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7112

合集下载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鉴别诊断
颞叶沟回疝:也可以出现意识障碍并瞳孔不等大,但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较重,持 续时间较长,经过及时有效的脱水治疗瞳孔可以变化,而且头颅CT或MRI显示有明 显病灶并伴有中线的偏移。
丘脑出血:由于血肿压迫,患者也可以出现瞳孔改变,眼球内收下视,严重者也 可出现意识障碍,但患者肢体活动障碍及感觉障碍明显,且有出血性疾病的好发因 素及发病状态,头颅CT可以鉴别。
“一个半综合征”:(一侧脑桥背盖部受累,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 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有水平眼震。)
瞳孔异常:可表现为瞳孔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3、眩晕常为首发症状之一:
眩晕常为本病的首发症状,因早期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典型,加之早期头颅CT 尚未显示病灶,因此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这就是临床风险点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概述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 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脑后循环缺血的一种。
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延长、迂曲时,血管内的血流缓慢,最容易受累 的是远端分支的微小血管,可造成供血不足;同时血流缓慢后,血管壁易形 成附壁微血栓,若血栓脱落即造成血管阻塞。
基底动脉是脑部后循环的轴心。它是由两侧椎动脉在脑桥和延髓交界处汇合而 成,位于脑桥腹侧,贯穿其全程,并发出正中分支、旁正中分支、短旋支和长 旋支。
后循环(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 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 枕叶、部分颞叶及脊髓。
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大脑大静脉为脑部深静脉,由大脑后静脉和大脑内静脉汇 合而成,经直窦、横窦、乙状窦回流颈内静脉。当某种原因(如感染、服用避孕药、 损伤、血液高粘稠等)致该静脉形成血栓而堵塞静脉回流,可造成颅压增高,出现 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与TOBS相比,其意识障 碍程度较重,恢复慢,且眼征出现少。行DSA可明确鉴别。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影像學檢查腦CT掃描特徵
雙側丘腦對稱性成蝶形低密度灶,多位於丘腦中心部位,主要局限在中 央中核、板內核之間。
除丘腦梗死外,小腦、枕葉、中腦和顳葉內側也常見到梗死灶,但發現 率較低,這主要由於CT對後頸窩掃描存在偽影干擾,解析度差。
MRI對軟組織解析度高,並能多方位成像,尤其對後顱窩病變更為敏感, 故MRI對TOBS定位更為準確,且能檢出極早期病灶,有時發病後30min 即能檢出梗死灶,大大提高了本病的早期確診率,因此對懷疑TOBS的病 人應首選MRI檢查。
鑒別要點
1意識障礙持續時間長但程度相對輕; 2脫水治療後,意識及瞳孔改變無改善; 3腦CT檢查大腦半球無病灶,中線無錯位; 4其他生命體征平穩;5輕度的肢體障礙。
意識障礙和幻覺
TOBS多引起不同程度、不同性質的意識障礙,文獻記載其 發生率為77%~100%,一般多持續6h~3d.隨病情不同可 表現為深昏迷、無動性緘默、嗜睡或睡眠過度。
腦幹首端梗死
眼球運動障礙 這是TOBS主要特徵之一,中腦被蓋內側彙 聚了眼球水準運動和垂直運動的下行纖維以及動眼神經核 簇,損害部位不同,可出現不同的複合眼征:
1垂直注視麻痹,病人隨意及反射性垂直注視均消失,此乃由 於頂蓋前區和後連合梗死引起上視麻痹,紅核的內側和背 側梗死引起下視麻痹。
2假性Parinaud綜合征,是核性損害最具特徵的表現,病灶側 完全性動眼神經麻痹伴對側上視障礙。對側上視受限是由 於病灶側上直肌核破壞所致。
意識恢復後,肢體運動感覺大多恢復正常或基本正常。 Facon等認為基底動脈尖梗死的病人,最突出症狀為睡眠過 長與動眼神經麻痹。意識障礙為中腦的網狀結構和(或)丘 腦的非特異性核團——板內核、網狀核受損所引起,三者 均為非特異性投射系統的一部分,板內核是丘腦的起搏器, 控制大腦皮質的電活動;網狀核修改和調整丘腦皮質間的 衝動。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4)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3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02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
03
降压药物:如ACEI、ARB等,用于降低血压,减轻脑部缺血
04
扩血管药物:如尼莫地平、硝普钠等,用于扩张血管,改善脑部供血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解除基底动脉尖的压迫,恢复脑部供血
03
手术风险:包括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
02
手术方式: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
04
术后护理:包括预防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等
康复治疗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等方法,帮助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抗凝血、抗血小板、抗凝血等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等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和预防复发
4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普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因:多种原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01
03
02
04
发病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原因,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1
血管炎:如巨细胞性动脉炎等,导致血管壁损伤和狭窄
2
外伤:如车祸、坠落等,导致血管损伤和狭窄
3
医源性损伤:如手术、介入治疗等,导致血管损伤和狭窄
4

