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导学案第二课时 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

合集下载

地球与地图2

地球与地图2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限时20分钟依据自主梳理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体系构建、原理、规律的总结、方法、技巧提升。
2.独立完成“课内探究”和“自主训练”,总结知识和能力缺漏。
3.下节课将对学案完成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反馈。
课前复习
【主干梳理】请同学们自主复习,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知识
一、地图的三要素:____、____、____。
(2)若要在山坡上修梯田,甲、乙两处以________处为宜,因为________________。
(3)试述在A处修建大坝的有利条件
方法归纳:
探究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山峰的温差为()
A.1.2℃B.1.2℃~2.4℃
C.2.4℃~4.8℃D.0℃~2.4℃
2.甲地(40°N,20°E)位于乙地(20°N,40°E)的()方向。
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
A.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先找指向标,然后定方向
C.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之分D.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肯定会有东西之分
4.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关于图中的地形判断不正确的是()
1.地图上的比例尺
①公式地图上的比例尺=。
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_______式
________式
________式
0 2千米
1:5000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之地图(地图的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之地图(地图的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
坡度陡峻。 500-1000M为低山;1000-2000M为中山; 2000以上为高山。
⑤地面有起伏,但是海拔较低,坡度又比: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
15
二、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上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我国海拔以黄海海平面为基准(青岛零点) 2.相对高度:地面上某一点相对于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尺越小。
1
> 200
1 1000
下列甲、乙两幅比例迟较大的是( 甲 )
4
1.比例尺
比例尺大小与范围、表示内容详略关系 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 小 ,内容越 详细 。 实地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越__大__。
大比例尺: 大于1/200 000 中比例尺: 1/200 000-1/1000 000 小比例尺: 小于 1/1000 000
1.图中M地位于N地的( A ) A.东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2.①、②、③三幅图的比例尺大小关系,排序正确
的是( D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6
1、比例尺
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 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1:1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 放大后的比例尺是 1:5 000 ,比例尺变大。
2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比例尺的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① 文字式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示实地距离100米.
② 数字式 ;例如:1/1000; 1/10000. ③ 直线式 : 100 0 100 200 300千米
3

第二讲 地图三要素、地形图

第二讲 地图三要素、地形图
第二讲 地图
一、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地图的比例尺 2.地图上的方向
3.地图上的图例
1.地图的比例尺
(1)定义: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图上距离 (2)公式: 比例尺= 实际距离 线段式: 0 40千米
(3)表现形式 数字式:1:4 000 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 地距离40千米
辨别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有三种不同 的情况:
• (1)无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
• (2)有指向标的地图 • (3)有经纬网的地图
一般地图
经纬网地图
指示标地图
有指向标的地图
如图,ab为一公路,cd为 一河流,A、B分别为小村 庄。读图回答。
(1)图中公路由a向b的走向变 由东南向西北转为由南向北 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河流cd段的流向是 自西向东 _______________。 西南 (3)村庄A在村庄B的_____方向。 西北 (4)该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_____风。 盛行风 d b c a A B 北
B
A、
1
B、
2
1
C、
4
1
D、不变
8
2.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用不同大小的比例尺绘 制同一地图,其结果是 B C A、就范围来看,比例尺愈大的愈大
B、就范围来看,比例尺愈小的愈大
C、就内容来看,比例尺愈大的愈详细 D、就内容来看,比例尺愈小的愈详细
2.地图上的方向
辨别地物的“四面八方”
八 个 基 本 方 向
1.读图完成: (1)E处是陡崖地形,相 对高度不小于300 米。 (2)若甲地气温约15℃, 只考虑高度变化, 乙地气温约为 16.8 ℃。 (3)用符号“ ‖”画出兴 建水库的最佳坝址。 如果只修一个大坝, 并能得到尽可能 最大的库容,一般地说 坝高约为 200 米。 (4)若量得图中甲乙两地的距离为6cm,则两地的实际 距离为 12 km.

