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整理(八)——宋元文学部分
宋元文学名词解释
1初宋三体(总)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1白体(香山体):宋初效仿白居易诗作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
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诗风仅模仿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2晩唐体: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
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惠崇成就比较突出,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镂句鉥心,苦心孤诣。
另一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魏野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
一方面模仿贾岛字斟句酌,另一方面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些。
晚唐诗人中身份迥异的是寇准,成了晩唐体盟主。
○3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流派。
其诗人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
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2王安石“半山体”(王荆公体):指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的诗歌创作,载体以他雅丽精绝的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炼意与修辞兼重,用事、造句、练字皆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3江西诗派:○1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宋元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
元曲: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体裁不同,但两者都以曲词为主,合乐歌唱,故统称为曲。
因元杂剧成就最高,故又常以元曲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如臧晋叔的《元曲选》实际是元杂剧的选集散曲:渊源于民间,盛行于元代,别于剧曲的“新诗体”,合乐;有散套与小令两种。
诗、词、散曲有一定的承接关系。
乐府:原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
魏晋六朝时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乐府始于秦,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1 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2 易安体——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故其词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三,其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其二,“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其三,“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3 山谷体——是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的特征是:生奇瘦硬,其艺术特色是:1以学杜诗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宋元部分)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此派诗作的内容大多是馆阁生涯的吟咏,以咏物、咏史、拟古为主要题材,是当时盛世雍容堂皇气象的点缀,虽也有托古讽今之作,但多数作品贫弱苍白,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生活。
在艺术上,此派诗人师承李商隐,却缺乏李诗的深思挚情,追求用典精巧,属对精工,词采藻丽,音节谐婉。
西昆体以华丽典雅的作风取代了白体、晚唐体的冲淡和瘦硬,使宋初以来的诗风发生了显著变化而风靡一时,同时它的雕琢浮艳与模仿痕迹过重,也受到一些有识之士的抨击。
2、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效法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由于宋人常把二人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称为“晚唐体”。
此派诗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好以自然意向入诗,并以此抒发清苦幽僻的情怀,境界偏于纤小、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
晚唐体诗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学贾、姚苦吟一路的九僧,喜好锤炼字句,大多以精炼的五律写幽情僻景,无论题材、风格皆狭小细碎;一类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诗人,在苦吟中加入了闲吟,潘诗清丽孤峭,魏诗清淡野逸,都有独到之处;比较特殊的是寇准,他是晚唐体中唯一位至宰辅的达官,也是此派的盟主,诗作意境清寒,含思凄婉。
3、王荆公体王安石后期的诗作以写景抒情的近体诗为主,这些诗巧于构图,善用色彩,体物细腻,兴象玲珑,同时又重视技巧、法度,讲究才学、用典,注意造语用字,这些诗作往往是通过人工的巧妙安排而达到唐诗浑然天成之境界的,因而一方面深得唐人风味,一方面又带有宋人习气,其审美价值取向影响了后来的江西诗派。
人们通常把这些精工巧丽,圆融华妙的小诗称为“王荆公体”(因他曾被封荆国公),亦称“半山体”(因他自号半山)。
代表作品有《明妃曲二首》、《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
4、江西诗派由宋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此派诗人并非都是江西人,只是他们都师法江西黄庭坚,故以江西称派。
古代文学史宋元时期名词解释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套数的提示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30。诚斋体
⑴基本含义:杨万里自号诚斋。杨万里所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⑵主要特征:
①他有意矫正以学问为诗、堆砌典故的江西习气,故他的诗歌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
②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写诗,具有想像新奇,语言通俗浅近、活泼自然、风趣诙谐,层次曲折,变化无穷,风格流转圆美。
