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伦《中国畅想曲(》No.2)音乐特征探析
中国钢琴音乐的意象特征与意境表现
10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2中国钢琴音乐的意象特征与意境表现于 欣摘 要:本文以中国钢琴音乐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意象特征以及意境表现进行了分析。
在意象特征方面,本文认为中国钢琴音乐具有文学性、描摹性、抒情性特点。
在演奏上,在对意象把握的同时,还需要从创作背景、音乐表现对象、情感表现以及对比不同演奏版本的角度去表现意境。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意象特征;意境表现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于欣(1988-),女,硕士研究生,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引 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最直接呈现给大众的感受,是来自听觉的意象。
[1]意象是中国传统文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风格的文艺作品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审美意象作为展现表演者理解作品内涵的途径,对提升钢琴表演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对意象的探索与分析有助于人们能够深刻的领悟和把握中国音乐风格的审美特征和文化特征。
中国钢琴音乐较之西方而言,起步虽晚,但成就颇高,在其短暂的百年发展中,在音乐创作和表演方面为世界钢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何从意象的角度去观照中国钢琴音乐的特点,以及如何在演奏过程中使意象做到充分的表现,对于我国钢琴音乐创作、教学、表演等实践活动的发展有着积极地意义和价值。
[3]因此,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出发,在深入探讨中国钢琴音乐意象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意境的表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意象特征关于“意象”一词,《辞海》解释其具有两个含义:一是“表象的一种,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象性表象”;二是“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从文艺作品创作的角度看,以上两种解释均与创作行为相切合,可以解释为在文艺作品中被赋予了意义的艺术形象,即“有意义的艺术形象”就是意象,并且具有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的特点。
从意象的客观性角度看,意象的载体是客观存在的物象,源于现实生活。
黄安伦钢琴作品《中国畅想曲》音乐技法分析
198文|陈文佩黄安伦钢琴作品《中国畅想曲》音乐技法分析摘要:文章以黄安伦钢琴作品《中国畅想曲》(No.3)为例,通过对作品的曲式、和声以及织体等音乐技法进行分析,力求对其作品的创作特征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展现这部作品的音乐魅力。
关键词:黄安伦;《中国畅想曲》;音乐技法黄安伦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和指挥家。
《中国畅想曲》(No.3)是黄安伦先生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一首钢琴音乐作品[1]。
这部作品是为数不多的为萨克斯乐队创作的伴奏作品,其五个乐章均借鉴和使用了大量民族传统音乐元素,是利用西方乐器演绎中国音乐的典范之作。
因此,对这部作品音乐技法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黄安伦先生音乐艺术的深层理解。
一、第一乐章的独立分析《中国畅想曲》(No.3)第一音乐章采用的是散板无小节线,演奏比较自由,速度为lento。
从旋律走向分析,这一乐章充分体现了黄安伦先生的音乐创作特点和高超的作曲技能。
首先,本乐章为自由散板且没有伴奏,作曲家就将其演绎为一个充满“狂想”的乐章。
其次,音乐中浓厚的张家口口音和现代钢琴技法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作者高超的作曲手法。
第一乐章利用散板处理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中,有大量的散板出现,这些散板大都是原生性的自由节拍。
黄安伦先生将《中国畅想曲》(No.3)的第一乐章写成散板形式和传统音乐中散板的作用是相同的,目的并不是让音乐散掉,而是通过散板将欣赏者的心调进去,实现对音乐的启动和组织。
二、第二至第五乐章的曲式分析第二乐章是属于再现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为G徵七声清乐调式,与再现部调式相同。
但是在再现部的49-51小节,黄安伦先生连续设置了12拍的A音,这显然是借鉴了西方音乐中属音到主音的终止式。
第三乐章虽然是完全再现的四部曲式,虽然部分学者以为该乐章可以按照三部曲式来分析,但笔者以为中部的内容过于庞大和复杂,且前后之间在调性、旋律以及乐思等音乐属性上联系十分松散,因此认为还是将该乐章作为四部曲式分析为宜。
