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第五单元 第8课时 扇形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说课稿第【1】篇〗4.扇形【说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及练习十六1~4题。
【说教学目标】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他们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扇形,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2.理解扇形概念,知道扇形有一条对称轴以及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
【说教学重点】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扇形。
【教学用具】课件、纸圆片2个、一张纸上画好一个圆、彩笔一支。
【情景导入】课件出示:扇形物体:扇贝、折扇……同学们,刚才你们认识了扇形物体,大家想知道扇形的哪些知识呢?学生:什么样的图形叫扇形?学生:扇形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学生:扇形跟圆有什么关系?……嗯,同学们的问题真的不少,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扇形。
板书课题:4.扇形【新课讲授】1.认识弧:出示一个圆,在上面任意点两个点A、B(1)A、B两点在什么位置?(圆上)(2)老师: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叫弧。
(课件演示。
)(3)追问: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叫什么?什么叫弧?(板书弧: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读作:弧AB(4)请在圆上用彩笔画一条弧。
你是怎样画的?(边用手指描弧边说弧AB)2.认识圆心角:课件演示连接OA和OB(1)线段OA 、OB是圆的什么?(半径)半径OA 、OB所夹的部分叫什么?(角)这个角的顶点在圆的什么位置?(圆心)老师: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什么叫圆心角?(板书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2)请学生在圆上标出圆心角。
谁是圆心角?(∠AOB是圆心角)(3)练习:教材76页第2题。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圆心角?在()里面打“√”。
3.扇形大小与圆心角的关系。
出示课件:提问: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以14圆为弧的扇形呢?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180°,以14圆为弧的扇形是90°。
我的发现:同一圆内,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
圆心角越大,扇形面积越大;圆心角越小,扇形面积越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教案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教案2一. 教材分析《扇形》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扇形的概念,掌握扇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扇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分为两个课时,本教案为第二课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圆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扇形知识相对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知的圆形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扇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扇形的概念,掌握扇形的面积公式。
2.培养学生运用扇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扇形的概念,扇形的面积公式。
2.难点: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扇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扇形的概念和应用。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扇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扇形模型、计算器。
2.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扇形实例,如雨伞、风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数学中的扇形有什么关系?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扇形的概念,并通过模型展示扇形的组成。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扇形与圆形有什么关系?扇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扇形面积的计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扇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扇形的总面积、部分面积等。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扇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设计扇形图案等。
学生分组探讨,分享成果。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扇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扇形统计图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
2.难点: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纸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扇形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3.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4.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制作扇形统计图,并分析其中的信息。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概念:以圆形为基础,通过扇形的面积来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比例。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8课时解决问题(1)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例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在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分率”与所对应的量的相对性。
进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1”“分率”与具体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1. 找一找,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1)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
2. 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1)篮球有35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足球有多少个?(2)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六(1)班有女生多少人?3.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1”的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中两个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地复习了有关单位“1”的知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单位“1”、分率与具体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思辨交流(一)阅读与理解出示例8情境图:这个大棚共480 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
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
要求的是()的面积。
【设计意图: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课件
每天喝一袋250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 其他:
养成分各多少克?
250×0.7%=1.75(g)
课堂练习,巩固应用
1.李明每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如下图。
【教材P98 练习二十一 第1题】
(1)李明每天花多少小时做作业?你还能得 到哪些信息? (2)你认为李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3)你的作息时间与李明的有什么不同? (1)24×8%=1.92(小时)
绘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计算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部分÷总体)×100%
2.计算相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60°×百分比 3.画圆及扇形:
画适度大小的圆, 并按圆心角的度数度量画出各部分扇形。 4.注明相应的百分比,各成分的名称可以注在图上,也可以用 图例表明。
了解生活中的扇形统计图
R·六年级上册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同学们都喜欢什 么体育运动呢?
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情况如下表。
项 目 乒乓球 足球 跳绳 踢毽子 其他
人 数 12
8
5
百分比
6
9
你能算出每种运动最喜欢的人数各占全班 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吗?
