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第二课时)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图(第2课时)习题(含解析) 中图版-中图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试题
地形图第二课时一、基础题读某中学平面图,回答1、2题。
1.如果在教学楼南面挂窗帘,应挂在图中哪一位置()A.①B.②C.③D.④2.下面是四位同学读图获取的信息,有误的一位是()A.甲:学校大门朝南开B.乙:食堂在学校的东南角C.丙:学校南北比东西长D.丁:办公楼在学校的东北角3.现在最先进、最方便的地图是()二、综合题4.读某地区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技园区在火车站的_____方向。
(2)火车站在学校的_____方向。
(3)学校在科技园区的_____方向。
(4)农业试验区在科技园区的_____方向。
三、提高题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深秋的周末,东北风带来了阵阵凉意,但这丝毫影响不了家住美丽小城——滨海市的小明、小畅、小佳的好心情,他们相约去湖滨公园划船游玩。
材料二“滨海市区略图”(1)图中①、②、③三处分别是小明、小畅、小佳的家,你能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描述一下他们的具体位置吗?(2)图中铁路的走向大致是___方向。
火车站在宾馆的___方向。
(3)三位同学相约在湖泊西南方向的运动场附近会合,这个运动场指的是________(填“a运动场”或“b运动场”)。
(4)船从A处划向B处,是顺风还是逆风?_________。
(5)如果三位同学划船保持每分钟20米的速度,从A处到B处需要多长时间?______。
(6)他们计划下周末去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他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地图?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选B,2选A。
【解析】第1题,此图是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北,图中①~④依次为西、南、东、北。
第2题,学校大门朝东开。
3.【解析】选D。
电子地图具有放大、缩小和漫游功能,查询便捷、信息量大,修改方便及时,是现在最先进、最方便的地图。
二、综合题4.【解析】此图有指向标,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
答案:(1)东北(2)正南(3)正西(4)正南三、提高题5.【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地图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科学3.2七年级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第二课时浙教版
3.2地球仪和地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根据地图找到确定的地理位置,这就要求要看得懂地球的图例、方向及比例尺等。
【教学重点、难点】:比例尺的含义、地图方向的三种表达形式、常见的图例。
【教具】:Ppt \每人一张校园平面图。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新课引入】:11月20日要开家长会,大家能有什么办法把家长带到学校的教室里来呢?【教学过程设计】【布置作业】:课堂练习单.1、以下所举的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A、学校平面图B、本市区地图C、中国政区图D、世界地图2、用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为2000千米的世界地图,其赤道想的长度是__________厘米。
3、指出A、B两点的地理位置,判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A点的经度和维度?B点的经度和维度?A点在B点的什么位置?4、填表5、在光明中学社区平面位置图,可以知道学校在明明家的__________,在林林家的__________方向,在南村的________,在工厂的__________方向。
6、国际上规定以__________经线为界,把地球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纵贯__________洋和__________洋和__________ 洋__________洲大陆。
7、大熊星座北斗七星,勺口的两颗星的五倍距离对应的是北极星,面向北极星的方向是__________【板书设计】:地图:定义作用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方向比例尺: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方向: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种类:【课后反思】:从开家长会到寻找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入手,介绍了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而所有的结论获得又是学生通过探究书上的三幅地图来获得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3地图的阅读 第二课时选择适用的地图 教案(表格式)
一.比例尺的比较
我们先来看看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两幅地图在比例尺、表示范围及表示内容上都不相同)
二.进入情境:
1.放暑假啦,(家住广州)小明爸爸想带他去北京游玩,北京在哪里呢?
应选择比例尺较小的中国地图
2.准备买票了,从广州去北京的交通线路又有哪些呢?
应选择比例尺较小的中国主要交通干线图
3.终于到达北京,到哪里住下来呢?
应选择比例尺较大的北京城市地图
4.他们想了解北京更多的情况?
应选择比例尺较大的北京中心城区略图
5.到了北京动物园,他们想去“犀牛河马馆”?
