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教学笔记

合集下载

人民大学EMBA-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课堂笔记全集4

人民大学EMBA-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课堂笔记全集4

第四讲一、课程简介本讲主要介绍了人力资源策略模式和两个支援性作业(工作分析和绩效评估),重点讲授了绩效评价概念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了解人力资源策略模式●掌握工作分析的概念、步骤和层次●掌握绩效评价的内容和程序●掌握绩效评价的测量方法●列举不同绩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了解工作中绩效评价容易出现的问题三、要点提示:人力资源策略模式、工作分析、绩效评估、相对标准法、绝对标准法、目标管理法、全方位业绩评价法、直接排列法、间隔排列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特征评价表、行为定向评价法、关键事件法、晕轮效应、居中趋势四、课程预习:●阅读指导1、人大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第3、10章2、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第8章●阅读笔记课程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难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程学习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力资源第一章笔记摘抄(3篇)

人力资源第一章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它包括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1. 人力资源的多样性:人力资源包括各种不同年龄、性别、文化、技能和职业背景的人,具有多样性。

2. 人力资源的动态性: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会随着时间、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3. 人力资源的时效性:人力资源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知识和技能。

4. 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人力资源具有自我更新和再生的能力,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5. 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人力资源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社会性。

三、人力资源的分类1. 按年龄分类:可分为青年人力资源、中年人力资源和老年人力资源。

2. 按性别分类:可分为男性人力资源和女性人力资源。

3. 按文化程度分类:可分为文盲人力资源、小学人力资源、初中人力资源、高中人力资源和大学人力资源。

4. 按职业分类:可分为农业人力资源、工业人力资源、服务业人力资源等。

5. 按技能分类:可分为初级技能人力资源、中级技能人力资源和高级技能人力资源。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或组织为实现战略目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配置、开发、使用、激励和保护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1. 目标性:人力资源管理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为出发点。

2. 科学性:人力资源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

3. 全面性: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组织内部所有员工。

4. 动态性:人力资源管理随着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5. 综合性: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1. 人力资源规划:根据组织战略目标,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2. 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通过招聘、选拔、录用等手段,为组织提供合适的人才。

人力资源(人大版)复习笔记

人力资源(人大版)复习笔记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学习目标学习本章后,你应该能够:理解:人力资源的概念及意义;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历史沿革及特点;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构架。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广义地说,人力资源是指智力正常的人。

狭义的说,人力资源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含义。

宏观: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系统中所拥有的所有能够参与经济活动、创造价值的人口或能力的总和。

微观:人力资源是指一个组织(包括企业、公共部门以及非营利机构)的全体成员所拥有的有助于实现组织战略、达成组织目标的潜在体力和脑力总和。

二、人力资源的特征双重性能动性持续性时效性社会性三、人力资源对经济活动的作用1、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2、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3、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4、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资源宏观管理对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从而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使之适应社会在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人力资源微观管理通过对企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一)人力资源始终贯彻的主题是:员工是组织的宝贵财富;(二)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共同利益”,并重视发掘员工更大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三)人力资源管理在理论上是跨学科的;(四)人力资源管理运作具有整体性。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Human Resource Functions)指人力资源管理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围绕选人、留人、育人、用人这一核心管理活动,所发挥的主要职责、功能和管理作用。