⑶主要影响:“诚斋体”一改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关键。
48。元杂剧
⑴基本含义:元杂剧有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⑵主要特点:
①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②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③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④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
⑷基本性质:
①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
②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
③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联系。
⑸主要特色:
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⑴基本性质:是继永嘉四灵而起的一个诗派。
⑵得名由来:
①因书商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②后人以《江湖集》中诗人之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派。
⑶代表作家:以戴复古、方岳为代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名词解释
1、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
宋代立国,一些文人,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的“文从字顺”,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
后来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2、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是相对于豪放派而言的重要的文学流派,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3、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4、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6、西昆派:西昆派为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主要在宋真宗朝流行。
师法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多是在朝官了。
名称由来是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
西昆派停留在对李商隐诗歌艺术外貌的模仿层次,缺乏真挚情怀和深沉感慨,优点是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缺点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和艺术个性。
《西昆酬唱集》问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真宗皇帝也无法禁绝。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整理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第七编——明代文学(诗歌、散曲、散文、长篇小说、拟话本小说、小说批评、明杂剧、传奇)1)三言二拍:“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冯梦龙对宋话本和明代拟话本加工、编辑而成的短篇白话小说集、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二拍”指凌濛初应书商要求编写的两部短篇白话小说集、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共七十八篇。
2)小品:原为佛教用语、指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明代后期用来指一般文章、以区别那些关于国家政典和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包括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
3)传奇:唐宋时指文人用文言文创作的短篇小说、元代和明初是元杂剧的别称、明清指以演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是明清主要戏剧形式,它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而来。
4)拟话本:鲁迅首先提出的、指明代文人摹仿宋话本而作的短篇白话小说,主要供案头阅读、如“三言二拍”。
5)童心说:晚明李贽提出的,他把文学作为其反传统和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之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6)台阁体:以宰辅权臣扬士奇、扬溥和扬荣为代表,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共丽,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除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7)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主张学习唐宋的散文法度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
归有光:提倡传统儒教之“道”、重视文学抒情作用、其散文名篇皆以感情真挚、通俗畅达著称。
8)临川派与吴江派:两派斗争激烈、争论焦点在如何处理戏曲音律和词曲关系,前者以汤显祖为代表、反对模拟、提倡“灵气”、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讲究才情和辞藻,后者以沈景为代表,主张“协律”、“本色”,从实践上看临川派的主张更合理。
临川四梦:指汤显祖创作的四部名剧、即《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其中《牡丹亭》成绩最高,因汤显祖号玉茗堂主人又称“玉茗堂四梦”。
中古史,名词解释,宋元部分。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宋元)1.五代十国唐宋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
唐亡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史称“五代”;南方先后存在过十国指吴、南唐、吴越、闽、楚、南平、前蜀、后蜀、北汉九个政权,加上位于今山西中部的北汉,总称“十国”。
五代前期,北方战火连年,经济破坏严重,南方虽处于割据状态,但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
后周通过改革,国力增强,统一趋势明朗。
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建立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局面。
