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第3课时) 培优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课件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例 3 在铁路a的同侧有两个工厂A和B,要在铁路边建一货 场C,使A、B两个工厂到货场C的距离相等,试在图 2.4-6 中作出点C.
解题秘方:连接AB,作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 解:连接AB,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a于点C. 如图2.4-6, 点C即为所求.
方法点拨
尺规作图时要注意虚实线,即辅助性的线 用虚线,所要画的线用实线,同时要注意保留 作图痕迹.
3.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关系 (1)如图2.4-9,都与距离有关,条件PD⊥OA,PE⊥OB 都具备; (2)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性质 (角的内部的)点到角两边的 判定 距离相等.
4. 拓展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到三边 的距离相等.
特别提醒
1. 使用该判定定理的前提是这个点必须在角的内部. 2. 角平分线的判定是由两个条件(垂线,线段相等) 得到一个结论(角平分线). 3.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是证明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它比利用三角形全等证两角相等更方便快捷.
特别解读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中的“ 距离”是 “该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2. 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直接证明线段相 等,不必再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因此它为证明 线段相等提供了新方法.
例 1 如图2.4-2,在△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DE,分 别与AB边和AC边交于点D和点E,BC边的垂直平分
解题秘方: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可知,证明 AD所在的直线上的点A和点D到线段EF的两个端 点的距离相等即可.
解:线段AD所在的直线是线段EF的垂直平分线. 证明:如图2.4-4,连接DE、DF. ∵ AD为∠BAC的平分线,∴∠EAD=∠FAD. 在△AED和△AFD中,
AE=AF, ቐ∠EAD=∠FAD,∴△AED≌△AFD. ∴ DE=DF.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堂堂练(含答案)
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023-2024学年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堂堂练1.如图,在Rt△ABC中,观察作图痕迹,若BF=2,则CF的长为( )A..B.3C.2D.2.如图所示,在中,,根据尺规作图的痕迹,可以判断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 B. C. D.3.李老师布置了一道几何题: “如图, 在四边形ABCD中,,. 求证: AC 垂直平分BD.”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作业.关于两位同学的作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都对B. 甲不对, 乙对C. 甲、乙都不对D. 甲的证明过程正确,乙除了最后标注的依据不正确外, 其余都是正确的4.如图,BD为的角平分线,于点E,,,则的面积是( )A.5B.7C.7.5D.105.如图,AD是中的平分线,于点E,,,,则AC的长是( )A.3B.4C.6D.56.如图,已知线段AB,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D两点,作直线CD交AB于点E,在直线CD上任取一点F,连接FA,FB.若,则____________.7.如图,OP平分,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则PQ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8.如图,中,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若的周长为20,为4,求的周长.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由图可得,直线DE为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故选C.2.答案:D解析:根据尺规作图的痕迹可知AD是的角平分线,,,,,在和中,,,,是直角三角形,,,,但DE不一定平分AB,不一定等于,不一定等于,故选D.3.答案:D解析:甲的证明过程正确,乙除了最后标准的依据不正确外,其余都是正确的,故选D.4.答案:A解析:过D点作于H,如图,BD为的角平分线,,,,.故选:A.5.答案:D解析:如图,过点D作于F,AD是中的平分线,,,,,,,.故选D.6.答案:5解析:由题意知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F在直线CD上,,,.故答案为5.7.答案:解析:PQ垂直于OM时,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即PQ最小,所以PQ的取值范围是.8.答案:的周长为解析:为的垂直平分线,,,的周长为20,为4,,即,的周长为,的周长为12.。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PPT课件
●A
l E●
C●
● D H●
●F
●B
G●
2.2 轴对称的性质(1)
(3)连接AE、BG, AE与BG平行吗?为什么? 解:(3)平行. 因为 A和E,B和G是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所以 l⊥AE ,l⊥BG. 所以 AE ∥BG.
●A
l E●
C●
● D H●
●F
●B
G●
2.2 轴对称的性质(1)
所以 线段OA、OA′重合,
即
O是AA′的中点.
因为 ∠1=∠2 且 ∠1+∠2=180°,
所以 ∠1=∠2=90°.
所以 l 垂直且平分AA′.
2.2 轴对称的性质(1)
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midpoint perpendicular).
