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课时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作业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fce0254602020740bf1e9b0f.png)
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以及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56分)1.氮的循环在自然界的元素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有些转化是从氮的一种化合物到氮的另一种化合物。
下列过程中,不是以游离态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含氮化合物的是() A.工业合成氨B.动物尸体腐烂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D.盛夏时节,雷雨肥田,植物茂盛高温、高压催化剂解析: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N2+3H 22NH3;动物尸体的腐烂是从高分子有机氮到小分子有机氮的过程;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的固氮过程是在生物酶的作用下把氮气转换为氨;高能固氮是将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转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进入土壤后转化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而使其茂盛。
答案:B2.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比较稳定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C.通常情况下,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D.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氮气是氧化剂解析:N2不能在O2中燃烧,与O2在闪电时反应生成NO。
答案:B3. 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B.闪电使N2转化为NOC.合成氨D.豆科植物将N2转化为NH3解析:固氮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A项中没有生成化合态氮,B、D两项是自然固氮,C项合成氨是人工固氮。
答案:C4.将盛有氮气和二氧化氮(假设无N2O4)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与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A.1∶1B.1∶2C.1∶3D.3∶1解析:3NO2+H2O===NO+2HNO3Δn31 23V 4V4V2余下的NO、N2共V2,其中NO是V4,则N2也是V4,NO2为3V4,原混合气体中氮气与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1∶3。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 作业1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 作业1](https://img.taocdn.com/s3/m/38ce7cf589eb172dec63b712.png)
第2节氮的循环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 雷雨天:N2+O2═2NOB. 工业上合成氨:N2+3H2⇌2NH3C. 大豆根瘤菌将N2转化成化合态氮D. 2NO+O2═2NO22.下列关于NO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生成NO2C. 在O2存在时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硝酸D. 可由NH3在催化剂作用下与O2反应生成3.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A. 铜和浓硝酸反应B. 铜和稀硝酸反应C. 氧化铜和硝酸反应D. 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4.下列用途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A. 保鲜蔬菜B. 做保护气C. 做冷冻剂D. 供给呼吸5.将装有60mLNO2、NO混合气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为40mL,则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是()A. 5:3B. 2:3C. 1:1D. 2:16.下列关于氨及铵盐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A. 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B. 氯化铵固体加热容易分解C. 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 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加热制NH37.下列关于硝酸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浓硝酸在常温下光照和受热都会分解B. 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不放出氢气,而稀硝酸与金属反应可置换出氢气C. 常温下,因为铝和铁不与浓硝酸反应,所以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D. 铜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生成NO2和NO,故稀硝酸的氧化性大于浓硝酸8.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牌成分提出猜想:甲认为金牌是由纯金制造;乙认为金牌是由金银合金制成;丙认为金牌是由黄铜(铜锌合金),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请你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丙猜想的正误: ( )A. 硫酸铜溶液B. 盐酸C. 稀硝酸D. 硝酸银溶液9.下列反应中,硝酸只体现氧化性的是()A. CuO+HNO3B. Cu+HNO3C. FeO+HNO3D. C+HNO3(浓)二、填空题10.在400℃,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NH3可将有毒的NO还原为N2,同时生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11.碳酸氢铵是一种重要的铵盐.实验室中,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水可制得碳酸氢铵,用碳酸氢铵和氯化钠可制得纯碱.完成下列填空:(1)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过程中,先有 ________晶体(填写化学式)析出,然后晶体溶解,最后析出NH4HCO3晶体.(2)粗盐(含Ca2+、Mg2+)经提纯后,加入碳酸氢铵可制得碳酸钠.实验步骤依次为:①粗盐溶解;②加入试剂至沉淀完全,煮沸;③ ________;④加入盐酸调pH;⑤加入 ________;⑥过滤;⑦灼烧,冷却,称重.(3)上述步骤②中所加入的试剂为 ________、 ________.(4)上述步骤④中加盐酸调pH的目的是 ________12.某化学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探究铜和一定量的浓HNO3是否反应是否有NO生成.已知:A试管内空气体积为50mL(标准状况),B广口瓶盛80mL水,硝酸不溶于煤油.请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浓HNO3前应先通一段时间N2,具体操作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2)关闭K1、K2,打开K3,通过分液漏斗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硝酸,然后在硝酸上方加一层煤油,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待铜和硝酸反应完毕后,通过分液漏斗向试管中加煤油直至试管充满.(3)读取量气管读数时,要先________,然后再读取读数.(4)数据分析:①从B中取20mL溶液,恰好中和用去0.lmol/L的NaOH体积为16mL则B中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②假设只生成NO2,通过计算理论上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________mL (标准状况下).③实验最终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30.5mL(标准状况下),与理论值有差异,其理由可能为________.A.Cu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NO3反反应除了生成NO2还生成NOB.过程中还发生了反应4NO+3O2+2H2O=4HNO3C.过程中还发生了反应4NO2+O2+2H2O=4HNO3D.硝酸具有挥发性,对实验有影响.13.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________(酸性、中性、碱性).氨气和氯化氢在空气中相遇时,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三、综合题14.氮气在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切无毒.