2.主户和客户唐、宋户籍均有主、客户之别。
唐朝主户指土著户,客户指外来户。
北宋主户分为官户和民户,官户是品官之家,不负担国家赋役,另立户籍。
民户是一般人家,分为五等,都是有常产之人。
客户指无田无牛的佃农。
主户之中一、二、三等户是地主,四、五等户是自耕农。
自耕农的主户和佃农的客户占人口绝大多数,是宋代主要的劳动者,也是主要的剥削对象。
3.庆历新政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
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
宋仁宗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
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
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
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
五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4.元祐更化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废除熙宁、元丰时新法的事件。
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子煦(哲宗)继位,年幼,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陆续起用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等,废除神宗与王安石推行的大部分新法。
贬黜熙拧、元丰时用事诸臣,停止使用王安石《三经新义》为科举考试的根据,修改熙宁、元丰时史官记录,重新编纂《神宗实录》。
古代文学史宋元时期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宋元时期的名词解释【宋元时期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一、横眉冷对千夫指横眉冷对千夫指,形容一个人面对众人的指责和嘲笑时泰然自若,毫不畏惧,态度坚定。
这个词语源自元代文学家关汉卿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志士仗义执言的英勇场景。
在宋元时期,尤其是元代,社会动荡不安,执政者专横跋扈,重用奸佞,文人士大夫们时常面临道德和官位的艰难选择。
而这一词语则成为文人士大夫们坚守正义的象征,表达了他们不畏压力,坚守初心的精神。
二、楚辞楚辞是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成书时间可追溯到宋代,其中融汇了先秦时期楚地各种诗歌形式,被后人誉为“诗经之外的诗经”。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了秦楚之间百折不挠的战争、楚国文化的芬芳和楚辞作者荆轲、屈原等人激情奋发的创作精神。
宋元时期,楚辞的影响仍在继续扩展,它不仅对后来的文学影响深远,同时也为宋元文人提供了借鉴的范本。
三、满江红《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关汉卿的一首悲壮抗争的咏史词,该作品主要描写了岳飞在继位后被厚颜忍辱的宰相秦桧所陷害和害死的故事。
这首词以其激昂的词句和凄苦的情感,真实地反映了宋朝王朝内外交困地局和岳飞这位真正的民族英雄的忠诚和不屈精神。
作为《满江红》这样一种具有强烈抗争色彩的作品,在宋元时期被广为流传,不仅成为了悲壮英雄的象征,也激励了后世文人对抗强权和守护正义的努力。
四、白玉蟾白玉蟾是古代文学中一个脍炙人口的形象,通常与赵长卿的《临平山堂记》联系在一起。
赵长卿在这篇诗文中讲述了自己因为货币上的学问不够造成人们诟病和冷落的故事。
而白玉蟾则是《临平山堂记》中赵长卿借景抒怀时所使用的隐喻。
白玉蟾形象鲜明,既借指了赵长卿自身的孤独和怨憎,又通过与山川景物的结合,表达了他对壮丽自然和幽静居所的向往。
五、鱼游春水“鱼游春水”一词出自元代文学家郑思肖的《杂剧·六出楼·炳蛾振焰》中,它以太阳的光照力量将火种生发、春天的气息将万物萌生为背景,诉说了一群勇敢、智慧和拼搏的年轻人以毅力和信念战胜逆境的故事。
名词解释宋元
宋1、西昆体宋初影响极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西昆体作家作诗宗李义山,讲究辞采,多用故事,重格律和借代,大量用典,以偶丽为工,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但西昆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诗歌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
是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而内容空泛的诗体。
2、半山体(王荆公体)“王荆公体”即“半山体”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其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清绝的绝句。
风格为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又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
他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订成《半山集》。
3、六一风神(欧阳修古文的特点)欧阳修继承和发展了韩文“易”的一面,建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风格。
其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得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本质上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向于阴柔之美。
北宋诗人苏舜钦、梅尧臣的并称。
最先将这两位诗人并提的,是他们的诗友欧阳修。
苏、梅的诗歌创作都有现实主义精神,在矫正西昆体之弊与开辟宋诗独特境界方面,都起过相当大的作用。
苏、梅二人文学成就大略相当,但他们的诗风很不一样。
梅尧臣诗多委婉闲淡之作,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平淡”之美。
而苏舜钦诗直率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的风格见长。
二人以诗齐名,故曰“苏梅”。
5、韩潮苏海韩潮苏海是对唐代古文家韩愈和宋代文学家苏轼文学成就及特色的形象化概括。
南宋李涂《文章精义》中说:“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合称宋初“三体”诗。
2.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
代表作者有亿、筠、钱惟演等人。
因他们曾相互唱和,由亿编成《西昆酬唱集》,故名。
欧阳修《六一诗话》谓:“盖自、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西昆体”写作作风,也表现于骈文及其它文的写作上。
3.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的文字,用词造句精炼而有变化,条达疏畅、切近自然。
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标志着他的散文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其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上的外显。
