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学案
新教材高一地理第一册5.2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学案+练习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过程,理解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3.知道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基本内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能够结合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重点与难点:1.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2.能够结合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过程: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
人类的生存和活动都受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这个地理环境既包括_________环境,也包括在_________下已经改变的地理环境,如____、____、社会等。
2.阅读教材,完成下表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________手段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从________上解决环境问题的。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________问题,是在________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________的过程中解决。
因此,人类必须转变传统的________和________,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传统发展观念,往往只片面追求________增长,忽视人的________发展和社会的________进步;简单地把________________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发展________,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同时,要努力将______________模式转变为______________模式。
4.___________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和环境条件。
5.森林资源是森林和林业生产地域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称,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________,是维持地球________的重要因素。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案
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组成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组成内涵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3.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1)可持续发展历程:时间内容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的协调问题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概念推向行动2002年《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提出了今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战略与措施(2)中国可持续发展行动: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全球第一个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其成因是什么?2.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其基本的原则有哪些?以考纲为纲⎪⎪1.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以真题为范| 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 [考题精妙][典例] (2017·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如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跟踪检测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跟踪检测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选择题森林被大片砍伐,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荒漠化威胁人类。
于是“植树造林”活动蓬勃发展起来了,各地的防护林建起来了,“绿色长城”筑起来了.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大自然便赋予人类一方乐土。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A.人定胜天论的思想B.人地伙伴论的思想C.人类中心论的思想D.环境决定论的思想2.下列活动对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有利的是( )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解析:第1题,判断人地关系思想要根据最后一句话“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保护好自然环境.“大自然便赋予人类一方乐土”,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第2题,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答案:1。
B 2。
C中共十八大报告论述了“生态文明",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3部分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把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探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具体措施。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理解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可持续发展1.不同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如何?其核心思想是什么?理论核心思想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人类中心论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地伙伴论人类具有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互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基本原则: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阶段性原则。
(4)从概念到行动:全球合作,公众参与。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是什么?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口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2)人口战略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资源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1)资源问题 ⎭⎬⎫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短缺 (2)资源战略①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高考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区域可持续发展【考试说明要求】第1学时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设计思路】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所要研究的主题也就不同,但都以“该区域在哪里?区域优势或问题是什么?成因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扬长避短进行可持续发展?”为思路开展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课涉及的是全球普遍关注的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时代性和综合性,能有效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试题多以区域图为载体,突出全球或国家高度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考查区域生态问题,资源开发利用,以非选择题为主,考查知识的跨度很大。
复习时应加强中国和世界、初中和高中、自然和人文等知识的联系。
本课复习时针对不同的区域案例,采取“掌握分析思路,提升答题能力”的方法,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或案例分析,指导学生运用“5W”的线索,找出区域的优势和问题,具体分析区域地理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区域综合开发治理方案,解决区域实际问题。
同时学会归纳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形成思维模型,训练答题规X,提高复习课堂的有效性。
【知识构建】区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本课重点构建区域环境问题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形成清晰的分析思路图。
(图1),造成的危害。
2.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3. 针对区域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
5. 分析区域在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6. 结合热点问题、热点地区,学会分析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课前准备】课前检测:关于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断。
【课堂活动设计】诊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6.阅读课本P105~106正文内容,总结并记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类的共识及其具体内容
人类的共识
①消除贫困
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 本原因。环境恶化又会阻碍这些国家 的发展。因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从公平性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 的共同努力。
学生自学 • 迅速浏览课本P104—P106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 1.找出阅读内容中的知识点; • 2.找出阅读内容中的重点; • 3.找出阅读内容中的困惑或疑难问题
自学指导2
• 1.阅读课本P104第一段结合图5.11,概括并记忆: • ①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变革 • ②说一说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 • 2.阅读课本P105~106正文内容, (1)归纳并记忆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实践 (2)总结并记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类的共识及其具体 内容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 的发展。
3.阅读课本P102第二段,结合图5.9,总结并概括: 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③可持续发展内涵之间的关系
②可持续发展的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 社会持续发展。
生产废弃物 环境资源
