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导学案第二课时 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
地球与地图2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限时20分钟依据自主梳理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体系构建、原理、规律的总结、方法、技巧提升。
2.独立完成“课内探究”和“自主训练”,总结知识和能力缺漏。
3.下节课将对学案完成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反馈。
课前复习
【主干梳理】请同学们自主复习,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知识
一、地图的三要素:____、____、____。
(2)若要在山坡上修梯田,甲、乙两处以________处为宜,因为________________。
(3)试述在A处修建大坝的有利条件
方法归纳:
探究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山峰的温差为()
A.1.2℃B.1.2℃~2.4℃
C.2.4℃~4.8℃D.0℃~2.4℃
2.甲地(40°N,20°E)位于乙地(20°N,40°E)的()方向。
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
A.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先找指向标,然后定方向
C.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之分D.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肯定会有东西之分
4.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关于图中的地形判断不正确的是()
1.地图上的比例尺
①公式地图上的比例尺=。
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_______式
________式
________式
0 2千米
1:5000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之地图(地图的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

⑤地面有起伏,但是海拔较低,坡度又比: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
15
二、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上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我国海拔以黄海海平面为基准(青岛零点) 2.相对高度:地面上某一点相对于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尺越小。
1
> 200
1 1000
下列甲、乙两幅比例迟较大的是( 甲 )
4
1.比例尺
比例尺大小与范围、表示内容详略关系 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 小 ,内容越 详细 。 实地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越__大__。
大比例尺: 大于1/200 000 中比例尺: 1/200 000-1/1000 000 小比例尺: 小于 1/1000 000
1.图中M地位于N地的( A ) A.东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2.①、②、③三幅图的比例尺大小关系,排序正确
的是( D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6
1、比例尺
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 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1:1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 放大后的比例尺是 1:5 000 ,比例尺变大。
2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比例尺的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① 文字式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示实地距离100米.
② 数字式 ;例如:1/1000; 1/10000. ③ 直线式 : 100 0 100 200 300千米
3
第二讲 地图三要素、地形图

一、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地图的比例尺 2.地图上的方向
3.地图上的图例
1.地图的比例尺
(1)定义: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图上距离 (2)公式: 比例尺= 实际距离 线段式: 0 40千米
(3)表现形式 数字式:1:4 000 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 地距离40千米
辨别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有三种不同 的情况:
• (1)无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
• (2)有指向标的地图 • (3)有经纬网的地图
一般地图
经纬网地图
指示标地图
有指向标的地图
如图,ab为一公路,cd为 一河流,A、B分别为小村 庄。读图回答。
(1)图中公路由a向b的走向变 由东南向西北转为由南向北 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河流cd段的流向是 自西向东 _______________。 西南 (3)村庄A在村庄B的_____方向。 西北 (4)该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_____风。 盛行风 d b c a A B 北
B
A、
1
B、
2
1
C、
4
1
D、不变
8
2.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用不同大小的比例尺绘 制同一地图,其结果是 B C A、就范围来看,比例尺愈大的愈大
B、就范围来看,比例尺愈小的愈大
C、就内容来看,比例尺愈大的愈详细 D、就内容来看,比例尺愈小的愈详细
2.地图上的方向
辨别地物的“四面八方”
八 个 基 本 方 向
1.读图完成: (1)E处是陡崖地形,相 对高度不小于300 米。 (2)若甲地气温约15℃, 只考虑高度变化, 乙地气温约为 16.8 ℃。 (3)用符号“ ‖”画出兴 建水库的最佳坝址。 如果只修一个大坝, 并能得到尽可能 最大的库容,一般地说 坝高约为 200 米。 (4)若量得图中甲乙两地的距离为6cm,则两地的实际 距离为 12 km.
地图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全)

