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二醇对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中华绒螯蟹性腺加热熟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分析_高先楚
![中华绒螯蟹性腺加热熟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分析_高先楚](https://img.taocdn.com/s3/m/8dc03ed42cc58bd63186bdbf.png)
现代食品科技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 Vol.30, No.9中华绒螯蟹性腺加热熟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和 脂肪酸组成分析高先楚 ,王锡昌 ,顾赛麒 ,陶宁萍 ,庄静 ,谢雨岑 ,邹磊 ,刘明英 (1.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210306)(2.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摘要:对中华绒螯蟹生/熟性腺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同时测定了生鲜和熟制性腺中的脂肪酸组成。
结果表明,所测 四个样品中共检查出 62 种物质,对这些物质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和气味活性值计算后发现,雌/雄蟹性腺中的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性 差异,且在由生变熟的过程中,有大量的醛类、呋喃类、含氮类化合物、含硫类化合物产生,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为:3-甲基丁醛、 2-甲基丁醛、辛醛、2-戊基呋喃、二甲基二硫化物等物质,这些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气味活性值(OAV 值) ,对香气贡献较大。
我们 推断这些化合物可能是加热过程中由风味前提物质反应分解生成。
中华绒螯蟹性腺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UFA)高达 75%左右,且在 由生变熟的过程中,与风味相关性较大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变化明显,变化趋势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呈现正相关性,说明脂质 是产生蟹性腺风味的重要前体物质。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挥发性成分;显著性差异分析;气味活性值;脂肪酸 文章篇号: 1673-9078(2014)9-265-274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4.09.0441 1 1 1 1 1 1 2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and Fatty Acids Derived from Eriocheir sinensis Gonad before and after CookingGAO Xian-chu1, WANG Xi-chang1, GU Sai-qi1, TAO Ning-ping1, ZHUANG Jing1, XIE Yu-cen1, ZOU Lei1, LIU Ming-ying2 (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10306, China) (2. School of Biotechnolog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Abstract: The volatile flavor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gonads were trapped by a new material (Mono Trap) and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meanwhile, the fatty acids in raw and cooked gonads were also studied. A total of 62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GC-MS. Male/female gonads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 large number of aldehydes, furans, nitrogen-containing,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were produced in cooking process, especially 3-methylbutanal, 2-methylbutanal, octanal, 2-pentylfuran, dimethyl disulfide, which also had high OAV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onads aroma. It was inferred that these compounds were produced by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aromatic precursors.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UFA) in raw/cooked Chinese mitten crab gonad was as high as 75%. Besides, the contents of flavor related acids (e.g.: oleic acid, linoleic acid and linolenic acid) changed remarkab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of volatile compounds during cooking. Therefore, lipid was the important aromatic precursor of Chinese mitten crab gonad. Key words: Eriocheir sinensis;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significant analysis; odor activity value; fatty acids中华绒螯蟹俗名大闸蟹,又称河蟹、毛蟹,拉丁 学名 Eriocheir sinensis。
雌激素及其受体亚型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初探
![雌激素及其受体亚型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097fee03524de518974b7d82.png)
【摘要】雌激素从多个方面调节和促进免疫功能。
雌激素主要通过与ERα和ERβ两个受体亚型结合而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并对免疫系统进行多方面、多步骤的调节和促进免疫功能。
ERα是低浓度水平的雌激素调节胸腺和脾生长的重要受体,对高浓度水平雌鼠的雌激素调节则需要ERα和ERβ共同参与对胸腺的生长调节作用。
雌激素对骨髓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通过骨髓间质细胞上的ERα、ERβ而产生的;ERα、ERβ在老年鼠的免疫系统中仍起重要作用,但主要为ERα。
【关键词】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亚型;免疫功能雌激素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和促进免疫功能的发展是从多个步骤、多个方面发挥作用的。
但有关雌激素的这些功能具体相关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大部分内容的研究仍然不清楚。
在妊娠期间,雌激素对胸腺增生和萎缩的作用非常明确[1]。
与男性相比,女性具有更高的免疫反应和相对高比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雌激素已被公认为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2]。
实验研究发现,雌激素既可减轻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性高敏反应,抑制自然杀伤细胞(NK)介导的细胞毒性和粒细胞的炎症反应,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和其他抗体的产生[3]。
雌激素与不同的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结合具有不同的生理效应。
以往认为雌激素仅通过一种受体发挥其生理功能,因而对其在不同组织产生不同的生理功能难以理解。
随着1996年Kuiper从鼠前列腺克隆出ERβ[4],ERβ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不同种属的不同组织中已被检测出[5]。
随后进一步研究发现许多组织的细胞内都表达有ERβ,并与免疫系统有关。
例如,人类妊娠中期的胎儿胸腺、脾脏组织和人类的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都有ERβ的表达。
由于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两种不同形式的存在,更利于理解和解释雌激素的不同生理功能。
在实验研究中发现ERα和ERβ还能形成异源和同源二聚体[6],如:异源二聚体ERα/ERβ和同源二聚体ERα/ERα、ERβ/ERβ,而赋予其更多的功能和结构的变化。
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卵巢和肝胰腺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学位)
![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卵巢和肝胰腺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学位)](https://img.taocdn.com/s3/m/d54a281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a.png)
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卵巢和肝胰腺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作者:于智勇, 吴旭干, 常国亮, 成永旭, 刘智俊, 杨筱珍, YU Zhi-Yong, WU Xu-Gan,CHANG Guo-Liang, CHENG Yong-Xu, LIU Zhi-Jun, YANG Xiao-Zhen作者单位:上海水产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刊名:水生生物学报英文刊名: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年,卷(期):2007,31(6)被引用次数:4次1.薛鲁征;堵南山;赖伟中华绒螯蟹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1987(03)2.堵南山;赖伟;南春容中华绒螯蟹成熟卵形态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1995(03)3.堵南山;赖伟;陈鹏程中华绒螯蟹卵黄形成的研究[期刊论文]-动物学报 1999(01)4.成永旭;堵南山;赖伟不同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 1998(04)5.成永旭;堵南山;赖伟中华绒螯蟹卵巢快速发育期内脂类积累及对抱卵的影响[期刊论文]-水产学报 2000(02)6.Wen X B;Chen L Q;Ai C X Variation in lipid composition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Eriocheir sinensis during ovarian maturation[外文期刊] 2001(1)7.李思发;王成辉;赵乃刚湖泊放养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性成熟规律研究[期刊论文]-水生生物学报 2001(04)8.吴萍;楼允东;邱高峰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变化[期刊论文]-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3(02)9.杨筱珍;吴旭干;成永旭中华绒螯蟹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期刊论文]-水产学报2007(02)10.张列士;李军河蟹增养殖技术 200211.Vogt G;Storch V;Quinito T Midgut gland as monitor organ of the nuritional value of diets in Penaeus monodon[外文期刊] 198512.