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道德品质1.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的道德信念,使其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1.2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敬业、诚信、友善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1.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个性、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2.1引导学生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认识到法治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

2.2培养学生尊重和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自觉守法、敢于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2.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增强法治观念。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1培养学生探究、批判、创新、实践等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3.2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3.3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品质。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一、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1.1道德基础知识:概念、特征、分类、发展等。

1.2法治基础知识:法的概念、法的来源、法的作用等。

1.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道德培养与修养2.1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弘扬民族精神。

2.2道德修养: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勤俭节约、尊敬长辈、尊重他人等。

2.3礼仪教育:学习各种礼仪规范,培养优雅的个人形象和行为习惯。

三、法治教育3.1宪法和国家制度: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内容框架等。

3.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义务,公民应如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3.3守法意识培养: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守法意识。

四、社会责任和担当4.1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保护环境、关爱弱势群体等。

4.2公民担当:关注社会问题、热心社会公共事务等。

4.3就业就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支持学生积极就业或升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的课程。

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大特点。

课程基本理念(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中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

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这明确告诉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以行导情,以行促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体现知识从行动中来,到行动中去。

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也出现了与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不协调的现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受社会环境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或者因为中考的压力,其教学仍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情感目标的正确引领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割裂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认为重视情感教育就会削弱学生的知识掌握,影响学生成绩的取得,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和做法。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呢?结合多年的教学感悟,我认为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丰富实践活动形式2009年的初二年级,我所任教的六班很多学生比较懒散,搞点集体活动都不积极,语文教师布置的每天写一篇日记对他们来说更是应付,老师们都很苦恼。

有一件事特别让我感动:五月份,根据上级安排,初二年级学生要参加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

我和几个老师带着学生到观城五中参加社会实践,开设的课程门类丰富多彩,都是平常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看着他们的笑脸、品尝着他们第一次包的饺子、欣赏着他们制作的一件件手工作品…,我真是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为了增加趣味,老师们组织了一些课外活动,比如拔河、跳绳等,这些大型的比赛,都需要学生必须合作的好,说实话,我们几个老师都没有把这些当回事,就是让他们玩玩罢了,可这些学生却看得很重。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课程标准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性质与理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公民素养,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做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有爱国情怀、有文明素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好少年。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和“国情省情市情”三个部分。

其中,“道德与法治”部分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和法治原则的学习与实践;“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部分主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国情省情市情”部分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省、市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乡情感。

四、课程实施建议1.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教师应深入理解课程的性质和理念,注重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2.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同时,应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实现课程之间的整合和相互促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顺序,优化教学过程。

同时,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5.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含义及功能
含义: 课程目标就是一定学校某门、某类课程或课程体系所 要达到具体目标,即“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 。
指向学生,而不是教师; 是预期的结果和标准。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为什么要制订课程目标?
指向功能 功能: 规范功能 评价功能
课程目标
体现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 求,更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 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 目标。
能 力
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 的发展。
课程目标
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 的主导。
知 识
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 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

学 常 识
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主题结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
经济生活
生活与消费
投资与创业 收入与分配 面对市场 经济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生活智慧与 时代 精神 探索世界与 追求真理
公民与政治生活 文化与生活 为人民服务 的政府 文化传承与 创新 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 发展先进文 化
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当代国际社会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基本结构
第一,前言。包括:①课程性质;②课程理念; ③设计思路。 第二,课程目标。包括①总目标;②分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内容标准(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包括:①学习领域;②
学习主题;③目标要素 第四,实施建议。包括:①教学建议;②评价建议;③教材编写 建议;④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五,附录。包括术语解释、案例等。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点:1、思想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2、人文性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3、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4、综合性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帮助初中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因此,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培养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另一方面,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二是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课程内容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部分前言中提到,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因此,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研究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

课程的特性主要包括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同时,课程内容尊重学生研究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人类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并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此外,学生还将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一部分课程内容是“成长中的我”,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其中包括了解生理变化,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正确对待研究压力,学会调节情绪和应对挫折和逆境。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一、总体要求本课程标准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中小学课程方案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新时代特色和需求,依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精心设计而成。

