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木霉发酵玉米秸秆产糖条件的研究
粗饲料的开发利用技术
粗饲料的开发利用技术甘肃省定西市畜牧业发展很快,尤其近些年牛、羊等草食动物的养殖规模逐渐增大,养殖数量增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
定西市的粗饲料来源非常广,数量大,但是饲料资源结构比较单一,优质的饲草饲料比较缺乏。
粗饲料的来源主要为农作物籽实收获后的植株,如玉米秸秆、麦秸、甘薯藤、稻秸等,这些资源占据了粗饲料总量的80%以上,这类资源由于粗纤维、木质素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体积大,饲料的消化率低,单纯的直接饲喂家畜,适口性差、采食量不高,甚至不能满足牛羊的维持需要,有的养殖场对秸秆等粗饲料进行了加工调制,但也只是简单的切碎、揉碎,而且经过处理的粗饲料也仅仅为总量的25%左右,这就制约着草食动物养殖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农村新能源的出现,使得粗饲料的综合利用价值降低,粗饲料商品化、产业化的程度变慢,每年被废弃的农作物秸秆高达30%以上,在饲料资源紧缺的今天,研究粗饲料的利用技术,提高粗饲料的利用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定西市粗饲料资源现状定西市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种植高达854.3万亩,农作物副产品产量高。
畜牧业发展比较快,到2020年底牛存栏量高达29.78万头,羊存栏量高达87.08万只,猪存栏量高达93.22万头,饲养家畜需要大量的饲料资源。
定西市可以利用的饲料资源种类繁多,豆科、禾本科、叶菜类植物种类多种多样,粗饲料的来源广。
粗饲料主要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的含量大于或者等于18%以上的可以给畜禽提供营养物质,具有饱腹感又无毒无害的一类物质的总称。
粗饲料的种类主要有干草类、农副产品类(秸秆、秕壳等)、树叶类等。
1.1 干草类干草是草食动物比较喜食的饲料,干草的气味芳香,颜色为青绿色,加工方便,容易保存,而且来源比较广,营养丰富,贮备大量的优质干草可以确保牛羊等安全越冬,预防春季掉膘。
干草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根据植物学来源,可以将干草分为豆科干草、禾本科干草和野杂干草等;根据栽培方式可以分为天然牧草和人工栽培牧草调制而成的干草;根据干燥方法可以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的干草。
玉米秸秆制备木糖工艺的研究
水冷却至室温终止反应,抽滤,用定量(200 mL)蒸馏
水洗涤滤渣,合并滤液和洗液,转移到 500 mL 烧杯
中,用 50 mL 蒸馏水洗涤抽滤瓶。
(4)配制成质量密度 l.10~1.16 的乳状液。 在
75~80 ℃下加热滤液,搅拌下间歇式加入 CaCO3 乳
状液中和至 pH=3.0~3.5,保温搅拌 1 小时;加入总液
水解液中除木糖外还有硫酸等杂质的存在,需 要 对 水 解 母 液 中 和 净 化 [2]:
H2SO4 + CaCO3 = CaSO4↓+ H2O + CO2↑ 1.2 试剂和仪器 1.2.1 试验材料
玉米秸秆,河北唐山;硫酸,浓度 98%,分析纯, 唐山市路北区化工厂;结晶木糖,分析纯,唐山市乐 亭 县 木 糖 醇 厂 ;3,5- 二 硝 基 水 杨 酸 , 化 学 纯 , 上 海 化
0.0 080 2.209 2.209 2.209 2.709 2.722 2.722 2.722 2.682 2.657
0.0 606 2.682 2.709 2.709 3.172 3.259 3.259 3.259 3.172 3.172
注:λ 为波长;C 为木糖含量。
表 3 是木糖与 DNS 试剂反应液在不 同 波 长 下 测定的吸光度值,由表 3 可见,在不同波长测定不同 浓度木糖反应液时,在 440 nm 下测定的吸光度值最 高。 从 440 nm 起,随着测定波长的增加,吸光度值逐 渐减小,测定的灵敏度也依次降低。 2.4.2 DNS 法制备标准曲线
本研究将在玉米秸秆水分、粒度、酸催化剂浓度、 固液比、水解温度、反应时间、超声波强化等方面对木 糖生产工艺做相应的探索。采用正交试验法探寻各主
要因素在玉米秸秆水解工艺中对木糖产率的影响规 律,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并给出最高收率。
绿色木霉3.3744产纤维素酶固态发酵条件研究
第2 8卷 第 1期
20 0 7年 2 月
河 南工 业 大学 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un l f n nU i r t o eh o g ( aua SineE io ) o ra o a n es y f c nl y N trl c c dt n He v i T o e i
等 6个处 理 , 别加 入 固体 发 酵 基 础 培 养基 进 行 分
基 金 项 目 : 南 省优 秀 青年 骨 干教 师 项 目 ( 5 ) 河 南 工 业 大学 博 河 15 ;
士启动基金项 目
试验 , 每处理 重 复 3次 .
关 键词 : 色木 霉 ;纤 维素酶 ; 酵条件 绿 发
中图分 类 号 : Q 2 T 95 文献标 识码 : A 方 为 : 3 0mL的 三角 瓶 中加 入硫 酸 铵 0 1 5 g 在 0 . 2
0 前 言
纤 维素 酶 是 重 要 的复 合 酶 产 品 , 饲 料 、 在 酒 精 、 织 和食 品等 领 域 已广 泛 应 用 . 我 国 , 维 纺 在 纤 素酶 是继 糖化酶 、 粉 酶 和蛋 白酶 之 后 的 第 4大 淀 工业 酶种 , 至完全 有可 能成 为第 1 酶种 , 甚 大 因此
纤 维素 酶是酶 制 剂工业 中的一3 2混合 的麦 麸/ , 1 ,/ d 麦秸 杆 5g 2 5倍 ( / ,. W
) 的水 ( 2 5m ) 灭菌 后备 用. 1 . L ,
1 2 1 最 佳 氮 源 的 筛选 . .
