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暑期创新奥数教案 一升二《13 间隔问题(二)》教案(打印版)
举一反三2年级奥数讲义打印版(有目录)
目录第1讲比谁的眼力好•... 第2讲数数图形 ........... 第 3 讲按规律填数......... 第4讲趣味数学(一)第5讲锯木头 (6)间隔趣谈………… 第7讲火柴棒游戏……… 第8讲巧用余数(一)第9讲天平平衡………… 第10 讲学习一笔画…… 第11 讲凑整速算(一)第12讲画图解题……… 第13 讲两步应用题(一)第14 讲猜猜年龄……… 第15 讲植树问题……… 第16 讲以图代数……… 第17 讲凑整速算(二)第18 讲图文算式(一)第19 讲巧填符号……… 第20 讲图文算式(二)第21 讲合理安排(一)第22 讲钟表的奥秘…… 第23 讲不会输的游戏… 第24 讲位置趣谈……… 第25 讲拆数游戏……… 第26 讲巧用余数(二)第27 讲两步应用题(二)第28 讲线路问题……… 第29 讲智趣巧题……… 第30 讲移多补少……… 第31 讲计算时间……… 第32 讲浅谈最值……… 第33 讲间隔的学问…… 第34 讲推理计算……… 第35 讲坐船过河……… 第36 讲合理安排(二)第37 讲寻找隐藏条件… 第38 讲简单推理………第1讲比谁眼力好【专题简析】小朋友,如果给你一组图形,其中有一个图形与其他图形的特征不一样,你能很快辨认出来吗?或者先画了几幅图,要你接着画下去你会画吗?这就要比谁的眼力好了。
我们可以从图形的形状、位置、大小、方向等方面观察、比较。
要学会这种本领,小朋友一定要认真观察,根据前后几个图形的排列,找出变化的规律,才能推算出下面该画什么图形。
【例题1】下面一组图中,有一个是不同的,你能找出它吗?(1)(2)(3)(4)<5)思路导航:图(1)、(2)、(3)、(5)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重叠一小部分。
而图(4)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半圆拼成的一个整圆,没有重叠。
这几组图形中,第4组图形与其他的不同。
练习11 •下面一组图,其中有一个是不同的,你能找出来吗?(1)(2)(3> (4)(5)2•找出与其他图形不同的那组图。
二年级《简单的间隔问题》奥数教案
(二年级)暑期备课教员:第七讲简单的间隔问题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索交流,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间隔问题,知道锯木头的段数问题、爬楼梯的层数问题、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栽树问题的基本解答方法和技巧。
2. 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间隔问题,学生能够区分问题的特殊性进行解答。
二、教学重点:知道间隔问题的间隔数与端点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排列方式,间隔数与端点之间的变化关系四、教学准备:PPT,几根木棒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谈话导入(7分)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拉松长跑比赛吗?生1:老师我知道,就是很多人一起跑步的!生2:跑得最快的那个人最厉害!生:……师:同学们了解得真多,其实马拉松比赛考验的不仅仅是人们的体力,还需要非常有毅力,会坚持的人才能够获得胜利的,那样的人才是最棒的!你们想不想成为特别厉害的人呢?生:想!师:嗯,有理想的好少年!老师也设计了一个马拉松比赛。
生:老师,是让我们出去跑步吗?师:哈哈,当然不会,咱们玩的是智力马拉松,看看你们的小脑筋谁转得最快,谁就跑得最远。
跑得最远的同学可以获得老师丰厚的小奖品,想不想挑战?生:想!师:那老师先来讲一讲怎么比,咱们有5个比赛项目分别是锯木头、爬楼梯、跑公路、算时间和绕花坛。
只有一个项目完成了,才能进行下一个,如果没有完成,卡在中间,可以有一次机会向老师求助,这一次机会用完了,下一次还是不会的话,你只能向同学寻求帮助了。
每一次的项目,哪一组完成得最快,老师都会给这个小组加上10分。
每个项目都不一样,现在来讲一讲我们第一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是什么?生:锯木头。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一:(13分)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要锯几次?锯一次用时2分钟,一共需要锯几分钟呢?师:真棒!没错,先看看锯木头,我们应该怎么去做,然后再来进行我们的比赛。
老师选一位坐得最端正的同学,来告诉我们,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点名让学生读题)生:(读题)师:声音真好听,这里我们需要回答几个问题呢?生:2个问题。
小学数学间隔问题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间隔问题的概念,掌握间隔问题的解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间隔问题的概念2. 间隔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1. 间隔问题的灵活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间隔问题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3. 实际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排队、植树等,引入间隔问题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间隔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间隔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间隔问题的基本特征。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间隔问题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间隔问题的特点。
