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中,分子结构对应力传递的影响
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与性能预测
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与性能预测在当今的工程领域,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
从航空航天到汽车制造,从体育用品到医疗设备,复合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要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优势,准确理解其力学行为和预测其性能至关重要。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的多相材料。
这些不同的组分相互作用,赋予了复合材料独特的性能。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等。
为了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科学家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力学模型。
其中,微观力学模型着重从材料的微观结构出发,分析单个纤维或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种模型,可以了解复合材料在微观尺度上的应力和应变分布,进而预测其整体性能。
例如,对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常用的微观力学模型有混合法则和等效夹杂模型。
混合法则基于材料的体积分数和各组分的性能,简单地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估算。
虽然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等效夹杂模型则将纤维视为等效的夹杂体,通过复杂的数学推导来计算复合材料的等效性能,其预测结果通常更为准确。
宏观力学模型则将复合材料视为均匀的连续体,不考虑其微观结构。
这种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复合材料在宏观尺度上的力学响应,如梁、板等结构的弯曲、拉伸和压缩等行为。
常见的宏观力学模型包括经典层合板理论和有限元方法。
经典层合板理论将复合材料层合板视为由多层不同方向的单层板组成,通过叠加各单层板的贡献来计算层合板的整体性能。
这一理论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对于复杂的加载情况和边界条件的处理能力有限。
有限元方法则是一种更为强大的工具,它可以模拟各种复杂的几何形状、加载条件和边界约束。
通过将复合材料结构离散为有限个单元,并对每个单元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最终得到整个结构的响应。
有限元方法在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和专业的软件支持。
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微孔填充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微孔填充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微孔填充对高分子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概述:高分子复合材料在现代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优异的机械性能使其成为替代传统材料的理想选择。
微孔填充是一种常用的改性方法,通过在高分子基体中引入微孔,可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文将就微孔填充对高分子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
介绍:高分子复合材料是由高分子基体和填充物组成的复合材料。
填充物的添加可以优化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且可以调控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微孔填充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在高分子基体中引入微小的孔隙结构,可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微孔填充对力学性能的影响:1. 提高强度和刚度:微孔填充可以增加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界面面积,提高材料的黏附力和界面强度。
此外,微孔还能够限制高分子基体的流动,增加材料的刚度和强度。
2. 提高韧性和耐冲击性:微孔填充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韧性和耐冲击性。
微孔结构能够承担和分散应力,阻止裂纹扩展,从而增加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
3. 改善热学性能:微孔填充可以减少高分子基体的体积,增加复合材料内部的导热通道,降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导热性能。
4. 影响材料的耐疲劳性:微孔填充对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当微孔填充较多时,材料的疲劳寿命可能会降低,因为微孔结构会作为应力集中点,加速材料的疲劳破坏。
微孔填充的方法与效果:1. 气泡填充:通过在高分子基体中注入气泡来形成微孔结构。
气泡大小和分布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适当的气泡填充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2. 空心微球填充:空心微球的填充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密度,并提高韧性。
空心微球具有较高的抗压性能和低的热膨胀系数。
3. 多孔结构填充:通过制备多孔结构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可以增加界面面积,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多孔结构不仅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和刚度,还可以提高导热性能。
4. 纳米孔填充:利用纳米级孔隙填充改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复习题(全)
1、人类发展史与材料史人类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企求用理想材料制成新工具的愿望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因此,人类发展的历史就和材料的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
研究人类历史的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知道,人类历史上各方面的进步是与新材料的发现、制造和应用分不开的。
2.历史学家对材料史的划分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其后人类又发明了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和智能材料。