C
B A D
村庄B的
正北 方向。
(2)图中公路CD的
走向大致是
.
西南→东北,西→东
例题:A处潜水的流向为 ( C ) A.自西向东 B.自北向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南向北
图中河流流向为: 自东向西
三、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 注记:数字和文字
考点二: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绝对高度(海拔) 相对高度
(3)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4.图中两山峰的温差为 ( )
A.1.2℃
B.1.2℃--2.4℃
C.2.4℃--4.8℃
D.0℃--2.4℃
其中n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读图1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中P-Q两地间有 一座桥梁,该桥梁和其 下溪谷的高差最接近。 A、10米 B、40米 C、80米 D、110米 C 2、当地环保部门在桥 下采样检测水质,发现 有高浓度的农药残留。 这些农药最有可能来自 下列哪一个地区? A、甲 B、乙 B C、丙 D、丁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的形状特征的判断
(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判断基本地形单元 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缓坡、陡坡、峡谷等 (2)结合等高线数值、比例尺和地形特征, 判断地貌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的形状特征的判断
上图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等高线所表示的景观是(D) A.小溪 B.平原 C.沙滩 D.梯田 2.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B ) A.青藏高原 B.江南丘陵 C.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活动一〗理解概念,构建知识 教师:要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我们首先要知道并理解几个概 念。 1.海拔、相对高度: 教师板画,学生了解。 2.等高(深)线及特点: (1)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并指图讲解,学生观察,初步认识等高 (深)线。 (2)借助地形模型并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原理。 (3)借助学案,学生完成绘图后小组讨论等高线的特点并上台展示发 现的特点。 学生自我发现,评价,教师适时补充和评点。 归纳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是闭合的;等高线是一条平滑的曲 线;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等高线不相交;一张等 高线地形图中只有一个等高距,等等。 承转:看来我们的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知你们的动手 能力又如何呢? 〖活动二〗构建模型,分组探究 (1)建模 材料:油性笔、玻璃片、等高线地形图 步骤:① 将等高线地形图平整的放在桌面上,在上面压好第一块 玻璃,然后在玻璃上描好200米的等高线;② 拿开绘好了的玻璃片,接 着盖好第二块玻璃,描好300米等高线;③ 重逢前面步骤,当绘完了 600米等高线后,把五块玻璃按照200米的在下、600米的在上的方法垒 好(与等高线地形图一致)。 (2)分组探究 ① A地的海拔是多少米?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② 甲、 乙两条登山路线爬坡较难的是哪条?为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探究,教师分组指导。 展示探究结果,教师予以点评。 归纳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 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转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但等高线有疏密之分,而且各个不同 部位等高线的形态也各异。 〖活动三〗借助模型,直观探究
【教学重点】:等高线的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部位的名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玻璃片、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等高
第二节 地图 地图三要素

(4)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是比值的大小。在地图上所画的地区范 围愈小,表示内容愈详细,选用比例尺应 愈大 ;反 之,选用比例尺 愈小。
3
(5)比例尺的缩放:
放大到5倍
原比例尺的5倍 原比例尺的6倍 原比例尺乘以4/5 原比例尺乘以1/5
4
“放大 了”5倍 “缩小”1/5
“缩小到”1/5
(7)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 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 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 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 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 者的比例尺。例如:用长和宽各1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
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指向北 方
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 纬线指示东西
适用于无指向 标无经纬网的 地图
适用于有指向 标的地图
适用于有经纬网 的地图
23
(2012·上海十三校联考)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 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 线。
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
6
(2011· 温州八校期末联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
一。2010年11月29日~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缔约方第16次会议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召开。
3.图中尤卡坦半岛为墨西哥著名半岛,面积约20万平方千 C 米,在比例尺1∶5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C.乙图反映的实际内容更详细
D.EF间实际距离 短于CD
15
【解析】甲、乙两图幅除比例尺不同外,其
第二讲:考点一地图的三要素