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氮气的结构式:________ ;氮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________(2)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SO2和N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某学习小组学生通过实验探究NO参与的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他们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一氧化氮气体,慢慢充入氧气.请推断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____ ,若用蒸馏水可得硫酸型酸雨,其中一氧化氮的作用为________(5)工业上用碳酸钠溶液浸泡锅炉水垢,使其中硫酸钙能转化为碳酸钙,再用酸出去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___15.在浓硝酸中放入Cu片,(1)反应开始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2)若Cu片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的稀硫酸,这时Cu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原因是________.四、实验探究题16.Fe、Cu都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运用实验的手段研究Fe、Cu以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请你参与研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取一束细铜丝用砂纸打磨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再伸到Cl2的集气瓶中.你认为甲同学在实验中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2)乙同学为验证Fe在冷的浓HNO3中发生钝化但能和热的浓HNO3反应,设计了如图1、2所示的实验,请你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纠正上述错误后,请你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对图2装置提出改进建议,使装置既能控制反应的进行,又能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________.(3)丙同学在Fe和浓HNO3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块Cu片,Cu片逐渐溶解,反应一段时间后不再溶解(Cu有剩余).①丙同学依据反应现象得出Cu片溶解的原因是和HNO3发生反应.他依据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②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他的理由是________.(4)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在加入Cu片并反应完全后的溶液中含有Fe2+但不含有Fe3+.说明具体的操作和实验现象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解: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A.雷雨天:N2+O2═2NO,将氮气单质变为化合物中的氮元素,属于大气固氮,故A错误;B.工业上合成氨:N2+3H2⇌2NH3,属于工业固氮,故B错误;C.大豆根瘤菌将N2转化成化合态氮,属于生物固氮,故C错误;D.NO、NO2都为氮的氧化物,它们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合物间的转化,不符合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特点,所以不属于氮的固定,故D正确;故选D.【分析】把大气中的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主要有:自然固氮:生物固氮(根瘤菌的固氮)和大气固氮(闪电时N2转化为NO)、工业固氮(合成氨)两大类,据此分析解答.2.【答案】A【解析】【解答】解:A.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B.在空气中极易被氧气氧化:2NO+O2=2NO2,生成NO2,故B正确;C.NO与O2的混合气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硝酸,该反应的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故C 正确;D.氨气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D 正确;故选A.【分析】A.N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NO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C.能和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D.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3.【答案】C【解析】【解答】解:A、铜和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该反应中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氮,所以对环境有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且硝酸的利用率不高,故A错误.B、铜和稀硝酸反应方程式为:Cu+ HNO3=Cu(NO3)2+ NO↑+ H2O,该反应中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氮,所以对环境有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且硝酸的利用率不高,故B错误.C、氧化铜和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uO+2HNO3=Cu(NO3)2+H2O,没有污染物,且硝酸的利用率100%,符合“绿色化学”和“降低成本”理念,故C正确.D、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方程式为:CuCl2+2AgNO3=2AgCl↓+Cu(NO3)2,该反应虽有硝酸铜生成,但硝酸银价格较贵,不符合“降低成本”理念,故D错误.故选C.【分析】从经济角度分析,制取等量的硝酸铜时,所用的原料最少且最便宜的成本最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在制取硝酸铜时最好不要对环境造成污染.4.【答案】D【解析】【解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防止粮食瓜果缓慢氧化而变质,液态氮气汽化吸收大量的热,能够做制冷剂,氧气能够用来供给呼吸,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D.【分析】氮气性质稳定,不活泼,液态氮气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氮气可用作保护气、制冷剂、防腐剂,生产化肥等,据此解答.5.【答案】C【解析】【解答】解:60ml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盛满水的试管中发生反应为3NO2+H2O=2HNO3+NO,剩余40ml气体,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少20ml,设二氧化氮气体的体积为V,3NO2+ H2O = 2HNO3+ NO △V(气体体积减少)3 2V(NO2)20ml3:2=V(NO2):20mL,V(NO2)= =30ml,原气体中V(NO)=60ml﹣30mL=30mL,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为V(NO2):V(NO)=30ml:30ml=1:1,故选C.【分析】60ml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盛满水的试管中,发生反应为3NO2+H2O=2HNO3+NO,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下40ml气体应为NO,利用差量法计算二氧化氮气体的体积,再根据混合气体的体积计算一氧化氮气体的体积,从而确定其体积比.6.【答案】B【解析】【解答】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B.铵盐不稳定,所有铵盐受热易分解,氯化铵固体加热容易分解,故B正确;C.氨气与易挥发性的酸相遇会产生白烟,故C错误;D.实验室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固体反应制备氨气,一般不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备,故D错误;故选B.【分析】A.氨气极易溶于水;B.铵盐不稳定,所有铵盐受热易分解;C.氨气与易挥发性的酸相遇会产生白烟;D.实验室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固体反应制备氨气.7.【答案】A【解析】【解答】解:A.浓硝酸见光和受热分解,故A正确;B、浓硝酸在常温下见光或受热会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水和氧气,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故B错误;C、铝在常温下遇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阻止反应进行,常温下可用铝制品盛装浓硝酸,而不是不反应,故C错误;D.硝酸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所以浓硝酸氧化性大于稀硝酸,故D错误;故选A.【分析】A、浓硝酸光照和受热会分解;B、浓硝酸,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遇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是形成氮的氧化物;C、铝在常温下遇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D、浓硝酸氧化性大于稀硝酸.8.【答案】C【解析】【解答】解:铜和锌能和硝酸反应,而金不和稀硝酸反应,故C符合题意。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和氮的氧化物课后习题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和氮的氧化物课后习题鲁科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e0ca84b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6e.png)