如图,直线 l 交线段AB于点O, ∠1=90°,AO=BO,
(1) (3)
(2) (4)
2.2 轴对称的性质(1)
活动一:
如图所示,把一张纸折叠后,用针扎一个孔;
再把纸展开,两针孔分别记为点A、点A′,折
痕记为l ;连接AA′,AA′与l相交于点O .
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
l
●
l
AO
A′
●
●
2.2 轴对称的性质(1)
l
12
A●
o
● A′
因为 把纸沿折痕 l 折叠时,点A、A′重合,
3.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线段所在直线的交点在对称 轴上或对称线段所在直线互相平行.
2.2 轴对称的性质(2)
思考:
如图,点A、B、 C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 请你再找一个格点D, 使点A、B、C、D组成 一个轴对称图形.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3)》ppt课件
2021年秋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课件ppt
垂直平分线l1,l2相交于点O.求证:点O在BC的
垂直平分线上.
A
l1
O
l2
B
C
课件在线
8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2)
说说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件在线
9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2)
作业
P57-58习题2.4,分析第5、6题的解法, 任选1题写出过程.
课件在线
10
课件在线
11
学校公开课 教育教学样板
讲课人:教育者
年
班
课件在线
1
初中数学 八年级(上册)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2)
作 者:陈锁林(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
课件在线
2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2)
做一做
在一张薄纸上画一条线段AB. 你能找出与线段AB的端点A、B距离相 等的点吗? 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A
B
课件在线
3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2)
想一想
一个点到一条线段的两端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 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吗?
Q
A
M
B
课件在线
4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2)
定理 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垂直 平分线上.
因为QA=QB , 所以点Q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Q
A
B
课件在线
5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2)
试一试
你能用尺规画出任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吗?如果能,说说你作图的依据.
A
B
课件在线
6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2)
试一试
在直线AB外任取一点C,用刚学的方法 作出线段BC、AC的垂直平分线,你发现了 什么?
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说课稿-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说课稿-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中的第2.4节,主要介绍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线段和角的轴对称定义、判断和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了线段和角的度量和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线段和角的理解,并通过绘制轴对称图形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线段的轴对称定义及其性质;2.理解角的轴对称定义及其性质;3.掌握判断线段和角是否具有轴对称的方法;4.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绘制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1.注重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推理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理解轴对称性的概念和特点;3.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心思,培养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线段的轴对称性及其判断方法;2.角的轴对称性及其判断方法;3.绘制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引入新知:1.利用实例引入轴对称的概念,例如一把剪刀、一个图形等,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特点;2.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轴对称的特点,例如镜面对称;3.引入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的概念,让学生讨论并理解。
讲解与练习:1.通过示例和图形,讲解线段的轴对称性,并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线段是否具有轴对称性的方法;2.通过示例和图形,讲解角的轴对称性,并引导学生掌握判断角是否具有轴对称性的方法;3.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判断线段和角是否具有轴对称性的能力。
拓展与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绘制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2.组织学生进行绘制图形的练习,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和创造力;3.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绘制图形的方法和策略。
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第1课时)(同步课件)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
∵∠BAC=∠BAD+∠CAE+∠DAE
∴∠DAE=∠BAC-(∠BAD+∠CAE)=2α-180°
思维拓展
在△ABC中,∠BAC=α,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边AC的垂直平
分线交BC于点E,连接AD,AE,则∠DAE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
P
● 2
●
●
A●
●
P3
O
●
B(A)
新知归纳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符号语言:
l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A●
∴ PA=PB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用途:
相等的线段
P
●
O
B
操作与思考
思考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外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吗?
B
理由: 在l上另取一点P,连接PA、PB、PA'.
由作图可知,l是AA'的垂直平分线,
A
∴ AP=A'P,AM=A'M,
l
M
A'
∴ AM+BM=A'M+BM=A'B,
P
AP+BP=A'P+BP,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
A'B<A'P+BP.
即AM+BM最短.