什么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什么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什么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导语:什么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不是很了解,但其实基底动脉尖综合症这种血管疾病却在危害着人类的身体
什么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不是很了解,但其实基底动脉尖综合症这种血管疾病却在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还可能会导致人们的记忆力丧失,听觉等出现障碍,而且严重的还可能会夺去人们的性命,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TOB区局部解剖的特点,此区血循环障碍常出现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且临床表现多样。

大部分学者将其表现分为两组,脑干首端梗死和大脑后动脉区梗死。

由于供应脑干首端的血管多为深穿支或终末支,并直接从大血管发出,易造成血管的损伤,故脑干首端梗死多见。

基底动脉尖端分出两对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供血区域包括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和枕叶。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变现为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碍,伴有记忆力丧失,及对侧偏盲或皮质盲,少数患者出现大脑脚幻觉。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治疗主要是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机制治疗,另外要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和预防,目前仍是以尽早溶栓、抗凝、扩容、改善脑血液循环和脑细胞功能等综合方法为主。

上面比较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了基底动脉尖综合症的一些症状,以及该症的一些表现,大家就可以通过上述所提到的这些症状来进行一个基本的判断,但是对于具体的诊断还是要到医院去进行检查,一般来说基底动脉尖综合症,越早治疗的效果会越好,拖到后期是会比较严。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2015年12月26日星期六
36
2015年12月26日星期六
37
八、治 疗
由上述可知,TOBS早期不需要对高血压 进行处理,除非患者有终末器官受损的征 象,如高血压脑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急 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等; 但是在准备溶栓治疗时,应考虑对血压 进行控制。
2015年12月26日星期六

2015年12月26日星期六
41
八、治 疗
一般来说,意识水平下降(Glasgow昏迷量表 评分<8分),应考虑机械通气。 应尽可能避免使用镇静药和麻醉药以避免影 响神经功能的评价。

2015年12月26日星期六
42
八、治 疗
4、溶栓治疗 动脉内溶栓治疗 实际上,TOBS目前还缺乏来自大样本、随机 临床试验的资料。但是从近期发表的一些报 道看,平均治疗时间为8-48 h,总体病死率 从46%-75%降至26%-60%。
八、治 疗
国家卫计委脑防委在2015.07.06正式发布的 《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 》中指出: 前循环:动脉溶栓在发病6小时内,机械取 栓及血管成形术在发病8小时内; 后循环:动脉溶栓可延长至发病24小时内, 进展性卒中机械取栓可在影像学指导下,酌 情延长治疗时间…

