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幽径悲剧
八年级幽径悲剧知识点
![八年级幽径悲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74723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1f.png)
八年级幽径悲剧知识点在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幽径悲剧》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文章。
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条幽径上一棵古藤萝被毁的悲剧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也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行为。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作者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他的作品风格质朴而不失深邃,常常蕴含着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二、字词积累1、生字词蜿蜒(wān yán):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浩劫(hào jié):大灾难。
诛伐(zhū fá):讨伐;声讨。
惆怅(chóu chàng):伤感;失意。
2、多音字蔓:màn(蔓延)、wàn(瓜蔓)、mán(蔓菁)曲:qū(弯曲)、qǔ(歌曲)3、形似字藤(téng)藤萝腾(téng)奔腾懦(nuò)懦弱儒(rú)儒家三、文章结构1、第一部分(1 6 段):写幽径的美景,为下文写古藤萝的悲剧作铺垫。
2、第二部分(7 10 段):写古藤萝之美以及与它相识相交的经过。
3、第三部分(11 16 段):写古藤萝被毁的惨状,抒发作者的悲哀与愤怒。
4、第四部分(17 段):作者呼吁人们保护自然,尊重生命。
四、主题思想1、文章通过对幽径古藤萝惨遭砍伐的悲剧的描绘,批判了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谴责和对美的追求。
2、作者以古藤萝的悲剧为切入点,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美好事物的漠视和破坏,呼吁人们要有保护自然、关爱生命的意识。
五、写作手法1、对比手法幽径的美景与古藤萝的被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悲剧的严重性。
人们对古藤萝的冷漠与作者的深情形成对比,凸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类行为的批判。
2、托物言志作者借古藤萝的命运,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被毁灭的悲哀,以及对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和追求。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幽径悲剧》幽径悲剧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幽径悲剧》幽径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1267574c0912a21614792970.png)
《幽径悲剧》语言特点赏析☆巧用修辞,感受独特1.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
2.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3.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自己一手弥补过来,非要显示出绿色的威力不行。
再加上还有翠竹助威……4.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决不会有……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以上四句均恰当地运用了修辞,给读者以独特而立体的感受。
第1句和第2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萝的悲剧命运。
第3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松柏”“翠竹”人格化,生动活泼地展现了幽径之美,尤其是古藤萝的美丽可爱。
第4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增强了语势,写出了人们对象征美的古藤被毁的冷漠。
☆整散结合,参差和谐1.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
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
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
2.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
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目。
所谓“整”,即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所谓“散”,即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以上例子中的整句包括四字成语和短语、对称的句子,这些整句与散句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参差和谐之美。
以上两个句子中,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使得语言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白相间,错落有致1.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2.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所谓“文”,即文言文;所谓“白”,即白话文。
以上两句中运用了文白相间的写作技法,使文章语言简练雅致而又不至于深奥,语言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幽径悲剧》课件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幽径悲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56b2c77c1cfad6195fa7ea.png)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 课:《幽
径悲剧》课件
北大燕园内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被毁的悲剧。
自读文章,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描写的是什幺样的悲剧?
整体感知
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来给人看,往往毁灭的东西越美则悲剧性色彩就更浓。
--鲁迅
课文是如何描写藤萝之美的?
藤萝之美
形:“盘曲而上”
色:“苍黑”,“万绿丛中一点红”
香:“一股幽香”
声:“嗡嗡的蜜蜂声”内在美友好:“与大树和睦相处”
善良:“阅尽沧桑,从无害人之心”外在美感受藤萝之美
朗读文中描写藤萝被毁之后的语段,谈谈你的感受最深的语句。
感受藤萝之悲
如果你就是那棵不幸的藤萝,你将怎样表白你内心的冤屈?请用第一人称,用藤萝的口吻对人们、对周围的花草树木诉说。
我……感受藤萝之悲
这幺一株优美的古藤,竟然毁在了愚氓之手,作者内心的感受怎样?