3、选择地理区位
(1)选点
•气象观测站: 地势平坦开阔,周围障碍少 •水库坝址: 河流峡谷处,上游有口袋形地区作水库库区 •港口建设: 应选择在避风的深水海湾 (2)选线 类型:①交通路线 ②引水路线 ③输油管线 原则:①利用有利地形。如选择坡度缓、弯道少的线路
②避开不利地形。如尽量避免通过高山、河流、 陡崖、高寒、沙漠、沼泽等
思考:南半球的应怎样?
阴山
北
坡
阴山
南
坡
请根据阴山的积雪程度判断图示的南北坡?
(三)图例和注记
首都
· ·
省,自治区,直 辖市界 地区界
时令河,湖 水库,渠道
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铁路 等高线 一般城 注记: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公路 镇 山峰
洲界 国界 未定国 长城 运河
省级行政 中心
关隘
缩放 原比例尺 现比例尺 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放大到n倍 原比例尺×n ②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放大 放大(了)n倍 原比例尺×(1+n) 缩小到1/n 原比例尺×1/n 缩小 缩小(了)1/n 原比例尺×(1―1/ n)
③缩放后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放到的倍数之平方 【例题】1.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 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 .在原图上长度为10厘米的河流,在新图上为20厘米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2课时)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注评】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形态各异,闭合等高线读数自中心向外增大,表示山地;等高线凸高为谷;凸低为脊;重叠在一起的为陡崖,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例3.听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发生了冲突,小明想知道这两个地方在哪里应选择什么地图?()
A.亚洲地形图B.世界地形图C.亚洲政区图D.中国地形图.
[思路分析]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应查阅世界政治地图.
【答案】C
【注评】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去公园游览,需找景点,应参考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需参考交通图;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的的应用,使地图信息的获取日益多样,如卫星影像等。
为了让别人容易读懂这幅图,请你为这位同学提出合理修改建议.
[思路分析]为了方便读图应该加上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答案】应加上比例尺、方向、图例。
【注评】一幅完整的地图必须具备地图的三要素,它是地图的语言,。
例2.小明在一幅比例尺为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他所在城市与北京之间的图上直线距离为5厘米。你认为,两城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应是
【答案】B
【注评】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根据经纬线定方向;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使用;在只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例5根据图5--3判断:
(1)A的经纬度。
(2)B在A方向
(3)C在B方向
(4)D在B方向(5)D在A方向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经纬度确定和在经纬网图上判方向。A位于0°经线以西为西径、0°纬线以北为北纬。B与A在同一纬线上,只是东西向关系,B在A的正东方向。C与B在同一条经线上,不存在东西关系,C在B正南。B与D经度差为100°,小于180°,所以D在B的东南方向。A、D相差200°,大于180°,所以A向西看D较近,所以方向为西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第二课时地图三因素和等高线地形图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测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以及五种主要地形。
3.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方法。
课前预习案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①。
(3)表示形式:②、文字式和线段式。
2.方向
(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③。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④,经线定⑤。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
(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相同的
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地形剖面图:直观地显示某条剖面线上⑧和⑨状况。
【问题思考】
1.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缩小一半,则图幅面积应为
原来的多少倍?
2.在右图中,甲、乙两点的海拔分别为多少米?二
者的相对高度为多少米?
3.如何确定右图中闭合等高线中心A、B的海拔高度?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
是乙处好?为什么?
(2)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应选在A、
B、C中的________处,为什么?
(3)①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________米,陡
崖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反思归纳】
1.判断坡度陡缓: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坡度越;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坡度越;③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2.开辟梯田的条件:开辟梯田应考虑、等条件。
3.水库坝址选择的条件:修水库的地形条件是河流的上游山区并具有“”的地形区。
“肚子大”利于储水,“出口小”利于建坝。
4.陡崖高度计算方法:(n-1)×d≤陡崖高度<(n+1)×d(其中n为相交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探究点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读材料,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迎接2011年新年旅游旺季的到
来,我国南方某市进行旅游调查后计划在本市某
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
材料二旅游规划图
(1)在观景台M、N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在Ⅰ、Ⅱ两种方案中较合理的是
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
(2)在观景台M处能否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试作图说明。
【反思归纳】
1.等高线地形图中,路线选择原则:山区修建公路要遵循沿修筑的原则,选择坡度、距离、的线路。
2.通视的基本条件:通视问题可通过作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填可或不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
(填可或不可)通视。
3.判断所绘地形剖面图是否正确的方法:抓住剖面线的、、经过的
和、的海拔高度、相对位置来综合分析。
【课堂检测】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图()
A.比例尺甲大于乙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
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D.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2.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正北后正东
B.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
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的西南方向
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
右下图是“某湿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可能形成瀑布的地点是()
A.甲B.乙
C.丙D.丁
4.图中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
()
A.从乙到丙B.从丁到乙
C.从戊到甲D.从丁到戊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6题。
5.图中M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与甲城镇的相对高
度以及M处最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为()
A.508米跳水运动B.264米飞行运动
C.198米滑雪运动D.369米攀岩运动
6.若在A处建火情瞭望台,不能观测到的地点是
()
A.图中两城镇B.隧道口F处
C.陡崖的崖顶D.山坡D
课后练习案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有一公路沿
河兴建。
据图回答1~2题。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大致
流向是()
A.西北向东南流B.东南向西北流
C.东北向西南流D.西南向东北流
2.若河水暴涨,最可能被水冲毁,使行车受
阻的路段是()
A.甲B.乙C.丙D.丁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A.KLOP线B.KMOP线
C.KMNQ线D.KRQ线
4.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
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
合理的路线是()
A.KRQPT线B.KMNQPT线
C.KLOPT线D.KST线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日本有观测史以
来同时也是世界观测史上震级最高的地震——里氏9级地
震。
读图完成5~6题。
5.地震源位为于北京的()
A.东北B.东南
C.正东D.西南
6.中国援助的救灾物资由北京机场运往地震灾区,其
最短航线的航向是()
A.飞向正东B飞向东南
C.飞向东北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7.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白水河干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甲村与龙山之间的温差范围是__________。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
(答出三点即可)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点设在A点。
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地球与地图第二课时答案
课前预习案
①小②数字式③北④东西⑤南北⑥山谷⑦陡崖⑧地势高低⑨坡度大小
问题思考
1.比例尺缩小一半,为原来的1/2,图幅面积应为原来的1/4。
2.甲的海拔为1 500米,乙的海拔为500米。
二者的相对高度为1 000米。
3.A的等高线数值比100米还要低,但不会低于0米,即“小于小的”。
B的等高线数值比200
米还要高,但不会高于300米,即“大于大的”。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1)乙。
乙处坡度比甲处平缓,且靠近河流,灌溉方便。
(2)A洼地的河流狭窄出口处,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
(3)300~40050~150
反思归纳
1.密陡大陡
2.坡度灌溉水源
3.肚子大,出口小
探究点二
(1)Ⅱ方案充分考虑了坡度条件,走向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使道路坡度小,施工难度小;
通行较为轻松和安全。
(2)如下图,由剖面图可知,由于视线阻挡,在M观景台不能看到湖泊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