第3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和氮的氧化物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关于N2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物质在氮气中都不能燃烧B.氮气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D.氮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2.实验室收集NO、NO2两种气体,下列收集方法正确的是( )A.均可用排水法B.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C.NO用向上排空气法,NO2用排水法D.NO用排水法,NO2用向上排空气法3.(2021山东枣庄高一期末)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4.(2022山东青岛高一期末)四氧化二氮和肼常用作火箭发射的推进剂,发生反应N2O4+2N2H43N2+4H2O。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肼中N的化合价为-2价,表现还原性B.N2O4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C.每生成8.4 g N2转移0.8 mol电子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1∶25.对于NO2通入水中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B.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每当有1 mol NO2参加反应时,则转移2 mol电子D.H2O是氧化剂,NO2是还原剂6.将充满NO2和O2的量筒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上升到量筒容积的一半处停止,则剩余气体的成分是( )A.NO2B.NOC.O2D.NO或O27.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将此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向剩余气体中通入空气,很快变为红棕色。
下列对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只有SO2B.肯定没有Cl2、O2和NO2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8.将盛有N2和NO2(无N2O4)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是( )A.3∶1B.1∶3C.1∶2D.1∶19.Ⅰ.氮在自然界中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 第二节 氮的循环升本课堂专用答案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 第二节 氮的循环升本课堂专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431696fd0a79563c1e72ab.png)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答案
一、自主学习
闪电:
人工固氮:
3、因为氮气分子之间有三对共用电子,每个原子都达到了稳定结构,要破坏这种稳定的结构,需要很高的能量,所以氮气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体,譬如食品包装袋里充满的就是氮气。
阻止食物氧化变质和细菌繁殖。
4、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用可逆号表示
不是,因为两个反应的条件不同
巩固练习:1(C) 2(B)
二、合作探究:课题一
现有一试管二氧化氮,将其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足够长的时间后,有什么现象?
试管中充满水,水的体积占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二,气体的体积占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
因为3NO2+H2O=2HNO3+NO
三、合作探究:课题二
为什么喷泉实验能够发生?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
①若A为CO2,B可以选择哪些溶液?NaOH溶液
②若B为H2O,A可以选择哪些气体?(除了氨气之外)HCl
③若B为NaOH溶液,A可以选择哪些气体?(除了二氧化碳之外)SO2气体
实验能够成功的关键:烧瓶干燥
迁移应用:1AC 2B 3D。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课时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课时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3c2eb70f52d380eb62946d67.png)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课时练习11、商店出售的黑底橡胶运动鞋,其鞋底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这是因为在橡胶中加入了一种耐磨的填料,这种填料是A.石墨粉 B.活性炭 C.木炭粉 D.炭黑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物质 B.C60和CO2均是碳元素的化合物C.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O3和C60同素异形体3、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的是A.CaCO3和MgCO3 B.CO和CO2 C.C60和C70 D.1H和2 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B.蛋白质、淀粉以及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等是由碳元素与氢、氧、氮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有机化合物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镁D.纯碱是氢氧化钠5、下列说法均摘自某些科普杂志,你认为无科学性错误的是A.铅笔芯的原料是重金属铅,儿童在使用时不可以用嘴吮吸铅笔,以免引起铅中毒B.CO有毒,生有煤炉的居室可放置数盆清水,这样可有效的吸收CO,防止煤气中毒C.汽水浇灌农田有一定的道理,其中二氧化碳的缓释,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D.用加酶洗衣粉洗涤衣服时,热水比温水好6、当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水垢④贝壳⑤蛋壳⑥石灰石分别滴上盐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是A.只有①②⑥ B.只有④⑤⑥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⑥7、家庭中很多用品是大理石的,如饭桌,若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桌面,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下列能解释此现象的是A.醋中的水使大理石溶解B.醋中的醋酸使大理石氧化C.醋中的醋酸使大理石还原D.醋中的醋酸和大理石发生了复分解反应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工可以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y质是纯净物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性质差别很大,因为他们的结构不同D.C60是近年来人工制造的含碳的化合物。
9、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的少量NaHCO3,下列最合理的方法是A.加热到质量不变 B.加入NaOH溶液C.加入HCl溶液 D.加入CaCl2溶液10、下列杂质除法合理的是A.NaHCO3溶液中混有Na2CO3,加入CaCl2溶液。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2节氮的循环》精编同步测试题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2节氮的循环》精编同步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7eae7de6294dd88d0d26b6b.png)
