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时作业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课时作业 训练3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
训练3宋明理学1、在儒学进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一时代之学术”的是()A、汉代学者B、唐代学者C、宋代学者D、明清学者2、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出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A、穷理的方法问题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C、理气的关系问题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3、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
”这个传奇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方成“孔夫子”是有确定道理的,这是由于()A、朱熹是训练家,也被奉为“圣人”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C、朱熹继承并进展了儒家学说D、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4、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5、“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穷理格物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程颢)生千四百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斯道觉斯民。
——[宋]程颐《明道先生墓表》材料二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材料中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程颢思想的实质体系是什么?(2)据材料二,归纳材料主见的思想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学问,说一说“理学”的历史影响。
2022年高中历史 1.3《宋明理学》课时练 人民版必修3
2022年高二历史课时练: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三)一、选择题1. 2007年4月27日,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的儒教、道教和佛教的代表在香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教对话活动。
从历史上看,“三教合一”的主张大约出现于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D【点拨】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个时期政治经济集中的反映,正是因为隋唐时期政治统一,为了适应政治加强统治的需要,因而社会上出现了“三教合一”,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
2.福州格致中学校名取“格物致知”之意。
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答案】A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泱洽:贯通]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答案】A【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主张道理在上,通过接触实践去掌握的应该是理学,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4.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点拨】本题选自2022年高考上海卷。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其中,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本题这个新的角度是C 项从万物本源出发,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表现为周朝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答案】D6.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作业
第3课宋明理学课后篇稳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西方史学家认为,唐宋时期,“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想〞。
这一时期,儒学在与佛教抗衡斗争的过程中( )A.最终彻底战胜了佛教B.最终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C.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D.吸收佛教合理成分而获得新开展解析:唐代出现了儒、佛、道并行的局面 ,到宋代,经过长期的斗争与融合,儒学吸收了它们的合理成分而开展到哲理化的阶段。
应选D项。
答案:D2.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发端于宋代 ,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宋代的学术环境比较宽松。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应是宋代( )商品经济高度兴旺B.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C.统治者“以文立国〞D.始终没有实现大一统解析:宋代统治者采取“以文立国〞的治国策略,重用文官,文人有一定的讲学自由和著书立说的自由,这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答案:C1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论述及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的是( )A.一事不穷,那么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那么阙了一物道理B.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C.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D.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解析:B、C两项都在强调“心〞的重要性,是心学的观点;D项是攻击理学的观点;A项强调格物的重要性,与朱熹的观点相符。
答案:A4. 导学号10234006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解析:历史解释受时代的影响。
孔子处在春秋时期 ,他主张恢复周礼 ;朱熹处在南宋时期,他主张克服人的私欲以满足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需要。
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D5.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2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A项正确。
2019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课时作业:第3课宋明理学(含解析)
2019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课时作业:第3课宋明理学(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
二者的相同点是( )A. 强调社会责任感B. 提倡知行合一C. 构建新儒学体系D. 重建伦理秩序2、“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C. 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D. 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3、宋元之际的理学家许衡曾经于途中饥渴难当,遇一棵结满果实的梨树,同伴争相摘食,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劝他取食,他却答曰:“非吾之所有,取之不义。
”同伴进而劝解道:四周房倒屋塌,梨主已不复存在。
许衡则说:“梨虽无主,难道我自己的心也没有主吗?”这反映了()A. 理学制约了人的追求B. 理学家追求孔颜之乐C. 心学激励人积极上进D. 不容动摇的道德信念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 研究以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5、陆九渊强调发明本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藐视一切权威,王守仁讲求理于心,主张“心即理也”,这说明陆王心学()A.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B. 否定儒家经典的权威地位C.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D.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6、明代的理学家吕坤曾说:“天地间唯理与势为最尊,虽然,理又尊之尊者也,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
即夺焉,而理常伸于天下万世。
故势者帝王之权,理者圣人之权也。
帝王无圣人之理,则其权有时而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反映出() A.佛教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存有相通之处答案:D解析:“浮图”代指佛教。