应选择比例尺更大的北京动物园景点导游图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2)
——选择适用的地图一.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三.卫星影像图和电子地图的应用。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二课时选择适用的地图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二课时选择适用的地图一、课标(一)课程内容标准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2、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二)课标具体目标1、熟悉常见的地图类型。
2、了解现代高科技地图及其应用,能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用地图类型及比例尺。
二、重点、难点(一)教材重点:通过对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的判读,比较分析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详略及范围大小的关系。
(二)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的判读,比较分析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详略及范围大小的关系。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用地图类型及比例尺。
2、教学难点:通过对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的判读,比较分析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详略及范围大小的关系。
三、学情(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会判读不同比例尺的地图:10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
2、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用地图类型及比例尺:10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大部分学生对比较分析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详略及范围大小的关系感到难度较大。
四、教学目标1、熟悉常见的地图类型。
2、了解现代高科技地图及其应用,能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用地图类型及比例尺。
3、了解地图在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五、教学过程【构建动场】同学们,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需要有的是什么呢?那么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不再顾虑去陌生的地方。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学习,既引起兴趣又引出本节知识。
【讲授新课】活动:学地图,用地图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2活动程序:小组活动:1、学生查看对比教材、地图册、及自己收集到的各种地图——注意地图的名称很重要2、老师给出使用目的,让学生选择出所需的地图——简单说出去济南各大公园游玩了解日本、美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去北京旅游,确定行程去大明湖游玩想知道世界的地形情况3、比较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填表: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或略比例尺较大比例尺较小【拓展交流,学以致用】1、暑假小明去云南旅游,他在整个过程中,一直有不同的地图与他相伴。
2022年中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一《地图》第二课时地形图课件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分类: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直观显示地形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
3.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绘 制 原 理
绘制原理: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 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4.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海拔高度相同且都以海平面作为0米。 (2)同图等距;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它是相对高度,同 一幅等高线图上的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地图中不能显示其全部闭合状态。 (4)凸低为脊,凸高为谷:等高线向低值弯曲的且中心比两侧海拔高,地形 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值弯曲的且中心比两侧海拔低,地形为山谷。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会出现重合,这说明该处是陡崖。 (6)“密陡疏缓”,即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 表示坡缓。
(5)海该拔地低区,要地发势展平经坦济;林位,于适河宜流种附植近的,果公树路有穿过,靠。近(铁至路少,写交出通三梗种利)。
苹果、梨、桃、杏、枣、山楂、柿子等。
2、(2019德州)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
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若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最
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常见的地图。
【讲解】地图可以把广大地区的地理事物一目了然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在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的,它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幻灯片出示中国地形图、气候图、水系图、人口分布图、交通图和工业分布图)向学生简单阐述通过这些地图,我们能够获取到的信息。
地图的阅读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1.理解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2.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能力
目标
会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情感
目标
了解地图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养成遇到地理问题时,能够主动查找地图的好习惯。
【提示】可以适当提示学生,在南极点和北极点的方向是怎样的。
【南极点方向】当我们站在南极点时,我们的前后左右都指示北方。
【北极点方向】当我们站在北极点时,我们的前后左右都指示南方。
【拓展延伸】与同学合作讨论,在地图上,有没有哪一点,它的前后左右所指示的方向都相同。
由于本节内容较为简单,所以在此穿插了极地地区方向辨别的内容,它属于发散思维,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较难,在此可以给予适当提示。
学生仔细观察幻灯片展示的三幅地图,结合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利用问题直接导入本节内容
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范围、内容(约10分钟)
【转折】学以致用,在学习了如何阅读地图之后,我们怎么样才能根据需要,选择出合适的地图呢?下面我们开始研究本节内容的最后一部分三思而后行,选择合适的地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地图的阅读(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2、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技能目标: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提问: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学生阅读课本或讨论得出结论)生:人们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图;要了解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该国地形图。
二、教学新课:板书:二、选择适用的地图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获取信息师提问:请你们当参谋,选择合适的地图(学案第9页第5题):(1)七年(3)班要搞一次郊外的山地越野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
(2)2011年3月12日宣布,日本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
X玲想知道福岛的位置。
(需要日本政区图)(3)到某某想参观南越王墓。
(需要某某市交通旅游图)学生讨论回答:生: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当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生:想知道福岛的位置,需要日本政区图。
生:到某某想参观南越王墓,需要某某交通旅游图。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22——23页,回答下列问题。
小明暑假去某某旅游。
在他旅游的整个过程中,一直有不同的地图与他相伴。
(1)出行前,小明找到一X中国交通图。
这X图能为小明的出行提供哪些帮助?生:查阅中国交通图,可以知道去往某某的交通线路。
(2)到了某某某某,小明想要住宿,他需要哪种地图?生:需要某某城市图。
(3)小明除了要在某某游览,还想去某某其他著名景区游览,他需要哪些地图?生:需要某某省旅游图。
(4)小明到了某著名景区后,要确定景点的旅游线路,他需要哪种地图?生:需要景点导游图。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1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2024版新教材)
学生作业3
进一步思考
思考:为什么我们画的这幅图 中南极洲比大洋洲大好多倍呢?
