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合集下载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降水的形成、降水的量与质、降水的地理分布以及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

在教材分析中,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结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二. 学情分析在学情分析中,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以及他们在生活中对降水的经验和认识。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和气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降水的形成和分布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观察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量与质、降水的地理分布以及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具体目标包括:1)能够描述降水的形成过程;2)能够解释降水的量与质的变化原因;3)能够描述降水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规律;4)能够分析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降水的形成过程和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

降水的形成过程涉及到水蒸气的凝结、凝结核的作用等复杂过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涉及到地形、气候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可能难以记忆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案例分析法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此外,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降水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降水的形成和分布问题。

2.教学内容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量与质的变化原因、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等内容。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掌握降水的测量方法和分布规律;4.能够分析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降水的测量方法;4.降水的分布规律;5.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出示一幅有关降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降水的思考,让学生讨论降水是什么,它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2.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简要介绍降水的定义,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如降水的分类,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

二、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是大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为水滴或冰晶而从云中下降到地面的现象。

根据降水的形式和成因,可以将降水分为雨、雪、雾和露等不同类型。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形态的图片,并与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三、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和天气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大陆地形上升处常有降水增多的地方,而山脉背风处则容易形成干旱带;气候会影响降水的变化,如赤道地区降水较多,而两极地区较少;天气系统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低气压系统中心通常是降水最频繁的地方。

2.教师通过图表和实例解释降水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四、降水的测量方法(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雨量计、雨量图、降水重量计等。

雨量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降水的工具,它能够记录单位面积上降水的毫米数。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测量工具,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降水的分布规律(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分布规律与气候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而中纬度地区则呈现不稳定的分布规律。

2.教师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其中的规律。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天气、了解气候的兴趣。

4.让学生认识到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

3.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帮助理解知识,小组合作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实例。

2.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分好小组,确定每个小组的角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一个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降水,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雨后的彩虹图片,让学生思考彩虹出现的原因,从而引出降水的话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板书,呈现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分布的规律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理解降水形成的过程。

例如,观看一段关于暴雨形成的视频,让学生分析暴雨形成的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降水分布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降水分布规律的理解。

教师可在此过程中进行讲解和辅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

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8.评价与反思
教师通过观察、提问、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和视频展示了什么自然现象吗?”“这些降水现象在不同的地区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降水变化与分布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降水现象的观察和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了解我国降水的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类型,结合实物、图片等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知识。
2.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进度,学习降水量、降水概率等数据的表示方法,学会阅读和解读降水统计图表。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本地区的降水情况,包括降水量、降水次数、降水类型等,并尝试分析这些降水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请学生收集有关降水的新闻、故事或科普文章,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3.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让学生了解家人、朋友对降水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应对降水带来的影响的。通过此作业,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生活的品质。
4.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自然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降水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有初步的认识,但对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补充和拓展。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散布【教材剖析】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散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增补和延长,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相关天气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天气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降水是构成天气的基本因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散布三方面知识【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认识降水的含义、主要形式和降雨的等级区分。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均匀降水散布图,说出生界降水散布的差别。

二、能力目标:1.经过讲课使学生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明确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提升地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经过对扬州地域降水状况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教课要点】1.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亲密联系。

2.年降水量变化柱状图的阅读与绘制。

【教课难点】经过读图与画图,使学生形成地理空间观点,认识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

【学情剖析】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生对部分地理知识有所波及。

从内容上看,七年级学生会感觉既熟习又新鲜,如雨、雪、冰雹等降水现象,但在降水季节变化上,认识水平欠缺,加上空间思想能力和地理学习方式、习惯还没有完整养成,学习起来有必定的难度;从年纪特点和心理状态上看,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重,而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一样见解,拥有优秀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学法指导(1)读图剖析法:经过学生从“降水量柱状图”和“年降水量散布图”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整合,总结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年降水量的世界散布规律。

(2)活动研究法:①合作议论──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②个别研究──依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课时安排】1~2 课时【教课准备】学生疏成小组就座,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沟通。

【教课过程】教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设计活动企图新课导入创建情境:学生结利用1.扬州地域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以什么天合自己生活气为主?这类天气往常又称为何?的察看实质2 播放视频资料“梅雨”。

鲁教五四学制版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鲁教五四学制版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鲁教五四学制版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程是六年级地理上册中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讲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到地球降水的变化规律和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情况,加深对地理学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降水的概念和分类;–了解降水的变化规律;–掌握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地球的关注和热爱。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到降水的分类和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图表和实际案例,深入理解降水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难点在于学生对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情况的理解和区分,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

四、说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划分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降水的概念和分类;•降水的变化规律;•中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情况。

2.教学方法选择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情境引导法: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和图表,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互动交流。