方之平;潘黔生;黄风杰中华绒螯蟹消化道组织学及扫描电镜研究[期刊论文]-水生生物学报 2002(02)13.成永旭;李少菁;王桂忠锯缘青蟹卵黄发生期卵巢和肝胰腺脂类的变化[期刊论文]-海洋学报 2001(03)14.Wouters R;Molina C;Lavens P Lipid composition and vitamin content of wild female Litopenaeus vannamei in different stages of sexual maturation[外文期刊] 2001(3/4)15.Rosa R;Numes M L Biochemical changes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cycle of the deep-sea decapod Nephrops norvegicus on the south coast of Portugal[外文期刊] 200216.Hasek B E;Felder D L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ovary,embryo,and hepatopancreas in the grapsoid crabs Armases cinereum and Sesarma nr.reticulatum (Crustacea,Decapoda)[外文期刊] 2005(3)17.Rodriguez-Gonzalez H;Hernandez-Llamas A;Villarreal H Gonadal development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emale crayfish Cherax quadricarinatus (Decapoda:Parastacidae) in relation to the Gonadosomatic Index at first maturation[外文期刊] 2006(1/4)18.Williams S 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 198519.Folch J;Lees M;Stanley G H S A simple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lipids from animal tissues 1957protein,carbohydrate,lipid and RNA levels in marine invertebrate larvae 197121.上官步敏;刘正琮;李少菁锯缘青蟹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1991(02)22.Okumura T;Aida K Hemolymph vitellogenin levels and ovarian development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and non-reproductive molt cycles in the giant freshwater prawn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200023.顾志敏;何林岗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周期的组织学细胞学观察[期刊论文]-海洋与湖沼 1997(02)24.成永旭;李少菁;王桂忠锯缘青蟹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的结构变化[期刊论文]-动物学报2002(01)25.Sagi A;Shoukrun R;Levy T Reproduction and molt in previously spawned and first-time spawning red-claw crayfish Cherax quadricarinatus females following eyestalk ablation during the winter reproductive-arrest period[外文期刊] 199726.赵维信;魏华;汪志强人工诱导罗氏沼虾产卵与卵巢组织学研究 1995(04)27.南天佐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发育中卵巢超微结构、脂类组成及生殖性状的研究[学位论文] 200528.南天佐;成永旭;吴旭干第一次及第二次抱卵的中华绒螯蟹胚胎和Z1幼体质量的比较[期刊论文]-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6(01)29.陈石林三疣梭子蟹卵巢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生化组成的变化研究[学位论文] 200630.Lee R F;Walker A Lipovitellin and lipid droplet accumulation in oocytes during ovarian maturation in the blue crab,Callinectes sapidus[外文期刊] 199531.Serrano-pinto V;Vazquez-Boucard C;Villarreal-clmenares H Yolk proteins during ovary and egg development of mature female freshwater crayfish (Cherax quadricarinatus)[外文期刊] 200332.Wen X B;Chen L Q;Ai C X Variation in lipid composition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Eriocheir sinensis during ovarian maturation[外文期刊] 2001(1)33.Babu D E Observations on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source in the crab Xantho bidentatus[外文期刊] 198734.Garcia-Guerrero M;Humberto V;Racotta I S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lipids,proteins,and carbohydrates levels during development from egg extrusion to juvenile stage of Cherax quadricarinatus (Decapoda:Parastacidae)[外文期刊] 2003(1)1.张越.蔡生力.赵文.ZHANG Yue.CA Sheng-li.ZHAO Wen中华绒螯蟹首次排卵后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期刊论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5)2.于智勇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卵巢、肝胰腺及胚胎主要生化组成的变化[学位论文]20083.沈蓓杰.杨筱珍.吴旭干.常国亮.成永旭.SHEN Bei-jie.YANG Xiao-zhen.WU Xu-gan.CHANG Guo-Liang.CHENG Yong-xu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主要体征和卵巢发育影响的初步观察[期刊论文]-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17(3)4.成永旭.堵南山.赖伟.Cheng Yongxu.Du i Wei中华绒螯蟹成熟卵巢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期刊论文]-中国水产科学1999(1)5.魏薇.魏华.刘青.WEI Wei.WEI Hua.LIU Qing中华绒螯蟹体内的雌二醇对性早熟的影响[期刊论文]-水产学报2005,29(6)6.杨筱珍.吴旭干.成永旭.于智勇.南天佐.YANG Xiao-zhen.WU Xu-gan.CHENG Yong-xu.YU Zhi-yong.NAN Tian-zuo中华绒螯蟹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期刊论文]-水产学报2007,31(2)7.徐佳念.蔡生力.肖美南.刘红.XU Jia-nian.CAI Sheng-li.XIAO Mei-nan.LIU Hong中华绒螯蟹初次排卵后卵巢发育的组织学初步研究[期刊论文]-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1)8.王玉江.高天翔.韩志强.刘进贤.于常红.WANG Yu-jiang.GAO Tian-xiang.HAN Zhi-qiang.LIU Jin-xian.Y(U) Chang-Hong中国和越南青蟹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4)9.吴琴瑟锯缘青蟹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期刊论文]-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2,22(1)10.成永旭.堵南山.赖伟.Cheng Yongxu.Du i Wei中华绒螯蟹卵巢快速发育期内脂类积累以及对抱卵的影响[期刊论文]-水产学报2000,24(2)1.李树国.成永旭.周波.Anson H.Hines蓝蟹抱卵期间卵巢第二次发育过程中主要脂肪酸和脂类的变化[期刊论文]-中国水产科学 2011(3)2.张越.蔡生力.赵文中华绒螯蟹首次排卵后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期刊论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5)3.刘强.杨筱珍.成永旭.吴旭干.范丽萍.黄志峰早熟和正常中华绒螯蟹精子形态、顶体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水产科学 2009(2)4.沈蓓杰.杨筱珍.吴旭干.常国亮.成永旭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主要体征和卵巢发育影响的初步观察[期刊论文]-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3)引用本文格式:于智勇.吴旭干.常国亮.成永旭.刘智俊.杨筱珍.YU Zhi-Yong.WU Xu-Gan.CHANG Guo-Liang.CHENG Yong-Xu.LIU Zhi-Jun.YANG Xiao-Zhen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卵巢和肝胰腺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期刊论文]-水生生物学报 2007(6)。
雌激素及其受体对动物乳腺上皮细胞泌乳性能的影响(1)
![雌激素及其受体对动物乳腺上皮细胞泌乳性能的影响(1)](https://img.taocdn.com/s3/m/fc8eabb20029bd64783e2c68.png)
雌激素及其受体对动物乳腺上皮细胞泌乳性能的影响李楠,高学军(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摘要:雌激素是一种在较高等动物和人体内存在的内源性雌性激素,雌激素主要有雌二醇、雌三醇和雌酚等。
雌激素对雌性哺乳动物生殖发育及泌乳能力的影响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对雌激素及其受体对雌性哺乳动物乳腺上皮细胞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乳腺上皮细胞;泌乳中图分类号:Q57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36(2011)04-0151-03雌激素主要由卵巢的卵泡分泌,肾上腺和睾丸亦可分泌少量雌激素,雌激素中生理活性最强的是雌二醇(E2)。
雌激素在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针对多种器官产生 雌激素样作用 ,其效应部位包括乳房、卵巢和子宫。
雌激素不仅可以刺激乳腺导管的生长,也可以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及乳汁生成。
在青春发育期,卵巢的卵泡成熟,开始分泌大量的雌激素,雌激素可促进乳腺导管的上皮增生,乳管及小叶周围结缔组织发育,使乳管延长并分枝,雌激素对乳腺小叶的形成及乳腺成熟,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必须有完整的垂体功能系统的控制。
雌激素可刺激垂体前叶合成与释放催乳素,从而促进乳腺的发育;而大剂量的雌激素又可竞争催乳素受体,从而抑制催乳素的泌乳作用。
妊娠中后期的雌激素则主要来源于胎盘的绒毛膜上皮,雌激素在其他激素如黄体素等的协同作用下,还可促进腺泡的发育及乳汁的生成。
作者对雌激素及其受体对雌性哺乳动物乳腺上皮细胞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1 雌激素及其受体雌激素(estro gen,E)如雌二醇(E2)是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之一,在乳腺生长发育和泌乳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雌激素中生理活性最强的是雌二醇。
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应用催乳素、瘦素和雌激素使乳蛋白 乳球蛋白表达增加(Yonatan等,2009)。
收稿日期:2010-09-15作者简介:李楠(1983-),女,黑龙江人,硕士,研究方向:乳腺的泌乳机理与调控。
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表达分泌特征的组织学研究
