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实验2
高分子化学习题 第二章 逐步聚合
第一章 逐步聚合作业习题:1.己二酸与己二胺进行缩聚反应的平衡常数是432℃,设单体为等摩尔配比,若期望得到聚合度为200的聚合物,体系中的水必须控制在多少?2.由己二胺和己二酸合成聚酰胺,反应程度p =0.995,分子量约15000,试计算原料比。
产物端基是什么?3.如果单体是等摩尔配比并改用加入苯甲酸的办法控制相对分子质量达到相同值,试计算苯甲酸的加入量。
设反应程度均为为99.5%。
4.等摩尔的二元酸和二元醇在密闭反应器中进行缩聚反应,设在该反应温度条件下的平衡常数为9,试计算达到平衡时的反应程度和聚合度。
5.根据Flory 分布函数分别计算反应程度为0.5,0.90和1时线型缩聚物中单体和二聚体的理论含量。
6.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下面三种体型缩聚反应的凝胶点:邻苯二甲酸酐 甘油 乙二醇3.0 mol 2.0 mol 01.5 mol 0.98 mol 01.50 mol 0.99 mol 0.002 mol讨论习题:1.解释下列高分子术语:1) 反应程度; 2) 转化率; 3) 平均官能度;4) 官能团摩尔系数; 5) 小分子存留率; 6)凝胶化过程和凝胶点;7)界面聚合; 8)无规预聚物和结构预聚物。
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官能团等活性理论;2)在密闭反应器中进行的线型平衡缩聚反应的聚合度公式为:试解释为什么不能得出“反应程度越低则聚合度越高”的结论?3)获得高相对分子质量缩聚物的基本条件有哪些?试写出可以合成涤纶的几个聚合反应方程式,说明哪一个反应更容易获得高相对分子质量的产物并说明理由。
4)试举例说明线型平衡缩聚反应的条件往往对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大小有很强的依赖性。
5)试分析线型平衡缩聚反应的各种副反应对缩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6)试归纳体型缩聚反应的特点和基本条件。
试比较三种凝胶点p c 、p cf 、p s的大小并解释原因。
3.试写出合成具有两种重复单元的无规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的反应方程式:1)~[OCC 6H 4COO(CH 2)2O]~ 和 ~[OC(CH 2)4COO(CH 2)2O]~2)~[OC(CH 2)5NH]~ 和 ~[OCC 6H 4NH]~3)~[OCNHC 6H 3(CH 3)NHCOO(CH 2)4O]~ 和X n == ? ==√K p √K n w _~[OCNHC 6H 3(CH 3)NHCOO(CH 2)2O]~思考习题:1.写出并描述下列缩聚反应所形成的聚酯结构,b-d 聚酯结构与反应物配比有无关系?a .b .c .d . 2.下列多对单体进行线型缩聚:己二酸和己二醇,己二酸和己二胺,己二醇和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甲酸,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简明点出并比较缩聚物的性能特征。
高分子课程第二章作业(含答案解释)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课后作业(共100分)1、简述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
(10分)答案:2、影响线形缩聚物聚合度的因素有哪些?两单体非等化学计量,如何控制聚合度?(10分)备注:影响线形缩聚物聚合度中的第四个因素(反应条件)未回答的也可以给予满分。
另外批改时注意两单体非等化学计量的公式(应该有部分写成两单体等化学计量公式)3、己二酸与下列化合物反应,哪些能形成聚合物并说明原因。
(10分)A.乙醇B.乙二醇C.甘油D.苯胺E.己二胺答案:己二酸(f=2)为2官能度单体,因此能与己二酸形成聚合物的化合物有:乙二醇(f=2)、甘油(f=3)、己二胺(f=2)。
其中与乙二醇(f=2)、己二胺(f=2)形成线形缩聚物,与甘油(f=3)形成体形缩聚物。
答案解释:4、聚酯化和聚酰胺化的平衡常数有何差别?对缩聚条件有何影响?(10分)答案:(1)聚酯化反应平衡常数小,K=4,低分子副产物水的存在限制了聚合物分子量的提高,对聚合反应的条件要求较高,反应须在高温和高真空条件下进行,体系中水的残留量应尽量低,这样才能得到高聚合度的聚合物。
(2)聚酰胺化反应平衡常数中等,K=300-400,水对分子量有所影响,对聚合反应的条件要求相对温和。
聚合早期,可在水介质中进行;聚合后期,须在一定的减压条件下脱水,提高反应程度。
5、分别按Carothers法和Flory统计法计算下列混合物的凝胶点:(10分)(1)邻苯二甲酸酐和甘油按照摩尔比为1.5:0.98进行缩聚(2)邻苯二甲酸酐、甘油、乙二醇按照摩尔比为1.5:0.99:0.002进行缩聚答案:(1)Carothers法:邻苯二甲酸酐(f=2)官能度为2,甘油(f=3)官能度为3,邻苯二甲酸酐和甘油按照摩尔比为1.5:0.98进行缩聚的情况下,属于两基团不相等平均官能度=(2*3*0.98)/(1.5+0.98)=2.371,凝胶点=2/2.371=0.844Flory统计法:由题可知甘油(f=3)官能度为3,则支化单元分率ρ=1,基团比r=(0.98*3)/ (1.5*2)=0.98,f=3则凝胶点=1/[0.98+0.98*1*(3-2)]1/2=0.714(2)Carothers法:邻苯二甲酸酐(f=2)官能度为2,甘油(f=3)官能度为3,乙二醇(f=2)官能度为2,邻苯二甲酸酐、甘油、乙二醇按照摩尔比为1.5:0.99:0.002进行缩聚的情况下,属于两基团不相等平均官能度=2*(0.99*3+0.002*2)/(1.5+0.99+0.002)=2.387,凝胶点=2/2.387=0.838Flory统计法:由题可知甘油(f=3)官能度为3,则支化单元分率ρ=0.99*3/(0.99*3+0.002*2) =0.999,基团比r=(0.99*3+0.002*2)/(1.5*2)=0.991,f=3则凝胶点=1/[0.991+0.991*0.999*(3-2)]1/2=0.71解题思路:(1)首先判断该体系是属于两基团数相等还是两基团数不等;(2)Carothers法:根据体系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公式计算出平均官能度,进而计算出凝胶点;(3)Flory统计法:根据体系的类型,得到官能度f为多少(此处注意与平均官能度不是一个概念,官能度f为多官能度单体的官能度),选择合适的公式计算出支化单元分率、基团比,进而计算出凝胶点。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
