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3章第2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配套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配套课件

考点三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深化探究
1.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随纬度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考点三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深化探究
2.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7月
副热带高 气压带
亚洲 低压
夏威夷 高压
北大西 洋高压
陆地上出现的热低压 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 断
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海 洋上保留下来,并由
带状变成高压中心
考点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深化探究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考点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深化探究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考点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基础梳理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副极地低 气压带
亚洲 高压
北太平 洋低压
北大西 洋低压
风向
考点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基础梳理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副热带高 气压带
亚洲 低压
夏威夷 高压
北大西 洋高压
风向
考点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基础梳理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 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深化探究 2.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试题调研
(2010•江苏地理)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 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 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右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第1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 压带和气流是( B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第三单元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学历案-高中地理鲁教19选择性必修1

《第三单元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学历案-高中地理鲁教19选择性必修1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为后续学习气候类型、气候变化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理解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分析、案例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评价任务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气压带、风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能力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环保意识。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大气环流的动画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结合图表进行详细解释。

(2)分析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实例加深学生理解。

(3)引导学生讨论气候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学生活动:(1)分组进行图表分析,讨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2)进行案例分析,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3)学生进行课堂发言,分享学习心得和见解。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气压带、风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有关气候变化的现象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3)撰写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现象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课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学生反馈如何?需要如何改进?2. 学生反思:我在本课学习中收获了什么?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我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气压带、风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理解地理现象。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2021-4-29 20XX年复习资料教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考纲呈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纲解读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内容。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①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a②低纬环流圈b③中纬环流圈c④高纬环流圈(2)气压带及成因气压带名称成因A⑤赤道低气压带空气⑥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C⑦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⑧堆积下沉(⑨动力因素)E⑩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 G极地高气压带空气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3)风带及成因风带名称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B东北信风带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D盛行西风带响,偏转为西南风极地高气压带气流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F极地东风带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4)全年在A控制下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在D控制下大陆西岸地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受 C 控制,冬季受 D 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A、B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完成相关内容。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1)七个气压带的性质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性质极地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干冷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 赤道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2)六个风带的性质风带分布风向性质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2个) 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冷中纬西风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低纬信风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热一、突破气压带、风带应“四抓”地球由于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

(1)S市夏季常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准确的区域定位和 明确雾的形成原理。第(1)题,降水少、气温高和光照强 都不利于雾的形成和持续。第(2)题,图示地区位于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被 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南北半 球同纬 度各有 一个
南北半 球同纬 度各有 一个
(2)季节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
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
__偏__北___,冬季 偏南 。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 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 风带风向相同。
【答案】 (1)C (2)D
3.(2012·北京高考)右图为 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 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 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游牧活动( )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2)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解析】 第(1)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正确获取图 中信息,比如维多利亚湖、赤道等地理事物都是做该题 组的切入点。该地区为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干 湿季分明,该地游牧活动随着雨季而移动,B项正确。该 区域无热带雨林,A项错误。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 _____副__极__地__低__气__压__带_____。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3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体系架构][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基本概念]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季风环流;气候、气温、降水。

[基本原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气候特点。

课时16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1)成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形成①在上图中适当位置填上气压带的名称。

②在上图中适当位置画出风向。

③在上图中适当位置标注极锋,并画出极锋锋面。

答案思考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和大气环流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答案(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三圈环流形成的基础。

(2)大气环流既包括三圈环流中形成的气压带、风带,还包括季风环流。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特别提醒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判断季节可参照副热带高气压带与30°N的位置,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到海洋与陆地的气压分布,表现为:①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具体如下:大气活动中心(在图中填出虚线处的气压带及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名称)原因表现1月份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高气压;夏季,大陆增温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高气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7月份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低气压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气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答案 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②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8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8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8 气压带和风带【学习目标】①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②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B 为低纬信风带D 为中纬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有同学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简单记忆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对不对?为什么?答案:不完全对。