![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表达分泌特征的组织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35ac0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4f.png)
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表达分泌特征的组织学研究张凤娟;曹佳培;王鹏;穆淑梅;康现江【摘要】为了探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皮抑制激素(molt-inhibiting-hormone,MIH)的表达分泌特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0a-MIH,并制备了MIH的兔抗多克隆抗体.制备出的多克隆抗体用于MIH在中华绒螯蟹视上神经节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眼柄视上神经节分泌细胞中细胞类型1,2,3,4都参与了MIH的分泌,窦腺也呈现阳性反应.【期刊名称】《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35)003【总页数】6页(P272-277)【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作者】张凤娟;曹佳培;王鹏;穆淑梅;康现江【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动物系统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动物系统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动物系统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动物系统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动物系统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第一作者:张凤娟(1988-),女,辽宁朝阳人,河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康现江(1964-),男,河北邯郸人,河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细胞发育分化及其调控方面的研究.E-mail:**************.cnKey words:Eriocheirsinensis; molt inhibiting hormone; polyclonal antibody; immunohistochemical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蜕皮抑制激素(molt-inhibiting-hormone, MIH)属于甲壳动物高血糖激素家族(crustacean hyperglycemic hormone family)神经肽.该家族的激素包括:高血糖激素(crustacean hyperglycemic hormone, CHH)、蜕皮抑制激素、性腺抑制激素(gonad-inhibiting hormone, GIH)、大颚器抑制激素(mandibular organ-inhibiting hormone, MOIH). 这些激素均包含6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3个链内二硫键.由于其结构相似,它们也具有交叉的生物学功能[1-4]. 这些激素产生于眼柄的端髓 X器(medulla terminalis X-organ ,MT-XO)或无眼柄甲壳类前脑相应的位置,释放到窦腺,进入血淋巴系统,参与调节甲壳类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5-6].MIH通过与蜕皮激素(ecdysone)相互作用调节甲壳动物蜕皮进程[7]. 以前的研究认为MIH只在甲壳动物的眼柄视上神经节的X器官中表达,但是具体在眼柄视上神经节的哪几种分泌细胞中表达尚且未知[8-9]. 据报道,X器官中,小神经元细胞(直径15~25 μm)产生促色素细胞激素,而大神经元细胞(直径30~70 μm)产生高血糖家族激素[3,10]. 近年来研究发现,MIH不仅在X器官中有分布,而且在甲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胸神经节、腹神经节和脑)中也存在,但与眼柄中的MIH相比,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MIH发挥不同的作用[3,11].本实验利用分子生物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中华绒螯蟹MIH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对其在视上神经节的分泌情况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实验用中华绒螯蟹购自河北省白洋淀;新西兰大白兔由河北大学实验中心提供;pET-30a载体(TaKaRa)、表达菌株大肠杆菌Rosseta(DE3)为本实验室保存.1.2.1 中华绒螯蟹MIH蛋白的表达与纯化按照姚燕等[12]的研究方法获得中华绒螯蟹的MIH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命名为pET-30a-MIH.将pET-30a-MIH质粒导入大肠杆菌Rosseta(DE3)感受态细胞,37 ℃,200r/min振荡培养至OD600为0.6左右时,用0.5 mmol/L IPTG诱导表达4 h,超声破碎后,离心收集沉淀,用8 mol/L的尿素溶解2 h,12 000 r/min 4 ℃离心20 min,取其上清液用镍柱进行纯化,纯化后的蛋白用体积分数为12%的SDS-PAGE检测.1.2.2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异性检测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兔抗多克隆抗体,在注射蛋白时,每次注射抗原2.0 mg,间隔7~10 d,注射4次;获得免疫血清. 利用双向免疫扩散法检测抗体效价. 用western blot法对血清的特异性进行检测,其中实验组以融合蛋白为抗原,以MIH抗血清为一抗,而对照组以免疫前血清代替一抗,具体操作步骤按常规western blot法进行.1.2.3 MIH在视上神经节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解剖处于蜕皮间期的中华绒螯蟹眼柄置于布氏固定液(未加冰醋酸)中,4 ℃固定过夜,梯度脱水,常规石蜡包埋,进行连续切片,切片厚度为6 μm,50 ℃烤片;常规脱蜡至水,用体积分数为3%的H2O2处理7~10 min,以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蒸馏水浸泡冲洗. 用柠檬酸缓冲液(pH 6.0),采用微波修复法修复抗原. 用质量分数为5%的BSA室温孵育30 min. 一抗(MIH抗血清)4 ℃过夜孵育,对照组用PBS代替一抗进行孵育. PBS浸洗3次,每次5 min,在样品上滴加抗兔生物素化二抗,37 ℃孵育20 min,PBS 洗掉二抗. 加上SABC 37 ℃孵育20 min,PBS冲洗SABC. 滴加DAB显色液,自来水冲洗,苏木精复染,梯度脱水至二甲苯,中性树胶封片.显微观察拍照.质量分数为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在250 bp处有特异性条带(图1),与预期大小(243 bp)相符合. 测序发现该片段与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成熟肽序列一致.构建好的PET-30a-MIH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在250 bp处有目的条带(图2),表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且读码框正确.将带有pET-30a-MIH质粒的表达菌株Rosseta(DE3)经诱导后用体积分数为12%的SDS-PAGE电泳检测,在14.3 ku与20.1 ku之间有一特异条带(图3). 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沉淀中,溶解后的包涵体蛋白用镍柱进行纯化,得到较高纯度的目的蛋白(图4).多克隆抗体经双向免疫扩散测定其效价为1∶32(图5). 用MIH抗血清对融合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在14.3~20.1 ku内有1特异条带,而对照组没有,表明其特异性较高(图6).康现江等[13]将中华绒螯蟹视上神经节分泌细胞分为5种类型,本实验发现端髓中的细胞类型1(ct)、细胞类型3(ct3)和细胞类型4(ct4)的核周围呈阳性反应,这表明ct1,ct3,ct4参与了MIH的分泌(图7). 而阴性对照中均无阳性反应.端髓中的ct1细胞核周围呈现阳性反应,由于MIH在视上神经节中的合成和储存量很低,所以并不是所有的ct1细胞核周围均呈阳性反应(图7a). ct3细胞核周围呈现阳性反应,由于切片方向不同,所以细胞核没有完全呈现,但是依据其位置和核大小确定其为ct3(图7a). ct4周围呈阳性反应,故其也参与了MIH的分泌(图7c).在中华绒螯蟹视上神经节的端髓与内髓交界处发现ct2细胞核周围呈现阳性反应(图8a),同时在窦腺(SG)处也呈现免疫阳性反应(图8c).中华绒螯蟹视上神经节由外髓、内髓和端髓组成,神经分泌细胞主要集中分布在端髓,端髓在视神经节中体积最大,有大量神经分泌细胞分布.窦腺位于端髓与内髓交界偏端髓处,由神经分泌细胞轴突末端聚集而成,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暂时储存于此,之后排出运输至血液.中华绒螯蟹MIH由眼柄视上神经节中的X-器官分泌,与蜕皮激素共同调节着中华绒螯蟹的蜕皮周期[14-18].中华绒螯蟹MIH基因成熟肽编码区含有228 bp,编码75个氨基酸残基[19],姚燕等[12]制备了中华绒螯蟹MIH鼠抗抗体,并对抗体进行了效价的检测,但并未进行后续实验的研究.康现江等[13]将中华绒螯蟹视上神经节分泌细胞分为5种类型,在本实验中,除细胞类型5之外,其他类型的细胞均具有阳性反应,证明细胞类型1、细胞类型2、细胞类型3和细胞类型4均参与了MIH的分泌. MIH在端髓细胞中分布,此结果与不同物种中MIH的分泌位置的研究一致[20-21]. Gu等[22]研究发现,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ensis)中,MIH在眼柄的分泌位置是端髓X-器官,但是,在其他中枢神经系统中,例如胸神经节、腹神经节中均无MIH分泌. 然而,在远海梭子蟹(Portunuspelagicus)中,MIH不仅分布于眼柄中,在胸神经节、腹神经节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也有分布[3]. 而在中华绒螯蟹中,除了眼柄以外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分泌MIH还不得而知,这也是今后的研究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没有细胞核分布的区域也有呈现阳性反应的,有可能是MIH经这些分泌细胞的轴突或结缔组织被运往窦腺暂时储存或释放. 此结果与Stewart等的研究结果相符[3].本实验研究了MIH在眼柄中的分泌位置,为甲壳动物内分泌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同时为解决虾蟹类的早熟问题提供参考.[1] NAKATSUJI T, LEE C Y , WATSON R D. Crustacean molt-inhibiting hormon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cellular mode of action [J]. Comp Biochem Phy A, 2009, 152(2):139-148.[2] WEBSTER S G, KELLER R, DIRCKSEN H. The CHH-superfamily of multifunctional peptide hormones controlling crustacean metabolism, osmoregulation, moulting, and reproduction [J]. Gen Comp Endocr, 2012, 175(2):217-233.[3] STEWART M J, STEWART P, SROYRAYA M. Cloning of the crustacean hyperglycemic hormone and evidence for molt-inhibiting hormone with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the blue crabPortunuspelagicus [J]. Comp Biochem Physiol A Mol Integr Physiol, 2013,164(2):276-290.[4] 焦满静,曹佳培,陈勤娜,等.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蜕皮激素分泌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2):181-184.JIAO Manjing, CAO Jiapei, CHEN Qinna, et al. Effects of atrazine on ecdyson secretion inEriocheirsinensis [J].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3,33(2):181-184.