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要素。
4.诗派是北宋末的一个文学流派。
根据吕本中的《江南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师道,大临,逸、洪刍等二十五人,“以为法嗣”。
因黄庭坚及二十五人中有不少人都是人,诗歌创作作风基本一致,故称诗派。
派诗人论诗,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5.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其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即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
6.元人方回撰《瀛奎律髓》崇奉诗派,提倡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师道、与义为三宗。
7.《西昆酬唱集》为北宋亿编,为亿、筠、钱惟演和宗谔等十七人在宋真宗景德年间的唱和诗集,以五七言律诗为主。
8.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其特点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路,开辟了新的诗风。
9.元枯诗人以轼享名最盛,黄庭坚、观、耒、晁补之均出其门,时称“门四学士”。
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 名词解释
宋代文学的特点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题材:世俗化,政治民生,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审美风格:平易畅达,平淡自然,理趣趋向:社会政治功能,哲理思考,通俗化,叙事性文体功能:文实用,诗言志,词娱情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的一批诗人。
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锴,徐铉,王禹偁。
他们的诗歌模仿元白,刘禹锡等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这派诗人作诗不事雕琢,造语自然,常常率尔成章,追求抒情的率真,因而诗意较为显豁,缺点是意尽语浅,气弱格俗。
晚唐体在太宗真宗朝,有一批所谓“晚唐派”诗人,大多是隐士或僧人,代表人物有寇准,九僧等。
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些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涯。
诗境狭窄,偏爱五律,重中间二联,可以锤炼颈联,力求精警动人,但工巧有余,混成不足,甚者流为琐屑。
炼句不炼意,有句而无篇。
西昆体因真宗朝杨亿《西昆酬唱集》得名。
因神话传说西方昆仑山上有藏书的“册府”,故以西昆代指秘阁。
代表人物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力图以此矫正诗界平弱浅露之习。
起特点是寓意深邃,含蕴丰富,词章艳丽,用事精巧,对偶亲切。
柳七郎风味专写男女情爱和绮罗香泽的柔婉妩媚。
慢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的曲调样式。
名称从“慢曲子”而来,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
起特点之一是长于铺叙。
与小令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节奏是以韵为单位而不是句。
作家自己的风格。
虚字。
六一风神叙事结合,使用宕笔(说了又说),语言平易流畅,委婉,虚词较多。
文赋既保留了赋体铺陈排比,骈词俪句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曾强赋体的抒情意味。
如《秋声赋》。
宛陵体即梅欧体,均指其五古。
主要特点是结构上讲究回环往复,逆转顺布,富于变化,语言质朴劲健,不避险韵,不涉浮艳,较多地杂以散文化句式,注意诗句的锻炼和一丝的含蓄。
半山体王荆公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
选择填空:1.辛派词人:张孝祥、陈亮、刘过(既是辛派词人,又是江湖诗人)。
2.元杂剧体制:一本四折一楔子。
3.说话四家:小说、讲史、说经、合声。
4.陆游诗歌风格:沉郁悲壮。
5.辞达:用言辞表达微妙的心灵,即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
苏东坡6.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
7.林逋:梅妻鹤子8.白体诗:宋初模仿唐代白居易的一批诗人创作的诗歌体裁,代表诗人有李昉、徐铉等,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9.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批诗人创作的诗歌体裁,因贾岛、姚合晚唐诗人故名,代表“九僧”,潘阆、魏野、林逋。
10.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旺影响最大的一种诗歌体裁,因馆阁名臣编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寅。
诗歌体裁,怀古咏史咏物,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等,其风格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11.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2.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是西昆体。
13.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4.张三影即张先。
15.柳永是宋初第一位专业词人。
16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7.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也称其为宋代文学之父。
18.王荆公体又称半仙体,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选语用字,间不容发。
故人们称其为王荆公体。
如《雪干》和书湖阴先生壁》。
19《念奴娇.赤壁怀古》背诵20.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21. “活法”说是指吕本中所倡导的诗学理论。
是在有意识地“以苏济黄”,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的精神,能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荚”的新途径。
22.秦观的诗称“女郎诗”,词称“感伤词”。
宋元文学名词解释
1、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个诗人群体。
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也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王禹偁则更注重白居易的讽喻诗,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他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
