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合集下载

【最新】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阅读附答案-优秀word范文 (4页)

【最新】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阅读附答案-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阅读附答案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读书敷百言,脱口辄诵。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祜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丛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配三十一人,叉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徒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巫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渍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福州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

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微求之弊。

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八常三四十万。

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

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徒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欠外徒,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

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

”拜中书舍人。

曾巩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曾巩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曾巩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曾巩字子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曾巩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供大家阅读参考。

原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

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

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

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

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

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

”拜中书舍人。

甫数月,丁母艰去。

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曾 巩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曾 巩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曾巩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擅长。

⑤行义:行为道义。

⑥杨雄:人名。

【试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奉继母益至()(2)一出其力()(3)鲜能过也()(4)遂与之异()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1.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3.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

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

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

”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文言文《曾巩》阅读答案

文言文《曾巩》阅读答案

文言文《曾巩》阅读答案文言文《曾巩》阅读答案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家兼诗人,江西南丰人。

曾巩的诗思想性是很强的,他的诗既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又倾注了诗人的感情,不愧为现实主义的杰作。

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注〕①常平:官仓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冠,名闻四方甫:刚刚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贼:残害C.实欲携贰其徒贰:离间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5、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3分)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③自是外户不闭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⑥巩先期区处猝集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曾巩文言文翻译全文

曾巩文言文翻译全文

原文:赠黎安石曾巩黎公安石,字君平,蜀人也。

幼而聪颖,长而博学。

为文辞华而实,议论深而远。

尝游京师,与余相从。

余奇其才,敬而友之。

岁月既久,交情日深。

不幸遇世变,吾辈皆避地江南。

黎公独留京师,历尽艰辛,困厄不得志。

余每念及此,未尝不感慨系之。

今黎公年逾四十,白发盈颠。

虽身受憔悴,而志气不衰。

余因赠之以诗,以见余之敬爱也。

嗟乎!人生如梦,世事如烟。

嗟乎!黎公之才,岂宜久困于此?嗟乎!吾辈虽不得志,亦当勉力前行。

嗟乎!黎公之行,其如鸿毛之轻,风中之叶乎?昔者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终不得志。

然孔子志在道,行在仁,虽困于贫贱,而心无怨言。

今黎公虽困,然其心志未尝变。

吾故赠之以诗,望其勿以一时之困,而废千古之志。

黎公其听之,余之赠也,非余之情,乃天下之公论也。

愿黎公勿以吾言为不足道,而勉力前行,以成其大业。

吾虽不才,亦当与君共勉,以图天下之太平。

译文:赠黎安石曾巩黎公安石,字君平,蜀地之人。

自幼聪颖,长大后博学多才。

作文辞藻华丽而内涵丰富,议论深刻而远见。

曾游历京师,与我一同学习。

我对其才华深感惊奇,敬重并且与他结为朋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交情日益深厚。

不幸的是,我们遇到了世道变迁,我们都避难到了江南。

而黎公却独自留在京师,历经艰辛,困顿不得志。

每当我想到这些,都不禁感慨万分。

如今,黎公已年过四十,白发苍苍。

虽然身体憔悴,但志气不减。

我因此作诗赠他,以表达我的敬爱和同情。

唉!人生如梦,世事如烟。

唉!黎公的才华,难道应该长久被困在这吗?唉!我们虽然不得志,也应当努力前行。

唉!黎公的处境,难道就像鸿毛之轻,风中落叶一般吗?昔日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始终不得志。

然而孔子志在道,行在仁,尽管困于贫贱,心中却没有怨言。

如今黎公虽然困顿,但他的心志未曾改变。

因此我作诗赠他,希望他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顿而废弃千古之志。

黎公啊,请听我说,我赠你的诗,非我之情,乃是天下之公论。

愿黎公不要认为我的话微不足道,而要努力前行,成就大业。

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

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

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 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 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 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 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 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 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 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 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 擅长。

⑤[行义]行为道义。

⑥[杨雄]人名。

小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4 分) 奉继母益至( ) (2)一出其力( ) (3)鲜能过也( ) (4)遂与之异( ) 小题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2 分)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小题 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 值得我们学习。

(4 分) 参考答案: 小题 1: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 小题 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 小题 3: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 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 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 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如,虚词之的用法;实词鲜一词多义现象。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

翻译文句, 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 的把握, 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 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翻译时注意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此处注意轻的理 解;注意何吝宾语前置句式的调整。