3.科学中的复合材料 a.复合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b.复合是科学的基本思想c. 材料的复合化是材料发展的基本趋势4.复合材料的概念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5.复合材料的分类1.复合材料按其组成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
2.按其结构特点又分为:纤维复合材料、夹层复合材料、细粒复合材料、混杂复合材料。
3.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分类:树脂基,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金属基;陶瓷基,分为炭基、玻璃基和水泥基。
4.复合材料按功能分类: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6.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优点:a .比强度和比模量高b.良好的抗疲劳性能。
c .减振性能好d.高温性能好e.各向异性和性能可设计性f.材料与结构的统一性g.其他特点,过载时安全性好、具有多种功能性、有很好的加工工艺性缺点:稳定性稍差,耐温和老化性差,层间剪切强度低等7.几种新型复合材料的概念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将热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
压电材料是受到压力作用时会在两端面间出现电压的晶体材料。
隐身材料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具有隐蔽自己的功效的材料,隐身材料可以降低被探测率,提高自身的生存率,是隐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频谱可分为声、雷达、红外、可见光、激光隐身材料。
按材料用途可分为隐身涂层材料和隐身结构材料 光致变色材料,是指受到光源激发后能够发生颜色变化的一类材料。
吸声材料,是具有较强的吸收声能、减低噪声性能的材料。
复合材料的界面
用于不含游离水,只含化学键合水或物理结合水的干燥 填料体系。
Eg:碳酸钙、水合氧化铝等。
13
2 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基型 适合范围: 用于含湿量较高的填料体系,如陶土、滑石粉等。 三(二辛基焦磷酰氧基)钛酸异丙酯(TTOPP—385)就是典型 的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基型偶联剂。
9
填充、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
为了改进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构,改善两者间的结合性能, 需要对增强纤维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的方法是在增强纤维表面涂覆上一种称为表面处理剂的物质, 包括浸润剂、偶联剂等其它助剂,以制造与基体间好的粘结界面。
10
1 粉状颗粒的表面处理技术
无机粉体填料与有机高聚物的不相容性,重视研究改善粉 体填料的表面性质。
3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的形成及作用机理 1. 界面的形成 两个阶段:基体与增强材料的接触与浸润过程;基体与增强 材料通过相互作用使界面固定阶段 界面层的结构包括:界面的结合力、界面区域的厚度和界面 的微观结构 通常对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强界面结合力
4
2. 界面作用机理
(1)界面张力、表面自由能、比表面能
lv
sv sl时,cos 0, 90o,不润湿
lv sv sl 0时,0<cos 1, 0o 90o,润湿
sv sl lv时,cos 1, 0o,完全润湿,粘附功最大
8
B. 化学键理论 偶联剂作用机理 强调增加界面的化学作用是改进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 硅烷偶联剂具有两种性质不同的官能团,一端为亲玻璃纤维的官能团 (X),一端为亲树脂的官能团(R),将玻璃纤维与树脂粘结起来,在界面 上形成共价键结合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关系研究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关系研究高分子材料是当代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一环,其广泛应用于医疗、航空航天、电子等众多领域。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关系研究是提高材料性能和设计新材料的关键。
一、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关系研究的重要性高分子材料是由大分子化合物组成的塑料、橡胶、纤维等,其性能受到分子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相互影响。
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材料的设计和功能优化提供指导。
二、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方法1. 拉伸测试:通过拉伸试验可以获得高分子材料的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同时,还可以通过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来分析材料的变形行为,以及不同结构对应力传递的影响。
2. 动态力学分析: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可以测量材料在固态下的弹性、刚性以及黏弹性等性能,进一步了解材料的力学特性。
这种方法可以考察材料在不同温度、频率下的变化规律,从而推导出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三、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研究案例1. 成键方式与强度关系:高分子材料的成键方式决定了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
例如,共价键构成的高分子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而氢键构成的则较为柔软。
因此,通过调控成键方式可以实现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调整。
2. 结晶性与强度关系:高分子材料中存在结晶区域和非结晶区域,其结晶性对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控制结晶程度和分子排列方式,可以调节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
例如,可以利用拉伸方法引导高分子材料中的结晶,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
3. 功能化基团与性能关系: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功能化基团可以改变其分子结构,进而影响力学性能。
例如,通过引入交联基团可以增加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引入流变助剂可以改善材料的黏性和变形能力。