人力资源笔记

人力资源笔记

学习笔记第六讲“仁”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一、“仁”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标准1.孔子认为人性的本质表现为仁2.“仁”是人们处理各种道德关系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3.“仁”漫长沉淀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质基因,成为深度影响中国人思维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二、“仁”的渊源、内涵1.“仁”:平等,心怀众生,宽容博爱2.“仁”源于恻隐之心三、“仁”的文化基因分析1.仁的思想源于天道的思想,主张万物同元“天人合一”2.人和自然息息相关,是一个共生的、一体的一个系统3.用系统的方法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4.“仁”源于“天”,“仁”的思想将为整个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产生长远影响(1)遵循仁的法则,人和自然要以“仁”来和谐发展(2)最优的调控机制:人和人的关系要以“仁”来协调四、“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机理1.“爱人”——“仁”的基本内涵(“人人相爱”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点)2.“忠恕”——“仁”的外显法则,“仁”用于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己及人”成为个体行事的逻辑规则)3.“克己”——“仁”的践行方法,“仁”的微观个体约束机制(成为个体修“仁”之道)4.“恭、宽、信、敏、惠“——体现”仁“的五德,“仁”的应用五维度(构成行“仁”之行为规则第七讲“义、利”平衡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一、“义”为“仁”的具体操作规则(仁的人力资源思想的应用部分)1.“仁”是源头,“义”是行“仁”之道,是“仁”的操作规则2.由“仁”而“义”,构成中国古代人力资源管理从思想到规则的路径二、“义”“利”的内涵1.“义”:合乎道德、合乎人伦规则的行为和思维就是义2.义与利并用,构建起“仁义道德”体系三、儒家“义、利”观要点1.承认追求私利是人的本能欲望2.合乎“义”的私利是可以去追求的3.真正甄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准是追求私利是否合乎“义”4.君子要用“义”来约束自己的取利四、“义”、“利”的现代解析1.“义”、“利”特征比较属性归属表征方式目标指向利益特征需求特性可塑空间外力作用下得表现义社会性文明群体容他性弹性大脆弱/多变利生物性本能个体排他性刚性小强大/反弹2.“义”、“利”的关系“义”和“利”一体两面,不可分割,不可偏颇,唯求平衡。

人力资源管理课堂笔记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课堂笔记范文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总称。

人力资源管理:——对全社会(或一个部门)的各阶层、各类型的从业人员的招募、录用、培训、使用、周转、升迁、调动、直至退休的全过程的管理,研究他们在工作的全过程中,如何合理的调配、开发其智力,充分发挥其作用,并推动社会的迅速发展。

人力资源的构成内容体质:——身体素质、忍耐力、适应力、抗病力、体能、健美度;智质:-—学习速率、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心理素质:——情绪的稳定性、平常心、角色、应变力、爱人和被人爱;道德品质:--爱祖国、事业心、责任心、信任帮助他人、心胸坦荡;能力和素质:——学历、经历、阅历、心历;情商:—-认识、管理、激励自己、认识和处理好自己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1。

系统优化原理——对人力资源进行组织、协调、运行、控制过程中,应遵循群体的整体功效达到最优的原则.(注意协调、提倡理解、避免内耗)2。

激励强化原理-—企业管理者应对遵守企业行为准则并对企业做出贡献的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鼓励他们继续遵守企业行为准则并努力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

反馈控制原理——根据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而确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即通过正反馈或负反馈的运行,或者对某些人力资源的需求向正向强化或负向转化,从而使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控制。

4. 弹性冗余原理——人力资源在聘任、使用、解雇、辞退、晋升等过程中要留有充分的余地,应使人力资源整体原形过程中有弹性,当某一决策发生偏差时,留有纠偏和重新决策的可能。

5。

互补增值原理——通过团队成员的气质、性格、知识、专业、能力、性别、年龄等各因素之间的长处相互补充,从而扬长避短,使整个团队的战斗力更强,达到互补增值效应。

(共同的理想、追求;道德品质;动态平衡)6. 利益相容原理--当双方利益发生冲突使,寻求一种方案,该方案在原来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的修改、让步、补充或者提出另一个方案,使双方均能接受从而获得相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点(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点(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第一章一、人力资源的特点:能动性、时效性、增值性、社会性、可变性、可开发性第二章一、人性假设理论(P50)(一)X理论—Y理论麦格雷戈将传统的人们对人性的假设称为X理论(性本恶),基于X理论,麦格雷戈提出了与之完全相反的Y理论(性本善)。

