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教案

合集下载

5 七律 长征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

5 七律 长征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

《七律·长征》一、教材分析语文课标中对高年段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再来看教材,《七律·长征》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共编排了4篇课文。

二、设计思路《七律·长征》是第一篇。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这一点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对红军长征中英勇事迹缺乏切身感受,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圆满完成本课教学,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前根据自主学习单自主学习,联系背景想开去的方法,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学生则根据课文特点采用自主探究、朗读想象、朗读感悟,体会情感,感受一代领袖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

三、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正确认读词语。

其中“逶迤”“磅礴”是读音易错的生字,区别易混淆字:“崖”“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品读优美语句。

五、教学难点通过这首诗引导学生课下朗读毛泽东诗词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一、专项训练,引入新课出示毛泽东诗句,1分钟背诵。

谁来背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他能正确流利背诵,请给他掌声。

XXX这么短的时间,咱们同学能记得这么清楚,可真了不起。

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请齐读课题,点间隔号的停顿。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七律·长征》(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七律·长征》(部编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征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针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教师可运用图片、动画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描绘的景象。
(2)词汇的运用:学生在理解词汇的基础上,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这些词汇。
-举例:教师可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句子创作,巩固记忆。
(3)诗歌朗读的情感表达: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正确表达出来,是教学难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七律·长征》的基本内容、重点词汇和诗句意境。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长征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词汇解析:讲解生词、成语,如磅礴、逶迤、腾细浪、走泥丸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
3.诗句意境:分析诗句描绘的景象,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让学生体会长征的艰苦与壮美。
4.了解作者: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5.历史意义:简述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举例:教师可通过示范朗读、分组练习等形式,指导学生把握情感,注意语调、语气等方面的运用。
(4)长征历史意义的理解:学生对长征历史意义的理解可能较为肤浅,需要教师深入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七律-长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七律-长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学会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通过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图片、红军长征的图片、视频等)诗歌朗读录音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介绍)学生分组讨论用的卡片和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创设:播放红军长征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红军长征吗?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2. 引入课题: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红军长征的诗歌——《七律·长征》。

”二、新课呈现1. 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提问:“你们读了这首诗歌,有什么感受?”2. 理解诗歌内容: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重点讲解“万水千山”、“五岭逶迤”等意象。

3. 学习重点字词:教师点拨“逶迤”、“磅礴”等字词的含义。

学生通过查字典或小组讨论,进一步理解这些字词。

三、深入探究1.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诗歌中某一意象或某一诗句。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 诗歌朗读比赛: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朗读诗歌,其他同学评价其朗读的韵律和情感。

3. 历史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四、拓展延伸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模仿《七律·长征》的格式,创作一首描写自己生活中克服困难的诗歌。

2.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克服的经历,培养坚强意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前准备学生预习预学单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多媒体课件。

1.会写“律、崖、渡、索”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交流阅读的收获。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七律·长征》音乐,展示长征图片。

导语:同学们,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叫《七律·长征》,看到的图片是长征途中的一幕幕情景。

听着这样激昂的音乐,看到这些令人震撼的图片,大家内心有怎样的感受?我们先来看看一些作家和记者对长征的评价吧!它像一支鲜艳夺目的红飘带挂在这个星球上,给人类、给后世留下永远的纪念。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卷首语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美]埃德加·斯诺2.板书课文题目,进入本课学习。

过渡: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长征胜利结束后,毛主席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结合自学提示自读课文。

自学提示大声朗读诗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

根据注释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结合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背景知识。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讨论。

2.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

七律逶迤腾细浪磅礴泥丸云崖大渡桥铁索(2)认清字形,区分容易记混、写错的字。

(3)理解较难的字词。

(4)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教师加以补充。

(课件出示)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文体,指导朗读。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

齐读课题——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师:请同学们翻书80页,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5《七律长征》(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七律长征》(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最后,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中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我对课堂氛围的营造不够充分。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游戏和小组合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板书设计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内容应与课本有关联性,符合教学实际,避免写无关内容。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诗歌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诗歌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提前发放预习材料,让学生预习《七律长征》这首诗,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诗歌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七律·长征》是⽑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诗。

全诗⽣动地概述了⼆万五千⾥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5课《七律·长征》课⽂原⽂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千⼭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泥丸。