3. 教师讲解间隔问题的解题方法,包括:a. 确定起点和终点b. 计算间隔数量c. 求解问题三、小组合作学习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实际问题案例。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1. 教师设计间隔问题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间隔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间隔问题,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了解间隔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2022年 暑期绘本版教案 二升三《13 动手移一移》教案(打印版)
第13讲百变大咖秀——动手移一移【教学内容】《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绘本版,2升3第13讲“百变大咖秀——动手移一移〞。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利用火柴棒摆出数字或图形,锻炼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
数学思考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摆火柴棒游戏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问题解决在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中,品尝到游戏的无穷乐趣。
情感态度通过用火柴棒摆出图形和巧移火柴棒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丰富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采用“移动〞或“去掉〞火柴棒的方法进行游戏。
教学难点在摆火柴棒游戏中能探索不同的方法。
【教学准备】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火柴棒假设干根。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路径学生活动方案说明一、课前谈话,增强互信:暑假里,欢欢、乐乐、多多还有很多的小伙伴一起参加百变大咖秀节目。
今天的百变大咖秀可不同以往,因为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揭示课题:动手移一移二、自主探究教学例1百变大咖秀第一场:阳台左边放了3盆红花,右边放了3盆黄花,怎么移,可以使红花、黄花间隔排列。
例1:阳台左边放了3盆红花,右边放了3盆黄花,多多想通过移动,把红花和黄花交换位置,最少交换几次就可以使红花和黄花间隔排列?题干中6盆花都可以任意移动。
小朋友,你知道多多是怎样想的吗?仔细观察图形,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移就可以使红花和黄花间隔排列?同桌讨论。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思考,尝试移一移。
师:但是题目要求要交换的次数最少,最少的情况是怎么交换呢?提示:红花和黄花间隔排列就是把红花和黄花一个隔一个地排一行。
〔依次间隔地出示红、黄花盆〕下一步:“最少〞交换就是两种花互换的次数最少。
答案:动画演示交换第2盆和第5盆花。
答:最少交换1次就可以使红花和黄花间隔排列。
教学例2百变大咖秀第二场:乐乐拿出了6枚硬币,他要干什么用呢?例2:〔旁白女〕乐乐用6枚硬币在桌面上摆成了一个三角形,如图:请你移动两枚硬币,使这个三角形颠倒过来。
(完整)二年级奥数-间隔问题
【例题精讲】
第一关:锯木头
例1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锯几次?如果每锯一次用3分钟,一共要锯多少分钟?
练习1、把1根木头锯断,要2分钟。把这根木头锯成4段,要几分钟?
2、一根钢管长8米,锯成1米一段,如果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要几分钟才能锯完?
例6圆形花圃的周长是27米,现在每隔3米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练习1、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4米,在它的边上每隔4米方一盆月季花,一共放了多少盆月季花?
2、圆形池塘周围每隔6米栽一棵树,一共栽了9棵树,池塘的周长是多少米?
作业
1、少先队员在操场的一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了,一共栽了9棵树,操场长多少米?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
间隔问题
课 型
奥数
使用教具
教学目标
理解间隔的概念,知道间隔与锯木头、爬楼梯、敲钟、排队、植树的关系;
学会建立这些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能举一反三,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间隔问题的规律,构建模型,寻找规律。
参考教材
教学流程及授课详案
【专题导引】
锯木头的段数问题、爬楼梯的层次问题、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栽树问题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计算起来容易发生错误。
第பைடு நூலகம்关:爬楼梯
例2小军家住在5楼,每上1层楼梯要1分钟。他从1楼走到5楼要用几分钟呢?
练习1、某人到一座高层楼的8楼去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他从1楼走到4楼用
了24秒。用同样的速度走到8楼,还要多长时间?
2、小明家住六楼,他从底楼走到二楼用一分钟,那么他从底楼走到六楼用几分钟?