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比X理论更优越,因此管理应当按照Y理论来行事(二)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二、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低级到高级)三、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一)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往往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赫兹伯格将其称为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的六个方面:而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则大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赫兹伯格将其称为保健因素,主要体现在公司的政策和管理、监督、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薪酬、与同事的关系、个人生活、与下属的关系、地位及安全感等十个方面(二)理论的不足之处:1.调查样本的代表性不够 2.人们总是把好的结果归结于自己的努力,而把不好的结果归罪于客观条件或他人身上 3.高度的工作满意不一定就产生高度的激励(三)指导意义:能够促使管理者注意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它们与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满足的关系第三章第四章一、职位分析的步骤(一)准备阶段:1.确定职位分析的目的和用途 2.成立职位分析小组3.对职位分析人员进行培训4.做好其他必要的准备(二)调查阶段:1.制定职位分析的目的 2.根据职位分析的目的,选择搜集工作内容及相关信息的方法 3.搜集工作的背景资料 4.搜集职位的相关信息(三)分析阶段:1.整理资料 2.审查资料 3.分析资料(四)完成阶段:1.编写职位说明书 2.对整个职位分析过程进行总结 3.将职位分析的结果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管理的相关方面,真正发挥职位分析的作用二、职位分析的方法(一)定性的方法:访谈法、非定量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关键事件技术、工作日志法、工作实践法(二)定量的方法:职位分析问卷法、管理职位描述问卷、通用标准问卷、O*NET系统、职能职位分析系统法、职位分析计划表三、职位说明书的主要内容职位标识、职位概要、履行职责、业绩标准、工作关系、使用设备、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条件、任职资格、其他信息(前七个属于职位描述,第八个属于职位规范)第五章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一)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对计划期内人力资源规划结果的总体描述(二)人力资源业务规划:总体规划的分解和具体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主观判断法、德尔菲法、趋势预测法、回归预测法、比率预测法三、马尔科夫模型:用来预测等时间间隔点上(一般为一年)各类人员分布状况的一种动态预测技术,这也是从统计学中借鉴过来的一种定量预测方法四、人力资源供需的平衡(一)供给和需求总平衡,结构不匹配1.进行人员内部的重新配置,包括晋升、调动、降职等,来弥补那些空缺的职位,满足这部分人力资源需求2.对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使他们能够从事空缺职位的工作3.进行人员的置换,释放那些企业不需要的人员,补充企业需要的人员,以调整人员结构(二)供给大于需求1.扩大经营规模,或者开拓新的增长点,以增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2.永久性地裁员或者辞退员工3.鼓励员工提前退休4.冻结招聘5.缩短员工的工作时间、实行工作分享或者降低员工的工资6.对富余员工进行培训(三)供给小于需求1.从外部雇佣人员,包括返聘退休人员2.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效率3.延长工作时间,让员工加班加点4.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减少员工的流失,同时进行内部调配,通过提高内部的流动来增加某些职位的供给5.可以将企业的一些业务外包,这实际上等于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第六章一、招聘的原则因事择人的原则、能级对应的原则、德才兼备的原则、用人所长的原则、坚持“宁缺毋滥”原则二、招聘工作的程序1.确定招聘需求2.制定招聘计划(招聘的规模、招聘的范围、招聘的时间、招聘的预算)3.招募4.甄选5.录用(录用决策、通知录用者及未录用者、员工入职、试用和正式录用)6.效果评估(招聘的时间、招聘的成本、应聘比率、录用比率)三、内部招募的方法(一)工作公告法:通过向员工通报现有工作空缺,从而吸引相关人员来申请这些空缺职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笔记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笔记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笔记第一、二章1.核心能力的四个特征:价值性、独特性、难模仿性、组织化2.核心能力:组织自主拥有的、能够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组合。

3.企业核心能力的来源——智力资本1>智力资本:是指一个公司两种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2>组织资本:是组织成员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协同工作而形成的、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资本形式,它植根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制度、知识管理系统、客户和公共关系系统之中。

3>人力资本是指蕴藏于组织中,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人力资源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个性、内驱力、团队意识等各种因素的集合。