•示范演示法:通过示范分析图表和解读实际案例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五、说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一个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降水变化与分布的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发生洪灾的故事,并引出问题:为什么某个地区会发生洪灾?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到可能的原因。

2.降水的概念和分类通过讲解PPT和图表,向学生介绍降水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雨水、雪水、冰雹等。

同时,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了解不同降水类型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降水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并解读地球降水的变化规律。

例如,通过展示全球降水量的分布图,让学生发现降水量在不同地区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鲁教五四学制版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教五四学制版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教五四学制版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降水的类型、变化和分布;•掌握降水的区域差异和季节变化特点;•培养观察和比较的能力;•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重、难点•重点:降水的类型、变化和分布。

•难点:地形和气候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3. 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分布;•地形和气候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4.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讲授、观察和讨论的方法,其中包括:•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降水的类型、变化和分布;•利用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区域差异;•运用案例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和气候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5. 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利用照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方降水量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某些地方降水多而另外一些地方降水少。

2.课堂讲授•讲解降水的类型、变化和分布;•利用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区域差异;•运用案例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和气候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3.小组讨论•分为小组,探讨某个地区的降水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该地区降水多或少,分析其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4.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降水的类型、变化、分布以及地形和气候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了解到的知识,提升他们的表述能力。

6. 教学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表述、绘图、填表等方式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侧重于降水的类型、变化、分布以及地形和气候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值得改进之处:1.案例应用方面不足虽然在本课中,我引入了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去思考、比较和分析,但是实际应用的情况还有不足的地方。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示范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示范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知道降水的不同等级划分,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 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 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三、教学策略降水是气候的要素之一,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两方面内容,这节课主要从降水的变化来讲解,分为降水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

本节课围绕三个要点展开:1.什么是降水;2.降雨的不同级别;3.降水的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

为此,本节课设计了“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通过活动完成“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的要求。

四、教学流程五、当堂练习1.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降水就是指降雨B.降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不大C.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没有差别D.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2.天津市的年降水量约为580毫米,它的含义是()A、多年平均降水量B、各月平均降水量C、各年最高降水量D、某一年的降水量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六次降水过程,了解到当地全年平均降水量约530mm,并记录了降水量,如下表。

3.该地当月降水量为()A.150mm B.25mm C.5mm D.530mm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和气压计B.相对全年平均来说,该地当月降水量较少C.该地当月下旬降水较多、强度较大D.该地当月降水非常集中答案:D;A;A;C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降水的概念及测量1. 降水的含义2. 降水量观测方法二、降水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三、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四、教学目标1.能够判读等降水量线模式图,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2.能描述世界降水分布特点,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变化的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二)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掌握读图、绘图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归纳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一)教法创设情景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二)学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1: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冬季的降水是一种什么形式?除此之外,降水还包括哪些形式?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导入2: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冰雹”,依次展示几种天气现象。

有近菊T冃凰否下雨隅甫幽一个月臬地下了大習杲地尊冰舗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以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一、降水的变化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一:降水量的测量我们知道了降水的形式,那么如何测定降水量的多少呢?我们又用哪种容器来进行测量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降水量测定的工具”图,讨论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测量降水的工具由哪两种容器构成?(2)在读降水量数值时,应注意哪些观察规范。

学生看图讨论后,发表意见,最后老师总结: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和量杯。

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是毫米(mm)。

观察时,视线要与刻度值齐平。

活动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运用1.绘出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的多少。

2.把横坐标轴平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

在纵坐标轴上,按相等的差值标上降水量刻度。

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示范课教学设计

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示范课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的形式以及降水量的测定方法;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难点: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课前准备制作PPT。

相关资源降雨的形成过程视频。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雨)。

(2)白色花,无人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原来它从天上来(雪)。

(3)大豆小豆天上撒,人畜庄稼谁都怕,尽干坏事伤天理,掌握科技征服它(冰雹)。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及降水的变化雨分布。

【新知讲解】一、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概念与形式多媒体展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教师: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的形式——雨、雪、雹、雾等,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多媒体播放视频“雨”。

雨(以上图片为素材库中视频“雨”的截图)教师:观看视频,了解了降雨的形成过程,降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学生:充足的水汽、降温等。

2.降水的等级提问:水汽的多少和降温的幅度决定了降雨的不同级别,降雨分为哪些等级?学生: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

承转:我们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的等级。

那么降水量又是怎么测量的呢?3.降水量的测量请学生阅读教材P58阅读材料,并思考: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单位,以及测量方法。