2、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
西昆体诗的题材范围狭窄,主要有怀古咏史、咏物、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三类,思想内容贫乏,缺乏生活气息。
西昆体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艺术特色,推崇李商隐,兼重唐彦谦,作诗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往往徒得李诗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立足模仿而缺乏自立创新精神。
西昆体也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成就高于白体、晚唐体,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3、晚唐体: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包括两个群体:以惠崇为代表的“九僧”和以林逋为代表的隐逸之士,他们继承了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描绘清邃清幽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题材偏窄,观察细致;诗风清瘦。
晚唐体诗人中寇准身份迥异,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所以成了晚唐体的盟主,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婉。
,。
宋元文学名词解释
宋元文学名词解释1.西昆体:宋初馆阁文士杨亿、钱惟演、刘筠大倡吟和风习,所吟编为《西昆酬唱集》,因得名。
风格师法李商隐,词采华丽而少实质内容。
因是高官文人,故多影响。
2.晚唐体:宋初寇准、林逋等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得流派。
有清丽、质朴的风韵。
3.香山派:又称“白体诗派”,以五代入宋的李昉、徐铉等人为代表,有闲适风格。
4.江西诗派:指北宋晚期以黄庭坚(江西修水人)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
有“一祖三宗”——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5.豪放派:指宋词中渊源于范仲淹,形成于苏轼,鼎盛于辛弃疾与辛派词人一种的词派。
题材扩大,延伸至史事、家国、建功立业,风格豪纵、旷达、雄奇。
6.婉约派:指有晚唐五代宋初一路继承,以吟风弄月,闲情逸致,男欢女爱为题材,风格委婉、轻柔、圆润的词派。
以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为代表。
7.中兴四大诗人:是进入南宋以后,从江西诗派得氛围中冲决而起,取得重大创作成就得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以陆游为代表。
8.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字成斋。
写诗自出机杼,独具风格。
有活脱通透的特点。
9.四灵诗派:指南宋后期温州地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四人,因均有“灵”,而得名。
是对江西诗派得继承者得反拨。
以清苦、幽深、枯健、小巧取胜。
10.江湖诗人:南宋后期由江湖游士,因刊印《江湖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刘克庄、戴复古等。
内容反应底层生活,风格较为多样。
11.散曲:渊源于民间,盛行于元代,别于剧曲的“新诗体”,合乐;有散套与小令两种。
诗、词、散曲有一定的承接关系。
12.词牌:填词用的曲调名。
不同的“词”,以词牌区分,对句,字数,声调有限制。
有些词牌,一调数名;也有同名异调。
13.科范:元杂剧中术语,是对演员作出动作、表现效果的提示语。
14.套数:是散曲中相对于小令一种大型体式,与诸宫调有渊源关系,是由多种曲调连贯而成的整套曲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宋元)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宋元)一、名词解释: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看来这种类型的人是你喜欢的对象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白体:是宋初(太祖、太宗两朝)效法白居易诗作而形成的一种诗体。
该派人物众多,有李昉、徐铉、王禹偁(读“cheng”,一声)、李至、李徽之、郑文宝、田锡、薛居止等。
其代表诗人是前三位,成就最大的是王禹偁。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的近体诗中的闲适诗。
他们只学到了白居易闲适诗中的淡泊悠闲和语言的浅直平易,而没有学到白讽喻诗的反映现实的尖锐深刻和感伤诗的感慨深沉。
其缺陷是,该派诗人作诗不事雕琢,往往率尔成章,追求抒情的率真,故而诗意较为显豁,给人感觉是语浅意尽,气弱格俗。
白体,特别王禹偁的诗歌影响了宋诗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平淡风格,以及议论化、散文化特点的形成。
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晚唐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创作的诗歌。
晚唐体诗人有两个诗人群体,一是九僧,二是一群隐逸之士。
其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九僧中成就最高的是惠崇。
九僧的诗歌特点是:内容上多描写幽深清静的山林景色和淡泊枯寂的隐逸生活,故而内容较单一,题材范围比较狭小。
体裁上注重五律的写作。
创作态度上学习贾、姚的苦吟精神,特别重视五律中间两联语言的推敲和锤炼。
因而九僧诗多有名言警句,但结构往往不完整,意境不够浑融,给人以有句无篇之感。
隐逸诗人主要有魏野、潘阆、林逋等,其中林逋成就较为突出。
他们诗歌的内容主要是描写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晚唐体诗人中身份独特的是寇准,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因而是晚唐体的盟主。
晚唐体不仅影响了宋末的四灵和江湖诗派,而且,它的某些因素一直被其他诗派和作家分解代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期文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突破。
宋朝文学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文风而闻名,而元朝文学则充满了奇特和豪放的风格。
宋朝文学
宋朝文学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
他们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文字的细腻描写,塑造了许多经典的文学形象。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青玉案》等。
宋词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宋朝还产生了许多其他文学流派,如理学文学、辞章学等。