四、未来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与结构关系研究的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关系研究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未来可以探索更精确的力学测试方法,结合先进的计算模拟技术,全面分析高分子材料的力学行为。
复合材料总思考题和参考题答案
复合材料概论总思考题—•复合材料总论1.什么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①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②1)组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面;2)优良特殊性能;3)可设计性;4)材料和结构的统一2.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优点)是什么?——请简答6个要点(1)比强度,比模量高(2)良好的高温性能(3)良好的尺寸稳定性(4)良好的化学稳定性(5)良好的抗疲劳、蠕变、冲击和断裂韧性(6)良好的功能性能3.复合材料是如何命名的?如何表述?举例说明。
4种命名途径①根据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的名称来命名,如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②(1)强调基体: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2)强调增强体:碳纤维复合材料(3)基体与增强体并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4)俗称:玻璃钢4•常用不同种类的复合材料(PMC,MMC,CMC)各有何主要性能特点?5.复合材料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结构层次分几类,各表示什么?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层次如何,各包括哪些内容?3个层次答:1、一次结构:由集体和增强材料复合而成的单层材料,其力学性能决定于组分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几何和界面区的性能;二次结构:由单层材料层复合而成的层合体,其力学性能决定于单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铺层几何三次结构:指通常所说的工程结构或产品结构,其力学性能决定于层合体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几何。
2、①单层材料设计:包括正确选择增强材料、基体材料及其配比,该层次决定单层板的性能;②铺层设计:包括对铺层材料的铺层方案作出合理安排,该层次决定层合板的性能;③结构设计:最后确定产品结构的形状和尺寸。
6.试分析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答:①20世纪40年代,玻璃纤维和合成树脂大量商品化生产以后,纤维复合材料发展成为具有工程意义的材料。
至60年代,在技术上臻于成熟,在许多领域开始取代金属材料。
②随着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对结构材料要求比强度、比模量、韧性、耐热、抗环境能力和加工性能都好。
中南大学复合材料考试习题
复合材料习题第一章一、判断题:判断以下各论点的正误。
1、复合材料是由两个组元以上的材料化合而成的。
(⨯)2、混杂复合总是指两种以上的纤维增强基体。
(⨯)3、层板复合材料主要是指由颗料增强的复合材料。
(⨯)4、最广泛应用的复合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材料。
(⨯)5、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
(√)6、竹、麻、木、骨、皮肤是天然复合材料。
(√)7、分散相总是较基体强度和硬度高、刚度大。
(⨯)8、玻璃钢问世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二、选择题:从A、B、C、D中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1、金属基复合材料通常(B、D)A、以重金属作基体。
B、延性比金属差。
C、弹性模量比基体低。
D、较基体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
2、目前,大多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为(B)A、低于100℃。
B、低于200℃。
C、低于300℃。
D、低于400℃。
3、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为(B)A、低于300℃。
B、在350-1100℃之间。
C、低于800℃。
D、高于1000℃。
4、混杂复合材料(B、D)A、仅指两种以上增强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B、是具有混杂纤维或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
C、总被认为是两向编织的复合材料。
D、通常为多层复合材料。
5、玻璃钢是(B)A、玻璃纤维增强Al基复合材料。
B、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C、碳纤维增强塑料。
D、氧化铝纤维增强塑料。
6、功能复合材料(A、C、D)A、是指由功能体和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
B、包括各种力学性能的复合材料。
C、包括各种电学性能的复合材料。
D、包括各种声学性能的复合材料。
7、材料的比模量和比强度越高(A)A、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大。
B、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大。
C、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小。
D、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小。
三、简述增强材料(增强体、功能体)在复合材料中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填充:廉价、颗粒状填料,降低成本。
例:PVC中添加碳酸钙粉末。
增强:纤维状或片状增强体,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高分子材料思考题答案
3.聚碳酸酯 透明、呈轻微淡黄色,透光率很高,可达 90%,无毒、无味、无臭;高刚性、良好的冲击强 度,,是一种既刚又韧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尺寸稳定性,被誉 一、汽车照明系统:使用聚碳酸酯代替玻 璃,大大简化工艺;二、电子电器领域: 大量用于制造办公设备、通讯设备和电器设备的外壳和元件,如计算机外壳、底盘和冰箱抽 屉等;可制作耐高击穿典雅和高为“透明金属”。但缺点是耐磨性、耐疲劳性不好,易产生 应力开裂现象;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和耐寒性;极性小,吸水率低,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具有 一定的抗化学腐蚀性;卫生性良好,与咖啡、茶等接触不会污染,也不影响容器内食物的色 和味。
14、增容剂和界面相的作用是什么?