宋史文言文翻译曾巩

宋史文言文翻译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也。

曾祖绍兴,仕唐为舒州录事参军。

祖易,仕汉为殿中丞。

父纯,仕宋为秘书省正字。

巩自幼聪颖,好学不倦。

年十二,能为文。

既长,益务学,通经史,善属文。

举进士,授太平州司法参军。

历官至集贤殿修撰、知制造。

巩为人正直,廉洁自守,不畏权势。

时宰相王安石用事,巩与安石不合,安石欲排挤之,巩不为所动。

后安石罢相,巩乃进言,请罢其新法。

帝纳其言,遂罢新法。

巩在朝,以直言敢谏著称。

尝因上疏,言帝失政,帝怒,欲加罪于巩。

时宰相富弼力救,乃免。

巩以直言敢谏,故人皆敬之。

巩好文学,尤工于诗。

所著《元丰类稿》数十卷,皆当时名士所传诵。

其诗以清丽著称,尤善写景。

有《南丰集》二十卷,亦为后世所重。

巩尝游历四方,所至必访求古迹,考究地理。

归而著《游宦记》一卷,记其所游之地,及所见之人、事。

此书虽简略,然足见其游历之广,学问之博。

巩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病逝,享年五十一岁。

哲宗闻丧,辍朝三日,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宋史称其:“文词清丽,议论正大,为一代之宗。

”后世学者,咸以巩为楷模。

曾巩之文,清丽脱俗,辞藻华美,而义理深邃。

其诗以写景见长,清新自然,颇具画意。

巩虽为宋代文学家,然其作品影响深远,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今将《宋史·曾巩传》译为白话文如下:曾巩,字子固,是建昌南丰人。

曾祖父曾绍兴,在唐朝担任舒州录事参军。

祖父曾易,在汉朝担任殿中丞。

父亲曾纯,在宋朝担任秘书省正字。

曾巩自幼聪明,好学不倦。

十二岁时,就能写文章。

长大后,更加努力学习,通晓经史,擅长写文章。

参加进士考试,被授予太平州司法参军。

历任官职至集贤殿修撰、知制造。

曾巩为人正直,廉洁自守,不畏权势。

当时宰相王安石当权,曾巩与王安石意见不合,王安石想要排挤他,但曾巩不为所动。

后来王安石罢相,曾巩进言,请求废除新法。

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废除了新法。

曾巩在朝中,以直言敢谏著称。

他曾因上疏,直言皇帝失政,皇帝大怒,想要加罪于曾巩。

当时宰相富弼竭力救助,才得以免罪。

曾巩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曾巩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曾巩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原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

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

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

”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注释:委废:家境衰败。

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宦:出仕。

工:擅长。

行义:行为道义。

扩展资料:曾巩的主要成就:存诗400余首,其诗特点是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但为文所掩,不受重视。

他不但善赋体,也有诗长于比兴,形象鲜明,颇得唐人神韵。

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

如《西楼》、《城南》、《咏柳》等写景抒情的佳作。

就“八大家”而论,他的诗不如韩、柳、欧、王与苏轼,却胜于苏洵、苏辙。

词仅存《赏南枝》一首。

其诗文曾被选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

曾巩的主要事迹:曾巩绝弊讲述的其实是曾巩在福州的时候当官不与百姓争夺利益的故事,更多的是说明曾巩廉洁自守的品质。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注]①常平:官仓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冠,名闻四方甫:刚刚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贼:残害C.实欲携贰其徒贰:离间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轻:轻易5、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3分)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③自是外户不闭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⑥巩先期区处猝集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曾巩文言文及注释翻译

曾巩文言文及注释翻译

曾巩曰: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之道,不可得而见也。

得道之人,必能以道自任,而后能以道教人。

是以师道之立,必先有得道之人,而后有从道之人。

从道之人,必能以道自守,而后能以道传人。

此师道之所以尊,而道之所以行也。

深父子,好学之士也。

闻吾言,而问于吾曰:“子之所谓道者,果何道哉?”吾应之曰:“道者,圣人之道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以其能知天命,尽人道也。

