不设间隔但每照射1000cGy,上下移动一次交接处C. 间隔1cm,每照射1000cGy,上下移动一次交接处D. 根据SSD射野长度和病灶深度计算间隔的宽度E. 间隔1cm或以上,以防照射区重叠造成脊髓损伤39. 关于宫颈癌常规体外放射野的范围不正确的说法是A. 上界相当于第5腰椎上缘B. 外界在真骨盆最宽径外1~2cmC. 下界在宫颈的下缘D. 后界包括全部骶骨E. 前界在耻骨联合前缘40. 平阳霉素化疗有致肺纤维化的毒性,其终生限量不超过A. 300mgB. 200mgC. 100mgD. 350mgE. 400mg41. 放疗技术中,斗篷野加锄形野照射是A. 全淋巴结照射B. 次全淋巴结照射C. 受累野照射D. 扩大野照射E. 区域野照射42. 肢体软组织肉瘤放疗描述不正确的是A. 尽量避免跨关节照射B. 包括整个受侵肌肉起始点C. 保留一侧正常皮肤、皮下组织D. 包括整个长骨E. 注意保护重要的器官功能43. 与TAM的疗效有关的因素是A. Her-2表达状况B. ER状况C. 肿块大小D. 淋巴结状况E. 绝经状况44. 下列肿瘤中,最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是A. 牙龈癌B. 舌根癌C. 颊黏膜癌D. 腭舌弓癌E. 腭咽弓癌45. 肾细胞癌最常见的病理亚型是A. 肾透明细胞癌B. 乳头状肾细胞癌C. 嫌色细胞癌D.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E. 集合管癌46. cN0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时,Ⅴ区的下界是A. C4椎体下缘B. C6椎体下缘C. 环甲膜水平D. 舌骨下缘水平E. 颈横血管水平47. 关于脑转移瘤的治疗,叙述正确的是A. 单发脑转移单纯手术即可B. 脑转移瘤数目比较多的患者首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C.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一般用于脑实质内位置较深,直径<5 cm,无症状的病灶D. 对于颅外肿瘤广泛转移,预期寿命不到3个月的患者,单纯全脑放射治疗即可E. 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应该给予化学治疗48. 黑色素瘤辅助放射治疗的指征是A. 病灶直径≥2 cmB. 淋巴结囊外受侵C. 淋巴结转移≥3D. 切缘可疑不干净E. 鼻腔黑色素瘤49. 下列关于软腭癌的放疗原则正确的是A. 无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分化鳞癌,需行中下颈淋巴结的预防性照射B. 单侧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分化鳞癌,对侧中下颈区需行预防性照射C. 低分化或未分化癌,无论上颈有无淋巴结转移,双侧中下颈及锁骨上均需做预防照射D. 小涎腺来源的软腭癌,其放射敏感性较高,放疗的根治剂量为DT60GyE. 软腭癌常规大野照射至DT36Gy时避开脊髓,DT40Gy时缩野至软腭区50. 鼻咽癌有一侧第Ⅲ、Ⅳ、Ⅵ与Ⅴ1的第一分支脑神经麻痹,该综合征称之为A. 眶尖综合征B. 眶上裂综合征C. 垂体蝶窦综合征D. 岩蝶综合征E. 颈静脉孔综合征51. 乳腺癌根治术后锁骨上/腋顶野的放射治疗剂量为A. 40Gy/4周B. 50Gy/5周C. 56Gy/5~6周D. 60Gy/6周E. 以上都不是52. 激素不敏感型前列腺癌的标准化疗方案是A. 含米托蒽醌方案B. 含多柔比星方案C. 含多西他赛方案D. 含雌二醇氮芥方案E. 以上都不是53. 复发和难治性霍奇金病影响化疗的不良预后因素包括A. B症状B. 结外侵犯C. 老年患者D. 原发耐药E. 以上都正确54. 化疗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骨肿瘤是A. 尤因肉瘤B.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 软骨母细胞瘤D. 骨髓瘤E. 骨肉瘤55. 不属于保乳手术后放疗的适应证的是A. 原发肿瘤小于4cmB. 肿瘤多发但局限于一个象限C. 局灶性显微钙化D. 肿瘤位于乳晕区E. 无胶原性疾病56. 单核苷酸多态在人群中的频率A. >1%B. >5%C. <5%D. <1%E. >2%57. 关于胶质瘤,叙述正确的是A. 星形细胞瘤最常见的分子学变化是染色体1p和19q (LOH1p/19q) 杂合性丢失B. 弥漫侵袭性低级别胶质瘤最常见的症状是颅内压升高C. 放射治疗的最佳剂量是45~50 GyD. 弥漫侵袭性低级别胶质瘤放射治疗后加单药环己亚硝脲可以提高患者总生存率E. 放射治疗是高度恶性胶质细胞瘤标准的治疗手段58.