悲哀至极
感受作者之痛
藤萝被毁,让作者心生悲痛,他仅仅是为这一棵藤萝而悲伤吗?。
八年级语文上册《幽径悲剧》-苏教版 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幽径悲剧》-苏教版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fb00d704a1b0717fd5dd44.png)
和
善
选答一题
作者对这株藤萝情有独钟,但似乎作者悲的太 过分了,作者仅仅是为一株古藤的死亡而悲伤?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身为北大教授的季 老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你怎样看待其人? 作者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十字架”,并说“我愿 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你能 理解作者这样的做法吗?
幽径悲剧
季羡林
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 ) 我国当代著名的东 方文化者。1934年 清华大学毕业, 1941年获德国哥廷 根大学哲学博士。 1946年回国后,受 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先后任东方语文学 系主任、南亚研究 所所长、副校长。
走进悲剧
藤 萝 之 美
形:苍黑古劲像苍龙、 盘曲而上 味:游人和蜜蜂猬集其 间、幽香蓦地闯入鼻官 色:紫色、万绿丛中一 点红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 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作者心中是万分的 惆怅与悲伤,你从文章中哪些句子感受到作 者的“悲情”的?请选择一例分析。
领悟悲意
古藤萝在哭诉什么?
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 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 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它虽然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如此美丽的事物最终 还是难逃厄运,它现 在又变成了什么模样 呢? 形:虬干成了吊 死鬼,被砍断, 随风摇曳 色:淡紫色的花 在绿丛中笑
形:苍黑古劲像苍龙、 盘曲而上
味:游人和蜜蜂猬集其 间、幽香蓦地闯入鼻官 色:紫色、万绿丛中一 点红
形:虬干成了吊死鬼, 被砍断,随风摇曳
色:淡紫色的花在绿丛 中笑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幽径悲剧》演示课件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幽径悲剧》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4ef05d312b3169a451a49e.png)
制作人:丹阳中学 孙振坤
幽径悲剧
季羡林
认识悲剧
越美的东西被毁灭, 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季羡林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 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 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 家、文学翻译家,梵文、 巴利文专家。
悲剧的发生是从文章的什 么地方正式开始的?本文共三 部分内容,请根据内容划分文 章的段落。并理清作者的感情 变化线索。
藤萝 悲剧
情:(花) 万分委屈、投诉无门ຫໍສະໝຸດ 情:(人) 极度痛苦、悲哀至极
与时间赛跑!
团结就是力量!
美的毁灭产生了悲剧,美被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愚昧!无知! 创造美好世界的人们与制造悲剧的人们最大 的区别在哪里?
语文活动
在你的周围 是否也有类似本 文所揭示的现象 或问题。请谈谈 感受,并提出你 的想法。
●关键字词
__有感想处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 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 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 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 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 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 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 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 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绿叶中— —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 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 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 才清晰的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 乐之了。
气势不凡,与一般 的藤萝不同。
拟人的手法,把 藤萝的香气写活 了。 有幽香、有蜜蜂 声、有紫红色的 花,可嗅、可闻、 可观,多美的一 株藤萝!
课后学习:(任选一题完成) 1、请爱护你身边的小生灵,如 果发现有人伤害他们,请及时 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幽径悲剧》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幽径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cee15e9a767f5acfa0c7cdc9.png)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 庄》
拓展延伸
• 我们的身边是否还有“ 愚氓灭美”的现象?请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自 己的看法。
• 请用你们的生花妙笔拟 一条公益广告词,呼吁 人们一起关爱地球上的 动植物,共享美好生活 !
公益广告词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只要您手下留情,我在枝头永远为您绽放 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地球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季羡林散文集》。
1、朗读课文,圈点出文中生 字词。
2、思考:作者写了一个什么 悲剧?
正音辨形 你能读准吗?
蜿蜒 (wān) (y凄án清)
(qī)
潋艳 (liàn) (攀yà附n)
(pān)
浩劫 (jié)
诛伐
惆怅 (chóu) (chàng)荆棘
(zhū) (jīng) (jí)
虬干 (qiú)
主旨挖掘
如何理解作者反复强调自己是 一个没出息的人?
反语。是愤慨之词,是对毁美者的严厉遣 责,是含泪带哭的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但是, 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 远永远地背下去.”