唐朝时期,佛教没有取得统治地位,佛教思想也没有成为正统思想,只是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A、B两项错误;柳宗元主要是说明佛教和儒学的一致性,没有提及儒学的弊端,故C项错误;“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说明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故D项正确。
2.宋朝倾向于务实,却造就了许多或严谨或浪漫,长于思辨的杰出历史人物。
其主要原因是()A.君权加强,相权削弱B.重文轻武,理学盛行C.交通发达,贸易兴盛D.商业发展,城市繁荣答案:B解析:宋朝在治国方面重文轻武,且理学盛行,因为理学使儒学走向思辨化,故出现了许多长于思辨的杰出历史人物。
3.宋代学者河南程氏说:“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人伦者,天理也”。
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有()①“河南程氏”是指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他们开创了“洛派”②“天理”指宇宙和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创立了以“理”为中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④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程”即程颢、程颐,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①④正确,②不正确。
由“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皆有此理”可知“二程”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可见③正确。
故D正确。
4.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答案:A5.请在下面表格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语句()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视听言动,非理不为”C.“格犹穷也,物犹理也”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答案:B解析:由表格中朱熹的观点可知,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二程关于伦理观方面的主张,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了“视听言动,非理不为”的主张。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 (1 ~ 10 题为基础达标题,11~ 15 题为能力提升题)1.(2018 ·常州高二检测) 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
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
”这表示“理”是 ()A.超时空的,圆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规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答案C剖析从题干中“有物必有则”,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规,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规,故 C 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2.宋代“二程”的思想对于儒学发展的意义在于:他们第一次以“公义”作为最高范围,系统地整理了儒家学说,认为“凡事皆有理”而“万理出于一理”。
这从理论上确立了()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儒家心学的统治地位C.儒家伦理学说的天生声威性D.理学作为统治思想的合理性答案C剖析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于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故 A 项错误;“二程”的思想属于程朱理学门派,与陆王心学有差异,故 B 项错误;“二程”所谓“公义”,实际上是从天理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的纲常礼教、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 C 项正确;题干要求从“理论上”而不是其本质作用,故D项错误。
3.(2017 ·宿迁高二期末) 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响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见解并无不相同”。
他的主要依照是朱熹主张()A.格物致知B.先理后气C.心即理也D.理气同源答案A剖析格物致知重申亲身实践获得真知,这与西方科学中实践精神不谋而合, A 项吻合题意,故 A 项正确; B、C、D 都是理学的内容,但不吻合题意,故B、C、 D 错误。
4.(2017 ·泰州高二期末) 朱熹认为:“为吾民者,父义,兄友,弟敬,子孝以上同保之人今仰互相劝戒,孝顺父亲母亲,恭敬长上,友好宗姻,周恤街坊,各依本分保内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然,即仰具申,当依条旌赏。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题
[基础达标]1.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
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答案』C『解析』南北朝时,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受其影响,吸收佛道的精神。
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意不符。
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以法治国C.万物本原D.抗衡佛教『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B、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A项三纲五常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是法家的主张;D项北宋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
本题选C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
3.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
”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喻成“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C.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D.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答案』C『解析』朱熹等把孔子创立的儒学发展到理学高度,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故选C项。
4.“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说明了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性格的形成起了积极影响,『答案』为D项。
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3:第3课 宋明理学 练习题
第3课宋明理学课时训练题组1三教合一1.他们这一派别认为“理”是永恒的、是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
这一思想主张诞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A.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并趋向融合D.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答案』 C『解析』A项是政治背景,B是经济发展状况,均排除;C、D两项属于文化领域的内容,但D项与材料无关,故『答案』为C。
2.(2018·百校联盟联考)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出自《旧唐书》)思潮,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
这说明唐代()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儒学趋向平民化发展C.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D.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答案』 D『解析』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与材料中“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相符,故D项正确。
题组2程朱理学3.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重建儒学信仰目标初步实现B.统治者的大力提倡C.战乱与动荡社会环境的需求D.佛道二教自我改造『答案』 A『解析』北宋对佛道的批判其目的是建立儒学的信仰,南宋时理学已经完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统治者大力提倡的内容,故B项错误;北宋时国家统一稳定,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佛道二教自我改造的信息,故D项错误。
4.《朱子语类》中记载:“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其要说明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理为宇宙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 C『解析』“天理流行,触处皆是”表达了理为生活,但生活可得到理,故C项正确。