《间隔排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间隔排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识别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增强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学内容1. 间隔排列的定义:介绍间隔排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基本特征。
2. 间隔排列的类型: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间隔排列,如交替排列、循环排列等。
3. 间隔排列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植树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征,能够识别和创造间隔排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性和逻辑性,能够运用间隔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彩笔、剪刀、纸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新授:介绍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实例讲解间隔排列的类型和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间隔排列的实践活动,如排队、植树等。
板书设计1. 《间隔排列》2. 内容:包括间隔排列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应用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间隔排列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特征及应用。
2022年暑期创新奥数教案 一升二《14 一半问题》教案(打印版)
第14讲神秘的“一半〞王国——一半问题【教学内容】《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创新实验版,一升二年级第14讲“神秘的“一半〞王国——一半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一半〞词的含义,并学会利用“一半〞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体会利用画图的方法帮助整理信息的作用。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思考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通过观察、分析、学生间合作探究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初步的分析能力。
体验数学问题的挑战性,感受解决问题的愉悦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理解总数量和一半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理解多的一半应该如何分配。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一半的问题。
【教学准备】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是不是妈妈也会给你们准备东西呢?〔适时引入道德教育,告诉孩子们要多关爱自己的母亲〕咱们看看多多的妈妈给多多准备了什么吧?第一站:准备例1:出发之前妈妈为多多准备了一些苹果,吃了一半后还剩6个,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师:多多根据妈妈说的话还画了一个图来帮助解题,同学们你能帮多多解决妈妈出的问题吗?1、学生读题,观察图示理解题意。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为什么要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两局部?这两局部中的数量应该是怎么样的?生:从图中我能知道苹果还剩下6个。
生:因为妈妈说吃了一半后还剩6个,所以吃掉的那一半应该也是6个。
图中的长方形两部份应该表示一样多的苹果。
生:这个长方形就是表示一共的苹果个数。
2、同桌讨论解题方法,并列式解答。
3、班内汇报交流。
指名生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生:吃了一半后还剩6个,说明吃掉的那一半也是6个。
求一共有多少,只要把吃掉和剩下的相加就可以了。
6+6=12〔个〕生:吃了一半后还剩6个,说明这些苹果一共有2还剩12朵,老师准备了多少朵小红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数学创新实验版教案 一升二-12 间隔问题(一)
第12讲有趣的手工课---- 间隔问题(一)【教学内容】《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创新实验版,一升二年级第12讲“有趣的手工课——间隔问题(一)”。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让学生经历有关间隔与点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找到物体排列时,物体的个数比它们之间的间隔多1,间隔的个数比物体的个数少1的这一规律。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
数学思考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指引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间隔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
情感态度能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段数和点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间隔问题进行解答题目。
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学会爬楼梯之间的学问,知道在解决问题是如何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彩纸、剪刀等。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本讲教材及练习册答案:教材:例1:(1)2个点,1段(2)7个点,6段(3)5个点4段变式练习:剪3次,需要6分钟。
例2:10+10+10=30(级)大胆闯关:1:锯3次,需要9分钟2:8+8+8+8=32(级)3:8-1=7(个)练习册:1:15+1=16(个)2:20÷5=4(段) 4-1=3(次)(学生不理解除法可以用加法尝试)3:10+10+10+10+10=50(秒)4:21÷3=7(段) 7+1=8(棵) 8+8=16(棵)(学生不理解除法可以用加法尝试)补充练习:1.在一根长10米的木棍上每隔2米标上一个记号(两头都不用标)。
一共要标几个记号?2.一个圆形花坛的一周长16米,每隔4米摆一盆花,一共要摆几盆花?3.一根彩带长12米,要把它剪成3米长的小段,共要剪几次?4.公园里有一排杨树,每两棵之间的距离都是3米,则第1棵到第7棵之间共有多少米?5.一根木料每锯一次要2分钟,锯成10段要多少分钟?6.时钟几点就响几下,3点时响三下用了4秒钟,5点时要响几下,需要多少秒钟?7.乐乐从1楼到2楼用了8秒钟,照这样的速度,从一楼到六楼需要多少秒?8.一根绳子被剪了2次后,平均每段长2厘米,这根绳子原来总长是多少厘米?补充练习参考答案:1.4个;2.4盆;3.3次;4.18米;5.18分钟;6.4下 8秒;7. 40秒; 8.6厘米。