N0
N0
反应程度与转化率的区别
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起始单体量的分数,是指已 经参加反应的单体的数目
反应程度:则是指已经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例如: 一种缩聚反应,单体间双双反应很快全部变成二聚体,就 单体转化率而言,转化率达100%;而官能团的反应程度 仅50%
反应程度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
聚合度是指高分子中含有的结构单元的数目
聚加成:形式上是加成反应,但反应机理是逐步反应。 如聚氨酯的合成(p17)。
开环反应:部分开环反应为逐步反应,如水、酸引发的己内 酰胺的开环反应。
氧化-偶合:单体与氧气的缩合反应, 如 2,6-二甲基苯酚和氧 气形成聚苯撑氧,也称聚苯醚。
2 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
官能团间的反应,无特定的活性中心;无所谓的引发、 增长、终止等基元反应;反应逐步进行,每一步的反 应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
[ H + ][ A- ] KHA =
[ HA ]
[ HA ] [ H + ] [ A- ] = KHA
代入式
-d [ COOH ] = k1k3[ COOH ][OH ][ H+]
dt
k 2KHA
催化用酸HA:可以是二元酸本身,但反应较慢,也可以是 外加酸,如H2SO4,大大加速
自催化缩聚反应
无外加酸,二元酸单体催化剂,[HA] = [COOH]
Flory对此进行了解释:
官能团等活性理论是近似的,不是绝对的,这一理论大大简化了研 究处理,可用同一平衡常数表示,整个缩聚过程可以用两种官 能团之间的反应来表征
COOH + HO
k1
OCO
k1
2. 线型缩聚动力学
不可逆条件下的缩聚动力学
高分子化学第2章-2
配料中,羧基少于羟基,平均官能度按羧基数计算
2(1.2+3.0) = 1.909 4.4 f<2,预计不形成凝胶,在预制物制备阶段,无固化危险。 f =
8
Chapter 2. Step Polymerization
(2-46) (2-32)
表2-8是制备尼龙-66的配方组成,由羧基来计算f:
f = 2 ×1.99 = 1.99 2
22
Chapter 2. Step Polymerization
在醇酸树脂制备中,常加入不饱和脂肪酸或干性油参与 缩聚,可得到含有双键的预聚物。这种预聚物在催干剂的 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反应而交联。交联速度取决于双键 的含量。不饱和脂肪酸或干性油在醇酸树脂中的含量称为 油度。短油度: 35~45%;中油度: 46~60%;长油度: 61~ 70%;极长油度: >70%。常见的不饱和酸有:
pc= 1 [1 + ρ(f − 2)]1/2
2—55
对2—Af体系(无A—A),ρ=1,且r = 1,则,
pc = 1 (f − 1)1/2
2—59
对Af—Bf体系,即无二官能团单体,每一步反应均产 生支化,则支化系数等于反应程度,即: 1 2—50 pc = αc = f −1
17
Chapter 2. Step Polymerization
假定p=0.99,由(2-46)可计算得Xn=67。 如果p=1, 则Xn=200。
9
Chapter 2. Step Polymerization
从卡罗瑟思方程可知,对2—2官能度体系,平均官能度 f = 2 ,则pc = 1,即全部官能团均可参加反应,体系不会发 生凝胶。而在多官能团单体体系,f>2 ,pc<1,体系有可 能交联。 f = 2.4, 例如:官能团等摩尔的甘油与邻苯二甲酸反应, 按式2—47算得pc = 0.833,因此体系会发生交联。 试验测得这一反应凝胶时的反应程度为0.765,计算值 高于实验值。
高分子化学作业2
高分子化学1、对于等摩尔的二酸和二醇间的缩聚,请推导出反应程度P与聚合度Xn间的公式,以及P在0.1, 0.9, 0.99以及0.999,对应的Xn。
(20分)答:对于等摩尔的二酸和二醇2-2体系,t=0,未反应时,定义体系的羧基或羟基数目为N0,则二酸和二醇的单体数目为N0/2,t=t时即反应t时刻后,定义体系残留未参与反应的羧基或羟基数为N,则体系含有高聚物的数目为N,(此时假定一个高聚物分子含有一个羧基和羟基在链的两端)。
由反应程度:参与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总基团数的分数。
则P=(N0-N)/N0(如以羧基为例)=1-N/N0;由聚合度:大分子的结构单元数,而大分子的结构单元数中自己反应的总的单体数目与反应后形成的高聚物数目的比值,则X N=(N0/2+N0/2)/N=N0/N,则X N与P的关系为X N=1/(1-P)或P=1-1/X N 当P=0.1,X N=1.1;P=0.9,X N=10;P=0.99,X N=100;P=0.999,X N=1000.2、由1 mol丁二醇和1 mol己二酸合成Mn为5000的聚酯,试计算:a. 两基团数完全相等,忽略端基对Mn的影响,求终止缩聚的反应程度。
b.在缩聚过程中,如果有0.5%摩尔分数的丁二醇脱水成乙烯二损失,求达到同一反应程度时的Mn。
c.假设原始混合物中羧基的总浓度为2 mol,其中1%为醋酸,无其他因素影响两基团比,求获得同一数均聚合度所需的反应程度P。
(30分)答:a、由丁二醇和己二酸的缩聚后产物为聚己二酸丁二醇[-CO(CH2)4COO(CH2)4O-]n 重复单元分子量为200,结构单元分子量为100则:X N=5000/100=50,则P=1-1/X N=1-1/50=0.98。
b、体系中参与反应的丁二醇为1*(1-0.5%)=0.995 mol,则与己二酸1mol非等量则:r=N a/N b=N丁二酸/N己二酸=0.995*2/1*2=0.995;X n=(1+r)/(1+r-2rp)=(1+0.995)/(1+0.995-2*0.995*0.98)=44.53。
第八章 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反应2
聚合物化学反应分类
分类方法: 聚合物的性能取决于其结构和 X 。聚 n 合物化学反应种类很多,根据 和基团(侧基和 Xn 端基)的变化分为:
X 基本不变而仅限于侧基和(或端基)变化的反 n
应—称作相似转变。
的反应—如交联、接枝、嵌段、扩链等。 Xn
—如解聚、降解、分解和老化等。 Xn 的反应
二、聚合物作为链转移剂
原理:将某些聚合物A溶于另一引发剂单体B中加 热,单体均聚的的同时,初级自由基或链自由基 向聚合物链转移,在主链上形成新的活性点,引 发单体B接枝聚合。