2015年12月26日星期六 45
39
2015年12月26日星期六
八、治 疗

(3)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 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可静脉输注0.9%氯化钠 溶液纠正低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 心脏问题。
2015年12月26日星期六
40
八、治 疗
3、呼吸系统处理 由于脑干缺血患者经常出现下位脑神经受累 和意识水平下降,因此气道的早期评价和处 理至关重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34
第34页
“后循环动脉闭塞造成严重卒中且不适合静 脉溶栓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单 位进行动脉溶栓,虽当前有在发病24 h内 使用经验,但也应尽早进行,防止时间延误 (Ⅲ级推荐,C级证据)”;《中国指南》
详细治疗时间窗还未定论。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能够外展但有水平 眼震);
瞳孔异常(形状不规则、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动眼神经核受累)。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12
第12页
四、临床表现
3、眩晕常为首发症状 因早期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经典,加之
头颅CT还未显示病灶,所以极易误诊而 延误治疗时机…
“隆德概念”中蕴含着“Bayliss效 应”观点。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30
第30页
“隆德概念”也强调脑血管自动调整功效
A 脑血流量
Constant state
A1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A2
脑灌注压
31
第31页
(1)对于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180/100 mmHg。
(2)对不适合溶栓患者血压升高应慎重处理!对血 压过高或伴有严重心功效不全、高血压脑病等患 者,可予降压治疗。可选取拉贝洛尔、尼卡地平 等静脉药品,防止使用引发血压急剧下降药品。
(3)血压过低,应主动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 采取扩容升压办法…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推荐意见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治工作中,或则办法不妥,或则针对性不强,以致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瞳孔异常 当导水管腹侧中脑被盖内侧缺血,瞳孔 反射弧传入纤维在视束至E-W核段受损,常出现瞳孔 异常,如瞳孔不圆。E-W核包含上下两组细胞,每组细 胞支配同侧瞳孔虹膜,当两组细胞病损不等时,即表 现瞳孔异常。 整组E-W核受累表现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若同 时伴意识障碍,易误诊为脑疝,需注意鉴别。鉴别要 点: 1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长但程度相对轻;2脱水治疗 后,意识及瞳孔改变无改善;3脑CT检查大脑半球无病 灶,中线无错位;4其他生命体征平稳;5轻度的肢体障 碍。
治 疗
因 TOBS的病因与缺血性脑卒中一致 ,故治疗 以积极争取6h内溶栓 ,辅以抗纤、抗凝、脑细 胞保护剂、抗自由基、阻止钙超载、腹水等 多种治疗 。导管介入下局部动脉溶栓 ,效果 最佳 ,后遗症少 。而静脉溶栓效果次之 ,后遗 症多;未溶栓者预后不良。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 )是由Caplan 1980年提出。国外 报道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占脑梗死的7.6%,国内报道 为 4.3%~5.0% 。TOBS是一种特殊表现的脑血管 病 ,系基底动脉尖部位缺血或闭塞所致血液循环障 碍 ,以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有不同程度损害 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上容 易被误诊 ,而且发病极其凶险 ,病情危重、预后极差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分 型
Caplan 将 TOBS分为首端型和枕叶型。Martin 将 TOBS分为4型: a双侧背侧丘脑型 b意识障碍和眼肌麻痹 、枕叶颞叶型 c视野缺损 、脑干上部型 d小脑型 临床上常常几型并存 ,或先后出现。不同的血管受 累 ,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当出现以中脑和丘脑症 状为核心表现时即应想到 TOBS。Mehler 根据预后 不同而将 TOBS分为可逆型和传统型。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基底动脉顶端2cm范围内,5条动脉(2条大脑后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的分叉部。

一旦血液循环障碍可导致单或双侧、2个或2个以上相应供血区域,如中脑、丘脑、小脑、枕和颞叶多发缺血改变。

自1980年Caplan首先报道以来,国外已作为一特殊类型椎基底动脉系血管病列出,国内自1991年以来陆续有报道。

TOBS多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及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引起,少数亦可由动脉炎、动脉瘤等引起。

TOBS主要临床表现:(1)眼球运动与瞳孔异常。

表现为:①眼球垂直运动障碍,上视或上视、下视均不能(上丘水平眼球垂直运动中枢受累表现),个别患者出现“一个半综合征”(一侧侧视中枢及另一侧以交叉的内侧纵束受损);②中脑性斜视:眼球垂直向上分离,病灶常在中脑导水管灰质区,也称“分离性斜视”;③核间性眼肌麻痹;④侧视麻痹;⑤瞳孔散大伴光反应消失或减弱(中脑背盖部内侧E-W核或脑干交感神经损伤);⑥瞳孔缩小伴光反应减弱或消失(丘脑损伤);⑦虹膜异位和变形(瞳孔反射传入纤维在视束至E-W核段损伤)。

(2)意识障碍,一过性或持续数天,亦可反复发作(中脑及/或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受累)。

(3)对侧偏盲或皮质盲(枕叶、颞叶损害)。

(4)严重记忆障碍(颞叶内侧受累)。

本组3例患者均有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改变,2例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1例病情严重,合并应激性消化性溃疡,可能由于下丘脑受损所致。

TOBS综合征年龄范围宽(16~84岁),可能与病因(栓塞)有关。

TOBS平均年龄范围45~64岁,故有卒中危险因子的中老年人,突然发生又较快恢复的意识障碍,而无明显运动与感觉障碍但有动眼神经麻痹、垂直注视障碍,应想到是TOBS。

如尚伴有皮质盲或偏盲。

值得注意的是,本组例1患者于门诊时因出现双瞳孔不等大、意识障碍而考虑脑疝,故应注意本病与脑疝的鉴别:后者多由占位、脑出血引起,而脑栓塞后致脑水肿多在发病后6h 以后发生,且多于大面积脑梗塞。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基底动脉尖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的部位,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一个“干”字。