4.人力资源:1>彼得·德鲁克1954年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引入了“人力资源”这一概念,他指出,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惟一的区别就是它是人,并且是经理们必须考虑的具有特殊资产的资源2>国内学者郑绍濂则主要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来对人力资源进行界定,认为: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综合,它应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5.人力资源的特征:1>与其他资源相比较:1.存在于人体之中,是一种活的资源,具有生物性2.在开发过程中具有能动性3.具有时效性4.有可再生性5.具有不可剥夺性2>与其他财务资本相比较:1.高价值创造、高风险投入的资本2.自我经营、自我扩张的资本3.经营复杂缓慢,收益难以计量的资本4.人性化资本6.人力资源管理: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1>人力资源的价值有效性:1.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企业家和企业中的知识工作者。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手写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手写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手写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 人力资源的概念。

-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数量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质量则涵盖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

- 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时效性、社会性、可开发性等独特特征。

例如,能动性表现在人力资源可以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能够主动选择职业和工作方式,而不像自然资源那样只能被动地被开发利用。

2.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目标。

- 定义: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所进行的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活动,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 目标:- 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的绩效,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 具体目标包括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开发员工的潜能、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等。

例如,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来吸引人才,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来保留人才。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1. 人力资源规划。

- 含义: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科学地预测、分析企业在未来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以确保企业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使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

- 内容:-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数量、素质、结构等方面的规划。

例如,预测未来5年企业需要多少名不同专业和技能水平的员工。

- 人力资源业务规划,如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晋升计划等。

人员补充计划要明确补充的人员数量、来源、招聘方式等;人员晋升计划要确定晋升的标准、晋升的比例等。

2. 工作分析。

- 定义:工作分析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以便对该职务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行为、条件、人员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课堂笔记-重点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课堂笔记-重点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章人力资源导论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点1.人力资源的概念,广义上指一定的区域内的人口总量;狭义上指劳动力资源,即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人口及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非适龄劳动人口的总和。

2.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的数量表现3.劳动力资源:是指狭义的人力资源;是非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4.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口总称。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5条的禁用规定和退休制度:中国劳动年龄范围的下线是16岁,上限男性为60岁,女性为55岁.6.人力资源的数量:可以用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指标来表示;人力资源绝对量和相对量又都有“潜在”和:“现实"两种计算口径7.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a人口资源及其生产情况b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动c人口迁移8.人力资源的特点:a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b人力资源具有智力型c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d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e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f人力资源具有共享性g人力资源具有可控性h人力资源具有变化性和不稳定性i人力资源具有独立性j人力资源具有内耗性k人力资源具有主导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财力、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能保持最佳比例;对人的思想、心里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导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物尽其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人力资源的价值.2.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人力资源管理关心的是人,其核心是认识人形,尊重人性,强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工作任务:a制定人力资源规划b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c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d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选拔e雇佣管理与劳动关系f岗前教育、培训和发展g工作绩效考核h帮助员工搞好职业生涯发展i员工工资报酬与福利保障设计j员工档案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堂笔记知识分享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堂笔记知识分享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堂笔记知识分享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广义而言,人力资源是指能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体力、智力)的人口总额和;微观层面,是指对企业有价值贡献的人。

2、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自主拥有的,能为其客户创造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难以复制和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及管理要素的集合。

3、工作分析、是指获取与工作有关的详细信息的过程,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劳动环境及任职者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进行的系统分析和研究的过程。

4、工作规范:是一个人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能力及其特征的一份目录清单。

5、工作描述::是关于一种工作中所包含的任务、职责及责任的一份目录清单。

6、工作评价:又称为岗位测评、职位评估,它是在职位描述基础上,对职位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进行评价,以确定职位相对价值的过程。

7、面试:是指在特定时间、地点所进行的,有着预先精心设计好的明确目的和程序的谈话。

8、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和客观程度,也即测验的一致性。

9、效度:指测验能够测量到所需要测量的东西,也即测验的有效性问题。

10、素质:是从人的生理遗传特征出发,经过后天的教育、社会熏陶、自己的磨练,从而内化形成了稳定的、习惯的近于本能的内在特征的综合。

11、人格:是从一个人心理特质的整合统一体,是人队现实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体现,是在不同时间和环境因素条件下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

12、敏感力:管理人员的敏感力是指对市场、对机遇的敏锐“嗅觉”和及时把握能力。

这种敏感力又是一系列相关能力的组合。

13、胜任力: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的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现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

