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优秀篇)(精品)

最新《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优秀篇)(精品)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优秀篇)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克服困难读书的坚强意志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3、激发学生结合课文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坚强意志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2、激发学生结合课文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读课文;查找关于“大眼睛”的资料,了解“希望工程”献爱心的情况,了解贫困地区孩子求学的一些情况。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简案)一、导入新课1、(出示“大眼睛”图片)这是一张不寻常的照片,通过课外查找资料,你知道它有什么特殊意义吗?2、让我们走进这张照片,走进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了解课题中引号的用法。

指导读出渴望的语气。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察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开火车、分小组等形式读词。

理解“跋涉、蜿蜒、忧郁、丰碑、濒临、讲述”等重点词语。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纠正错误读音。

三、理清脉络1、讨论交流:课文围绕“大眼睛”的照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试说说每段大意。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感动的语句。

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查找关于“大眼睛”的资料,了解贫困地区孩子求学的一些情况。

第二课时(详案)一、激情导入1、(出示“大眼睛”的照片)还记得这双大眼睛吗?她是谁?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呢?2、(板书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照片直接入题,使学生从情感上体会眼神的特殊)二、品读感悟1、(课件出示金钥匙内容)找出文中那一段写的是事情发生的背景。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思考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作者渴望读书的心情,树立热爱学习的观念。

学生能够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描述自己渴望读书的心情和经历,表达了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课文中通过描绘“大眼睛”的形象,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希望。

2. 生字词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渴望”、“读书”、“大眼睛”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渴望读书,读书的重要性是什么。

2.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作者渴望读书的心情和追求。

四、作业布置1. 学生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渴望读书的经历和感受的文章。

2.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写一篇关于身边人的故事,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阅读理解、讨论和写作等方面。

2.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学生作业本。

4. 投影仪或白板。

5. 教学课件或教案。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图片或引导学生观察“大眼睛”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使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四年级语文教案《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四年级语文教案《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四年级语文教案《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详细描述了一个渴望读书的农村孩子的形象,通过他的“大眼睛”反映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章中的生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来感受和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中体会到渴望读书的情感,并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反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农村孩子上学的图片,让学生关注农村孩子的学习生活,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文章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实践活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角色的心理活动,感受渴望读书的情感。

5. 例题讲解:分析文中描述“大眼睛”的句子,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描述人物。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尝试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2. 主要内容:农村孩子的形象渴望读书的情感珍惜学习机会,关爱他人3. 生字词:详见课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同学”的作文。

2. 答案要求:要求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个同学的特点,表达出对他的关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关注农村孩子的学习生活,达到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爱心捐书”活动,为农村孩子捐献课外书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了解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讨论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勇于追求知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讨论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张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大眼睛”的寓意。

(2)讨论:为什么“大眼睛”渴望读书?读书对“大眼睛”意味着什么?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渴望读书的经历或感受。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作者对知识的热爱,对阅读的渴望。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关于渴望读书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描述“大眼睛”渴望读书的插画。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提供及时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文章的“华彩段”。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激发学生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特点。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搜集“大眼睛”孩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铺垫情感。

1、透过同学们一双双甜美无比、炯炯有神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

同时也让我想到,在我国西部的一些偏远山区,有着一群和你们同样可爱的孩子,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失学、辍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部,走近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

2、(课件播放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图像,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激情描述。

)3、此时此刻,你内心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感受。

)二、解说背景,导入新课。

1、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所小学里,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多里路来求学的孩子。

在众多的孩子中间,他发现一个女孩子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年龄最小,但却十分坚强。

虽然她每天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还要经过一座大水库,但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来都没有迟到过。

小姑娘不畏艰难、顽强求学的精神使记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当小姑娘抬起头凝视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照片。

)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她叫苏明娟。

观察照片,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读书)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请打开课本。

三、初读感知,渗透识字。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关于《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优质教案

关于《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优质教案

关于《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语言理解、课文背景了解、作者介绍及文章主旨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生词、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旨的提炼,以及对“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生词、短语的学习,以及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贫困山区孩子们渴望读书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引导: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3. 生词学习:讲解生词、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并适时进行课堂练习。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生词、短语及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主旨,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2. 主要内容:课文梗概、生词短语、文章主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词、短语,并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理解。

(3)以“我眼中的知识改变命运”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1)略(2)示例: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代表了贫困山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他们希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了解我国教育现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助人为乐的喜悦,激发他们更加热爱学习,珍惜现有学习条件。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本文内容与城市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因此阅读课文时老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源。

在教学设计中,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对新学问的学习建构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之上,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为真正有生活价值的情感体验。

本文的教学过程,老师力争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老师努力以文本为依托,围绕文本和照片,在学生、文本和老师之间绽开深层对话,在课堂上尽量做到专心灵去触动心灵。