地图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全)

地图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全)
(1)图中村庄A大致在
C
B A D
村庄B的
正北 方向。
(2)图中公路CD的
走向大致是
.
西南→东北,西→东
例题:A处潜水的流向为 ( C ) A.自西向东 B.自北向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南向北
图中河流流向为: 自东向西
三、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 注记:数字和文字
考点二: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绝对高度(海拔) 相对高度
(3)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4.图中两山峰的温差为 ( )
A.1.2℃
B.1.2℃--2.4℃
C.2.4℃--4.8℃
D.0℃--2.4℃
其中n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读图1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中P-Q两地间有 一座桥梁,该桥梁和其 下溪谷的高差最接近。 A、10米 B、40米 C、80米 D、110米 C 2、当地环保部门在桥 下采样检测水质,发现 有高浓度的农药残留。 这些农药最有可能来自 下列哪一个地区? A、甲 B、乙 B C、丙 D、丁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的形状特征的判断
(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判断基本地形单元 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缓坡、陡坡、峡谷等 (2)结合等高线数值、比例尺和地形特征, 判断地貌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的形状特征的判断
上图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等高线所表示的景观是(D) A.小溪 B.平原 C.沙滩 D.梯田 2.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B ) A.青藏高原 B.江南丘陵 C.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学习新课」 板书: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活动一〗理解概念,构建知识 教师:要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我们首先要知道并理解几个概 念。 1.海拔、相对高度: 教师板画,学生了解。 2.等高(深)线及特点: (1)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并指图讲解,学生观察,初步认识等高 (深)线。 (2)借助地形模型并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原理。 (3)借助学案,学生完成绘图后小组讨论等高线的特点并上台展示发 现的特点。 学生自我发现,评价,教师适时补充和评点。 归纳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是闭合的;等高线是一条平滑的曲 线;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等高线不相交;一张等 高线地形图中只有一个等高距,等等。 承转:看来我们的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知你们的动手 能力又如何呢? 〖活动二〗构建模型,分组探究 (1)建模 材料:油性笔、玻璃片、等高线地形图 步骤:① 将等高线地形图平整的放在桌面上,在上面压好第一块 玻璃,然后在玻璃上描好200米的等高线;② 拿开绘好了的玻璃片,接 着盖好第二块玻璃,描好300米等高线;③ 重逢前面步骤,当绘完了 600米等高线后,把五块玻璃按照200米的在下、600米的在上的方法垒 好(与等高线地形图一致)。 (2)分组探究 ① A地的海拔是多少米?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② 甲、 乙两条登山路线爬坡较难的是哪条?为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探究,教师分组指导。 展示探究结果,教师予以点评。 归纳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 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转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但等高线有疏密之分,而且各个不同 部位等高线的形态也各异。 〖活动三〗借助模型,直观探究
【教学重点】:等高线的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部位的名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玻璃片、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等高

第二节 地图 地图三要素

第二节 地图  地图三要素

(4)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
比例尺大小是比值的大小。在地图上所画的地区范 围愈小,表示内容愈详细,选用比例尺应 愈大 ;反 之,选用比例尺 愈小。
3
(5)比例尺的缩放:
放大到5倍
原比例尺的5倍 原比例尺的6倍 原比例尺乘以4/5 原比例尺乘以1/5
4
“放大 了”5倍 “缩小”1/5
“缩小到”1/5

(7)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 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 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 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 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 者的比例尺。例如:用长和宽各1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
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指向北 方
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 纬线指示东西
适用于无指向 标无经纬网的 地图
适用于有指向 标的地图
适用于有经纬网 的地图
23
(2012·上海十三校联考)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 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 线。
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
6
(2011· 温州八校期末联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
一。2010年11月29日~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缔约方第16次会议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召开。
3.图中尤卡坦半岛为墨西哥著名半岛,面积约20万平方千 C 米,在比例尺1∶5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C.乙图反映的实际内容更详细
D.EF间实际距离 短于CD
15
【解析】甲、乙两图幅除比例尺不同外,其