任何原因造成该区循环障碍,即构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病变累及的供血部位包括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内侧以及丘脑下部等,其病死率、致残率高,发病迅速,治疗效果差,发病率约占脑梗死的4-10%,其中以丘脑及中脑缺血最为常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血栓形成,以栓塞居多,其次为解剖变异,血流动力学改变,动脉痛和动脉尖等起。

危险因素与一般缺血性卒中相似,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等。

211 眼部特征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最常见特征。

顶盖区和后连合梗死引起上视麻痹,红核的内侧和背侧梗死引起下视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完全麻痹伴对侧上视障碍引起假性Parinand 综合征,是核性损坏最具特征的表现。

中脑导水管下方中线处受累导致眼睑下垂,上睑抬高或退缩,内侧受损可出现核间性眼肌麻痹及眼震。

若导水管腹侧中腹背盖内侧缺血,瞳孔及射弧传入纤维,在视束E-W核段受损,出现瞳孔不圆或偏离中心。

若为间脑病灶切断了瞳孔及反射弧的传入纤维及双侧交感神经纤维功能障碍,可出现小瞳孔及会聚障碍或假性外展神经麻痹。

212 意识障碍病变累及中脑或大脑上行网状结构激活系统,不能将外界的刺激上传入大脑皮质, 发生率为77%~100%,一般持续6h~3d。

还有睡眠障碍、大脑幻觉等,主要表现为幻听、幻视。

213 肢体活动障碍大脑的动脉近端深穿支闭塞或发生缺血,可能引发大脑脚梗死而产生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侧病变可致四肢瘫。

214 视觉障碍表现为同向性象限者,偏音或皮质音,少数为闪光幻觉、视物变形,在临床上占一定比例,有的报告可出现嗅觉功能下降,主要是丘脑内侧核受损。

215 影像学特点对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MRI对发现后窗病变更具优势,显示双侧丘脑、小脑、枕叶、颞叶内侧面及中脑等部位,同时存在两个以上部位病灶,即提示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表现以丘脑和中脑梗死为主,如出现双侧丘脑“蝶形”病灶,则更具有特征性,CT 检查仅供参考,脑血管造影可直接显示闭塞的动脉,同时能为寻找病因提供依据,对急性期患者还可以同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又称基底动脉远端狭窄型心肌梗死,是一种
罕见的心脏疾病。

其特点是主要影响心脏后壁性质量的心肌梗死,表
现为心电图上的ST段高度抬高和宽波复合波改变。

基底动脉为心脏主要的供血动脉之一,如果动脉受到狭窄或闭塞
的影响,将导致心肌的缺血甚至坏死。

而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则是因为
在基底动脉末端的远端区域出现了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脏后壁的
心肌灌注受到影响。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为胸痛、气促、心慌等症状,但由于其罕见性,容易被误诊。

此外,该疾病还会对心室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如左
心室功能不全等。

目前,该疾病的治疗尚无明确有效的方法,一般采用保守治疗,
如引导心肌缺血部位的血流、改善心肌代谢状况、降低心肌负荷、对
相关症状进行治疗等方法。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因此,一旦患上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应及早就医,接受专业医生
的治疗。

同时,该疾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正常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减少患病风险。