5.(2018·邢台高二期末)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家思想的评价一览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中的“一”应指()A.理学B.佛教C.道教D.法家教派2.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3.“二程”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
下列不属于他们的思想主张的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人伦者,天理也”C.通过内心反省“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D.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4.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其中战国的“清新”、宋朝的“理性美”特色很明显。
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百家争鸣”、民主政治B.“罢黜百家”、理学盛行C.“百家争鸣”、经世致用D.“百家争鸣”、理学盛行5.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
”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做“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C.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儒学的贡献极大D.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
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7.下图是朱熹讲学布道的云根书院。
朱熹在此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倡导三纲五常8.下列不符合陆王心学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发明本心”以求“理”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D.“理”要到身体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能力提升9.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地客观评价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没有任何进步之处D.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10.“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3 宋明理学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三) 宋明理学(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练]1.魏晋南北朝以来,面对佛、道强有力的冲击,儒学思想家的态度是( )【导学号:12322024】A.故步自封,消极抵抗B.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积极吸收,丰富儒学D.放弃儒学,转奉佛、道C[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三教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儒学受佛、道哲学影响,内容不断得到丰富。
]2.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这里的“全新的创造”是指( )【导学号:12322025】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宋明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使传统儒学更加哲理化和思辨化,故B项正确;融合阴阳家、道家和法家等思想的新儒学由西汉儒学家董仲舒所创,它强化了儒家的伦理纲常,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与题目中的信息“理学”“全新的创新”不符,故C、D两项错误。
] 3.某校高中学生在编演关于“宋明理学”的历史短剧时,为下图人物设计的台词应是( )【导学号:12322026】A.“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A[B项是陆九渊的思想,C项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是朱熹的思想,故选A项。
]4.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宋明理学》时编写的知识提纲,在①处填写正确的是( )【导学号:12322027】A.“反省内心”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C[本题抓住关键信息“程朱理学”。
由所学知识可知,“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A、B、D三项都是陆王心学的内容,故C项与题意相符。
高中历史必修3人教版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 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B.儒学开始出现危机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道教迅速发展解析:A 本题考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唐朝出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A项正确;儒学开始出现危机是在魏晋时期,且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排除;C、D两项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A。
2.(2019·河南郑州期中)“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致良知解析:A 根据材料“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可知,强调了深刻探究万物,才能明白其中道理,故A项正确;“发明本心”“知行合一”“致良知”属于心学的范畴,强调心即是理,故B、C、D三项错误。
3.一位大学者的诗曰:“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葩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
与此思想观点最为接近的是( )A.格物致知B.致良知C.心即理也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A 材料显示的是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符合格物致知的内容,故A项正确。
4.(2019·福建永春期中)公元1181年,朱熹请陆九渊登白鹿洞书院讲习。
陆九渊讲《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者感动不已,至有泣下者,朱熹也当即离座向众人说:“熹当与诸生共守,以无忘陆先生之训。
”陆九渊的讲习最能感动朱熹和众学生的应当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伦理纲常D.经世致用解析:C 本题根据关键信息“熹当与诸生共守,以无忘陆先生之训”判断得出题目实质是让回答朱子理学和陆九渊心学的相同点,然后由选项中选出二者思想的相同点即可。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 学业达标 ]1. 陈寅恪认为,在政治系统、生活行为以及平时见解等好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
资料意在重申()A. 社会传统信奉改变B. 儒学正统地位已摇动C. 儒学自己存在不足D. 文化表现多元化状态答案C解析从资料“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中能够看出,儒学传统中没有佛教和道教那么精细慎重的思辨理论系统,因此资料重申的是儒学自己存在着不足,故 C 项正确。
资料“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说明A、 B 两项错误;资料没有表现出文化的多元化,故 D 项错误。
2.儒家、佛教、道教从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
这种官方哲学()A. 属于主观唯心论意识B. 以孔孟学说为理论基础C. 重申行先知后的见解D. 重申个性和个体的发展答案B解析由资料可知这个“官方哲学”是理学。
理学交融佛道思想讲解儒家义理,应选B项。
A、 C两项吻合心学的特点,但以偏概全,消除;理学压迫人的个性,D项错误。
3.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领悟“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 人性本善B.心即理也C. 格物致知D. 致良知,知行合一答案C解析从资料“急穿芒履去登临”“从春意盎然中领悟‘天地生物之心’”可知,其主张经过接触、观察世界万物获得对理的体验,这和“格物致知”主张一致,正确的选项是C 项。
A 项在资料中无法表现,B、 D 两项是心学的主张,不吻合题意。
4.朱熹认为儒家有天然干预政治的权益,儒生读书为官的目的是“致其君为尧舜之君”。
为此,朱熹认为儒学应该致力于()A. “存公义、灭人欲”B. “格物致知”C.“正君心”D. “致良知”答案C解析“致其君为尧舜之君”重申儒生读书为官是要督促君主成为英明之君,因此C 项正确。
1.3宋明理学 课时作业-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
【课时作业】主题:宋明理学一、单选题(12*4=48分)1.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其中④处所示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程朱理学的开始兴起和发展B.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深入人心C.批判君主专制思想日益盛行D.独尊儒术日益成为社会主流2.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
