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题解(精品文档)_共3页
大学语文考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考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文本一蓝图创新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中国高校计算机学会主办的赛事,自2006年举办至今已经十三年。
比赛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比赛设立了创新资金,对优秀的创意和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为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己创新梦想的机会。
同时,比赛还设有各个学科类别的奖项,为不同领域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大学生们需要提供详细的创意和项目计划书,并且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示。
这种全方位的参与方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去年的蓝图创新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刚刚结束,各个高校的学生们通过参赛,不仅获得了比赛经验和实践机会,更加深了自己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认识。
相信未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会更加宽广。
问题1:蓝图创新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主办方是谁?答案1:中国高校计算机学会问题2:蓝图创新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宗旨是什么?答案2: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问题3:蓝图创新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生提供了哪些机会?答案3:实现创新梦想的机会,展示才华的平台。
文本二城市中的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绿化城市、净化空气的重要场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公园被用于建设房屋和商业设施,导致城市公园面积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城市中的公园,不少城市开始采取措施,比如加强公园管理,加大绿化投入,并限制商业设施在公园内的建设。
同时,一些城市还积极鼓励市民参与公园保护,开展义务植树、环保宣传等活动。
公园保护不仅仅关乎城市面貌的美化,更重要的是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环境。
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公园的绿树和鲜花为人们提供了一片宁静的天地,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生活质量。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公园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减少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开始,从爱护植物和花草开始,从不乱扔垃圾开始。
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上。
1.我国先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孟子》B.《论语》C.《庄子》D.《非子》2.《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采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B.层递C.对偶D.排比3.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所言“王道”的意思是()A.称王天下的方法B.用仁政治理天下C.夺取王位的方法D.用武力统一天下4.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名历史著作是()A.《战国策》B.《左传》C.《国语》D.《史记》5.《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氏所偏爱的人是()A.共叔段B.庄公C.颍考叔D.公子吕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短歌行》B.《春江花月夜》C.《春望》D.《山居秋暝》7.下列句子“于”表被动的是()A.顺流而东,至于东海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D.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8. 下列作品是钱钟书写的是()A.《林家铺子》B.《药》C.《围城》D.《边城》9.下列诗作中,具有飘逸清丽艺术风格的是()A.郭沫若《炉中煤》B.徐志摩《再别康桥》C.闻一多《发现》D.屠格涅夫《门槛》10.《麦琪的礼物》运用了哪种结构方法?()A.追溯法B.两条平行的清节线索C.一虚一实,虚实结合D.四条情节线索交叉叙述1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A.论点论据论证B.论点立论驳论C.论证论证方法论证方式D.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12.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A.《蚀三部曲》B.《爱情三部曲》C.《激流三部曲》D.《抗战三部曲》13.在巴金《爱尔克的灯光》里,引发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思考的是()A.照壁上“长宜子”四个字B.爱尔克的灯光C.故居大门昏暗的灯光D.故居园中的花树14.小说《复活》的作者是()A.雨果B.托尔斯泰C.巴尔扎克D.普希金1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点睛之笔是()A.古道西风瘦马B.小桥流水人家C.断肠人在天涯D.枯藤老树昏鸦16.下列作品中,抒发了作者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是()A.煜《虞美人》(春花秋月)B.杜牧《泊淮》C.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D.陆游《关山月》17.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A.边塞诗B.爱情诗C.山水诗D.田园诗18.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A.白B.杜甫C.王维D.杜牧19. 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是一部什么体裁的作品()A. 小说集B.诗歌集C. 散文集D.寓言集20. 短语“收拾东西”所属的类型是()A. 动宾短语B. 偏正短语C. 数量短语D. 的字短语21. 