通过在课堂上设计不同形式的读,从字里行间品尝对渴望读书的感动,感受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备统一。

同时努力让学生绽开丰富的联想,联系广袤的社会生活与大量的背景资料,再加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揣摩大眼睛的独特魅力,感受贫困地区儿童渴望读书的剧烈愿望,和在重重困难中坚毅求学的意志,最终让学生对文本初步形成属于自己的感性体验和理性相识。

[具体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克服困难读书的坚毅意志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3.激发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绽开联想,培育学生的思维想象实力。

4.培育学生珍视学习机会和条件、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坚毅意志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2.激发学生结合课文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绽开联想,培育学生的思维想象实力。

教具打算PPT:希望工程的相关资料。

课前打算:读课文,查找关于大眼睛的资料,了解希望工程献爱心的状况,了解贫困地区孩子求学的一些状况。

教学过程一、看照片,谈话导入提出问题:这深深打动记者、打动人们、也打动我们的,原委是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并就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做批注。

二、品读渴望读书汇报沟通:(以学定教,顺学而导)1.学习第一自然段。

(1)PPT: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觉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了解并感受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现状。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学习资源。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课文所传达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学习。

2. 学会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孩子的生活现状。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孩子的感受,引出课文主题。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学生举例运用。

4. 讨论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所传达的社会责任感。

5. 深入理解:(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贫困地区教育现状。

(2)学生分享查阅成果,教师引导讨论。

(2)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感悟,提出学习目标。

7.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珍惜学习资源的作文。

8.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了解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现状,感受到他们渴望读书的心情,激发了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主题,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关于《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关于《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热爱学习》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山区小女孩渴望读书的故事,展现了贫困地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小女孩渴望读书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珍惜学习机会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女孩渴望读书的心情,体会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贫困山区孩子们上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孩子的生活环境,引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感受课文情感。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指导。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4. 分析课文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小女孩渴望读书的心情。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5. 感悟文章主题学生发表感悟,分享自己珍惜学习机会的决心。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渴望读书”的作文。

2. 答案:(1)见课后生字词表。

(2)例文:我渴望读书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里,有一个小女孩,她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那双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每天,她都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虽然路途遥远,但她从不放弃。

因为她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课堂上,她认真听讲,用心学习。

课后,她还会帮妈妈做家务,分担家庭负担。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学设计范文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学设计范文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学设计《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跋涉、蜿蜒、攒”等生字;理解词语。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想到的内容。

3.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

[教学重点]1.图文对照,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感受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由此想到的内容。

边理解、边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课外查找背景资料,我们知道了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字叫——苏明娟。

还知道了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是在1992年由《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解海龙拍摄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记者解海龙一起走进大别山去了解山里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点评:培养学生自己搜集课外相关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二、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的内涵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记者为什么会拍下这样一张照片?请你把找到的句子再多读几遍。

(点评:要理解本课的深刻内涵,了解当时照这张照片时的背景是十分重要的)预设:根据学生回到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1)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2)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一群要走路上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师:请一个同学读第二句,看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更能打动你?为什么?能不能结合一个词来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内容。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 参与讨论,是否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堂知 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疑惑或困难。
思维能力发展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 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进行批判性思维 和创造性思维。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 知识点。
拓展作业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贫困 地区教育现状,撰写一篇 感想或心得体会。
作业要求
预习作业要求
认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标注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课后作业要求
认真完成课后练习,注意解题思路 和语言表达。
拓展作业要求
搜集资料要真实可靠,感想或心得 体会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真 实感受和思考。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30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与要求
目录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 容。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 作特点,理解文章的 主题思想。
了解作者及背景知识 ,理解文章的时代背 景。
教学管理程中的管理方式和效果,是 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 否需要改进管理方式。
思考自己的教学态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等 方面是否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如何提升自 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06
作业布置与要求
作业内容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2)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正确朗读和理解。

(2)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3)学生对贫困地区教育现状的关注和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文本或多媒体材料。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列表。

3. 讨论和小组活动的道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展示一张贫困地区孩子的照片,引发学生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关注。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张照片中的孩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反馈。

3. 词语和句型学习:(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

(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交流。

(3)教师选取小组活动中的优秀表现进行展示和表扬。

4. 情感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中的“大眼睛”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内容和感受。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具体章节为《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文章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女孩,渴望读书、渴望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上学梦想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眼睛”对知识的渴望;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关爱他人、珍惜学习机会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眼睛”对知识的渴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学习机会的品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眼睛”对知识的渴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珍惜学习机会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学习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展示贫困山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孩子的学习生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吗?他们渴望读书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大眼睛”为什么渴望读书?3. 课堂讲解(1)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认读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2)分析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大眼睛”对知识的渴望。