因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如果就南半球而言则相反。

二、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季风的形成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从大陆吹向海洋(图中A、B)的冬季风。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从海洋吹向大陆(图中C、D)的夏季风。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2.与撒哈拉地区相比,我国东南地区为何能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答案:撒哈拉地区地处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的控制,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我国东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东岸,面临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季风气候,夏季风和台风都会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降水,形成“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锁定高考(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锁定高考(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A. 印度西海岸
B. 澳大利亚西海岸
C. 非洲东海岸
D. 越南东海岸
答题流程
参考答案
A
突破·考试技能
技能归纳 洋流模式图与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
典例 (2014·上海高考)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 的西南风的成因。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 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锁定高考·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梳理·基础知识
解读·重点知能 第 2 讲
突破·考试技能
感悟·高考真谛
梳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1__ __大__规__模___的流动,叫做洋流。 2. 洋流(按性质)的分类 (1)暖流:从□2__水__温__高___的海区流向□3__水__温__低_____的海区。 (2)寒流:从□4_水__温__低_____的海区流向□5_水__温__高____的海区。
油船泄漏,近海石油污染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拉布拉多寒流常携带冰山,且其与墨
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①成因
②影响:使得东太平洋暴雨频繁而东南亚气候干旱;导致东太平 洋鱼类大量死亡;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大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面→著名渔场
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水污染范围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寒暖流相遇形 成海雾;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运
不利,
实例
低纬海区的水温不会持续上升

高考复习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二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解析版)

高考复习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二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解析版)

高考复习(2)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第二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备考导航】考点呈现知识线索素养解读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3.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4.季风的形成与季风气候。

太阳辐射、纬度差异―→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影响气候直射点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受海陆分布影响―→季风环流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全面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依据区域定位,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的原因、影响。

3.地理实践力:观察周边环境的景观变化,感受气候的季节特征,归纳季风气候的特点。

【必备知识】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注1】(1)注意三圈环流与热力环流的区别,热力环流是指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三圈环流形成的基础。

(2)我们平时所指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三圈环流中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等。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辨】气压带的形成不都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流运动造成的。

一个是热力原因,一个是动力原因。

【记1】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注2】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其不同季节的纬度不同,可参照副热带高气压带与30°N的位置。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气压带气候特征自然地理景观特征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森林高大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副热带高气压带炎热干燥呈现出热带荒漠景观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暖而短促多呈现出亚寒带针叶林景观极地高气压带酷寒干燥多呈现出寒带冰原或者苔原景观2.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1)信风控制的地区,气候干燥,多荒漠景观。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地理实践力)2.结合资料,理解掌握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

(综合思维)3.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综合思维)1.什么是大气环流?其意义是什么?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征是什么?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产生何种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均匀的地球表面(假设),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a.低纬度环流圈b.中纬度环流圈c.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北半球)气压带分布形成A 赤道低压带南北纬5°之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C 副热带高压带30°附近高空空气堆积下沉E 副极地低压带60°附近近地面气流上升G 极地高压带极地地区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1个,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风带分布风向B 东北信风带赤道~30°之间东北风D 盛行西风带30°~60°之间西南风F 极地东风带60°~90°之间东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形成6个风带(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将风带与其风向连线。

[特别提醒] 大气环流特点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也是判断某一大气运动形式是不是大气环流的依据,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

但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不是大气环流,因为它们的空间分布X围有限,运动变化周期短。

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讲课文档

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二讲气压带和风带讲课文档

太平洋
印度洋
伯利亚
利亚
第四十三页,共53页。
类型 季节
成因
性质 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第四十四页,共53页。
பைடு நூலகம்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A西北 风
C东南 风
南亚 季风
B 东北 风
D西南 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七页,共53页。
特别提示 (1)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 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2)根据陆地 上的气压类型(高、低气压)和季风风向可判断季节。
(3)抓“移动”——突破季节变化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 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 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第二十四页,共53页。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类型形成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常年受赤道低气 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
气压带或信风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控制
第二十五页,共53页。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常年受极地高气 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通过绘制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说出其特征。

(综合思维)2.利用地图,说明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区域认知)3.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简述主要气候区典型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地理实践力)4.树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观念,说明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人地协调观)一、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1.气候的形成: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气候特征:全年皆夏,气温季节变化小,年平均气温在26_℃左右。

全年多雨,分配比较均匀,年降水量大多在2_000毫米以上。

3.气候的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是世界主要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4.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森林高大茂密,生物种类丰富,是世界上植物生长率最高的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

土壤为砖红壤,化学风化强烈,在一些地区可形成厚达数米至十数米的风化壳。

二、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1.气候的形成:在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空气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2.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较小;全年湿润,冬雨较多,年降水量一般为700~1_000毫米。