总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虽然罕见,但对心脏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进行身
体检查,尽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A 手术目的:解除血管压迫,恢复脑部供血
康复治疗
01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 热疗、冷疗等
02
言语治疗:针对言语障碍 进行训练和矫正
03
认知治疗:针对认知障碍 进行训练和矫正
04
心理治疗:针对心理问题 进行疏导和治疗
05
生活技能训练:针对日常 生活技能进行训练和矫正
06
社会参与:鼓励患者参与 社会活动,提高社交能力
基底动脉尖综 合征
演讲人
目录
0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概述 02. 治疗方法 03. 预后和预防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概述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病因和病理
病因:动脉 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血管痉挛等
病理:基底 动脉尖部狭 窄或闭塞, 导致脑干缺
05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 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心态
02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 超等心脏检查
04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观察脑部病变情况
06
定期进行康复治疗,提高 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
谢谢
0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脑 脊液检查等
04 鉴别诊断:与其他引起类似 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如前 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
2
治疗方法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 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 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
02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的下面以及扁桃体。 行程与延髓和小脑扁桃体有关。 绕过延髓,分为前、外侧、后段。
小脑后下动脉(PICA)
完全闭塞时在临床上出现典型Wallenberg 综合征。
分支与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存在着 广泛的软膜吻合。
基底动脉完全闭塞时,可代偿逆行充盈小 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
PICA分支—侧位图
表现分为两组:脑干首端梗死和大脑后 动脉区梗死。由于供应脑干首端的血管多 为深穿支或终末支,并直接从大血管发出,易 造成血管的损伤,故脑干首端梗死多见。
脑干首端梗死
眼球运动障碍 瞳孔异常 意识障碍和幻内脏行为异常觉 内脏行为异常
眼球运动障碍
这是TOBS主要特征之一, 中脑被盖内侧汇聚了眼球水平 运动和垂直运动的下行纤维以 及动眼神经核簇,损害部位不同, 可出现不同的复合眼征:
髓前段
椎动脉
脑膜后动脉
半球支和蚓支 扁桃体上段(头攀) 髓后段
扁桃体支
外侧髓段(尾攀)
小脑前下动脉(AICA)
起源于BA下1/3,少数起于中1/3. 供应桥脑、小脑中脚以及下蚓等部位。
基底动脉(BA)
由双侧椎动脉在桥脑下缘汇合而成。 长度:平均:33.3mm 直径:平均:4.1mm BA有很多小分支向脑干供血 发育过程中有时可形成双干和开窗
Finocchi等报道一组TOBS病人均有心房 纤颤病史,经Doppler对颅内外动脉检查未见 有意义改变。其次为脑血栓形成。部分病 人病因不明
危险因素
与脑卒中相似,以原发性高血 压最常见,其次为心脏病(心房纤颤、 心肌梗死等)、糖尿病、动脉炎、 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等。
临床特点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 病,由于TOB区局部解剖的特点,此区血循环 障碍常出现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且临床表 现多样。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演讲人
基底动脉尖 综合征
目录
0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概述 0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0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案例分析
1
基底动脉尖综 合征概述
定义
病因包括动脉粥 样硬化、血管炎 等
诊断主要依靠影 像学检查和临床 症状
基底动脉尖综合 征是一种罕见的 脑血管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手术治 疗等
5
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治疗方案
01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 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 雷等
02 手术治疗:采用血管内介 入手术,如支架植入术、 球囊扩张术等
03 康复治疗:进行康复训练, 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功 能训练等
04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 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03
药物治疗:抗 凝、抗血小板 聚集药物的使 用效果
04
手术治疗:血 管成形术、支 架植入术等手 术效果评估
05
预后:患者生 活质量、认知 功能、运动功 能等改善情况
THANKS
汇报人
4
治疗: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
5
预后:症状缓解, 生活质量提高
特殊案例
01
患者性别:女性
02
年龄:50岁
03
症状:头晕、头痛、 肢体无力
04
诊断:基底动脉尖综 合征
05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心理治疗
治疗效果评估
01
症状改善:头 痛、眩晕、耳 鸣等症状得到 缓解
02
影像学检查: 脑部血管狭窄 程度减轻
预后与预防
01
预后:及时治疗,预 后良好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是一种特别类型的脑血管疾病,由Caplan[l]发觉并命名,主要为大脑后循环血流障碍,以丘脑、中脑、小脑、枕颗叶不同程度损害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简单多变且易被误诊,预后较差。

1病因及危急因素TOBS主要病因是栓塞。

栓子来源:(1)心源性栓塞;(2)动脉性栓塞,即栓子来源于心脏和基底动脉近心端的硬化斑块[2-3]。

其他病因还有脑血栓形成。

危急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患(心房纤颤、冠心病、风心病等),亦可由动脉炎、动脉瘤和血液动力学转变等引起,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TIA)史。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动脉狭窄闭塞是主要病因,椎-基底动脉狭窄是高危因素,动脉畸形也可致TOBS[4]o此外,吸烟、酗酒有促发作用;长期服用避孕药和围产期血液粘度增高、凝血功能亢进等易致血栓形成,故也是其危急因素。

2解剖特点与临床表现2.1解剖特点TOBS是指病变累及基底动脉顶端2cm范围内的5条动脉,即2条大脑后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其分支分别供应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颍叶内侧及枕叶等。

由于供应中脑、丘脑的深穿支远细于供应大脑、小脑的动脉,且侧支循环建立慢, 故多以中脑、丘脑缺血症状为主。

其中丘脑主要有4条动脉供血:丘脑结节动脉、丘脑穿通动脉、丘脑膝状动脉和后脉络膜动脉。

丘脑穿通动脉起源变异大,有3种形式:一种为左右基底交通动脉对称各发出一支丘脑穿通动脉;一种为都起源于一侧基底交通动脉;一种为左右基底交通动脉形成动脉弓,在弓上分出左右丘脑穿通动脉。