黄安伦《第二钢琴协奏曲》之音乐分析
黄安伦《第二钢琴协奏曲》之音乐分析作者:吴欣阳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05期摘要:文章对黄安伦生平及《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进行概述,并对全曲各乐章进行曲式结构分析以及文字描述,进而阐述该作品的旋律、节奏及音程特点。
关键词:黄安伦;《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分析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4-0132-03一、作者生平黄安伦是中国著名作曲家。
他生于1949年,五岁起岁父母学习钢琴,七岁完成第一部钢琴曲集,十一岁时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学习钢琴,十九岁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后,在张家口清水河劳动,同时在当地歌舞剧团工作,师从陈紫先生学习民间音乐及作曲。
这些经历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1976年他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并任中央歌剧院专职作曲家。
80年他赴加拿大留学,先后求学于多伦多大学、匹兹堡大学、及耶鲁大学。
他于83年获得英国圣三一音乐学院学士,并于86年以“最优秀奖”获耶鲁大学音乐硕士学位。
黄安伦已入选《世界名人录》及《中国百科全书》,他同时还受邀成为加拿大作曲联盟的成员,但他一直坚持自己是中国作曲家。
他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严肃音乐的所有领域,包括歌剧、芭蕾、合唱、声乐、器乐、协奏曲、以及二十多部交响乐。
他的芭蕾舞剧《敦煌梦》被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之一。
二、创作背景黄安伦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98~1999年间,题献给其挚友许斐平。
当时黄安伦旅居加拿大,每天天没亮就起来作曲,一种“孤寂的长廊”的感觉油然而生。
当时许斐平和阿镗都分别打电话给他鼓劲,因此这部作品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这部协奏曲首演于1999年7月4日,由作曲家本人指挥,许斐平独奏,上海交响乐团协奏,在上海音乐厅举行。
2001年4月,由俄罗斯指挥家康斯坦丁·克里缅茨指挥俄罗斯爱乐乐团在莫斯科演奏,许斐平独奏,并录音。
录音后作品最后定稿,全曲约48分钟。
二胡中英文简介
二胡(音域:D/A + 4 octave above A)二胡是中国的一种民族弓弦乐器,过去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又称为南胡。
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
1920年代,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
在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
历史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唐朝便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称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通称。
至元朝之后,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擦弦乐器的通称。
擦弦乐器至少在唐朝便出现了,最早可能是从弹拨乐器筝发展出以竹片为弓拉奏的轧筝。
宋朝出现奚琴、马尾胡琴、嵇琴等拉弦乐器,其中马尾胡琴已经以马尾制成琴弓取代竹片进行拉奏。
唐宋至明清时期,随着各地方戏曲及民间表演者的需求,逐渐繁衍出许多不同形制的弓弦乐器,如京胡、梆子戏的板胡、粤剧的粤胡、坠胡、四胡等,据著名胡琴演奏家张韶的统计,至今已发展出50多种弓弦乐器。
其中二胡在民间广为流传,大量运用於戏曲伴奏,音色温润动听,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
五四运动时期,刘天华先生融合西方音乐理论、演奏技巧,对二胡的演奏技巧进行了大胆革新,扩展了二胡的表现力,并且创作了多首二胡独奏曲,二胡开始以独奏乐器出现在表演舞台上。
1980年代中后期,出版的二胡独奏曲已有数百首之谱,并开始发展叙事曲、协奏曲等大型二胡曲。
结构主要部分有琴杆(琴柱)、琴轴(轸子)、琴筒、琴托、千金(千斤)、皮膜(蟒皮)、琴码、琴弓、音垫。
弦有两根,内弦定音为d、外弦为a。
琴弓类似小提琴的琴弓,但不完全相同,小提琴琴弓是被固定在弓杆上的,而二胡弓以马尾毛与竹制弓杆组成,富有弹性,可以以不同的力道来控制声音的大小。
阿炳二胡内弦定音为g、外弦为d。
音垫:又称“噪音抑制垫”,“噪音控制垫”或“制音垫”。
目前二胡还是一种不很完善的乐器,表现在音质的不稳定和过大的噪音。
为了能使二胡达到演奏要求,必须稳定音质,降低噪音,所以在琴码的下侧加上一块不雅观的振动阻尼音垫。
琴键上的内心独白--论黄安伦的钢琴音乐创作