③三者的联系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既是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了曲折、反复的过程。对人地关系思想 的研究和实践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自学窗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既是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了曲折、反复的 过程。对人地关系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生产力水平低下,人 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 弱,环境对人类的制 约较强,人类对环境 既崇拜又依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学案1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习目标】1.说出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2.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利用图示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了解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运用案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4.利用近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学习策略】1. 列表比较几种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产生条件及其影响,从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得出人地关系的正确选择——可持续发展论。
2. 读图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 结合区域工农业生产案例,应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解决现实世界的生产、生活问题。
【课堂活动】考点诠释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探究活动1:读图1,完成相关问题,说明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关系。
图1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认识图中各部分的含义:(1)明确内圆与内、外圆之间的圆环空间所表示的含义。
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内、外圆之间的圆环空间图1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
(2)明确各组箭头表示的含义。
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表示指人类将和(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箭头⑤⑦表示人类通过对环境产生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
箭头⑥⑧表示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包括良性和恶性影响)。
(3)结合图分析,环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从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上看,在①②过程中,能引起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开采利用自然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从而产生、;在③④过程中,能引起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任意排放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从而产生。
图2反映的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认识三种人地关系思想探究活动2:读图2,认识三种人地关系思想,完成表1。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案高一地理人教版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综合思维)2.了解必须协调人地关系才能持续发展的道理。
(综合思维)3.运用材料,能够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人地协调观)【自主预习】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①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生态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②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③。
(2)经济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④,是可持续发展的⑤。
(3)社会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是可持续发展的⑥。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包括⑦之间、代际、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2)持续性原则:人类的⑧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积极参与。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观念的变革可持续发展实现,意味着⑨、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
2.可持续发展道路(1)消除贫困: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恶化的根本原因。
(2)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⑩、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3)提倡可持续消费: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支持和参与。
【答案】①后代人②承载力③基础④消费模式⑤条件⑥目的⑦同代人⑧经济活动⑨世界观⑩环境保护【合作探究】情境导入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播出了一部中国拍摄的短片《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人各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对20年后的期望,全球公众都听到了中国强有力的声音。
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主题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情境1 下图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试说明要求】【设计思路】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发展起来的经济发达地区,其发展的过程对我国其他区域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节主要探讨其发展的条件、过程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措施。
在发展条件中除了内因外,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等外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
本节课利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等形式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拓展训练”环节,暴露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灵活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
【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二是产生的主要问题。
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2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3.利用近几年高考卷或模拟卷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1.复习重点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实际情况,本课重点是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推进过程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的对策。
2.复习难点本课涉及的内容本身难度不大,难的是运用该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和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精心编制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对学生做过的导学案进行认真批阅,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认知状况,分类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教师再寻找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案例或例题,并设计好整个教学步骤,以便在最恰当的时候将恰当的案例或例题呈现。
【课堂活动设计】考点诠释: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高中地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要求学生首先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并掌握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教材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人类没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肆意开发、破坏有限的自然资源,维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导致部分地区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鉴于此,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大多是从控制人口规模这项根本措施着手,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但具体应该如何发展成为学生渴望了解的主要问题,高一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探究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经过本节学习使其增加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基本内涵。
2. 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3. 辩证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 通过分析有关资料,参与有关活动,深化理解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 结合理论与实例,探讨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及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教学重点】掌握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学难点】协调人地关系中的转变发展模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4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学案课件
考纲展示
热点透视
1.走可持续发展 之路。
2.协调人地关系 的主要途径。
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背景材料,考 查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及重大 意义。如2011年江苏卷17—18题就考查了 我国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_______、 _______和 _______ 。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_______原则、 _______ 原则和_______原则。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我国以占世界约_______的耕地养活着约占世界 _______的人口。 (2)我国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等的人均占有量均不到世界的1/3,我国_______面临着极 大的危机。
图2.4-2-6为某制糖厂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读图, 回答2—3题。
2.该制糖厂的厂址不可能位于( ) A.吉林 B.黑龙江 C.新疆 D.广东 3.关于该厂生产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联系 C.重视从废物中回收有用成分 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 系统。 (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 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 策调控取得成效。 (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 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 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 效)。