2022年暑期创新奥数教案 一升二《1 快乐找规律》教案(打印版)
第1讲畅游动物园——快乐找规律【教学内容】《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假创新实验版,一升二年级第1讲“畅游动物园——快乐找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这一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以及推理类比能力。
数学思考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解决找规律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问题解决在教师的指引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规律的图形,说出它们的规律。
情感态度1.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感受解决问题以后的愉悦感。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活动的适时调控以及有效的课堂营销方式,建立起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洽感,增强学生的向师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字之间的规律,能够说出它们的理由。
教学难点在教学大胆闯关的小猫追老鼠的时候,学生不易理解,可以让学生进行演示,帮助理解。
【教学准备】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这上面的儿歌,你们能读出来吗?我们也来和小动物一起来做做操好吗〔师生互动做操,配上音乐〕?2、你能猜出哪个小动物没有来做操?〔提问另外一个小朋友〕你估计他是怎样想到?学生看图,独立思考。
〔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小组讨论交流。
提示:动画出示四种解析。
答案:点击小兔子,配上文字:我落伍了,我这就回到队伍里面去。
3、德育渗透,融洽课堂气氛:你估计小兔子为什么没有来做操?〔学生之间讨论交流〕那以后我们来上数学课可不能像小兔那样,一定要按时到,因为王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都在等着你,你来迟了或请假了我们都会担忧你的。
4、拓展训练:小兔子经过我们的思想教育以后,它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打算明天按时出操了。
小朋友们觉得数学是不是很有趣〔课堂营销一〕?那你愿不愿继续帮小动物们解决后面的问题呀?变式练习:小朋友,图中的三种动物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你指出“?〞处的位置应该是哪种小动物?“?〞处的位置应该放置哪种小动物?这里的规律是什么?〔1〕这一次老师想考考小朋友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看看谁最先发现规律?学生看图,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二年级《间隔问题》奥数教案
来学习间隔问题。
【探究新知,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乘、除法,运用这些知识,找准间隔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间隔问题。
】【板书课题:间隔问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0分)把一根木头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如果每锯一次要花3分钟,一共要锯多少分钟?讲解重点:理解锯的段数比锯的次数多一。
师: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什么?生:要把这木头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师:你会怎么回答呢?你们知道吗?生:……(给学生思考时间)师:仔细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一根木头锯成2段,需要锯几次?生:1次!师:你真棒!我们来验证一下,(用纸条代替木头做示范)你们看,假如这是木头,老师要把它锯成两段,只要锯一次。
也就是说,锯一次,需要3分钟,那么锯6段,我们要锯几次?要几分钟呢?我们用实验来证明一下,那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条小纸棒,你会怎么把它锯成6段呢?锯6段你锯了几次呢?生:老师,我锯了5次!师:哦,你动作真快,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锯的次数和段数相比有什么关系呢?生:锯的段数比次数多1!师:没错!锯的段数比次数多1,那么反过来,锯的次数比段数要?生:少1!师:那你们知道怎么回答第一个问题了吗?生:锯成6段,需要锯5次。
师:锯6段,锯了5次,那你能说一说,用了多长时间吗?生:5×3=15(分钟)!师:真棒!我们前面已经知道锯一次要3分钟,那么要求锯5次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乘法。
师:继续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不少的惊喜,赶快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6-1=5(次)。
小学数学1升2年级教案
小学数学1升2年级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1升2年级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1升2年级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数的认识和数的读写。
2.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运算。
3. 数的排序和比较。
教学难点:1.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运算。
2. 数的排序和比较。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具。
2.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3. 数字卡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具或课件,呈现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并读出数字。
2. 引导学生回顾1年级学过的数的认识和读写。
二、新知呈现(15分钟)1. 利用教具或课件,呈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示范。
2.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三、示范与练习(20分钟)1. 在黑板上或课件上,示范几个加法和减法的例子,让学生跟随计算结果。
2.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利用教具或课件,呈现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排序和比较。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结果进行数字的排序和比较。