接枝效率取决于链转移常数:一般链转移常数很 小,结果产物可能是大量的A均聚物、B均聚物和 少量的AB接枝共聚物。
提高效率的方法:将链转移常数较高的基团(如SH,-NR2,-CH2R)引到原始聚合物中。
邻近基团效应
邻近基团的静电效应:
当涉及酸碱催化过程、有离子态反应物或离子生 成物参与反应时,反应进行到后期,未反应基团的进 一步反应会受到邻近带电荷基团的静电作用而改 变速率
例,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反应 已水解生成的羧基负 离子对邻近未水解酰胺基团上带部分正电荷的羰 基的吸引而容易靠近,有利于羰基上胺基的离去 而完成水解过程。反应式:
8.1 引言
聚合物化学反应:以聚合物为反应物的化学反应。大 分子参加反应的部位可以是分子主链,也可以是侧基 研究目的 改性:对天然或合成的高聚物进行化学改性,赋予其 更优异和特殊的性能,开辟新的用途。 如:将纤维素乙酰化、硝化或醚化,能得到纤维素的醋 酸酯、硝酸酯或纤维素醚,用于生产人造丝、清漆、 薄膜。 合成:合成某些不能直接通过单体聚合而得到的聚合 物。 例如:PVA和维尼纶等的合成。 研究聚合物结构:了解聚合物的破坏的原因及规律。 如,聚合物老化问题,提出防老化的措施。
第二章 高分子化学2
4.影响阴离子型聚合反应的因素
1.溶剂:对链增长活性中心离子对解离 状态有影响。 2.温度:机理比较复杂,影响比较大, 一般来说,升高温度聚合速率下降。
逐步反应
它反映大分子形成过程中的逐步性。反应初期 单体很快消失,形成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 等低聚物,然后这些低聚物之间进行反应,分 子量随反应时间逐步增加。绝大多数缩聚反应 属于逐步反应。
第一节 聚合反应
一、自由基聚合反应
本反应突出特点是反应开始时必须首先 产生自由基活性中心。
(一)自由基的产生与活性
聚合反应:由低分子单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 学反应。 加聚反应:聚乙烯、聚氯乙烯 聚合反应: 缩聚反应:酚醛树脂
第二章 高分子化学
链锁聚合 聚合反应: 逐步聚合 (聚合机理的不同)
链锁聚合
链锁聚合: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反应组 成,其特征是瞬间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随 反应时间的变化不大,反应需要活性中心。 链锁聚合根据反应中心的不同分为:自由基聚合, 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它们的反应活性中心 分别为自由基、阳离子和阴离子。一些烯类单体 的加聚反应大多数属于链锁聚合反应。
(1)链引发反应
A、碱金属引发反应: 金属钠引发苯乙烯。
+ + +
2Na +2CH2=CH 2NaCH CH2 NaCHCH2 CH2CHNa C6H5 C6H5 C6H5 C6H5 B、金属烷基化合物引发反应:丁基锂引发苯乙烯。 H C4H9Li + CH2=CH C4H9CH2 C Li C6H5 C6H5
2-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二章--缩聚和逐步聚合反应
7810 1112如二元酸和二元醇,生成线形缩聚物。
通式如下:许多阶段性的重复反应而生成高聚物的过程,每一阶段都得到稳定的化合物。
实际过程中含有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任何一个缩聚反应的单体转化率、产物聚合度与反应时间关系示意图聚合度与反应程度的关系37凝胶点的预测实验测定时通常以聚合混合物中的气泡不能上升时的反应程度为凝胶点。
凝胶点也可以从理论上进行预测。
多官能团单体参加反应只是体形缩聚反应产生凝胶化过程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当反应单体的平均官能度大1.纤维:世界上约l/2的合成纤维是用PET制造的。
2.片材和薄膜PET片材是继PVC片材之后,用于医药品包装的片材,而在欧洲一些国家禁止PVC用于一次性包装之后,PET更成为主要的医药主链含碳酸酯结构的聚合物。
工业化仅限双酚A聚碳酸酯,耐热,强度好的工程塑料。
由于其抗冲性能和透明性特好,是热塑性可用作门窗玻璃,PC层压板广泛用于银行、使馆、拘留所和公共场所的防护窗,用于飞机舱罩,工业安67,前期进行水溶液聚合,达到一定聚合度后转盐,以防胺挥发,并达到等基盐可加少量单官能团醋酸或己二酸微过聚酰胺主链中引入芳环,增加耐热性和刚72以及由亚甲基桥连接的多元酚醇。
酚醛预聚物形成:酚醛缩聚平衡常数极大,可看作为不可逆反应,进行水溶液缩聚并不妨碍低分子预聚物的形成,为无规预聚物。
不碱性酚醛树脂主要用作粘合剂,生产层压板。
醛树脂。
8182其它缩聚产物的例子:89n C=N-R-N=C O O + n HOR'OH C-N-R-N-CO OOR'OH H96残留的羧基和亚胺基继续反应固化。
106107109115116界面缩聚由于需采用高活性单体,且溶剂消耗量大,设备利用率低,因此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工业上实际应用并不型聚碳酸酯。
高分子物理化学实验
《高分子物理化学》课程实验实验一乳液聚合法合成聚醋酸乙烯酯一、实验目的1.了解乳液聚合的特点、体系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
2.掌握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3.根据实验现象对乳液聚合各过程的特点进行对比、认证。
二、实验原理乳液聚合是指将不溶或微溶于水的单体在强烈的机械搅拌及乳化剂的作用下与水形成乳状液,在水溶性引发剂的引发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发生在增溶胶束内形成M/P(单体/聚合物〕乳胶粒,每个M/P乳胶粒仅含1个自由基,因而聚合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乳胶粒的数目,亦即取决于乳化剂的浓度。
乳液聚合能在高聚合速率下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产物,且聚合反应温度通常都较低,特别是使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时,聚合反应可在室温下进行。
乳液聚合即使在聚合反应后期体系粘度通常仍很低,可用于合成粘性大的聚合物,如橡胶等。