这些流派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宋朝文学的内涵。
元朝文学
元朝文学与宋朝文学有很大的区别。
元朝文学在保留了一定传
统元素的同时,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它的特点是风格奇特,
充满了豪放的色彩。
在元朝,戏剧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
元曲成为元朝
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它以艳丽的词藻、夸张的情节和生动的对白形
式为人称道。
元朝还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戏曲作家,如关汉卿、郑光
祖等。
此外,元朝的文学也表现出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元朝文学作
品多关注人民生活、揭露社会不公等内容,体现了底层人民的诉求
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结论
宋元文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
宋朝文学以其
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文风让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而元朝文
学则充满了奇特和豪放的风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面貌。
总体而言,宋元文学的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整理(五)——宋元文学部分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整理(五)——宋元文学部分1.宋初三体:指宋初出现的以李防、徐铉、王禹偁等诗人为代表的“白体”;以“九僧”、林逋、寇准等诗人为代表的晚唐体;以杨亿、钱惟演等诗人为代表的西昆体。
从白体、晚唐体到西昆体,宋代诗人先后在唐代诗歌中选择白居易、贾岛和李商隐作为学习的典范。
它们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
但是这种摸索过程事实上为后来的诗文革新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宋末的方回在《送罗寿可诗序》中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说宋初诗坛已经铲除五代旧习,稍嫌夸张,但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则颇为准确。
2.“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自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
宋初朝廷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酬唱,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唱酬成风,且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例如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3.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他们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其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晚唐体诗人中身份迥异的足寇准,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所以是晚唐体的盟主。
4.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整理(八)——宋元文学部分
元代名词解释
1.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由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指四部元代杂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它们都是描写爱情的优秀作品:《拜月亭》歌颂了王瑞兰对爱情的坚贞,批判了破坏婚姻自主的封建势力;《西厢记》通过莺莺和张生为爱情自由所作的斗争,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墙头马上》通过李千金和裴少俊的自由结合和裴尚书对他们婚姻的破坏,表现了要求婚姻自主的思想;《倩女离魂》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在封建礼教禁锢下女性沉重的精神负担。
3.元曲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评论家对元曲四大家有不同提法,但关汉卿、白朴、马致远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有争议的只是王实甫与郑光祖。
关汉卿被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作品内容丰富,善于塑造形神毕肖的形象,语言雅俗共赏,代表作品有《窦娥冤》、《单刀会》等;白朴的作品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和身世之悲,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等;马致远创作的内容多是“叹世”、“归隐”,咏唱男女爱情,成就突出的有写王昭君故事的《汉宫秋》;郑光祖作品中文人事迹剧和爱情剧较为优秀,如《王粲登楼》、《倩女离魂》等;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4.《东篱乐府》:散曲别集名,元人马致远撰,为元代前期作家散曲作品留存最丰富者。
马致远,号东篱,为元代杂剧名家,主要作品为杂剧《汉宫秋》,东篱散曲之作风,豪放清逸而不离本色,盖以其早年怀才不遇之抑郁。
中年之放旷,晚年之闲适,种种心情,尽寓寄于其散曲之中,故题材复杂,气概潇洒,机趣绝妙。
不独自见一己之成就,亦扩展元代散曲之范畴,提高散曲之意境。
其作品皆情景生动。
凝炼清新,王国维比之于诗中之李商隐,词中之欧阳修。
5.北曲:是宋元时期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大都源于唐宋大曲、宋词和北方的民间曲调,并且吸收了金元音乐,盛行于元代,用韵依《中原音韵》。
音乐上用七声音阶,声调上遒劲,朴实,大多用弦乐器伴奏,因而有“弦索调”之称。
元杂剧都用北曲,明清传奇也采用部分北曲。
6.南曲:是宋元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大都渊源于唐宋大曲、宋词和南方的民间曲调,盛行于元明。
用韵以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带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人四声,明中叶以后也兼从《中原音韵》。
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伴奏。
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
7.宫调:古代戏曲、音乐名词。