2、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续)
★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必须产生最大的企业利益, 而服务、人员开发和保持、组织绩效将把我们 与竞争对手相区别,从而产生竞争优势。
优势可能来自组织中人所具 有的特色能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功能
在新经济时代,85%的公司价值基于 无形资产的价值。然而有意思的是:最 重要的资产却最不被了解和重视,因而 对管理也最不敏感!!!
★持续卓越的经营业绩要求公司不断打磨它的核心 竞争力。 ★员工行为的重要性由岗位其对执行公司战略的重 要性所决定。
3、竞争对等与竞争优势
竞争对等 常规的报酬活动 人力资源信息 雇员援助 多样化管理 工作生活创新质量 弹性工作时间 遵守法律和规章 人员重置管理 雇员选拔 福利成本控制政策 雇员引导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竞争优势 鼓励风险的企业文化 管理人员重视并解决关键问题 更加迅速地沟通和行动 真正杰出的创新 管理变化的能力 团队协作与灵活、高效的组织 与学校系统的合作关系 明显的成本优势,高生产率 服务质量 高超的雇员技能
1、什么是战略性资源
战略性资源 一系列难以交易和难以模仿的、稀 缺的、专有的,能够给公司带来竞争优 势的特殊资源和能力。 人力资源:维持和发展组织持续竞 争力的战略性资源。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怀特,达恩福特与斯奈尔,2002)
整合、重构、获取、使用资源以适应市场变革 甚至是创造市场变革的运作能力。 ……促成组织为客户提供独特价值与利益的技能与技术的集成能力。 它代表了组织从其所拥有的资源当中获得的学习能力的大小。(哈默 尔与普拉哈拉德)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
在任何领域里,观念的 改变是最伟大的!
1、调查结果
管理行为
1.极强的想象能力 2.薪酬与绩效挂钩 3.经常与员工沟通 4.管理人员的规划 5.重视道德 6.经常与客户沟通 98% 91% 89% 85% 85% 78%

人力资源课堂笔记

人力资源课堂笔记

人力资源复习资料——课堂笔记第一讲人力资源概述一.人力资源的含义和结构(一)含义1.资源:形成社会财富的来源。

3.劳动(二)人力资源的结构<一> 从数量和质量看<二> 从层次上看1.人口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的总量,它是一个最基本的底数,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数量。

2.人力资源:一般等同于劳动力资源。

3.人才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较多的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中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

<三>从范围上看二.人力资源的特征三.人力资源的作用四.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一)人力资源的数量(二)人力资源的质量总的来说,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数大质低。

所以不能说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

第二讲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所进行的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管理过程。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四.人力资源管理的由来(一)劳役管理阶段(古代——资本主义早期)(二)劳动人事管理阶段(资本主义早期——20世纪中叶)(三)人力资源管理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正统阶段第三讲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原则二.全面协调的原则三.遵守法律原则四.互补增值原则五.能岗匹配原则六.激励的强化原则七.科学规范原则八.文化凝聚原则九.投资效益原则十.动态适应原则第四讲识人之道一.根据理论把握人(一)人性理论(二)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美国马斯洛1954年提出)2.双因素理论(美国赫兹伯格20世纪50年代提出)3.成就需要理论(美国麦克利兰1966年提出)<二>过程型激励理论1.期望理论(美国弗鲁姆1964提出)(1)定义一个人的激励程度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即:(2)公式的应用效价与期望值不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激励力量:高E*高V=高M中E*中V=中M低E*低V=低M高E*低V=低M低E*高V=低M(3)价值①缺点:a.把人假设为理性经济人,享乐主义者;b.个人对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其可能存在的多样性。

人民大学EMBA-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课堂笔记全集4

人民大学EMBA-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课堂笔记全集4

精心整理第四讲一、课程简介本讲主要介绍了人力资源策略模式和两个支援性作业(工作分析和绩效评估),重点讲授了绩效评价概念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了解人力资源策略模式●掌握工作分析的概念、步骤和层次●掌握绩效评价的内容和程序●掌握绩效评价的测量方法●列举不同绩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了解工作中绩效评价容易出现的问题三、要点提示:价表、行为定向评价法、关键事件法、晕轮效应、居中趋势●1、人、10章2、机第8章●课程重点课程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难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程学习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Notes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Q&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树涵开场白:中国昨天:原始推动力加投资需求,消费率极低,内向型封闭的发展战略的国内市场。