先诸子散文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是()A.《论语》B.《庄子》C.《孟子》D.《左传》2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出自()A.《西厢记》B.《长恨歌》C.《夜行船·秋思》D.《春江花月夜》23.盛唐诗人中,被誉为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是()A.杜甫B.王维C.白D.孟浩然24.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突出的语言特点是()A.夸B.拟人C.比喻D.叠字25.下列文章中,主要运用反驳论点的方法进行的论证的是()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谏逐客书》D.《答司马谏议书》26.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说理的论证方法属于()A.由个别到一般B.由一般到个别C.由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D.由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27.《左传》是一部()A.编年体的历史著作B.国别体的历史著作C.纪传体的历史著作D.纪传体的断代史著作2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夸B.比喻、拟人C.借代、比喻D.借代、夸29.“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这段话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对比法B.归纳法C.类比法D.演绎法30.郁达夫所创作的散文名篇有()A.《白礼赞》B.《荷塘夜色》C.《故都的秋》D.《箱子岩》31. 《死魂灵》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品?()A.狄更斯B.高尔基C.歌德 D .果戈里32. 下列作品中属于词的是()A.《长恨歌》B.《春江花月夜》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春望》33.钱钟书在《论快乐》一文中认为决定快乐的主要因素是()A.性格B.物质C.处境D.精神34.下列各句中,“以”字作介词用,可解释为“凭借”的是()A.皆以力战为名B.斧斤以时入山林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大学语文自考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篇一」11.《吃饭》中,下面属于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有A.吃饭有时很像结婚B.一碗好菜仿佛一只乐曲C.舌头拣精拣肥D.做宰相比为“和羹调鼎”E.治国如烹小鲜12.在《我的'世界观》这篇演讲词中,爱因斯坦阐述了自己的A.人生理念B.政治理想C.宗教感情D.娱乐方式E.生活爱好13.《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三次而歌的原因是A.食无鱼B.无家C.食无肉D.出无车E.不能养家14.在《垓下之围》这篇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三个场面是A.霸王别姬B.乌江自刎C.东城快战D.败走彭城E.放逐义帝15.在《种树郭橐驼传》中,作者用以阐明道理的途径和方法有A.抒情形式B.描写方式C.象征手法D.类比方法E.对比手法大学语文自考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篇二」11. 正确答案:ABDE答案解析:选项C属于拟人修辞手法,其余为比喻手法。
12. 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文中作者阐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人生理念、政治理想、宗教感情,所以答案选ABC。
13. 正确答案:ADE答案解析:冯谖三次而歌的原因是:食无鱼,出无车,不能养家。
选项B错误,选项D教材没有提到。
14. 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本文主要描写的三个场面是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15. 正确答案:DE答案解析: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大量的类比和对比来说理,答案为DE。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篇三」20xx大学语文自考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1.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孟子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使用的手法是A.象征法B.托物言志C.先抑后扬D.先扬后抑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先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这里使用的写作手法是A.烘托铺垫B.托物言志C.先抑后扬D.先扬后抑3.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提出“抱定宗旨”,其宗旨是指A.研究高深学问B.教育青年志士C.研究西方学问D.做官致富4.《论毅力》一文中,引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大学语文及答案
大学语文(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主观题(每小题10 分,共 100分)1、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聒:见:视遇:(2)将“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译成现代汉语。
(3)将“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译成现代汉语。
2、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从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
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孳:天:爪:离:(2)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的含义。
(3)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4)将“故不我若也”译成现代汉语。
(5)郭橐驼所说的“植木之性”是什么(6)郭橐驼能不能真的使树“硕茂”、“早而蕃之”3、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大学语文_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_课后练习题答案<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详细答案>《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
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