1.氮气的性质是( )A .只有氧化性B .只有还原性C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 .既没有氧化性又没有还原性2. 在NO 2与H 2O 的反应中,NO 2( )A .只是氧化剂B .只是还原剂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3.(双选题)下列气体中有颜色并且有毒的是( )A .COB .NO 2C .NOD .Cl 24. (双选题)下列反应属于氮固定反应的是( )A .N 2+3Mg=====点燃Mg 3N 2B .N 2+3H 2 2NH 3C .2NO +O 2===2NO 2D .4NH 3+5O 2 4NO +6H 2O5.物质的量相等的下列气体,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完全反应后容器内压强降低最多的是( )A .NH 3和O 2B .NO 和O 2C .H 2和Cl 2D .HCl 和NH 36.(双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B .氨水中浓度最大的含氮粒子是NH 3C .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气电离出少量氢氧根离子D .氨水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但需要密封保存7.把3体积的NO 2气体,依次通入下列3个分别装有①NaHCO 3饱和溶液;②浓H 2SO 4;③Na 2O 2的装置后,用排水法把残留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气体应是(同温同压下测定)( )A .1体积NOB .2体积NO 2和0. 5体积O 2C .2体积O 2D .0.75体积O 28.用大试管收集一试管NO 2气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里,试管内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往试管里通入适量氧气,试管内又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A 为一种气体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E ←A ――→O 2B ――→O 2C ――→H 2O D +B(1)写出A 、B 、C 、D 、E 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作业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b53ad6545a8102d276a22fc6.png)
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及氮的氧化物1.将空气中氮气转化成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
下列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A.闪电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氯气和氢气C.根瘤D.合成氨车间合成氨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是化学变化B.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C.化石燃料燃烧通常不释放出氮氧化合物D.植物秸秆燃烧时放出氮氧化合物,参与了氮的循环3.下列除杂操作可行的是A.通过灼热的CuO除去H2中的COB.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O2C.通过CuSO4固体除去N2中的水蒸气D.通过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4.下列属于氮的固定的是()①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②NO与O2反应生成NO2③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④N2转化为蛋白质A.①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①④5.在反应3NO2+H2O=2HNO3+NO中,NO2的作用是()A.只作氧化剂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只作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6. 下列对NO、NO2的描述,正确的是()A.NO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是酸性氧化物B.NO2可用排水法收集,且可由N2和O2直接化合而得到C.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D.一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空气法收集7.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V1>V2>V3B.V1>V3>V2C.V2>V3>V1D.V3>V1>V28.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b mol O2后,反应容器内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A.ab B.a2b C.aa+2b D.a2(a+b)9.搭载“神舟”七号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硫的转化课时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硫的转化课时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b34f16976529647d27285267.png)
第3节硫的转化第一课时 S与SO2课时练习1、下列有关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粘附在试管壁上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清洗B.硫粉和铁粉混合共热生成黑色的Fe2S3C.硫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D.S2和S8不是同素异形体2、矿泉水能治皮肤病是因为()A.含Cl- B.含硫 C.含二氧化硫 D.含二氧化碳3、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会改变产物的是A.S在O2 中燃烧 B.铁在氯气中燃烧C.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S与铁粉混合加热4、在一定的条件下,下列物质能与硫发生反应,且硫作为还原剂的是A.Na B.Cu C.Fe D.O25、能从下列各组混合物中把硫粉分离出来的共同方法是①沙子和硫粉②硫化钠和硫粉③铁屑和硫粉④木碳和硫粉A.用水溶解 B.用酒精溶解C.加热使硫升华 D.用CS2溶解6、关于单质硫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的活泼性不如氯气B.硫可溶于水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均做氧化剂D.2.6克硫与5.6克铁反应能得到8.0克纯净物7、下列化合物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A.FeS B.Cu 2S C.FeCl2 D.FeCl38、11.2g铁粉与足量硫粉共热,最多可得到硫化亚铁A.22g B.17.6g C.15g D.14.6 g9、关于二氧化硫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SO2是硫及其某些硫化物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B.SO2具有漂白作用,也有防腐作用C.SO2是硫酸的酸酐,称为硫酐D.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10、在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色墨水褪色 D.O3使某些染料褪色11、二氧化硫和氯气都有漂白作用,现把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让混合物通过湿的有色布条时,其漂白效果A.和氯气单独通过时相同 B.和二氧化硫单独通过时相同C.是二者作用效果之和 D.可能失去漂白作用12、银耳本身为淡黄色,福建省一些县出产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
高中化学:新课标鲁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 教案(3课时)
![高中化学:新课标鲁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 教案(3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0be39008762caaedd33d4b8.png)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氮气的性(氨的性质,(硝酸的性质)(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二)教师准备1、教学媒体、课件;2、补充实验。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作业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536abed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0.png)