增容剂的作用相当于是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界面张力和增加界面层的厚度。嵌段共聚物和 接枝共聚物常用作增容剂,增容剂也可以在共混过程中原位生成。P296 P331
7、干法、湿法、干湿法的纺丝工艺特征是什么? 方法 工艺特征
干法 从喷丝头毛细孔中挤出的纺丝溶液进入纺丝甬道。通过甬道中热空气的作用,使溶液细流
中的溶剂快速挥发,溶液细流在逐渐脱去溶剂的同时发生浓缩和固化而成为初生纤维的过 程。目前干法纺丝速度一般为 200~500m/min 高者可达 1000~1500m/min ,但由于受溶 剂挥发速度的限制,干纺速度还 是比熔纺低,而且还需要设置溶剂回收等工序,故辅助设 备比熔体纺丝多。干法纺丝一般适宜纺制化学纤维长丝,主要生产的品种有腈纶、醋酯纤维、 氯纶、氨纶等。
复合材料界面理论简介
复合材料界面理论简介摘要: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先进材料,质量轻,强度高等特点使其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工程领域应用越来越发挥其重要性。
随着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扩展,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增强体纤维、树脂基体和界面性能,其中纤维和树脂之间的界面粘结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界面粘结强度,即纤维断裂处通过基体向纤维传递应力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的强度、韧性和破坏模式等宏观力学行为。
因此,研究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界面的设计、预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几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论。
关键词:界面;形成;相互作用理论;1界面简介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和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复合而成的,那么必然存在着异种材料的接触面,这个接触面就是界面。
一般人们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定义是,指基体与增强物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微小区域。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的形成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体与增强纤维的接触与浸润过程。
增强纤维优先吸附能较多降低其表面能的组分,因此界面聚合物在结构上与聚合物基体是不同的。
第二阶段是聚合物的固化阶段。
聚合物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而固化,形成固定的界面层。
2界面作用理论2.1浸润性理论1963年,Zisman提出浸润性理论,认为浸润是形成界面的基本条件之一,若两相物质能实现完全浸润,则表面能较高的一相物体表面的物理吸附将大大超过另一相物体的内聚能强度,从而使两相物体具有良好的粘合强度。
这种理论认为两相物体间的结合模式属于机械互锁和浸润吸附。
其中机械粘合是一种机械互锁现象,即在形成复合材料的两相相互接触过程中,若浸润性差,两相接触的只是一些点,接触面有限(见图1(a))。
若浸润性好,液相可扩展到另一相表面的坑凹中,因而两相接触面积大,结合紧密,产生机械锚合作用(见图1(b))。
而物理吸附主要为范德华力的作用。
图1浸润与不浸润的界面显然,聚合物基体对增强材料良好的浸润性将有利于提高界面的复合强度,但浸润性不是界面粘接的唯一条件。
界面层厚度和性能对复合材料残余应力的影响【毕业作品】
界面层厚度和性能对复合材料残余应力的影响1 绪论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金属基复合材料是在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初在60年代初期开始有所发展,但由于当时制备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进入到70年代后期,由于高新技术对材料的各种性能要求日益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以其优良的性能引起各国政府、工业界的重视,被誉为先进复合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较,它具有重量轻、高比弹性模量、高比强度、耐疲劳、耐磨损、低能耗、低膨胀系数等特点,具有在军事、航天航空、汽车、机械、电子等各种领域应用的可能性[1]。
在高温下制备复合材料时,基体与增强体之间极易发生有害的界面反应,而合适的界面涂层不但能有效阻挡这类反应,而且还可以对复合材料界面残余应力的分布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2]。
在复合材料使用过程中,由于基体和纤维性能的差异,热残余应力的存在不可避免,它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有时甚至会导致基体开裂,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3]。
由于材料不同且具有不同力学性能的界面层,其厚度和性能会对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能产生剧烈的影响[4],所以合适的界面厚度使得基体与基体的界面结合适中,有利于材料性能的提高[5]。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内部残余应力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大影响, 为了预测金属基复合材料内部残余应力的大小及影响,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内部残余应力的理论计算模型[6]。
广义地说,残余应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金属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有:(1)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界面结合良好;(2)温度变化;(3)增强体与基体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7]。
而这些简化模型的界面层具有一定的厚度,界面结合的好坏由界面层材料力学性能来表征[8]。
并且建立一些模型对于分析和理解热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是非常有用的[9]。
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方法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数值模拟技术的热潮,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省实验时问、节约研究经费,而且对研究残余应力对复合材料性能的作用规律、促进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6]。
复合材料的性能
复合材料的性能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复合材料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成分、结构和制备工艺等。