五、总结与反馈(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2. 随堂进行简单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和挑战,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册和作业本,检查他们的答案和理解程度。
3.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困惑,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教案撰写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教材和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补充。
此教案仅为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间隔问题教学设计.doc
间隔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物体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物体数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具准备学具:小棒、教具:课件。
课前谈话:孩子们,认识我吗?知道我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知道我是教什么的?你又是怎么知道的?你的回答说明你在认真思考。
其实,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挥想象是学习数学的法宝,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法宝一起踏上愉快的数学之旅。
教学过程:.理解间隔的概念师:孩子们,我们每人都有一双勤劳的手,在这一双手上还隐藏着一个有趣的数学秘密,想知道吗?请仔细听:小朋友, 张开一只手,五个指头人人有,手指之间几个空?生:4个空师:谁来指一指是哪4个空?师:你数得真准!请孩子们伸出手像他这样一起数一数。
师:像这样每相邻两个手指之间的这个空叫空隔,也叫间隔。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间隔的问题。
(板书课题).理解物体数和间隔数师:在我们身边许多地方都藏着间隔问题,请看大屏幕,你能说说这一排有几棵树?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生:3棵树,2个间隔。
这一排有几个小朋友?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生:5个小朋友,4个间隔。
师:物体间有间隔,声音之间也有间隔。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听钟声打点的游戏。
钟声每敲响一下就打上一个小圆点,在打点的时候,点与点之间隔开一点。
注意听哟,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
师生同时活动师:谁的小耳朵最灵敏?告诉大家你打了几个点?生:6个点师:我们用这一排小圆点表示刚才响过的6下钟声,这6个点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呢?生举例师: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想到了这么多的物体。
刚才孩子们看见的3棵树、5个小朋友、6个小圆点以及你们所说的6 朵花、6只鸟等等这里的3、5、6都是物体的个数,我们就把它们叫做物体数。
2022年暑期创新奥数教案 一升二《9 趣味应用题》教案(打印版)
第9讲数学擂台赛——趣味应用题【教学内容】《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创新实验版,一升二年级第9讲“数学擂台赛——趣味应用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撑握一些初步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数学思考会独立思考,找到题目中隐含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读懂题意,解决问题。
学会能找出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年龄问题。
【教学准备】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解析:下一步:动态〔先将上面的4张局部挪到下面,再画出蓝色线条。
〕下一步标出欢欢比多多多的局部。
答案:4+4=8〔张〕答:原来小强比乐乐多8张。
师:听了这两位同学的想法,你会做了吗?〔4〕、学生在书上列式算一算。
三、组织练习“大胆闯关〞〔一〕大胆闯关第1题1.李老师、张老师带着一〔2〕班的全体同学到动物园去玩,每人一张票,一共要买40张门票。
一〔2〕班有多少个同学?〔1〕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2〕集体校对,学生汇报师:你是怎么想的?生:老师有2位,师生共40人,40-2=38人,就是学生的人数。
〔二〕大胆闯关第2题2.小叶参加羽毛球比赛。
比赛共有12人参加,小叶与每教学反思:本讲教材及练习册答案:教材:例1:15-5-1-1=8〔人〕变式练习:自己也算一个,忘记数自己了。
例2:20+1=21〔人〕例3:15-4=11(岁)例4:4+4=8〔张〕大胆闯关:1:40-2=38〔人〕2:12-1=11(次)3:12+12+1=25〔本〕练习册:1:3分钟2:17只3: 11次4:24岁补充练习:1、体育课上,30名同学站成一列,乐乐的前边有12人,她后边有多少人?2.同学排成一队,从前面数乐乐是第3个,从后面数乐乐是第4个,这一队共有多少个同学?3.欢欢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8页,第二天看了10页,第三天她应该从多少页看起?4.小明今年8岁,乐乐今年12岁。
2022年暑期创新奥数教案 一升二《4 估算》教案(打印版)
第4讲最爱夏令营——估算【教学内容】《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创新实验版,一升二年级第4讲“最爱夏令营——估算〞。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的大小排列情况,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结合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思考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数的大小比较;问题解决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比较假设干个数的大小情况。
情感态度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体验成功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比较几个数的大小,熟练掌握数的大小排列情况。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目给的语句估算一个数的范围。
【教学准备】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问:飞机和汽车比,哪个价钱低一些?、请学生说一说飞机和汽车的价钱分别是多少?指名学生说一说有50个学生,3个老师,每人一瓶矿泉水,一人一瓶够吗?〔1〕、指名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2〕、解决问题此题为开放型题目,学生自由填写数字,然后比较大小〔四〕探究类型二欢欢:故事书要比图画书多得多乐乐:有90本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乐乐:我付出50元,找回欢欢:我付出40元,找回篮球的价钱是多少?答案:点击选项选一选。
