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3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素材(一)
2023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素材(一)1.什么是机械【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教学难点】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钳子1把、细铁丝若干、筷子1双、扫把1把、螺丝刀1把、螺丝若干。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问:听到“机械”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尽量表达自己的认识,师此时不必作出是非判断。
2.活动:出示蔬菜,让两位学生上台把它弄成小片,一位用刀,另一位同学用手。
3.引导学生讨论:使用刀和不是用刀有什么不同?4.师总结:像刀这种可以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工具,我们就把它叫做“机械”。
二、探究新知(一)感知机械1.课前,老师让你们以团队为单位收集了各种工具,请你们拿出来向大家展示一下,说说你们收集了哪几种工具?2.团队内讨论:你们收集到的这些工具是机械吗?3.出示P2图,它们是机械吗?为什么?4.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械?(二)说明机械的含义1.出示机械的概念:课件: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为机械。
2.再来看你们收集的工具,哪些是机械?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3.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每团队1张表格,团队成员合作完成)针、擀面杖、刀、小铲和叉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
老虎钳、镊子、筷子、扫帚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
电钻的钻头属于斜面,内部传动是轮轴。
4.再来看机械的概念,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它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比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复杂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
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
2022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学期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和一个 STEM 学习以及一个专项学习:《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借此将科学与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科学史、正确认识与实际应用几个方面,呈现科学发现与技术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科学与用科学奠定基础。
同时,还借助研讨微生物“功”与“过”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渗透辩证法的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仿生》本单元的设计就是从实际事例出发,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和仿生物品之间的联系,体会仿生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仿生概念,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地球的运动》本单元整合了地球和宇宙单元关于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变化,公转和四季变化的一系列活动的内容,同时可以结合生命科学领域进行昼夜交替现象对动植物影响的学习。
模拟实验简单易行,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化抽象为直观。
《简单机械》本单元为系列研究活动,将为中学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水平。
《立体小菜园》强调学生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各个领域的知识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不仅凸显体验的真实性,增加学习的意义性和趣味性,还指向科学概念的建构和高阶思维的发展。
在教材中增设 STEM 项目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教材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机会的不足。
《像科学家那样》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
二、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有很大的改变,特别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比之前好多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有改观,但是,大部分同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基础比较差,不积极习惯,被动学习、学习自觉性等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感觉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感觉课题:感觉教材: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感觉是人体的基本能力,有五种基本感觉。
2. 学习感觉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帮助人们观察世界,获得信息。
3. 掌握运用感官器官来感受事物、刺激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感觉的种类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感觉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教学板书。
2. 感官器官图示。
3.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入话题:“大家好!我们每天与周围的事物接触时,会有什么感觉呢?”引导学生谈论,了解学生对感觉的基本认识。
步骤二:感觉的概念(10分钟)1. 要求学生先听音乐,然后带领学生谈论自己在听音乐过程中的感觉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明确感觉的概念,解释感觉是人体在接触、观察、接受刺激时的反应。
步骤三:感觉的种类和作用(15分钟)1. 教师介绍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并给出相应的图示。
2. 分别介绍每种感觉的作用,如视觉帮助我们观察和辨认事物,听觉帮助我们听到声音和语言,嗅觉帮助我们闻到味道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感觉对人的生活的重要性,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
步骤四:感官器官的作用(15分钟)1. 准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感受。
2. 让学生依次用感官器官感受实物或图片,多方位地感知事物。
3. 引导学生总结感官器官的作用,如眼睛可以看见世界,耳朵可以听见声音等。
步骤五:感觉和生活的关系(10分钟)1. 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不同感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用视觉辨认路标、用嗅觉闻出食品的味道等。
2. 学生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步骤六: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复习感觉的种类和作用。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人体的保护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感觉,了解感觉的种类和作用,以及感觉与生活的关系。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优秀说课稿,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编写而成。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本册教材共分为10个单元,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简单机械、声与光、电与磁、地球与宇宙、生活中的科学、科学常识。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探究主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科学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探究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的科学实验仪器,具备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科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以及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模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概念。
苏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备课笔记,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20 ---20 学年第学期学校:班级:科目:姓名:学科教学计划任课教师: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时间:年月日(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探究能力: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起子、刀、蔬菜、盒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资源开发机械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我们生活的质量。
本节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机械。
让学生认识生活.娱乐中的简单机械,总结这些机械好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机械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化机械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是智慧的结晶。
使学生体会到:现在我们学习和使用这些机械,将来也会创造更先进的机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综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综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下册科学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综合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各个单元,包括以下内容:1. 单元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 了解不同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 学习合理搭配食物,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2. 单元二:生物的生长发育- 探究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 学习如何照料植物和动物,促进它们的生长发育。
3. 单元三:物体与能量- 理解物体的能量转化和传递。
- 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物体制作简易机械。
- 探究能量的来源和利用方式。
4. 单元四:天文与地理- 了解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
- 学习太阳系的组成和运动规律。