故丘脑穿通动脉发生闭塞,可导致双侧丘脑梗死,因此双侧血管受累是TOBS的一解剖特点。

2.2临床表现当中脑及丘脑(板内核)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受损时可消失意识障碍,一过性或持续数天或反复发作,表现为嗜睡、昏迷、睡眠倒错,甚至消失去大脑强直状态。

由于双侧动眼神经核团(含EW核)位于中脑导水管下方中线,耐缺氧力量低,当基底动脉尖区域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其所在中脑被盖内侧缺血,瞳孔反射弧传入纤维在视束至EW核受损时可消失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特别,后者可表现为瞳孔不等大,外形不规章,对光反射迟钝或消逝,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特别是TOBS的常见体征,核间性眼肌麻痹和眼震主要系内侧纵束受累所致,尚可消失“一个半综合征”[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介绍
01 概念
目录
02 相关的局部解剖
03 病因及其危险因素 TOBS的主要f basilar syndrome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端分出两对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供 血区域包括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和枕叶。临表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碍,伴有 记忆力丧失,及对侧偏盲或皮质盲,少数患者出现大脑脚幻觉。
3例
3例
例1 男性,54岁。双眼视物不清,复视伴头晕50d入院。高血压病史1年。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语言 流利,记忆、定向、计算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光反应灵敏,双眼视物模糊,有复视,双眼向上有垂 直性眼震,面纹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左侧呈小脑性共济失调,左手指鼻、 抡替试验差;走路向左侧偏斜。头颅磁共振检查示:中脑左侧和左侧小脑半球见长T1和长T2信号,两侧大脑半球 内未见异常信号(见图1、2)。
基底尖动脉综合征3例
图1图1 小脑半球内见长T2异常信号
图2图2 中脑内见长T2异常信号
例2 男性,65岁。因言语不利、答非所问3月收住。有高血压病史20年,4年前曾患腔隙性梗塞(死)治愈。 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呈感觉性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光反应灵敏,双眼球运动充分,无眼球震 颤,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病理征(-),共济正常,视野因失语不配合。头颅CT示:左侧颞叶内侧面和左枕叶 低密度改变(见图3、4)。
概念
概念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首先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约占脑梗死的7.6%.Caplan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两组, 即中脑和丘脑受损的脑干首端梗死和颞叶内侧面、枕叶受损的大脑后动脉区梗死。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 的临床应用,确诊的TOBS越来越多。本文就其有关的问题加以综述。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基底动脉尖端分叉部闭塞,导致中脑、丘脑、颞叶内侧及枕叶缺血性梗死。

多因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也见于基底动脉尖巨大动脉瘤、血管炎和脑血管造影术后等。

临床表现:
1、梗死累及中脑及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出现嗜睡至昏迷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可见针尖样瞳孔、中枢性高热及消化道出血。

锥体束及丘脑受损出现四肢瘫、无动性缄默及感觉缺失。

病情危重导致死亡。

2、Ⅲ、Ⅳ及Ⅵ对脑神经受损出现眼肌麻痹及复视,如一侧或双侧动眼神经部分或完全麻痹,以及一个半综合征,一侧或双侧向上或向下凝视麻痹,会聚障碍、外展不能、眼球反向偏斜。

顶盖前区受损可见瞳孔光反应迟钝,调节反应存在,类
似 Argyll-Robertson 瞳孔。

3、可有行为异常、嗜睡、睡眠-觉醒周期异常、虚构、视觉失认、激越性谵妄,少数患者出现大脑脚幻觉或脑桥幻觉,前者表现形象生动的视幻觉,后者仿佛看到墙壁弯曲、扭曲和倒塌,或可隔墙视物;颞叶内侧受损出现严重记忆障碍。

4、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为主,可出现对侧同向性偏盲或皮质盲以及巴林特综合征,表现精神性注视麻痹、视觉随意运动障碍及视空间注意障碍等。