〔1〕学生分组进行交流〔2〕汇报结果〔三〕探究类型之四探究类型四过渡语:三个小伙伴逛完超市准备去结账的时候,在蔬菜区看到了一些大公鸡和鹅,它们的数量之间好似存在什么关系。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例4:8添上一个数与9添上一个数相等,哪一个添上的数更多呢?师:一个数加上8等于另一个数加上9,你怎么来判断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生1:两个数的和是一定的,一个加数大另一个加数就会小生2:8<9,所以鸡的只数比鹅的只数多课件出示解析两组数的和相等,且8<9课件出示答案:鸡的只数比鹅的只数多掌握了方法后练习主要让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年暑期创新奥数教案 一升二《10 图形平移》教案(打印版)
第10讲欢动世界之旅——图形平移【教学内容】《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创新实验版,一升二年级第10讲“欢动世界之旅——图形平移〞。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观察,稳固认识物体的平移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正确地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数学思考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移的数学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问题解决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平移的现象,并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难点】1.稳固认识平移的现象;2.正确计算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中画出平移后的平面图形。
3.计算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
【教学准备】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第1课时教学过程:1、学生观察思考小乌龟做的是什么运动?指名生汇报。
2、那么小乌龟平移的方向你能判断吗?3、要想知道小乌龟平移了多远,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相互交流,数一数平移的格子数4、我们在数格子的时候应该从哪个格子开始数呢?出示提示按钮:动态展示小乌龟的爬行过程。
〔方格依次涂色〕答案:填空。
右 5师:回过头来,再看看物体在平移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物体的位置变了,但形状没有变。
4、教师小结: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个点平移的距离都一样,都和整个图形平移的距离相同。
那么要将一个图形向哪边平移几格我们只要先找出这个图形中的一个点,将这个点向哪边平移几格,那么整个图形也就向哪边平移了几格。
〔二〕探究类型二旁白:三个小伙伴们游览风景的时候,发现一只小燕子正在寻找食物例2 小燕子向飞行格才能捉到虫子。
1、学生观察图示,同桌讨论确定小燕子运动方式和运动的的方向。
2、找学生汇报。
解析:动画展示小燕子的飞行过程。
答案:填空。
左 43、师小结:自我感悟:平移时,我们要抓住两点,一是向哪个方向平移,二是平移了几格。
间隔问题备课教案
间隔问题备课教案标题:间隔问题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决涉及间隔问题的数学题目。
2.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间隔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情境。
教学重点:1. 理解间隔问题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间隔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间隔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复杂的情况,需要运用多种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求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个间隔问题的例题,并准备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准备白板、彩色粉笔或幻灯片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间隔问题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间隔问题。
例如,两辆车同时从不同地点出发,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Step 2:引入解题方法(10分钟)通过示范解题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解决间隔问题的常用方法。
例如,使用图表、图形或代数等方法来表示和计算间隔问题。
Step 3:练习与巩固(15分钟)提供一些简单的间隔问题例题,让学生尝试使用所学的解题方法解决。
在解答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Step 4:拓展与应用(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更复杂的间隔问题,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Step 5:总结与评价(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间隔问题解题方法,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间隔问题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解答。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思路。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寻找更多的间隔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间隔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计算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或两辆车之间的相对速度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解决间隔问题的基本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13间隔问题-小学奥数暑假提高衔接
第三部分四年级奥数知识衔接与准备第13讲间隔问题间隔问题为使其更直观,我们用图示法来明、间隔问题主要是研究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显然,只有下面四种情形:(1)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有“点”时,“点数”=“段数”+1。
如下图:(2)非封闭线只有一端有“点”时,“点数”=“段教”。
如下图(3)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没有“点”时,“点数”=“段数”一1。
如下图:(4)封闭线上,“点数”=“段数”。