进一步思考
海洋
海
洋
海峡
海洋
①
② ③
白令海峡
海洋
直布罗陀海峡
麦哲伦海峡
海洋
太平洋
太平洋
• 重要经纬线:赤道、
180°
• 位置:被大洋洲、
亚洲、北美洲、南
0°美洲、南极洲包围,
0° 80°E
北冰洋
• 重要经纬线:北 极圈、0°经线、 180°经线
• 位置:被亚洲、 欧洲、北美洲包 围,与太平洋、 大西洋相通
180° 66.5°N
0°
海洋
海洋
人类尽管生活 在陆地上,却与海 洋息息相关。海洋 对人类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
“蓝鲸一号”海上石油钻井平台
海洋
海洋为人类 提供空间资 源
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
画一画
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 将七大洲抽象成几何图像绘制在地图上, 有助于认识七大洲的位置及各洲之间的相 对位置关系。同学们,请你仿照教材P36 活动题4,绘制一幅简单的七大洲分布图, 并在图中标明各大洲的名称。
学生作业1
学生作业2
画一画
1. 绘制基本纬线和经线,辅助定位。 2. 勾勒各大洲的轮廓形状,注意各大洲的
繁忙的马六甲海峡
活动:找一找
① 马六甲海峡 位于哪个大洲? ② 马六甲海峡 源自通了哪两个 大洋?活动:找一找
你能说出亚洲 和太平洋、印 度洋之间的位 置关系吗?
活动:找一找
一艘货轮从地中海出发前往亚洲东海岸。 对照教材附录中的《世界地形图》,说出其途 经的海、洋、海峡。
第三节地图第二课时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二课时一、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破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力。
课标与教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能力目标: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分析: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
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章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重点】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难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小地球仪、剪刀、彩笔、胶水、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海绵、玻璃片。
第二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和路线
第二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和路线教学内容:例3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具有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问题导入,引出新课同学们,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你们都长高了,新学期,我们重新安排了座位,现在请你看一看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的教室?楼下是几年级的教室?如果现在咱们要开家长会,请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你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呢?应该怎样走呀?(引出课题)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1、出示主题图:2、请你观察这幅图,看看能不能找到四个方向。
并且说说你是从那里找到的。
3、请同学汇报一下找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方法。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5、说一说街区内各建筑物的位置,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你还能想出什么问题,问问你的同桌,看看他的回答是否正确。
小组汇报讨论过程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问题:1、小红从家向东走了120米,又向走了米到游泳馆?2、说一说,小红、肖兰、小明上学的路线?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东、南、西、北方向和路线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效果不错,基本上都能掌握。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第二课时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 试估算山顶甲的海拔高度是 。
高度
(5)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 计算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2、读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下列要求
(6)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 则选择从 处爬山要容易些。
(7)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 C D E
。
(8)估算E的相对高度(深度)是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
作业:
作业本
填P 116表
等高线表示地形部位
等高线表示地形部位
等高线表示地形部位
等高线表示地形部位