⾦沙⽔拍云崖暖, ⼤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千⾥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沙]即⾦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段。

④[云崖]⾼耸⼊云的⼭崖。

⑤[⼤渡]即⼤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位于四川、⽢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指红军队伍。

________ 本诗作者⽑泽东。

【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1 教学⽬标: 1.认识“逶”、“迤”等6个⽣字,会写“崖”、“渡”2个⽣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中读出磅礴的⽓势,并背诵课⽂。

3.体会中国⼯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万五千⾥长征的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 (1)体会红军的⾰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势。

(2)了解⽂章点⾯结合写场⾯的⽅法。

教学准备: 1.巧渡⾦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课时 ⼀、导⼊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带⼊红军长征的艰苦岁⽉。

板书:5.七律长征 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由⼋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联,共四联,分⾸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七律 长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七律 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七律・长征》这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学会正确书写“磅”、“岷”等生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解析诗歌,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如了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培养自己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乐观态度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难点:1. 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学会正确书写生字。

2.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字所表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字所表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特别的诗歌――《七律・长征》。

这首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感到无比艰辛的旅程。

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迁移,更是精神上的考验,是信念与意志的较量。

在这次长征中,红军将士们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他们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将通过这首诗,去感受长征的艰难与伟大,去体会那些在战火中依然保持着坚定信念的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与豪迈。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七律・长征》,让我们的心灵也跟着长征的步伐,去追寻那永不磨灭的革命精神。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的声音穿越时空,向那些伟大的红军战士们致敬!二、词语解释1. 精彩(jīng cǎi):这里的“彩”是指颜色,而“精”则表示美好。

精彩一词形容事物美好、出色,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2. 振奋(zhèn fèn):振奋是指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在这个词语中,“振”表示振动,“奋”表示兴起,合在一起就是使人精神振奋、奋发兴起的意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七律长征》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七律长征》部编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征的基本概念。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它是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英勇与坚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这些诗句展示了长征的艰苦历程,以及红军战士们的乐观主义精神。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征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七律长征》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七律长征》,选自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材第四单元。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学习生字词,掌握“律”、“途”等字词的读音和书写;朗读课文,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理解诗中所表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诗歌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五岭逶迤腾细浪”的比喻。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情境创设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征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体现长征精神。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的集体朗读。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5.七律·长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5.七律·长征(教案)

创新教案《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2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4.简单了解律诗的特点,了解本诗的风格。

5.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教育:1.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的气质。

3.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一、揭题,感知诗歌内容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重要词语意思、理解诗句包含的'内容。

2、情感目标: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关于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

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9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设计意图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喜欢阅读的文章。

作为一篇优秀诗作的《七律长征》可能会因为与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差甚远而不被学生所喜欢。

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它并能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获得新的体验与发现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疏导学习情绪,找准体验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生活阅历设计体验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一旦有了体验目标,学生就会因诗中的喜悲而变色,因诗中的山水而心动,会因诗中的寒热而共鸣,如身临其境,人文合一,百感交集,诗的艺术感染力才真正体现出来。

而学生也不再是仅仅学会了一首诗,有了自己对诗的独特理解和体会。

教学目标(总)1. 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3.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 一)课时教学目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重点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读出节奏。

课前准备教学流程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5《七律长征》(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七律长征》(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七律长征》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七律长征》诗歌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对于难点,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辅助材料和历史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历史背景和知识支持。同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演讲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长征精神和革命意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七律长征》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体验诗歌的情感。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七律长征》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十.板书设计
1. 标题:《七律长征》

2024秋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2024秋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2024秋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感受诗中所蕴含的英勇精神。

2.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培养热爱祖国、勇敢坚韧的品质。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2.运用诗歌鉴赏方法,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诗歌内容讲解1.诗歌简介:介绍《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作者毛泽东。

2.诗歌分段讲解:(1)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引导学生理解“不怕远征难”的意义,感受红军的英勇无畏。

(2)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讲解五岭、乌蒙的地理特点,引导学生感受红军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精神。

(3)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描绘金沙水拍云崖、大渡桥横铁索的景象,引导学生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辛。

(4)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讲解岷山千里雪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红军长征胜利的喜悦。