选用 9种 氮源 进行试 验 , 分别 为硫 酸铵 、 硫 过
装入 三角 瓶 中 , 然后 分 别 加 入 1 0 mL孢 子 悬 浮 .
绿 色木 霉是 一 种 纤 维素 酶 高 产 菌 , 年 来 对 近 其产纤 维 素酶特 性研 究很 多 , 结果 却 不尽 相 同. 但 通过 比较 发现 , 同 绿 色木 霉 菌 株 的产 纤 维 素 酶 不 培养 条件 的相差 很 大 , 养 温 度 由 2 培 5—3 2℃ , 培 养初 始 p H值 从 4 0—8 0不等 , 养 基 含水 量 从 . . 培 1 0 一 0 %不 等 . 碳 源 和 氮 源 的 区别 由于 所 2 % 40 而 用 的 降 解 材 料 不 尽 相 同 , 相 互 配 比 也 有 差 其 别¨ 笔 者对绿 色木 霉 3 3 4 产 纤 维 素 酶 的最 剖. .7 佳培 养条件 进行 了研 究 , 为利 用 该 菌 株 进行 纤 维
玉米秸秆高效糖化菌株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ZHAO n -a g, Da g y n GUO a l, ANG h Xi -i W Ya
(c ol f hmcl nier g hnzo n esy Z eghu4 00 , h a S ho e i g e n ,Z eghuU i ri , hnzo 50 1 C i ) oC aE n i v t n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2 4 期
20 年4月 08
哈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
J u n l f r i nv ri fC mmec N tr l c n e dt n o r a o bn U ies yo o Ha t r e( au a i csE io ) Se i
5 5.tmpe au e i 8 o a d c hiai n f r4 h ur. Th ciiis o . e r t r s 3 C n u v to o 8 o s e a t t fCMC- n y v e Na e z me
பைடு நூலகம்
a d x ln s r sh g s1 0 u n ya a e a e a ih a 0 /mL a d 1 6 6 u mL u d r h pi l e z me p o u ig n 2 . / n e eo t t ma n y - r d cn
Ab t a t s r c :A ih ye d c l ls n y a a e sri a l ya k y r l i e c n e so f h g il el a e a d x ln s tan c n p a e oe n t o v rin o u h l n c l l s t r l i t e lo o .T e eo e a h g el l s - r d cn n ya a e i o el o i mae i s n o f l c h 1 h rf r ih c l a e p o u i g a d x ln s - g u c a u a u
玉米秸秆真菌降解液生产燃料乙醇的发酵条件优化
玉米秸秆真菌降解液生产燃料乙醇的发酵条件优化姜庆宏;姜月;张铁军;胡庆凯【摘要】该研究利用一种真菌纯培养和多种真菌混合培养降解玉米秸秆产生可发酵糖,并对秸秆生物降解液进行发酵生产乙醇,同时研究了玉米秸秆生物降解液发酵生产乙醇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绿色木霉和黑曲霉混合培养降解秸秆时的纤维素酶活力高于其它6种降解方式;利用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组成的混合菌对秸秆进行降解后得到的降解液生产乙醇,在秸秆降解时间为120 h,酵母发酵时间为24 h,酵母接种量为15%,温度为28℃,初始pH为3.5 ~5.5时保持较高的乙醇产率,乙醇含量最高值可达11.85 mg/mL,乙醇得率由56.86%提高至66.67%.【期刊名称】《可再生能源》【年(卷),期】2015(033)012【总页数】4页(P1872-1875)【关键词】秸秆;降解;发酵;乙醇【作者】姜庆宏;姜月;张铁军;胡庆凯【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辽宁省能源研究所,辽宁营口 115003;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6;S216.2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从长远来看,液体燃料短缺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生物质作为唯一可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资源,正逐渐受到重视[1]。
含木质纤维素的生物质废弃物是生产燃料乙醇的一大来源,它包括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废料、甘蔗渣及城市垃圾中所含的废弃生物质等。
据估计,把美国的这类废弃生物质都利用起来的话,可替代40%的汽油[2]。
农作物秸秆在我国较为廉价且资源丰富,年产近7亿t[3],但这些资源却未被充分利用,且常因就地焚烧而污染环境。
另一方面我国石油资源有限,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仅2013年就进口3.78亿t。
因此,发展生物燃料乙醇技术对我国更有意义[4]。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867产壳聚糖酶的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t ncn i o sfu da olwss lbec i sn0 8 ,gu oa n . , e tn . , i o dt nwa o n sfl o i o :ou l ht a . o lc smie0 5, p po e0 9/ 9 6 9 6
t o e o r ewe es l b ec io a n e t n ,r s e t e y r g n s u c r o u l h t s n a d p p o e e p c i l .Th r d c i n o h t s n s s v e p o u to f io a a e wa c
o t a t n i i a H au f5 pi l m wi a nt lP v l e o .0,t e c lu e t mp r t r f 2 ℃ , a d Trc o e ma h i h ut r e ea u e o 8 n ih d r
vrd n c ltdwi io uu o 8 / ni 5 t 5mL me im o 0h iieio uae t 6 n c lm n 1 0rmi n2 0mL wi 7 du fr4 .Th h h e
Fe . 2 07 b 0
绿色木霉 ( rc o emavrd )6 T ih d r ii e 8 产壳 聚糖酶 的 7 发 酵 工艺 条件 的优 化
段 文 凯 。 春翠 。 郑 周晓 云 。 吕美巧 。 江 蕾
( 江 工 业 大 学 生 物 与 环 境 工 程 学 院 , 江 杭 州 30 3 ) 浙 浙 1 0 2
c omp ii n off r e a i n me i osto e m nt to d um sop i z d t o h u f m- e i n.A u t b e f r e a wa tmie hr ug nior d sg s ia l e m nt —
两步预处理及酶水解玉米秸秆制备单糖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两步预处理及酶水解玉米秸秆制备单糖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物质能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重要来源,其中以玉米秸秆为主要生物质原料之一,其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资源是制备生物燃料和化学品的重要基础。
然而,玉米秸秆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物质,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难以降解的多糖,限制了其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