知天命,则能立乎天地之间,而不失其正;尽人道,则能正己以正人,而不失其仁。

此道之大体也。

”深父子曰:“然则道果不可得而见耶?”吾应之曰:“道非目见也,心悟而已。

圣人之所以为圣,以其能心悟道也。

心悟道,则能体道之用,而行道之行。

体道之用,则能以道济世;行道之行,则能以道正俗。

此心悟道之效也。

”深父子又问:“道之在世,果谁主之?”吾应之曰:“道之在世,圣贤主之。

圣贤之所以主道,以其能以道自任,而以道教人也。

是以圣贤之道,必能感化天下,而使天下归仁。

此圣贤之道之所以为尊也。

”深父子曰:“吾闻子言,未尝不欲求道,然吾之未能求道者,以吾未能得师也。

子能为我求师乎?”吾应之曰:“师道之求,非一日之功也。

必先自求其心,而后求其师。

求心者,求所以为心之正也;求师者,求所以为师之道也。

心正则师道可求,师道得则道可得。

此求师之道也。

”深父子闻吾言,再拜而退。

吾因叹曰:世之学者,多欲求道,而未知求道之方。

夫求道之方,必先求其心,而后求其师。

心不正则道不真,师不贤则道不明。

此学者之所以难得真师,而道之所以难行也。

【注释】1. 曾巩: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号南丰先生。

2. 深父:人名,不详。

3. 子固:曾巩的字。

4. 天命:指天地间自然的法则和规律。

5. 人道:指人的道德和伦理。

6. 仁:儒家伦理观念之一,指仁爱、善良。

7. 体道之用:体验道的应用。

8. 行道之行:按照道的原则行事。

9. 感化:感召和教化。

10. 求道之方:寻求道的途径。

【翻译】曾巩说:学者之所以学习,是为了寻求道。

道的本质是不可见到的。

曾巩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曾巩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原文:谏太宗十思疏臣闻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敢以十思上闻,伏惟陛下详察。

一思臣之罪,二思国之患,三思百姓之苦,四思贤才之用,五思法令之平,六思刑罚之当,七思宫室之壮,八思祭祀之诚,九思边疆之守,十思天下之治。

臣子固,谨以此疏献上,愿陛下三思而行。

翻译:臣听说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危险,想到就会有准备,有了准备就不会有祸患。

我冒昧地向陛下进献十条思考,希望陛下能够详细地考察。

一思臣的过错,二思国家的隐患,三思百姓的疾苦,四思贤才的任用,五思法令的公平,六思刑罚的适当,七思宫室的壮丽,八思祭祀的真诚,九思边疆的防守,十思天下的治理。

臣子固,谨以此疏献上,愿陛下三思而行。

解析:本文是曾巩向唐太宗进谏的一篇奏疏,旨在提醒皇帝在治国安邦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惕,深思熟虑。

文章分为十思,分别从个人、国家、百姓、贤才、法令、刑罚、宫室、祭祀、边疆和天下治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至四思,主要关注个人修养和国家政治。

曾巩认为,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者,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过错,警惕国家面临的隐患,关心百姓的疾苦,选拔贤才,制定公平的法令,以保障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五至六思,关注法令和刑罚。

曾巩认为,法令要公平,刑罚要适当,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正义,保障人民的权益。

七至八思,关注宫室和祭祀。

曾巩认为,皇帝要注重宫室的壮丽,祭祀要真诚,以彰显国家的威严和尊重祖先。

九思,关注边疆防守。

曾巩认为,边疆是国家的门户,要加强防守,确保国家的安全。

十思,关注天下治理。

曾巩认为,皇帝要关注天下的治理,确保国家的繁荣昌盛。

通过这篇奏疏,曾巩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和忧虑,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篇文章体现了曾巩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他作为文学家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总结:《谏太宗十思疏》是曾巩的一篇重要作品,通过十思的方式,提醒唐太宗在治国安邦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惕,深思熟虑。

文章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至今仍具有很高的价值。

本文对原文进行了翻译和解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

《曾巩》文言文阅读答案

《曾巩》文言文阅读答案

《曾巩》文言文阅读答案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擅长。

⑤[行义]行为道义。

⑥[杨雄]人名。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奉继母益至一出其力鲜能过也遂与之异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小题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小题1: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小题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小题3: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如,虚词“之”的用法;实词“鲜”一词多义现象。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

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翻译时注意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此处注意“轻”的理解;注意“何吝”宾语前置句式的调整。

小题3: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

即,读懂故事。

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

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宋史·曾巩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宋史·曾巩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人而警敏,脱口辄诵。

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祜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自出首。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盗闻,多出自首。