课堂小结
线
段
垂
直
平
分
线
的
性
质
内容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线段、角的对称性》培优辅导专题训练【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线段、角的对称性》培优辅导专题训练1.如图,△ABC中,AB与AC的垂直平分线EF和MN分别交BC于E,N,垂足分别为F,M若∠EAN=40°,则∠BAC的度数是.2.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AB=6,BC=4,DE=2,则△ABC的面积为.3.如图点D是△ABC的两外角平分线的交点,下列说法:①AD=CD;②AB=AC;③D到AB、BC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点D在∠B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说法的序号是.4.如图,△ABC中,∠CAB和∠CBA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连接PC,若△P AB、△PBC、△P AC的面积分别为S1、S2、S3,则S1S2+S3.(填“>”“<”或“=”)5.如图AE是∠CAM的角平分线,点B在射线AM上,DE是线段BC的中垂线交AE于E,过点E作AM的垂线交AM于点F.若∠ACB=28°,∠EBD=25°,则∠AED=°.6.如图,AD是△ABC的平分线,DF⊥AB于点F,DE=DG,AG=16,AE=8,若S△ADG=64,则△DEF的面积为.7.如图,在△ABC中,直线l垂直平分BC,射线m平分∠ABC,且l与m相交于点P,若∠A=60°,∠ACP=15°,则∠ABP=°.8.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12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F,则MN的长为.9.如图,已知:∠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AB=6,AC=3,则BE=.10.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BCD=90°,BD平分∠ABC,AB=6,BC=9,CD =4,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2,BC=12,CD=18,E为BC边中点,若AE平分∠BAD,DE平分∠ADC,∠AED=120°,则AD的长为.12.如图,△ABC中,P是角平分线AD,BE的交点.求证:点P在∠C的平分线上.13.已知:如图,BP、CP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PM⊥AB于点M,PN⊥AC于点N.求证:P A平分∠MAN.14.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PD⊥AC于点D,PH⊥BA于点H.(1)若PH=8cm,求点P到直线BC的距离;(2)求证:点P在∠HAC的平分线上.15.已知,在△ABC中,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点D,交直线BC于点E.MN垂直平分AC,垂足为点M,交直线BC于点N,连接AE,AN.(1)如图①,若∠BAC=100°,求∠EAN的大小;(2)如图②,若∠BAC=70°,求∠EAN的大小;(3)若∠BAC=α(α≠90°),用含α的式子表示∠EAN的大小(直接写出结果即可).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C,过点A作BC的平行线AF交CD于F,延长AB、DC交于点E.求证:(1)AC平分∠EAF;(2)∠F AD=∠E.17.如图,在△ABC中,点E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AE,BD垂直平分AE,垂足为F,交AC于点D,连接DE.(1)若△ABC的周长为18,△DEC的周长为6,求AB的长.(2)若∠ABC=30°,∠C=45°,求∠CDE的度数.18.在△ABC中,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1)①如图(1),当∠B=60°,∠ACB=90°,则∠AFC=;②如图(2),如果∠ACB不是直角,∠B=60°时,请问在①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如图(3),在②的条件下,请猜想EF与D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19.如图所示,在△ABC中,DE、MN是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其垂足分别为D、M,分别交BC于E、N,且DE和MN交于点F.(1)若∠B=20°,求∠BAE的度数;(2)若∠EAN=40°,求∠F的度数;20.如图,DE⊥AB于E,DF⊥AC于F,若BD=CD、BE=CF.(1)求证:AD平分∠BAC;(2)直接写出AB+AC与AE之间的等量关系.