化部优秀作 品奖 ” ,被香港 乐评誉为 “ ‘ 文革 ’后第一首成功登上 国际乐坛的中国曲 ,如 “ 一支升空的火 箭” 。此 曲运用 了不 少中国台湾 民谣 ,由深沉 的 《 序 曲》和充满热情的 《 舞 曲》两 部分组成 。 此 曲辉煌的结尾体现了炫技性 的音乐会效果。( 四) 、 《 第一钢 琴三重奏》O p . 3 0 ,创作于 1 9 8 1 年 。这是黄安伦到加拿大后创作的第一部作 品,音乐中寄托了作者对祖 国的一片深 情及对故土的怀念 ,这 首作 品旋律感情真挚 ,结构具有戏剧性的变化。( 五) 、《 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 曲》0 p . 2 5 ,创作于 1 9 8 3 年 。此 曲题献给美 国著名钢 琴家 巴诺维兹。1 9 8 4年 ,在指挥家赖德梧指挥下,由巴诺维兹独奏、广州 交响乐 团协奏在广州
坚持写有旋律 、有调性的音乐,最后黄安伦作为一名 中国作 曲家,极 力想创作 出好的中国音 乐,合理的把握民族 音乐特点和 西洋作 曲技法 ,使二者有效 的统一起 来。( 六) 、钢琴音诗 《 鼓浪屿 》O p . 6 6 ,是 2 0 0 6年第三届鼓浪屿全国青少年钢琴 比赛 的
委约作品。这首作 品题献给黄安伦 的亲密朋友许斐平 以作纪念 。此曲实际上是一首钢琴交响变奏 曲,全 曲共 1 4个变奏 ,钢
但是对于一个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的作曲家来讲仅仅局限在以上的音高组织技术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曲家自己发现了一种能够展现自己独特风格的旋律创作技术一一在传统调式基础上作多调性横向进行如谱例121万方数据2013年第五期音乐创作如上例自第合在一起了正如著名音乐学家李西安所说
黄安伦钢琴作品《中国畅想曲No2》节奏特点及演奏难点探究
黄安伦钢琴作品 《 中国畅想 曲N o 2 > >节奏特点及演奏难点探究
刘 刈
摘 要 :黄安伦共创作 了五首 《 中国畅 想曲》 ,而他的 《 中国畅 想曲 2 》一 《 序 曲与舞 曲》这一作品 ,在钢 琴音 乐的领域
占有 重 要 的地 位 , 作 品 中错 落有 致 的 节奏 韵 律 是 其 突 出的 特 点 之 一 , 对 于作 品 节 奏 的把 握 是 演 奏过 程 中 一个 至 关重 要 的环 节 ,
本文将对作 品中节奏的把握做 出分析探 究。 此作 品在谱 面上看 来多节拍 交替 , 多长短 组合 , 但 是从 音响上听 来似乎有 条不 紊, 因此 它的节奏是 “ 错 落”而 “ 有致 ”的,只要 牢牢抓住 节奏 的特 点,稳 定充分地表达 ,就 能清晰地表现 出作品的性格特征。 另外 ,这首 作 品 多 处 存在 着 演 奏 难 点 ,是 对 演 奏 者 弹 奏技 巧 的严 格 考验 ,本 文也 将 对 作 品 中存 在 的技 术 难 点 进 行 提 炼 ,并 简
度渐快时 ,密集 的小音符 已经无法精确个数与长度 ,都 由演奏者 的理解和直觉来把握 。虽然只是两个音符的简单重复 ,但是 通过力度与速度上 的扩张变化 ,同样具有很强的震撼力与表现力,犹如一开始为 听众敲响一记警钟 ,牢牢抓住 了聆听者的耳 朵 。但 是在 演奏此句时,演奏者容 易产生一个误 区,作品第一个力度标 记符 号就 为 f f f ,演奏者很容易理解为第一个交替要 使 出所有 的力量 以给听众震撼 , 其实不然,要做到让音乐有张力,有强之前必有 弱作 为铺垫 , 如若一开始就将所有力气使 出,
单进 行分 析 。 关键 词 :节 奏 韵律 : 技 巧 难 点 黄安伦 ,旅加现代作 曲家 、指挥家 、音乐教育家 ,入选 《 世 界名 人录 》及 《 中国百科全书 》 ,活跃在西曲家之 一。他共创作 了五 首 《 中国畅想 曲》 ,而他 的 《 中国畅想 曲 2 》为钢琴独奏 ,刘诗 昆以 《 序 曲与 舞曲》1 9 7 7年首演 。错落有致 的节奏使作 品具有鲜 明的性格特征 ,作 品分为序 曲与舞 曲两个部分 ,两个部分分别 有不 同的曲式架构 ,序 曲为再现 四部 曲式 ,舞 曲为变奏 曲式 ,本文将针对作 品的节奏韵律和演奏难点做 出探究 。
中国音乐 赏析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
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1、乐曲简介词:光未然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结构介绍全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
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
《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3、创作背景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
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黄安伦钢琴作品《塞北小曲三十首》创作特征与教学价值研究
1 9 7 3年 , 尚在 张 家 口军 垦 农 场 接 受 劳 动 再 教育 的黄 安 伦 完 成 了 钢 琴 作 品 《 塞 北 小 曲 三 十
童 中 的普 及 , 我们 常常 为缺乏 好 的儿 童 教材 而苦
恼, 特 别 是 形 象 鲜 明 又 具 有 民 族 特 色 的 中 国 教 材 更 为稀有 。 ” ” 因此 , 对 于 一 直 以 来 局 限 于 西 方
煌 梦》、 无伴 奏混 声合 唱 《 安 魂 曲》 以及 钢琴 音 诗
《 鼓浪 屿》 等 作 品。 在创作 中 , 钢 琴 音 乐 无 疑 是作 曲 家 的 最 爱 , 同时 也是最 能 展 现 其个 人 风 格 及 音 乐 艺 术 内涵 的一 种形式 。从 1 9 6 4年 创 作 的 《 钢 琴 独 奏 曲三
觉色彩 , 而 这些恰 恰 正是作 曲家植 根 于 中 国民族