自是外户不闭。

河北发民溶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

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

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

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

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授帖子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

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

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

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拜中书舍人。

甫数月,丁母艰去。

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试作《六论》,援笔而成援笔:提笔,执笔。

B.世颇谓偃蹇不偶偃蹇:不顺,困顿.C、巩视之泊如也泊如:恬谈无欲貌。

D.斟酌于司马迁、韩愈斟酌:饮酒作欢貌。

曾巩文言文答案及翻译

曾巩文言文答案及翻译

曾巩文言文答案及翻译【篇一:曾巩文言文答案及翻译】试题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4 b(偃蹇:不顺利,困顿。

)5 d(《论语》不是“六经”)6 a(名闻四方是弱冠之时。

强加因果。

)7(1)其他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急于敛财),百姓难以忍受。

曾巩则事先(提前)筹划安排(分别处理)部队突然聚集时的吃住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暴诛亟敛、堪、区处、市里各1分,句意1分。

共5分)(2)曾巩让僧徒们互相选择、推荐担任主守的人,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照次序补缺。

(俾、推择、识、以次各1分,句意1分。

共5分)附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

他从小就机智敏锐,数百字文章他能脱口成诵。

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认为很是奇异。

考中嘉祐二年进士。

出京担任越州通判,当年收成不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粮食不够来救济百姓,而分处四方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邑求得救济。

于是他告诉下属各县,劝说富人自行按实情报告粮食数目,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按着比常平仓稍高一些的粮价卖给贫民。

百姓得以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

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治理政务以痛恨邪恶、严打盗贼为根本。

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

曾巩调配了31个人,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查看、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出动都能将盗贼擒获。

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他到官府自首。

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四处夸耀。

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

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河北发派百姓疏通黄河,从其他各路征调民力,齐州应当出民夫两万人。

各县起初按照户籍,让三个男丁出一个夫役,曾巩搜括了隐瞒和遗漏的户口,使之达到了九人派出一个,从而节省了好几倍的费用。

曾巩阅读答案及翻译

曾巩阅读答案及翻译

曾巩阅读答案及翻译曾巩阅读答案及翻译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诗。

存诗400余首,其诗特点是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曾巩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擅长。

⑤行义:行为道义。

⑥杨雄:人名。

试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奉继母益至()(2)一出其力()(3)鲜能过也()(4)遂与之异()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1、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

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3、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曾巩的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在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后,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

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

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到底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曾巩集》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曾巩集》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曾巩集》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曾巩集》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范公贯之之奏议,凡若干篇,其子世京集为十卷,而属予序之。

盖自至和已后十余年间,公常以言事任职。

自天子、大臣至于群下,自掖庭至于四方幽隐,一有得失善恶,关于政理,公无不极意反复,为上力言。

或矫拂情欲。

或切劘计虑,或辨别忠佞而处其进退。

章有一再或至于十余上,事有阴争独陈,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

仁宗常虚心采纳,为之变命令,更废举,近或立从,远或越月逾时,或至于其后,卒皆听用。

盖当是时,仁宗在位岁久,熟于人事之情伪与群臣之能否,方以仁厚清静休养元元【注】,至于是非与夺,则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也。

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

而公与同时之士,亦皆乐得其言,不曲从苟止。

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

至于奇衺恣睢,有为之者,亦辄败悔。

故当此之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阙失,群臣奏法遵职,海内乂安。

夫因人而不自用者,天也。

仁宗之所以其仁如天,至于享国四十余年,能承太平之业者,繇是而已。

后世得公之遗文,而论其本,见其上下之际相成如此,必将低回感慕,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其时之难得。

则公言之不没,岂独见其志,所以明先帝之盛德于无穷也。

公为人温良慈恕,其从政宽易爱人。

及在朝廷,危言正色,人有所不能及也。

凡同时与公有言责者,后多至大官,而公独早卒。

公讳师道,其世次、州里、历官、行事,有今资政殿学士赵抃公为公之墓铭云。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注】元元:百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属予序之属:嘱托。

B. 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引:召集。

C. 则公言之不没没:采纳。

D. 危言正色危:端正。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范贯之奏议的“功效”的一组是(3分)①矫拂情欲②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③为之变命令,更废举④熟于人事之情伪与群臣之能否⑤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⑥其从政宽易爱人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贯之官至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去世后资政殿学士赵抃为他写墓志铭,曾巩为他的奏议集作序。

