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合理运用审讯策略
司法部工作人员的证人与嫌疑人面对面审讯技巧

司法部工作人员的证人与嫌疑人面对面审讯技巧在司法部工作人员的工作中,与证人和嫌疑人进行面对面的审讯是常见的任务。
这种审讯技巧的运用对于确保证人与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以及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审讯技巧,帮助司法部工作人员在面对面审讯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第一,建立互信关系。
与证人和嫌疑人的互信是面对面审讯的基础。
工作人员需通过友好、尊重和专业的态度来建立与他们的信任感,使其愿意真实地配合询问。
第二,保持专业的沟通技巧。
在审讯中,工作人员需要用简单明了、引导性强的语言进行提问,确保对方理解问题并作出准确的回答。
避免使用复杂的措辞或行话,因为这可能会引起困惑和误解。
二、运用非语言行为观察技巧通过观察被询问者的非语言行为,工作人员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其心理状态和真实态度的信息。
第一,注意姿态和肢体语言。
被询问者的姿态和肢体语言可以提供关于其紧张度、自信心和真实态度的线索。
例如,紧握拳头和冷汗等迹象可能揭示出被询问者的紧张和不安。
第二,观察眼神和表情变化。
被询问者的眼神和表情变化也是重要的观察对象。
凝视、缩眼或眨眼等行为可能反映出被询问者的焦虑、疑虑或不诚实。
三、运用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在面对面审讯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
第一,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是指那些无需简单回答的问题,可以引导被询问者提供详细信息或阐述观点。
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开放式问题来了解事件的背景、细节和被询问者的思考过程。
第二,闭合式问题。
闭合式问题是指那些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通常是“是”或“否”的答案。
工作人员可以使用闭合式问题来核实事实、解决矛盾之处或确认被询问者的陈述。
四、采用积极倾听技巧倾听是面对面审讯中至关重要的技巧之一。
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积极倾听来建立与被询问者的良好沟通,并确保其对被询问者的陈述进行全面的理解。
第一,给予被询问者充分的时间表达。
被询问者可能需要时间来组织思绪和回答问题。
浅谈审讯中如何运用心里技巧

浅谈审讯中如何运用心里技巧乐亭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审讯技巧,是技巧中的特定类型,是矛盾对抗双方一种特殊的斗智斗谋艺术。
审讯是侦查人员同犯罪嫌疑人攻心斗智,利用调查材料和政策教育罪犯、制服罪犯的短兵相接式战斗。
贪污贿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由于其身份特殊或涉案金额较大,反侦查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等特点,他们在接受审讯时的心理变化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试探摸底、对抗相持、动摇反复和供述认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侦查人员必须善于抓住各个阶段的关键时刻,正确施压,并准确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善于利用其复杂矛盾的心情,灵活采取不同的审讯技巧,攻其要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法律威慑披坚执锐在和犯罪嫌疑人接触之初,审讯人员就要通过审讯中的交流造势,语言刺激,心理暗示,营造气氛等方法,运用强大的法律威慑力,使犯罪嫌疑人有一种如临深渊、退路已断的感觉,彻底打破其心理平衡,随之,就是披坚执锐,高节奏、强突破,使其产生心理压力,直致使其精神崩溃,缴械投降。
在这一阶段,需要充分运用法律,吃透案情,有的放矢,一环紧扣一环,步步进逼,毫不放松。
审讯人员要给犯罪嫌疑人一个逻辑严密、以理服人、刚正不阿,执法如山的形象,和一切尽在我掌握之中的心理暗示,使其抗拒心理开始瓦解。
二、动之以情破其心障在犯罪嫌疑人的抗拒心理瓦解以后,就要尽快的与犯罪嫌疑人融通感情、消除对立、建立信任、达成同感共识,使他们按照审讯人员所指引的“出路”中走出。
在这一阶段,要强调犯罪嫌疑人走向犯罪的客观方面的原因,目的是为其犯罪找出心理上的自谅点,使其心理压力环节,放松警惕心态,敞开心怀,放心交流,同时还要对犯罪嫌疑人生活上充满关怀。
达到融通感情,消除犯罪嫌疑人的戒备心理后,再次对其晓之以理,分析他们面临的处境,使他们与审讯人员之间达成同感共识:事情暴露了,已无法掩盖了,要获得对自己有利的处理,只有一条路——主动交待自己的问题,创造从轻处理的条件,引导他们按审讯人员给他们设置的“出路”中走出。
刑事案件中的嫌疑人审讯技巧

刑事案件中的嫌疑人审讯技巧在司法领域中,刑事案件的审讯阶段被视为决定案件走向的关键时期。
嫌疑人的审讯过程中,律师、检察官、警务人员等各方参与者需要运用一系列技巧,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嫌疑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本文将探讨刑事案件中嫌疑人审讯的关键技巧,旨在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
1. 深入准备在审讯之前,各方参与者都需要对案件细节和相关法律进行深入学习和准备。
这包括了解嫌疑人的背景,收集证据和相关信息,并研究适用的法律条款。
准备充分可以帮助参与者准确评估案情,制定有效的审讯策略,并在审讯中做出恰当的反应。
2. 保持专业和客观在嫌疑人的审讯中,各方参与者应保持专业和客观的态度。
律师、检察官和警务人员都需要尊重嫌疑人的权益,不因个人情感或偏见而影响审讯的进行。
通过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可以建立嫌疑人与审讯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并有助于信息的全面披露。
3. 善于倾听和观察审讯过程中,各方参与者应善于倾听和观察。
认真聆听嫌疑人的陈述,注意他们的非言语表达,例如身体语言和情绪反应。
这些细微的变化可能提供有关案件真相的线索,有助于审讯参与者了解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和可能的动机,从而更好地掌握审讯的节奏和策略。
4. 灵活运用问询技巧在审讯中,各方参与者需要灵活运用问询技巧,以有效地获取关键信息。
开放式问题可以鼓励嫌疑人开放和详细地陈述情况,而封闭式问题则有助于获取特定和准确的信息。
同时,采用反问和插话等技巧可以突破困境,引导嫌疑人深入回答问题,或揭示可能存在的矛盾或不一致之处。
5. 理性引导和辩驳有时候,嫌疑人可能会提出虚假陈述或试图误导审讯参与者。
在这种情况下,各方参与者应运用理性引导和辩驳的技巧。
通过逻辑推理和与证据的对照,可以揭示出不合理或不真实的陈述,并帮助嫌疑人正视案件的真相。
然而,辩驳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护嫌疑人的权益,避免使用过于激烈或侮辱性的言辞。
6. 保持沉着和耐心嫌疑人审讯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
浅谈审讯中嫌疑人心理特点及审讯策略