人 数 12
8
5
6
9
百分比 30% 20% 12.5% 15% 22.5%
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这些百分数加起来是多少?
能否有一种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各部分 占总体百分比的关系呢?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你 觉 得 这 整 个 圆 六(1)班同学最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情况统计图
表示的是什么?
(1)食品和还购房贷款的支出一样多。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5单元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关注本店铺,下次再找不迷路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圆的知识复习内容包括①圆的认识、圆的周长、面积。
②在圆的认识里,包括圆心、半径、直径、按要求画圆;③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④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⑤扇形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的意义;2、能正确地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并对自己的练习进行自我评价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圆周长、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化曲为直和转化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把握有关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难点: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过程】【知识回顾】此板块分课型,有些课型可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知探究】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圆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复习大家能加深对圆知识的理解、掌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老师也希望今天的复习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复习前,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我们该复习哪些知识,应该怎样复习?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复习提纲:(1)怎样画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征。
(2)圆的周长、面积意义及公式推导过程。
(3)圆的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4)圆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大家把课前整理的有关圆的知识跟小组同学进行交流,结合刚才大家提出的复习思路,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修改,同时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的问题提出来跟同学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我们全班一道交流解决。
2、组织交流:(1)画圆的方法、圆的各部分名称、相互间的关系、圆的特征、及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五单元认识扇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扇形的定义,认识扇形的各部分名称,如圆心角、半径、弧等。
2.学会计算扇形的面积和弧长,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扇形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蛋糕切分、地球仪上的经纬度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已知扇形的半径为5cm,圆心角为60°,求扇形的面积和弧长。
b.扇形的弧长为10cm,半径为8cm,求扇形的圆心角。
(3)结合生活实例,举例说明扇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提高题:
(1)已知扇形的面积为15cm²,半径为3cm,求扇形的圆心角和弧长。
(2)某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弧长为6πcm,求该扇形的半径。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设计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扇形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等学习方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片,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复习圆形的相关知识。
2.教师再将圆形纸片剪裁成一个扇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变成了什么?它和刚才的圆形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扇形。
3.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风扇、比萨饼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扇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兴趣,探索扇形知识:
设计有趣的探究活动,如让学生动手制作扇形,观察扇形各部分的特点,探讨扇形面积和弧长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扇形面积=圆面积× 1800
3600
扇形面积=圆面积× 900
3600
圆心角 圆心角
如果圆的半径为r,圆心角为n0
那么扇形的面积=πr2×
n0 3600
一、填一填 1、(一条弧 )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 ( 两条半径 )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扇形是( )圆的一部分。 2、顶点在( 圆心 )的角叫圆心角,
r=4-1=3(cm)
S=πR2×
1200 3600
-πr2 ×
1200 3600
=3.14 ×16×
1 3
-3.14 ×9× 1
3
=
1099 150
( cm2 )
六、一个扇形的面积是15.7平方厘米,圆 心角是360,则这个扇形所在圆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厘米?