第二讲:考点一地图的三要素

第二讲:考点一地图的三要素
①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 海平面作为零米。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 :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 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 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 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等高线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 有两个高度。但在陡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3、选择地理区位
(1)选点
•气象观测站: 地势平坦开阔,周围障碍少 •水库坝址: 河流峡谷处,上游有口袋形地区作水库库区 •港口建设: 应选择在避风的深水海湾 (2)选线 类型:①交通路线 ②引水路线 ③输油管线 原则:①利用有利地形。如选择坡度缓、弯道少的线路
②避开不利地形。如尽量避免通过高山、河流、 陡崖、高寒、沙漠、沼泽等
思考:南半球的应怎样?
阴山


阴山


请根据阴山的积雪程度判断图示的南北坡?
(三)图例和注记
首都
· ·
省,自治区,直 辖市界 地区界
时令河,湖 水库,渠道
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铁路 等高线 一般城 注记: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公路 镇 山峰
洲界 国界 未定国 长城 运河
省级行政 中心
关隘
缩放 原比例尺 现比例尺 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放大到n倍 原比例尺×n ②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放大 放大(了)n倍 原比例尺×(1+n) 缩小到1/n 原比例尺×1/n 缩小 缩小(了)1/n 原比例尺×(1―1/ n)
③缩放后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放到的倍数之平方 【例题】1.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 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 .在原图上长度为10厘米的河流,在新图上为20厘米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2课时)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2课时)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答案】(1)A、B、E(2)D、C
【注评】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形态各异,闭合等高线读数自中心向外增大,表示山地;等高线凸高为谷;凸低为脊;重叠在一起的为陡崖,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例3.听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发生了冲突,小明想知道这两个地方在哪里应选择什么地图?()
A.亚洲地形图B.世界地形图C.亚洲政区图D.中国地形图.
[思路分析]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应查阅世界政治地图.
【答案】C
【注评】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去公园游览,需找景点,应参考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需参考交通图;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的的应用,使地图信息的获取日益多样,如卫星影像等。
为了让别人容易读懂这幅图,请你为这位同学提出合理修改建议.
[思路分析]为了方便读图应该加上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答案】应加上比例尺、方向、图例。
【注评】一幅完整的地图必须具备地图的三要素,它是地图的语言,。
例2.小明在一幅比例尺为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他所在城市与北京之间的图上直线距离为5厘米。你认为,两城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应是
【答案】B
【注评】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根据经纬线定方向;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使用;在只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例5根据图5--3判断:
(1)A的经纬度。
(2)B在A方向
(3)C在B方向
(4)D在B方向(5)D在A方向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经纬度确定和在经纬网图上判方向。A位于0°经线以西为西径、0°纬线以北为北纬。B与A在同一纬线上,只是东西向关系,B在A的正东方向。C与B在同一条经线上,不存在东西关系,C在B正南。B与D经度差为100°,小于180°,所以D在B的东南方向。A、D相差200°,大于180°,所以A向西看D较近,所以方向为西南。

02地图三要素

02地图三要素

02地图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学习目标】1、了解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学会分析比例尺的大小比较;3、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4、结合具体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的构建】【基础回顾】1、地图上的方向有几种判读方法?2、如果告诉你某一方向(如:东),其他方向怎么判读?3、在地图上,内流河、沙漠、铁路、沼泽怎样表示?[例1]如图为南半球某局部区域图,图中L为河流, 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200米),对角线为一条经线。

据此回答。

(1)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A.从西流向东B.从西南流向东北C.从东流向西D.从东北流向西南(2)若X数值为500m,图中A所在地()A.300m<A<500mB.A>700 mC.500 m<A<700 mD.A<700 m4、读下图思考:(1)比较甲乙两幅图比例尺大小,说明理由。

(2)说明图幅面积、比例尺大小与其所表示实际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3)根据甲乙两图,分析两图选取的比例尺大小为何不同,你有何启示?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例2下面两幅地图中。

比例尺较大的一幅是,表示内容更详细的是________。

5、完成下列问题,你得出怎样的结论?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N倍,新比例尺为,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倍。

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新比例尺为,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倍。

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N,新比例尺为,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倍。

将比例尺缩小了1/N,新比例尺为,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倍。

例3 下图是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若图中最粗线内的范围在图面上的面积约为6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