浅谈审讯中嫌疑人心理特点及审讯策略人的行为由思想指挥,而人的思想又深不可测,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是人与人之间解决对抗矛盾各种手段中最深层次的交锋。
职务犯罪侦查其实就是与侦查对象斗智斗谋,运用证据及侦查手段攻其心,迫使其交代犯罪事实的过程。
掌握和研究侦查对象在审讯中的心理,通过察颜观色、语言沟通、以某种信息媒介和谋略手段为武器,做出以智取胜,以巧取胜的谋划和设计,向嫌疑人的情感、意志、精神、知觉、意识等心理因素进行刺激和影响,以降服其思想,摧毁其意志,瓦解其士气,影响其行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了解审讯中侦查对象的心理,灵活自如,有针对性地运用审讯谋略,对其进行强大的心理攻势,是侦查人员在审讯中的一个重要法宝。
一、审讯中犯罪嫌疑人的心理1、沉默不语,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抗拒心理。
有的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强,他们对侦查人员使用的审讯策略、审讯方式从不同渠道获得了感知。
有的对法律政策存在偏见,对侦查人员甚至看管人员存在高度的戒备,使其对审讯产生抗拒的心理,害怕一旦说漏嘴,暴露出其犯罪行为的蛛丝马迹,从而对侦查人员的审讯尽量不回答或者少回答,抱着只要我不开口任你咋办,到了时限就得放人的对抗态度,来对待侦查人员的审讯。
2、察言观色、避重就轻、投石问路的试探心理。
有些职务犯罪嫌疑人社会阅历丰富,审讯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对抗后,会有意无意地关注或提出一些与案件无关的问题进行打探,如家人、单位、外界等情况;或尽量少说、不说、迟说,总想让侦查人员先说或多说,以观察侦查人员的口气、态度和了解外界的动态,揣摩侦查底细,试探侦查路数,以便思考对策。
3、暴跳如雷,神情激愤,惺惺作态的表白心理。
有些职务犯罪嫌疑人从以前权势炙手的领导到成为受人冷落的阶下囚,心理产生巨大的落差,内心充满压抑、激愤、焦灼的情绪,从而或神情亢奋,大谈自己的光辉历史,或情绪激愤,牢骚满腹,对审讯人员的讯问表现出很不耐烦。
审讯策略与取证技巧

审讯策略与取证技巧
在进行审讯时,审讯策略和取证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审讯策略和取证技巧:
审讯策略:
1. 明确目的。
在进行审讯之前,需要明确审讯的目的和目标。
2. 了解被审讯者。
在进行审讯之前,需要了解被审讯者的个性、背景、心理状态等信息,以便制定合适的审讯策略。
3. 制定计划。
在进行审讯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提问的顺序、内容、方式等。
4. 保持冷静。
在进行审讯时,需要保持冷静,不要被被审讯者的言语或行为所干扰,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5. 掌握节奏。
在进行审讯时,需要掌握节奏,根据被审讯者的反应调整提问的方式和内容,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取证技巧:
1. 收集证据。
在进行取证时,需要收集尽可能多的证据,包括书面证据、物证、口证等。
2. 保全证据。
在收集证据时,需要保全证据,防止证据被篡改或毁灭。
3. 鉴别证据。
在进行取证时,需要鉴别证据的真伪和有效性,确保证据可以用于案件的审理。
4. 追踪证据来源。
在收集证据时,需要追踪证据的来源,以确定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5. 分析证据。
在进行取证时,需要对证据进行分析,确定证据对案件的影响和价值,为案件的处理提供依据。
以上是审讯策略和取证技巧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审讯技巧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审讯技巧犯罪嫌疑人的审讯是刑事案件中重要的程序之一,审讯的过程往往决定了案件的成败。
在进行犯罪嫌疑人审讯时,掌握合适的技巧能够帮助警方获取更多的关键信息,进一步推动破案进程。
本文将就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审讯技巧进行探讨。
1. 理解审讯的目的和重要性犯罪嫌疑人审讯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证据和真相,推动案件进展。
审讯是检察官或警方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通过询问、观察和评估犯罪嫌疑人的言行举止,从而了解案件的本质。
审讯过程中,审讯人员应保持冷静和专业,采用恰当的方法与犯罪嫌疑人进行沟通。
2.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在审讯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审讯人员需要通过倾听和关注的方式,传递出自己是真正关心犯罪嫌疑人的情况,愿意给予他们合理的处理,并且对取得真相感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犯罪嫌疑人的防备心理,并帮助他们更愿意详细交待案件的相关信息。
3. 采用开放性问题和闭合性问题的结合在犯罪嫌疑人审讯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开放性问题和闭合性问题是必要的。
开放性问题可以使犯罪嫌疑人有机会详细叙述案件的情况,从而提供更多触发信息的机会。
而闭合性问题则能够帮助审讯人员获取详细和具体的信息,以及对犯罪嫌疑人的陈述进行核实。
4. 控制审讯的节奏和语气审讯人员需要掌握审讯的节奏和语气,以避免在对犯罪嫌疑人施加过多压力的同时,也不能过于宽松。
过度施压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产生逆反心理,妨碍案件真相的获取;而过于宽松可能会导致失去对案件答案的控制。
因此,在审讯过程中,正确的尺度和语气对案件的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 回顾和总结审讯内容在审讯过程中,审讯人员需要及时回顾和总结审讯内容。
通过简洁地总结和回顾犯罪嫌疑人的陈述,可以让审讯人员更好地理解案件的状况,并进一步深入追问相关信息。
此外,总结也是为了检查和确认犯罪嫌疑人的陈述是否具有一致性和逻辑性,以确保获取的证据具有可信度。
在刑事案件中,审讯技巧的应用是推动案件进展的重要环节。
审讯犯罪嫌疑人应注意方法策略