这一变化()A.利于推动儒学思想趋时更新B.反映了佛道思想更符合潮流C.体现政府文化政策比较开明D.表明商品经济促进观念开放3.有历史学家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指“先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4.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溶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
这反映出,理学()A.具有包容创新精神B.包含丰富的辩证思想C.是民族精神的源头D.根植于佛道的思想5.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宋明理学》时编写的知识提纲,在①处填写正确的是()A.“反省内心”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6.南宋思想家陆九渊开创的心学,推进了理学的发展。
下列名言,由这位思想家提出的是()A.格物致知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7.关于个人学习,朱熹主张“慎思明辩,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王阳明主张学以致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高中历史13宋明理学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3
(创新演练大冲关)高中历史1-3宋明理学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3(时刻: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即是天理,非者即是人欲。
如视所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即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即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所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背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合法欲望是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从材料中“同是事,是者即是天理,非者即是人欲。
”可知朱熹所谓的人欲实质是指违背了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欲望。
答案:B2.朱熹说:“存天理,去人欲”不仅是臣民的事,第一皇帝要明察天理与人欲之辩,以裁处事务。
这段话反映出( )A.“存天理,去人欲”是为封建品级制度服务B.反映了保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要求C.压制人欲,迫害百姓D.要皇帝带头修养,以身作则解析:依照题干提供的信息“第一皇帝要明察天理与人欲之辩,以裁处事务”是统治者应该具有的素养。
因此此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3.据史料记载,明代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海瑞治家严谨B.儒学地位衰落C.理学摧残人性D.世风每况愈下解析:在传统理学阻碍下,人们要遵循传统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
这些道德规范尽管在培育民族性格等方面起到踊跃作用,可是也抹杀了人的本性,摧残了人性。
而题干海瑞的做法确实是这些道德规范消极性的表现。
答案:C4.明代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不睬朝政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
此举( )A.意在劝戒嘉靖皇帝遵遵法律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C.表现了理学提倡的社会责任感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利之争解析:封建社会下,皇帝的话确实是法律;户部不属于监察部门;海瑞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不属于君臣间的权利之争。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 学业达标 ]1.(2018 ·黑龙江哈六中月考) 隋文帝重申“儒学之道”为治国根本的同时,也以为“佛法深妙,道教虚融,咸降大慈,济度群品”“法无内外,万善同归;教有深浅,殊途共致”。
这些主张 ()A.摇动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致使佛道在隋朝获得统治地位C.表现出儒佛道三教的趋同D.表现了三教调解之风答案D分析依据资料可知,隋文帝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以为“佛法深妙,道教虚融”,以为这三教“万善同归”“殊途共致”,表现了三教调解之风, D 项正确。
新文化运动摇动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隋文帝以为儒家思想是治国之本,清除 A 项;这一期间儒家思想仍旧是统治思想,隋文帝重申“儒学之道”为治国根本,清除 B 项;佛法深妙,道教虚融,而儒学入世,说明三教之间的思想其实不趋同,隋文帝以为其“殊途”,可是都能够达到“济度群品”的目的,清除 C 项。
2.理学产生于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是一个以“理”为中心的,特别成熟齐备、精湛的新儒学系统。
这里的“新”主要表此刻()A.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B.遇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向D.儒学交融了佛、道思想答案D分析唐代期间,儒学的正统地位遇到佛道挑战,北宋儒学家突破汉唐儒学的约束,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说儒家义理,形成了“理学”,故 D 项正确。
儒学自产生以来,多次遇到打击和挑战,并不是长盛不衰, A 项错误; B 项是理学形成的外因; C 项不可以表现“新”。
3.(2018 ·青海西宁四中月考) 程颢、程颐兄弟以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常脱俗之乐,这类至善圆满之乐是成立在觉醒“自心”基础上的。
这反应出() A.理学有教人悲观处世之意B.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C.二程完全改造了传统儒学D.理学对修身养性的重视分析二程的至善圆满之乐是成立在觉醒“自心”基础上的,反应出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着重,故 D 项正确。
2022_2022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35分钟)1.下列有关唐代儒学发展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已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B.士大夫们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C.韩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D.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C[由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在唐代仍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唐代中后期,韩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故选C项。
]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纲常伦理。
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C[宋明理学家指导传统儒学中的道德伦理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将其看作万物的本原。
]3.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这段话的本质目的是(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A[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诚心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要做到恭敬。
这强调古代的等级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选A项。
] 4.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C[理学强调的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要“存天理,去人欲”。
A、B两项体现唯物主义思想,与理学的唯心主义不符,D项为汉代董仲舒提出的。
]5.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他所主张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D[由材料中“真知”“不行”可以看出材料揭示了王守仁对“知”与“行”的认识,即“知行合一”,故选D项。
]6.“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
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这段话属于( )A.“天人感应” B.心学C.程朱理学D.朴素辩证法B[陆王心学宣扬“心外无物”,与材料中“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此花,不在尔的心外”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3 宋明理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据此可知,韩愈主张 ( ) A.援佛入法B.反佛崇儒C.融佛尊儒 D.三教合一解析:由“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明显可以看出韩愈是反对佛教大力提倡儒家学说的,故答案选B项。