[5] COVI J A, CHANG E S, MYKLES D L. Conserved role of cyclic nucleotides in the regulation of ecdysteroidogenesis by the crustacean molting gland [J]. Comp Biochem Physiol A Mol Integr Physiol, 2009,152(4):470-477.[6] MYKLES D L, ADAMS M E, GADE G, et al. Neuropeptide action in insects and Crustaceans [J]. Physiol Biochem Zool, 2010, 83(5):836-846. [7] 康现江,温秀荣,穆淑梅,等.中华绒螯蟹高血糖素的分离及其功能初探[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1):68-73.KANG Xianjiang, WEN Xiurong, MU Shumei, et al. Extraction and function of hyperglycemic hormone inEriocheirsinensis [J].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7,27(1):68-73.[8] SKINNER D M. Molting and regeneration [J]. The Biology of Crustacea, 1985, 9(43):144-146.[9] HOPKONS P M. The eyes have it: a brief history of crustacean neuroendocrinology [J]. Gen Comp Endocrinol, 2012, 175:357-366. [10] LEE K J, WATSON R D. Antipeptide antibodies for detecting crab (Callinectessapidus) molt-inhibiting hormone[J]. Peptides , 2002, 23:853-862.[11] YODMUANG S, UDOMKIT A, TREETRATTRAKOOL S,et al. Molecular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molt-inhibiting hormone ofPenaeusmonodon[J]. J Exp Mar Biol Ecol, 2004, 312:101-114.[12] 姚燕, 周开亚, 宋大祥. 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基因的表达及抗体制备[J].动物学报, 2006,52(1): 209-214.YAO Yan, ZHOU Kaiya, SONG Daxiang. Expression and polyclonal antibody preparation of molt inhibiting hormone 1(MIH l)from the mitten crab (Eriocheirsinensis) [J]. Acta Zoologica Sinica, 2006, 52(1):209-214.[13] 康现江, 米娅, 孙辉建, 等. 中华绒鳌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结构的研究Ⅰ.神经分泌细胞的种类与分布[C]∥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1997年会议论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2-26.[14] CHAN S M, GU P L, CHU K H, et al. Crustacean neuropeptide genesof the CHH/MIH/GIH family: implications from molecular studies [J]. Gen Comp Endocr, 2003, 134(3):214-219.[15] REDDY P R, REDDY P S. Isolation of peptide hormones with pleiotropic activities in the freshwater crab [J]. Aquaculture, 2006,259(1):424-431.[16] GU P L, YU K L, CHAN S M.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dditional shrimp hyperglycemic hormone: cDNA cloning, geneorganization, expression and biological assay of recombinant proteins [J]. FEBS letters, 2000, 472(1):122-128.[17] TIU S CHAN S M. The use of recombinant protein and RNA interference approaches to study the reproductive functions of a gonad‐stimulating hormone from the shrimpMetapenaeusensis [J]. Febs Journal, 2007, 274(17):4385-4395.[18] TSUTSUI N, OHIRA T, KAWAZOE I, et al. Purification of sinus gland peptides having vitellogenesis-inhibiting activity from the whiteleg shrimp Litopenaeusvannamei [J]. Marine Biotechnology, 2007, 9(3):360-369.[19] ZHANG Yichen, SUN Yan, LIU Yichen, et al. Molt-inhibiting hormone from Chinese mitten crab: Cloning, tissue expression and effects of recombinant peptide on ecdysteroid secretion of YOs [J]. Gen Comp Endocr, 2011, 173(3):467-474.[20] LEE K J, WATSON R D. Antipeptide antibodies for detecting crab (Callinectessapidus) molt-inhibiting hormone [J]. Peptides, 2002, 23(5): 853-862.[21] GU, P L, TOBE, S S, CHOW, B K,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dditional molt inhibiting hormone-like neuropeptide from the shrimp ( Metapenaeusensis)[J]. Peptides, 2002,23(11):1875-1883.[22] GU P L, CHU K H, CHAN S M. Bacterial expression of the shrimp molt-inhibiting hormone (MIH): antibody production, immunocytochemical study and biological assay [J]. Cell Tissue Res,2001,303(1):129-136.。
中华绒螯蟹卵子发生中卵母细胞表面和滤泡细胞的超微结构
![中华绒螯蟹卵子发生中卵母细胞表面和滤泡细胞的超微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895074deb14e852458fb5789.png)
i h hn s t nC a ( ic ersn n i) n teC ieeMi e r b Ero h i ie s t s
L ny n AN Xinj n ,GU Mig s e ,MU Sh - i I We - a ,K G a -i g a O n - h n u me ,WAN Y h G a ( l g fLi ce cs Col eo f S in e ,He e Unv ri e e b i iest y,B o ig0 1 0 , ia a dn 7 0 2 Chn )
与 此 同时卵母 细胞 表 面在 卵黄发 生初期 可见 微胞饮 小泡 ; 卵黄 大量发 生期 出现 大量 微 绒毛 ; 卵黄 合成 晚期 ,
卵黄膜形 成 , 卵黄 膜 上 出现 多条 通道 , 这些 结构 为卵母 细胞吸 收 来 自滤 泡 细胞 的 卵黄蛋 白物 质提供 了保 障 . 关键词 : 中华 绒螯蟹 ; 子发生 ; 卵 卵母 细胞 ; 滤泡 细胞
a tv nto o c tc a d e to o c tc y l o m a in, h o o a a d f liulrc l r nr g lry dit iut c i e i r — o y i n x r — o y l o k f r to T e o g ni n o l a el we e u e u a l s rb — c s
ca ( ic ersn n i )we ee a n d b lcrn mirso y i r e O p o iemo p oo ia e ie c o r b Eroh i i e ss r x mie y ee to co c p n o d rt rvd r h lgcl vd n e fr
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眼柄视神经节超微结构的影响
![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眼柄视神经节超微结构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6e991f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3.png)
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眼柄视神经节超微结构的影响王海玲;张凤娟;钱陪陪;穆淑梅;郭明申;康现江【摘要】位于甲壳动物眼柄中的视神经节X器官–窦腺复合体是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之一,具有调节甲壳动物的生殖、发育和蜕皮等重要生理功能。
为了研究内分泌干扰物莠去津(Atrazine ,ATR)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内分泌干扰作用,采用透射电镜的方法,检测在试验浓度下(0.001,0.01,0.1和1 mg/L),ATR对中华绒螯蟹眼柄视神经节超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ATR对中华绒螯蟹眼柄视神经节神经分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分泌颗粒无影响,从分泌颗粒的大小、电子密度等方面来看,ATR处理组与对照组并无大的区别;ATR也未对神经分泌细胞的细胞核产生影响;但是ATR暴露后,神经分泌细胞的线粒体受损严重,表现为线粒体膜破裂,嵴断裂、减少或发生胀泡现象,且排列紊乱不规则。
膜破裂势必破坏质子动力势的形成,嵴的变化也必将影响ATP合成酶的分布、数量以及功能。
因此,ATR造成的线粒体损伤将引发细胞功能的障碍,影响其生命活动。
%The X‐organ‐sinus gland complex which located in the optic ganglion of Crustaceans is an important organ w hich can regulate neuroendocrine system .It can regulate a variety of physiologic processes ,including re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moltin 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ffectof atrazin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0 .001 , 0 .01 ,0 .1 ,1 mg/L) on the ultrastructure of optic ganglion in E .sinensis to study the endo‐crine disruption effects of the atraz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ltrastructure of optic ganglion in E .sinensis was not affected by atrazineat the above concentrations .In term of the size of secretory granules andthe electron densit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 group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atrazine and the controlgroup .Atrazine has no effects on the nuclear of the neuroendocrinecells .However ,the mitochodria of the neuroen‐docrine cells were severely damaged after atrazine exposure .The membrane of the mitochodria was ruptured ,the ridges were damaged ,the number of ridges was reduced ,or the puffs will be occurred in the ridges .The formation of proton motive force will be disrupted by th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 ,thedistribution ,quantity and functions of the ATP synthase will also be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the ridges .Therefore ,mitochondrial damage caused by atrazine resulted in functional disorder of the cells ,which will further affect the life activities of the cells .【期刊名称】《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6页(P75-80)【关键词】莠去津;中华绒螯蟹;内分泌干扰;眼柄;视神经节【作者】王海玲;张凤娟;钱陪陪;穆淑梅;郭明申;康现江【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4除草剂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类农药,然而,随着人们环境保护与人类健康意识的提高,许多国家已对其引起的生态效应产生高度重视。