审讯犯罪嫌疑人应注意方法策略在检察工作实践中,某些案件办理周期长,久侦不破不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案件的主要证据,而是寄希望于犯罪嫌疑人开口,一旦犯罪嫌疑人不交代,或者交代后又翻供,案件就定不了。
不仅如此,在没有掌握主要证据的情况下就传讯犯罪嫌疑人,其同伙和有牵连的人(包括配偶)就会转移、隐藏或者销毁证据。
由此,形成讯问犯罪嫌疑人没有结果,再收集证据更难的局面。
因此,审讯犯罪嫌疑人应重视方法和策略。
笔者从检察工作实践中,认为侦查环节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细致做好首次讯问犯罪嫌疑人工作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开始接受传讯时,常有两种心理表现:一种是恐惧、戒备的心理,不知道检察机关已掌握他哪些证据;另一种是侥幸、对立的心理,自以为作案手段隐蔽、不易显露。
此时,如能认真细致做好第一次讯问突破工作,不仅能取得重大收获,还能为往后的审讯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一,选择适当的讯问地点。
第一次传讯的地点要有所选择,如对于受贿犯罪嫌疑人而言,如在其单位或候谈室里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侥幸心理往往大于恐惧心理,常软磨硬顶、拖延时间,以便转移赃物或销毁罪证。
所以,应将受贿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传到检察机关的讯问室进行讯问。
由于客观环境的改变,罪恶感的压力,就会使其意识到罪行已败露从而惊恐不安,这时再有针对性地向其宣传有关法律和政策,多数犯罪嫌疑人会交代自己的罪行。
第二,要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熟悉案情,选准突破口,采取适当的讯问方式。
犯罪嫌疑人在初次被讯问中,一般表现为“摸底-动摇-交代或抗拒”三个阶段。
开始多数犯罪嫌疑人东拉西扯、标榜过去,显示“清白”,借以判断检察人员掌握他哪些问题。
在动摇阶段,往往采取沉默不语,“想不起来,时间久了”,或交代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进行搪塞,此时,通过检察人员的讯问和教育,一些犯罪嫌疑人能够权衡利弊,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之后,无计可施,低头认罪,交代问题。
所以,检察人员在讯问时要注意观察和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选择较为明显和易于暴露的事实情节,或者犯罪嫌疑人防守薄弱的环节作为突破口。
审讯的最小化策略的具体运用

审讯的最小化策略的具体运用
审讯的最小化策略是在进行审讯时,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来减少对被审讯人的侵犯和不适感。
具体运用这一策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尊重人权与尊严:审讯人员应尊重被审讯人的人权和尊严,不采取任何虐待、侮辱或恶意对待的行为。
审讯场所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光线和声音等环境条件,确保被审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采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审讯人员在与被审讯人对话时,应采用非暴力、非侮辱性的沟通方式,避免使用威胁、恐吓或虐待等手段。
审讯人员应以平等、理性和尊重的态度与被审讯人进行交流,充分倾听其陈述和辩护意见。
3.合理安排审讯时间和频率:审讯人员应合理安排审讯时间和频率,避免对被审讯人进行过度的长时间审讯或频繁的审讯,以减少其身心负担和不适感。
必要时,可以适度延长审讯时间间隔,给被审讯人提供休息和恢复的机会。
4.提供法律援助和翻译服务:对于语言不通或不熟悉法律程序的被审讯人,应提供合适的翻译服务和法律援助,确保其能够理解审讯内容和权利,并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辩护意见。
5.录音录像或书面记录审讯过程:为了减少对被审讯人的不适感和争议,可以采用录音录像或书面记录的方式记录审讯过程。
这样不仅可以提供证据,还可以避免因记忆错误或口头陈述的不准确性而产生争议。
总之,审讯的最小化策略的具体运用在保护被审讯人权益和提高审讯效果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尊重人权、采用合理沟通方式、合理安排审讯时间和频率、提供法律援助和记录审讯过程等措施,可以减少对被审讯人的侵犯和不适感,提高司法公正和人权保护。
审讯技巧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从事公安工作的民警,我深知审讯技巧的重要性。
在多年的审讯工作中,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些审讯技巧,这些技巧不仅提高了审讯效率,也使得案件得以顺利侦破。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对审讯技巧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尊重与信任在审讯过程中,首先要尊重被审讯人的合法权益,给予他们信任。
尊重意味着我们要尊重被审讯人的尊严、人格和合法权益,不进行侮辱、威胁和恐吓。
信任则是建立在对被审讯人良好态度的基础上,使其放下心理防线,如实供述犯罪事实。
1. 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审讯过程中,要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让被审讯人感受到尊重。
可以通过微笑、亲切的语气等方式,消除被审讯人的紧张情绪。
2. 肯定被审讯人的积极表现:在审讯过程中,对于被审讯人的诚实、配合等积极表现,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其信任感。
3. 坚持原则,不妥协:在审讯过程中,要坚持原则,不因被审讯人的情绪波动而妥协,保持审讯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倾听与引导审讯过程中,倾听是获取有效信息的关键。
我们要善于倾听被审讯人的陈述,从中发现线索和矛盾,进而引导其供述犯罪事实。
1. 全神贯注地倾听:在审讯过程中,要全神贯注地倾听被审讯人的陈述,避免分心或打断其说话。
2. 寻找矛盾和线索:在倾听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被审讯人陈述中的矛盾和线索,为后续审讯提供依据。
3. 引导被审讯人供述:在发现矛盾和线索后,要适时引导被审讯人供述犯罪事实,可以采用提问、暗示等方式。
三、心理战术审讯过程中,心理战术的运用至关重要。
我们要善于运用心理战术,破解被审讯人的心理防线,促使其供述犯罪事实。
1. 激发被审讯人的自尊心:在审讯过程中,要激发被审讯人的自尊心,使其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性,从而产生悔罪心理。
2. 利用道德感召力:在审讯过程中,要利用道德感召力,让被审讯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供述犯罪事实。
3. 激发被审讯人的恐惧心理:在审讯过程中,要激发被审讯人的恐惧心理,使其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和严惩力度,从而供述犯罪事实。
合理化策略在审讯中的运用