今天:市场是世界性的,生产方面全部超越国界。

人事经理需具备超人的洞察力、应变力、忍耐力、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弱点,良好的心态,不断超越自己,自我选择。

商品贸易交流被跨国公司取代,不仅可利用生产资料人力资源等,对贸易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领导所具品质!人力资源开发:道德心智:创造性的洞察力1、目标追求敏感力2、诚实的面对自我弱点远视力3、良好的心态,不断超越自己应变力4、培养情商EQ集中力5、自我选择,自我负责忍耐力、毅力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如何思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一、时代与企业发展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活动范围内针对人这一特殊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活动。

1.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区别:沟通方式改变,学习的革命(学习方式变化)企业的核心是职业技能:员工具备的能力、素质人力资本-员工本身智力资本结构资本-企业内部模式顾客资本-顾客关系价值区别一:目标追求不同工业时代-追求规模,以规模求利润,产量知识时代-企业整体效益的超值,讲求小、好,强调企业整体提高,服务超值,企业持续高速发展。

区别二:管理系统工业时代-物质资本为核心技能知识时代-以智力资本为核心联接其它技能。

区别三:管理思想工业时代-标准制度、激励系统让人更稳定、努力,让人“尽力”是理性管理思想。

信息时代-人性的思想,更多要求人“尽心”工作,让人更聪明地工作,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是人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管理思想。

区别四:管理秩序工业时代-强调等级秩序,金字塔型,职能管理。

信息时代-组织要求扁平化,强调部门间的合作,管理重心下移。

2.时代对管理的要求策略联盟:从营销角度看:是顾客导向型形成一个服务价值链。

企业生存发展顾客忠诚度顾客的满意度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人力资源的管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员工生产效率①由员工处理顾客问题②品质与创新:{产品、质量、速度、团队}四大魔咒③注重速度与效率④组织扁平化⑤强调沟通,强调企业文化⑥学习型组织,注重员工自我开发与潜能开发⑦利益共同体⑧系统整合,出现整合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注重品质与创新在四个方面:✶产品质量,✷速度,✹服务, 团队精神,每一方面均与人相关。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是企业未来成长发展的源泉。

(1)工业时代:土地资本、劳动力资本、企业家。

(2)信息时代:提出了知识是特殊资源,知识、劳动力、企业家价值是企业创造资本的要素,确立人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人力资源是特殊的战略性资源从组织上确立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1)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本主体是创造源泉(2)人力资源有能动性和可激励性(3)力资源具有再生性和可开发性,通过开发可增值三、人力资源管理进入战略性目标的标志(1)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目的制度执行实现的主要参与者(2)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游离于企业管理之外,成为重要组成部分(3)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目的制定的对象(4)人力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而是所有管理者的责任四、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的作用1、确定企业人力管理规划2、人力资源管理与别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相互协作如海尔公司(略)五、人力资源管理是全体管理者的责任1、推荐下属,发现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价值评价体系3、是组织各层管理者责任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及内容一、功能1、吸纳功能:据组织需求吸纳选拔各类有用人才。

2、维持功能:用有力手段为组织创造良好、健康、安全的环境,培育和发展企业文化,使企业需要的人才留在企业内发挥作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3、激励功能:调动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组织中的人人尽其才。