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不包括A. 富于淋巴细胞型B. 结节硬化型C. 混合细胞型D. 淋巴细胞消减型E. 淋巴细胞为主型59. 咽后淋巴结转移率高的肿瘤依次为A. 鼻咽癌、舌根癌、扁桃体癌B. 梨状窝癌、颈段食管癌、舌癌C. 腭咽弓癌、软腭癌、舌癌D. 鼻咽癌、下咽后壁癌、扁桃体癌E. 鼻咽癌、舌根癌、梨状窝癌60. 癌症患者行全身骨扫描的主要意义是A. 发现转移灶,指导放射治疗B. 明确诊断骨转移,指导放射治疗C. 发现转移灶D. 发现骨代谢异常灶,可以指导进一步检查E. 没有意义61. 某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出现鼻咽大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特选
10
瞳孔异常
当导水管腹侧中脑被盖内侧缺血,瞳孔反射 弧传入纤维在视束至E-W核段受损,常出现 瞳孔异常,如瞳孔不圆。Selhorst等认为E-W 核包含上下两组细胞,每组细胞支配同侧瞳 孔虹膜,当两组细胞病损不等时,即表现瞳孔 异常。整组E-W核受累表现为瞳孔散大,对 光反应消失,若同时伴意识障碍,易误诊为脑 疝,需注意鉴别。
行业特选
14
内脏行为异常 脑干首端梗死病人可出现
内脏感觉和运动异常。脑干网状结构是内 脏感觉上行束与调节内脏活动的下行束的 转换站,下丘脑外侧区的传出纤维,主要终止 于中脑网状结构。
行业特选
15
丘脑背内侧核与前额皮质、下丘脑、杏仁 体、黑质、中央前回以及其他丘脑核群有 丰富的联系,认为是内脏与躯体冲动进行复 杂整合的中枢,Potter等曾报道单侧丘脑背内 侧核损害导致的同侧嗅觉功能下降。
Finocchi等报道一组TOBS病人均有心房纤颤病史,经 Doppler对颅内外动脉检查未见有意义改变。其次为脑血 栓形成。部分病人病因不明。
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相似,以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其次为心 脏病(心房纤颤、心肌梗死等)、糖尿病、动脉炎、吸烟、 酗酒、高脂血症等。
行业特选
8
临床特点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由于TOB区局部解剖的特点,此区血循环障 碍常出现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且临床表现 多样。
大部分学者将其表现分为两组:脑干首端梗 死和大脑后动脉区梗死。由于供应脑干首 端的血管多为深穿支或终末支,并直接从大 血管发出,易造成血管的损伤,故脑干首端梗 死多见。
行业特选
9
脑干首端梗死
眼球运动障碍 这是TOBS主要特征之一,中脑被盖内侧汇聚了眼球水 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下行纤维以及动眼神经核簇,损害部位不同,可出 现不同的复合眼征:
行业特选
4
行业特选
5
行业特选
6
行业特选
7
病因及其危险因素
TOBS的主要病因为脑栓塞,约占61.5%,栓子主要为心源性, 其次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所致。
有学者对10例由小脑上动脉阻塞造成的单纯小脑梗死病人 进行病因学研究,7例有心房纤颤病史,1例有心肌梗死病史, 此8例经血管造影未见动脉硬化的证据。
支配中脑的血管与脑干的其他部位略有不同。旁正中动脉先由大脑后 动脉环部或后交通动脉根部发出的小支在脚间窝形成一动脉丛,再从 丛上发出分支进入后穿支,供应中脑旁正中区。短旋动脉起于大脑后 动脉环部、小脑上动脉近侧段和脉络膜后动脉,供应脚底外侧黑质和 被盖的外侧部、外侧丘系和其周围的网状结构。长旋动脉为小脑上动 脉和大脑后动脉的四叠体动脉发出的分支,供应上、下丘。
意识恢复后,肢体运动感觉大多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 Facon等认为基底动脉尖梗死的病人,最突出症状为睡眠过 长与动眼神经麻痹。意识障碍为中脑的网状结构和(或)丘 脑的非特异性核团——板内核、网状核受损所引起,三者 均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一部分,板内核是丘脑的起搏器, 控制大脑皮质的电活动;网状核修改和调整丘脑皮质间的 冲动。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神经内 科
沈庆煜
行业特选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首先由Caplan于 1980年提出约占脑梗死的7.6%.