- 探究地理环境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5. 单元五:物质与变化- 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和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 学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探究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置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概念。
3. 情境设置:通过故事、图片或实际场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4.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完成相关问题或实验。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6. 拓展延伸:提供更多相关的知识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7.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022年春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发霉与防霉教案
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第3课发霉与防霉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说出不同物品上霉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物品发霉的条件。
能运用探究结果,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霉方法的依据。
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难点:在设计探究方案时,组合出不同的条件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显微镜、霉菌切片、干净的小碟。
学生分组材料:发霉的物品、放大镜、馒头或面包、自封口塑料袋、冰箱、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他们没有头、脚、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3.发霉与防霉二、学习新课活动1: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了解不同霉的异同之处教师出示一些物品上的霉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肉眼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些霉有什么异同之处?预设:这些物品上的霉看上去在颜色、大小、形状、厚薄程度都不一样。
教师提出要求:不同物体上的霉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和相同之处,这些霉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下面请同学们依次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仔细观察物品上的霉,说一说不同物品上的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再次复习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活动,分别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仔细观察不同物体上的霉,了解不同物品上的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全班交流,预设:霉的相同之处:霉都呈丝状,由霉菌组成。
霉的不同之处:霉的颜色、形状不同。
活动2: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教师引导:不同物品上的霉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那么这些霉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出示一个发霉的馒头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观察馒头上的斑点,明确这是一个发霉的馒头。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5、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6、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难点: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教具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预要求: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学生说一说移动石头的方法。
引出本课课题,板书:1、什么叫机械。
2、新授局部1、认识机械(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哪些?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3)教师出示书P2图片,请学生判别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区分简单和庞大机械(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
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1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些局部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庞大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3、认识机械的作用(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棍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的对比实验,总结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3)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匡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形?4、介绍古代机械(1)看书P3上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2024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简单机械》教案
2024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简单机械》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单机械》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认识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特点、作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还需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并掌握简单机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能运用简单机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学习。
2.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
3.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简单机械的理解。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模型或图片,如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案。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简单机械。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如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杠杆的平衡、轮轴的转动、斜面的倾斜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测,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较清晰准确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能利用表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论。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3、能将鱼类特点与池塘环境相联系,知道鱼的外形及行为特点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通过探究,讨论归纳鱼类共同特点。
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鱼类及相关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重点: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池塘鱼类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玻璃鱼缸)、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滴管、水、家乡池塘中的典型鱼类(如鲫鱼)、毛巾或卫生纸。
3、各种水生动物(不一定是鱼类)的图片或课件。
4、家乡池塘中的小型鱼类活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搜集信息资料(1)出示图片或播放课件:同学们,这是我们家乡的池塘中生活的几种鱼,谁知道这是几种什么鱼?(2)在我们家乡的池塘中,还生活着哪些鱼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有争议的动物板书在黑板一侧,在后面的学习中重新归类)。
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m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1、认识常见岩石一、教学目的:1、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2、引领学生用分类的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3、在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后,了解几种岩石的名称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4、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认识岩石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鉴别身边的岩石。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五、教学课时:2节六、学校准备:配套光盘,《科学材料袋》、岩石标本、滴管、挂图、盐酸、放大镜、锥子、小刀、钉子……。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课:1、师述:大家看一看实验桌上的岩石,谁知道是哪里找到的?2、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引导,相互交流。
3、板书课题:略(二)认识岩石1、师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吗?给大家说一说。
2、教师指名学生发言,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和解读说明)3、问题:实验桌上的物体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4、师生共同研讨,(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引导)5、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略(三)观察岩石,认识特征:1、师述:各小组商量研究哪几种岩石?选择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分组实验方案。
3、安全教育:师述“盐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亲自演示讲解)4、学生观察,实验、记录、交流(教师巡视引导)5、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新的发现,其他小组代表补充。
6、在教师引导下填表:(1)我对岩石的了解:(2)观察岩石标本的记录:(1)岩石的作用(2)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3)(4)第二课时(一)观察岩石并分类:1、师问: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现在按小组给岩石分类,邻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并做好记录。