近人吴梅曾解释说:“宫调者,所以限定乐器管色之高低也。
”我国历代均依十二律高下的次序,定官、商、角、徵、羽、变宫、变微为七声,是乐律之本。
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
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
以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共为八十四宫调。
但俗乐多不全用,常用的有五宫(仙吕、南吕、中吕、黄钟、正宫)四调(大石、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调。
元曲中一套宫调须得一定的曲牌配合,其所用曲牌大多出于金院本之大曲、唐宋词以及隋唐以来雅乐诸宫调的各曲。
8.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的短小的独立段落。
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也用在折与折之间,用以衔接剧情。
每本杂剧一般只用一个楔子,个别剧本也有用两个的。
楔子的曲牌名多用北曲仙吕宫的[赏花时]或[端正好]。
古代小说中有时也有楔子,类似话本的“人话”,通常加在故事开始之前,起着引起正文的作用。
9.宾白、科、介:“宾白”指古代戏曲剧本中的说白,是戏剧演出时须注意的各种安排的术语。
徐渭在《南词叙录》中写道:“唱为主,白为宾,故日宾白,言其明白晓畅也。
”单宇《菊坡丛话》则说:“北曲中有全宾全白。
两人对说日宾,一人自说日白。
”“科”又称“科范”、“科泛”,指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等。
“介”与“科”含意相同,但一般用于南戏、传奇中。
10.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柠、揭侯斯四人。
他们都是元代中期的馆阁文臣,涛歌典型地表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其实他们的创作成就并不高。
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在艺术上也呈现出明显的整一性,即讲求法度,形式工整,措辞典雅,不追求情感或个性的激烈表现,在史学观念上崇尚雅正。
当然“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明人胡应麟评四家,说虞集“典而实”、杨载“整而健”、范梈“刻而峭”、揭傒斯“丽而新”,指出四家诗风各异。
“元诗四大家”中最优秀的诗人是虞集。
11.铁崖体:元代后期的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
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是他的乐府诗,这些诗多半是咏史、拟古之作,题材内容并不很新鲜,但在艺术风格上却使人耳目一新。
杨维桢融会了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长处,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径,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
12.南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的“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术的总称,亦称南词。
一般认为南戏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
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
元代时南戏在南方广泛流传,入明后出现不同的声腔,如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和昆
山腔等,逐渐演变为“传奇”。
和元杂剧相比,南戏有舒缓婉转、细腻妩媚的风格特色,后来亦为明代传奇所继承。
13.昆山腔: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歌唱和改进,推动了它的发展,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
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又对它予以加工提高。
昆山腔经过改革之后,曲调细腻婉转,优美动听。
与余姚、海盐、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对许多剧种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14.四大南戏(荆刘拜杀):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也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的作品,又称“四大传奇”。
柯丹邱的《荆钗记》写书生王十朋与妻子钱玉莲历经波折终得团圆的故事;无名氏的《白兔记》写刘知远被逼从军,入赘岳帅府,十五年后与妻子李三娘全家团圆的故事;施惠的《拜月亭》叙述蒋世隆、瑞莲兄妹及少女王瑞兰、少年兴福的种种悲欢离合;《杀狗记》中孙华的妻子杨月真设汁杀狗,使兄弟重归于好。
这些剧本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15.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
剧曲指的是元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舞台表演样式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等,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16.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
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17.酸甜乐府:指元代散曲家贯云石、徐再思作品的合集。
贯云石号酸斋,徐再思号甜斋,二人作品内容多逸乐生活和男女之情,形式上讲求雕章琢句,力求含蓄秀丽,风格颇为相似,故后人将他们的
作品合辑称为“酸甜乐府”。
18.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指在明代永乐年间官修的《永乐大典》中收录的三种宋元戏文。
《张协状元》写书生张协中举后婚变负心的故事,《宦门子弟错立身》歌颂豪门出身的士子完颜寿马与戏剧演员王金榜之间的坚贞爱情,《小孙屠》写孙必贵为兄复仇的故事。
这三种戏文基本保持了宋元南戏的旧貌,无论在语言、情节方面,还是在曲牌运用、角色安排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早期南戏特色,质率古朴,简素无华,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当然,从三种戏文前后的发展中,也多少显示了元代统一后,杂剧对南戏的影响以及文人对南戏创作的渗透,比如由对书生负心的谴责到对文士坚贞的颂扬以及曲辞的逐渐诗化雅化、音乐的南北合套等。
19.《录鬼簿》:元末钟嗣成撰写的戏曲史专著,此书记载了元曲作家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目录,著录作家152人,作品名目四百余种,书中最早对元杂剧创作进行了时间分期,实际上是从整体上对元杂剧的发展演变作了一次系统的考察。
《录鬼簿》对每个作家写有小传和吊词。
对作家里籍、生平、著述作了简要介绍及评价,此书为元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