【例1】在一条长240米的马路一边植树,每隔8米植一棵,两端都植,共植树多少棵?分析马路全长240米,每隔8米植一棵,共有240÷8=30(个)段数,又因为两端都植,点数=段数十1,所以用30+1=31(棵)解答240÷8+1=31(棵)答:共植树31棵。
【例2】一条水渠的一旁连两端在内共有91棵树,每两棵中间的距离是5米,这条水渠有多长?分析91棵树相当于91个点,两端都在内说明点数比段数多1,所以有91-1=90(个)段数,每两棵中间的距离是5米,所以这个水渠的长度实际上就是90个5米,即90×5=450(米)。
解答5×(91-1)90=450(米)答:这条水渠长450米。
【例3】在一条长100米的大路两旁各栽一行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52棵,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求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分析在路的两旁一共栽了52棵树,那么路的一旁只裁了52÷2=26(棵)树,相当于有26个点;起点和终点都栽,说明点数比段数多1,那名段数就等于26-1=25;一共100米,有25段,所以每段的长度即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100÷25=4(米)。
解答52÷2=26(棵)100÷(26-1)=4(米)答: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4米。
【倒4】要在周长为400米的池塘周围每隔10米栽一棵柳树,再在每两棵柳树之间栽3棵杨树,在这个池塘周围共栽多少棵树?分析在池塘周围裁树,说明是一个封闭线,即点数=段数,那么有400÷10=40(棵)柳树,也就是有40段,每段间再栽3棵杨树,这样杨树有40×3=120(棵),一共就有40+120=160(棵)树。
一升二数字找规律教案
一升二数字找规律教案教案标题:一升二数字找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一升二数字找规律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一升二数字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一升二数字找规律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一升二数字找规律的例题和练习题。
2.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有关数字找规律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请问,下面这组数字中的规律是什么:1、3、5、7、9?”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步骤二:讲解一升二数字找规律的方法(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升二数字找规律的方法,例如:从第一个数开始,每次加1,然后再加2,再加3,再加4,以此类推。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规律。
步骤三:示范和练习(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一些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一升二数字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
然后,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法。
步骤四: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一升二数字找规律的方法解决。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一升二数字找规律的方法,并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以检验他们对该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运用一升二数字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在下节课前完成。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如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些一升二数字找规律的题目,并邀请其他同学来解答。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一些一升二数字找规律的例题和练习题。
2. 黑板、白板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走进美妙的大自然
---- 间隔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创新实验版,一升二年级第13讲“走进美妙的大自然——间隔问题〔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让学生经历间隔与物体排列之间的关系,区别直线排列和环形排列间隔数和物体数的不同。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
数学思考
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问题解决
能在教师的指引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间隔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
情感态度
能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间隔数和物体数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间隔问题进行解答题目。
教学难点
理解生活中的现象,知道在解决问题是如何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感触简单的植树问题。
首先要了解点和段之间的关系。
特别让学生能过自己画图,找出图中的点和段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区分直线型与环形路线的不同。
直线型的路线点数比段数多1,环形路线点数和段数相等。
本讲教材及练习册答案:
教材:
探究类型一:11棵
变式练习:6站
探究类型二:8米
探究类型三:11棵
探究类型四:18米
变式训练:12米
大胆闯关:
1:9块手帕,10个夹子,夹子比手帕多1.
2:11个
3:野营歌会是围成一个圈,男同学有7人。
4、9米
5、20棵
练习册:
1:7
2:10
3:〔1〕8-1=7〔条〕
〔2〕8+1=9〔面〕
4:9-1=8〔次〕
补充练习:〔答案中如果学生不理解乘除法,可以用加减法进行尝试解答〕
1、在一条长20米的跑道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多少面彩旗?
20÷5=4 4+1=5〔面〕
2、街心公园一条直甬路的一侧每隔2米栽一棵海棠树,共用树苗11棵,这条甬路长多少米? 11-1=10 2×10=20〔米〕
3、有一条长12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3米栽一棵杨树,园林部门需运来多少棵杨树苗?
12÷3=4 4+1=5〔棵〕
4、在一条绿荫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5米坚一根电线杆,共用电线杆8根,这条绿荫大道全长多少米?
8-1=7〔段〕 7×5=35〔米〕
5、一个圆形养鱼池全长20米,现在水池周围种上5棵杨树,隔几米种一棵才能都种上?
20÷5=4〔米〕
6、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30米,每隔6米栽种一棵柳树,需要树苗多少株?