这里的十字架指的是“揭露悲 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作者深 感到社会对于“愚氓”毁灭美丽的 现象还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呼唤 社会群体爱美护美意识的提高,自 己愿意承担起呼唤人们重视美,保 护美的责任,表现了作者矢志维护 真、善、美的决心。
他就是一代宗师——季羡林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 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世 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 宗师”,是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 大师”,梵文、巴利文专家。他精 通英语、德语、梵语、巴利语、吐 火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 。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 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 有建树。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的研 究和翻译,还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 ,有《天竺心影》、《朗润集》、
《幽径悲剧》优秀教案3篇
![《幽径悲剧》优秀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d6366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e.png)
《幽径悲剧》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标题的评论,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2、圈点批注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幽径悲剧》这篇课文就很好地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2、介绍课堂环节:走近名人,成为名人我当评论家我当文学欣赏家我来寄语二、我当评论家你觉得课文的标题《幽径悲剧》好吗?如果你觉得好,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个更合适的标题,请你写下来,也要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评论家标准1、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声音响亮。
2、能对作者的观点和同学的看法,有针对性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我当文学欣赏家1、出示要求:(1)选择文中最能打动你的一处,并圈点勾划加批注。
(2)结合你的批注说说这一处为什么打动了你。
阅读一篇文章,可以边读边勾画出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这就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关键字词__有感想处2、教师出示范例。
3、学生批注后交流。
四、我来寄语1、观看短片2、结合课文和短片谈感受。
3、请你对悲剧的制造者们说一句哲理性的话。
五、作业:(任选一题完成)1、请爱护你身边的小生灵,如果发现有人伤害他们,请及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2、现在,我们常州市正在创建全国园林城市。
幽径悲剧(5篇)
![幽径悲剧(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acb17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c.png)
幽径悲剧(5篇)第一篇:幽径悲剧《幽径悲剧》教学设计《幽径悲剧》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一篇散文。
其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其文语言精练,纯粹,通俗而又雅致;其情渗透字里行间,沉痛不失其含蓄。
文中古藤萝的悲剧,是整个幽径的悲剧,是燕园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
所以说《幽径悲剧》是一篇极佳的阅读教学的文本。
本着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论指导,设计此课。
为达到以上标准要求,可选用创设情境,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朗读为主的教学方式。
本课预期达到的学习目标:1、阅读描写藤萝的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原因。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学习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课前学习: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燕园的了解。
交流2、师: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在北大燕园,一条幽径发生的这一场悲剧,使得季羡林先生伤心落泪,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设计说明: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点明悲剧本质,深化学生思维 ]二、情感画廊:(形象)(一)感受这株藤萝的魅力师1:仔细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在这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明确:是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萝被毁灭的悲剧。
师2:在没被毁灭之前,这是一株怎样的藤萝,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出示:我觉得这是一株藤萝,从文中等句子中可以看出,我的理解是明确:可以从写幽径的角度来说,幽径四季之美是为了托出幽径藤萝,写藤萝不仅是与幽径的其他“神奇的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而且与燕园的其他藤萝相比,这一棵古藤萝也显得“最得特色”;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历史悠久、文化气息;可以从其古藤萝形、色、味、声入手,感受其美丽;还可以从其品质来体验,从无害人之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幽径悲剧》课件 (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幽径悲剧》课件 (新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3568c36edb6f1aff001fdd.png)
季羡林
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文化书院院务 委员会主席、中科 院院士、中国语言 学家、文学翻译家, 梵文、巴利文专家。
被称为“东方学 大师”。
【感动印象】智者乐,仁者寿,长 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 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 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 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 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颁奖辞】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 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
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 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 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幽径之美,美在四时,美在湖山。
环境:一面……一面……
幽径四季 山上:春夏秋冬四时景物
赞 美
之美
之 情
湖中:绿叶接天.红荷映日; 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人们的愚昧与贪婪把民族传统的道德 文化遗弃(传统道德文化的内涵是真善 美)。
七、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作者矢志 不移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六、走进季羡林
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季 羡林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 而落泪,你怎样看他?