学生活动:认识雨量器和降水量的测量,通过阅读教材,认识雨量器的构成和降水量的测量。

明确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教师讲解:人工测量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录一次,这两次记录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
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改善土壤和水质,提高闽楠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广生态农业
提高公众意识
鼓励公众参与
加强青少年教育
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
பைடு நூலகம்
06
闽楠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1
闽楠的生态效益分析
2
3
闽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并释放出氧气,有助于净化空气。
净化空气
闽楠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保持水土,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土壤侵蚀。
制定严格的采伐计划,严格限制闽楠的采伐数量和采伐时间,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03
资源保护措施
02
01
根据闽楠的生长周期和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利用计划,确保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利用方案
制定合理利用计划
积极推动闽楠人工林的种植和发展,提高闽楠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发展人工林
保持水土
闽楠具有较好的生态修复功能,能够促进土壤形成和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修复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闽楠的种植规模将不断扩大。
种植规模扩大
闽楠产业将不断完善,包括苗木培育、种植、管理、采伐、销售等环节。
产业链不断完善
闽楠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泛,不仅用于建筑和家具制造,还将应用于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
多样化应用
化学防治
在病虫害严重时,可采用杀菌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防治;同时应注意保护环境和天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结合
05
闽楠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加强对闽楠天然林的管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防止人为破坏。
严格保护天然林
科学培育
限制采伐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3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3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类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降水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类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类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类型的识别。

3.降水分布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图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降水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实例。

2.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降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雨滴”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降水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降水形成的过程、降水的类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降水知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呈现的降水知识,讨论并回答小组讨论问题。

例如:请描述你们所在地区的降水类型及其特点。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教案
1.讲授法,结合图表和实例进行阐述。

2. 课堂讨论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降水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和作用。

2. 发问:你认为降水的分布和变化有哪些影响因素?
二、讲解
1.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降水的测量方法和降水的分类。

3. 全球降水的分布格局及其分区。

三、巩固
1. 让学生自主探究降水的分布和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展示结果。

2. 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测掌握情况。

四、拓展
1. 让学生了解降水的重要性和保护降水资源的意义。

2. 给学生留作业,让他们深化对降水的认识。

教学资源:
1. 降水的数据和图片。

2. 降水的相关图表和资料。

评估方式: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测验。

2. 学生留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法和课堂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问题,积极参与课堂。

2. 通过小测验和留作业的方式,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新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创新教案(第1课时)】

新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创新教案(第1课时)】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个方面内容。

本节教材与第二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在,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会很容易接受。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课标要求】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的形式以及降水量的测量方法,举例说明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读图,归纳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学会分析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比较法、计算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是真是假?雪都没过膝盖了,可电视里面说降水量只有7毫米,不会是报错了吧?怎样测量降雪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

自主学习: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58页。

提问:1.降水有哪些形式?降水: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雾、霜、露水属不属于降水?学生发散回答,教师简单解释: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

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

但是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

在中国,国家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降水量仅指的是垂直降水,水平降水不作为降水量处理,发生降水不一定有降水量,只有有效降水才有降水量。

降雨分哪些级别?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3.了解降水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4.能够分析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空气中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降水可以分为雨、雪、雹、霰等几种类型。

2. 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降水的变化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季节变化: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分布不同,夏季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量较少;2.地理位置:不同地理位置的降水量也不同,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多,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影响降水量和分布,例如全球变暖会导致降水量增加;4.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降水的分布也有影响,例如山地降水量较多,平原地区降水量较少。

3. 降水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降水的分布特征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纬度分布:不同经纬度的降水分布不同,赤道地区降水量较多,极地地区降水量较少;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分布也有影响,例如副热带高压带会导致干旱地区的形成;3.海陆分布:海陆分布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例如海洋上空的降水量较大,陆地上空的降水量较少;4.气候带分布:不同气候带的降水分布也不同,例如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较大,荒漠地区降水量较少。

4.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会影响农业生产,例如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会受到影响;2.水资源利用: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也会影响水资源的利用,例如降水量减少会导致水资源短缺;3.自然灾害: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也会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例如降水量过大会导致洪涝灾害;4.经济发展: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也会影响经济发展,例如干旱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课件
查阅资料,绘制一幅本市气温变化曲线 和降水柱状图
06 说板书
07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学生活动多,形式多样。绘图环节,学生参与度高,成果显著。 (二)不足之处: 1、教学语言不够精炼。2、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改进之处: 1、教师方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丰富和充实自己。 2、学生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以时事热点为基 础,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说课 流程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03 说学情 04 说教法、学法 05 说教学过程 06 说板书 07 说教学反思
01
说教材
本节选自鲁教版地理(五四)六年级上
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
本节与上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起, 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延伸,也是理解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有关知识的基础,具有 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 基础。
师生 合作
达标 检测
导入
探究
提出
课堂
布置
新课
新知
建议
小结
作业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设置问题,自主学习
(二)联系生活,激情讨论
(三)动手绘图,归纳总结
(三)动手绘图,作品展示
(三)动手绘图,归纳总结
季节分配均匀
季节分配不均匀
(四)读图比赛,发现规律
拓展延伸,提出建议
师生合作,课堂小结
【教学难点】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03 说学情
1.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对降水有直观的认识。 2.学生已经学习过条形图、等值线图,具备一定的 读图能力。 3.对新鲜的知识充满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方面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2. 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3. 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 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2. 通过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学习地知识的良好习惯;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2.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通过读图、绘图,掌握读图、绘图的能力和方法;2.归纳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冬季的降水是一种什么形式?除此之外,降水还包括哪些形式?板书: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讲授新课】课件展示几种天气现象图片。