Caplan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两组,即中脑和 丘脑受损的脑干首端梗死和颞叶内侧面、 枕叶受损的大脑后动脉区梗死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临床应用, 确诊的TOBS越来越多。
垂直注视麻痹,病人随意及反射性垂直注视均消失,此乃由于顶盖前区 和后连合梗死引起上视麻痹,红核的内侧和背侧梗死引起下视麻痹。
假性Parinaud综合征,是核性损害最具特征的表现,病灶侧完全性动眼 神经麻痹伴对侧上视障碍。对侧上视受限是由于病灶侧上直肌核破坏 所致。
两上睑下垂伴垂直注视障碍,为核性损害,病灶累及了动眼神经核群的 上直肌核、下直肌核及提上睑肌核,内直肌核和下斜肌核相对不受影 响,此由于上直肌核和下直肌核位于动眼神经核上端,首先受累,提上睑 肌核为单个,因此部分损伤也会造成两上睑下垂。
行业特选Βιβλιοθήκη 2相关的局部解剖小脑上动脉起于基底动脉尖端,沿小脑幕腹侧向外, 分布于小脑的上面、小脑髓质深部和齿状核等中 央核团,以及脑桥首端被盖部、脑桥中脚、中脑尾 端被盖外侧部。
大脑后动脉在脚间池内行向外侧,环绕大脑脚转向 被侧面,越过海马旁回沟,沿海马沟向后,直到胼胝 体压部的后方进入距状沟始段分为两终末支:顶枕 动脉和距状沟动脉。大脑后动脉皮质支分布于颞 叶底面和枕叶内侧面,包括海马旁回及海马旁回沟、 枕颞内侧面、舌回、扣带回峡、楔叶、楔前叶后 1/3和顶上小叶后部。
行业特选
13
Bassetti等认为丘脑在睡眠调节中起重要作 用,丘脑旁正中区梗死可导致睡眠过度。 TOBS病人可有视幻觉,Caplan称其为“大 脑脚幻觉”,病人对幻觉描述生动形象但知 其为非真实内容。
如果幻觉仅发生于傍晚,则称“黄昏幻觉”。 这些幻觉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尚不清楚, 有人认为可能与中脑网状结构异常、丘脑 皮质下核及枕核的传导受阻有关。
行业特选
3
大脑后动脉中央支起自其环部和主干,支配丘脑的主要有丘脑穿动脉, 供应丘脑内侧核与中线核的下半部分,以及中央中核和脑后内侧核,丘 脑膝。TOBS是因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cm范围内的左、右大 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交叉部位的血液循环障 碍造成的。
膝状体动脉一般有1~6支,供应丘脑枕、丘脑外侧核群;脉络膜后动脉 分内侧和外侧两组,供应丘脑背外侧核、丘脑枕和膝状体。
行业特选
11
鉴别要点
1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长但程度相对轻;
2脱水治疗后,意识及瞳孔改变无改善;
3脑CT检查大脑半球无病灶,中线无错位;
4其他生命体征平稳;
5轻度的肢体障碍。
行业特选
12
意识障碍和幻觉
TOBS多引起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意识障碍,文献记载其 发生率为77%~100%,一般多持续6h~3d.随病情不同可 表现为深昏迷、无动性缄默、嗜睡或睡眠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