醋酸乙烯酯胶乳广泛应用于建筑纺织涂料等领域,主要作为胶粘剂、涂料使用,既要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而且要求粘度低、固含量高、乳液稳定。
醋酸乙烯酯可进行单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作为涂料或胶粘剂多采用乳液聚合。
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是以聚乙烯醇和OP-10为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M=646),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经过链的引发、增长、终止等基元反应,生成聚醋酸乙烯酯乳胶粒,最终得到外观是乳白色的乳液。
主要的聚合反应式如下:三、实验器材1.仪器恒温水浴 1套电动搅拌器 1套温度计(O~100℃) 1支冷凝管 1支四口烧瓶(250ml) 1个滴液漏斗 1个量筒( 10ml、50ml) 各 1支烧杯( 50ml、100ml) 各 1支蒸发皿 1套2.试剂醋酸乙烯酯 40g聚乙烯醇(1799) 4gOP-10 1.5g过硫酸钾(KPS) 0.3g碳酸氢钠溶液(10%) 适量图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装置1.四口瓶2.球形冷凝管3.温度计4.漏斗5.搅拌棒四、实验步骤1.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四口烧瓶中装好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温度计并固定在恒温水浴里。
高分子化学实验 教材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材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介绍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教材。
主要内容涵盖了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包括实验室基本常识、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等。
在实验部分,该教材共包含53个实验,内容涉及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
离子聚合、开环聚合和高分子化学反应等,主要是聚合物合成和高分子材料制备实验,并结合必要的结构分析和性能测定。
其中综合性实验旨在拓展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
该教材还强调了实验在现代大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实验教学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材在内容上可能存在差异。
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分子化学实验》就包括平装的版本,定价为元。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阅读书评获取更多信息。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2)
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
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
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部分原子缩合成低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
如果用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2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X表示。
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n2.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
聚合物〔polymer〕可以看作是高分子〔macromolecule〕的同义词,也曾使用large or big molecule的术语。
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则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
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
多数场合,聚合物就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字。
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
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3.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
选择其常用4. 举例说明和区别:缩聚、聚加成和逐步聚合,加聚、开环聚合和连锁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应
反应是官能团间的反应,无明显的引发、增长、终止, 反应是一步步增长的,具有逐步性。且每一步是可逆反
Na,Nb :体系中官能团a、b的起始官能团 数,NA:分子数= Na/2,NB= Nb/2 Nc:加入的单官能团物质Cb的官能团数,也 是分子数。加入Cb相当于b官能团过量。 r<1。 B物质过量
特点:
1. 缩聚物有特征结构官能团;
2. 有低分子副产物;
3. 缩聚物和单体分子量不成整数倍。
逐步形成大分子
低分子副产物
4
2. 缩聚反应的体系 官能度:反应物分子中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
1-1官能度体系:醋酸与乙醇反应体系,醋酸和乙醇均 为单官能团物质。 1-2官能度体系:丁醇(官能度为1)与邻苯二甲酸酐 (官能度为2)反应的体系。 体系中若有一种原料属单官能度,缩合后只能得
自由基聚合:延长反应 时间主要是提高转化率, 对分子量影响较小。
3
2.2. 缩聚反应
1.定义: 官能团间经多次缩合形成聚合物的反应。