•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谢谢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 (圆心角 )大小有关。
3、一个扇形的半径为6cm,圆心角是 900 ,这个扇形的面积是(28.26)cm2 。
二、判断
1、因为扇形是它所在圆的一部分,那么圆
的 一部分一定是扇形。(× ) 2、圆的面积比扇形的面积大。( × )
三、选择
1、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 c )
3600
=3.14×32× 1200 =9.42(cm2) 3600
五、求下面各扇环的面积
8cm 10cm
1cm
1200
4cm
R=10÷2=5(cm)
r=8÷2=4(cm)
S=πR2×
1800 3600
-πr2 ×
1800 3600
=3.14
×25×
1 2
-3.14 ×16×
1 2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扇形统计图》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扇形统计图》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认识扇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能够绘制扇形统计图。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扇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的认识和绘制能力,对于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扇形统计图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能够绘制扇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能够绘制扇形统计图。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中的百分比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地绘制扇形统计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的兴趣小组人数分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统计图表示这些信息。
2.探究:让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3.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绘制扇形统计图的过程和心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主要内容为扇形的面积和弧长的计算。
学生已经学习过圆的定义和公式,并且能够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对于扇形这一特殊形状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了解扇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扇形弧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扇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扇形弧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面积和弧长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教学准备•白板、黑板或电子屏幕•教材和教案•扇形模型或示意图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于圆的定义和公式的掌握。
步骤二:引入•通过展示扇形的图片或示意图,引入本节课的新内容。
步骤三:讲解•讲解扇形的定义和性质,包括扇形的圆心角和弧度,扇形的面积公式和弧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扇形公式中的各个变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步骤四:练习•按照课本的要求,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练习题,巩固扇形的面积和弧长的计算。
步骤五:拓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扇形公式的用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应用扇形公式进行求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讲解扇形的面积和弧长计算方法,难度相对较大。
在教学前,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扇形的知识,提前准备了一些扇形的示意图,并通过绘图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心角和弧度的概念,这也激发了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学生在计算扇形面积和弧长时,对于公式中各个变量的理解程度不够,因此我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再次强化了学生对于公式中各个变量的含义与计算方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扇形公式的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对于一些基础的概念和知识,学生的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因此在课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复习准备。
其次是在练习环节中,我应该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自主思考题目,并积极纠正学生在解题时的错误。
《扇形》(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扇形》(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的扇形。
扇形是圆的一种特殊图形,它由圆心、半径和圆弧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扇形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扇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扇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扇形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扇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扇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扇形模型、圆规、量角器、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圆规、量角器、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扇形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扇形的含义。
2. 讲解扇形的定义和性质: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扇形的定义,掌握扇形的性质。
3. 演示扇形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扇形面积。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测量和计算,验证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5.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提出一些与扇形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1. 扇形的定义:扇形是由圆心、半径和圆弧组成的图形。
2. 扇形的性质:扇形的圆心角等于其所对圆弧的圆心角;扇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乘以圆心角的比例。
3. 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扇形面积 = (圆心角/ 360°) × 圆的面积。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计算给定圆心角和半径的扇形面积。
2. 请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运用扇形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扇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扇形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反馈积极。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8课时 解决问题(4)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8课时解决问题(4)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工程问题的特征。
2、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工作效率的表示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2页例7,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知道在完成某项工程中,涉及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这三个量。
与这三个量有关的问题就是工程问题。
自主学习:写出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2、修一条长2400米的路,由甲队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由乙队单独做8天可以完成。
甲队1天可以修(),乙队1天可以修();如果两队合作共要修()天。
合作探究:例7、修一条道路,如果我们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
如果我们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
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完成?阅读与理解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知道两队独修所需时间,求合作完成需要的天数,但这条路的总长度是未知的。
分析与解答求合作完成所需时间,必须知道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的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的和=合作的工作时间1)假设这条道路总长为()千米。
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2)再次假设这条道路总长为()千米。
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
3)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1”,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回顾与反思小结:用分数来解决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与用整数来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相同,所用数量关系相同;在用分数解决工程问题时,通常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解题时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拓展练习:一条水渠长3.3米,甲单独修要5小时完成,乙单独修要6小时完成。
两人合作,要几小时可以修完?提示:解决工程问题时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要同意,要么都用具体的量,要么都用分率表示。
学以致用:1、想一想,填一填。
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_第08课时_认识扇形(教学课件)
5 – 2=3(dm)
1 ×3.14×(52-32) 4 =12.56(dm2)
4 – 1=3(dm)
14×3.14×(42-32)×2 =10.99(dm2)
知识总结
A 半径
弧 O
半径 B
1.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 径所围成的图形叫作扇形。
1条 归纳:扇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通过扇形圆心和弧 中点的直线就是扇形的对称轴。
➢ 扇形的大小
探求新知
生活中我们经常把蛋糕、披萨切成扇形,分享 食用。想一想怎样切,切得大?