合理化策略在审讯中的运用吕尧(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泸州646000)内容摘要:对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规律的探索,是审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于心理学理论和现代审讯工作实践提出来的合理化策略,是审讯人员主动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原因、动机寻找一个在道德上符合情理的理由,以降低其罪责感,缓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失衡状态,从而突破其心理防线,改变其态度,敦促其采取外显的行为反应的一种利导型审讯方法。
目前,侦查讯问实践中尚存在合理化策略的运用频率低、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突破合理化策略运用的现实困境,应加强研究。
基于合理化策略的内在逻辑,该策略运用前应做好心理重建,运用中要把握好时机并遵循角色迁移、移情共振、动因合理化、结果同向等步骤。
关键词:合理化策略;审讯;运用中图分类号:DF7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612(2019)03-0034-06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是人在面对负性事件时,基于主观知识背景、经验体会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即:个体在面临负性事件时,为减轻自我压力,缓解不良情绪,而自发地、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和前置经验,为自己的言行动机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以对抗由于主体过失或故意而造成的负面结果时产生的心理失衡。
换句话说,“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1]。
通常意义下,合理化的主体是施加负性行为的人本身。
合理化策略的核心是“合理化”,将其运用于审讯实践中时,其使用主体就变为了审讯人员。
因此,本文所谓合理化策略,是指审讯人员主动地、自发地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原因、动机寻找一个在道德上符合情理的理由,并给予理解,以降低其罪责感,缓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失衡状态的一种利导型策略类型[2]。
在审讯中,运用合理化策略的成功来源于攻心。
因此一旦对犯罪嫌疑人起作用,取得的口供一般较为稳定,较少出现翻供、悔供,值得积极推广。
但去们通过实践调研发现,当前的审讯工作实践中,合理化策略的使用频率较低,典型的成功案例也较少。
审讯的方法与技巧深度好文

审讯的方法与技巧深度好文
审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查方法,能够帮助警方和法庭获取嫌疑人和证人的证词和信息。
审讯的方法与技巧对于获取正确的信息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审讯的方法与技巧。
1. 建立信任和谨慎
建立嫌疑人或证人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他们才会愿意向你透露真实的信息。
在审讯过程中,要保持谨慎,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言辞,要多方核实信息。
2. 利用非言语的沟通方式
除了言语沟通外,非言语的沟通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观察对方的表情、姿势、眼神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内心想法。
3. 制定提问计划
在审讯之前,要制定好提问计划。
提问应该有条理,先易后难,逐步深入。
避免过于冗长的提问,要让对方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回答。
4. 使用开放式问题
在审讯过程中,要尽量使用开放式问题,让对方自由陈述。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仅仅得到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5. 多角度思考
在审讯过程中,要多角度思考,不仅要考虑对方的言辞和行为,还要考虑案件的细节和背景。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案件的情况。
6. 控制情绪
在审讯过程中,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对方的言辞而激动或愤怒。
只有保持冷静,才能更好地进行审讯。
总而言之,审讯的方法与技巧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获取信息和证词。
通过建立信任、利用非言语沟通、制定提问计划、使用开放式问题、多角度思考和控制情绪,可以使审讯更加高效和成功。
把握审讯节奏 运用审讯策略 提升12小时讯问能力