nH2N(CH2)6NH2+nHOOC(CH2)4COOH H [NH(CH2)6NH CO(CH2)4CO] n OH + (2n-1)H2O
官能团间的反应 (2官能度) 产物有特征基团
2—10
将常数合并,可得到下式:
23
d[COOH] k[COOH][OH ][H ] dt
2—11
反应体系中的氢离子可以来自于单体羧酸本身,也 可外加。这两种情况的动力学过程不同。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高分子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高分子化学是一门研究高分子材料合成、结构、性质和应用的学科,是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领域。
高分子化学的习题是学生们进行自我学习和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高分子化学第二版习题的答案,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1. 习题1: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答案:高分子化学是研究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应用的学科。
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根据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线性高分子、支化高分子、交联高分子和共聚高分子等。
2. 习题2:高分子合成方法答案:高分子合成方法包括聚合反应和缩聚反应。
聚合反应是指通过单体分子之间的共价键连接,形成高分子链的过程。
常见的聚合反应有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等。
缩聚反应是指通过两个或更多的小分子反应生成高分子的过程。
常见的缩聚反应有酯交换缩聚、酰胺缩聚和酰胺酯缩聚等。
3. 习题3:高分子结构与性质答案: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其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分子结构和分子排列有关。
分子量越大,高分子的物理性质(如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等)越高。
分子量分布越窄,高分子的性能越均一。
高分子的分子结构(如支化度、交联度等)会影响其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高分子的分子排列(如无序排列、有序排列等)会影响其晶体结构和透明性。
4. 习题4: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答案: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塑料、橡胶、纤维、涂料、胶粘剂、电子材料等。
塑料是高分子材料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具有轻质、耐腐蚀、绝缘等特点,广泛用于包装、建筑、汽车等领域。
橡胶是高分子材料的另一种重要应用形式,具有弹性、耐磨、耐寒等特点,广泛用于轮胎、密封件等领域。
纤维是高分子材料的另一种重要应用形式,具有柔软、耐磨、透气等特点,广泛用于纺织、服装等领域。
5. 习题5:高分子材料的改性与功能化答案:高分子材料的改性与功能化是通过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其他物质或改变其分子结构,从而赋予材料新的性能和功能。
高分子化学-2(自由基聚合)
.
( 1)
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常用的氧化剂:过氧化氢、过硫酸盐、氢过氧化物、Cu2+,Ag+, Fe3+ 无机还原剂:Fe2+,HSO3-,SO32常用的还原剂 有机还原剂:醇、胺、草酸、葡萄糖 如:无机-无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HO-OH + Fe2+
RO-OH + Fe2+
-.
Fe3+ +
Fe3+ +
温度升高,H-H连接形式的结构增加
怎样来合成H-H结构的聚合物?
-(CH2-CH=CH-CH2)- Cl2
n
Cl Cl -(CH2-CH-CH-CH2)n
H-H结构PVC
H2 -(CH2-C=C-CH2)n
-(CH2-CH-CH-CH2)n
H-H结构PS
(3) 链转移 ( Chain transfer) 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链自由基可能从单体、溶剂、 引发剂等低分子或大分子上夺取一个原子而终止,并使这 些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自由基,继续新链的增长,使聚合 反应继续下去,这一反应称链转移反应 可分为三种情况 a. 向单体的链转移
单体 转化率 聚合物
时间
(5) 少量阻聚剂(0.01-0.1%)足以使自由基聚合反应 终止
四、 链引发反应
1、引发剂和引发作用
(一)怎样的物质才能被选用作引发剂 分子结构上有弱键,易分解成自由基化合物
在聚合温度下(40-100º C),键离解能100-170KJ/mol,仅具有O-O, S-S,N-O键的一些化合物具备这一要求。 热分解型引发剂 引发剂类型 氧化还原型引发剂 低温游离基型引发剂:有机过氧化物和烷基金属 化物组合
高分子化学2逐步聚合反应
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应
2—2官能度体系聚合得到线型聚合物; 2—f(f>2)官能度体系聚合得到支链型
1
或体型聚合物。
2
*
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应
单体转化率
产物聚合度
反应时间
缩聚反应的单体转化率、产物聚合度与反应时间关系 示意图:
*
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应
3 线形缩聚反应机理 3.1 线形缩聚与成环倾向 缩聚反应过程中常常存在两种环化反应:分子内环化与 单体单元内环化。 3.1.1 分子内环化 分子内环化是 AB 或 AA/BB 型单体线形缩聚反应中重 要的副反应,环的形成由A和B功能基间的平均距离控制。 ★ 浓度很高且分子链很长时,A功能基旁其他分子链上的B 功能基,相互反应生成线形高分子;