答案:B2.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 )A.欣赏自然、移情易性 B.存天理、灭人欲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D.自我完善、君子气节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等可以看出理学家对君子气节的追求,故选D项。
答案:D3.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
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解析:A项错误,体现在社会上理是儒家伦理道德,是唯心主义;B项错误,理是强加到人身上去的道德观念,并非生来就有;C项正确,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D项错误,理是体现最高统治者的意志的。
答案:C4.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
”其思想 ( ) 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C.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解析: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因之而不能变”,说明他强调等级名分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永恒性,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5.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解析:A项“三纲五常”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与“仁、义、礼、智、信”,材料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B、C两项都缩小了材料范围,只提到一个方面。
故选D 项。
答案:D6.陆九渊认为:“身或不寿,此心实寿,家或不富,此心实富,纵有患难,心实康宁。
……实论五福,但当论人一心。
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
”建立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要实现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就必须( )A.整治人心B.发展经济C.整顿吏治D.注重民本解析:题干材料表明,陆九渊认为,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心之“邪”,因此,要实现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从整治人心入手,实现人心之“正”,故选A项。
答案:A7.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 )A.诚敬存之B.读圣贤书C.发明本心 D.端坐澄心解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说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以此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故B项符合题意。
“诚敬存之”是“二程”的主张,“发明本心”是陆九渊的思想,“端坐澄心”是指使心安静下来,去掉一切杂念,属于道家养生思想,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B8.南宋朱熹与明代王守仁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发于本心B.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解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本质相同,即都承认天理是万物的本原,追求天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必须摒弃欲望才能够实现对天理的感悟,所以答案选D项。
答案:D9.据说,昼夜苦思的王守仁,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从侧面说明王守仁“求理”的途径是 ( )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解析:“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项。
答案:B10.贵阳市委积极倡导“知行合一、协力办事”的贵阳精神。
“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源自于 ( )A.程颐理学B.程颢理学C.朱熹理学 D.王守仁心学解析:“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是明代王守仁的心学理论,故选D项。
答案:D11.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尔无天理!”乙骂甲:“尔欺心!”王守仁听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
王守仁解释说: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 )A.追求理论的大众化B.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C.提倡“知行合一”D.赞成天人感应解析:从材料“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反映了宋明理学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理论的大众化,故选A项。
答案:A12.“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解析:“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说明社会上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远超过以前,材料中所述认为是程朱理学的功劳,这说明程朱理学在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这与儒家的价值信仰是一致的,故选A项。
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提倡“仁”“礼”“孝”等个人的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年)……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
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据此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不同。
(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据材料分析统治者将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的根本原因。
(18分)答案: (1)特征: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礼崩乐坏)不同:儒家希望通过道德重建来恢复秩序;法家希望通过改革,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原则:存天理,去人欲。
原因:朱熹主张约束人的正当欲求,要求人性符合“理”的要求,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
14.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
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
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而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张岱年、方立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两次文化融合的分别在什么时期?各产生什么结果?(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理学的新特点,并分析理学“重义轻利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2分)(3)据材料三,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7分)解析:第(1)问,紧扣材料中“秦皇汉武统一中国”“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末年佛教传入”这几个关键时期指出中国古代两次文化融合及结果。
第(2)问,根据材料二,抓住“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指出理学的新特点及理学“重义轻利观”的影响。
第(3)问,根据材料三“理学引导人们关注现实”,反映了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是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理学家创新吸收佛道思想,从而复兴儒学。
答案:(1)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魏晋南北朝。
结果: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佛教与儒家的融合形成了理学。
(2)新特点:儒学、佛教、道教三位一体,把天理和人欲绝对割裂对立,提倡重义轻利。
影响: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后世影响深远;但重义容易使知识分子惟封建统治者是从,不利于反封建的斗争;轻利约束了人的正常情感需求,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3)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