递 给局 长的时候 .用手在卷宗上轻轻 的敲了两下 . 并 说 :这是邹某 的材料。 同时局长与侦查人员的眼神进 “ ” 行短暂的交流 . 经验丰富的局长 已经心领神会 . 知道卷 宗 内的材料都不是邹某 的 。 但局长却拍着厚厚 的案卷 . 对邹某说 :你看看这些 材料都是你的犯罪证据 .你还 “
详细具体地 汇集案情资料 .首先要搜集被举报对象 的
相关 信 息 和 资料 , 照 片 、 址 、 历 、 务 、 如 地 简 职 级别 、 权 职
后 亲 自对 邹 某 进 行 审讯 .另 一 名 侦查 人 员 作 为 副 审 协 助 配 合 。 入 审讯 室 和邹 某交 锋 了几个 回合 。 进 发现 邹 某 的主 要 的 问题 是 侥 幸 心 理还 没 有 被 打 破 .邹 某 自以 为
把握审讯节奏 运用审讯策略 提升 1 2小时讯问能力
文 范 刚常 范 ◎ 晖 吴文 金
如 耄
经历的特殊性 , 其通常有较高的知识 文化 . 在部 门或领 导岗位上任职 。 这类 人群 的反侦查意识特别高 。 抗审能
力 特 别 强 .要 想 从 这些 犯 罪 嫌 疑 人 1中获 得 有 罪 供 词 : 3
一
第一 . 审讯 前期 的 初查 工 作 。拿 到 案 件 首 先 要 认 真分 析 线索 的成 案 可 能 性 .对 于 成 案 可 能性 大 的犯 罪 事 实 . 行 周 密 的 排 查 , 量 收集 第 一 手 材 料 , 可 能 进 尽 尽
段 时 间 的审 讯 进 展不 明显 .职 侦局 长 听到 这 个 情 况
心 , 件 设 施 也 相 当完 备 , 何 利 用 好 办 案 区 、 讯 室 硬 如 审 为 我们 审 讯 造势 . 也 是 优 秀 侦查 员 应 该 具 备 的 素 质 。 这 在犯 罪嫌 疑 人 到 达办 案 区之 前 .我 们 就 应 该 把 办 案 区 的所 有灯 光 打 开 .包 括 办 案 区 每 一 间讯 问室 地 灯 都 打 开 . 空着 的讯 问 室 的 门紧 紧 关 闭 . 犯 罪 嫌 疑 走 入 办 把 让 案 区 就有 一 种 错 觉 .使 其 认 为 已 经有 其 他 的 同 案 犯 已 经 到 位 。 讯场 所 的 布置 应 安 全 、 审 简洁 、 静 , 安 以免 分 散
浅析合理运用审讯策略

浅析合理运用审讯策略摘要:审讯是一种特殊的侦查活动,它是在初查或者秘密侦查取得进展的基础上,由侦查人员根据已掌握的证据,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面对面的讯问、质证和调查。
也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短兵相接,运用智慧和谋略所进行的一场决战。
孙子云:“上兵伐谋”,因此,审讯必须讲究策略。
审讯策略是审讯人员针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和反侦查伎俩,在审讯中运用智慧和计谋而采取的相应对策和方法。
计谋乃玄机也,不论是从其深度还是广度上,笔者均说不清其究竟有多少种,也不可能将其穷尽囊括。
本文仅归纳出四几种以资探讨,具体采取什么策略,既要根据特定的人和事的具体情况预先谋划,审讯中又要因人因事制宜随机应变。
关键词:审讯策略运用刑事诉讼案件审讯方法一、制定审讯策略的依据审讯策略,是预审员在党的政策、法律的指导和制约下,在掌握一定的证据和信息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审讯的目的和要求,充分研究案件的特点,经对比、优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审讯行动方针、行动步骤。
就一件具体案件的审讯工作而言,它是一个完整的战略部署。
其依据主要有一下三点:1、不能偏离党的政策、国家的法律及当时的斗争形势,否则.就会犯原则性错误。
毛泽东同志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审讯策略必须受政策、法律的严格约束.政策、法律是策略的基础,策略是实施政策、法律的手段。
2、不能脱离证据与信息材料,根据案件的性质、证据的数量质量以及信息资料的丰富程度来确定。
3、应从实际出发、考虑案件具体情况、制订最佳方案。
根据被告人犯罪动机、作案方法、身份、性格特征,文化程度、社会经验、犯罪经历和认罪态度等。
审时度势、周密地预测被告人可能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制定最佳方案。
二、讯策略的运用(一)政策攻心,指明出路攻心为上的策略是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思想,政策,法律,形势与前途教育,从心理上征服犯罪嫌疑人,促使其彻底交代罪行的讯问策略。
审讯学技巧

审讯学技巧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审讯学技巧这个超有意思的话题。
你想想,审讯就像是一场在真话与谎言之间的激烈游戏。
比如说警察审讯嫌疑人的时候,那场面,就如同高手过招!警察得运用各种巧妙的技巧,才能让嫌疑人露出马脚。
首先呢,观察可是至关重要的!得像老鹰一样紧紧盯着嫌疑人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和动作。
就好比你发现一个人说话时眼神飘忽不定,时不时地挠挠头,那是不是就很可疑呀?这时候你就得留个心眼了。
然后啊,提问的技巧那也是相当关键。
不能直愣愣地问,得旁敲侧击,绕着弯子来。
好比你想知道一个人昨天干了啥,你别直接问“你昨天干啥了”,你可以说“昨天那个地方可热闹了,你没去凑凑热闹吗”,这不就巧妙多了嘛!
还有啊,营造气氛也特别重要。
把那氛围弄得紧张点,让嫌疑人心里犯嘀咕。
“哎呀,这到底是咋回事啊,是不是他们啥都知道了”,一旦嫌疑人有了这种心理,就容易露出破绽啦!
再说说攻心,哎呀妈呀,这可太重要了。
你得找到嫌疑人的弱点,然后攻其不备。
就像你知道一个人最在乎家人,那你时不时地提提他家人,他能不心虚吗?
审讯学技巧真是门大学问啊!咱可得好好研究研究,说不定哪天咱也能用上呢,是吧?总之,掌握了这些技巧,就像是有了一把打开真相大门的钥匙,能让我们更快地找到事情的真相!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很值得去了解呀!。
浅谈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保持沉默的应对策略