4、开发潜能,使员工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使人才资本不断增值。

二、业务操作内容1、人员的招聘与录用工作内容工作要点(1)工作分析与评价①组织设计与职务系列的确定②进行工作分析③编制职务规范④职务价值评价(2)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规划①据企业发展目标预测人力需求②分析人员供需状况③编制人员招聘计划、晋升、培训④轮换交流计划、福利、保险计划⑤人力成本分析与预算(3)甄选录用①广录人才,开发招聘、挑选甄选工具挑选录用人才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4)人员配置①员工劳动合同管理②工作轮换组织安排③内部人才流动④员工调入与调出手续的办理(5)劳动力市场的调查研究①调查外部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②员工流动率分析③制定吸纳与留信住人才的政策④与人才交流服务中介机构密切合作2、绩效与报酬管理(1)绩效管理①建立员工分层分类管理体系②建立企业职能职务等级系列③建立企业价值评价体系(考核制度、标准指标体系、任职体系)④监督协作各级主管实施绩效考核⑤对部门实行绩效考核对分公司、子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考核,绩效工作面谈,考核晋升、考勤管理(2)工资管理①报酬体系设计②薪金确定③工资调整④利润分享与员工持股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激励计划⑥奖励计划(3)福利管理①掌握国家政策、法规②制定福利计划与措施保证合理性与充分性③完善福利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3、员工关系与沟通(1)员工关系①工资协调②劳资纠纷处理③集体谈判④针对与就业立法有关事项提出意见(2)员工沟通与参与①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的执行②人事申诉的处理③员工满意程度的处理④建立质量小组⑤企业文化教育(3)职业安全与健康①了解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并采取相应措施②事故处理的参与③协助安全部门处理职工安全规划④职工安全卫生规划⑤职工生理健康规划⑥职工心理健康规划4、培训与开发规划(1)培训①培训开发目标与体系设计②具体草案③经费预算(2)培训开发的组织实施①教材、方案与师资②培训与开发激励建设、管理③效果评估(3)管理者能力开发与评价①管理继承人计划②管理任职资格设计与考核③管理者能力评价与开发④管理培训开发与组织实施(4)职业生涯管理①组织发展与员工适应性调查②参与组织发展的计划制度③员工职业生涯指导三、人事经理的角色职能管理者决策提出个案处理意见监督控制者决策建立在监督协调基础上变革推动者决策保证变革方案有效推行专业咨询者决策提供上级所需咨询服务者决策为各个部门各方面提供服务协调者决策扮演促裁者角色团队气氛外部公共关系的协调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章 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第一节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一、终身制职业:稳定人心二、缓慢升职和评估: 忠诚热情合作排在工作前面;奖励对心理比对经济影响大 三、非专业生涯途径 四、集体决策 五、质量圈质量不仅是商品包括:准时交货、发出帐单准确、服务时间、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要通过:计划 实施 检验 行动过程的四个环境。

循环往复提高质量称:丹明圈或丹明环。

把质量控制放在中层管理,例:8个一般工人,一名年长资深工人1、怎样解决问题 2、定期解决提高质量等 质量圈――为解决问题而奋斗 六、能力主义管理所发材料(略)第二节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一、西方管理理论1早期管理理论 4格式塔管理理论 2科学管理理论 5当代管理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 6最新管理理论二、美国当代管理理论(一)麦金瑟的“7s”管理分子图典型理论机构战略体制共有价位技术作风人积极主动、灵活的战略既集中又松散的机构层次分明和公开的体制技术、技能、技巧用社会化企业的哲学管理主体人员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声不响的作风作为道德和信养的主体体现的价值观念1、轻视软件技术、人员作风只注意战略机构体制等硬件2、日本偏重于社会与日本的差距,人的积极性3、开阔管理者视野(二)“企业文化”或“公司文化体制”80年代末我国提出《成功之路》成功不仅是技术体制而是文化。