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
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齐桓晋文之事章》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即“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
他的“仁政”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
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
孟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
这种社会变革的新观念,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1.娴熟论辩技巧。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解析(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完整版)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解析的全部内容。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解析一、选择题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文献中,属于国别体杂史的是( )A.《春秋》 B.《战国策》C.《史记》 D.《汉书》【答案】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史学著作的相关知识.【应试指导】《春秋》是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杂史;《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汉书》为纪传体断代史.2.下列关于孔子的描述,错误的是()A.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B.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C.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D.晚年整理“六经”。
【答案】A【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与贡献.【应试指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是孟子提出的,并非是孔子的思想理论.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指()A.《春蚕》《秋收》《残冬》 B.《雾》《雨》《电》C.《家》《春》《秋》 D.《毁灭》《踪迹》《背影》【答案】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知识。
【应试指导】《春蚕》《秋收》《残冬》为茅盾的“农村三部曲”;《雾》《雨》《电》为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家》《春》《秋》为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毁灭》《踪迹》《背影》是朱自清的作品。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红楼点滴(1)北大的独特魅力:课堂的散漫,教学的严正,学术的容忍“北大人”独特的性格特点:散漫,求真,容忍(2)这种站起来提问或反驳的举动,有时还会有不礼貌的。
如有那么一次,是关于佛学某问题的讨论会,胡适发言比较长,正在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个姓韩的同学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胡先生,你不要讲了,你说的都是外行话。
”胡说:“我这方面确是很不行。
不过,叫我讲完了可以吗?”在场的人都说,当然要讲完。
因为这是红楼的传统,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见。
根究起来,韩君的主张是外道,所以被否决作者笔下充满感情的形象。
对于校长、名师、青年学生、校外评论的人,作者都以朴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赋予同样感情。
作者饶有兴趣地谈论教师间和师生间的一些学习和生活趣事,但是并没有厚此薄彼,他并没有站在某一方的立场,没有对名师仰视,也没有对其他人贬低,而是以同样饱满的情感回忆这些曾经发生在身边的可爱人的可爱事。
甚至对校外人士的评论,也平实地陈述,然后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述说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师生间涉及某学术问题时坚持己见互不相让,作者也以饱含的情感不失偏颇地表现师生的形象。
(3)读红楼点滴红楼点滴,即北大的二三事。
作者以北大为中心的旧人旧事、生活点滴表现了北大的一代学风,更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和对旧人旧事旧情的无限美好的回忆,是一篇感情充沛的记事抒情散文。
《红楼点滴》层次结构简单分明。
点滴一谈课堂的散漫,二谈教学的严正,三谈学术的容忍。
然后又分别从各方面说明各层次所表现的主题。
课堂的随随便便,先说不应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再说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教学的严正,先谈教师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也如此;学术容忍通过一件件事例说明红楼的容忍风气的根深蒂固。
作者叙事与说理相结合。
在层次递进过程中,又分别对事件进行因果分析。
如课堂散漫,不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出于几方面的因缘和合;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出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原因。
在层次说理过程中,又分别举事例进行说明分析。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卷及解析第Ⅰ部分选择题(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直接抒发羁旅之苦、思乡之切的词句是()。
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C.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D.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最能表现祖国的新生和美好的未来的诗句是()。
A.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B.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C.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D.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3.《先妣事略》这篇文章重要的艺术特色是()。