(1)这幅图的比例尺约为()A.1∶5000B.1∶25000000C.1∶250000D.1∶50000(2)图中乙地最可能遭受下列哪种灾害()A.山崩B.泥石流C.洪水D.地层下陷【我的疑惑】【合作探究】【探究一】读取等高线地形图,通常要关注等高线的数值、疏密、弯曲、闭合、走向等五个方面,结合下图分别说出这五个方面反映的地理问题及地理影响。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图1)中Q地 等的高离海距拔为越A可1.0大9能0米0为,,米说瀑( 布明的) 落等差高为7B线2米.。1越0稀0米疏,坡度越缓;交点间的距离越小,说明等高线越密
((22))桥 比梁例附尺集近和,C河等坡岸高.2度与线0山疏0较峰密米的程陡高度。相同因,等D此高距.M3不0同10处,则米相坡同度的水陡平范,M围2等处高距坡越度大,坡缓度,越P大1;>等P高2距,故越小选,坡度A越项小。。 第(2)题,
(2018·湖北武汉模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
成第3~4题。
3.该地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 )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800米 4第.甲3题、,读乙图间,根修据建图一中条数山值区判公断路,等, 高距是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 关闭 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 ) A角.山方峰案,1海B拔.方为案7020~800米,海拔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为0~100米,高差为 C60.方0~案8030米D.,方所以案该4 地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800米。第4题,根据山区修路
-1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例1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 为72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关闭
第(A1.)9题0米,先根据题B目.2提30供米的信息确定图中每条等高线的数值,注意河流一 C.340米 D.420米
般发(2)育桥在梁河附谷近中河。岸山与峰山海拔峰5的80高米,等高距为100米,推断山峰到Q地各等 高线差数最值接依近次( 为50)0米、400米、300米、300米、400米,所以Q点海拔 大于A.420600米米。第(2B)题.31,根0米据河流穿过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桥梁位于瀑 布的C.下36游0米,二者位D于.两41条0米300米等高线之间,海拔为200~300米,又因瀑布

第二讲 地图三要素及地形图(答案).

第二讲 地图三要素及地形图(答案).

第二讲 地图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用规定的图式符号和颜色,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有选择地缩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

如中国政区图、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等。

一、地图的三要素(一)比例尺1.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例1:在一张地图上,60°N 纬线上有两地,其图上距离为11.1cm ,经度相差30°。

则此图的比例尺是A 、1:15000000B 、1:1000000C 、1:30000000D 、1:15000003例2:A 乙图上一厘米代表的水平距离是甲图的2倍B 乙图表示的范围比甲图广,内容比甲图详细C 甲图表示的范围比乙图广,内容比乙图详细D 甲图表示的范围比乙图小,内容比乙图粗略4、比例尺的放大与缩小①比例尺放大: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或原比例尺×( 1+放大倍数)。

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

②比例尺缩小: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或原比例尺×(1-缩小倍数)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1/160000,比例尺缩小。

③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例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例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2,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4注意:比例尺缩放只是对距离的缩放,而不是对图的缩放。

地图图幅放大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倍数的平方。

例3:将1:1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新图比例尺为1:2000B 、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C 、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D 、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5.比例尺大小的选定(1)给自己家绘制一张新居布置平面图选用:选用大比例尺(2)在一张边长为104cm 的白纸上绘制中国政区图,边上各留2cm 的边框,问下列比例尺中最合适的是:A .1:5000000B .1:5700000C .1:6000000D .1:5300000【解析】图上最大距离为100cm,我国行政区划的实地距离南北约5500km,东西约5000km,则分别可采用的比例尺是1:5000000和1:5500000,由于纸张大小一定,所以为了让中国的所有区域都绘制出来,应选择小的比例尺,比例尺小于1:5500000都可以,但在所给的小于1:5500000比例尺中,越大的比例尺因为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则应选择比较大的较为合适。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教案含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教案含导学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三、教具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二、地球的模型(板书)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四、纬线和经线(板书)(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定义指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圆弧状况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圈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长度就半球而言每条纬线长度都不等,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纬线长相等第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首先我们来看纬线和经线的定义,(填写表格)接下来同学们再观察,看一看:(1)所有的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2)我们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经线圈呢?(3)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老师填表格)好,这个表格填完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明确,纬线和经线是不同的,纬线是圆,经线是半圆,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的。