3.气候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4.气候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群落外貌上的季相更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显著特征。

春季萌叶抽枝,夏季枝叶茂密,秋季树叶凋落,冬季完全无叶。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1.气候的形成: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2.气候特征: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控制,气流下沉,干旱炎热;冬季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受西风带控制,暖湿多雨。

3.气候的分布:以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还分布在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好望角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和西南海岸等地。

4.气候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许多树木的叶子坚硬,叶片不大,叶面多有“蜡质层”,常覆盖茸毛,有些植物的叶子甚至退化或缩小变成刺。

四、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热带草原气候1.气候的形成: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气候特征:当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当信风带控制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

全年降水较多,年降水量为750~1_000毫米。

3.气候的分布:非洲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东部和南部,南美洲巴西等地。

4.气候对植被景观的影响:植被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又称萨瓦纳。

湿季高温多雨,草原一片葱绿;到了干季,天气燥热,一片枯黄。

(1)热量带为温带的气候类型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小于零摄氏度。

()(2)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3)所有森林中,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丰富。

()(4)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树干和树枝都有厚的皮层保护,以减少蒸发。

()(5)我国新疆的典型植被是()A.温带森林B.温带草原C.温带荒漠D.亚寒带针叶林[提示](1)×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零摄氏度。

(2)×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3)√热带雨林树木高大茂密、种类丰富,垂直结构丰富。

(4)×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树干和树枝都有厚的皮层保护,以御冬寒。

(5)C[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以温带荒漠为主。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每年6~9月的非洲,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

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和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沿途狮子、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问题1(区域认知)你知道这里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吗?提示: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草原上湿季水草丰美,干季草类枯黄。

问题2(综合思维)这里的气候是如何形成的?提示: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归纳提升]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如下表所示:气候类型成因特点分布规律单一热带雨林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全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气压带、风带控制气候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拓展延伸]气候类型的判定(1)根据气温曲线判断南北半球——以“形”定“位”。

依据曲线形状因素变化结论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波峰状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波谷状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2)根据气温判断其所属的温度带——以“温”定“带”。

热带型亚热带型温带型寒带型气温指标最冷月均温>15 ℃最冷月均温介于0~15 ℃之间最冷月均温<0 ℃,最热月均温>18 ℃(温带海洋性气候例外)最热月均温<10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3)根据降水分析其所属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冰原气候1.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上图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1)A(2)D[第(1)题,图中的风带位于北纬30°~60°之间,该纬度带为西南风,故图中①风向正确。

第(2)题,大陆西岸常年受西南风影响,形成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与气候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

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

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

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问题1(综合思维)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提示: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问题2(区域认知)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提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问题3(地理实践力)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提示:存在。

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

[归纳提升]植被与气候植被类型对应气候景观特征森林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常见茎花、板根等景观常绿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阔叶林性湿润气候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植被以松、杉为主,叶片呈针叶状,以抗寒抗旱草原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荒漠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荒漠景观,植被稀疏,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干旱的形态与结构温带荒漠温带大陆性气候2.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

读图完成(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1)A(2)C[第(1)题,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A正确。

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

]人地协调观:郑和下西洋:六百年前“能掐会算”季风活动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历经28年,7次远航,出访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和美洲,堪称史无前例的航海之旅。

研究表明,在没有“发动机”的时代,郑和船队的航行动力主要来自季风活动。

他七下西洋所经过的地区都是全球显著的季风区,风向的季节变化不仅驱动了帆船,还带动了海流变化,为航行提供动力。

可以说,季风创造了最古老的海上商路。

正如英国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所写的那样: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

读郑和下西洋路线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用季风的原理分析一下,要顺风顺水到达目的地,郑和船队出发和返航分别选在什么季节比较好?为什么?(2)郑和的船队前后经过了哪些气候区?请描述一下这些气候区的气候特点。

[解析]第(1)题,郑和船队出发时要跨越我国的南海及印度洋海域,必须借助冬季的东北季风,才能保证顺风顺水,而返航时要从北印度洋海域东来,因此必须选择在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时。

第(2)题,该航程中穿越马六甲海域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经南亚时为热带季风气候,到达阿拉伯半岛时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1)冬半年的东北季风期间出发,夏半年的西南季风期间归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