浅谈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保持沉默的应对策略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浅谈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保持沉默的应对策略一、保持沉默型反审讯伎俩的概念和特点反审讯是审理案件时当事人采取各种手段与审讯人员进行对抗的一种形式,是一场审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激烈的心理交锋战。
犯罪嫌疑人为隐瞒犯罪动机、逃避罪责、逃脱惩罚,必然会采取各种手段与侦查人员进行对抗,其中审讯过程便是犯罪嫌疑人对抗侦查人员的关键环节,审讯过程中审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对立性,预示着犯罪嫌疑人不会轻易地就自己的犯罪事实作出供述。
因此,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会运用各种反审讯手段大做文章,以达到逃避或是减轻罪行的目的。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118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
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
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由此可见,我国现今确立的是有限制的沉默权制度,犯罪嫌疑人在与犯罪有关的情节问题上不享有沉默权。
在实际办案中,保持沉默型反审讯伎俩主要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不主动交代案情,不开口说话,以此来对抗审讯人员的讯问,使审讯陷入僵局,达到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
使用保持沉默伎俩的犯罪嫌疑人无论审讯人员如何讯问,其心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就是不开口说话,就算说话也只是敷衍审讯人员的讯问,答非所问,漫不经心,根本不会提供有效的口供。
而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作为定案的重要证据,主要是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而获得,并且口供也是查明犯罪事实,印证其它证据材料的重要途径。
因此,一些犯罪嫌疑人知道口供的重要作用后,就常常使用保持沉默的方式作为他们的反审讯伎俩,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达到他们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
二、保持沉默型反审讯伎俩的应对策略(一)准备充分,意志坚决这类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心理落差很大,害怕罪行败露而受到惩罚,所以他们的戒备心理很强,在审讯人员没有足够证据或是他们心理防线没有崩溃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如实招供。
审讯工作方法技巧及(“惑”)的出神实战运用

一、审讯前的准备工作审讯和打仗一样要打有准备之仗,无准备地匆忙上阵,必然是胜少败多。
在审讯开始之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准备。
第一,我们要对审讯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正确的判断,同时树立必胜的信念。
审讯犯罪嫌疑人实际上就是一场战斗,是一场攻心斗智的较量,也是一场复杂的心理战。
因此,每次审讯我们都必须严阵以待,不能掉以轻心。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检察人员是站在正义的一边,掌握着审讯的主动权,能够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侦查资源,再加上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是一定能够把案子拿下来的。
因此一定要树立必胜的信念,绝对不能在审讯中动摇退缩,萎靡不振,错失良机。
第二,我们在审讯前要熟悉案情,吃透案件,同时全面了解犯罪嫌疑人。
如何熟悉案情,吃透案件,我们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明确熟悉案情的目的。
我们全面地研究熟悉案情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怎么去干。
我们通过全面的熟悉案情,就能清楚知道案件本身的现状,已经获得了那些材料,还需要那些材料,存在着那些问题?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
其次,我们要掌握一些能够明确审讯的任务和方向,全面地研究熟悉案情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比如通过案件本身的性质确定案件的特点。
刑事案件的侦查特点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先有危害社会的案件事实的出现,再去寻找实施犯罪的行为人,也就是说先有事而后找人。
例如:在某一凶杀现场发现一少女被杀,寻找谁是杀害少女的凶手,便成为该案件的侦查重点。
当某一目击者确认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只有A某到过凶杀现场,于是A某便成为了犯罪嫌疑人。
那么审讯犯罪嫌疑人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在某一杀人现场发现一少女被杀,与犯罪嫌疑人A某是否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审讯活动也就会围绕少女被杀与A某是否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展开。
当目标被确定以后,就需要制定审讯方法。
通常情况下审讯这类犯罪嫌疑人,大多采用联系的方法和否定的方法,联系的方法需要查明现场与犯罪嫌疑人的联系;现场的遗留物与犯罪嫌疑人的联系;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的联系;目击者与犯罪嫌疑人的联系。
审讯策略与取证技巧

审讯策略与取证技巧审讯策略与取证技巧是司法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的运用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审理结果和司法公正。
本文将介绍审讯策略与取证技巧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操作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审讯策略审讯策略是指在审讯过程中,为了获取被讯人的真实供述和相关证据,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方法。
审讯策略的核心是尊重被讯人的权益和合法权益,确保审讯过程的公正和合法性。
1. 采用开放式审讯策略开放式审讯策略是指在审讯过程中,给被讯人充分表达意见和陈述的机会,尊重其权益和尊严。
审讯人员应采用开放式提问方式,引导被讯人自由陈述,避免使用封闭性问题,以免限制被讯人的表达和思考。
2. 建立良好的审讯氛围审讯过程中,审讯人员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审讯氛围,与被讯人建立信任关系。
审讯人员应保持中立、公正的态度,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侮辱,以免影响被讯人的供述和合作意愿。
3. 灵活运用心理战术心理战术是审讯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影响被讯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其提供真实的供述和配合调查。
审讯人员可以采用亲和力、威胁、恐吓、激励等手段,但应注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避免超出合理限度。
二、取证技巧取证技巧是指在调查取证过程中,为了获取、保护和呈现证据,采取的一系列技巧和方法。
取证技巧的核心是遵循法律程序和规定,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1. 采用多元化的取证手段取证手段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可以包括询问、勘验、检验、鉴定、调取证据材料等。
在采取取证手段时,应注意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2. 保护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取证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避免证据的破坏、篡改或丢失。
取证人员应采取措施保护现场、物品和文件的完整性,避免对证据的干扰和影响。
3. 合理运用证据推理证据推理是取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对已有证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浅析审讯技巧