聚合过程的逐步特性
3.2 线形缩聚机理
线形缩聚反应有两个显著的特征:逐步与可逆。
பைடு நூலகம்
*
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应
在缩聚反应早期,单体之间两两反应,转化率很高,但 分子量很低,因此转化率无实际意义。用反应程度p来表示 聚合深度。 反应程度p定义为参与反应的基团数(N0-N)占起始 基团数的分率, 对等摩尔二元酸与二元醇的缩聚反应来说,初始的羧基 数或羟基数N0等于二元酸和二元醇的分子总数,t 时刻的羧 基数或羟基数N等于 t 时刻的聚酯分子数。
逐步聚合
线形逐步聚合
非线形逐步聚合
平衡线形逐步聚合
不平衡线形逐步聚合
*
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应
a. 两功能基相同并可相互反应:如二元醇聚合生成聚醚 n HO-R-OH H-(OR)n-OH + (n-1) H2O b. 两功能基相同, 但相互不能反应,聚合反应只能在不同单 体间进行:如二元胺和二元羧酸聚合生成聚酰胺 n H2N-R-NH2 + n HOOC-R’-COOH H-(HNRNH-OCR’CO)n-OH + (2n-1) H2O c. 两功能基不同并可相互反应:如羟基酸聚合生成聚酯 n HO-R-COOH H-(ORCO)n-OH + (n-1) H2O
高分子化学-2
特点: 自由基数目未减少,但损失了一个引发剂分子; 聚合物分子量降低,引发剂效率下降。 (3)向溶剂或链转移剂转移
H CH2 CH + S Y X CH2 C S + Y X
高分子化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21
第二章 自由基聚合
n CH
O
CH O
O
+ n CH2
CH
O
CH O
CH
O
CH2
CH
n
高分子化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13
第二章 自由基聚合
3)三取代和四取代乙烯:
由于位阻效应,一般不能聚合。 特例:氟代乙烯,不论氟代的位置和数量,均能 聚合。原因是F的原子半径较小,且电负性最强。
二、羰基化合物
由于极性较强,一般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只能进行 离子型聚合。 例如:甲醛,既可以进行阴离子聚合,也可进行阳离子 聚合。
18
高分子化学
第二章 自由基聚合
特征: 大分子聚合度与链自由基单元数相同; 大分子一端为引发剂残基,另一端为饱和或不饱和。 可以采用带标记原子的引发剂结合分子量的测定,计算出偶合与 歧化终止的比例。 链终止反应特征: 活化能低, 8-21kJ/mol。 Kt 约106-108 l/mol-s,速率非常快。 链终止方式与温度、压力、气氛有关。 例如:MMA,60℃以上,歧化终止为主;60 ℃以下,两种均有。
1)无取代基:
CH 2 CH 2
结构对称,偶极矩为零,难诱导聚合,须在高温高 压或特殊的引发剂如TiCl4-三乙基铝等络合体系中才能 进行自由基聚合或配位聚合。
高分子化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二次作业)
对于乳液聚合 (指聚合中期速度恒定的阶段):Rp=kp[M] x (N/2), N为乳胶粒的数目,其单位 为个/L。但N∝[I]0.4 [E]0.6,所以聚合速率实际上与单体浓度、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均有 关系:
单体转化率:与一般自由基聚合一样,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聚合速度:三个阶段,初期: N 的数目逐渐增加,所以速度加快;但一旦一个乳液聚合反 应体系已达到稳定的 N 数目时(聚合中期) ,自由基产生的速率不再影响聚合速率, 此 时单体由液滴扩散到乳胶粒的速度与单体消耗的速度相等,或者说,乳胶粒内单体的浓 度保持不变。后期:单体浓度降低,聚合速度下降。
高分子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次作业)
1. 解释下列名词:引发剂效率,诱导分解,笼蔽效应,链转移常数。
2007/4/4
基本概念参考教材或讲义,必要时可举例说明
2. 试写出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以四氯化碳为溶剂,苯乙烯单体聚合生成聚苯乙烯的基本反应及可 能出现的副反应。
基本反应:引发,增长,终止(歧化/偶合) (不再详细写) 下面的副反应是特殊的。
积分得到
1 − kd t [ M ]0 fkd 1 2 2 ln ) [ I ]0 (1 − e 2 ) kd = 2 kp ( kt [M ]
带入具体值得到:
t = 6.19*105 s =172 h
6. 动力学链长的定义,讨论在无链转移反应和链转移反应存在时动力学链长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
8. 以二特丁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 在 60 度下研究苯乙烯在苯中的聚合反应, 苯乙烯的浓度为 1.0 mol/L, -11 -1 -1 引发剂浓度为 0.01 mol/L, 引发速率为 4 X 10 mol L s , 聚合初始速率为 1.5 X 10-7 mol L-1 s-1. 试计 算fkd, 初期的动力学链长,平均聚合度。 (假设体系存在向单体,引发剂,溶剂的链转移反应,CM=8.0 -5 -4 -6 X 10 , CI=3.2 X10 , CS=2.3 X 10 ; 60 度时苯和苯乙烯的密度分别为 0.839 g/mL 和 0.887g/mL, 苯乙烯 和苯为理想溶液, 链终止反应全部为偶合终止) 。
高分子化学第二章2
13500- 146 Xn = = 118 113
8
高分子化学
2 .2 线型缩聚反应
当反应程度P =0.994时,求r 值:
求r(配 料比) 求 q( 过 量分率)
q+2 1 +r 根据 Xn = = r 1 + -2rP q+2( 1 -P ) 1 +r 118= 1 + r- 2 ×0.994 r
13
高分子化学
2.3 体型缩聚 说明:
1. 预聚物制备阶段和交联固化阶段,凝胶点的预测和控制都很 重要。凝胶点是体型缩聚中的重要指标。预聚阶段,反应程 度如果超过凝胶点,将使预聚物固化在聚合釜内而报废。预 聚物应用阶段,则须掌握适当的固化时间,即到达凝胶点的 时间。例如对热固性泡沫材料,要求其固化快,否则泡沫就 要破灭。又如用热固性树脂制造层压板时,固化过快,将使 材料强度降低。 2. 实验测定时通常以聚合混合物中的气泡不能上升时的反应程 度为凝胶点。凝胶点也可以从理论上进行预测。