因此,必须采用一系列先进的生物转化技术来提取其中有价值的单糖物质。
目前,预处理是从生物质种子中提取单糖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使用两步预处理方法来降低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结构,使其更易于酶分解和单糖的提取。
因此,本研究将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两步预处理及酶水解玉米秸秆制备单糖的实验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探究两步预处理对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结构影响;2. 比较不同酶种对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的酶解情况;3. 优化酶水解反应条件,提高单糖的得率。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采取以下方法:1. 玉米秸秆的处理:收集固定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两步预处理,包括酸预处理和碱预处理。
2. 酶水解反应:根据前期实验结果,筛选适合的不同酶种(CEL5、XynA2和BGLU3)进行酶解,优化反应条件(反应时间、酶用量、pH值、温度)。
3. 单糖分离检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反应产物中各种单糖的含量。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探索两步预处理梦园对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结构的变化,为后续的酶解提供基础。
2. 筛选并比较不同酶种的酶解效果和酶解条件,为开发高效的生物质转化方法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3. 通过实验研究深入了解生物转化过程中单糖的提取原理和机制,为提高单糖的得率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为玉米秸秆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并为开发和应用高效的生物质转化技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株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摇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r t t n v l ct 0 r n。a d t n a u to a t s - ,f r n ai n t d n o t m e me tt n c n i o o ai e o i 2 0 / o y mi d i o mo n f l co e O2 i % e me tt i o me 4 .I p i mu f r n i o d t n, a o i Ma i m el l e a t i 3 .6 mL w s a h e e x mu c l a ci t 7 5 0 U/ a c iv d.wh c s i c e s d 21 .% t a 3 . U/ n n t l fr us vy ih wa n r a e 3 8 h n 2 421 mL i i i a e - i
食
品 与 发 酵 科 技
F o n e me t t n T c n lg o d a d F r na i e h oo y o
第 4 8卷 ( 3期 ) V 1 8 N . 第 o. , o3 4
一
株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摇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冯霞 , 程金 权 , 玲 , 丽 华 王 艾
me t t n c n i o . d : MC a t i ; T i h d r i d ; s a e f s e e tt n;p o e s o tmiain A c i t vy r o e ma V r e c i h k a k fr n i l m a o rc s pi zt o
秸秆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研究进展课程论文模板(微生物遗传与育种)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课程论文题目名称****的研究进展专业班级11级生物技术本科*班学号1102420***学生姓名* * *完成日期2014年*月*日目录1 秸秆的研究现状 (1)1.1 秸秆利用情况 (1)1.2 农作物秸秆主要利用途径 (2)1.2.1 为畜牧养殖业提供饲草 (2)1.2.2 用于还田培肥地 (2)1.2.3 作为工业原料利用 (2)1.2.4 作为燃料利用 (2)1.2.5 还田作肥料 (2)1.3 秸秆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方法 (2)1.3.1 直接还田 (2)1.3.2 堆沤还田 (2)1.3.3 过腹还田 (2)2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3)2.1 纤维素酶的来源 (3)2.2 纤素酶的功效 (3)2.3 纤维素酶降解机制 (3)2.3.1 改进的C1-Cx假说 (3)2.3.2 顺序作用假说 (3)2.3.3 竞争吸收模型 (3)2.4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选育研究进展 (3)2.4.1 真菌类 (3)2.4.2 细菌类 (3)2.4.3 放线菌 (4)2.4.4 低等动物和个别高等动物 (4)3 混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4)3.1 混菌发酵形式的选择 (4)3.2 混合菌种的选择 (4)3.3 影响混菌发酵的因素 (4)3.3.1 pH的影响 (4)3.3.2 温度的影响 (5)3.3.3 发酵时间的影响 (5)3.3.4 料水比的影响 (5)3.3.5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产酶的影响 (5)3.3.6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 (5)4 总结 (6)参考文献 (7)秸秆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研究进展摘要:秸秆是自然界中最廉价、最丰富的一类可再生资源。
中国全年的秸秆产量超过8亿吨,如果将天然的秸秆降解为可利用的肥料,对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粮食短缺等问题有重大现实意义。
纤维素酶是降解秸秆最有效的生物催化剂,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酶活,可以在发酵条件的研究方面展开工作。
固发酵法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酶产品收率高及后续提取过程简单等优点,所以采用固态发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培养条件的优化能很大程度的提高酶活,本文就对培养条件的优化方面进行研究。
用玉米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的菌种选育及发酵工艺
V0. o 4 1 29 N .
宁夏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u n l fNi g i Un v r i ( t r lS i n e Ed t n o r a n x a o ie st Na u a ce c ii ) y o
工艺.