等高线表示地形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
很小封闭曲线
较密 陡坡 缓坡
250 1
山峰(中间高) 盆地(中间低)
2 3 400
较疏
300
350 300
4
山脊(陡坡) 山脊(缓坡) 鞍部 山顶
F
陡崖
山谷
C点容易,因为坡度较缓。
如何读懂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部位 山顶 鞍部
等高线分布特点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 海拔增高。 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分相对应处
峭壁
山脊 山谷
等高线重叠处。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地方
各种地形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等高线 呈封闭 状态, 由外向 内。海 拔增高 等高线 向海拔 较低处 凸出 等高线 向海拔 较高处 凸出 两条等 高线的 凸出部 分相对 应地区 等高线 重叠处 陡崖又 称峭壁
C:山脊
D:山谷
2、把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反映在地图上时,通常 采用的方法是( B ) A.绘制平面图 B.绘制等高线图 C.绘制政区图 D.绘制旅游图
B
2.1 地图的基本要素(第二课时) 教案1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地理七年级上册课题:地图基本要素课型:新授课标要求:能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上的比例尺量算距离 2、认识常用的图例符号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学准备相关图文资料;教学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和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提问: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外出一旦迷失方向应如何辨别?学生思考回答:略结合生活实际回答:略新课教学地图的比例尺:概念、公式已知吴林中学东西实地距离为200米,求出该图的比例尺?(学校的图上距离为10厘米)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缩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线段式:020米数字式:120001:2000 或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米。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学生计算观察学生讨论情况,并及时指导。
学生说出三种表示方式。
学生上黑板做题,然后纠正表示方式大小与范围关系计算距离课堂练习:(比例尺的转换)1、把比例尺1:500000转换成线段式——。
2:把比例尺转换成数字式____。
020千米过渡;比例尺是个方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出示1:20000比例尺大谁说的对?(比例尺的大小)1:2000比例尺大√北京中国地图山东地图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大小地理事物详略较小较详较略较大较小较大山东中国01000千米055千米学生上黑板做题[来源:]绘制校园平面图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让学生,得出地图的基本要素:1.方向、2.比例尺、3.图例。
板书:地图的基本要素图例---是地图上各种各样的符号。
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等。
例:山峰、高程(米)8844图例注记学生比较大小学会识别地图上常见的图例铁路长城等高线公路运河沙漠沼泽山峰主要城市河流湖泊时令河、湖水库国界地区界航空线洲界首都沙漠运河山峰铁路首都长城沼泽A B C D E F G学生比较比例尺大小与范围的关系,结合左图理解什么是图例?什么是注记?学生熟记p30常用图例符号学生回答交流图例及注记课堂练习布置作业P29地理助学课堂总结让学生谈学习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惑?教学反思缺点: 1.内容、节奏过快,后面练习部分用的时间过长,问题有点多,完成问题的有效性不是很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_地图(两课时)
二、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海拔和相对高度
甲
1000米
乙
500米
1500米
海平面
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米,新疆艾丁湖海 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8999米
(一)、几个重要的概念
一些常用图例
课堂回顾: 地图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
方向
图例
公式
一般法 经纬网 大小
表示
指向标
重点!
第三节 地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 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 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 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比例尺大小 范围大小
小
大
大
小
内容详略 简单 详细
(二)、方向
1、一般定向法:
以“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定方 向
2、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与纬线各指什 么方向?