上述例子的凝胶点为
注意
凝胶点数值一 定小于或等于1; 一般应保留三 位有效数字
Carothers方程
2 Pc = = 0.833 实测 Pc < 0.833 2.4 产生误差所原因: 实际上,凝胶时Xn并非无穷大,仅为几十,此例为24 这是Carothers理论的缺点.
17
高分子化学
2.3 体型缩聚
预聚物制备阶段:先制成预聚物(prepolymer) (分子量500~
5000)线型或支链型,液体或固体,可溶可熔
交联固化阶段:预聚物的固化成型 。 在加热加压条件下进行。
10
高分子化学
2.3 体型缩聚
无规预聚体
预聚体结构的分类
根据预聚物性质与结构不同分为:无规预聚体和结构预聚体。 早期热固性聚合物一般由二官能度单体与另一官能度大于2的单 体聚合而成。反应第一阶段使反应程度低于凝胶点(P < Pc ), 冷却,停止反应,即成预聚体。这类预聚体中未反应的官能团无 规排布,经加热,可进一步反应,无规交联起来。第二阶段受热 成型时,预聚体进一步完成聚合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引发剂的精制 (1)实验2-4 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膨胀计法测定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反应速率. (3)实验五、膨胀计法测定苯乙烯聚合反应速率 (9)实验六、偶氮二异丁腈分解速率的测定 (14)实验2-1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2-4 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2-9 苯乙烯珠状聚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分子化学实验实验一引发剂的精制一、实验目的重结晶是纯化精制固体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熟悉重结晶提纯法及相关的各项单元操作。
二、实验原理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是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或者相反,从而达到分离、提纯之目的。
三、操作要点及说明重结晶提纯法的一般过程为:1、选择适宜的溶剂某一有机化合物进行重结晶的溶剂应该具有如下性质:(1)与被提纯的有机化合物不起化学反应。
(2)对被提纯的有机物应具有热溶,冷不溶性质。
(3)杂质化合物的溶解性对温度变化不敏感。
(4)对要提纯的有机物能在溶剂中形成较整齐的晶体。
(5)溶剂的沸点,不宜太低(易损),也不宜太高(难除)。
(6)价廉易得无毒。
选择溶剂时常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溶质往往易溶于结构与其相似的溶剂中。
可查阅有关的文献和手册,了解某化合物在各种溶剂中不同温度的溶解度;也可通过实验来确定化合物的溶解度,即取少量的重结晶物质在试管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溶剂进行预试,筛选出适宜溶剂。
2、将待重结晶物质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制饱和溶液时,溶剂可分批加入,边加热边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多加2O%左右(这样可避免热过滤时,晶体在漏斗上或漏斗颈中析出造成损失)。
也不可加过多溶剂,否则冷后析不出晶体。
溶剂量的多少还要考虑结晶析出的难易程度,结晶容易析出的则需适当多加一些溶剂,以抵消热过滤时结晶在滤纸上析出而造成的损失;如果结晶不易析出,可适当少加一些溶剂,以提高重结晶的回收率。
3、脱色待溶液稍冷后,加入活性炭(用量为固体1-5%),煮沸5-10min(切不可在沸腾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那样会有暴沸的危险。
)4、乘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乘热过滤时,先熟悉热水漏斗的构造,放入菊花滤纸(要使菊花滤纸向外突出的棱角,紧贴于漏斗壁上),先用少量热的溶剂润湿滤纸(以免干滤纸吸收溶液中的溶剂,使结晶析出而堵塞滤纸孔),将溶液沿玻棒倒入,过滤时,漏斗上可盖上表面皿(凹面向下)减少溶剂的挥发,盛溶液的器皿一般用锥形瓶(只有水溶液才可收集在烧杯中)。
5、抽滤抽滤前先熟悉布氏漏斗的构造及连接方式,将剪好的滤纸放入,滤纸的直径切不可大于漏斗底边缘,否则滤纸会折边,滤液会从折边处流过造成损失,将滤纸润湿后,可先倒入部分滤液(不要将溶液一次倒入)启动水循环泵,通过缓冲瓶(安全瓶)上二通活塞调节真空度,开始真空度可低些,这样不致将滤纸抽破,待滤饼已结一层后,再将余下溶液倒入,此时真空度可逐渐升高些,直至抽“干”为止。
注意停泵时,要先打开放空阀(二通活塞),再停泵,可避免倒吸。
6、结晶的洗涤和干燥用溶剂冲洗结晶再抽滤,除去附着的母液。
抽滤和洗涤后的结晶,表面上吸附有少量溶剂,因此需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干燥。
固体的干燥方法很多,可根据所用的溶剂及结晶的性质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空气晾干;烘干(红外灯或烘彩);用滤纸吸干;真空干燥。
四、仪器及药品加热套、热漏斗、玻璃棒、温度计、烧杯、循环水真空泵、布氏漏斗、抽滤瓶,真空干燥箱,偶氮二异丁腈、甲醇(乙醇)、滤纸等。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1) 取烧杯置于加热套上,加入50ML 的95%乙醇,加热到55℃(2)迅速加入5g 偶氮二异丁腈,搅拌使其全部溶解(溶解时间不宜过长,过长则分解严重)(3) 称取45g 苯乙烯单体,加入0.45g 过氧化二苯甲酰,室温完全溶解后,倒入三口瓶内并缓慢加热升温至90℃。
(4)热溶液趁热过滤,冷却自然结晶 (5)充分结晶后,抽滤(6)放入40℃烘箱中烘干,称重,并计算产率。
六、思考题1、重结晶时,溶剂的品种和用量如何确定?2、重结晶法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用活性炭脱色为什么要待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才加入?为什么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入?实验一 膨胀计法测定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反应速率一、实验目的1、掌握膨胀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膨胀计法测定聚合反应速率的原理。