搭 配合 理 、 类齐 全 , 生 素 丰 富. 细胞 蛋 白作 为 种 维 单 生产人 类蛋 白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日益成 为诸 多 科 研 工 作者 研究 的重 心. 细胞 蛋 白 的生 产 以食 品工 业 单 废料 、 副产 品下脚 料及 农作 物纤 维等 为主 要原 料 , 农
摘 要 : 过 硫 酸 常温 酸 解 玉米 秸 秆 粉 , 通 以正 交 试 验 优 选 发 酵 菌株 、 养基 组 成 及 培 养 条 件 . 验 表 明 , 用绿 色木 培 实 采
霉 ( r h d r vrd ) . 7 4 ( 2 O 5 / , 解 秸 秆 2 0 / , 度 3 T i o ema ii e 3 2 7 , NH ) S 4 L 酸 c 2 g 0 L 温 g O℃ , 5 2 0mL摇 瓶 装 液 量 3 0 mL, 搅拌
转 速 20rri 0 / n时 , 原 糖 得 率 最 高. 绿 色木 霉 3 2 7 a 还 以 . 7 4为 出发 菌 株 , 紫 外诱 变 、 化 实验 、 定 性 实 验 等 选 育 出 经 糖 稳 绿 色木 霉 NUA 0 1菌株 , 一5 传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次 , 酵 糖 化 率 为 4 . ~4 . , 有 遗 传 稳 定 性. 发 O7 53 具 以蛋 白 质 得 率 为 目标 , 过 通 5 酵 罐 正 交试 验 确 立 了 以酸 解 玉米 秸 秆 为原 料 生 产 单 细 胞 蛋 白 的 发 酵 工 艺 , 发 I 即酸 解 玉 米 秸 秆 1 0g L, 霉 发 5 / 木
绿色木霉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培养条件研究
(. X17prsmE , entl Hv u , e rpro f esl dl udw i 1: , ee ea r a 1 0 oe / )t iap a es t oo i o i a qi a 2 t mprt ews 3 s h i i l i6 h p t n t od n i h s ht u
1 材料 与方法
11 试 验材 料 .
加蒸馏水定容至 10m ;O o, r 溶液的配 0 L . t l L Ti 1 o s 制 :称取 1. 4 s 2 1 1 g ,加蒸馏水定容至 1 0 m ; 0 L 0 Ti H 1 冲液 的配制 :5 L 01 o/ r 溶 r— C 缓 s 0 . t l L Ti m o s 液 ,加入 4 .mL 01m l L H 1 液 ,加 蒸馏 水 03 . o/ C 溶
Ab t a t T ec l v t nc n io sw r ic se . h s utbec r o uc ec l r das o l e sr c h ut ai o dt n eedsu sd T emo t i l ab ns rei t ut eme h ud b i o i s a o nh u i
糖 ,疏松适度利于通气 ,表面积大 ,特别适合于好 液 中;D S N 试剂 :将 C液与 A液混合 ,加入 5 苯 g 气性微生物生长。本文以玉米芯为原料 ,摸索 了绿 酚,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 1 0 L 用棕色瓶放 0 , 0 m
糖 酶 的酶活 。
色木霉最适产酶条件 ,可大大提高绿色木霉产木聚 置 7 ,用细纱布过滤 ,避光保存 。 d 1 . r — C 缓冲液的配制 .2 i H 1 2 T s 01 o, 盐酸溶液的配制 :量取 1 L .t l L o 浓盐酸 , m
体外条件下绿色木霉的生物学及抑菌特性的研究
体外条件下绿色木霉的生物学及抑菌特性的研究体外条件下绿色木霉的生物学及抑菌特性的研究引言: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是一种常见的真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食品工业中。
它具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能力,因此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体外条件下绿色木霉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抑菌特性。
一、绿色木霉的生物学特性绿色木霉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木霉纲木霉科,是一种环境常见的真菌。
该菌种的菌丝体细长,呈白色或浅绿色。
它主要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孢子一般呈绿色,扁平或卵圆形,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绿色木霉生长温度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最适生长温度为25摄氏度。
在pH值为6-7的中性环境下,绿色木霉的生长最为良好。
二、绿色木霉的抑菌特性绿色木霉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杀菌物质,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其抑菌机制主要包括竞争性占位和杀菌物质的分泌。
首先,绿色木霉通过菌丝的快速生长,竞争性占据生长环境,限制了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空间。
其次,绿色木霉菌丝分泌的杀菌物质包括真菌酶和抗菌物质,可以破坏菌体的结构和代谢过程,从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研究表明,绿色木霉对一些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霉菌和真菌等具有抑制效果。
这使得绿色木霉在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三、体外条件对绿色木霉生物学及抑菌特性的影响绿色木霉的生物学特性和抑菌特性受到体外条件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绿色木霉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绿色木霉的生长并降低其抑菌活性。
此外,菌落生长基质的pH值也会影响绿色木霉的生长和抑菌效果。
合适的pH值有利于绿色木霉的生长和抑菌物质的产生。
其他因素,如光照、湿度和营养物质等,也会对绿色木霉的生物学特性和抑菌特性起到一定的影响。
四、绿色木霉的应用前景绿色木霉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绿色木霉进行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作物病害的发生。
绿色木霉可以与病原菌竞争资源,并通过抑制或杀死病原菌来减轻病害的破坏。
两种木霉混合菌产酶的条件优化及其对玉米秸秆降解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两种木霉混合菌产酶的条件优化及其对玉米秸秆降解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含量,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和化工领域。
然而,生物质的利用效率仍然较低,经济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木霉是一种常见的木质素降解菌,能够分解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从而释放出有价值的化合物,包括糖类和单体酸。
本研究旨在通过两种木霉混合菌的培养条件优化,提高其生产酶的效率,从而加速生物质的降解和利用。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两种木霉混合菌产酶的条件优化,包括培养基组成、pH值、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因素的调节。