☺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横滨位于名古屋
东
(方向),
北九州位于东京 西南 (方向)。
3、指向标定方向
指向标指示什么方向? ☺ 指向标指示北方
样安排线路和乘车?。 中山市交通图
1、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地形部位是 陡崖 。 (2)A点的海拔是 300 米。 (3)沿AB线路和沿CD线路爬到 山项,坡度较陡是 AB线路 。
(4)将线段比例尺改用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800 米。
2、读图,回答问题:
(烟台)中考地理总复习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课时地图课件
___________________。 甲图有图例和注记
考点二 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两种高度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海__平__面___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_另__一__个__地__点__的__垂__直___距离。 2.等高线:在地图上,把__海__拔___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 线。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5.(2016·烟台中考)认识家乡才能更好地建设家乡。下图 是小明家乡(山东省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请你运用地理 知识为小明作好参谋。
一、认识家乡 (1)小明说他的村子是“山脊南面座,小河穿村过,水库头 上落”。据此推知小明村的名字叫_______。
第二课时 地图
考点一 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 阅读下面三幅图,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内容 有怎样的关系。
中国地图 中国地图 中国地图
细
学校地图 济南地图 学校地图 济南地图
学校地图 济南地图
小
详
大
粗略
讲:
明确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方法
(1)比例尺的换算:若图上距离单位是厘米,实地距离
单位是千米,在进行比例尺的计算时应首先统一单位,即1
__5_0_0__米以上 __5_0_0__米以下
不固定
200
地面状况
地势起伏_____,顶_____坡____
大
尖陡
地势起伏_______,顶_____坡____
外围较____较_,大内部起伏较圆为____缓_
陡 宽广平坦
四周高,中间低
和缓
(三)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 势的__起__伏___和坡度的__陡__缓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四节 分层设色地形图(第二课时)(共23张PPT)
1、 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 绘制方法及使z用xxk 。
组卷网 中学学科网
2、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 型。
预习导学
独立完成导学案 预习导学题目
时间:3分钟
• 1、阅读课文P26-28完成下列填空。
• ⑴、在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形图上,用不同 的 颜色 表示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 伏状况,这种地图叫 分层设色地形图。
(D )3、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的是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丘陵
(B )4.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二、填图题:
• 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 列问题:
•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 部位分别 是:B山峰E 陡崖
• (2)图中AD和BD线所在地 ,坡度比较陡的是 BD 。
• (3)如果D点和B点相比,气 温较高的是 D 。
• (4)图中甲村庄在乙村庄 • 的 东北 方向。 • (5)如果要修一座水库,大
坝应修在 D 处。
如何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
先绘制等高 着色 绘制成分层
线地形图
设色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 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 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
高度
地面起 伏程度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500米 500米 200 以上 以上 ~500米
200米 以下
外围陡 峭,内 坡度起 坡度起 四周高 地面宽 部较为 伏很大 伏较大 中间低 广平坦
缓和
探究二:想想中国有哪些主要的高 原、盆地和平原?
探究三:读P28图1.43地形剖面图的 绘制方法,按题中步骤,把下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活动
过渡
过渡
背上撒些水, 水顺着指缝向下流, 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 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 演示是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 发挥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然后再回到山地不同部位等 高线地形图的表示上,加深学生对图上地表形态的辨别能 力。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 P17 图 1.30 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素描图” “ 。 让学生读图分析这种表示地形的方法与单纯用等高线表 示的地形有什么不同,并总结分层设色绘制地形图,其着 色随地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1、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出 来的,即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基础上,分层着上不同 的颜色,并以一定的颜色变化次序或色调深浅来表示地势 的高低起伏,使人看起来产生明显的立体感,可以一目了 然地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图的旁侧附有 高程表和深度表,供人们对照查看。 2、图的颜色随着地势高低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例如, 陆地部分,海拔 200 米以下用绿色,海拔 200—500 米的 地方用浅绿色,海拔在 1000 米以上的地方用黄色表示, 地势越高,黄色越深;一般说来,4000 米以上用褐色,雪 线以上则用白色;海洋部分用蓝色表示,蓝色由浅至深表 示海洋由浅而深。这样人们对地势高低的印象也就更加深 刻了。 地形图只能表示地面起伏的状况,包括高低、坡度等,有 时需要了解一条河谷的起伏形态或一座山峰的形态,地形 图就不够直观。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 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还有一种新的方法。 四、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表示地表沿某条线上的垂直断面的图形。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 P18 图 1.3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和文字介绍,简要归纳依据等高线地 形图绘制剖面图的方法和步骤。 一选剖面线,二画平行线,三引垂直线,四连交点线。 要求学生把教材中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 同学们,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 图的学习,我们能够在地形图上判别地势高低起伏的状 况。但是,地球表面不仅高低起伏,而且形态多样,有海 拔几千米的高山,有低于海平面的洼地,有连绵起伏的群 4 山,