A.作者不动声色而读者却深受感动B.善于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C.通过说理和抒情来表现心中的情感D.文章详略有度,剪裁得体4.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的是()。
A.《红楼梦》B.《聊斋志异》C.《三国演义》D.《西游记》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篇文章展开说理、刻画人物的最主要方式是()。
A.对话B.抒情C.写景D.议论6.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说“守一城,捍天下”,这里的“一城”是指()。
A.长安B.睢阳C.洛阳D.渔阳7.《香市》所主要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A.今昔类比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卷及解析B.新旧对比C.今昔对比D.新旧类比8.词作风格雄奇豪壮而又苍凉沉郁,爱国思想一线贯穿的南宋大词人是()。
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陆游9.《都江堰》中写到“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此处用了()。
A.类比手法B.对比手法C.借代手法D.夸张手法10.《断魂枪》里写沙子龙“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里表现了沙子龙()。
A.留恋往昔的绝技和英名B.以“不传”绝技来与时代抗衡C.寂寞孤傲但深藏不露D.武艺高强但思想保守11.如果把《蒹葭》看成是招贤诗,那么诗中的“伊人”最有可能是()。
大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B. 穿流不息C. 一愁莫展D. 风声鹤唳答案:A解析:选项B中的“穿”应为“川”,选项C中的“愁”应为“筹”,选项D中的“唳”应为“戾”。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围绕环境保护展开的。
D. 他的演讲,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答案:D解析:选项A中“不仅”应放在“他”之后;选项B中“使”字多余,应去掉;选项C中“围绕”与“展开”重复。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亮像一把镰刀挂在天空。
C.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D.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答案:D解析:选项A是陈述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选项B是比喻;选项C是描写句;选项D中的“风儿轻轻地吹过”赋予了风以人的动作,是拟人。
4. 下列古文中,属于《左传》的作品是:A. 《岳阳楼记》B. 《滕王阁序》C. 《左传·宣公十五年》D. 《出师表》答案:C解析:《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史书,选项A、B、D分别出自宋代、唐代和三国时期。
5. 下列对联中,符合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绿水青山带笑颜,白云深处有人家。
C. 桃红柳绿映日新,燕舞莺歌报春归。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答案:C解析:选项A中的“马蹄疾”与“长安花”不对仗;选项B中的“笑颜”与“人家”不对仗;选项D中的“乌啼”与“渔火”不对仗。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__》。
答案:《离骚》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__的作品。
答案:苏轼8.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________。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篇一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某校己毕业学生调查统计表1.毕业生平均学费:每年5000元。
2.就业率:毕业生中已就业的占85%。
3.就业年薪:每年平均10万。
4.学生贷款:每年平均贷款5万。
5.学生求职花销:毕业生中平均求职花销3千元。
问题1:以下哪一个数据在调查表中没有涉及?A. 学生毕业后平均薪资B. 学生毕业后的债务负担C. 学生的就业率D. 学生的求职花销问题2:已知毕业生中已就业的占85%,请问在这份调查报告中,所给的这85%的毕业生中,有多少人有债务负担?A. 85%B. 15%C. 90%D. 95%问题3:已知学生贷款平均5万,学生求职花销平均3千元,那么就业3年后,这部分毕业生所还的贷款总额是多少?A. 45万元B. 50万元C. 15万元D. 10万元答案:问题1:A问题2:A问题3:A篇二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中国史》中的重要人物1. 孔子: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思想影响了千年。
2.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并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君主。
3. 毛泽东: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伟大导师和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4. 周恩来: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问题1:哪一位人物是中国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并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君主?A. 孔子B. 秦始皇C. 毛泽东D. 周恩来问题2:以下哪一位人物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伟大导师和伟大领袖?A. 孔子B. 秦始皇C. 毛泽东D. 周恩来问题3:以下哪一位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A. 孔子B. 秦始皇C. 毛泽东D. 周恩来答案:问题1:B问题2:C问题3:D第二部分完形填空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大学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大学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指桑骂槐B. 画龙点睛C. 脚踏实地D. 实事求是答案:C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以下哪部古典文学作品?()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清泉石上流D. 黄河入海流答案:A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B5.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文学理论家的观点?()A. 刘勰B. 钟嵘C. 韩愈D. 柳宗元答案:C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哪首诗?()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赤壁赋》答案:A7.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诗经》的分类?()A. 风B. 雅C. 颂D. 赋答案:D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其作者是()A. 屈原B. 宋玉C. 贾谊D. 司马迁答案:A9.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的作者是()A. 王之涣B. 孟浩然C. 王勃D. 杜甫答案:B10.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清照B. 辛弃疾C. 柳永D. 苏轼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答案:王勃12. 《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的那块玉被称为________。