此外,我们还将研究这两种木霉混合菌产生的酶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以评估其生物质降解的潜力和经济效益。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使用两种木霉混合菌进行实验,分别为Trichoderma reesei 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我们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等方法,优化培养条件,包括培养基组成、pH值、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因素。
同时,我们还将使用玉米秸秆作为生物质模型化合物,研究这两种木霉混合菌产生酶对其的降解效果。
4. 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优化两种木霉混合菌产酶的条件,提高其生产效率。
(2)评估两种木霉混合菌产生的酶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
(3)确定最佳的培养条件和酶产量,为生物质降解和利用提供参考和支持。
5.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探索提高木霉混合菌产酶效率的方法,为生物质降解和利用技术的开发提供基础研究支撑。
(2)评估木霉混合菌对生物质降解的潜力和经济效益,为生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3)为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出贡献。
绿色木霉、红芝、酵母三菌混合发酵稻草秸秆生产蛋白饲料条件的研究
绿色木霉、红芝、酵母三菌混合发酵稻草秸秆生产蛋白饲料条件的研究孟顺利;张力;史兆国;韩大勇;刘海霞;赵连娣;王美娟【摘要】试验首先研究了绿色木霉、红芝共同发酵对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的影响,然后进行了二次发酵接种酵母生产蛋白饲料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木霉、红芝接种比例为1∶4、接种量为35%、共同发酵时间8d、二次发酵时,酵母接种量7%、发酵时间为24 h时培养基的真蛋白含量最高.【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50)006【总页数】7页(P6-11,17)【关键词】绿色木霉;红芝;酵母;降解率;蛋白饲料【作者】孟顺利;张力;史兆国;韩大勇;刘海霞;赵连娣;王美娟【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第一作者:孟顺利(198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E-mail:****************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在饲料中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1],但是因为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导致其直接利用价值很有限,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生大约20亿t各种秸秆[2],而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被用于饲喂家畜,大约2/3被焚烧和浪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能否充分地对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进行降解是提升其利用价值的关键.目前减少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方法,绿色木霉是降解秸秆中的纤维素效果比较好的菌种之一.而秸秆中木质素与半纤维素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把纤维素分子包埋在其中,形成一种屏障,使纤维素酶不容易与纤维素分子接触,木质素的化学结构的复杂性、非水溶性导致了秸秆的难降解性[3].所以要想彻底降解纤维素,首先要解决木质素的降解问题.白腐真菌能够很好地降解木质素[4],红芝属于白腐真菌,对木质素也有很强的降解能力,因此选择绿色木霉和红芝二菌共同培养能够提高秸秆的降解率.韦丽敏[5]研究发现绿色木霉和白腐真菌在琼脂培养基上能够共生,没有拮抗作用,而绿色木霉的生长速度快于白腐真菌,在采用二次发酵方法发酵秸秆时发现秸秆中的木质素降解率达到49.06%,纤维素的降解率提高了11.24%.何桂霞[6]研究发现绿色木霉和白腐真菌共同发酵秸秆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1.6%、36.35%和51.9%.绿色木霉在降解纤维素的过程中会产生纤维二糖,纤维二糖可以产生竞争性反馈抑制作用,即纤维二糖与能分解长链纤维的外切葡聚糖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从而使长链纤维很难再与外切葡聚糖酶结合,最终影响了秸秆中纤维素的降解率,不过这种抑制是可逆的.如果加入足够量的β-葡萄糖苷酶或者引入可以利用纤维二糖的微生物消耗掉纤维二糖,则秸秆的纤维素降解率可以提高[7].产朊假丝酵母则可以快速地吸收和利用掉纤维二糖,酵母本身也可以进行快速地繁殖生长,从而转化成单细胞蛋白.李亚蕾等[8]利用绿色木霉和酵母发酵玉米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秸秆中纤维素的降解率和蛋白含量都有所提高.廖雪义等[9]利用木霉和酵母混合发酵秸秆生产蛋白饲料中,其发酵终产物中粗蛋白含量从4.2%提高到19.7%,粗纤维含量从36.2%下降到24.1%.陶蕾等[10]利用复合菌剂发酵玉米秸秆发现秸秆中的纤维素下降了9.31%、粗蛋白含量增加了3.64%,奶牛头均产量提高了48.6 kg.所以利用微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强、操作简单、成本低、发酵效率高等特点[11],首先用绿色木霉和白腐真菌对秸秆进行发酵,降解其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然后对秸秆进行二次发酵生产蛋白饲料,不仅可以降低处理秸秆的成本,还可以增加秸秆的利用价值,具有很大的可行性.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霉菌和酵母对秸秆进行发酵生产蛋白饲料[12-13],而白腐真菌和酵母的研究较少[14].鉴于此,本研究先对绿色木霉、红芝降解稻草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然后进行正交试验得出能够降解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最优方案,再进行二次发酵接种酵母的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最终得出适合于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最终方案.1.1 试验材料1.1.1 菌种绿色木霉X-57、红芝(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实验室保存),热带产朊假丝酵母(广东微生物菌种中心提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实验室保存).1.1.2 培养基PDA培养基:称取去皮新鲜土豆200 g,切成小块,加水至1 L,煮沸30 min.用纱布过滤后加20 g葡萄糖、20 g琼脂粉,在电炉上加热至琼脂溶化,加水补足1 L[15].分装至已空消过的试管中,置灭菌锅中121 ℃灭菌20 min.倾斜静置,待凝固后备用.绿色木霉液体种子培养基:葡萄糖15 g,蛋白胨10 g,酵母膏10 g,硫酸铵2.5 g,磷酸二氢钾6 g,氯化钙1 g,七水硫酸镁0.8 g,碳酸钙0.4 g,加水溶解定容至1 L,调节pH至4.8.分装入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50 mL/瓶.121 ℃灭菌30 min.红芝液体种子液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 g,煮沸30 min,纱布过滤,加入20 g蔗糖,融化后补水至1 000 mL,自然pH值,加入10 g秸秆粉,100 mL分装250 mL三角瓶,121 ℃间歇灭菌[5].YPD酵母菌种子液培养基:蛋白胨2%,葡萄糖2%,酵母膏1%,水95%.115 ℃灭菌30 min[16].