民 间音调 , 融 中 西 方 不 同音 乐 语 汇 进 行 再 创 造 的
初次 探索 。 同时 , 作 为受其 恩师 邵元 信之 邀 而创 作 的一 部钢 琴初 级教 材 , 《 三十首》 中多 样 的 曲式 类 型 、 明确 的技 巧训 练 目的 以及 丰 富 的主 、 复 调织 体手 法 等都显 示 了作 曲家 的 匠 心独 具 。周 广 仁在 作
味的钢琴教材。
关键词 : 黄安伦 ; 《 塞 北 小 曲三 十 首 》; 创作特征 ; 教 学价 值
中图 分 类 号 : J 6 4 7 . 4 1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0 0 1 2 ( 2 0 1 5 ) 0 3—0 l 1 4— 0 7
湘艺版音乐鉴赏高一第五单元知识点
湘艺版音乐鉴赏高一第五单元知识点一、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用心爱心专心81、《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作于1980年。
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主要作品有《五朵红云》、《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拖拉机开进苗山寨》、《我爱梅园梅》等)2、《马赛曲》法国作曲家、诗人鲁日.德.里尔,1792年4月24日写下的《莱茵军战歌》后,改名为《马赛曲》被定为法兰西共和国国歌。
3、《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作于1980年夏。
谷建芬主要作品还有《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4、《菩提树》作者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菩提树》是舒伯特1827年根据德国诗人威廉.缪勒的诗谱写的声乐套曲《冬之旅》24首歌曲中的第五首小曲。
舒伯特主要作品有歌曲《纺车旁的格蕾卿》、《魔王》、《野玫瑰》、《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等,被誉为“歌曲之王”。
5、《和未来有约》是一首在世纪之交的伟大历史时刻,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创作出来的流行歌曲。
6、《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对唱)(6)《黄河怨》(女声独唱)(7)《保卫黄河》(轮唱)(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冼星海的主要作品有大合唱:《黄河》、《生产》歌曲:《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游击军》、《在太行山上》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交响组曲:《满江红》冼星海被称为“人民音乐家”。
7、清唱剧(康塔塔)《亚历山大.捏夫斯基》曲作者是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普罗科耶夫。
主要作品有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声乐交响曲《冬日的篝火;》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清唱剧《保卫和平》,歌剧《战争与和平》等。
探析中国钢琴作品之特色与风格——以黄安伦《序曲与舞曲》为例
探析中国钢琴作品之特色与风格——以黄安伦《序曲与舞曲》为例卜 莉(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摘要】不论是在创作思维、演奏技术,还是文化内涵上,中国音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钢琴作品在发展上也一直演变不同的演奏风格与技巧。
本文将从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演变入手,以黄安伦的《序曲与舞曲》为例,对中国钢琴作品的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特色;风格;黄安伦;《序曲与舞曲》【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序言钢琴作为一种在西方乐曲中萌生并发展起来的乐器,在20世纪初期进入中国,便打上了中国旷古精深的文化的烙印。
很多出色的钢琴演奏者在借鉴西方的钢琴弹奏技巧之余,将中方其他乐器的弹奏技巧融入弹奏中。
进而使钢琴音乐拥有了中国的风格和韵味,并独成一派。
以下就以黄安伦的《序曲与舞曲》为例,揭示中国钢琴作品的独有魅力。
一、中国钢琴作品与西方国家钢琴作品的不同分析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在过往岁月时留下的见证,而音乐则是表达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
在《文化变迁中音乐的纯洁性》一书中,音乐被描述为一种非语言的文化交流方式。
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得到互相传播和渗透,并以多元化的方式发展着。
音乐是人类的另一种文化,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音乐的形成与一个地方的文化息息相关,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音乐,而文化又反过来促进文化的形成。