参考答案1.解:EF、MN是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AE=BE,AN=CN,∴∠BAE=∠B,∠CAN=∠C,∵∠EAN=40°,∠B+∠BAE+∠EAN+∠CAN+∠C=180°,∴∠BAE+∠CAN=70°,∴∠BAC=∠BAE+∠CAN+∠EAN=110°,故答案为:110°.2.解:过D点作DH⊥BC于H,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H⊥BC,∴DH=DE=2,∴S△ABC=S△ABD+S△BCD=×6×2+×4×2=10.故答案为10.3.解:AD与CD不能确定相等,AB与AC也不能确定相等,所以①②错误;作DE⊥BA于E,DF⊥BC于F,DH⊥AC于H,如图,∵AD平分∠EAC,∴DE=DH,同理可得DH=DF,∴DE=DF,即D到AB、BC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所以③正确;∴点D在∠B的平分线上;所以④正确.故答案为③④.4.解:过P点作PD⊥AB于D,PE⊥BC于E,PF⊥AC于F,如图,∵∠CAB和∠CBA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PD=PF,PD=PE,∴PD=PE=PF,设PD=PE=PF=t,∵S1=PD•AB=•AB,S2+S3=PE•BC+PF•AC=•(BC+AC),而AB<BC+AC,∴S1<S2+S3.故答案为<.5.解:连接CE,过E作ER⊥AC于R,CD交ER于Q,AE交BC于O,∵DE是线段BC的中垂线,∴∠EDC=90°,CE=BE,∴∠ECB=∠EBD,∵∠EBD=25°,∴∠ECB=25°,∴∠DEB=∠CED=90°﹣25°=65°,∵ER⊥AC,ED⊥BC,∴∠QRC=∠QDE=90°,∴∠ACB+∠CQR=90°,∠EQD+∠QED=90°,∵∠CQR=∠EQD,∴∠ACB=∠QED,∵∠ACB=28°,∴∠QED=28°,∵AE平分∠CAM,ER⊥AC,EF⊥AM,∴ER=EF,在Rt△ERC和Rt△EFB中,,∴Rt△ERC≌Rt△EFB(HL),∴∠EBF=∠ACE=∠ACB+∠ECD=28°+25°=53°,∵∠EFB=90°,∴∠BEF=90°﹣∠EBF=90°﹣53°=37°,∴∠REF=∠RED+∠BED+∠BEF=28°+65°+37°=130°,∵∠ARE=∠AFE=90°,∴∠CAM=360°﹣90°﹣90°﹣130°=50°,∵AE平分∠CAM,∴∠CAE=CAM=25°,∴∠DOE=∠CAE+∠ACB=25°+28°=53°,∵ED⊥BC,∴∠EDB=90°,∴∠AED=90°﹣∠DOE=90°﹣53°=37°,故答案为:37.6.解:过D点作DH⊥AC于H,如图,∵S△ADG=64,∴×AG×DH=64,∴DH==8,∵AD是△ABC的平分线,DF⊥AB,DH⊥AC,∵DF=DH=8,在Rt△DEF和Rt△DGH中,,∴Rt△DEF≌Rt△DGH(HL),∴EF=HG,同理可得Rt△ADF≌Rt△ADH,∴AF=AH,∵EF=AF﹣AE=AH﹣AE=AG﹣HG﹣AE=16﹣EF﹣8,∴EF=4,∴S△DEF=×EF×DF=×4×8=16.故答案为16.7.解:设∠ABP=x,∵BP平分∠ABC,∴∠CBP=∠ABP=x,∵直线l垂直平分BC,∴PB=PC,∴∠PCB=∠CBP=x,∴60°+15°+x+x+x=180°,解得,x=35°,即∠ABP=35°,故答案为:35.8.解:∵AB=AC,∴∠B=∠C,∵∠A=120°,∴∠B=∠C=30°,连接AM,AN,∵M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M=BM,∠BAM=∠B=30°,∴∠CAM=∠BAC﹣∠BAM=120°﹣30°=90°,∴CM=2AM=2BM,∴3BM=BC=12cm,∵BM=4cm,同理可得,CN=4,∴MN=BC﹣CN﹣BM=12﹣4﹣4=4(cm).故答案为:4cm.9.解:连接CD,BD,∵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F⊥AC,∴DF=DE,∠F=∠DEB=90°,∠ADF=∠ADE,∴AE=AF,∵DG是BC的垂直平分线,∴CD=BD,在Rt△CDF和Rt△BDE中,,∴Rt△CDF≌Rt△BDE(HL),∴BE=CF,∴AB=AE+BE=AF+BE=AC+CF+BE=AC+2BE,∵AB=6,AC=3,∴BE=1.5.故答案为:1.5.10.解:过点D作DE⊥BA的延长线于点E,如图所示.∵BD平分∠ABC,∴DE=DC=4,∴S四边形ABCD=S△ABD+S△BCD,=AB•DE+BC•CD,=×6×4+×9×4,=30.故答案为:30.11.解:如图,在线段AD上截取AF=AB,DC=DG,连接EF,EG.∵E是BC的中点,∴BE=CE=BC,∵AB=AF,∠BAE=∠F AE,EA=EA,∴△ABE≌△AFE(SAS),同法可证,△DEG≌△DEC(SAS),∴BE=FE,∠AEB=∠AEF,CE=EG,∠CED=∠GED,∵BE=CE,∴EF=EG,∵∠AED=120°,∠AEB+∠CED=180°﹣120°=60°,∴∠AEF+∠GED=60°,∴∠FEG=60°,∴△FEG是等边三角形.∴FG=GE=EF=BC,∵AD=AF+FG+GD,∴AD=AB+CD+BC=2+18+6=26,故答案为26.12.