地图、等高线 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地图、等高线  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运河
注记: 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性质、 属性或数据等的文字或数字。
(二)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B A
200米

海拔:地面上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地面上某一点相对于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地图上海拔高度相等各点的连线 1.等高线:
它可以清晰地反映地面起伏和区域地貌的特征。
1.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规律: 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2.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军事图、旅游图等。
(6)比例尺的缩放
1.比例尺放大: 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1/10000的 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 放大后的比来自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③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估计高度
A、估计海拔高度 例:如图等高距为100M,求B点的海拔高度。 400—500米
.B .A
海洋
B、估计相对高度 例:Q 点对P 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H<41 B、 49<H<50 C、59<H<60 D、 60<H<61
垂 直 相 交 或
等 高 线 与
500 400
B 500 A 400 C
山谷
500
等值线共性:“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坡度大小陡缓的判断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等值线共性:等值线越密集 ,则反映单位距离内的数值 差异越大;反之越小。
坡度大小陡缓的判断
(一)地图
1.定义: 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概括地 将地球上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和 地理事物缩小并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 2.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一、比例尺:

地图三要素及等高线地形图

地图三要素及等高线地形图
丘陵:海拔500M以下200M以上,区内高差相对较小。 高原:海拔高度相对较大(大于500M),区内高差较 小,边缘等高线密集的广阔区。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等高线呈闭合或半闭合状。
重庆万州中学何声泉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等高线 中间疏 密 特征 四周密 集
稀 中间疏 稀疏 疏 四周密 平直
或一千万分之一 (3)直线式(线段式):
0 100 200(千米)
重庆万州中学何声泉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
170° 180° 170°


A
50°


B
60°
计 算
练习1:若图中A、B两点的图上距离为2.22cm, 则该图的比例尺为1:50000000 。
重庆万州中学何声泉
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两
m
650
G
550
450 H
重庆万州中学何声泉
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测点中,能够直接观测到三 道堤坝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重庆万州中学何声泉
D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重庆万州中学何声泉
二、等高线地形图 课堂练习:(2000年文综)
读华北某地地形图,
据图判断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 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光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重庆万州中学何声泉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 思考:1、哪些地图需要用较小的2、哪些地图需要用较大的比例尺?

备战中考地理 考点一遍过 考点3 地图三要素及地形图的判读(含解析)

备战中考地理 考点一遍过 考点3 地图三要素及地形图的判读(含解析)

考点3 地图三要素及地形图的判读考点热度★★★☆☆一、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1)定义:比例尺又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法:a.线段式:在地图上面一条线段,并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b.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如:1:100或1/1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厘米,即1米。

c.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m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50千米。

2.地图的方向(1)方向的种类:从方向的种类来看,地图上主要有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还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特殊方向。

(2)方向的表示方法:a.一般定向法:在既无指向标也没有经纬时,一般遵循“上北下南,左西有东”的原则。

b.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所指的方向一般是北方,根据北方分别确定其他方向。

c.经纬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图的图例和注记(1)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2)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文字,叫做注记。

(3)图例和注记的作用:图例和注记可以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二、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与等深线(1)等高线①等高线:在地图上,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上一般都标m高度,单位是米。

②等高线的特点a.同一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b.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差相等。

c.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2)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高考一轮复习—地图三要素及等高线地形图PPT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地图三要素及等高线地形图PPT教案
第41页/共78页
2、与气候的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要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 即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b、山区考虑坡向(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阳 坡和阴坡在气温、蒸发等方面的不同) c、考虑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如火洲吐鲁番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 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 远近等综合分析。
洼地
第17页/共78页
山脊
山谷
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
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值
第18页/共78页