30÷6=5〔株〕
7、一个圆形水池周围每隔2米栽一棵杨树,共栽了10棵。
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10×2=20〔米〕
第15讲愉快的周末
——学会记数
【教学内容】
《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创新实验版,一升二年级第15讲“愉快的周末——学会记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让学生解决不同的应用题的方法的比照,更好地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积极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考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
合作探究、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来教育学生争做一个勤劳、爱学习的好孩子。
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于记数问题的思考方法。
为以后的栽树问题的学习打下根底。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记数问题的理解,以及学生的题目的理解。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生:我知道多多是一位爱劳动的好孩子。
生;我还知道多多在给花浇水,有浇好的,还有没浇好的。
生:问题是求一共有多少棵花的。
2、分析②
提问:你觉得已经浇好了的花多还是没浇的花多?你能从哪一句话中知道?
生:从“没浇的比已经浇好了的多4棵〞中知道没浇的花要多一些。
师:多多少?
生;多4棵。
师:你知道多多养的花现在被分成了几局部?
生:被分成了已经浇好的和没浇好的两局部。
师:求一共有多少棵?你会做了吗?
提示:〔圆圈用花朵的图片。
〕
下一步:
答案:没浇的: 18+4=22〔朵〕
一共:18+22=40〔朵〕
答:多多一共养了40朵花。
3、学生列式解答。
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每道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并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棵,得先知道还有多少棵没浇。
然后再把浇好的和没浇的合起来就是花的总数了。
三、稳固练习,内化提升。
随堂练习:(视学生情况而定) ②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例3:多多和欢欢一起玩花片,多多先抓了一些,欢欢看自己比多多少,就从多多那里拿10片来,多多连忙抢回8片,欢欢又拿走4片。
这时多多有20片,欢欢有30片。
聪明的同学们,你知道多多原来有多少片花片吗?
1、理解题意,帮助学生整理信息。
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大家想不想自己先试试呀,在试之前老师有几个小建议:就是你们应该先整理一下条件,分析一下他们俩花片的变化过程。
听明白了吗,那就开始吧!
学生分析汇报,老师板书。
多多原有多少张-----少了10张--------抢回8张----还剩30片。
2、相互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整理好条件,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用倒回去的方法〕
教师提示:倒回去时要把少的加回来,多的减去。
解析:分步出示
答案:30-8=22〔片〕
22+10=32〔片〕
答:小红原来有32片花片。
3、列式解答,指名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师:现在能写答话了吗?要想检验自己算的结果是否正确要学会检验。
你知道如何检验吗?
〔把求出的答案放到题中再顺着推,看最后剩下的张数是否正确。
〕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掌握的不是太好。
这一讲的例1学生掌握的还剩可以,但一定要给学生多读题目的时间。
在例2的问题上也就是简单的植树问题,理解手帕的个数和夹子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根据画图,找到之间的规律。
例3是一个简单的复原问题,这个题目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在讲解的时候从结果往前面推算,比较好解决。
综合的讲,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一定要讲的清楚,学生才能易懂。
本讲教材及练习册答案:
例题:
例1:18+4=22〔棵〕 22+18=40〔棵〕
例2:7+1=8〔个〕
例3:32张
大胆闯关:
1:蓝队:16+1=17〔人〕总人数:17+17=34〔人〕
2:15-1=14〔块〕
3:3次
练习册:
1:47-10+12=49〔人〕
2:300-50=250〔米〕或300+50=350〔米〕
3:4次
4:8-6=2〔本〕 4÷2=2〔元〕
补充练习:
1.商店里有15辆自行车,又运来18辆,这时商店里有多少辆?
2.多多买了一套童话书,付给售货员50元钱,售货员找回23元,一套童话书需要多少元?
3.两根绳子共长42米,第一根长20米,第二根比第一根长多少米?
4.王奶奶家养了21只小鸡,养的鸭子和小鸡同样多,养了15只鹅,王奶奶家养鸡、鸭、鹅共多少只?
5.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37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8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6. 小丽走进教室,看见教室里只有18名同学,那么现在教室里有多少名同学?
7.用2、4、6这三个数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两位数?一一列举出来。
8. 两个父亲和两个儿子一起上山捕猎,每人都捉到了一只野兔,拿回去后数一数一共有3只兔。
为什么?
补充练习参考答案:
1.33辆;
2. 27元;
3.2米;
4. 57只;
5. 82页;
6.19名;
7.6个;
8.爷爷和爸爸、爸爸和儿子共3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