答案:通灵宝玉1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名句。
答案:李白1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滕王阁序》。
答案:王勃1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的诗句。
大学语文习题(附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徐志摩在《落叶》中说“感情,真的感情,是难得的,是名贵的,是应当共有的”,下面理解错误的是?A、感情,是连接个体之间的枢纽B、要追求真挚纯真的感情C、要追求贵族的爱D、我们不应得拒绝感情,或是压迫感情正确答案:C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荡”的含义是()。
A、荡开B、宽广貌C、开D、摇荡正确答案:B3、徐复观写《我的读书生活》一文的目的是为了()。
A、告诉年青人应以看旧小说的心情看梁漱溟.胡适们的书B、作许多有志青年的前车之鉴C、告诉年轻人应看点政治性的书籍D、告诉后人读书在于兴趣正确答案:B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A、《步出夏门行》B、《蒿里行》C、《短歌行》D、《长歌行》正确答案:C5、《清真词》的主要感情基调是A、喜悦B、伤感C、欢快D、痛苦正确答案:B6、在导言和结论里,布斯《修改论文的组织架构与论证》特别是其中强调论点的句子里,我们将“关键概念”圈起来,称这些概念是什么?A、组织B、结论C、摘要D、主题正确答案:D7、杜甫的诗大多反映动荡的社会现实,风格上()A、瑰丽雄阔B、浪漫奔放C、沉郁顿挫D、恬淡自然正确答案:C8、汪曾祺大学时代的写作教师是()A、钱钟书B、沈从文C、徐志摩D、金岳霖正确答案:B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的含义是()。
A、宏亮;B、宽广C、姓D、宽恕正确答案:B10、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A、爱而不见B、说怿女美C、彤管有炜D、匪女之为美正确答案:C11、王维的籍贯是()A、荥阳B、西安C、陇西正确答案:D12、根据教学视频,诗人席慕蓉曾写过一首名为()的歌曲。
A、《大雁之歌》B、《在那遥远的地方》C、《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D、《有一首歌》正确答案:C1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日/无衣,与子/同袍正确答案:C14、“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中,“爱”的大意是()A、喜爱B、爱慕C、珍爱D、吝惜正确答案:D15、《出塞作》中运用“护羌校尉”、“破虏将军”典故,写出唐军的将能卒勇,比直接描写更能启发读者,更有余味之感。
大学语文考试经典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经典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每年在大学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都是考生们必答的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会提供一篇短文,要求考生根据短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以下是一道经典的阅读理解题例子:【题目】读完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难懂的古文,有时我们费了很大力气,也未必一定能够完全理解。
有人把看不懂的古文与迷宫进行比较。
虽然迷宫的入口和出口只有一条,但有许多岔道。
岔道越多,迷宫越复杂,走错的机会也就越多。
那么,处理古文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可以尝试用权衡的眼光来看待古文。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先从更简单、更通俗的句子入手,逐渐进入古文的世界。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暗示来推断出某些字词的含义。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对古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来准确理解古文的内涵。
【问题】下面哪种方法不适合处理古文?A. 从简单句开始理解B. 根据上下文推断C. 理解句子中的字词含义D. 通过总体把握理解古文【答案】A. 从简单句开始理解这道题目主要考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正确答案为A。
根据短文内容,从简单句开始理解古文会有助于逐渐进入古文的世界,提高理解效果。
其他选项B、C和D都是较好的处理古文方法。
二、填空题2.根据上下文意思和语法,填入合适的词语。
填空题在大学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考察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掌握。
以下是一道经典的填空题例子:【题目】请根据上下文意思和语法,填入合适的词语。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他们对子女塑造了_______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逐渐构成了孩子的行为和________习惯。
_______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同时父母之间对子女的关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答案】重大、品行、因此这道题要求填入合适的词语来完善短文内容。
根据上下文意思和语法,填入的词语应分别为“重大”、“品行”和“因此”。
大学考试卷语文解析
一、试题分析本次大学语文考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和古诗文鉴赏。
试题内容丰富,涵盖了文学、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旨在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试题解析1.基础知识(1)选择题本部分共10题,考察了学生对于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文学常识等方面的掌握。