不同水域中华绒螯蟹雌体中营养品质比较分析
![不同水域中华绒螯蟹雌体中营养品质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88bf6689eb172dec63b741.png)
著。辽河水域、黄河水域中华绒鳌蟹雌体中钙含量显著高于固城湖水域和阳澄湖水域;阳澄湖水域中华绒螯蟹
雌体中铁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水域;固城湖水域中华绒螯蟹雌体蟹膏中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域;固城 湖和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中氨基酸含量(呈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显著高于黄河、辽河两水域。此
外,辽河水域中华绒螯蟹蟹黄中的肌P酸含量更为丰富。结果表明,不同水域所产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营养成
100141, China ; 3. Marino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o of Zhejiang, ZhoosSan 316021, Zhejiang, China )
AbstracC: The mature female Eviochee sinensis were collected to analyae the nutrient component of female E. sinensis from didemnt waters. The regular nutritions, minerale, fatty acids, amino acids, nucleotides and cholesteeV in edible parts were detected and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FAO standar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places of production and nutridonaecomposoeoon onceudongeheconeeneoeeeaaoesubseancesweeeaesodoscu sed.Theeesueesshowed ehaeeheeeweeesognoeocane
【医学论文】17β-雌二醇对小鼠淋巴结、脾脏和胸腺调节性T细胞及其Foxp3表达的影响
![【医学论文】17β-雌二醇对小鼠淋巴结、脾脏和胸腺调节性T细胞及其Foxp3表达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3f5de3ab14e852459fb5713.png)
【医学论文】17β-雌二醇对小鼠淋巴结、脾脏和胸腺调节性T细胞及其Foxp3表达的影响17β-雌二醇对小鼠淋巴结、脾脏和胸腺调节性T细胞及其Foxp3表达的影响[真诚为您服务]【摘要】目的:研究小鼠去卵巢及体内注射17β-雌二醇(E2)后,淋巴结、脾脏和胸腺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及相关调节性因子Foxp3表达的变化与E2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Treg细胞功能相关因子Foxp3的表达,CD4+CD25+T和CD4+CD25+highT细胞数量的变化。
结果:E2抑制淋巴结中Treg细胞Foxp3的表达,上调其在脾脏和胸腺中的表达;E2下调淋巴结中CD4+CD25+ T细胞和CD4+CD25+high T细胞的比例,上调它们在脾脏尤其是胸腺中的比例。
结论:E2对淋巴结、脾脏和胸腺3种免疫器官中的Treg细胞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17β-雌二醇; 调节性T细胞; 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 细胞)在自身耐受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免疫无能和免疫抑制两大特点,目前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肿瘤免疫、慢性感染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都广泛涉及Treg细胞免疫调节的问题,1,。
Treg细胞可以通过细胞接触依赖机制或抑制性细胞因子依赖机制主动抑制自身免疫T细胞的活化,维持自身免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2,。
17β-雌二醇(E2)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4,。
临床研究发现,孕期伴随E2水平升高,SLE病人发病趋向缓解或者不受影响,5,,也有研究报道孕期SLE病情加重,6,。
有研究表明,SLE患者经激素治疗后高表达CD25的CD4+CD25+T细胞,也就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CD4+CD25+high T细胞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7,。
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鳃组织主要成分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
![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鳃组织主要成分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bf9199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8.png)
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鳃组织主要成分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田志环;焦传珍;康现江【摘要】为探讨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采用生物化学和原子吸收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皮过程中鳃组织糖原、蛋白质、无机离子含量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显示:鳃组织糖原含量从蜕皮间期C期至蜕皮前Do期基本稳定,从蜕皮前D1期开始逐渐减低,直至蜕皮后A-B期降至最低.蛋白质含量从蜕皮间期C期至蜕皮前D1期保持稳定,在蜕皮前后(蜕皮前晚期D3-4期和蜕皮后A-B期)含量较高.鳃组织Ca2含量由蜕皮间期至蜕皮前D3-4期含量降低,而于蜕皮后A-B期恢复到蜕皮间期水平.Mg2含量在蜕皮过程中无显著变化,而Cu2和Zn2含量在蜕皮后A-B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鳃组织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在蜕皮前Do和D3-4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鳃组织主要成分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和蜕皮周期密切相关.【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3(043)005【总页数】4页(P81-84)【关键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鳃;糖原;蛋白质;无机离子;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作者】田志环;焦传珍;康现江【作者单位】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由于被覆坚硬的外骨骼,甲壳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周期性蜕皮的现象。
在蜕皮过程中,动物发生一系列形态、行为、结构及生理变化[1-2]。
甲壳动物蜕皮生理国外已有十几年的研究历史[3-4],但国内这一领域起步较晚,尤其对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这一我国重要的经济物种,关于其蜕皮过程中重要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还很少[5-7]。
中华绒螯蟹常见病原的分离鉴定、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
![中华绒螯蟹常见病原的分离鉴定、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7e692cfad6195f312ba6bd.png)
中华绒螯蟹常见病原的分离鉴定、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对患弧菌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了细菌性病原的分离和鉴定,从病蟹体内分离到三株病原菌,其生理生化特性、菌株形态及菌落形态均一致,经鉴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
人工注射感染健康蟹,2d内均发生死亡,死亡率100%,并且症状同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证实副溶血弧菌为中华绒螯蟹弧菌病的病原菌。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此病原菌对链霉素、利福平、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氟哌酸、四环素、氟嗪酸、复达欣、菌必治、萘啶酸等药物高度敏感。
分离菌株培养物经离心、(NH<sub>4</sub>)<sub>2</sub>SO<sub>4</sub>沉淀、透析、浓缩及过滤除菌获得的ECP蛋白具有明胶酶、几丁质酶、淀粉酶、酪蛋白酶、脂酶、磷脂酶等多种酶活性及溶血活性,但不具有脲酶活性,对中华绒螯蟹具有明显的致病作用。
利用硫酸铵盐析、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和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方法,从其胞外产物中分离纯化出了2种胞外蛋白酶,用SDS-PAGE电泳测得两种蛋白酶的分子量分别为39.6kD和20kD。
39.6kD蛋白酶活性在50℃~60℃范围内热稳定性最好,最适pH为9,而20kD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8。
EDTA可抑制39.6kD蛋白酶的酶活性,金属离子Cu<sup>2+</sup>、Mg<sup>2+</sup>、Fe<sup>2+</sup>对39.6kD蛋白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Ca<sup>2+</sup>对酶有一定程度的激活作用,因此39.6kD蛋白酶是一种金属蛋白酶;PMSF可抑制20kD蛋白酶的酶活性,说明该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
患“颤抖病”中华绒螯蟹血细胞中类立克次体寄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患“颤抖病”中华绒螯蟹血细胞中类立克次体寄生的超微结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96c770ecc1755270722089b.png)
究。 正 常 中华娥 螯 蟹的 血 细 胞 可 分 为三 类 : 无颗 粒 细胞 小颗 粒 细胞 和 大颗 粒 细 胞 而 R O 只 特 异性 地 慢 豪 小 颗 Ls
拉 细 胞 。 R O 以胞 吞 的 方 式 进入 小 颗拉 细 胞 . 在 细 胞 内 大 量 增 殖 彤 成 包 涵 体 , 细 胞 肿 胀 、 粹 、 死 , 而 释 Ls 并 使 瓦 坏 进 放 出 R O , 放 出的 R O 足 继 续懂 染 其 他靶 组 螺和 细胞 L s释 Ls 关键 词 :中 华缄 螫 蟹 ; 抖 病 ; 颤 血细 胞 ; 立 克嵌 体 ; 类 超微 站 构 观 察 中圉 分 类 号 : 9 9 3 Q 5 2 3 Q 3 Q 3 .;9 q236 ; 36 文 献 标识 码 ; A