三、诗歌韵律、节奏分析1.分析诗歌的韵律:讲解诗歌的平仄、押韵规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诗歌的节奏: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感。

四、诗歌修辞手法讲解1.对比:讲解首联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使用的对比修辞手法。

2.借代:讲解颔联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所使用的借代修辞手法。

3.拟人:讲解颈联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所使用的拟人修辞手法。

五、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七律·长征》的理解,分享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

2.讨论长征精神对现代人的启示,如何将长征精神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六、课堂小结2.强调长征精神的重要意义,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

七、作业布置1.背诵《七律·长征》。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导入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借助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录像,教师介绍长征的历史事实,并让学生哲学歌曲《七律长征》,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三、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诗歌之后,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其中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

四、学习新课1、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讨论交流后,明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优秀教案第【2】篇〗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1、预习要求: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教法、学法: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课时安排:一课时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1、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1、正音。

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

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品味诗中画面1、创设问题情景: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创设问题情景:《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3、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1、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2、课后探究:“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板书设计:七律长征远征难:只等闲: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夸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水拍云崖、铁索寒和乐观主义精神千里雪更喜、尽开颜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赏析:该联直接抒情,总写,高度概括红军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的顽强勇敢的革命精神。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5.七律·长征》教案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5.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激情导入1、读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七律长征)请你来读读课题.七律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诗有八句,每句七个字。

长征是这首诗的名字。

所以在读的时候,中间应该略有停顿。

大家齐读课题。

2、了解背景长征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关于长征的资料)。

指读3、介绍毛泽东(课件出示毛泽东的资料)指名读4、检查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这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征途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时,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读书习惯)2、同桌互读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3、读正确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找同学来读一读(随机抽取两名学生读)4、读出理解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滋有味地读吗?练读(随机抽取两名学生读)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教学首联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会读得更有滋味。

下面请同学们静心地默读这首诗,思考这首诗是围绕哪两句话来写的。

(随机抽取1名学生)(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用橡皮擦除)知道这句话中“等闲”是什么意思吗?(平平常常)红军把什么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万水千山)请同学们快速地找一找,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随机抽取两个学生上台PK)(课件出示: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2、教学颔联你了解五岭和乌蒙吗?请同学们看(出示五岭的图片),这就是弯弯曲曲、连绵起伏、长达数千里的五岭。

这弯弯曲曲、连绵起伏的样子可以用诗中的哪一个词语来形容(逶迤)那乌蒙山又是怎么样的呢?(磅礴)但是,就是这样的乌蒙,就是这样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诗,想想看?弯弯曲曲、连绵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跳动的细浪,高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像滚动的泥丸。

部编版六年级上七律·长征精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七律·长征精品教案

课题名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长征教学目标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1.受诗歌本身体裁特点的限制,全诗将长征中的艰难险阻浓缩在56个字之中,要感受其宏达的场面,体会诗人赞扬红军英雄气概的情感有一定难度;2.长征故事与学生生活距离太远,没有相关资料的补充,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难点分析1.学生生活条件较为优渥,对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很难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影响对诗中赞美红军精神气概的理解2.大量的长征资料的补充,容易造成一定的记忆负担,降低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资料的补充,对长征途中的困难有更深刻的了解;2.抓住“远征难”和“只等闲”这一关键词的对比,感受红军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一、背景导入,奠定情感基调(课件出示: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图片,配乐)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这就是长征途中的红军战士们。

(出示长征背景资料)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其间他们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

《七律·长征》就写于长征即将胜利时。

那么,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呢?让我们进入诗歌去看一看吧!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初读古诗,体会长征之难师: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认真地读一读古诗,毛主席只用了一个字来描写长征,你能找出来吗?师:对,就是“难”字。

长征,是一段难以想象的艰难历程,你能从哪些词句中读到红军长征时的艰难呢?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三到八句,诗中提到红军战士三次拔山,两次涉水,是长征路上历经千山万水的小小缩影。

(图片出示五岭、乌蒙、岷山)师:五岭绵延千里,乌蒙高大险峻、岷山冰雪漫山,红军就行进在这样高海拔、空气稀薄、连绵不断的大山里。

再看看他们的装备(出示图片),身上穿的是单薄的布衣、草鞋,吃的是野草,喝的是雪水,还要忍受饥和敌人的突袭,这样的长征是多么艰难!再来看两次涉水(课件补充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资料)师: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七律 长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七律 长征》教案