公司成功靠企业文化、公司文化指独特的价值标准历史传统、观念道德习惯作风,规划生活信念等,并统一于共同的企业方向中。

8条成功原则:1乐于采取行动(干起来修正再干)2紧靠顾客(特殊感性服务)3自主和企业家精神(分成小公司,鼓励创业,支持冒险和创新)4以人促产(相信人、尊重人、理解人)5身体力行建立本组织的价值观念从而建立价值观6发挥优势如何正确认识,发挥优势7精兵简政8有紧有松有高度统一又有充分自主(三)组织的生命周期理论基本观点:1、组织同人一样与生命周期2、组织同人一样具有个性和生命力3、组织是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4、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由封闭 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A战略:人与效益的7步骤使用有效标准化企业气氛调查方法来衡量并确定本企业人员目前基本状况企业据调查数据确认并集中致志立于改进的关键管理环节(1)改进联系促进沟通(2)通过工资报酬等实现更合理(3)灵活报酬制度(自助餐式,多干多得)(4)重视采纳职工意见并使员工享受分红改变传统经理人员考评和报酬制度,不光考虑利润消除阻碍管理相互沟通做出贡献的障碍向职工汇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方面的设想和行动已做了哪些,请员工协助制定进一步计划再次用企业气氛调查法确定企业实际状况及如何改革检测企业调查数据同企业经营硬指标有哪些关系(成本、生产率、盈利率、产值增长)第三节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日美管理哲学1、日本企业在社会上作用是为企业内部及外部服务,利润不是第一重要;美国认为是为股东提供利润的经济实体趋向剥削性,日本认为满足职工和社会需要第一2、怎样看待职员日:看成能使组织发生巨大改变的宝贵财富和能力据Y理论美:员工生来懒惰(人之初,性本恶)据X理论3、集体解决运行中的问题美:员工不参加,发挥个人的动力,个人的自由,缺乏主人翁感和集体参与意识日:决策前花时间,群体哲学二、日本与美国管理的差异中国孔子的人本善、忠、孝影响日本,追求享受为道德败坏惮宗、佛教教育人们群体的生活、美国“原罪”观点,资本主义竞争思想,以自我为中心工业结构的区别:日:工业筹资方法影响日本人依靠国民储蓄存20%,少有大股东美:靠股东筹资,短期重利行为日本社会的单一民族观念,经理与员工有平等和同等的机会美国多元化、多民族、管理阶段的贵族观念日本是古老民族封建家庭工管理深刻影响企业,为家长制统治管理美:独立自由和个人主义,追求财富、幸福等自然资源上的差异影响管理的差异日本资源缺乏形成生存意识,重视战略,重视国际开拓美国地大物博第三章了解人的行为动机,激发人力资源潜能动机,激励人去行动主观原因,表现为兴趣、理想需要生理需要始发产生动机原因社会需要动机的功能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刺激内部刺激强化外部刺激调整个人因素动机因素组织因素个人与组织互相作用因素动机过程模式认知过程知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思维心意识过程想像理记忆现能力象个性心理特征气质个性心理性格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倾向性态度信念一、动机理论(一)个人动机理论、模式斯蒂尔斯、波特个人心理个人倾向性需要、兴趣、态度对动态度具有社会性、双向性、协调性、稳定性、内稳性《动机与工作行为》书中提出:个人需要、兴趣、态度、都影响着动机:需要1、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生存、衣食住行交住(自然)①三个层次捕猎劳动,劳动以外的享受(社会)(精神)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 具有社会特性、后天性 要 双向性、客体可能形成主体 的 协调性 特 稳定性点内本性、存在于内心③高级需要:以人的才能充分全面发展和精神满足为标志,对理想的追求联络感情享受需要:审美、尊重与信任、交际 交流信息、健康、家庭人 活动发展的需要:劳动的需要、贡献、服务、为社会的 创造、竞技、学习、探究需 要发挥人的才能、潜能 安全需要 财产低级需要: 生存需要生命同化需要 衣食住阳光 空气、水2、马斯洛需求五层次 P74人的需求是阶段性动态递进的: 最高层的② 安全与安定需求:保障安全,失业、医疗、养老的危机 ③ 归属、爱的需求,有很大影响 ④ 被承认、尊重的需求,地位评价、独立、自由、自信 ⑤ 自我实现的需要,无限的发展自我开发3、奥德佛的ERG理论Alderfer ①生存的需要(生理、安全) 与马斯洛需求层次不同的是 ②关系的需要 不光以满足前进途径为基础 ③成长的需要 还有挫折后退4、麦克里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个人动机理论: 人们在执行任务时完成任务的动机,在强烈成功需要的人有三种 追求工作成功的驱动力有成功需求人的特点(挖掘此类人员)(二)组织动机理论1、赫斯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世界上任何灾难都是人的灾难,当人的灾难化解了,希望就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