课后训练1. 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 氮气性质很不活泼B. 氮气跟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C.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属于自然固氮D.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变成含氮的化合物属于自然固氮2. 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B. 闪电时N2转化为NOC. 合成氨D. 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NH33. 下列关于N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通常情况下N2性质很稳定, 所以N2可在电焊时作保护气B.N2+O2 2NO, 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C. N2约占空气总质量的D. 跟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2是氧化剂4.下列对氮的氧化物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A. 氮的氧化物都是无色气体B. 氮的氧化物都难溶于水C. 氮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D. 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5.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 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最新研究表明: NO吸收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 缓解病情。
病毒学研究同时证实, NO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下列关于N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NO为无色气体, 遇空气后迅速变成红棕色B. NO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C. 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D. 含等质量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不相等6.NO2被水吸收发生反应: 3NO2+H2O===2HNO3+NO, 判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A. 3∶1B. 1∶3C. 1∶2D. 2∶17.将盛有N2和NO2(无N2O4)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 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一半, 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和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A. 1∶1B. 1∶2C. 1∶3D. 3∶18.汽车销量增长幅度很大, 同时也带来了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装置里, 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B.反应中NO为氧化剂, N2为氧化产物C. 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 该转化总反应: 2NO+O2+4CO 4CO2+N29.运用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完成下列各题。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练习(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练习(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cf171b7d1f34693daef3e38.png)
氮的循环自练自提:1.我国城市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 ) A .CO 2、Cl 2、N 2、酸雨B .SO 2、NO 2、CO 、烟尘C .NH 3、CO 2、CO 、雾D .HCl 、SO 2、N 2、粉尘2.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N 2→NOB .N 2→NO 2C .NO→NO 2D .NO 2→NO3.下列反应起到了固氮作用的是( )A .N 2与H 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 3B .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C .NH 3被O 2氧化成NO 和H 2OD .由NH 3制备化肥NH 4HCO 34.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B .N 2+O 2=====放电2NOC .2NO +O 2===2NO 2D .3NO 2+H 2O===2HNO 3+NO5.下列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B .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C .通常情况下,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D .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氮气是氧化剂6.下列对氮的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氮的氧化物都是无色气体B .氮的氧化物都难溶于水C .氮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D .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7.(2015·东莞高一期末)在3NO 2+H 2O===2HNO 3+N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 )A .2∶1B .1∶2C .3∶1D .1∶38.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 是血压调节的主要因子,在心血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NO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NO 是无色气体B .NO 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C .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D.NO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做氧化剂9.用大试管收集一试管NO2气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里,试管内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再往试管里通入适量氧气,试管内又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课时作业 鲁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课时作业 鲁](https://img.taocdn.com/s3/m/db1852b7aef8941ea76e0569.png)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1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NO无关的是( )A.酸雨B.光化学烟雾C.水体富营养化 D.温室效应【解析】NO的排放可以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水体富营养化,但是不能引起温室效应。
【答案】 D2.下列有关硝酸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稀硝酸与铁反应,有氢气放出B.浓硝酸跟铜反应,有二氧化氮气体放出C.硝酸跟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D.硝酸受热时,有二氧化氮、氧气放出【解析】稀硝酸与铁反应时,氮元素得电子,故不能放出H2。
【答案】 A3.为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 )A.稀硝酸B.浓硝酸C.稀硫酸D.浓盐酸【解析】Al在浓HNO3中钝化,铜与浓HNO3可反应。
【答案】 B4.下列气体的制备可采用如图装置的是( )A.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2B.铜与稀硝酸反应制NOC.氯化铵与熟石灰反应制NH3D.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解析】二氧化氮可以与水反应,氨气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三者均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选B。
【答案】 B5.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使石蕊试液变红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解析】在上述反应A、C中HNO3使指示剂变色、与弱酸盐反应均只表现出酸性。
在B、D中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降低表现出氧化性,并且在B项中又有Cu(NO3)2和水生成,说明此反应中HNO3还表现出酸性。