中 的 颗 粒 较 大 , 径 14~2 0 m, 质 中具 空 泡 , 直 . .p 胞 细 胞表 面也 常见伪足 突起 。
大量 繁殖 , 到发病 中期和 晚期 , L s 在附肢 肌 肉 、 RO 才 心脏 、 消化 道及生殖腺 结缔 组织 中出现 。此外 , 人 在 工 回感 实 验 中 发 现 血 细 胞 是 传播 R O L s的 主 要 途 径 。因此 , 者 针 对 R O 作 L s在 河 蟹 血 细胞 内寄 生 及
中华 绒螯 蟹 ( 以下 简称 河 蟹 ) 是我 国淡 水名 产 . 近年来 , 随着 养殖规模 的不 断扩大 , 病害 问题 也变 得 1益 突 出。 自 19 7 9 6年起 , 江苏 、 江 、 浙 安徽 等地 相 继
雌二醇的功能主治
![雌二醇的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48f5816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0.png)
雌二醇的功能主治1. 引言雌二醇,也被称为雌性激素,属于内源性激素的一种。
它在女性身体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作用,同时在医学领域也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本文将介绍雌二醇的功能主治,包括对女性健康的影响和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 雌二醇对女性健康的影响雌二醇在女性身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女性健康有多方面的影响。
下面列举了雌二醇的功能主治:•促进生殖发育:在女性青春期,雌二醇的分泌量增加,促进了乳房及生殖器官的发育,维持了正常的经期。
•维护骨骼健康:雌二醇有助于维持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调节脂肪分布:雌二醇可以影响脂肪在身体中的分布,使其更多地积聚在臀部和大腿等部位,起到美容作用。
•保护心血管系统:雌二醇可以提高女性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减少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从而降低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维持精神健康:雌二醇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对情绪的调节和精神状态的维持有重要影响。
•保护皮肤和黏膜:雌二醇可以改善女性皮肤的弹性和水润度,减少皱纹的产生。
3. 雌二醇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雌二醇在临床治疗中有多种应用,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替代疗法:雌二醇可以用于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替代治疗,缓解更年期症状如潮热、情绪波动等。
•雄激素治疗:在某些疾病情况下,雄激素水平过高。
通过补充雌二醇,可以平衡激素水平,起到治疗作用。
•皮肤问题治疗:雌二醇可以用于治疗一些与雌激素水平异常有关的皮肤问题,如痤疮、雀斑等。
•骨质疏松症预防:雌二醇可以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治疗,维持骨密度,减少骨折的风险。
•性激素替代治疗: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内源性雌激素分泌不足,需要进行性激素替代治疗。
4. 雌二醇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使用雌二醇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适应症和禁忌症:4.1 适应症•更年期综合症•骨质疏松症•性激素缺乏症•皮肤问题如痤疮、雀斑等4.2 禁忌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严重心血管疾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5. 结论雌二醇作为一种雌性激素,在女性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治疗作用。
中华绒螯蟹白化症_正常肝胰腺组织结构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中华绒螯蟹白化症_正常肝胰腺组织结构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70c72ba69dc5022abea0005.png)
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2004年 12 月取自阳澄湖不同围 栏养殖区 ,正常蟹取自未见白化症蟹围栏养殖区 ,
体重 ( 17812 ±1617 ) g,体长 ( 618 ±013 ) cm; 白化 症蟹取自多见此类蟹围栏养殖区 ,体重 ( 17819 ± 3711) g,体长 ( 618 ±014 ) cm , 实验 用蟹 取回 后立 即取样 。
89130 ±6167 83174 ±6167 1158 ±1133 3157 ±2158 10170 ±6167
注 : t检验 , n为样本数 ;同一行数据右上肩 ,大写字母 A、B 表示各组间有极显著差别 ( p < 0101) ,小写字母 a、b表示各组间有显著差异 ( p < 0105) ;表 2同
hepatopancreas
0180 ±0115a 0186 ±0123A 15189 ±0177 9124 ±2108a 0167 ±0113 0175 ±0124
0164 ±0112b 0142 ±0115B 16188 ±1119 6132 ±1149b 0166 ±0126 0182 ±0116
表 1 正常 、白化症蟹的肝胰腺脂类组成及含量 Tab11 L ip id content of normal and albino hepatopancreas of Chinese m itten crab E riocheir sinensis ( % )
中华绒螯蟹触角的超微结构及触角性状的新发现
![中华绒螯蟹触角的超微结构及触角性状的新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f83793721711cc7931b71629.png)
No 1
Ma.呻 2 r2
文章编号:0 0—5 4 ( 0 2 0 ~0 8 10 6 1 2 0 ) 1 0 7—0 3
* 简报 *
中华绒 螯 蟹触 角 的超 微 结构 及触 角 性 状 的新 发现
唐伯 平 陈立侨 杨 思谅3 一, ,
( . 东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1华 上海 20 6 ) 00 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2o 0 2年
第 二触 角 , 由底节和 触鞭组成 , 底节宽大扁平 , 面生有许多 较长的刺毛 触 鞭由 2 上 3鞭节构成 ( 8 , 图 ) 各节圆柱状 , 从顶端 向底部 数 , 分别 计着 十1 十2 十3节等 , 之从底 部开始计 算则计 着 一1 一2 一3节 , , 反 , , 等 其 中 一l 一2节 最长 , , 一3节最短。 一1 节直 径最大 , 节 次之 , 一2 其余各节变 化不是 十分 明显 , 但总体 看从 一3到 十l 节 的直 径有 一渐 进 变小 的趋 势。在 +2节 顶端 着 生有 一极 长感 觉 毛 ( L e t me 鞭 E H,xr l e y ln r( 9 1 ) 其长度介于整个触鞭 的 12到 2 3之 间, +2 具有 极长感 觉 毛这 一特征 , 中华 o gh i 圈 ,0 , a) / / 第 节 在
收藕 日期 :0 2 ) 2 0 41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0 7 16 3 1 04 ) 3 1 0 1 ,0 3 00
作者简介 : 唐伯平 09 4 )男 , 6 - , 理学博士 , 生物学博士后
维普资讯
8 8
变小 . 中央不着生感觉 毛。 在
绒螯蟹 中非 常稳定 。楹 长感觉毛 由两根更小 的感 觉毛共 同组成( l ) 图 l 示 其 中一 根 已被切 断 , 图 1, l 而另
雌激素对胸腺细胞分化的影响
![雌激素对胸腺细胞分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090cf4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4.png)
雌激素对胸腺细胞分化的影响胸腺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位于胸腔内,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识别和消灭入侵病原体的作用。
胸腺细胞是胸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之一。
雌激素是女性体内最主要的激素之一,在调节女性内分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雌激素对胸腺细胞分化的影响如何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雌激素对胸腺细胞分化的基本作用原理。
研究表明,雌激素在胸腺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的结合来发挥作用。
雌激素受体是一种细胞内受体,它位于胸腺细胞中,能够识别和结合雌激素,从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雌激素对胸腺细胞分化的具体影响。
研究表明,雌激素对胸腺细胞分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当雌激素水平较低时,胸腺细胞的分化和发育受到抑制,如果长时间处于低水平状态,可能会出现胸腺细胞品质不佳的问题。
而当雌激素水平较高时,胸腺细胞的分化和发育得到促进,适量的雌激素能够帮助胸腺细胞分化成为更加成熟的免疫细胞,从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此外,研究也表明,雌激素通过调节胸腺细胞表达和合成一些免疫因子,从而影响胸腺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例如,雌激素可以增加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促进胸腺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同时还可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一些免疫因子的表达,保护胸腺细胞免受细胞损伤。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雌激素对胸腺细胞分化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雌激素在女性体内发挥的作用比在男性体内更加显著,这可能与雌激素在男性和女性体内的分泌和代谢机制有关。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关于雌激素对胸腺细胞分化的影响仅是研究结果之一,具体情况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并且,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评价研究结果时需要进行合理的综合判断。
总之,雌激素在胸腺细胞分化和发育中发挥着一定的调控作用,适量的雌激素能够促进胸腺细胞的分化成熟,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然而,具体作用机制和性别差异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7β-雌二醇对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17β-雌二醇对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a3382f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b.png)
17β-雌二醇对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汪桂玲;韦荣编;邱高峰
【期刊名称】《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13)1
【摘要】采用不同浓度的17β 雌二醇注射中华绒螯蟹雄性幼蟹,每隔7d注射1次,共注射5次,35d后取样。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和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促雄腺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常规石蜡切片显示,处理组的促雄腺细胞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电镜切片结果也表明在不同浓度的处理组,促雄腺在β 雌二醇的影响下,腺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如腺细胞核变形,呈不规则的形状,核仁消失,核内异染色质增多等,而8μg/g体重的处理组效果最明显,细胞质内出现溶酶体,其它细胞器很少见。