4. 课堂互动(1)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巩固词语记忆。

(2)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帮助像“大眼睛”这样的孩子。

5. 随堂练习(1)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让学生复述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

六、板书设计主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板书:1. 生字词2. 课文内容概括3. 课文主旨:关爱他人,珍惜学习机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并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珍惜学习机会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贫困地区孩子的关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1)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情感。

(2)激发学生关爱贫困地区孩子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贫困地区孩子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这部分群体的学习生活。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贫困地区孩子的了解和看法。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故事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关爱贫困地区孩子的日记。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2)完成生字词练习。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于贫困地区孩子的关爱措施。

(2)写一篇关于关爱贫困地区孩子的日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爱贫困地区孩子的情感表现。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课文解析1. 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情节和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杨亚迪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小“金钥匙”,结合背景体会“大眼睛”上学的艰苦,感受“大眼睛”对学习的渴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背诵课文片段。

2、继续练习做批注笔记;练习自读课文时提问并独立解答;练习标画出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

3、认字6个,写字8个。

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4、理解“渴望、跋涉、蜿蜒、感染、生怕、忧郁、濒临、丰碑、召唤”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特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生词、句子、段落)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眼睛”这个单元。

播放视频课件
师:这张照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地方?
师: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
师:“渴望”是什么意思?与“希望”“期待”“盼望”相比较,有什么区别?
过渡:同学们对这双“大眼睛”都有着自己的感受,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张照片,走进课文,去解读这双大眼睛,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字6个,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比认字词。

(第一次先学后教)第一场比赛
自学指导一: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我会读
跋涉年龄忧郁亿元丰碑
摄影讲述援助社会捐款重返贫困
2、我会读写生字
①同桌互读生字。

②注意笔顺、笔画及间架结构。

(在《写字书》上描一遍,再写一个,4分钟后比一比谁写得既正确又规范!)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跋涉(báfā)摄影(shèniè)
年龄(lín líng)贫困(píng pín)
2、写出与“渴望”意思相近的词语。

把生字带回课文中,自由读课文,难读的长句多读几遍。

换气符号“∨”
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文要求:
字音准确
声音响亮
不加字落字
句子读得流利
自学指导二:
1、根据课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大眼睛”的。

2—5
自然段
4分钟后比谁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正确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回顾目标,你完成了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词,知道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照片上的“大眼睛”的。

2、了解“大眼睛”成为“希望工程”标志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5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2、结合“金钥匙”联想“大眼睛”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读书的?
3、记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1998年获全国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称号。

他的摄影作品里包含着几代人的期望与无数人的感激,可以说是改变了中国贫困地区上不起学的孩子们的命运。

可以找到相关的句子和关键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

(1)“每天跋涉30里路”
(2)“年龄最小”
(3)“蜿蜒的山路”
(4)“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
(5)“不管刮风下雨,他总是按时到校”
1991年5月,7岁的苏明娟是张湾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发现了课堂上的苏明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

这幅《我要读书》的照片发表后,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简单写下来。

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
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让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的上面。

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看课文插图,默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各找出一个关键词。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

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

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这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2、自由读2—5自然段,读出“大眼睛”对学习的渴望与担心失去学习机会的忧郁来。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

3、如果你是“大眼睛”,你会怕什么?担心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背诵2—5自然段。

背诵提示: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那样……。

它……,生怕……,生怕……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充满着……。

虽然……,虽然……,可是······
这双大眼睛,好像……,看着……,向……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看着……,看着……,……唤起……。

我会背诵第2—5自然段。

学习第三段
轻声朗读第6—7自然段:
1、找出“大眼睛”成为“希望工程”标志的原因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2、标出课文中出现的数据,说说“希望工程”产生的社会效应。

3、浏览全文,说说《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为什么要加上“”?
学了课文,你想为“希望工程”或贫困的学生做点什么呢?
成立于1989年10月,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实施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宗旨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这项凝聚着无数人爱心的伟大工程,使千千万万无钱上学的孩子踏入了他们心驰神往的校园,这项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多年来,苏明娟参加过全国希望工程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以渴望求学的感人形象,感召社会有爱心的人参与希望工程。

98年,当选为团中央14届候补委员;02年当选为团中央委员;03年被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大学毕业后在安徽省合肥市工商银行工作,过着城市人的普通生活。

但她从未忘记帮助过她的人们,经常到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做圆梦行动志愿者,回报着希望工程对她的培养。

当堂检测:1、缩写下面的句子。

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1分钟,你一定能完成!
2、根据要求填空。

1、用“望”组词再填空。

这篇中那双()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工程的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用关联词填空。

()刮风下雨,她()按时到校。

()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回顾目标,你完成了吗?
板书设计
明亮
专注生怕……生怕……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形象标志)渴望忧郁虽然……虽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