如“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选项A:文质彬彬;选项B:狼烟四起;选项C:脱颖而出;选项D:跋扈不驯),正确答案为C。
(2)填空题本部分共5题,考察了学生对于名言警句、诗词、成语等知识的记忆。
如“《论语》中,孔子提出的‘仁’的概念,用一句话概括为______。
”(答案:仁者爱人)。
2.阅读理解本部分共4篇文章,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
每篇文章后面都有5个问题,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
(1)现代文阅读以一篇散文为例,题目为“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讲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问题包括: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
(2)文言文阅读以一篇《史记》中的文章为例,题目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章讲述了某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问题包括:解释文中生僻字词的含义;翻译文中重要句子;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3)古诗词鉴赏以一首唐诗为例,题目为“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诗歌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问题包括:分析诗歌的意象;解释诗歌的意境;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
3.作文本部分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话题为“网络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围绕话题展开论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合理的论据。
4.古诗文鉴赏本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古诗文,回答相关问题。
如“阅读《滕王阁序》,回答以下问题: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三、解题技巧1.基础知识部分,要熟练掌握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文学常识等知识,注重积累。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试卷讲解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成人高考大学语文试卷中常见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等方面的掌握。
以下是对几道典型选择题的讲解:1. 题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答案:C《红楼梦》讲解:《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小说通过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迁的描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2. 题目: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答案:B白居易讲解: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主张诗歌要关注民生,反映现实,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成人高考大学语文试卷中的重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对几篇文言文阅读题的讲解:1. 题目: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这段话的主要论点是什么?答案:论点为“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讲解:这段话是孔子在批评季氏将伐颛臾的行为,认为季氏在面临危机时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反而言过其实,导致局势更加危险。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寓意是什么?答案:双重寓意为“事物若失去控制,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讲解:这句话通过比喻,说明如果对事物不加约束,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警示人们要警惕潜在的危机。
三、作文作文是成人高考大学语文试卷中的最后一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对作文题的讲解:题目:以“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讲解:在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成长的定义:阐述成长的内涵,如生理成长、心理成长、知识成长等。
2. 成长的意义:论述成长对个人、家庭、社会的重要性。
3. 成长的过程:描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和感悟。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阅读理解
阅读以下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短文1
人生实例,或指的是人们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或指的是人们为他人树立的榜样。
实例,是指与大家有关的个别的特殊的事例。
短文2
人生实例或为天下所共有,或为若干人所相同,或为一人所独有。
古往今来,各式各样的人生实例都有,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既有坏的,也有好的;既有不可能的,也有可能的。
短文3
对于逐渐成长的我们来说,身边有许多的人生实例供我们去学习,供我们去模仿。
有成功的实例,我们可以从成功的实例中看出成功的原因在哪里,成功的方法是什么。
有失败的实例,我们可以从失败的实例中看到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失败的深远意义时什么。
问题:
1.什么是人生实例?
2.人生实例可以为天下所有的人所共有吗?
3.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人生实例?
第二部分
现代汉语
选择正确的汉字填入下列句子,使句子完整正确。
1.电-产-的-是-电磁波。
2.蒋之益,是我国-一-的石油航藏地质学家。
3.魏-浩-指-的-汾河。
第三部分
诗词赏析
判断以下诗句是否正确。
1.一城烟雨城。
2.风吹草地飞。
3.春花秋月何时了?
第四部分
作文
请就你印象最深的一位经典人物,写一篇文章,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经典人物是谁?
•经典人物的主要成就或贡献是什么?