由于中西方在语言、文学、宗教、哲学、地理环境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谈及中西方钢琴作品时,必定会涉及到双方的文化、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和价值观等等。
中国传统音乐的渊源是中原音乐的基础融入了西域音乐和欧美音乐。
其中,中原音乐主要以汉族文化为主,其在殷商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至汉代佛教传入后,中国吸收了印度教音乐与天竺乐。
到隋唐后大量的外国音乐开始进入中国,这时候的中国传统音乐开放性逐渐凸显。
中国从始至终都由文人来发现文化和传播文化。
《序曲与舞曲》的音乐特色与演奏处理
《序曲与舞曲》的音乐特色与演奏处理作者:潘屹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08期[摘要]黄安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曲家,《序曲与舞曲》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体为中国民歌曲调。
具有旋律明朗、曲调清晰、通俗直观的特色。
本文以黄安伦作品《序曲与舞曲》的曲调特色为出发点,探究其民歌主体的音乐特色,分析其演奏处理。
[关键词]黄安伦;钢琴作品;《序曲与舞曲》;民歌主题在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的文学曲艺作品的创作都有着严格的限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
对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与创作风格造成了极大的束缚。
黄安伦的曲目作品大多都包含民族特色,在当时民族传统曲目的音乐素材比较丰富,但是开发程度并不高,因此对于民族曲目的创作有着深厚的基础,而《序曲与舞曲》正是那一时代的作品,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黄安伦凭着自身深厚的音乐基础与惊人的音乐才华,在无法改变环境的前提下,适应环境,创造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序曲与舞曲》。
本文针对其主题部分进行分析,探究其中民族主题的体现及演奏研究。
一、《序曲与舞曲》的主题研究从《序曲与舞曲》这一曲目的主题音调可以看出,在主题旋律中出现了D语调式音阶,即la、do、re、mi、sol、la。
从民族曲调的角度分析,其其具有高山族民族曲调的特点,高山族民族曲调有着五声性旋法、变头重复手法等特点,五声性旋法指的是以级进的旋律为主,小节内部为级进,跨小节则为跳进。
而在《序曲与舞曲》这一曲目的主题音调中可以看出,主要采用级进的旋律,其中第一乐句的最后一个音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个音;第二乐句的最后音与第三乐句的第一音、第三乐句的最后音与第四乐句的第一个音均属于跳进手法,并且是五度跳进。
图1:《序曲与舞曲》的主题音符然后挑选出其中某一乐句进行单独分析,如图2所示,其中所标注的地方是相同的音,而每一个相同音的后面都衔接着级进音,是典型的羽调式民歌特征。
每一个乐句的第一个音与第二个音之间均采用级进的手法,乐句之间的衔接则采用跳进的手法,是典型高山族民歌的特点。
高中音乐_中国现当代音乐(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现当代音乐(2)——器乐作品风格特点授课人:【中国现当代音乐(2)】【课型】新授课【年级】高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对我国现当代的音乐作品感兴趣,愿意进一步欣赏既具有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又兼备中国新音乐风格的中国现当代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对比、演唱主题旋律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要素,理解音乐内容;通过分段欣赏,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发展方式。
3、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演唱《保卫黄河》主题旋律;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知道两首作品的体裁和结构。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了解中国现当代音乐之器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音乐主题变化时不完整的呈现,需要仔细聆听,认真体验。
【教学方法】运用演示、讨论、练习启发的教法,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法。
在交流中进步,在点拨中成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引出本课的课题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设计意图:通过观赏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出本课的主题。