语文六年级上5.七律·长征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万水千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三联诗的意思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崖”“渡”“索”,可分别利用熟字“涯”“度”“系”来识记,既要区别它们的字形,还要辨析它们的字义;“律”字可采用换偏旁成新字的办法来识记。

本课有一些特指词语,如“五岭”“三军”,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

还有一些词语的意思,如“远征”“等闲”“走泥丸”,可结合诗句理解。

2.阅读教学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影视资料等),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不要仅仅就字就词孤立地分析讲解。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的战斗豪情。

3.表达运用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除了诗中写的五岭、乌蒙、岷山,以及金沙江、大渡河这些自然环境带来的困难,红军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他们又是如何战胜的呢?导学任务(1)课前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或故事片,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长征是什么?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地图·长征的意义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教案一史无前例的壮举。

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课件3】(长征行军图片。

播放诗歌朗诵录音)2.了解诗体:像《长征》这样的诗叫做——七律。

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4 、6、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

(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板书: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

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深情):七律·长征(缓慢):七律·长征新课教学()分钟二、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

正音: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3个生字,看看读得是不是正确。

2.谁来给他一些建议。

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吗?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课件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1.默读,静思大意。

联系书上的注释、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从有目的地自读三遍,再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诗读通读顺;从诗题的味道,再到学生读诗的味道,教师范读的味道,学生再齐读的味道,让全体学生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读诗的机会。

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

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尝试解决。

(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呢?预设:(1)a “逶迤”与“磅礴”的理解。

b“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

c “云崖暖”和“铁索寒”意思。

d“万水千山”虚指,如“万言千语、万险千阻”。

3.明确诗意:【课件5】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四、反复朗读,谈谈深刻感受(一)多种形式朗读1.自己练习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的节奏。

2.同桌练习一人一句地读,注意读出韵味。

3.全班齐读,读出气势。

(二)谈谈自己从古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1.小组内的同学分别说一说。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师生评价。

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来明确诗意,锻炼学生自己读懂古诗的能力,知道学习古诗要利用课本上提供的图片、注释、链接以及课外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等。

出示诗歌的大意,让学生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为下一步的品悟诗情做铺垫。

课堂作业新设计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部编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古诗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古诗,大体把握诗意,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日),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1.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2.巧渡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

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然。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

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

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

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地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

3.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准备渡过大渡河。

24日晚,先头部队赶到安顺场,占领了该地。

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一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二十四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一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二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一营冒雨分3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安顺场一带大渡河宽100多米,水深流急,高山耸立。

在红军到达之前,川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抢占了这一地区,正在构筑工事,凭险防守。

情况对红军十分不利。

25日晨,红一团开始强渡大渡河。

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

红一团第一营营长孙继先从第二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

战前,先遣队首长亲自向领导领导交代任务,一起制定渡河方案,并强调这次渡河,关系全军成败,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完成任务,为全军打开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

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

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突击队分成两批,熊尚林带领第一批8人先渡河,孙继先带领第二批8人再渡河。

十八名勇士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

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

十八名勇士战胜了惊涛骇浪,冲过了敌人的重重火网,终于登上了对岸。

敌人见红军冲上岸滩,便往下甩手榴弹。

智能双全的勇士们,利用又高又陡的台阶死角作掩护,沿台阶向上猛烈冲杀。

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勇士们击退了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随后,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闲:①没有事情做②与正事无关的③放着,不使用1.他俩正在闲.谈。

()2.下午我闲.着,你来吧()3.别让机器闲.着。

()颜:①颜面,脸面②颜色,色彩4.三军过后尽开颜.。

()5.会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旗子。

()阅读能力大提升二、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万水”是以 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为代表,而“千山”则是以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为代表。

三、在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件大事(请用短语概括): _________和 __________思维创新大拓展四、虽然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多年了,但红军的精神却被一代代人继承和发扬起来,请你来谈一谈,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发扬红军精神?参考答案:一、1.②2.①3.③4. ②5.③二、金沙江大渡河五岭乌蒙山三、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四、示例: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顽强,坚定必胜的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