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

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

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曾巩阅读解析及答案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擅长。

⑤[行义]行为道义。

⑥[杨雄]人名。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奉继母益至()(2)一出其力()(3)鲜能过也()(4)遂与之异()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安石轻富贵,何吝也?小题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4分)参考答案:小题1: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小题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小题3: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如,虚词之的用法;实词鲜一词多义现象。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

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翻译时注意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此处注意轻的.理解;注意何吝宾语前置句式的调整。

小题3: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

即,读懂故事。

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

曾巩《唐论》阅读答案

曾巩《唐论》阅读答案

《曾巩《唐论》阅读答案.doc》《唐论》是北宋文学家曾巩的一篇文言文章。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曾巩《唐论》阅读答...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zenggong/207717.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曾巩》阅读答案

《曾巩》阅读答案

《曾巩》阅读答案《曾巩》阅读答案曾巩是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曾巩》阅读答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擅长。

⑤行义:行为道义。

⑥杨雄:人名。

【试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 奉继母益至( ) (2)一出其力( )(3)鲜能过也( ) (4)遂与之异(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3.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1.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3.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

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

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巩《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曾巩《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唐论曾巩成、康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载之法。

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归于汉。

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

然大抵多用秦法,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己意,非效先王之法,而有天下之志也。

有天下之志者,文帝而已。

然而天下之材不足,故仁闻虽美矣,而当世之法度,亦不能效于三代。

汉之亡,而强者遂分天下之地。

晋与隋虽能合天下于一,然而舍之未久而已亡,其为不足议也。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

太宗之为君也,诎已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

以租庸任民,以府卫任兵,以职事任官,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以尊本任众。

赋役有定制,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职无废事,人习于善行,离于末作。

使之操于上者,要而不烦;取于下者,寡而易供。

民有农之实,而兵之备存;有兵之名,而农之利在。

事之分有归,而禄之出不浮;材之品不遗,而治之体相承。

其廉耻日以笃,其田野日以辟。

以其法修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可谓有天下之材。

行之几岁,粟米之贱。

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夫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不得与先王并者,法度之行,拟之先王未备也;礼乐之具,田畴之制,庠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

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里,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

太宗之为政于天下,得失如此。

由唐、虞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汤之治;由汤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文、武之治;由文、武之治,千有余年而始有太宗之为君。

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是则人生于文、武之前者,率五百余年而遇治世;生于文、武之后者,千有余年而未遏极治之时.也。

非独民之生于是时者之不幸也。

士之生于文、武之后,千有余年,虽孔子之圣、孟轲之贤而不遇。

虽太宗之为君,而未可以必得志于其时也。

是亦士之生于时者之不幸也。

故述其是非得失之迹,非独为人君者可以考焉,士之有志于道,而欲仕于上者,可以鉴矣。

注:①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

其统治之时被后人认为周之盛世。

②租府:即租庸调,唐代赋役制度。

10.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康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

治:太平盛世B.其廉耻日以笃,其田野日以辟。

日:一天天地C.庠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

庠:学校D.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备:准备答案D解析完善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季布为朱家钳奴C.废则危且乱\若属皆且为所虏D.又有治天下之效\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B答案解析B两个“为”都是动词,“做”。

A第一个“而”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而”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C第一个“且”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又”:第二个“且”是副词,“将要”。

D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论述唐太宗施政“得”与“失”的一组是A.诎己从谏,仁心爱人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己意B.有兵之名,而农之利在材之品不遗,而治之体相承C.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躬亲行阵之间D.战必胜,攻必克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答案C解析A第二句说的是汉文帝,B两句都论述唐太宗之“得”,D两句都论述唐太宗之“失”。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述唐太宗为政之得失,先褒后贬,得出了唐太宗虽有治天下之志和治天下之才,又有治天下之效,但仍然“不得与先王并”的结论。

B.作者认为,唐太宗时期法度的施行、礼乐的设施、田亩的制度、学校的教育等方面还存在种种不足,所以唐太宗不能和前代圣王相提并论。

.生于周文王、周武王之后,不仅是一般百姓的不幸,也是士人的不幸,C 因为在那个时代,即使像孔子、孟轲这样的人,也会得不到君主的赏识。

D.作者在文章中论述了汉文帝虽然有治理天下的志向,但汉文帝治天下之才和治天下之效都不足,这样安排的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唐太宗。