平静和朴素,从容和慈爱,悲悯 与抚慰,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态度、生命状态,成为我们的眼神和 表情,成为我们的手势和声音。希望 我们都能够用自己的爱心包裹这个世 界,互相体验爱与被爱的幸福。
在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那天,国务院总理温
家宝送来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向这位学贯中西、
笔耕一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表示敬意。并风 趣地对季老说:“您现在是红衣少年!”
作者笔下的幽径有什么特点? 作者又是怎样描绘的?
北京大学朗润园前的一池荷花,名为“季荷”。 因为它们是季羡林拿来洪湖的莲子,播撒而成。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幽径悲剧》教案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幽径悲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554b9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d.png)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幽径悲剧》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及其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环保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幽径悲剧》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从教学过程来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环保意识的实践:学生需要将课文中获得的环保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如参与环保活动、倡导低碳生活等。教师应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幽径悲剧》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自然环境被破坏的情况?”(如乱扔垃圾、树木被砍伐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奥秘。
举例解释:
-文章主题思想: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珍视以及对人类破坏行为的批判,这是文章的核心。
-情感表达:教师需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描绘幽径悲剧时的情感变化,如悲伤、愤怒等。
-修辞手法:强调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具体应用,如描述自然美与破坏场景的对比,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深入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在特定背景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将课文中的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中的责任。
举例解释:
-修辞手法的内化:学生往往知道修辞手法是什么,但难以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教师应通过具体例句、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些手法。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幽径悲剧》(40张PPT)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幽径悲剧》(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fee1e1a8114431b80dd8eb.png)
• 3、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 己的道理,人人都应维护真、善、美的 决心。
幽径悲剧
应答 应当 摇曳 绽放 虬干 万斛
yìng yīng yáoyè zhàn
qiú hú
抖擞 潋滟 愚氓
dǒusǒu
liànyàn
méng
惆怅
猥亵
毛骨悚然
chóuchàng wěixié
2.《课课练》阅读题。
• 文章不仅仅写藤萝的美,还写其真、善,这样 的藤萝被毁,更显古藤萝的悲剧,在反复抒发 “我”的痛苦,渲染悲剧气氛的同时,为被毁 的美唱挽歌,对毁美者进行遣责,表达矢志维 护真、善美的决心。
思考悲剧背后的问题:
1.这个悲剧发生在哪里?什么时间?
地点:北大 时间:1992年春
2.作者这么好的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居然 会狠心破坏作者的小天地,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 猜猜,“毁美”哪些人呢?
如何理解作者反复强调自己是 一个没出息的人?
反语。是愤慨之词,是对毁美者的严厉遣 责,是含泪带哭的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
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 的责任,表现了一个倔强老人的决心
揭露什么?人们缺少博爱之心,自私、冷漠。 说明什么? 愚氓多,国民素质有待提高。 希望什么? 人们珍爱生命,关爱自然。
愚氓、伟人、追名逐利的人、心中无美的人……
3.创造美好世界的人们与制造悲剧的人们最大的区 别在哪里?
前者关爱生命、关爱自然,追求真、善、美;后者 缺乏对生命、自然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
.作者写幽径和藤萝侧重点是什么?表 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情感?从那些语句中 能够看出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幽径悲剧》课件(共23张PPT)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幽径悲剧》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815275e852458fb770b56d4.png)
3.在茫茫人海中,人们争名于朝, 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 的生死呢?
作者批评世人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 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说明了世人 的自私、冷漠、无情。
4.找出文章最后三段中让你感受 最深的一句话,细细地品读一下,说 说你的感受。(自由发言即可) 5.作者通过层层铺垫的手法抒发 了什么样的感情?
对古藤萝被毁的强烈的痛惜之情。
作者着力描写了北大燕园内一条幽径 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作者把这株古藤 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整个燕园 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谴责愚氓毁灭 自然和生命的行径,呼吁人们要牢记并反 思那段沉重的历史。抒发了作者关爱生命、 热爱自然的感情以及矢志维护真、善、美 的决心。
诛伐 (zhū) (fá)
惆怅 (chóu) (chànɡ)
虬干 (qiú) (ɡàn) 悚然 (sǒnɡ) (rán)
荆棘 (jīnɡ) (jí)
摇曳(yáo) (yâ) 愚氓 (yú) (mãnɡ)
越美的东西被毁灭, 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一条幽静小路会有什么样的悲剧 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季老先生的 《幽径悲剧》,请各位同学在朗读课 文时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中哪些段落描写幽径之美? 哪些段落描写藤萝之美?