【答案】 B6.在Cu和稀HNO3的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与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4∶1 B.1∶3C.3∶1 D.1∶4【解析】Cu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8 mol HNO3参加反应时,2 mol HNO3得电子被还原。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1)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1)](https://img.taocdn.com/s3/m/81312435a417866fb84a8e59.png)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1.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 3,下列方法中合适的是( ) A .N 2+3H 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用烧碱进行干燥 B .加热NH 4HCO 3,气体用五氧化二磷干燥 C .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 .Mg 3N 2+6H 2O===3Mg(OH)2+2NH 3↑,气体用浓H 2SO 4干燥【解析】 用N 2和H 2合成NH 3的实验要求太高;加热NH 4HCO 3可得NH 3、CO 2、H 2O(g),用P 2O 5干燥后只能得到CO 2气体;加热浓氨水产生的氨气(含水蒸气)经碱石灰干燥后可得纯净氨气;Mg 3N 2能与水生成氨气,但不能用浓H 2SO 4干燥。
【答案】 C2.对于氨水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含有氨分子和水分子 B .只含有一水合氨分子和水分子 C .只含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D .含有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解析】 此题考察氨水的组成: 分子: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 离子:铵根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
【答案】 D3.关于铵根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均无色B .加热可与OH -反应生成NH 3 C .只存在于溶液中D .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解析】 NH +4形成的盐均无色,A 项正确;NH +4+OH -=====△NH 3↑+H 2O ,B 项正确;NH +4中N 元素为-3价,具有还原性;NH 4HCO 3、NH 4Cl 等铵盐固体中均存在铵根,故C 项错误。
【答案】 C4.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电离出少量OH-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解析】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与水反应产生了弱碱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少量的OH-而使溶液呈弱碱性。
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3.2 氮的循环(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3.2 氮的循环(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e985fe2f60ddccdb38a093.png)
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3.2 氮的循环(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3.2 氮的循环(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3.2 氮的循环(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氮气及其氧化物)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知道氮循环过程中的基本物质。
2.知道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并且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3.了解氮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了解自然界形成硝酸的过程。
【课前预习案】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氮气以态存在于大气中;以态,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土壤中和水体中。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转化(一)氮气1、氮气的物理性质:氮气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水溶性2、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泼”)(1)N2与O2反应:(2)N2与H2反应(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可逆反应:在下,能同时向进行的反应,方程式中用表示。
3、氮的固定1.定义:叫做氮的固定,简称。
2.分类:高能固氮 (N2 + O2== 2NO)固氮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固氮仿生固氮(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化合价+1+2+3+4+5对应氧化物其中、分别是HNO2(亚硝酸)和HNO3的酸酐.2、NO和NO2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毒性水溶性NONO2(2)化学性质: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思考:NO的收集方法: NO2的收集方法:(3)NO、NO2的作用分别是什么?NO : NO2 :特别提醒(1)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人教版】2020高中化学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 第3课时 硝酸作业2 鲁科版必修1
![【人教版】2020高中化学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 第3课时 硝酸作业2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545b01aa417866fb84a8edd.png)
第3课时硝酸1.为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 )A.稀硝酸B.浓硝酸C.稀硫酸D.浓盐酸解析:选B。
Al在浓HNO3中钝化,铜与浓HNO3可反应。
2.可以不用棕色瓶保存的试剂是( )A.氨水B.氯水C.浓硝酸D.氯化银解析:选A。
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常放入棕色瓶中保存。
3.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NO无关的是( )A.酸雨B.光化学烟雾C.臭氧空洞D.温室效应解析:选D。
NO的排放可以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但是不能引起温室效应。
4.a mol Cu跟含b mol 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A.(b-2a) mol B.b4molC.2a3mol D.2a mol解析:选A。
因硝酸的浓度未知,无法确定产物是NO2还是NO还是NO2和NO的混合气体,但硝酸在反应中有两个作用:酸性和氧化性,即盐中的NO-3和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b mol,即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为(b -2a) mol。
5.有人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浓硝酸、稀硝酸分别跟铜片的反应:(1)实验a中试管上部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证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根据________的现象可判断铜被氧化为________,综合起来可得出铜跟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中试管上部起先可看到________,后来可看到________,由此证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可判断铜被氧化为________。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3课时测试题2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3课时测试题2](https://img.taocdn.com/s3/m/4b8e7fe4227916888586d751.png)