答案D解析文中没有涉及汉文帝“治天下之效”,故D错。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

晋与隋虽能合天下于一,然而合之未久而已亡,其为不足议也。

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

答案汉朝建立以来,更换了二十四位国君,西汉、东汉两度拥有天下,相传四百年。

晋朝与隋朝虽然统一了天下,但是统一不久就灭亡了,它们的政治措施就不值得评价了。

天下没有谁不认为他是强盛的,但这并不是前代圣王追求的事业。

参考译文周成王、周康王死后,百姓见不到土古圣王那样的太平盛世了,天下一天天地陷入混乱,一直到秦代,完全废除了前代圣王沿用了数千年的法度。

天下群起攻秦,使它灭亡了,政权归于汉室。

汉朝建立以来,更换了二十四位君主,西汉、东汉两度拥有天下,相传四百年。

但汉代大都沿用秦法,即使改变一些秦的成例,也多数是根据自己的意图,而不是仿效上古圣王的法度,有治理天下的志向。

有治理天下志向的君主只有文帝一天而已。

但文帝治理天下的才能不足,所以,尽管有仁爱的美名,而他在位时的法度,也不能与夏、商、周三代相仿。

东汉亡后,几个强大的势力集团就把天下瓜分了。

晋朝与隋朝虽然统一了天下,但是统一不久就灭亡了,它们的政治措施就不值得评价了。

取代隋朝的是唐,前后更换了十八位君主,相传三百年,它的国势没有比太宗时代更兴盛的了。

太宗作为君主,能够屈己意倾听劝谏,用仁心爱护百姓,可以说是有治理天下的志向。

他定租庸征民赋役,置府兵保养军队,因政务设立官职,视才能委任官吏,用礼仪改良风俗,重农业劝导百姓。

赋役有规定的制度,兵农有安定的职业,官吏不挂空名,职事不会废弛,人民习惯于行善,离弃了末作贱业。

使在上掌权的,政务切要而不繁难;向百姓征取的,数量不多而易供应。

百姓能切实务农,国家也不废军备;既保持了军队编制,又得到了农田利益。

大小政务都有专人负责,俸禄支出都实而不虚;人才都能得到录用,治国的体制可以一派相承。

人们的廉耻观念一夭比一天加深,国家的耕地面积一天比一天扩大。

用他的这套法令制度治理天下,天下就安宁太平;废弛了,天下就危险混乱,可以说他有治理的才能。

实行这套法令制度几年以后,粮食的价格贱到一斗米只要几个钱,居家的人都有积蓄,出门的人也有余财,人人都懂得自尊自爱,几乎连刑法都废置不用了,可以说他有治理天下的成效。

太宗虽然有治理天下的志向,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又有治理天下的成效,却还不能与前代圣王相提并论,这是因为他的法度的施行,与前代圣王相比还有不完备的地方;礼乐的设施,田亩的制度,学校的教育,与前代圣王相比还有不完备的地方。

他亲临作战阵地,战必胜,攻必克,天下没有人不认为他是勇武的,但这并不是前代圣王所崇尚的行为;四方万里之外的异族,古代未及推行政教的地方,没有不顺服的,天下没有人不认为他是强盛的,但这并不是前代圣王所追求的。

太宗治理天下,得失就是这样。

从唐尧、唐舜的治世,经历五百余年才有商汤的治世;从商汤的治世,经历五百余年才有周文王、周武王的活世;从周文王、.周武王的治世,又经历了一千多年才遇到太宗做国君。

太宗有治理天下的志向,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又有治理天下的成效,但又因为他不够完善,不能与前代圣王并论而称为极治之时。

这样看来,生活在周文王、周武王之前的人,大致相隔五百年遇到一次太平盛世;生活在周文王、周武王之后的人,经历一千多年也没有遇到极盛之世。

不只是生在这个时代的平民百姓是不幸的。

生在周文王、周武王之后的士人,一千多年来,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孟轲这样的贤人,也遇不着君主的赏识。

即使太宗做他们的国君,他们也不一定可以得志于那个时代。

这也是生在那个时代的士人的不幸。

所以论述唐太宗是非得失的原委,不仅做国君的人可以参考,士人中有志于先王之道,而又想为朝廷服务的人,也可借鉴。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加强教研组建设。

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10月 127四王志忠生物圈10 月137五赵夕珍动物的行为12月114 五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12月2818四朱光祥动物的生殖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xx-20X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20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X—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