1.采用自主学习方式, 了解课文 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 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人人都应有维护 真、善、美的决心。
读准下列字词。
蜿蜒 (wān) (yán) 懦者 (nuò) (zhě)
潋滟 (liàn) (yàn)
浩劫 (hào) (ji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攀附 (pān) (fù)
单击页面 即可演示
季羡林(1911—2009), 山东清平县人。北京大学教 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 学家、文学翻译家,世人称 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 师”,是国内外公认的“东 方学大师”。他精通英语、 德语、梵语、巴利语、吐火 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 书籍。
八年级语文幽径悲剧 季羡林
![八年级语文幽径悲剧 季羡林](https://img.taocdn.com/s3/m/110ced8f284ac850ad0242ff.png)
幽径悲剧季羡林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
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
小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
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
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
湖面是荷塘,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这是一条神奇的幽径,而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慨。
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
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
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
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
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
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八年级语文 幽径悲剧
![八年级语文 幽径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2beec3c0284ac850ad02428e.png)
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 撕碎了给人看。
———鲁 迅
神奇、美丽的幽径
“在所有神奇的东西 中,给我印象最深、 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 一株古藤萝。”
真诚、美丽、善良的藤萝
藤藤萝萝是是美善丽良的的 它它盘与曲大而树上和的睦枝相干处,, 给几人百以年昂不扬变奋。发的动力; 它藤优萝雅是淡真然诚的的花香, 给它人虽以历美经的沧享桑受,;却从无害 它人红之绿意相,间反的给色人彩以,安慰, 给给人人以以愉慰悦藉的。心情。
然而…
好的东西被毁了,这是 一个永久的悲剧。
作者绘形、绘声、绘色
将那份美丽、那份遗憾用自 己的妙笔、用各种手法描写 出来,让读者也即我们感同 身受,可是作者觉得还不 够……
●你从季羡林老先生的文中学 到了哪些? ●请用你的妙笔将你的收获你 的心声准确地表达出来。 ●提示:可以从其中的一个角 度入手,可以从文章的内容, 也可以从文章的手法,也可以 是从文中人物身上获得的启示
季羡林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
的决心。
2.品味文章的精练、通俗而
又雅致的语言。
3.
了解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
合的表达方式。
注音:
潋滟liàn yàn 虬干qiú
愚氓 méng 万斛 闲愁 蓦地 mò dì hú 根据拼音写汉字:
(猬 )wèi集 毛骨(悚 )sǒng然 月白风(清 )qīng
教师寄语
智慧的人们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愚昧的人们制造着一幕幕悲剧;
珍爱环境,善待自然; 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让悲剧不要在我们手中重现!