)2.新授课(1)简介创作背景①简介《黄河大合唱》词曲作者及创作背景。
②简介由《黄河大合唱》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背景。
(2)完整欣赏《保卫黄河》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并思考:主题音乐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的形式都是一样的吗?乐曲中出现了哪种我国的民族乐器?简单介绍协奏曲。
(3)分段聆听Ⅰ:主题呈现①聆听主题,思考:音乐速度、力度、情绪如何?这是一首几拍子的作品?(速度稍快、力度较强,运用两拍子,使得音乐带有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显得高亢激越,振奋人心。
)②老师简单介绍歌曲中出现的附点和切分节奏,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对音乐的影响,演唱主题旋律片段,思考音乐表达了怎样的音乐形象?③课堂实践1:有感情地演唱《保卫黄河》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分析、对比、演唱等活动,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主题,感受轮唱的演唱形式,了解音乐主题所表现出的音乐形象。
黄安伦《两首前奏曲》音乐特色探析
黄安伦《两首前奏曲》音乐特色探析1. 引言1.1 导论黄安伦是中国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两首前奏曲》是他创作的一组琴曲,深受乐迷喜爱。
这组前奏曲的音乐特色独具匠心,展现了黄安伦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两首前奏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色以及演奏技巧,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通过对黄安伦音乐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创作的独特之处。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一一探讨这些方面,并最终对黄安伦《两首前奏曲》的音乐特色作出总结。
愿我们能够在这段音乐之旅中感受到无限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共鸣。
2. 正文2.1 《两首前奏曲》的创作背景《两首前奏曲》是著名钢琴家黄安伦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两首前奏曲分别创作于1994年和1995年,是黄安伦在当时的音乐创作中的探索和尝试。
在当时,黄安伦正处于他音乐生涯的高峰期,这两首前奏曲也反映了他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黄安伦在创作这两首前奏曲时,受到了多种音乐元素的启发和影响。
他融合了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创造出了独具个性的音乐语言。
他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变化、复杂的节奏和旋律,展现出了他对音乐结构和表现力的精湛掌握。
这两首前奏曲在当时就引起了音乐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被认为是黄安伦音乐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他的创作背景、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以及音乐语言的独特表达,使得《两首前奏曲》成为了钢琴演奏家们经典的演奏曲目之一。
黄安伦通过这两首前奏曲展现出了他独特的音乐才华和创作力,为中国音乐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2.2 第一首前奏曲的音乐特色首先是旋律的多变性。
黄安伦在第一首前奏曲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旋律,通过不同的音程跳跃和变化,营造出一种丰富多样的音乐画面。
旋律线条时而缓慢流畅,时而迅猛激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其次是和声的复杂性。
在第一首前奏曲中,黄安伦运用了复杂而具有张力的和声,通过丰富的和弦变化和音程的错置,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和紧张感。
黄安伦钢琴作品中的新民间创作(new folkloristics)原则
黄安伦钢琴作品中的新民间创作(new folkloristics)原则宋 恬(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艺术大学,乌克兰 哈尔科夫 61000)【摘要】黄安伦是中国当代杰出作曲家,长期定居在加拿大,他的创作自然离不开中国民间创作和国际艺术相融合的风格,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大大提升了现如今以民间创作素材为背景的钢琴曲发展空间。
本文以新的研究视角阐述了中国著名作曲家黄安伦作品的民间作曲关系。
以研究观察有着民间艺术起源的钢琴作品为基础,对作曲家与民间创作对话的种类、创作方法基础和新民间创作语体特征进行系统的整理。