板书:一、降水的变化1. 降水的概念及形式师:什么是降水?生: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师: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归纳。

大家思考:雾、霜、露水属不属于降水?我们所看到的雾、霜、露等不属于降水,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下来的液态或固态的水,而霜、露都是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直接凝结于物体上形成的。

雾是空气中水汽的凝结物,与地面相连,悬浮在近地面的大气中,没有降落到地面。

所以,它们都不是降水。

师:降水的形式有降雨、降雪、冰雹等。

降雨是降水的最主要形式。

在古代诗词里面也有很多描写降雨的美丽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等。

(过渡)我们知道降水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比方说降雨就分为好几种: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

那么气象部门是如何测量降水量的多少的呢?请同学们自学阅读材料《降水量的测量》。

生:学生看书。

2. 降水量师: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

空气柱里含有水汽总数量也称为可降水量。

它对应于空气中的水分全部凝结成雨、雪降落所能形成的降水量。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用英文字母p表示。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师: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图中所示的测量降水的工具由哪两种容器构成?(2)在读降水量数值时,应注意哪些观察规范?生:学生看图讨论后,发表意见。

师: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和量杯。

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是毫米(mm)。

观察时,视线要与刻度值齐平。

师:气象部门用一种仪器来测量一个地方一天中的降水,它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的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月的降水量相加。

3. 降水的等级测量出降水量,气象部门把日降水量<10毫米的称为小雨,日降水量10~24.9毫米为中雨,日降水量25~49.9毫米为大雨,日降水量≥50毫米为暴雨。

4.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

分别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过渡)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

我们怎样直观地知道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变化情况呢?这就要用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5. 降水量柱状图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直观地反映一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情况,那么降水量柱状图是怎么绘制的呢?实验探究,观察发现师: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有4个步骤:(1)绘出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的多少;(2)把横坐标轴平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

在纵坐标轴上,按相等的差值标上降水量刻度;(3)按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标出相应的高度,画出柱状表示降水量;(4)在图上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师:带领学生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提醒学生注意画图步骤。

学生在书本上画好。

教师适当巡查,对画的好的给予表扬,不会的及时指导。

师:大家学会了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那么如何判读呢?首先是读数据: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并说出全年降水量多或少。

其次看极值:即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

最后说变化:看各季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降水量多,什么季节降水量少,并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师:观察课件上的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思考以下问题:(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师:该地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全年降水不均匀。

6. 降水的季节变化师:请同学们看课件,这是两个降水量柱状图,表示的是A、B两地,观察A、B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何不同?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情况,从A图我们可以看出该地一年内各月降水都比较均匀,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大;B图看出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大,7、8月份降水最多,12、1、2、3、4月降水少。

课件展示全年多雨型、全年湿润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少雨型的降水量柱状图和分布地区并总结规律。

【课堂小结】《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方面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2. 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3. 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 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2. 通过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学习地知识的良好习惯;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2.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通过读图、绘图,掌握读图、绘图的能力和方法;2.归纳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差异,就不同地方来说,年降水量也不一样。

有的地方少,有的地方多,那么,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板书:二、降水的分布1. 等降水量线【讲授新课】师: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那么,什么是等降水量线呢?生:回答。

师: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降水量线。

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

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课件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总结中国地图上三条重要的等降水量线:(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8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地理意义:传统意义上南方与北方分界线;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分界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等。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端一线,它同时也是我国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是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是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400mm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部分。

(3)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也是中国沙漠区与非沙漠区的分界线。

师:同学们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以下活动题。

(1)赤道附近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区别?生:小组讨论回答。

师:对小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

师:通过以上的读图分析,大家能够归纳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吗?板书:2. 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展示课件,总结以下规律:(1)赤道附近降水量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量较少;(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5)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影响降水量分布的因素(1)纬度位置我们前面总结了降水分布的规律,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因此,纬度是影响降水分布的重要因素。

(2)海陆位置师: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量较少,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因此,海陆位置是影响降水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

(3)地形因素师:读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示意图,总结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师:(展示课件)世界和中国降水量的极值。

板书:4.降水的极值【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