2、学生分组实验(按自定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引导。
3、分组汇报岩石分类方法。
标本名称我的发现(1)(2)(3)(4)(5)4、教师归纳学生发言。
5、学生阅读文本(或看光盘、挂图)6、教师引导学生按科学范畴把岩石重新分类。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全部教案(共3课时)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全部教案(共3课时)1.大脑【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2.知道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心,了解大脑的管理范围。
3.体验到探究大脑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人体大脑的形态和结构。
【教学难点】了解大脑的管理范围,认识到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自学提示单、装有水约重1400克的瓶子、核桃仁、鲜嫩豆腐、七巧板。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游戏活动:看谁反应快。
同学们,我们下面做一个简单的游戏——看谁反应快。
听口令说或做相反或相对的动作。
例如:师说“好”,同学们说“坏”;师说“上”,同学们说“下”。
游戏开始: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手——右手,抬头——低头,开眼睛——闭眼睛。
师:在游戏中,同学们所做的这些游戏动作是谁在指挥着你?(引导学生认识到是“大脑”在指挥。
)2.板书:大脑(板书课题)。
3.过渡:关于大脑,你们还想知道什么?4.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人体重要器官——大脑”。
二、新授学习目标:1.了解人大脑的形态、结构。
2.知道大脑有那些功能?自学提示:1.小组内自学52—53页大脑的重量、大小、形状、软硬、颜色?2.说一说大脑有哪些功能?三、了解大脑的位置1.大脑是头吗?你是怎么想的?头:人体最上部分,动物的最前端部分,通常包括口、眼、耳、鼻、大脑等。
大脑:位于头颅骨内。
出示投影。
2.过渡:封闭在头颅骨内的大脑有多重呢?四、了解大脑的质量1.教师出示两个装满水的瓶子,介绍这两瓶水的重量就是大脑的重量。
让学生拎一拎,掂一掂,感受大脑的重量。
2.请每组同学拎一拎桌子上的水瓶,猜一猜它有多重?3.学生猜测并汇报。
4.这一重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大脑的重量,同学们猜一猜你自己的大脑有多重?5.学生猜测并汇报。
6.那么我们的大脑究竟有多重呢,请看下面的小资料:7.出生时,脑的重量约400克,1岁半时大约800克,3岁脑重量约1000克,到15岁才达到成人水平,成人脑重为1300~1400克,由于大脑占脑的80%,所以大脑的重量是1120克(由于体形的关系,男性比女性重一些)。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2年春修订)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资源开发机械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我们生活的质量。
本节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机械。
让学生认识生活.娱乐中的简单机械,总结这些机械好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机械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化机械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是智慧的结晶。
使学生体会到:现在我们学习和使用这些机械,将来也会创造更先进的机械。
关于简单机械,学生存在着片面认识,他们认为简单机械就是工地上的大吊车.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而没有意识到我们每天用的筷子.勺子等物品都是简单机械。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对简单机械的认识情况,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把自己认为是简单机械的物品带到学校来,在课堂上体会这些的作用。
因为多数学生对常见的机械,如刀子.锤子等,只是看到过别人使用,自己并没有亲自操作过。
通过课堂上的实践,会亲身感受使用简单机械的便利。
在教学中,教师按照“提出问题——作出预测——活动体验——得出结论”的程序组织教学,课堂上以多种形式引出问题,启发学生用原有的认知对问题作出预测,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提高认知水平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简单机械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会使用简单机械;●能够探究简单机械;●会网上查询和讨论机械的发展。
知识与技能●知道机械概念,认识简单机械;●知道简单机械组成机器;●知道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机械的历史发展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了解周围事物奥秘的好奇与求知欲;●愿意合作与交流;●确立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情感意识;●使用简单机械要有安全意识。
教师准备:图片资料.钉子.木板.起钉锤.菜刀.开瓶器.球拍.电钻.扫帚.分组实验器材(筷子.勺子.方便面.饭盒.钳子.镊子.缝衣针)学生准备:自己认为是简单机械的物品。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包括以下几部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样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科学对待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变化所需的能量来源、科技与未来世界的紧密关系。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1-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一)感知机械: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
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1-2怎样抬高讲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学生准备: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开不开罐头。
你们谁能帮助我?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4、操作演示后揭示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游戏实践:比比谁的力气大?讨论: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能够以弱胜强?谁帮了她的忙?4、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将自己的力放大呢?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5、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7、讨论:⑴杠杆是否都省力?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省力的杠杆;费力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1-3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⑴演示材料: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和电教课件、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
⑵分组实验器材:一个封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他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
2、学生准备: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
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引入斜面。
1、谈话:假如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2、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利用多媒体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
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
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5、图片出示两座高度相等、引桥长度不等的拱桥的图片。
提问:如果你骑自行车上桥,上哪一座桥比较轻松些呢?说说你以往的体验和感受。
6、谈话:为什么同样高的拱桥,骑到上面所要用的力气不一样呢?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
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2、学生提出假设。
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
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9、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
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
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
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
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
说说感受。
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8、组织学生观察拉链: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
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
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利用多媒体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1-4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的特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准备: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大家都见过驾驶员开车,你知道汽车的方向是由什么部件控制的?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方向盘这种简单机械!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出示汽车方向盘的资料,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2、交流观察收获、小结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7、小结:轮轴能省力。
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9、小结。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用轮轴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3、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简单机械?(观察课P10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轮轴?五、课外实践操作。
用神奇绞盘抬物体。
1-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提出疑问;●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5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
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
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
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