【关键词】黄安伦;新民间创作(new folkloristics);职业创作;融合【中图分类号】J647.41 【文献标识码】A民间创作和职业创作相互关系的问题一直都存在且依然是重要问题之一。
它与更多的问题密切相关:民族艺术和国际艺术的人民性、传统和创新。
目前民间创作关系已经到了必须向深入发展研究,而非泛泛研究的程度,也就是说研究应在更狭小的领域内,特别是在“不显而易见”的民族和职业相互关系的领域内。
黄安伦是中国杰出的音乐文化活动家之一。
他为中国音乐贡献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钢琴艺术。
黄安伦不同体裁钢琴作品材料中民族民间创作体系形象风格的影响,可追溯到对作曲家实践的过程影响,同时也是对狭义音乐学和广义美学问题的影响。
二十世纪给历史留下了现象本质复杂、多值的巨大的艺术遗产。
现代艺术史从历史前景的角度理解每个现象的意义,并定义了它们在艺术意识形式类型结构中的地位。
专家们称新民间创作(new folkloristics)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传统之一,确定了它是这个时代的总风格方向之一。
术语“新民间创作(new folkloristics)”最早出现在1920-1930年间西欧音乐学家A.玛莉娜和L.克里斯蒂安森的著作中。
二十世纪下半叶在俄罗斯观察家L.别列扎夫秋克,G.格里戈里耶夫,L.加加列夫,L.赖良,N.沙赫纳扎罗夫等人的著作里这一事物得到了科学的发展。
黄安伦《两首前奏曲》音乐特色探析
黄安伦《两首前奏曲》音乐特色探析一、黄安伦与他的钢琴作品(一)黄安伦生平黄安伦,1949年出生于北京。
当代中国作曲家,自幼随着父母学习钢琴,7岁时就创作了自己的第一册钢琴曲集。
就连当时的音乐大师马思聪评论他有很丰富的想象力。
1961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小学学习钢琴,1968年黄安伦被分配到塞北地区张家口军垦局的农村的农场,在那期间,他遇见了歌剧作曲家陈紫,开始和陈紫民间作曲家学习民间乐以及歌剧作曲。
陈紫的观点对黄安伦的音乐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使他明白了“扎根民族的土壤、借鉴西方的技术、反应时代的心声”的道理。
在1989年,他又先后去了多伦多大学、匹兹堡大学以及耶鲁大学深造。
1983年获得了圣三一音乐院院士。
曾经连任三届加拿大安大略省华人音乐协会主席,只为了在海外宣扬中华音乐文化。
1992年间,在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评选活动中他的作品芭蕾舞《敦煌梦》被推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二)黄安伦钢琴作品特征在2007年,黄安伦的钢琴曲集《黄安伦钢琴作品新编》正式出版,这本书包含了黄安伦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到现今创作的所有钢琴作品,里面共有11首。
作为中国一位多产而又擅长写歌剧和交响曲的作曲家,他的钢琴作品一出,确实让国内专业人士感觉到耳目一新。
打开钢琴曲谱目录,出现的都是前奏曲、芭蕾舞剧、赋格曲和钢琴音诗,单纯的来看,黄安伦的钢琴体裁都是西方音乐中常常见到的,但是在中国新音乐创作中,黄安伦一直坚持着中国民族传统旋律的写法,并且将中国民族性的音乐元素深深植入到自己的血液当中,这也是他的标签特征之一。
西方的钢琴体裁又加上中国民族性的音乐体裁,也让黄安伦的钢琴作品独树一帜。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黄安伦的钢琴作品有以下几个特征:以民族音乐作为创作的根基;灵活多变的演奏性与高度的艺术性;在音乐中表达了充分的热情;作曲技术多元化。
二、黄安伦前奏曲音乐特色(一)黄安伦前奏曲与传统前奏曲的不同点在《黄安伦钢琴作品新编》中的第一篇就是黄安伦在1971年创作的两首前奏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安伦《中国畅想曲(》No.2)音乐特征探析
吴珂昕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10(0)1
【摘要】《中国畅想曲》(No.2)是黄安伦先生于1974年创作的,但直到"文革"后1977年才有钢琴家刘诗昆将此曲改名为《序曲与舞曲》,在北京首演并大获成功,
后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1978年该曲获"文化部优秀作品奖",被美誉为"文革"后
第一首成功登上国际乐坛的中国作品。
笔者通过对作品音乐技法的分析,总结出其
创作特征,进而管窥作曲家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
【总页数】2页(P94-95)
【关键词】黄安伦;《中国畅想曲》(No.2);音乐技法;特征
【作者】吴珂昕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4.1
【相关文献】
1.黄安伦《中国畅想曲第二号》的曲式结构分析 [J], 邓越;林贵雄
2.中西合璧独树一帜——探析黄安伦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J], 聂娜
3.黄安伦钢琴作品《中国畅想曲No2》节奏特点及演奏难点探究 [J], 刘刈
4.让世界为中国音乐所感动——以黄安伦钢琴音乐创作为例兼论“中国乐派的建立”
[J], 宋奕莹
5.黄安伦《中国畅想曲第二号》的曲式结构分析 [J], 邓越;林贵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