第19页/共78页
A②
C
400
500

③ B A②
C
600
山谷 D
C
600
500

③B
D
400
D 山脊
第20页/共78页
鞍部
一组等高线的中间部分
第21页/共78页
鞍部
有一对山谷线和山脊线相交,是山谷线的最高处, 山脊线的最低处。
山 坡缓的 地方
等高线 密集 。 等高线 稀疏 。
第6页/共78页
第7页/共78页
(3).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特征
含义
①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同图等距
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相 对高度是一个定值(等高距)

闭合曲线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 上完全呈现出来
第35页/共78页
. (高考)12.读图,回答:
(2)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D )
A.59m B.99m C.199m
D.259m

地球和地图导学案(七年级地理答案版)

地球和地图导学案(七年级地理答案版)

地球和地图导学案(七年级地理答案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哪些?(1)(2)。

.(3)(4)(5)。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少?千米。

4.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是多少?约万千米。

5.地球的表面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6.什么是地轴?地球的。

7.什么是南极?地轴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在南极怎样定方向?南极是地球上的最端,所有方向都朝。

9.什么是北极?地轴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10.在北极怎样定方向?北极是地球上的最端,所有方向都朝。

11.纬线(1)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周的。

(2)纬线有甚么特性?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3)纬度是怎样划分的?把最长的纬线(赤道)定为°。

赤道以北划分为°,越往北数值越,称,用“”透露表现。

赤道以南划分为°,越往南数值越,称南纬,用“”透露表现。

【结论:向南数值增加的是纬(S)。

向北数值增加的是纬(N)。

】(4)纬度数值与纬线是非有甚么关系?数值越大,纬线越。

数值越小,纬线越。

(5)低、中、高纬度地域是怎样划分的?为低纬度。

为中纬度。

为高纬度。

(6)南北极点的纬度各是多少?南极其。

北极其。

(7)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以°纬线(赤道)为界,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南为半球,赤道以北为半球。

(8)南纬、北纬与南北半球是怎样的关系?南纬度(S)全部位于半球。

北纬度(N)全部位于半球。

练1:在图1中填写纬线数值、低中高纬度地域、南北半球。

练2:图2中,A、B、C、D四点,属于南纬(S)的是,属于北纬(N)的是。

位于低纬度的是,位于中纬度的是,位于高纬度的是。

位于南半球的是,位于北半球的是。

所在纬线最长的是,所在纬线最短的是。

练3:读图3,赤道以北为纬度、半球,赤道以南为纬度、半球。

1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球体。

地图三要素与地形图

地图三要素与地形图
地图三要素与地形图
思考:
哪些地图需要用较小的比例尺? ——世界地图、国家地图等 哪些地图需要用较大的比例尺? ——平面图、军事地图等
例5、绘一张天一中学学校平面图,采用下列哪一种比例尺最合适( A)
A、1:10000 B、1/3000000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D、 0 40千米
大比例尺:>1:200000 小比例尺:<1: 中比例尺介于1:200000和1:之间
思考:
2、假定其中的一个因素相同,两个因素不同的情况如何来判定? 3、假定三个因素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如何判定坡陡、坡缓?
地图三要素与地形图
(3)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形态
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用 表示
等高线凸向低处, 等高线凸向高处, 由一对山脊等
山脊线也称分水 山谷线也称集水 高线组成,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D C
例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B在A的 正南方向;C在A的 正东方向;
0° B在C的 西南方向。
30 ° S 60 °
(3)沿着虚线从A到D,其方向的变化是
B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A
地图三要素与地形图
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观察下面三幅图,思考: 哪幅图表示的内容最详细? 哪幅图反映的地区范围最小? 哪幅图比例尺最大?
地图三要素与地形图
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相同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地区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地区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单
假设比例尺、等高距相等的情况下: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第二课时地图三因素和等高线地形图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测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以及五种主要地形。

3.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方法。

课前预习案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①。

(3)表示形式:②、文字式和线段式。

2.方向
(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③。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④,经线定⑤。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
(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相同的
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地形剖面图:直观地显示某条剖面线上⑧和⑨状况。