(1)A(2)D[第(1)题,从农业用地结构饼 状图中可以看出,种植业所占比重最大,而林业所占比重 较小。由此可以推知,该地区是将大量的山地丘陵开垦为 耕地所致,故应选A。第(2)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降低种植业比重,提高林业的比重,因此,其出路 必然是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 业,故应选D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案鲁教版必修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可持续最新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考纲途径。
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举例—考纲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 了解循解读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I知识梳理思维导图+1.盘讨抻续H微专题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拦址tin?"」I灯特ft扯检nwrxt»j附段性必刨a *I'fiiut的1觇超理论核心思想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人类中心论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地伙伴论人类具有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知识回顾理清教材要点讲解深层究破深化整合i.环境问题的分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理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 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i)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一对立统一的关系箭头①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②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箭头④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
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2) 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实例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大熊猫、华南虎、臧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堆放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建筑工地施工影响附近居民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坏境问题---^Hr朋态砂坏二资源缸緘一坏境污染3.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从人类诞生到现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经历考向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下图是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 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 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学习目标】
1.说出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2.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利用图示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了解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运用案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4.利用近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学习策略】
1. 列表比较几种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产生条件及其影响,从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得出人地关系的正确选择——可持续发展论。
2. 读图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 结合区域工农业生产案例,应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解决现实世界的生产、生活问题。
【课堂活动】
考点诠释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探究活动1:读图1,完成相关问题,说明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关系。
图1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认识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1)明确内圆与内、外圆之间的圆环空间所表示的含义。
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 ,内、外圆之间的圆环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 。
(2)明确各组箭头表示的含义。
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 、 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表示指人类将 和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箭头⑤⑦表示人类通过 对环境产生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
箭头⑥⑧表示 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 (包括良性和恶性影响)。
(3)结合图分析,环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从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上看,在①②过程中,能引起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开采利用自然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从而产生 、
;在③④过程中,能引起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任意排放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 ,从而产生 。
图2反映的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 认识三种人地关系思想
探究活动2:读图2,认识三种人地关系思想,完成表1。
图
2
图1
图3
图3中观点一、二、三分别表示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观点一: , 观点二: , 观点三: 。
表1: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 1.内涵
探究活动3:读图3,完成相关问题和表2,说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组成。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 人的需求,又不损害 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是由 、 和
三大子系统相互 、相互 ,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见图4)。
(3)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 ,经济持续发展是 ,社会持续发展是 ,人的管理调控是 。
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图4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 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1~3题。
图4
1.据图可知,2000年后,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A.1300 米以下地带
B.1300~1900 米地带
C.2500 米以上地带
D.1900~2500 米地带
2.对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柴达木盆地
2.原则
探究活动4:完成相关问题和表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下列六句话分别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哪种原则:
①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严格控制载畜量。
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③国际合作必须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④各国协调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⑤发达国家不应把污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⑥“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表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阶段性原则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探究活动5: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图5),完成相关问题,总结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的素质,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
2、转变发展模式,实现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模式向可持续的模式转变。
(2)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它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在保持扩大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物资源化”的封闭式循环流动。
(图6)
图5
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
—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 ,以实现循环经济。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体系。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树立可持续的环境观和消费观。
5、加强国际合作,明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典型例题2】(2015南京二模)城市可持续发展指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城市长期、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及其结构的优化来实现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
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使用两级指标。
图7是江苏省各市可持续发展差异(柱高为名次顺序)示意图,图8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读图回答(14分)
(1)可持续发展的包括 的持续发展,其基础是 。
(4分)
(2)江苏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可持续发展度)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简要分析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 。
(4分)
(3)可持续发展潜力排名高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城市,除无锡外,还有
,这些城市(除无锡外)可持续发展潜力大,主要得益于 。
(3分)
(4)要提高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分)
三、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图6循环经济模式图
图7 图8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探究活动6:完成表4,说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表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2、辩证分析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四者之间的联系,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图9)
【
识构建】
根考试说
明关于本
【重点图像】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龄结构、性别结
源需求量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