学习任务二
认识圆心角,了解扇形的大小与 圆心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 认识圆心角
探求新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半径
弧 O
半径 B
探求新知
➢ 圆心角的测量方法
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以 1 圆为弧的扇形呢? 4
A
180 A °O B
90° 我们也可以用
O
B 量角器量一量。
平角
直角
学习任务三
通过分层练习,掌握扇形的特征, 知道在同圆或者等圆中圆心角与扇 形大小的关系。
达标练习 1.指出下列物体中的扇形。
达标练习
2.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圆心角?在( )里画“√”。
A
B BA
O
B
O
O
A
( √)
()
()
B O
A
(√)
达标练习 3.先画一个半径是2 cm的圆,再在圆中画一个圆心角是100°的扇形。
100° O r=2 cm
达标练习 4.你在生活中见过下面这些图案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圆课题第八课时扇形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课时只要求学生知道“扇形”,能看得懂、听得懂、讲得出,能在图上找得出相关对象,知道圆心角和半径都在变化时,扇形大小也在随着变化就可以了。
但是在后面的扇形统计图及练习中,都出现了画规定半径和圆心角的扇形,如果仅仅落实本课时目标,就会影响后面的学习。
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扇形的圆心角和面积稍微拓展。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弧、圆心角以及它们间的对应关系,掌握扇形的基本特征;能准确判别扇形,知道圆心角及半径的大小决定扇形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讨论、判断等活动中,初步经历认识扇形的过程,通过比一比、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体会扇形和圆的密切联系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弧、圆心角、扇形,并能对它们作出准确判断。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扇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学生学习单。
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75“扇贝”“扇形藻”“折扇”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些物体你们见过吗?师: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吗?根据物体的名称“扇贝”“扇形藻”“折扇”等,大部分学生能说出它们是“扇形”。
师:对,这些物体的形状很接近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平面图形——扇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扇形。
(板书课题:扇形)二、观察分析,认识扇形师:仔细观察这些物体,跟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哪些图形有联系?学生会说到,像圆的一部分、半圆等。
师:看到扇形,你想知道有关扇形的哪些知识呢?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扇形跟圆有关系吗?扇形怎么画?什么样的图形是扇形?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扇形的面积与周长怎样计算?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有能力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我们的重要教学目标。
1.建立表象,寻找共性。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我们一起把这些物体的外形描一描。
教师与学生共同比画,课件动态演示。
师:通过观察,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吗?学生可能会回答这些图形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线段、一条曲线;还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有一个角和一条曲线;有的会发现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对扇形并不陌生,在动手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是能够发现它们共同特点的。
虽然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但这个过程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了扇形。
2.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这几个扇形的共同之处,发现它们都是由一条曲线、两条线段围成的。
刚才有同学说扇形是“半圆”“圆的一部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画一画、找一找,看看这条曲线和两条线段,它们与圆有关系吗?【设计意图】将学生研究的目光聚焦到扇形与圆的关系上,并且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能主动地发现扇形与圆的关系。
教师提供画有三个扇形图的学习单,全班学生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有的学生可能很盲目,不知道怎么画,有的学生会根据扇形画出扇形所在的圆,发现扇形与圆的关系,有的学生会用笔描,有的学生用圆规画。
师:通过大家的自主探究,你们有什么发现?有的学生会发现扇形的两条线段长度相等,有的学生发现这条曲线是圆的一部分,有的学生发现这两条线段是圆的半径。
师:同学们通过画一画,发现扇形的这条曲线是圆的一部分,这两条线段是圆的半径,扇形是圆的一部分。
现在你们能根据这个发现归纳出什么样的图形是扇形吗?学生可能会概括出由圆周上的一部分曲线和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是扇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对扇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然不能像教科书那样规范概括,但所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基本相同。
3.规范概念,认识扇形各部分的名称。
(1)结合课件演示,介绍扇形各部分的名称并适当板书。
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2①请学生在学习单上选择一个扇形,标出弧、圆心角。
②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选择扇形中的弧、圆心角并读出来。
4.分析推理,判断大小。