证明:如图,过点P作PM⊥AB,PN⊥BC,PQ⊥AC,垂足分别为M、N、Q,∵P在∠BAC的平分线AD上,∴PM=PQ,P在∠ABC的平分线BE上,∴PM=PN,∴PQ=PN,∴点P在∠C的平分线.13.证明:作PD⊥BC于点D,∵BP是△ABC的外角平分线,PM⊥AB,PD⊥BC,∴PM=PD,同理,PN=PD,∴PM=PN,又PM⊥AB,PN⊥AC,∴P A平分∠MAN.14.(1)解:作PQ⊥BE于Q,如图,∵BP平分∠ABC,∴PH=PQ=8,即点P到直线BC的距离为8cm;(2)证明:∵PC平分∠ACE,∴PD=PQ,而PH=PQ,∴PD=PH,∴点P在∠HAC的平分线上.15.解:(1)∵DE垂直平分AB,∴AE=BE,∴∠BAE=∠B,同理可得:∠CAN=∠C,∴∠EAN=∠BAC﹣∠BAE﹣∠CAN,=∠BAC﹣(∠B+∠C),在△ABC中,∠B+∠C=180°﹣∠BAC=80°,∴∠EAN=∠BAC﹣(∠BAE+∠CAN)=100°﹣80°=20°;(2)∵DE垂直平分AB,∴AE=BE,∴∠BAE=∠B,同理可得:∠CAN=∠C,∴∠EAN=∠BAE+∠CAN﹣∠BAC,=(∠B+∠C)﹣∠BAC,在△ABC中,∠B+∠C=180°﹣∠BAC=110°,∴∠EAN=∠BAE+∠CAN﹣∠BAC=110°﹣70°=40°;(3)当0°<α<90°时,∠EAN=180°﹣2α;当90°<α<180°时,∠EAN=2α﹣180°.16.证明:(1)∵BD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C,∴BA=BC,∴∠BAC=∠BCA,∵BC∥AF,∴∠CAF=∠BCA,∴∠CAF=∠BAC,即AC平分∠EAF;(2)∵BD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C,∴DA=DC,∴∠DAC=∠DCA,∵∠DCA是△ACE的一个外角,∴∠DCA=∠E+∠EAC,∴∠E+∠EAC=∠F AD+∠CAF,∵∠CAF=∠EAC,∴∠F AD=∠E.17.解:(1)∵BD是线段AE的垂直平分线,∴AB=BE,AD=DE,∵△ABC的周长为18,△DEC的周长为6,∴AB+BE+EC+CD+AD=18,CD+EC+DE=CD+CE+AD=6,∴AB+BE=18﹣6=12,∴AB=6;(2)∵∠ABC=30°,∠C=45°,∴∠BAC=180°﹣30°﹣45°=105°,在△BAD和△BED中,,∴△BAD≌△BED(SSS),∴∠BED=∠BAC=105°,∴∠CDE=∠BED﹣∠C=105°﹣45°=60°.18.解:(1)①∵∠B=60°,∠ACB=90°,∴∠BAC=90°﹣60°=3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F AC=∠BAC=×30°=15°,∠FCA=∠ACB=×90°=45°,∴∠AFC=180°﹣15°﹣45°=120°;故答案为:120°.②∵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F AC+∠FCA=(∠BAC+∠ACB)=(180°﹣∠B),∴∠AFC=180°﹣(∠F AC+∠FCA)=180°﹣(180°﹣∠B)=90°+∠B,∵∠B=60°,∴∠AFC=90°+×60°=120°;(2)如图,过点F作FG⊥BC于G,作FH⊥AB于H,作FM⊥AC于M,∵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FG=FH=FM,∵∠EFH+∠DFH=120°,∠DFG+∠DFH=360°﹣90°×2﹣60°=120°,∴∠EFH=∠DFG,在△EFH和△DFG中,,∴△EFH≌△DFG(AAS),∴EF=DF.19.解:(1)∵DE是边AB的垂直平分线,∴AE=BE,∵∠B=20°,∴∠BAE=∠B=20°;(2)∵DE、MN是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AE=BE,AN=CN,∴∠BAE=∠B,∠CAN=∠C,∵∠EAN=40°,∠B+∠BAE+∠EAN+∠CAN+∠C=180°,∴∠BAE+∠CAN=70°,∴∠BAC=∠BAE+∠CAN+∠EAN=110°,∵∠ADF=∠AMF=90°,∴∠F=360°﹣∠ADF﹣∠AMF﹣∠BAC=360°﹣90°﹣90°﹣110°=70°;∴△AEN周长的范围为:<AE+EN+AN<17.20.(1)证明:∵DE⊥AB于E,DF⊥AC于F,∴∠E=∠DFC=90°,∴△BDE与△CDF均为直角三角形,∵∴△BDE≌△CDF(HL).∴DE=DF,即AD平分∠BAC;(2)AB+AC=2AE.证明:∵BE=CF,AD平分∠BAC,∴∠EAD=∠CAD,∵∠E=∠AFD=90°,∴∠ADE=∠ADF.在△AED与△AFD中,∵,∴△AED≌△AFD(ASA).∴AE=AF.∴AB+AC=AE﹣BE+AF+CF=AE+AE=2AE.。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3)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a
b
c
实际应用
如图,直线a、b、c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
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可供选择的
地址有几处?如何选?