浅析审讯技巧【摘要】审讯技巧是相关工作当中的重点和要点,很好的掌握审讯工作的基本特点,并且深入的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于相关工作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审讯工作的基本技巧,力求为审讯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为相关事业的发展和前进起到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审讯技巧;审讯工作;审讯对象;研究审讯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在相关工作进行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有许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对审讯对象的特点和性格特征等进行了解、逐步的熟悉并且掌握审讯对象的阅历以及基本的状况,这几点对于审讯工作来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在进行审讯工作之时,还需要注意相关技巧的运用,例如针对不同年龄的对象应该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式,针对不同性别的审讯对象则需要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很好的掌握审讯的基本技巧,熟练的运用审讯的方式,同时充分的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将为审讯带来极大的有利条件,下文将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审讯之前的准备工作(一)了解审讯对象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特征,指的是审讯对象对于人、事物以及行为方式之上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审讯对象不同的性格特点,在很大程度之上决定了其在接受相关的审讯工作之时的基本表现,有的审讯对象较为外向,并且冲动易怒,而有的审讯对象则比较内向,并且性格较为温和,审讯之时也较为冷静和沉着。
在审讯工作的开展之时,需要很好的针对不同类型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并且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并且熟悉的掌握审讯对象的基本性格特点。
针对性格较为外向的对象,在审讯工作当中应该较少的使用过激语言,而采取以柔克刚的策略,避免硬碰硬。
而针对较为内向的审讯对象,则需要采取软硬皆施的方式,多多采用攻心的策略,使之动情,这样就可以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
(二)了解审讯对象的社会阅历针对每一个审讯对象所作的准备工作应该有所不同,对于审讯对象的生活环境、所处的地位、人生的经历以及年龄,同时其反侦查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进行审讯工作之前,需要对对象的基本状况有着全面并且细致的了解和掌握,针对不同种类型的状况,采取不同的技巧,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目的和效果。
对审讯对策的认识