固体发酵培养基:稻草粉400 g:麸皮100 g,溶于1 L水,自然pH值,硫酸铵10 g,磷酸二氢钾2.5 g,碳酸钙2.5 g,七水硫酸镁1.25 g,氯化钴0.5 g,充分搅拌,分装到250 mL三角瓶中,每瓶装25 g,121 ℃灭菌60 min.1.1.3 溶液配制中性洗涤剂:称取18.6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6.8 g四硼酸钠,放入烧杯加少量水加热溶解后,再加入30 g十二烷基硫酸钠和10 mL乙二醇乙醚,再称取4.56 g无水磷酸氢二钠,放入另一个烧杯,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加热溶解后倒入上一个烧杯,定容到1 000 mL.酸性洗涤剂:将20 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标定过的1 000 mL 0.5 mol/L硫酸溶液中充分搅拌[17].1.1.4 主要仪器和设备高压灭菌器(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YXQ-LS-50SⅡ);生化培养箱(上海三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HP-160);数显恒温振荡器(上海梅香仪器有限公司,THZ-82A).1.2 试验方法1.2.1 菌种的活化将保存的菌种接种到PDA斜面培养基上,在28 ℃培养7 d,再转接,一般转接活化2~3次,于4 ℃保存备用[15].1.2.2 种子液的制备用接种环接种一环绿色木霉和红芝分别接种在绿色木霉和红芝液体种子培养基里面,在28 ℃分别培养3 d和5 d.接种一环假丝酵母与YPD酵母菌种子液培养基里并与28 ℃培养20 h.1.2.3 固体发酵将发酵好的种子液分别接种到固体发酵培养基在28 ℃进行培养.1.2.4 单因素接种绿色木霉和红芝的试验1.2.4.1 绿色木霉和红芝接种比例对稻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绿色木霉∶红芝为1∶2、1∶3、1∶4、1∶5、1∶6分别接种到固体发酵培养基,接种量为20%,在28 ℃下培养6 d时测定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率.本试验共有5个处理,每个处理有3个重复.1.2.4.2 绿色木霉和红芝接种量对稻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绿色木霉∶红芝为1∶4的比例,总接种量分别为15%、20%、25%、30%、35%的比例接种到固体发酵培养基,在28 ℃下培养6 d时测定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率.本试验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1.2.4.3 绿色木霉和红芝共同培养时间对稻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绿色木霉∶红芝为1∶4的比例,总接种量为20%的比例接种到固体发酵培养基,28 ℃下培养,在培养2、4、6、8、10 d时测定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率.本试验共有5个处理,每个处理有3个重复.1.2.5 多因素正交试验结合单因素影响试验结果,选取其中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影响较大的因素,即接种比例为1∶3、1∶4、1∶5,发酵时间为4、6、8 d,接种量为20%、25%、30%,进行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L9(33)优化组合正交试验,对不同因素水平组合条件下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进行测定.试验共9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1.2.6 单因素接种酵母试验1.2.6.1 酵母接种时间对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真蛋白含量的影响在绿色木霉和红芝发酵最优组合的基础上,其他条件不变,在发酵2、4 、6、8、10 d时分别接种假丝酵母,酵母接种量(培养基:酵母的质量体积比)为3%,在发酵24 h时测定培养基的真蛋白含量.本试验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1.2.6.2 酵母接种量对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真蛋白含量的影响在绿色木霉和红芝发酵最优组合的基础上,其他条件不变,在固体培养基发酵6 d的时候以酵母接种量为1%、3%、5%、7%、9%的比例分别接种到培养基,在发酵24 h时测定培养基的真蛋白含量.本试验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1.2.6.3 酵母接种后发酵时间对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真蛋白含量的影响在绿色木霉和红芝发酵最优组合的基础上,其他条件不变,在固体培养基发酵6 d的时候接种3%的假丝酵母,在发酵12、24、36、48、60 h时测定培养基的真蛋白含量.本试验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1.2.7 多因素正交试验结合单因素影响的试验结果,选取其中对发酵培养基中真蛋白含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接种时间为4、6、8 d,接种量为3%、5%、7%,发酵时间为24、36、48 h,进行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L9(33)优化组合正交试验,对不同因素水平组合条件下的真蛋白含量分别测定.本试验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1.2.8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真蛋白含量的测定将培养好的固体培养基进行80 ℃烘干,测定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真蛋白含量的含量,测定方法见张丽英主编[16]的《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1.3 数据处理采用软件SPSS 19.0对单因素试验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对正交试验的数据进行极差分析.2.1 单因素接种绿色木霉、红芝试验结果2.1.1 绿色木霉和红芝接种比例对稻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如表3所示,绿色木霉、红芝在接种比例为1∶4时稻草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最高,分别为29.01%、27.70%、39.23%.纤维素降解率随着绿色木霉、红芝接种比例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接种比例为1∶4时与1∶2、1∶6差异显著(P<0.05).半纤维素降解率在接种比例为1∶4时与1∶3、1∶5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比例差异不显著.木质素降解率在接种比例为1∶4时与1∶5、1∶6差异显著(P<0.05),因此,绿色木霉、红芝最适的接种比例为1∶4. 2.1.2 绿色木霉、红芝接种量对稻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纤维素降解率在接种量为25%时与其他接种量差异显著(P<0.05),纤维素的降解率最高是22.95%.半纤维素降解率在接种量为25%时与其他接种量差异显著(P<0.05),半纤维素的降解率最高是42.48%.木质素的降解率在接种量为25%时与15%、30%、35%的接种量对秸秆的降解率差异显著(P<0.05),木质素降解率最高为30.32%.