a
b
c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 到角两边 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在角的平分线上
DF⊥AC于点F,且BD=DC,
试说明:BE=CF.
E
D
B
∟
CF
A
合练探学
角内部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 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吗?
如图,点Q在∠AOB内部,
QD⊥OA,QE⊥OB,且
O
QD=QE,则点Q在∠AOB
的角平分线上吗?为什么?
DA Q
EB
通过上述研究,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合练探学
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几何语言: ∵ QD⊥OA, QE⊥OB
QD = QE
O
∴OQ平分∠AOB
DA Q
EB
新知归纳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判定
图形 C
C
P
P
已知 条件
结论
OP平分∠AOB PD⊥OA于D PE⊥OB于E
PD=PE
PD=PE PD⊥OA于D PE⊥OB于E
么发现?
PD=PE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猜想?
DA D
D P PP
C
O
猜想: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
E EE B
离相等.
精练引学
已知:如图,OC平分∠AOB,点P是OC上的任意一点,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 线段、角的对称性 教案
【课题】2.4 角的对称性(1)【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角的折叠过程探索角的对称性,并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的方法;2.使学生会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3.培养学生实践探索的科学习惯.【学习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应用.【预习导航】 一、预习作业:1、角 轴对称图形(填“是”或“不是”), 是它的对称轴.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 距离相等.3、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 上.4、如图,OP 是∠AOB 的平分线,C 是OP 上一点,CE ⊥OA 于点E ,CF ⊥OB 于点F ,CE =6㎝,则CF = ㎝,理由是 .二、合作探究:活动一:请同学们准备一张薄纸,在上面任意画一个角(∠AOB ),折纸使两边OA 、OB 重合,你发现折痕与∠AOB 有什么关系?结论:角是轴对称图形, 是它的对称轴.活动二:在∠AOB 的平分线上任意取一点P ,分别画点P 到OA 、OB 的垂线段PC 和PD ,BOF 第4题PC和PD相等吗?会有什么结论?结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距离相等.思考:我们知道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点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吗?结论: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三、预习检测:1、到三角形的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2、如图,AD平分BAC,∠C=90°,DE⊥AB,那么: (1)DE和DC相等吗?为什么? (2) AE和AC相等吗?为什么?【课堂导学】例1任意画∠O,在∠O的两边上分别截取OA、OB,使OA=OB,过点A画OA的垂线,过点B画OB的垂线,设两条垂线相交于点P,点O在∠APB的平分线上吗?为什么?例2 如图,已知AB ∥CD ,∠ABC 与∠B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EF ⊥BC ,EF=4㎝,求平行线AB 、CD 之间的距离.【效果检测】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两条相交直线B 、线段C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相等线段D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相等线段 2.在△ABC 中,AB =BC ,BD 平分∠ABC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D 平分ACB 、AD ⊥BDC 、AD 垂直平分BC , D 、BD 垂直平分AC3.“西气东输”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创世工程,现有两条高速公路l 1、l 2和两个城镇A 、B (如图),准备建一个燃气控制中心站P ,使中心站到两条公路距离相等,并且到两个城镇等距离,请你画出中心站的位置.(保留画图痕迹,不写画法)FEDCB A4.如图,在△ABC中,∠C = 90°,AD平分∠BAC,且CD = 5,求点D到AB的距离.AB。
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同步练+++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交BC于点D,若△ABC的周长为19cm,AE=3cm,则△ACD的周长为()A.22cm B.19cm C.13cm D.7cm2.如图,在△ABC中,BC的垂直平分线交AC,BC于点D,E.若△ABC的周长为30,BE=5,则△ABD 的周长为()A.10B.15C.20D.253.如图,△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D、E,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点F、G,若∠BAC=100°,则∠EAG的度数是()A.10°B.20°C.30°D.40°4.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ABD的周长为13,△ABC的周长为()A.16B.13C.19D.105.