【问题思考】
1.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缩小一半,则图幅面积应为
原来的多少倍?
2.在右图中,甲、乙两点的海拔分别为多少米?二
者的相对高度为多少米?
3.如何确定右图中闭合等高线中心A、B的海拔高度?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
是乙处好?为什么?
(2)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应选在A、
B、C中的________处,为什么?
(3)①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________米,陡
崖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反思归纳】
1.判断坡度陡缓: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坡度越;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坡度越;③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2.开辟梯田的条件:开辟梯田应考虑、等条件。

3.水库坝址选择的条件:修水库的地形条件是河流的上游山区并具有“”的地形区。

“肚子大”利于储水,“出口小”利于建坝。

4.陡崖高度计算方法:(n-1)×d≤陡崖高度<(n+1)×d(其中n为相交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探究点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读材料,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迎接2011年新年旅游旺季的到
来,我国南方某市进行旅游调查后计划在本市某
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

材料二旅游规划图
(1)在观景台M、N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在Ⅰ、Ⅱ两种方案中较合理的是
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

(2)在观景台M处能否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试作图说明。

【反思归纳】
1.等高线地形图中,路线选择原则:山区修建公路要遵循沿修筑的原则,选择坡度、距离、的线路。

2.通视的基本条件:通视问题可通过作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填可或不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
(填可或不可)通视。

3.判断所绘地形剖面图是否正确的方法:抓住剖面线的、、经过的
和、的海拔高度、相对位置来综合分析。

【课堂检测】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图()
A.比例尺甲大于乙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
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D.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2.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正北后正东
B.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
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的西南方向
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
右下图是“某湿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可能形成瀑布的地点是()
A.甲B.乙
C.丙D.丁
4.图中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
()
A.从乙到丙B.从丁到乙
C.从戊到甲D.从丁到戊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6题。

5.图中M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与甲城镇的相对高
度以及M处最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为()
A.508米跳水运动B.264米飞行运动
C.198米滑雪运动D.369米攀岩运动
6.若在A处建火情瞭望台,不能观测到的地点是
()
A.图中两城镇B.隧道口F处
C.陡崖的崖顶D.山坡D
课后练习案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有一公路沿
河兴建。

据图回答1~2题。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大致
流向是()
A.西北向东南流B.东南向西北流
C.东北向西南流D.西南向东北流
2.若河水暴涨,最可能被水冲毁,使行车受
阻的路段是()
A.甲B.乙C.丙D.丁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A.KLOP线B.KMOP线
C.KMNQ线D.KRQ线
4.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
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

合理的路线是()
A.KRQPT线B.KMNQPT线
C.KLOPT线D.KST线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日本有观测史以
来同时也是世界观测史上震级最高的地震——里氏9级地
震。

读图完成5~6题。

5.地震源位为于北京的()
A.东北B.东南
C.正东D.西南
6.中国援助的救灾物资由北京机场运往地震灾区,其
最短航线的航向是()
A.飞向正东B飞向东南
C.飞向东北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7.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白水河干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甲村与龙山之间的温差范围是__________。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

(答出三点即可)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点设在A点。

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地球与地图第二课时答案
课前预习案
①小②数字式③北④东西⑤南北⑥山谷⑦陡崖⑧地势高低⑨坡度大小
问题思考
1.比例尺缩小一半,为原来的1/2,图幅面积应为原来的1/4。

2.甲的海拔为1 500米,乙的海拔为500米。

二者的相对高度为1 000米。

3.A的等高线数值比100米还要低,但不会低于0米,即“小于小的”。

B的等高线数值比200
米还要高,但不会高于300米,即“大于大的”。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1)乙。

乙处坡度比甲处平缓,且靠近河流,灌溉方便。

(2)A洼地的河流狭窄出口处,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

(3)300~40050~150
反思归纳
1.密陡大陡
2.坡度灌溉水源
3.肚子大,出口小
探究点二
(1)Ⅱ方案充分考虑了坡度条件,走向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使道路坡度小,施工难度小;
通行较为轻松和安全。

(2)如下图,由剖面图可知,由于视线阻挡,在M观景台不能看到湖泊全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