由于SCA、AICA 及PICA 间存在广泛的吻合支,小脑症状少见。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征阳性,巴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Case 5
患者,女性,56岁 发热,腹泻2天,昏迷1天入院。 查体:体温正常,脉搏呼吸血压正常,浅昏迷, 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四肢瘫痪,双侧病理 征阳性
Case 6
患者,女性, 65 岁 言语不利、双侧肢体瘫痪3h入院 患者3 h 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昏,继而出现言语 不利、右侧肢体瘫痪,伴恶心、小便失禁,逐渐 加重至右侧肢体完全瘫痪,完全不能言语,后出
现左侧肢体瘫痪。
入院时查体: 血压125 /77 mmHg,T 36.5 ℃,心率 115 次/min,意识清楚,不能言语,可以睁闭眼,能 按指令眼球垂直运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 mm, 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向左侧凝视,不能张口及伸舌,疼
痛刺激左侧肢体屈曲状,右侧肢体强直状,无自主活动,
心电图示:广泛性T波低平。
Case 3
患者,女性,75岁 神志不清4天入院
患者4天前被家人发现平躺在床上,呼之不应,无尿
便失禁,无口吐白沫,口唇发青,四肢无僵直. 当地医 院急诊CT未见异常, 入院后抽搐一次,表现为左 上肢僵直、持续1-2分钟后缓解,当时无舌咬伤、 尿失禁。
既往史:高血压史10年、眩晕症30余年 查体:浅昏迷,压眶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双 瞳孔等大等圆,D=4.0mm,光反射消失。 右侧病理反射阳性
既往高血压5年,冠心病4年。
查体:BP:210/100mmHg,意识不清,查体配合。 左侧瞳孔散大至边缘,对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
2mm,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心率59次/
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软,右上侧肢体肌力0级,右下侧肢体肌力II级, 巴氏征阳性。左侧肢体肌力V级,巴氏征阴性。

[神经影像]“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建议收藏)~~~

[神经影像]“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建议收藏)~~~

[神经影像]“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建议收藏)~~~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概念与概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basilar syndrome,TOBS)即TOBS,它是由 Caplan 于 1980 年首先提出,并提出该综合征与椎-基底动脉缺血有所区别,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单独列出,约占脑梗死的7.6%●基底动脉尖部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的部位,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一个“干”字。

各种原因所致该区域血循环障碍即构成TOBS2【病理与病因】●主要病因为栓塞和血栓●高血压病是本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其他包括心脏疾病、糖尿病等3【临床表现】●TOBS临床表现包括两部分〇脑干首端梗死表现为:瞳孔异常、眼球运动障碍、意识障碍、注意力和行为异常、异常运动和半身投掷等〇大脑后动脉区梗死表现为:偏盲、皮质盲、失认、视觉失用、视物变形、运动和感觉障碍等4【影像表现】●MRI对TOBS病变部位的显示较CT敏感●TOBS病变为不同阶段的缺血梗死,受累部位多样,常有中脑、丘脑、丘脑下部、脑桥上部、小脑、枕叶及颞叶内侧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梗死灶,并可同时累及幕上和幕下结构●影响部位最多的是中脑及丘脑● DSA或MRA如果显示基底动脉顶端2cm范围内血管狭窄或闭塞,即有确诊价值●有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突然发生又较快恢复的意识障碍,有瞳孔改变、眼位改变、垂直凝视障碍,应想到TOBS。

如同时伴有皮质盲或偏盲、严重记忆障碍时则可能性更大● CT或MRI有中脑、丘脑、丘脑下部、脑桥上部、小脑、枕叶颞叶内侧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梗死,即可确诊典型病例图1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女性,77岁,头晕1周,加重伴睡眠增多4天。