板 书 设 计
地 形 图 的 判 读
课 后 回 顾
5
6
课
题
1
讲述 提问 提问 讲述
讨论
活动 讲解
活动 讨论
甲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 1500 米,这叫做甲地的 海拔高度,那么,乙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 学生自己读出乙地的海拔高度是 500 米。 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 学生自己分析回答(1000 米) 。 甲地相对于乙地 1000 米的垂直距离,这就是甲地相对乙 地的相对高度, 那么, 图中 1500 米、 米表示的是海拔, 500 1000 米表示的是相对高度,请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 分别应该如何表述? 教师小结: (1)三个高度的共同点都指的是垂直距离。 (2)1500 米和 500 米都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故叫 做海拔或绝对高度,表述为:甲地海拔 1500 米,乙地海 拔 500 米。而 1000 米则是甲地高出乙地的垂直距离,故 叫做相对高度,即甲地比乙地高 1000 米。 (3)地图上,都是用海拔来表示地面某地点的高度。 解决问题:世界是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 8848 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 4000 米 高, 为什么一座山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8848 米是 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 4000 米则指的是珠穆朗玛峰高出青 藏高原表面的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 P16 图 1.28“等高线示意”图, 说明如下:这是一幅有两座山峰的山体图,山体下方相当 于地图图纸的水平面,一个水平截面与山体相切,由水平 截面与山体周围的各交点向下引垂线,垂线与水平面的各 交点最后连接在一起形成封闭式的曲线,并在曲线上注明 海拔为 100 米。用同样的方法,在水平面上分别作出 110 米,120 米,130 米,140 米的封闭曲线。 通过解说,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地形实体和所绘成的地图之 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生出等高线的概念。 1、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学生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并对照山体地形思考:等高线数 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的关 系。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评价并归纳: 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等高线数值小——海拔低;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数稀疏——坡度缓。
有平坦宽广的原野,请学生观察 P17 图 1.30“分层设色地 形图和素描图”完成表中内容。
地 形 高 原 山 地 丘 陵 盆 地 平 原 海 拔 形态特征 地面坦荡 边缘陡峻 峰峦起伏 坡度陡峻 起伏不大 坡度和缓 四周高 中间低 起伏很小 平坦广阔 等高线地形图上 判 别 边缘较密,面上稀 疏而数值较高 山顶呈封闭曲线, 内高外低 与山地相似但等高 线数值较低 呈封闭曲线, 内低外高 稀疏而且数值很低 分层设色 地形图上 判别 黄 色 黄褐色 浅黄色 淡绿色 四周黄色 中间绿色 绿 色
2
画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问题:登山者从 B 点爬 到山顶 A 容易, 还是从 C 点爬到山顶 A 容易, 为什么?
答案:从 C 点到 A 比较容易,因为这里坡度较缓,其判断 依据是这里的等高线稀疏;而从 B 到 A,表面上看图上距 离很短,实际上由于等高线较密,坡度较陡,反而不易攀 登。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 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提 问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通过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山 过 渡 地的高低、疏密的状况,可以辨别山地坡度的陡缓。但是, 山地的形态是各种各样的,如山顶、山谷、陡崖等,它们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的呢?应该如何去辨别它 们呢?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 P16 图 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 态示意”图,观察不同部位的名称、位置,以及表示它们 它们的等高线的特点,即辨别它们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归纳: 1、山顶是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数值最大的地方,等高 线呈封闭曲线,数值内大外小。 2、山脊是指山岭的顶部,呈线状延伸,类似于房屋的屋 脊或中脊,马背的脊梁。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等高 线数值小的方向)凸出。 3、山谷是山脊之间低洼的部分,呈线状延伸。等高线弯 曲的部分向高处(等高线数值大的方向)凹进。 4、鞍部是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类似马鞍, 因此而得名,由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5、陡崖是近于垂直的山坡,又称峭壁。多条等高线重叠 的地方,加上 符号表示。 演示 让学生伸出自己的一只手,五指并拢向下隆起扣在桌面 上。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 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 向手
500 米以上 500 米以上 500 米以下 无一定标 准 200 米以下
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 剖面图及其判读,同时也知道了在地形图上如何识别五种 地形。 第三节 地 图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 海拔—— 2、 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数值大——海拔高 等高线 数值小——海拔低 分布密——坡度陡 分布疏——坡度缓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地形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