本文将从力学性能、耐热性能、耐腐蚀性能和导热性能等方面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探讨。
首先,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其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由于复合材料由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其力学性能往往优于单一材料。
例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在航空航天、汽车和体育器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也很好,能够在长期受到循环载荷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性能。
其次,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也是其重要的性能之一。
由于复合材料通常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组成,因此其耐热性能较好。
例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因此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复合材料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成分和结构来提高其耐热性能,满足不同工程领域的需求。
另外,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也是其重要的性能之一。
由于复合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在酸碱和盐类腐蚀介质中保持稳定的性能。
例如,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在海水和化工介质中长期使用而不受到腐蚀。
因此,复合材料在海洋工程和化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最后,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也是其重要的性能之一。
由于复合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能够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
例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高的导热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和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能、耐腐蚀性能和导热性能等。
这些性能的优异使得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化工和海洋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复合材料的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复合材料加筋壁板装配应力对结构失效影响的试验与数值分析
DOI :10. 19936/j. cnki. 2096-8000. 20210428. 014复合材料加筋壁板装配应力对结构失效影响的试验与数值分析王世杰1 ,陈振2*,徐鹏1 ,刘小林1,汪海2(1.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 200436; 2.上海航空材料结构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318)摘要:复合材料层压板由于各向异性及沿厚度方向的不连续性的特点,在承受面外载荷作用下,会产生层间应力。
层间 应力值超过层压板层间开裂强度时,层压板会发生层间分层现象。
为了研究装配应力对加筋壁板破坏行为的影响,本文进行 了相应的试验和数值分析。
首先对加筋壁板结构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得到了试验件的破坏载荷和破坏模式。
其次通过螺栓加 载至工况载荷并保载一定时间,实现了保载试验。
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了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
结果显示,试验件在静力载荷的作用下会发生共胶接区脱粘破坏并伴随缘条分层破坏,在保载作用下长桁下缘条产生了微分层现象,数值分析获取的应力分布规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研究结果可为复合材料壁板的装配作业规范和铺层方案设计验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复合材料;加筋壁板;装配应力;缘条分层;试验;数值分析中图分类号:TB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000( 2021) 04-0096-061引言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其较高的比强 度、比刚度、可设计性及良好的疲劳性能等优点,被 广泛地应用于飞机结构上[1,2]。
复合材料结构在构 型几何不连续或材料不连续处附近会产生较高的面内应力梯度,且面内应力梯度又伴随着面外或层间的应力。
由于复合材料层间强度较弱,面外或面内 应力会引起分层扩展[3]。
分层主要是由厚度方向的 拉应力或平行层表面的平面内剪切应力造成的,且在结构的自由边缘附近更容易出现分层现象[4,5]。
复合材料结构由蒙皮、长桁、肋等结构组成。
由于复合材料层压板在固化和加工过程中存在超差或热应力等因素导致零件产生变形,在装配时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装配现象67]。
复合材料界面理论概述
复合材料至少具有增强体和基体两种不同性质的组分,界面就是在这些组分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
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和基体都保持着它们自己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但是因为二者之间界面的存在,使得复合材料产生组合的崭新的独特的力学性能。
对于复合材料,界面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微结构,是复合材料的“心脏”,是联系增强体和基体的“纽带”,对各组分性能的发挥程度和复合材料的总算性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复合材料之所以比单一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就是因为其各组分间的协同效应,而复合材料的界面就是产生这种效应的根本缘故。
图1 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暗示图复合材料的界面不是零厚度的二维“假想面”,而是具有一定厚度的极为复杂多变的“界面相”或者“界面层”。
界面相的成分、结构、形态和能量均与本体相很不相同,同时,不同的复合材料体系界面相也是不同的。
总之界面具有异常复杂而奥秘的结构,鼓励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
通过对复合材料的深入研究,人们已经提出了多种复合材料界面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浸润理论、蔓延理论、化学键理论、啮合理论等。
每一种理论都有一定的实验根据作为支撑,但是因为界面的复杂性,每一种理论都不能完美地解释一切界面现象。