八年级语文:《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幽径悲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60878c102de2bd960588b3.png)
一、教材分析:《幽径悲剧》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一篇散文。
其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其文语言精练,纯粹,通俗而又雅致;其情渗透字里行间,沉痛不失其含蓄。
文中古藤萝的悲剧,是整个幽径的悲剧,也是人性的悲剧。
所以说《幽径悲剧》是一篇极佳的阅读教学的文本。
本课内容较长,传统的授课大多是二课时,本着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的理论指导,设计此课,长文短教,做个尝试。
为达到以上标准要求,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本课预期达到:二、教学目标:(一)阅读描写幽径、藤萝的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原因。
(二)通过阅读体会,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三、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四、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五、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
幻灯出示(二)认读字词(三)初读感知课文(1)要求:1、标出文章段落序号。
2、划出能打动你的句子。
(2)问题:课文描述的是什么样悲剧?用一句话来概括出来。
(3)学生读课文,相互交流(四)精读课文1,感受幽径之美:(1)美在哪里?请找出描写幽径中美的事物的句子。
(出示幻灯)(2)学生划出句子,交流。
(3)师生交流,师随机点拨。
(4)教师小结:是这些美丽的事物点缀了这条幽径,使它风光流转,美丽非凡,但是,在这些神奇美丽的事物中,有一物让作者印象特别深刻,是什么呢?2、感受藤萝之美(1)找出描写藤萝的词句,请你说说藤萝美在哪里?这是一株的藤萝,你看它。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3)师生交流,师随机点拨。
教师小结:(4)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季羡林也有一双慧眼,他发现了这条四季景色优美的小径,发现了这株秀外慧中的藤萝,因此,作者每次走过这条小路,心情都是快乐,感觉都是幸福的。
但是,从某一天开始,他却不愿意、不敢、甚至有点害怕走这条小路,因为那株藤萝被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集一初中八年级语文(上)教学案(总第课时)
课题:《幽径悲剧》课型:新授主备人:周海瑞2013年12月
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文中化用的古诗句。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悲剧的主要内容。
3.反复诵读表现幽径藤萝之美的段落,能说出藤萝之美美在何处。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表现幽径藤萝之美的段落,能说出藤萝之美美在何处
学习难点:反复诵读表现幽径藤萝之美的段落,能说出藤萝之美美在何处
学习方法:读、议、展、练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
季羡林(1911.8.2~2009.7.11),山东聊城市临
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
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
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
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
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
一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
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2、了解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92年,这一棵藤萝毁于写作时的“今年春天”,“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伟大成就。
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昧灭美”的现象。
作者迫切地感到必须努力实行科教兴国,迅速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于是,怀着重大的使命感写下此文。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
然后利用工具书自主解决,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A.文言词汇:
B.成语和四字短语:
C.文中化用诗词和古文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
1.悲剧梗概
再次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北大燕园的幽径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悲剧?
2.案发之前
▲悲剧主角
(1)在没被毁灭之前,这是一株怎样的藤萝?它生活的幽径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请大家仔细阅读第1段到第10段,找出相关语句,用下面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这是一条的幽径,你看。
这是一株的藤萝,你看。
(2)作者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以幽径之美来衬托藤萝之美。
那么这藤萝到底有多美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并读一读。
●作者情感
再读课文,划出表达作者对藤萝感情的句子。
思考:在被毁之前,作者对这株藤萝怀有怎样的感情?
三巩固练习
抄下写藤萝之美的语句。
刘集一初中八年级语文(上)教学案(总第课时)
课题:《幽径悲剧》课型:新授主备人:周海瑞2013年12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的剖析,能用简要语言抨击催残生命的行为。
2.通过对作者内心独白的揣摩,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剖析紫藤萝悲剧之因,学会维护真、善、美。
学习重点:通过对作者内心独白的揣摩,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剖析紫藤萝悲剧之因,学会维护真、善、美。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剖析紫藤萝悲剧之因,学会维护真、善、美。
学习方法:读、议、展、练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案发现场
(一)悲剧主角
藤萝被毁后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1段,用下面的句式来说说你的发现。
这变成了一株的藤萝,你看。
(二)作者情感
此刻,与藤萝朝夕相处了二三十年之久的作者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并带着感情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三)反复诵读
好端端的古藤,怎么会忽然成了吊死鬼呢?是被什么人砍断的呢?让我们带着感情来读第11段的这部分文字。
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
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请大家带着这种万分惊讶、十分痛苦和悲哀至极的心情,自己从第11段到第15段中任选一段再读,力争读出感情。
二合作探究
▲真相调查
古藤萝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杀害的呢?杀害它的凶手是谁呢?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悲愤呢?带着这一系列扑朔迷离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进入真相调查。
1.请大家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围绕“被杀原因、凶手姓名、凶手特征”三个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参与小组讨论。
交流藤萝被杀原因:
交流凶手及其特征:
2.但是,这悲剧难道就仅仅只是藤萝的悲剧,幽径的悲剧吗?难道作者就仅仅是在为这死去的藤萝而叹息吗?在悲剧的背后,是不是还有更大悲剧呢?
三悲剧反思
我们的身边是否还有“愚氓之手”“愚氓灭美”的现象?请你以“悲剧还在延续”为话题,说说身边的“悲剧”。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