第 3 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 2 节氮的循环第 3 课时测试题2一、选择题1.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到稀硝酸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是NQ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 3.4g ,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开始加入合金的质量可能为5.6gB. 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molC. 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mLD. 标况下产物NO体积为4.48L2. 1.92g 铜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672 mL气体(标准状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解在水中,则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氧气体积为()A. 504 mL B . 168 mL C . 224mL D . 336 mL3. 稀硫酸和系硝酸的混合液,其中H2SQ和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mol/L和2mol/L , 取10ml 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设反应中HNO3 倍还原成NO)()A.0.672L B.0.448L C.0.896L D.0.224L4 .将1.52 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 mL密度为1.40 g mL’ 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0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 mL (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1.0 mol L^1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 2.54 g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 : 2-1B. 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 LC. NQ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Q的体积分数是80%D. 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40 mL5. 向铁铜合金中加入硝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A. 150mlB. 180mlNO、N2Q、NO混合气体,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2mol/LNaOH溶液,至沉淀恰好完全。
第3章 第3节 氮的循环 练习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3章 第3节 氮的循环 练习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e186eaa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d.png)
第3章第3节氮的循环一、单选题,共14小题1.(2022·曲靖第一中学·高一课时练习)如图所示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溶于水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挥发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2.(2021·桂林中学·高一课时练习)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转化过程中,氮元素均被还原B.依据图示判断催化剂不参与储存和还原过程N,转移0.5 mol电子C.还原过程中生成0.1 mol2D.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CO、C x H y、NO x三种成分的净化3.(2021·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高一课时练习)氮是各种生物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氮的循环为生物体提供氮元素。
下列过程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工业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B.氨气和硫酸反应制取铵态氮肥C.氨基酸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D.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生成氮气4.(2021·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制氨气B .制氨气C .收集氨气D .尾气处理5.(2021·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课时练习)关于铵盐的叙述:①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①铵盐中氮元素均为-3价;①铵盐受热易分解;①铵盐都只能跟碱反应,不能跟酸反应;①铵态氮肥不宜跟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6.(2021·海南中学··高一课时练习)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
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海洋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氮B .①中的含氮物质转化属于氮的固定C .①中的含氮物质转化属于氮的还原D .向海洋中排放含-3NO 的废水不会影响+4NH 的含量7.(2021·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课时练习)NSR 技术能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NO x 的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氮气与氨气、铵盐课时练习1、关于N2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C.在水中溶解度小(通常情况下)D.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氮气是氧化剂2、氮分子的结构很稳定的原因A.氮分子是双原子分子B.氮有多种化合价C.氮分子中有三对共用电子对,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破坏这种结构需要很高的能量D.氮元素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3、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然固氮的是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B.合成氨制取氮肥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变成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作为养料吸收D.用某些金属有机物做催化剂实现仿生固氮4、下列气体中,可溶于水的无色气体是A.N2 B.NO C.NO2 D.CO25、动植物的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生成的含氮化合物为A.NH3 B.H2O和NH4+C.NH4+、 NO3-、NH3 D.H2O 和 CO26、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A.NO2 B.NO C.O2 D.Cl27、N2与其他单质化合,一般需要高温,有时还需要高压条件,但金属锂在常温常压下就与N2化合生成氮化锂,这是因为①此反应为吸热反应②此反应可能为放热反应③此反应中可能氮分子不必先分解为原子④此反应前可能氮分子先分解为原子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8、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NO的说法错误的是()A.NO是具有刺激性的红棕色气体B.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C.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D.NO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9、若下列气体作为化学实验中尾气,可以用碱溶液吸收的是( )A.CO B.CO2 C.NH3 D.H210、关于氨气的喷泉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NH3用水做成喷泉实验,说明NH3易溶于水。
B.用标况下的NH3做成喷泉实验的烧瓶中的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可以求出。
C.实验时,NH3越纯,效果越好。
D.若实验不成功,说明NH3不易溶于水11、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A.易液化 B.比空气轻 C.极易溶于水 D.能跟水反应12、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没有明显影响的是A.NO3- B.HCO32- C.Cu2+ D.NH4+13、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和气体 B.可能是O2与NO2的混和气体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和气体 D.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14、下列物质能用相应单质直接化合而制取的是A.FeCl3 B.FeCl2 C.CO2 D.NO215、盛满等体积的NO和NO2的混和气体的试管,倒置在盛水的水槽中,反应完毕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是试管的A.1/2 B.1/3 C.、2/3 D.5/616、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干燥的烧瓶内分别装有:干燥纯净的NH3、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气体、NO2和O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