任何事物都不是不可认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界面表征技术的长进,界面理论将会发展和完美,蒙在“界面相”上的奥秘面纱必将在不久的未来被人们揭开。
下面向几种重要的界面理论作容易的推荐:(1)浸润理论:由Zisman于1963年提出。
界面的粘结强度受浸润作用影响,良好的浸润是形成良好界面的基本条件之一。
润湿良好对两相界面的接触有第1 页/共 3 页益,可以减少缺陷的发生,增多机械锚合的接触点,也可以提高断裂能。
因此,增大纤维表面的自由能,提高纤维的浸润性能对增强纤维和树脂间的界面粘结性能有很大协助。
然而,粘结毕竟是异常复杂的过程,不能单纯从浸润性解释所有的界面现象,偶尔候处理后的纤维浸润性变差界面粘结性却浮上了很大的提高。
复合材料韧性与强度的关系分析
复合材料韧性与强度的关系分析在工程领域中,复合材料是一种结构有机分子聚合物基体中嵌入无机颗粒、纤维和膜的类材料。
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轻质高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
其中,复合材料的韧性和强度是其最基本的力学性能指标,对材料的使用和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复合材料的构成和制备工艺。
复合材料通常由两个或更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其中包括基体材料和强化材料。
基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而强化材料则用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强化材料可以是纤维,如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也可以是颗粒,如硅胶和陶瓷颗粒。
制备复合材料的常见方法包括层压、浇铸和注塑等。
复合材料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强化材料的类型和分布方式。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这是因为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可以提供额外的强度和刚度。
另一方面,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通常较低,但具有更高的韧性。
这是由于颗粒在加载过程中可以阻碍裂纹的传播,从而延缓材料的破坏。
除了强化材料的影响外,基体材料的特性也对复合材料的韧性和强度产生影响。
基体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韧性和耐磨性等因素。
常见的基体材料有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等。
热固性树脂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但韧性相对较低。
而热塑性树脂则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可塑性,但强度相对较低。
因此,在复合材料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基体材料和强化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韧性和强度之间存在一种互补关系。
传统上,韧性与强度被认为是线性相关的,即增加材料的强度可以降低其韧性。
然而,在复合材料中,通过优化强化材料和基体材料的组合,可以实现韧性和强度的双重提高。
例如,添加纳米颗粒可以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同时保持其韧性。
这是因为纳米颗粒的引入可以促进界面的相互作用,并增强材料的位错锁定效应。
此外,复合材料的界面层也对韧性和强度有重要影响。
界面层是指基体材料和强化材料之间的边界区域,其结构和特性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因素
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因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成分:界面相单元的高分子材料间的作用力将直接影响拉伸强度,因此提升分子间作用力的各类因素都能有效的提高拉伸强度。
可以通过适当的前处理来提高界面相单元高分子间的机械吸附性。
2.温度:天然橡胶中拉伸强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复合材料中的补充填料对橡胶基体的增强效应随温度升高而减弱,且温度越高,增强效应的减弱趋势越平缓,因此基于橡胶的复合材料拉伸力学行为及温度相关性比天然橡胶更为复杂。
3.硫化体系:复合材料中橡胶材料先通过混炼机进行混炼,再和钢进行高温压制硫化,可以增大分子间作用力,提高拉伸强度。
同时,增强剂和促进剂对拉伸强度也能起到提高拉伸强度的作用。
4.纤维含量:纤维的加入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定伸应力,且随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定伸应力逐渐上升,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不断下降。
纤维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撕裂强度提高,但纤维含量过大又导致撕裂强度降低。
这是因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主要由基体胶的强度来决定,纤维的加入多少会产生一些应力集中,纤维脱粘时形成缺陷,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纯胶低。
另外,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会产生纤维的拔脱力,导致材料的定伸应力比纯胶高。
同时在撕裂过程中,由于纤维的加入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裂纹的扩展,纤维拔脱需要拔脱力,所以与纯胶相比,撕裂强度提高,但纤维含量太高时,复合材料因应力集中造成的影响超过纤维拔脱力而使撕裂强度下降。
综合考虑,当纤维含量在6phr时复合材料性能较好。
5.界面剪切强度:界面剪切强度对拉伸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Σλs较小时,应力集中较小,但无效长度较大,无效长度的增加将使纤维的破坏概率增大,导致强度降低;当Σλs较大时,无效长度较小,但纤维应力集中较大,同样使纤维的破坏概率增大,导致强度降低。
可见,界面剪切强度对混杂复合材料的拉伸破坏模式有直接的影响:当Σλs较小时,属纵向损伤模式;当Σλs较大时,属横向裂纹扩展模式;大小适宜的Σλs,属混合失效模式,此种情形的拉伸强度可达到最大值。
复合材料
1.复合材料的定义和组成复合材料: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用适当的方法复合成的一种新材料,其性能比单一材料的性能优越。
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材料组成。
2.基体的作用:将增强材料粘合成一个整体,起到均衡应力和传递应力的作用,是增强材料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产生一种复合效应,是复合材料的性能大大优于单一材料的性能。
增强材料的作用:复合材料的主要承力组分,特别是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主要有增强材料承担。
3.举一个复合材料的例子,说明其组成、结构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承载载荷,传递载荷。