3、测定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反应平均聚合速率,并验证聚合速率与单体浓度间的动力学关系。
二、基本原理1、聚合机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是按自由基聚合反应历程进行的,其活性中心为自由基。
自由基聚合是合成高分子化学中极为重要的反应,其合成产物约占总聚合物的60%、热塑性树脂的80%以上,是许多大品种通用塑料、合成橡胶和某些纤维的合成方法。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包括链的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当体系中含有链转移剂时,还可发生链转移反应。
其聚合历程如下:CO OCO 2CO OCO OCH 2C CH 3COOCH 3CO OCH 2CH 33CO OCH 2C CH 33CH 2C CH 3COOCH 3CO OCH 2CCH 33CH 2CH 3COOCH 3CH 2C CH 33CH 2C CH 3COOCH 32CH 2CCH 3COOCH 3CH 2CH 33CH 2C CH 3COOCH 32CH 2C CH 3COOCH 3CHCH 33H自由基聚合反应通常可采用本体、溶液、悬浮、乳液聚合四种方式实施。
其中,本体聚合是不加其它介质,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催化剂、热、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又称块状聚合。
本体聚合纯度高、工序简单,但随聚合的进行,转化率提高,体系黏度增大,聚合热难以散出,同时长链自由基末端被包裹,扩散困难,自由基双基终止速率大大降低,致使聚合速率急剧增大而出现自动加速现象,短时间内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引起分子量分布不均,影响产品性能,更为严重的则引起爆聚。
因此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一般采用三段法聚合,而且反应速率的测定只能在低转化率下完成。
2、反应速率的测定在聚合过程中,不同的聚合体系和聚合条件具有不同的反应速度,聚合速度的测定,对工业生产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聚合反应速率的测定一般可分为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两大类。
化学方法是在聚合反应过程中,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生成的聚合物量和残存的单体量。
物理方法则是利用聚合反应过程中某物理量的变化测定聚合反应速率,这些参数必须正比于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
本实验采用膨胀计法测定聚合反应速率,基于单体密度小于聚合物密度,因此在聚合过程中体系体积不断缩小,当一定量单体聚合时,体积的变化与转化率成正比。
如果将这种体积的变化置于一根直径很小的毛细管中观察,测试灵敏度将大大提高,这种方法就叫膨胀计法。
若以△V 表示聚合反应t 时刻的体积收缩值,则转化率o VC V K∆=。
其中,V o 为聚合体系起始体积;K 为单体全部转化为聚合物时的体积变化率,即;%100⨯-=pmp d d d K ;其中,d p 聚合物密度,d m 为单体密度,则聚合速率为:1212][][][t t M M dt M d R p --==1212][][t t M C M C o o --=o M t t C C ][1212--= 因此,通过测定某一时刻聚合体系的体积收缩值和转化率,进而做出转化率与时间关系曲线,取直线部分斜率,即可求出平均聚合反应速率。
应用膨胀计法测定聚合反应速率既简便又准确,此法只适用于测量转化率在10%反应范围内的聚合反应速率,因为只有在稳定阶段(10%以内的转化率)才能用上式求取平均速率,体积收缩呈线性关系,超过此阶段,体系黏度增大,导致自动加速,用上式计算的速率已不是体系的真实速率,而且膨胀计毛细管弯月面的黏附也导致较大误差。
3.验证动力学关系根据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在一定假设和条件下可推导得出聚合初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5.0M I k dtM d =-在转化率低的情况时,可假定引发剂浓度保持恒定,将微分式积分可得如下式:Kt M M =][][ln,式中,[M]0为起始单体浓度,[M]为t 时刻单体浓度,K 为常数。
此式为直线方程,如果从实验中测出不同时间的单体浓度值,算出不同时间的][][ln0M M 数值,依此作图,应得一条直线,由此可验证聚合速度与单体浓度的动力学关系式。
已知t 时刻反应掉的单体量为 o o o M KV VM C ][][∆=t 时刻体系中剩下的单体量为 o o o M K V V M M ][][][∆-=)1(][KV VM o o ∆-= 则 )1(1][][K V V M M o o ∆-= ; ⎪⎪⎪⎪⎭⎫⎝⎛∆-=)1(1ln ][][ln K V V M M o o 因此测出不同时间的体积收缩值 V 就可算出][][ln0M M 值,作][][ln 0M M 与t 关系图,即可验证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初期聚合反应速率与其浓度的一级线性关系。
三、主要试剂与仪器1、 主要试剂单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除阻聚剂) 聚合级 28ml引发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精制) 化学纯 0.26±0.05g 2、 主要仪器膨胀计(如图1-1所示),恒温水浴装置(控温精度0.1℃)一套,25ml 磨口锥形瓶一个,50ml 小烧杯一个,洗耳球一只,1ml 和2ml 注射器各一只,称量瓶一只,20ml 移液管一只,分析天平(最小精度0.1mg)一台。
321图1-1 毛细管膨胀计1、聚合瓶;2、毛细管;3、磨口四、实验步骤1、用移液管将甲基丙烯酸甲酯移入洗净烘干的25ml磨口锥形瓶中,在天平上称0.26 g 已精制的过氧化二苯甲酰放入锥形瓶中,摇匀溶解。
2、在膨胀计毛细管的磨口处均匀涂抹真空油脂(从磨口上沿算1/3范围内),将毛细管口与聚合瓶旋转配合,用橡皮筋固定好,用分析天平精称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