因此在接种量为25%时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率都是最高的.2.1.3 绿色木霉、红芝共同培养时间对稻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如表5所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率都逐渐的升高,当培养6 d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组内差异都不显著(P>0.05),降解率增长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木质素降解率在培养10 d时是最高,与其他培养时间差异显著(P<0.05).但是升高速度减慢,考虑的培养时间的成本,选择培养6 d为最合适.2.1.4 多因素正交试验结果比较各个因素水平均值,求出每个因素的最大平均值,可以得出培养基的最优方案(表6).其最优方案为A2B2C3,即接种比例1∶4,发酵时间6 d,接种量35%.通过分析,列出各个因素对指标影响的大小.从表6中可以看出,对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是RC>RA>RB,可以得出接种量对纤维素的降解率影响最大,然后是接种比例、培养时间;对半纤维素降解率影响是RB>RA>RC,即发酵时间影响最大,然后是接种比例、接种量;对木质素降解率影响是RB>RC>RA,即培养时间影响最大,然后是接种量、接种比例.2.2 单因素接种酵母试验结果2.2.1 酵母接种时间对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真蛋白含量的影响由表7可知,随着绿色木霉、红芝培养时间的增加,分别在第2、4、6、8、10天接种酵母其真蛋白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最高是在第8天达到10.14%,而第10天出现降低,第2天最少与其他接种时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接种时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2.2 酵母接种量对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真蛋白含量的影响由表8可知,随着接种量的增加,真蛋白含量也增加,而在接种量为5%以后再增加接种量时其真蛋白含量基本持平差异不显著(P>0.05),所以以节约为准则,应选5%的接种量.2.2.3 酵母接种后发酵时间对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真蛋白含量的影响从表9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在前36 h内其真蛋白含量和发酵时间成正相关,之后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48 h时达到最高.发酵12 h时与其他发酵时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发酵24、36、48、60 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2.4 多因素正交试验结果从表10中可以看出,培养基的最优方案为A3B3C1,即接种时间8 d,接种量7%,发酵时间24 h.通过分析,对真蛋白含量影响最大的是接种量,然后是接种时间、发酵时间.本试验通过对绿色木霉、红芝、酵母共同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的正交试验,综合了规模化培养及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考虑,最终得出最优方案为绿色木霉、红芝接种比例为1∶4、接种量为35%、共同发酵时间8 d、二次发酵时酵母接种量7%、发酵时间为24 h时,培养基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最好,培养基中真蛋白含量最高,可以达到10%左右.由于试验所用菌种是从外购买,其各种产酶活性及各种生理生化指标试验都需要进一步进行,这些工作有待于今后逐步研究.【相关文献】[1] 关艳丽,李莉,陈飞,等.1株产漆酶白腐真菌的筛选和鉴定[J].微生物学杂志,2010(3):74-77[2] 李彩霞,李鹏,王晓琴,等.微生态高蛋白玉米秸秆饲料开发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0(5):39-42[3] Babitskaya V G.Fungi the Producers of Physiologically Active Can pounds in Lignocellulose Biology and Cultivntion[D].Doctoral Sc(Boil)Dissertation,Minsk,In-tmikrobiologii AN BSSR,1991,372-416[4] Stepanova E V,Koroleva O V.Fungal decom position of oat straw during liquid and solid-state fermentation[J].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Microbiology,2003,39(1):65-74[5] 韦丽敏.降解秸秆的白腐真菌的筛选、优化及混菌发酵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3[6] 何桂霞.绿色木霉的筛选及秸秆的二次组合发酵[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3[7] Y.P.Lu,B.Yang,D.Gregg,J.N.Saddler,S.D.Mansfield.Cellulase adsorption and an evalution of enzyme recycle during hydrolysis of steam exploded softwoodresidues[J].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2002,98:641-654[8] 李亚蕾,杨波,罗瑞明.以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NUA-051及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发酵酸解玉米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06(7):261-264 [9] 廖雪义,冯桦林,吴传兵,等.木霉与酵母混合发酵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0(10):44-46[10] 陶蕾,王曙阳,曹广益,等.复合菌剂发酵秸秆的作用及应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37-40[11] 刘忠元.热带假丝酵母和黑曲霉发酵玉米秸秆条件优化[D].长春:吉林大学,2007[12] 潘峰,史晓丽,杨树林,等.多菌种混合发酵稻草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8):25-26[13] Bhalla T C,Joshi M.Protein enrichment of apple by co-culture of cellulolytic moulds and yeasts[J].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1994(10):116-117[14] KE L X,WU Q,ZHANG D Q.Bioconversion of rape into a nutritionally enriched substrate by Ganoderma Lucidum and yeas[J].African Journal ofBiotechnology,2011,10(29):5648-5653[15] 邵喜霞,张力,韩大勇,等.新型秸秆分解菌的筛选和酶活性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8(3):15-17[16] 何东东.产朊假丝酵母的发酵及功能性质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0[17] 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49-63。
碱法_酶法处理玉米秸秆的制糖工艺研究
然而,无论利用玉米秸秆生产何种产品,纤维 原料制糖率(包括葡萄糖和木糖) 的高低都是影响
收稿日期:2009 - 10 - 13