玻璃纤维是增强材料,环氧树脂是基体玻璃纤维是无机增强材料,是熔融物过冷时因黏度增加而具有固体物理机械性能的无定形物体,是各向同性的均相材料。
其化学组成主要是二氧化硅、三氧化硼。
玻璃纤维的拉伸强度很高,耐热性较高。
环氧树脂是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环氧基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是以分子链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为特征,环氧基团可以位于分子链的末端、中间或成环状结构。
环氧树脂粘附力强,优良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电性能等。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的电绝缘性能,在高频下仍保持良好的介电性能,因此可作为高性能的电机、电器的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波性能,被广泛用于制造机载、地面雷达罩。
4.玻璃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和影响化学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玻璃纤维力学性能的因素:①纤维的直径和长度②化学组成③存放时间④负荷时间影响玻璃纤维化学稳定性的因素:①玻璃纤维直径②化学组成5.玻璃纤维的生产方法有哪几种?主要区别是什么?玻璃纤维的生产方法有坩埚法和窑池法两种区别:坩埚法生产玻璃纤维主要由制球和拉丝两部分组成。
而池窑法省掉了制球工艺,且拉丝操作有稳定性好,断头飞丝少,单位能耗低等特点。
6.玻璃纤维的组成和作用?首先,玻璃纤维是以SiO2,,B2O3为骨架,对玻璃纤维的性质和工艺特点起决定作用。
加入碱金属氧化物如Na2O,K2O 等能降低玻璃的熔化温度和熔融粘度使玻璃溶液中的气泡易排除。
平面应变各向异性本构关系及在应力波传播模拟中的应用
平面应变各向异性本构关系及在应力波传播模拟中的应用*黄霞,汤文辉,蒋邦海【摘要】摘要:为了研究平面应变条件下各向异性材料中应力波传播的特点,利用各向异性弹性H ooke 定律、Tsai-Hill 屈服准则、经典塑性流动理论,引入修正的物态方程计及高压下的体积压缩非线性,建立了平面应变条件下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并且分析了二维问题中材料变形引起的主轴旋转及客观应力率修正问题。
最后采用动态显式有限元方法自行编写程序模拟某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碰撞过程中平面应力波的传播,模拟结果显示,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应力波在该材料的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二维效应、各向异性特点及弹塑性特点。
【期刊名称】爆炸与冲击【年(卷),期】2010(030)004【总页数】7【关键词】关键词:固体力学;应力波传播;各向异性;平面应变;本构关系;有限元1 引言近年来,复合材料在国防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高强度、高刚度、低密度等特点,已成为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部门的一种重要工程材料。
在航空、航天等领域中,材料的外在环境非常复杂,可能面临高速撞击、射线辐射等动载荷环境,因此对复合材料动态响应特征的研究,对提高材料性能、加强航天器的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各向异性力学特征,它会对强度、应力波传播等带来影响,为了分析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响应特征,必须使用各向异性本构模型。
为了处理各向异性材料本构模型中容变和畸变的耦合效应,C.E.Anderson 等[1]、P.E.O'Donoghue 等[2]将各向异性条件下的静水压及应力偏量表达式进行了修正;另外,他们将物态方程引入到各向异性本构模型中,使得修改后的Grüneisen 物态方程既能反映高压下的体积压缩非线性,又能考虑低压下材料的各向异性强度性能。
各向异性强度准则是各向异性本构模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各向同性强度准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用于复合材料的强度准则已有十几种[3],最常用的是T sai-Hill 屈服准则、Tsai-Wu 屈服准则等。
弹性力学的应力松弛与损伤分析
弹性力学的应力松弛与损伤分析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后的形变与应力关系的学科,应力松弛与损伤分析是弹性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应力松弛指的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逐渐减弱的应力现象,而损伤分析则研究物体在应力松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破裂、断裂等损伤情况。
应力松弛是弹性材料在长时间受到恒定外力作用后产生的一种现象。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但是当外力移除后,材料会逐渐恢复到初始状态。
然而,如果外力一直施加在材料上,由于内部分子的重新排列与运动,应力会逐渐减弱。
这种现象被称为应力松弛。
应力松弛的机制与材料的结构以及外力作用方式密切相关。
多晶金属材料晶粒之间的位错滑移、扩散等过程是应力松弛的重要机制。
此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与基体之间的应力传递也会导致应力松弛现象。
应力松弛的时间常常与材料的温度、应力水平、外力作用时间等因素有关。
损伤分析是研究材料在应力松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伤现象及其机制。
当材料受到过大的外力作用时,其内部可能发生破裂、断裂、脆化等现象,造成材料的损伤。
损伤分析旨在预测材料损伤的发生与发展,并提供相应的修复措施。
损伤分析主要涉及断裂力学、疲劳寿命分析、材料裂纹扩展等相关理论和方法。
断裂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破裂的力学行为,包括线弹性断裂力学、弹塑性断裂力学等。
疲劳寿命分析是预测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疲劳破坏的寿命,该分析方法常用于工程结构的疲劳寿命评估与设计。
材料裂纹扩展研究材料中裂纹因外力作用下的扩展行为,对于评估材料的损伤程度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应力松弛与损伤分析在许多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对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设计与检修需要考虑到应力松弛与损伤分析结果,以确保叶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在建筑结构领域,研究材料的应力松弛与损伤特性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结构的合理设计与维护。
综上所述,弹性力学的应力松弛与损伤分析是研究物体在受力后的形变与应力关系的重要分支。
碳纤维复合材料逆储备因子_概述及说明解释