•你对这位经典人物的评价。
注:请注意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
以上是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1.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1、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如下: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3、说明小说是如何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的。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4、把握小说将人与马相类比的表现方法。
作者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的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2.阅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首先概述诗歌大意,然后说明其主旨,最后阐明其写作思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0 分)答:诗词大意: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旨: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
诗篇通过描写一个老兵退役回乡后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不但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残酷,也反映了长期战乱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写作思路:这是一首五言诗,总共十六句八十字,不但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人物活动,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文笔充裕,写得相当舒展,绝无局促气急之感。
作者根据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写出了老兵由渴望-盼望-失望-绝望的心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感情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
3.屈赋的重要特征有哪些?以此为验,可确信为屈原所作者有哪些?(10 分)答:屈赋的特征有:忠贞爱国的情怀,独立不已的人格,瑰奇浪漫的想象,情词并茂的描绘,灵活多变的句法,富于乐感的楚声。
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和《九章》中的大部分。
4.试析鲁迅《灯下漫笔》的艺术特点。
(10 分)答:文章结构自由灵活,先从具体的事件产生感想,引入本题,然后抓住论题,联想广泛,引用丰富,层层剥笋,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作者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生动的描写了袁世凯复辟期间钞票贬值这一旧事,细致描写自己忽忧忽喜的心情,同时将此作为议论的契机引发出“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的精辟议论,犹如横云断岭,使文章迭起奇峰,别开生面。
5.“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这是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兵的辞令。
你认为这段话可分析为哪几层意思?(10 分)答:《烛之武退秦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
(一)、此段落的大意是:“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的严重性)!”(二)、此段落记叙了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经过,最重要的是突出一个“说”。
文章虽区区百余字,但委婉曲折,可以分为以下几层: 第一层:坦言知亡,避其锐气(“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体现)。
第二层:郑灭亡了,只对晋国有利(“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
第三层:舍弃郑国,对秦国有益(“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
第四层:回忆过去,揭露出晋的贪而不义,使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终退兵,而且留兵驻守。
6.阅读《水经注·江水》“巫峡”文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此文段是怎样分别描写三峡一带的四季风光的?其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 分)答:(一)、“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出了江水所具有的季节特色。
春冬水涸之季,下滩的水雪浪飞溅为“素湍”;水清流缓为“绿潭”。
“素”“绿”“湍”“潭”色彩相间,一动一静,俯视一切的美景,岩崖、云朵、蓝天在碧水中可以见到,令人有无限的遐想。
(二)、“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这句强调的是仰望之景。
“绝”形容山,“怪”作修饰,突出三峡独特的地理持征:柏树生长于悬崖峭壁,没有任何的遮挡,另外峡谷的风力强劲,日久天长,自然就形成了这样的奇怪形状。
在“绝谳”“怪柏”这个背景上,作者又抹上一笔“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那悬挂在绝壁高崖上的飞泉瀑布,使整个画面立刻有了栩栩如生的话意,好像可以听到泠泠水声,高山流水,蔚为奇观。
(三)、“清荣峻茂”: “清”水,“峻”山,“荣”树 ,“茂”草,水清、树荣、草茂相映,大自然的生机无限展现。
“ 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良多苦味”,而三峡的春冬之景毕竟只是在热爱祖国山川的人眼里才益发显得“清荣峻茂”。
此处,使人油然而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四)、“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此处并未明确点出“秋”字,而是以霜晨,又以寒肃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凄凉之情。
(五)、“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此处已不再写山、水、树、,而是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亲身处在此时此地的伤感。
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和鉴赏,体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7. 请全面分析陆游《夜泊水村》诗的格律特点。
平仄类型展开全诗的平仄格式腰间羽箭久凋零, (平) 太息燕然未勒铭。
(平) 老子犹堪绝大漠, (仄) 诸君何至泣新亭? (平) 一身报国有万死, (仄) 双鬓向人无再青。
(平) 记取江湖泊船处, (仄) 卧闻新雁落寒汀。
(平) 一)用韵:中东折 二)平仄:七律的格律2三)对仗:三四句对仗 五六句对仗四)句式:疑问句倒装句8.请按照“对联的下联与上联字数要相等,对应音步的尾字平仄要相反,对应部位词性要相同、结构要相当、节奏要相应,意趣要相投”等基本要求,试对下联。
上联:能受苦方为志士;下联:肯吃亏不是痴人。
(10 分)9. 《朋党论》写作上有哪两个显著特点?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
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讙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凯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凯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0 分)答:(一)、《朋党论》在写作上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为了阐明朋党有君子的朋友与小人的朋友的区别,此文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全文的第二自然段中。
第二自然段是横向举例对比,论述君子的朋友与小人的朋友的区别,对比分析真朋友与伪朋友的实质,“同道”与“同利”是其结党的不同基础,“真”与“伪”则是其朋党实质性差异。
第三自然段是纵向举例对比,举出历史上几个正反典型实例,说明用君子之党与用小人之党的后果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