修回日期:2009 - 12 - 23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2Z213,2006AA02020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707801)
Abstract: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f sugar from corn stalk by alkali pretreatment and enzymatic hydrolysis were investigated. Influence of NaOH pretreatment conditions on the compositional changes,enzyme hydrolysis efficiency and total sugar yield were examined.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aOH pretreatment had a good effect of lignin removal,but the loss of hemicellulose was difficult to avoid. In order to get a high sugar yield,the strength of pretreatment needed be reduced as appropriate,within the experiments. The pretreatment condition of the maximum overall sugar yield was found to be 1. 5 % of NaOH,80 ℃ ,1∶ 10 solid to liquid ratio,and 1 h reaction time. The pretreated corn stalk solid retained 100 % cellulose and 69. 58 % hemicellulose,but 54. 84 % lignin was removed. The enzymatic digestibility of the cellulose content increased from 24. 18 % to 71. 29 % with 15 μmol / ( min·g) and 30 μmol / ( min·g) cellulose enzymes loading,where as the digestibility of hemicellulose content increased to 78. 85 % . Under this condition,the overall sugar yield increased form 20. 20 % to 66. 86 %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corn stover. Key words: alkali pretreatment; corn stover; total sugar; enzymatic hydrolysis; lign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 色 木 霉 发 酵 玉 米 秸 秆 产 糖 条 件 研 究 的
张玉辉 , 贾翠英 , 杨天佑
( 南科技 学院 生命 科 学技 术学 院 , 乡 4 3 0 ) 河 新 5 0 3
摘 要 : 经稀酸预 处理的玉米秸秆发酵产糖条件进行研 究 , 对 通过 单 因素和正 交试验 考察绿 色木 霉培养时 间、 种 接
量、 培养基液 固质量 比、 装料量对产糖 的影响 , 结果表 明: 最佳产糖 条件 为培 养 时间 3 , 种量 15片, d接 . 培养基 液 固
质 量 比 为 3 5 装料 量 为 8 , 此 条 件 下 水 解还 原糖 得 率 最 高 为 80 % , 而为 玉米 秸 秆 的进 一 步 综 合 利 用 提 供 了 ., g在 .1 从 参考依据。
植物秸 秆是地 球上最 大的 可再生 资源 , 可持 续发 展 在
粉碎 , 8 0目筛后 备用 。
112 菌 种 .. 保藏 菌种 。 1 1 3 培养基 .. 活化 培养 基组成 : 1 0mL马铃 薯浸 汁 每 0 。 固态 发 酵培 养 加葡 萄糖 2 , g 琼脂 1 5 , N 4 20 g K P . g g . g ( H ) s 4l , H2 O 0 3 ,M - S ・ H 0 0 1 g 1 1C灭 菌 3 n O 7 2 . 5 ,2 o 0mi 基组成 为 : 玉米秸 秆粉 3 , N :0 营养 液 , NH )s g ( H )s ( :O 绿 色 木霉 ( r hdr id , Ti o e v i ) 为本 实 验 室 c ma r
d rt i o d t n.t e h g s ed o e ucn ug rwa 01 . Al b v h s e ot n ii o h ihe tyil fr d i g s a s8. % l o e te e r s rs p o i o ee e e o urh r u e o a
Z HANG Yu h i I u—ig,Y — u ,JA C i n y AN T a —o G in y u ( col f i c neadTcnl y H nnIst eo Si c n eh o g , ix n 5 03 C i ) Sho o f S i c n eho g , ea tu f c neadT cnl Le e o n it e o Xni g 30 , h a y a 4 n
d y , n u t g1 5pe e y e a( i e r r .S l q o a ds bt t w s . n el dn a gp r 5 m ak n as ic l i . i s cl da t a an c m i m e 8 m) oi l u r n u s a a 5 adt a i w s e 0 Lf s .U — di re 3 h o g 8 2 l
Ab t a t a c a i c t n c n i o s o oi — u sr t e me tt n o o n srws p er ae t i td a i y T ih d r i d s r c :S c h r ai o d t n f s l s b t e f r n ai fc r ta r t td wi dl e cd b r o ema vr i f o i d a o e h u c i
第2 第3 7卷 期 21 0 0年 6月
… … 一 l l : 。 t {抽 礴 ,
生 物 学 杂 志
J URN F B OL GY O AL O I O
Vo. No 3 127 .
J n,2 1 u 00
d i 0 3 6 /.sn 10 o: . 9 9 jis. 0 8—9 3 . 0 0 0 . 4 1 6 22 1.3 04
关键词 : 酸水解; 稀 玉米秸秆; 色木霉 ; 绿 生物糖化 中图分类号 : 84 Q l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62 2 1 )3— 04— 4 10 9 3 (0 0 0 0 4 0
S ud n c n ii n fb o o i a a c a i c t n t y o o d to s o i l g c ls c h r f a i i o o c d y i o n s r ws b rc o e ma vrd fa i l ss c r t a y T i h d r ii
cor st aws. n r
Ke wo d :d l td a i y ml s ;C 1 t w ;T ih d r i d;b oo ia a c a i c t n y r s i e cd h d y i u s O I r s r o ma vr Tsa c e i ilgc l c h r ai s i f o
h d b e td d h jr f ci co f h t f oi sb t t a d l u r c lvt nt , n c lm , o d g ntei— a e n s i .T ema f t gf t so ter i o sl u s a n q o , ut a o me iouu s la i u e o ae n a r a o d re i i i i n o h n
l n e o o u t i in yo e u t u a .I h w d t a e o t f e c f rd c f c e c frd ci es g r ts o e h t h p i m c n i o sfrs c h r c t n w s te r t fc l v t g3 u p e v t mu o d t n o a c a i a i a h ai o ut ai i i f o o i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