随着浓度的增加,17β 雌二醇对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的发育及分泌抑制作用愈明显。
【总页数】6页(P10-15)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17β-雌二醇;促雄腺
【作者】汪桂玲;韦荣编;邱高峰
【作者单位】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17
【相关文献】
1.注射中华绒螯蟹及锯缘青蟹促雄性腺提取物对中华绒螯蟹雌蟹雄性化的影响 [J], 刘红;蔡生力;张成锋;朱嘉濠
2.中华绒螯蟹血淋巴钙离子和17β-雌二醇浓度与性早熟的关系 [J], 吴嘉敏;姜新
耀
3.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的结构与功能 [J], 邱高峰;吴萍;楼允东
4.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结构变化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J], 吴萍;邱高峰;楼允东
5.外源17β-雌二醇对中华绒螯蟹Ⅲ~Ⅳ期卵巢发育以及内源雌激素水平的影响 [J], 沈蓓杰;杨筱珍;吴旭干;成永旭;唐本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绒螯蟹蜕壳过程中螯足肌肉组织学及主要蛋白质含量变化
![中华绒螯蟹蜕壳过程中螯足肌肉组织学及主要蛋白质含量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8fc383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7.png)
中华绒螯蟹蜕壳过程中螯足肌肉组织学及主要蛋白质含量变化田志环;焦传珍;吴旭干;成永旭【摘要】为探讨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蜕皮过程中肌肉生长机制,采用石蜡切片、电镜技术及生物化学方法,以中华绒鳌蟹幼蟹为对象,研究了其蜕壳过程中螯足闭螯肌肌肉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及主要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蜕皮间期,螯足肌纤维充分伸展,多核,横截面呈不规则圆形或者多边形;肌原纤维排列有序,具有甲壳动物骨骼肌的典型特征,A带、I带及肌质网、二联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清晰可见.蜕皮前期,肌纤维降解以致其横截面大小不一;肌原纤维内部降解,出现腐蚀性空洞.蜕皮之后,在肌纤维末端的肌节处于超收缩状态,这些肌节长度缩短至正常长度的50%,肌纤维典型结构消失,A带、I带模糊不易区分,但肌质网、二联体、线粒体等结构仍然完整;肌纤维中间部分的肌节结构正常如蜕皮间期.生物化学研究发现,蜕皮前后螯足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同其结构特征的变化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蜕皮后螯足肌肉可能的一种生长机制是通过增加新的肌节来伸长,动物刚蜕壳后,这些新形成的肌节以超收缩的形式存在,随着动物吸水身体膨大,外骨骼伸展、硬化,这些较短的肌节由于被拉伸而达到正常肌节的长度,从而完成肌肉的生长.%To characterize the changes in the protein content and tissue structure of the claw closer muscle of Eriocheir sinensis during the molt cycle,muscles harvested at various stages during the molt cycle were studied using paraffin section histology,electron microscopy,and biochemical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stology of the claw closer muscle changed noticeably during the molt cycle.The fibers and myofibrils were fully expanded in the inter-molt stage,and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resembled an irregular circle or polygon with many nucleiunder the sarcolemma.The sarcomeres were generally in register in this stage.During the later pre-molt stage,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fibers showed a wide size distribution owing to pro-ecdysial muscle atrophy,and many eroded areas appeared within the myofibrils.In the post-molt stage,the muscle fibers were compacting and shrinking.At the ends of the fibers,some sarcomeres were in a state of super-contraction,leading to the sarcomere shortening its resting length by up to 50%,whereas sarcomeres in the middle region of the fiber showed a "normal" appearance,with a typical arrangement of thick and thin filaments in the inter-moltstage.Biochemical experiments determined that the myofibrillar protein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in the claw closer muscle fluctuated and the results agreed well with the observed structural chang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law closer muscle of E.sinensis may increase in length during the molt cycle by adding new sarcomeres to the ends of the myofibrils.These new sarcomeres would begin as shorter sarcomeres when the carapace is very soft immediately after ecdysis.Then,as the carapace becomes hardened,the new exoskeleton would be stretched by the absorption of water and the super-contracted new sarcomeres would elongate to the length of the already-existing sarcomeres within the myofibril,resulting in muscle growth.【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年(卷),期】2017(024)005【总页数】7页(P1072-1078)【关键词】中华绒鳌蟹;螯足肌肉;组织学;超微结构;肌原纤维蛋白;可溶性蛋白【作者】田志环;焦传珍;吴旭干;成永旭【作者单位】广东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512005;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广东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512005;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8甲壳动物由于体表覆盖坚硬的外骨骼, 其生长发育和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即通过蜕壳来完成肌肉的生长。
中华绒螯蟹高血糖激素基因的克隆和分子结构解析
![中华绒螯蟹高血糖激素基因的克隆和分子结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be354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7.png)
中华绒螯蟹高血糖激素基因的克隆和分子结构解析王艳华;张亦陈;孙妍;刘逸尘;耿绪云;孙金生【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3(037)007【摘要】为深入研究中华绒螯蟹高血糖激素(crustacean hyperglycemic hormone,CHH)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首次从中华绒螯蟹眼柄中克隆得到高血糖激素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Ers-CHH,GenBank登录号:JX485664).序列及分子结构分析结果显示:Ers-CHH基因全长585 bp,ORF区为453 bp,编码150个氨基酸,N端30个氨基酸为预测的信号肽区域,其后为42个氨基酸的前体相关肽和7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其成熟肽区具有典型的CHH家族结构域,包括3个二硫键C7-C43、C23-C39、C26-C52和4个0α螺旋(alpha-helix),但不具有β折叠结构(beta-sheet).Ers-CHH成熟肽氨基酸序列与溪蟹相比有92%的相似性;其三维结构与其它物种CHH三维结构比较结果显示,4个α螺旋所处的位置及所含氨基酸的相似性较高.与中华绒螯蟹MIH相比,CHH序列前段缺少一个螺旋,但其4个α螺旋的位置及氨基酸数目与MIH的α2-α5螺旋高度一致,空间结构也基本相同,这可能是两种激素功能部分重叠的分子基础.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HH在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及能量代谢过程中的调节机制和人工控制甲壳动物生长代谢提供了重要信息.【总页数】7页(P987-993)【作者】王艳华;张亦陈;孙妍;刘逸尘;耿绪云;孙金生【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300221;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300221;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3002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5;S917.4【相关文献】1.编码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基因的cDNA片段克隆和序列分析 [J], 王在照;相建海;崔朝霞2.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1(Ers-MIH1)基因组DNA的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 [J], 宋霞;周开亚;马长艳3.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基因全长cDNA克隆和重组表达 [J], 孙妍;张亦陈;刘逸尘;王雪惠;王宇凡;耿绪云;孙金生;杨卫军4.中华绒螯蟹蜕皮激素受体基因(Ers-EcR)的克隆和组织表达分析 [J], 宫磊;张亦陈;孙妍;刘逸尘;耿绪云;孙金生5.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1(MIH1)基因的cDNA片段克隆和Northern印迹分析 [J], 宋霞;周开亚;马长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雌二醇衍生物分子结构与雌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及雌活性构效关系的分析
![雌二醇衍生物分子结构与雌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及雌活性构效关系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b4fc6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1.png)
雌二醇衍生物分子结构与雌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及雌活性构效关
系的分析
徐文富;汤仲明;王志清
【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
【年(卷),期】1994(0)1
【摘要】雌激素和受体的相互作用表现出高度的亲和性特异性,可在离体简单体系中显示出来.为此利用标记雌二醇[<sup>3</sup>H]E<sub>2</sub>与家兔胞液受体结合的实验模型,研究了雌二醇衍生物对这种结合反应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和对小鼠子宫增重雌活性作用,总结了40多种衍生物的构效关系.