A. MRA显示基底动脉远端中断;B,C.横轴位T2WI显示脑桥、双侧小脑半球多发点片状异常高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2
二、血管
基底动脉尖位于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 2cm范围内5条血管开口的部位。
5条血管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
基底动脉形成的一个“干”字型结构。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3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4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5
二、血管
该部位血管阻塞会出现其供血区域内的多发 梗死,包括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 叶、脑桥上部和丘脑下部,往往呈双侧对 称分布。丘脑及中脑的缺血症状最为常见 。
8
四、临床表现
1、“波动性”意识障碍:
发病过程中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清醒后又 出现间断性意识障碍发作;
偶有睡眠障碍。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9
四、临床表现
“波动性”意识障碍的可能原因:基底动脉 的近心端较远心端为宽,栓子通过基底动 脉近心端但不易栓塞基底动脉远端。
笔者以为,与此部位形态不规则,顺行或逆行血栓形成有关…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22
六、分 型
Caplan将TOBS分为首端型和枕叶型; martin将TOBS分为4型: 双侧背侧丘脑型(意识障碍和眼肌麻痹); 枕叶颞叶型(视野缺损); 脑干上部型; 小脑型; 临床上常常几型并存,或先后出现。笔者以为…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23
七、TOBS的诊断:
睡眠障碍的可能原因系中脑及上行网状激活 系统受损或丘脑旁正中区缺血梗死;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10
四、临床表现
2、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
TOBS的重要症状之一 。系动眼神经核受损 或动眼神经根受到压迫牵拉。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11
四、临床表现
具体表现:
眼球垂直注视麻痹(Parinaud syndrome,上丘受累);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17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18
DWI是最佳手段!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19
男 55岁 2015-8-17 11:00因“突发头昏2天”入院, 当日 17:00 在和医生交谈时突发头昏倒地、呕吐、大汗。左下肢轻瘫 。 “波动性”意识障碍渐加重,脑DWI 示:左小脑半球及颞叶 、枕叶梗死伴出血。后颅窝减压术后转ICU,17天后死亡。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13
四、临床表现
4、肢体瘫痪程度轻
丘脑水肿会影响内囊的后肢,往往为不完全瘫 痪,恢复也较快,而偏身感觉障碍持续时间 较长。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14
四、临床表现
5、视觉障碍
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单侧或双侧枕叶梗死); 幻视症状(大脑脚黑质、红核等受累)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20
男性,52岁。有高血压史,肥胖。突发意识障碍6小时余入院。 MRI示:中脑、双枕叶、颞叶、小脑梗死。救治无效死亡。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21
51岁男性。“突发头晕伴视物模糊” 3天入院。 DWI提示双侧枕叶及小脑半球多发性梗死灶,经治 疗明显好转出院,目前仍抗凝治疗维持中……
“一个半综合征”(一侧脑桥背盖部受累,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
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有水平 眼震);
瞳孔异常(形状不规则、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动眼神经核受累)。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12
四、临床表现
3、眩晕常为首发症状 因早期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典型,加之头
颅CT尚未显示病灶,因此极易误诊而延 误治疗时机…
15
四、临床表现
6 急性认知功能障碍: (颞叶内侧受累,边缘系统内侧回路中 断);
7 行为异常:(丘脑损害,易出现人格改变、谵妄等)。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16
五、影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现
CT、MRI显示基底动脉尖部5条血管供血区的 2个以上梗死灶;
常见部位依次为:丘脑、中脑、小脑、枕叶、 颞叶等;最大特征为双侧丘脑梗死,成蝶形 、对称性分布。
1、急性起病,迅速进入高峰; 2、出现5条血管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征象,
影像学提示该供血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部位出现梗死灶,尤其是双侧对称分布; 3、相关背景因素的存在。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24
八、治 疗
目前最新观点认为,TOBS的早期应 积极争取溶栓,动脉溶栓效果最佳,静 脉溶栓效果次之,未能溶栓者常预后 不良;辅以抗凝、清除自由基、钙离子 拮抗剂、脑保护等多种途径治疗…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6
三、病因
主要病因: 栓塞(心源性、动脉-动脉性)
其他原因: 血栓形成、动脉炎、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地动 脉的迂曲等诸多原因。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7
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延长、迂曲时,会造成血管 内的血流缓慢,血管壁易形成附壁微血栓,若血栓 脱落即造成血管阻塞。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脑的灌注压是指入颅平均动脉压与出颅平均 静脉压的差值。脑的血流量主要取决于平 均动脉压及脑血管阻力。在脑血管阻力不 变的情况下,唯一决定脑血流量的因素是 平均动脉压。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27
八、治 疗
CA的调控机制的提出已有百余年,但至今并没有完全 弄清。目前有4种学说解释其生理机制:
1、肌源性学说:1902年由Bayliss提出。目前被绝大 多数学者承认并应用。此学说认为,血管内压力增加 时,血管平滑肌收缩,CBF减少。反之亦然。也称为 Bayliss效应;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25
八、治 疗
1、一般治疗
(1)对所有留置导管的护理; (2)体温控制; (3)监测血糖浓度; (4)清洁呼吸道以避免肺部感染。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26
八、治 疗
2、血流动力学处理
发生TOBS的患者中的很多人往往处于脑的 低灌注状态,所以应重视脑血流的自动调 节功能(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
2、代谢学说;
3、神经源性学说;
4、内皮细胞源性学说。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28
血压和脑血流调节 ( Bayliss效应)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1
一、概述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后循 环缺血(PCI)。由Caplan在1980年提出并命名 … 由于该部位结构的特殊,导致了TOBS的临床表现 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凶险、救治难度大
、死、残率高。是临床的潜在风险点!极易诱 发医患纠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