然后分别作喷泉实验,三个烧瓶中所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2:1:2 B.5:5:4 C.1:1:1 D.无法确定17、电闪雷鸣是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地球上每年平均发生31万余次闪电。
(1)当电闪雷鸣之时,空气会发生很多化学反应,试写出与氮元素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设某次雷电中放出的能量为1.5×10-7kJ,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直接化合,已知1molO2和1molN2化合时要吸收180.74 kJ的能量,闪电时有1/1000的能量用于这一反应,那么:①此次闪电所产生的NO的物质的量有多大?②此次雷雨闪电的生成物相当于给土地施了多少尿素[CO(NH2)2]化肥?18、用仪器A、B和胶管组成装置收集NO气体(①仪器A已经气密性检查;②除水外不能选用其他试剂)。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9、NO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
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NO亦被称为“明星分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O对环境的危害在于(填以下项目的编号)A.破坏臭氧层 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被氧化C.造成酸雨 D.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2)在含Cu+ 离子的酶活化中心中,亚硝酸根离子(NO2-)可转化为NO,写出Cu+和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在常温下,把NO气体压缩到100个大气压,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容器里加热到50℃,发现气体的压力迅速下降,压力降至略小于原压力2/3就不再改变,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N2O,写出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4)解释变化(3)中为什么最后的气体总压力小于原压力的2/3 20、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以略去)(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使用方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3)用甲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4)如果只提供乙图装置,请设计引发喷泉的方法。
21、拟用下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1)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是。
(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气体,并说明理由(可以不填满)①气体,理由是。
②气体,理由是。
③气体,理由是。
④气体,理由是。
22、将vmL NO和NO2的混合气通过水吸收后,得到amL无色气体A,将此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O2混合,再通过水充分吸收后,收集到5mL无色气体B。
试回答:(1)A气体是 B气体是(2)A气体的体积是 mL(3)v的取值范围是第二课时硝酸 NOX的污染课时练习1、浓硝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其中硝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的是A. Cu2OB. CuOC. Fe2O3D. FeO2、下列对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铜与硝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金属与硝酸反应一定得不到氢气 D.可以用铁或铝制品盛装浓硝酸3、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得到电子B.硝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及有机物反应时,反应物或条件不同硝酸的还原产物也不同C.硝酸能与Zn、Fe等金属反应生成H2D.常温下,向浓硝酸中投入铁片,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4、能大量共存的于同一溶液的离子组是A.H+ Na+ SO32- Cl- B.NH4+ S2- SO42- OH-C. H+ SO42- K+ NO3- D.I- NO3- K+ H+5、下列物质呈黄色,其中是因氧化而呈黄色的是A.浓硝酸 B.工业盐酸 C.FeSO4溶液 D.Br2水6、下列几种金属常温下能与浓硝酸反应的是A.Al B.Fe C.Cu D.Au7、为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A.稀硝酸 B.浓硝酸 C.稀盐酸 D.浓盐酸8、试剂保存错误的是A.浓硝酸、氯水都应密封盛放在有色的细口瓶中,放置在低温阴暗处。
B.钠盛放在有煤油的细口瓶中C.浓硫酸不易挥发,可以敞口放置在细口瓶中,。
D.FeCl2溶液保存时要加入铁粉防止氧化。
9、下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B.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有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C.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中D.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10、下列气体能造成空气中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是A.CO2 B.CO C.NO2 D.Cl211、气污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酸雨主要是雨水与SO3或SO2反应,最终形成的H2SO4、还有少量的NO2及CO2和水反应生成的HNO3与H2CO3造成的B.温室效应是CO2具有增高地球温度的效应造成的C.CO能与血红蛋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降低血液输入氧的能力D.吸烟能制造CO2污染空气12、olCu和含b mol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一定是A.(b-2a)mol B.b/4 mol C.2a/3 mol D.2a mol13、绿色的Fe(N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A.颜色变浅 B.逐渐加深 C.没有改变 D.变为棕黄色14、与浓硝酸反应时,每有0.25mol单质反应就消耗1MOL硝酸,则该单质氧化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A.+1 B.+2 C.+3 D.+415、molCu和含b mol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一定是A.(b-2a)mol B.b/4 mol C.2a/3 mol D.2a mol116、1L稀H2SO4 和稀H NO3的混合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1和0.1mol·L-1。
若向该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则最多能溶解铜粉的质量为()A.2.4g B.3.2g C.6.4g D.9.6g17、将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A.硫酸 B.磷酸 C.硝酸锌 D.氯化铜18、某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简图如图所示(1)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最终能将蛋白质转化为?A.NH4+ B.NO3- C.NH3(2)该生态系统的豆科植物不施氮肥,仍能表现出良好的长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写出工业固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雨中常会有微量的硝酸生成为农作物所利用,用化学方程式解释HNO3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同学记了有关硝酸的事实,你知道这些事实分别表现了硝酸的哪些性质?请填在后面的括号中。
(1)久置的硝酸显黄(2)铝制、铁制容器常温下可盛浓硝酸(3)铜片放入在硝酸中,溶液变蓝,有气体产生(4)碳单质放入热的浓硝酸中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5)浓硝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20、写出下列的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浓硝酸与铜的反应—————————————————————————————————稀硝酸与铜的反应—————————————————————————————————浓硝酸与碳的反应—————————————————————————————————21、(1)实验室里的浓硝酸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黄了,其原因是KI溶液久置变黄,其原因是而工业上的浓盐酸也呈黄色,这是因为含()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