【总页数】3页(P1-3)
【关键词】雌二醇衍生物;雌激素受体;雌活性构效关系
【作者】徐文富;汤仲明;王志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4
【相关文献】
1.2-乙酰基雌酚酮和2-乙酰基雌二醇-17-乙酸酯的晶体和分子结构 [J], 唐作华
2.雌二醇衍生物的结构参数化表达及定量构效关系 [J],
3.雌二醇衍生物类药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J], 唐自强;堵锡华
4.大豆黄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雌激素受体亲和力的研究 [J], 向华;方维;何玲;张
陆勇;廖清江
5.四氢异喹啉衍生物α-肾上腺素能受体亲和力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J], 黄文龙;许国友;韦苞洋;华维一;彭司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卷第1期上海水产大学学报Vol.13,No.1 2004年3月JOURNAL OF SHANGHAI FIS HERIES UNIVERSITY M arch,2004文章编号:1004-7271(2004)01-0010-0617 雌二醇对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汪桂玲,韦荣编,邱高峰(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 200090)摘 要:采用不同浓度的17 雌二醇注射中华绒螯蟹雄性幼蟹,每隔7d注射1次,共注射5次,35d后取样。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和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促雄腺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常规石蜡切片显示,处理组的促雄腺细胞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电镜切片结果也表明在不同浓度的处理组,促雄腺在 雌二醇的影响下,腺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如腺细胞核变形,呈不规则的形状,核仁消失,核内异染色质增多等,而8 g/g体重的处理组效果最明显,细胞质内出现溶酶体,其它细胞器很少见。
随着浓度的增加,17 雌二醇对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的发育及分泌抑制作用愈明显。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17 雌二醇;促雄腺中图分类号:S917 文献标识码:AThe effect of17 estradiol on the tissue structureand ultrastructure of androgenic gland of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W ANG Gui ling,WEI Rong bian,QIU Gao feng(Colle ge of A qua li fe Science and T echnology,Shanghai Fishe ries Unive rsity,Shan ghai 200090,China)Abstract:Different c oncentrations of17 estradiol were injected every7days to the immature crabs Eriocheir sinensis,which weighted about80 5g on an avera ge.After being raised in laboratory for35days,the tissue structure and ultrastructure of the androgenic gland of treated crabs were studied with tissue section and electron microscope.Paraffin sec tion showed the androgenic gland cell secretion in treated crabs appeared degenerated an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dia meter of the androgenic gland cell compared with controls.Moreover,the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the nuclus was deformed and no nucleolar,while the heterochromatin was increasing in different treatment groups and lysosomes were detected in the cytoplasm in8 g/g group.The results demonstrated6 and8 g/g groups had very apparent effects on androgenic gland of Eriochir sinensis e Edwards.Key words:Eriocheir sinensis;17 Estradiol;androgenic gland中华绒螯蟹(E 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近年来,中华绒螯蟹的人工养殖在我国已颇具规模。
由于在市场上,同样规格的雌蟹因营养价值高于雄蟹而倍受青睐,所以实现其单性收稿日期:2003 11 10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重点科研项目资助(98-23),上海市教委水产养殖重点学科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汪桂玲(1974-),女,陕西蓝田人,讲师,从事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
Tel:021 ********化养殖对提高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控制中华绒螯蟹的性别是实现其单性化养殖的关键,而促雄腺(androgenic gland)对中华绒螯蟹的性别控制及性腺发育起重要作用。
关于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的结构和功能,邱高峰等[1]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但外源激素对中华绒螯蟹促雄腺有无影响尚未见报道。
本文利用外源17 雌二醇注射雄性中华绒螯蟹雄性幼蟹,通过石蜡切片及超薄切片,观察17 雌二醇对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的影响,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经济蟹类性别控制研究及实现单性化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1.1 养殖条件中华绒螯蟹雄性32只,2000年7月13日购自上海市图门路农贸市场,体重80 5g 。
暂养两三天后将存活下来的30只蟹随机分组,暂养于4个水族箱中(120cm 55cm 75cm)及3个塑料箱中,每个水族箱放养6只,水位高平均30cm;塑料箱每个放2只,水位稍低(表1)。
水源为充分曝气一周以上的自来水,水可酌加Na 2S 2O 3 5H 2O 、CaCl 2及NaOH 调pH 至7.5~8.5范围。
饲养时间为7月16-8月25日,水温未加控制为自然水温,未控制光周期。
水中堆放瓦片且表面露出水面,冲气泵冲气,水箱中放养水花生,注意保持鲜活,及时整理腐败的枝叶,以防水质恶化。
每天傍晚投饵一次,喂以田螺肉为主,辅以缢蛏、蛤蜊等贝类。
每天早上吸污,平均每5天换水一次,视残饵及水质、天气情况而调整换水频率。
表1 各处理组注射的激素浓度( g/g 体重)及其对应的饲养水箱Tab.1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estrodiol applied to specific groups with corresponding container codes组别激素浓度( g/g 体重)水箱编号A01G B44G,2X C63G,6X D 82G,3X1.2 实验分组和激素注射方法实验用激素17 雌二醇购自上海生化试剂公司,为Fluka 公司产品,1g 分装。
实验前将适量激素溶解在95%的酒精中,配成所需浓度。
实际分组情况如下见表1,注射激素时,用50 L 微量注射器由中华绒螯蟹的第三步足基节与底节的关节膜处注射入肌肉中,每7天注射1次,共注射5次。
1.3 处理方法实验结束时,取出中华绒螯蟹,解剖取出射精管(上附着促雄腺)。
1.4 组织学、电镜样品制作与观察将刚死亡不久或频死的蟹解剖出射精管(上附着促雄腺)用B ouin s 液固定。
常规石蜡切片,切片厚约6~7 m,Delafield 氏苏木精 伊红染色,Olympus BH 2型显微镜观察、拍照。
将从部分射精管剥离出的促雄腺用于制作透射电镜制样,瑞典LKB 8800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JE M 100CX 透射电镜观察、拍照。
2 结果不同浓度的17 雌二醇处理中华绒螯蟹对其促雄腺的发育及分泌有抑制作用,组织学和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比,促雄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1 促雄腺变化的显微结构中华绒螯蟹促雄腺一对,位于中华绒螯蟹近阴茎基部的射精管的外表面,呈不规则索状,以结缔组织膜与射精管相连,由腺泡细胞组成。
取日期相近的对照组(A)及三个实验组(B 、C 、D)促雄腺切片,观111期 汪桂玲等:17 雌二醇对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12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3卷察并测量腺泡细胞直径(每组各观察30个细胞),结果表明,A组腺泡细胞直径在9.0~13.0 m之间,B 组腺泡细胞扁平或不规则状,细胞核不明显,整个细胞呈空泡状,细胞直径在4~5 m之间(图版 1),C 组腺泡细胞呈圆状或卵圆状,细胞核染色较深,清晰可见,细胞直径在2.5~3.0 m之间(图版 2),D组腺泡细胞比较稀疏,细胞核不明显,整个细胞呈空泡状,细胞直径在3.5~5.0 m之间(图版 3)。
对对照组及三个实验组腺泡细胞直径大小作方差分析。
方差结果显示:B与A,C与A,D与A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D与B,D与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由此可见,3种不同浓度激素对促雄腺细胞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4 g/g体重处理组与6 g/g体重处理组有显著差异,6 g/g体重处理组与8 g/g体重处理组无显著差异。
2.2 促雄腺变化的超微结构2.2.1 4 g/g体重处理组促雄腺变化的超微结构电镜下可见细胞中内含物已排出,仅剩细胞核被挤压在一旁,变形呈各种形态如勺状、长椭圆状等,细胞质中其他细胞器已消失,呈一大空泡状(图版 4);有的区域可见细胞质交织在一起(图版 5)。
根据邱高峰等[1]对中华绒螯蟹促雄腺发育的研究,将其发育周期依次划分为:增殖期、合成期、分泌早期、分泌中期及分泌后期。
结果表明,该处理组的促雄腺主要处于分泌中期。
同正常分泌中期的促雄腺细胞的比较结果见表2。
明显的变化是细胞质完全呈空泡状,整个细胞并未被完全破坏,细胞核变形,被挤压在一旁。
表2 4 g/g体重处理浓度对促雄腺细胞的影响Tab.2 The influence of4 g/g concentrations of estradiol on the androgenic g land正常分泌中期的腺细胞4 g/g处理组的腺细胞细胞质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泡完全呈空泡细胞核固缩化,位于细胞近中央变形,被挤压在一旁细胞器消失消失2.2.2 6 g/g体重处理组促雄腺变化的超微结构电镜切片显示大多数细胞核出现固缩化,而且严重变形,出现各种畸形如勺状等,细胞核周围出现发达线粒体(内有扁平横嵴)、但内质网少见(图版 6);也有少量正常细胞核,呈卵圆形,细胞核周围除出现球状线粒体(内有扁平横嵴)外,还具有发达内质网、大小不一的空泡及少量高电子密度颗粒(图版 7)。
此时腺细胞处于合成期。
同正常合成期的促雄腺细胞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6 g/g处理浓度对促雄腺细胞的影响Tab.3 The influence of6 g/g concentrations of estradiol on the androgenic g land正常合成期的腺细胞6 g/g处理组的腺细胞细胞质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小空泡不规则小空泡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变形,出现各种畸形核仁1 2个消失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发达线粒体发达2.2.3 8 g/g体重处理组促雄腺变化的超微结构电镜切片显示大多数细胞核变形并深度固缩化,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异染色质增多,分布在边缘,常染色质分布在异染色质内侧(图版 8),核周围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泡及分泌颗粒(图版 9),并出现溶酶体(图版 10),此时腺细胞处于分泌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