本课程标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德育为核心,以法治育人为基础,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健康成长。

二、课程内容思想品德和法律课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思想道德素养1.国家荣誉、国事天下:认识国家荣誉,掌握国家基本情况,了解两个回归、一国两制的实践;2.生命安全、健康成长:研究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的基本知识,认识生命的权利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3.人际交往、情感自控:认识情感自控的意义以及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研究解决人际矛盾的方法和技巧;4.诚实守信、遵规守纪:培养诚实守信、遵规守纪的意识和惯,了解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5.责任担当、公正正义:研究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法律与法治意识1.宪法、法制基础:了解基本宪法原则、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法律的形式、性质和层级;2.法律规范、法治思维:认识法律规范的制定和适用,掌握法律思维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3.法治社会、法治中国:认识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法律保障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了解法治中国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三、课程目标和要求1.思想品德目标要求(1)了解国家荣誉,掌握国家基本情况,了解两个回归、一国两制的实践;(2)掌握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的基本知识,认识生命的权利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3)认识情感自控的意义以及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研究解决人际矛盾的方法和技巧;(4)培养诚实守信、遵规守纪的意识和惯,了解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5)研究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1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1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1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意在推动初中学生恰当思想观念和较好道德品质的构成与发展,为并使学生沦为存有理想、存有道德、存有文化、存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打下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存活的关系,爱惜环境,构成勤俭节约、珍视资源的意识。

●培养孝敬父母、认同他人、正直忠义、乐于助人、存有责任心、崇尚公正的品质。

●构成热爱劳动、著重课堂教学、崇尚科学、独立自主改立、勇于竞争、擅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好社会主义,尊重中华文化,承继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存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爱好和平。

(二)能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自我校正、自我掌控。

●掌控爱惜环境的基本方法,构成爱惜环境的能力。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自学收集、处置、运用信息的方法,提升媒介素养,能积极主动适应环境信息化社会。

●学会直面繁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恰当的价值观为标准,做出恰当的道德推论和挑选。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科学知识●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介绍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重新认识处置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晓得基本的法律科学知识,介绍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促进作用和意义。

●晓得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介绍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蜕变中的我(一)认识自我课程内容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推动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这一新的标准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力量。

其次,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感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再次,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注重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学生应该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要明白,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最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家庭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教育平台,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能够认真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共同努力,让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首先、要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国家和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其次、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

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我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

再次、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

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规范,是教育部门对学生品德素质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和要求,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具备良好的品质和素养。

这包括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具备正确的导向和良好的素养。

其次,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这包括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言行举止、人际交往、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能力,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具备良好的素养。

再次,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这包括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主性、自律性、自我调节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方面具备良好的素养。

最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这包括了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方面具备良好的素养。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规范,是教育部门对学生品德素质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和要求,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

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也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提供更加完善的指导。

本次修订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侧重于突出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学生的品德培养和法治意识的提升,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新时代公民。

下面将对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课程目标1.品德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实践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包括:1)强调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尊重人的尊严,重视公共利益,倡导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他人的需要,并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2.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和案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学生的法律遵从意识,具体包括:1)强调法律的普及教育,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常识,明确法律的权威和约束力。

2)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权威,增强法治观念。

3.全面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具体包括:1)强调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美感和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2)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实践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1.品德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将涵盖以下品德教育内容:1)基本的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道德观念。

2)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包括互助友爱、理解包容、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的培养。

3)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包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敬业乐群的情感和观念。

2.法治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将涵盖以下法治教育内容:1)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包括国家法律制度、行为规范等基本法律常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上)思想品德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下面将从课程目标、核心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标准进行阐述。