碳纤维复合材料逆储备因子概述及说明解释1. 引言1.1 概述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强度、轻质结构材料,因其具备众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逆储备因子作为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了解该材料在不同环境和应力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碳纤维复合材料逆储备因子展开论述,并对其进行概述、定义和解释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逆储备因子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其使用优势和局限性,以及面临的关键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此外,文章将进一步解释逆储备因子的作用机制与原理,并通过分子级别解释、材料性能影响解析以及工程应用中的实例分析来进一步阐明其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逆储备因子相关内容,包括概述、定义、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以及作用机制与原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增加人们对碳纤维复合材料逆储备因子的认识和理解,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最后,本文将总结主要观点和研究结果,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和展望,以期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逆储备因子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 碳纤维复合材料逆储备因子2.1 概述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轻质高强度的先进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逆储备因子是一个关键指标。
逆储备因子是指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许多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2.2 定义和解释逆储备因子是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应变超过线性弹性区后抗力降低的程度。
该因子可以通过比较载荷-位移曲线中最大点及其后降落的速率与初始线性部分之间的差异来计算。
逆储备因子越小,表明材料在超过线性弹性阶段后损失抗力的速率越快。
2.3 影响因素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逆储备因子受到多个影响因素的制约。
首先,材料内部存在裂纹和缺陷会导致应力集中,进而降低材料的逆储备因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它具有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综合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电子等领域。
分子结构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应力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复合材料中,分子结构对应力传递的影响进行探讨。
1. 分子结构的影响因素
分子结构是指分子内原子的空间结构以及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排列方式。
在复合材料中,分子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聚合物基体的分子结构,二是填料或增强材料的分子结构。
这两者的分子结构对应力传递有着不同的影响。
2. 聚合物基体的分子结构对应力传递的影响
聚合物是复合材料中常见的基体材料,其分子结构直接影响着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对于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有重要影响。
分子量越大,分子链越长,分子间键的作用力就越大,从而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强度。
而分子量分布的宽窄程度则会影响复合材料的韧性,广泛分布的分子量有助于延展性和韧性的提高。
聚合物的结晶度和结晶结构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也有显著的影响。
结晶度越高,分子间作用力越大,从而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3. 填料或增强材料的分子结构对应力传递的影响
填料或增强材料在复合材料中起到增强基体材料的作用,其分子结构
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也十分显著。
填料或增强材料的形状和尺寸会
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纤维状增强材料的拉伸强度要远远大于颗
粒状填料。
填料或增强材料的表面性质和与基体材料的相互作用也会
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表面的活性和粗糙度会影响填料或
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之间的力学锁合,从而影响力学性能。
填料或增
强材料的取向和分布状态也是决定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对齐状
态和均匀分布的填料或增强材料能够更好地承受外部应力,从而提高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 分子结构调控方法
鉴于分子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影响,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求
分子结构调控的方法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调控
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例如改变聚合物的分子量、结晶度、支化度等。
另也可以通过工艺方法调控填料或增强材料的分子结构,例如调控填
料的形状、分布、表面处理等。
还可以通过界面处理等方法改善填料
或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5. 结语
复合材料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分子结构是其中一个重要
因素。
聚合物基质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而填料或增强材料的分子结构也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通
过调控分子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为其在各个领域的
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撑。
愿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深入挖掘复合
材料中分子结构对应力传递的影响,为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和应用拓展提供更多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