对审讯对策的认识对审讯对策的认识不仅要有完善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因地制宜的针对性。
本人认为,成功的审讯应有机地分为五个阶段,环环相扣、相辅相承。
处理好审讯的五个阶段,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审讯前的"知己知彼"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审讯工作的前期准备相当重要。
为了确保"有的放矢",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实施审讯前,我们审讯员应预先对被审讯人员的个人情况、心理特点和涉案信息进行必要的熟悉和了解,我们要尽可能了解被审讯人的姓名、别名、绰号、年龄、籍贯、住址、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好坏、人缘好坏、社会经历、个人性格、爱好、有无前科、被控案由、作案主观原因、抓获经过、关押期间表现、前期办案已经掌握的证据及已制作的笔录等等。
熟悉案件材料可以让审讯员弄清案件的进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审讯的目标和方向,为制订新的审讯计划,确定讯问策略提供依据。
了解被审讯人员的个体情况、了解抓获经过和证据拥有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审讯中的突破点,确定审讯中的技巧、艺术手法,以及审讯节奏、用证时机以及用证的先后次序。
上述情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了解和掌握:(1)深入、详细,认真地阅卷,多方进行比较;(2)有必要的话可亲临现场进行复勘,或对实物进行以分析,以消除疑问;(3)可向侦察人员、抓捕人员、管区民警、当地治保人员及其他知情而不会影响案件的人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二、审讯开始时的"相面术"我本人一向来反对在与被审讯人员刚一照面时,就马上开始语言上的交锋。
我认为在此时,还应有一个很重要的"相面"阶段。
具体做法有点类似中医中的"望、闻、问、切"。
首先应观察被审讯人走路的姿态,坐姿、神情、手足放置是否自然,面色的好坏、发型以及穿着的整齐度和整洁度;检查其身边携带物品的种类,通讯录、笔记本、存折及皮夹里的名片、信用卡、单据、纸片、照片等内容;有手机的,应记下所有的内存号码,及最近的通话记录、短消息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合理运用审讯策略
摘要:审讯是一种特殊的侦查活动,它是在初查或者秘密侦查取得进展的基础上,由侦查人员根据已掌握的证据,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面对面的讯问、质证和调查。
也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短兵相接,运用智慧和谋略所进行的一场决战。
孙子云:“上兵伐谋”,因此,审讯必须讲究策略。
审讯策略是审讯人员针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和反侦查伎俩,在审讯中运用智慧和计谋而采取的相应对策和方法。
计谋乃玄机也,不论是从其深度还是广度上,笔者均说不清其究竟有多少种,也不可能将其穷尽囊括。
本文仅归纳出四几种以资探讨,具体采取什么策略,既要根据特定的人和事的具体情况预先谋划,审讯中又要因人因事制宜随机应变。
关键词:审讯策略运用刑事诉讼案件审讯方法
一、制定审讯策略的依据
审讯策略,是预审员在党的政策、法律的指导和制约下,在掌握一定的证据和信息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审讯的目的和要求,充分研究案件的特点,经对比、优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审讯行动方针、行动步骤。
就一件具体案件的审讯工作而言,它是一个完整的战略部署。
其依据主要有一下三点:
1、不能偏离党的政策、国家的法律及当时的斗争形势,否则.就会犯原则性错误。
毛泽东同志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审讯策略必须受政策、法律的严格约束.政策、法律是策略的基础,策略是实施政
策、法律的手段。
2、不能脱离证据与信息材料,根据案件的性质、证据的数量质量以及信息资料的丰富程度来确定。
3、应从实际出发、考虑案件具体情况、制订最佳方案。
根据被告人犯罪动机、作案方法、身份、性格特征,文化程度、社会经验、犯罪经历和认罪态度等。
审时度势、周密地预测被告人可能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制定最佳方案。
二、讯策略的运用
(一)政策攻心,指明出路
攻心为上的策略是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征和心
理状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思想,政策,法律,形势与前途教育,从心理上征服犯罪嫌疑人,促使其彻底交代罪行的讯问策略。
《荀子议兵》中说:“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随物变化。
”
1、因人施策,有的放矢
在侦查讯问之前,要针对案件的性质,研究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征,把握对方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因人施策。
比如,针对不同类型被告人的攻心策略有所不同:对育少年犯罪嫌疑人主要采取教育疏导,心理激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教育:对老年犯主要采取诱导激发,摆事实,讲道理,尊重其人格,唤醒其道德感和荣誉感,激发其羞耻心和对子女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2、巧妙使用讯问语言
使用讯问语言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侦查攻心中
的有理,是指侦查人员在开展攻心教育和宣传中,都要以理服人,言必依法,言出法随,言必说理,理至情通;有利是指运用攻心战略要有利于改变对手的心理定势,促使侦查对抗向着有利于己而不利于对手的方向发展,“无利不设谋”;有节是指在运用策略时无论在言辞还是在行动上都应当有所节制,不能为所欲为。
运用攻心战术时要禁止采取过激行为,对投案自首缉捕归案的犯罪嫌疑人,要宽和相待,不得借机发泄私仇.因此就要求审讯人员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全面熟悉案情,了解犯罪嫌疑人,掌握主动权,制定审讯计划。
3、要通达知己之道.
讯问人员在运用攻心战术时,不仅要淋滴尽致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也要勇敢正视自己的缺陷。
由于审讯人员对外界信息的刺激只是消极的接收,不能积极地将外来信息内在的因果关系联系起来,以致漏掉许多有用信息,同时由于审讯时间长,神经高度紧张,导致审讯人员注意力分散;还有就是思维素质低下,其在审讯过程中往往不注意透过案件表面现象去发现犯罪的本质问题,缺乏思维的深刻性,且在思考处理问题时也易受环境的影响,不够客观公正,独立性不够,同时缺乏实践经验,使讯问陷入僵局。
(二)单刀直入,攻其要害
这是审讯中常用的一种策略,运用这种策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关键问题上已经获得可靠证据;
2、可能出现的合理辩解经查证已被排除;
3、运用单刀直入法即使不奏效,对依证据认定犯罪事实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运用单刀直入法进行讯问,其目的不仅限于对已取得的证据进行质证,更主要的是通过成功地运用这一审讯策略,使其心灵受到震撼,动摇其心理防线,从而有利于展开对其他问题的深入讯问。
对于已经获得可靠证据的某一项罪行不要急于讯问,而应当运用其他审讯策略,采取先虚后实的步骤,先将证据虽然尚不充分,但有迹象表明确实存在的犯罪行为进行讯问。
(三)迂回包抄,重点突破
迂回包抄是一个军事战略用语引申到办案审讯上来的名词,它是指司法人员在审讯中有意识地绕过决定案件性质和被审人主要罪
行的主要事实与情节,从有关的其他问题人手,进而扫清外围,最后突破核心问题的审讯策略。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案件中,办案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和证据掌握得比较少,或者还有疑问。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重点突破的审讯策略,就有点冒险,一旦不成功,那就至少会产生两种不良后果:一是暴露了办案人员没有掌握多少情况,反而会增强被审人的反抗心理,不利于今后的审讯;二是逼紧了,很可能逼出假口供,使审讯走入歧途。
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办案人员就只能采取迂回包抄的策略,就是由远而近,由浅人深,向被审人提出一些与决定案件性质、主要犯罪事实没有直接关系或者关系较小的问题,用以麻痹被审人,使其产生错觉,不致于精神过于紧张,也摸不清办案人员的意图,从而无意中说出与案件有关的情况,或
者供出一些可供利用的破绽。
由于被审人搞不清办案人员的意图和进攻路线,而丧失警惕,在回答问题中不自觉地暴露了与主要问题有关的细节,而细节往往不容易作假,即使作了假也会矛盾百出,最后不能自圆其说,一旦时机成熟就可连续出击,集中力量突破核心问题,造成一种被审人既无法缩回已经承认的事实,又对核心问题推脱不了的态势,最后不得不交待。
(四)“利用矛盾,离间分化”
即在具有敌对性质的社会活动中,一方对另一方采用的“合者使离,亲者使疏”的斗争策略。
讯问中的“离间”,是审讯人员为查清共同犯罪中的每一成员的全部犯罪事实,所采用的一切可使其分化瓦解,互相揭发,交代共同犯罪罪行及所知犯罪线索的讯问技巧。
共同犯罪者被抓获隔离后,大都在趋利避害的心理支配下权衡着交代还是不交代及如何交代的闷题。
各被告按自己的思路算计着,却又无法串通,也无法在几种可能性之间做出明确的判断和选择。
于是,同案犯们就介入社会心理学上所称的“囚徒困境”之中。
审讯中的“离间”之计正是建立在被告的这一矛盾心理之上,通过“离间”,引导其向“招”的道路迈进。
一般来说,讯问实践中常用的“离间”技巧可以概括为”明间”、“暗间”两种。
“明间”,即审讯人员在讯问中,使用离间意图明确的语言,立接运用证据、揭露矛后或说服教育,令被告产生同伙己供的认识。
三、实施审讯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某一项审讯策略在局
部看来是可行的、有益的,但如果不利于侦查全案、不利于社会效果,不利于党和人民的恨本利益,坚决予以舍弃。
2、要充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的对策,然后实施克敌制胜的相应策略,才能真正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如审讯时出示证据,必须考虑到用秘密侦查来的证据不能使用,被告人对出示的证据可能采取的对策。
3、要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积极因素。
审讯策略,实质上就是调动被告人的内在积极性。
因此,审讯员要细心地寻找自己与被告少、彼此一致相通的语言、观点,使其正确权衡利害得失,这种求同策略运用得好,往往能把一些严重对立的被告少、争取过来。
4、从多参数(方案)对比中作出最优选择、包括目标、步骤、方式方法几个层次,经过几个层次各种方案的对比,从众多的方案,选择最佳策略,并在实施中根据实际不断修正.
5、根据斗争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侦查案件中,主客观情况,案件的进展,被告人心理,审讯员思想及外界影响。
时势的要求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根据情况和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形势的变化.掌握斗争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郭晓彬:《侦查谋略与措施》.法律出版社2000年
[2] 魏鹏: 《侦查讯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曹文安:《侦查讯问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
年
[4] 庞兴华:《侦查谋略》,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年
[5] 李传道:《侦查谋略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6] 吴克利:《审讯心理攻略》,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
[7] 李传道:《侦查谋略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8] 叶青.中国审判制度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