一、课程目标1. 培养道德情操:通过学习思想品德课程,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乐于助人、团结互助、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 培养思维能力:思想品德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二、核心内容1. 道德修养:思想品德课程通过讲授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具备合理、准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2. 人际交往:通过学习思想品德课程,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个性差异,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知识智慧:思想品德课程鼓励学生不断探索、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知识智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社会责任:思想品德课程通过讲授社会伦理理论和社会责任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社区服务活动。

三、教学方法1.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授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和案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行为动力。

2. 探究式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规范化教育法:通过学习道德准则和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自律能力。

4. 实践教育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一、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时对学生进行的初步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课程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要对学生正确的理论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起着重要的知道作用。

二、基本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心理品质、法律知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初步使学生走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正面教育原则。

5、启发性教育原则。

6、知行统一原则。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应该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3、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4、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际活动进行起来。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伦理与法律)课程标准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伦理与法律)课程标准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伦理与法律)课程标准1. 课程简介初中思想品德(伦理与法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准则;-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遵守法律规定;- 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和处理道德和法律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3. 课程内容初中思想品德(伦理与法律)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道德品质培养- 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尊重他人、责任感等基本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团体合作、公共事务等方面的道德行为准则;- 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3.2 法律意识教育- 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体系;-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正确辨别和应对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 培养学生克服违法行为的欲望,培养法治观念。

3.3 道德与法律教育融合- 将道德和法律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行为中既遵循道德准则又合乎法律规定;-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道德与法律冲突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客观评价、分析和解决道德和法律难题的能力。

4. 课程评价初中思想品德(伦理与法律)课程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个方面。

4.1 内部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包括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问题处理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和法律行为惯。

4.2 外部评价- 经过一定测试手段对学生的道德综合素质和法律知识储备进行评价;- 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5. 课程实施方法初中思想品德(伦理与法律)课程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讲解法律和道德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分析和讨论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道德和法律问题;- 组织道德实践活动和模拟法庭等形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制定道德和法律游戏、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性:思想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以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与初中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是对学生在这些领域中的体验、认识和遇到的问题所进行的梳理、加工和提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二)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序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估、考核,以及规范教材编写与审查标准的规章。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充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进行思想方法、心理品质、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其他各科教学、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中小学德育任务。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同高中思想政治课整体上相互衔接,并在教学内容向深浅度和侧重点上,注意适合小学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课程标准》以六三学制为基准,按小学一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划分四个教育教学阶段,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同时适用于五四学制和仍在施行的五三学制。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初中一年级(五四学制初中二年级)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概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概要)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概要)Ⅰ。

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一般原理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认识规律,预设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教学步骤的过程。

一、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为了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品质教育,根据中学教育的特点,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在中学设有思想政治品德课之类的课程。

不论期间其名称、具体内容、设置形式等发生过哪些变化,从其设置的目的以及基本教学内容上看,就是一德育课程。

思想政治品德课通过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法制等知识,帮助学生把握科学的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和思想方法,不断提高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素质,养成健康的心理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既区别于中学的其他文化课程,也区别于中学的其他德育工作形式。

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还必须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客观要求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思想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2)人文性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3)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来源:本站点击数:15099字体大小:大?中?小第一部分前? 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 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 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 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

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这三组重要关系依次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

每一内容板块中均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二)能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成长中的我?(一)认识自我(二)自尊自强(三)心中有法二我与他人和集体(一)交往与沟通(二)在集体中成长?(三)权利与义务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三)法律与秩序关于活动建议的说明:以上表格中的课程内容不全配有活动建议,活动建议的编号是依据与之相关联的课程内容的编号进行编制的。

活动建议仅具有参考价值,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设计、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教学是落实本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应以本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学应准确把握课程的综合性,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

(二)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

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者应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本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

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

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二.评价建议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教师要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评价目标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目标是,考查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二)评价方式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察: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依据。

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学生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

师生可以对小组成果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

成长记录:教师应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

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小结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境测验、开闭卷的笔试等。

要加强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思想品德课程鼓励学校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符合本课程特性和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有效评价方式。

(三)评价实施要求1.评价要客观、公正,要准确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2.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

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