(1)判断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扇形,那么扇形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反之,扇形就越小;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扇形的大小与半径有关,半径越长,扇形就越大;还有的学生会回答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和半径都有关。
师:在同一个圆中,怎样判断扇形的大小?用课件直观演示: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变大,扇形变大,圆心角变小,扇形变小。
(2)直观感受不同圆中扇形的大小。
师:不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呢?用课件直观演示:圆心角的大小一样时,半径越长,扇形越大。
师小结: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和半径都有关系。
5.层层递进,发现本质。
(1)认识圆心角为180°的扇形。
师:想一想,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学生自由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出示: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180°。
教师出示圆形纸片。
师:想一想,用这个圆形纸片折出一个圆心角为180°的扇形,该怎么折?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折一折。
(2)认识圆心角为90°的扇形。
师:如果要折出一个以14圆为弧的扇形,又该怎么折呢?大多数学生知道是将圆对折一次后再对折一次,得到的就是以14圆为弧的扇形。
师:你怎么得到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的?通过两次对折,相当于把周角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一份的度数是360°×14=90°,即以14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90°。
(板书)(3)认识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在折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扇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会回答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师:有几条对称轴呢?有的学生受到圆的影响可能会回答有无数条对称轴,有的学生会回答有1条对称轴。
师小结:扇形是一个只有1条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教学此内容加深学生对扇形的全面认识。
师:刚才我们用一个圆分别折出圆心角为180°和90°的扇形,通过对折我们发现扇形是轴对称图形,通过折一折我们感受到扇形和圆的关系,你们能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计算这两个特殊扇形的面积吗?大多数学生知道圆心角为180°和90°的扇形的面积分别是圆面积的12、14。
先求出圆的面积,再分别乘12、14。
对不知道如何算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启发、引导。
师:根据特殊扇形面积的计算,你能推导出一般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设计意图】对于本课时来说,扇形的面积可以不需要教学,但是在练习和后面学习扇形统计图时,都需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和面积。
在此设计此问题,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6.对比分析,深化认识。
师:我们已经探究了扇形与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扇形的定义,你们能画一个扇形吗?课件出示教科书P76“练习十六”第3题。
(1)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在随堂练习本上画出扇形。
(2)交流画法。
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归纳出画法:先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再以圆的一条半径为边,以圆心为角的顶点画出100°的角,角的另一条边为圆的另一条半径,最后标出圆心角100°。
(3)标出扇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你能标出你画的扇形各部分的名称吗?在图上标出来。
师:如果把你们画的扇形剪下来,那剩下的图形是个什么图形?有的学生会沉默,有的学生会说还是个扇形,因为它也是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
师:说得对!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所以也是一个扇形。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主题图容易给学生造成这样的错觉:扇形的圆心角小于180°。
这无疑让学生对扇形的认识产生了片面性,教师在这里增加了对剩下图形的讨论,就是纠正学生认识的偏差,深化对扇形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拓展深化1.课件展示教科书P76“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交流,课件呈现答案。
2.课件展示教科书P76“练习十六”第2题。
师:这些图形中哪些角是圆心角?为什么?学生交流,课件呈现答案。
【设计意图】由实物到几何图形,由圆心角到面积,逐步深入,加深本节课核心知识的理解,同时渗透扇形面积的意义。
四、拓展延伸,认识扇环1.课件展示教科书P76“练习十六”第4*题。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图案吗?它们是什么图形?学生可能会说见过,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图形。
2.课件展示教科书P76“练习十六”第4*题下面一道题。
学生已经有计算圆环的面积的经验,此处一般都能想到用大扇形的面积减去小扇形的面积就是扇环的面积,但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五、课堂小结师:本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板书设计扇形=360°×1= 90°作业设计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观察并动手操作。
事实证明,动手操作的确是学生理解和认识新知的最佳途径。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现象,从而加深了理解。
但是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并不等于能熟练地掌握知识,能灵活地运用知识。
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光有理解,没有巩固,只会事倍功半。
所以我又安排了反馈练习,以此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做到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