如图,在Rt△ABC中,∠B=90°,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已知∠BAE =10°,则∠C的度数为()A.30°B.40°C.50°D.60°6.如图,在Rt△ABC中,∠ACB=90°,BC=3,AC=4,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CE的长为()A.B.C.D.27.如图,OP平分∠MON,P 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 A=2,则PQ的最小值为()A.1B.2C.3D.48.如图,在△ABC中,∠BAC=80°,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边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F,交BC于点G,连接AE,AG.则∠EAG的度数为()A.35°B.30°C.25°D.20°二.填空题1.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线段BC于点E.BC=6,AC=5,则△ACE的周长是.2.已知:△ABC是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点P是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点O是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当P、O同时在不等边△ABC的内部时,那么∠BOC和∠BPC的数量关系是:∠BOC=.3.如图,在Rt△ABC中,∠ACB=90°,BD是∠ABC的平分线,DE⊥AB,垂足为E,若△ABC和△ADE 的周长分别为30和6,则BC的长为.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AD=5,AB=6,若△ACD的面积为10,则△ABC的面积为.5.已知:如图,D是BC上一点,AD平分∠BAC,AB=3,AC=2,若S△ABD=a,则S△ADC=.(用a的代数式表示)6.如图,△ABC中,D是AB的中点,DE⊥AB,∠ACE+∠BCE=180°,EF⊥AC交AC于F,AC=12,BC=8,则AF=.二.解答题1.如图,AD∥BC,∠D=90°,∠CPB=30°,∠DAB的角平分线与∠CBA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D,P,C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P AD的度数;(2)求证:P是线段CD的中点.2.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求AC长.3.如图,Rt△ABC中,∠ACB=90°,D是AB上一点,BD=BC,过点D作AB的垂线交AC于点E,求证:BE垂直平分CD.4.如图,△ABC中,∠BAC=105°,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E、G分别为垂足.(1)求∠DAF的度数;(2)如果BC=8,求△DAF的周长.5.如图,△ABC中,D为BC的中点,DE⊥BC交∠BAC的平分线于E,EF⊥AB,交AB于F,EG⊥AC,交AC的延长线于G,试问:BF与CG的大小如何?证明你的结论.6.如图,四边形ABDC中,∠D=∠ABD=90°,点O为BD的中点,且OA平分∠BAC.(1)求证:OC平分∠ACD;(2)求证:OA⊥OC;(3)求证:AB+CD=A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
结论
• 内容:对任意三角形,存在一个点,这个点到三 角形的三边距离相等;这个点是任意两个内角的 平分线的交点。
解:
∵BP平分ABC PD AB PF BC PD PF
∵CP平分ACB PE AC PF BC PE PF PD PE PF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3)
说说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3、角内部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这个 角的角平分线上 4、对任意三角形,存在一个点,这个点到三角形的三边 距离相等;这个点是任意两个内角角平分线OC任意取一点P, PD⊥OA,PE⊥OB,PD与PE相等吗?为什么?
D A P C E B
O
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 内容: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 如何证明? 解:
过点P作PC OA, PD OB
∵PC OA, PD OB
PCO PDO ___ OP平分AOB AOP _____ 在 COP和 DOP中 PCO PDO AOP _____ OP OP COP DOP PC PD
书写格式:
∵OP是AOB的平分线
PC OA PD OB PC PD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3)
想一想
角内部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 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吗?
如图,若点Q在∠AOB内部, QD⊥OA, QE⊥OB,且QD=QE,点Q在∠AOB的角平分线 A D 上吗?为什么?
O E Q B
通过上述研究,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画图,度量与分析
• • • • • 1、画三角形ABC; 2、画∠B,∠C的平分线,交于点P; 3、过点P作AB, AC,BC 的垂线段PD,PE,PF; 4、量出PD,PE,PF的长度; 看看,有何发现?看其他同学的结果是否一样?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3)
AOB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3)
做一做
在一张薄纸上画 ∠AOB,操作并思考: 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为什么?
A O B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3)
想一想
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在哪里?为什么?
A O
C
B
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4 线段、角的对称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