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蛇者说》教案 (李东方1)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e8e3b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e.png)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精选10篇)《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捕蛇者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
二、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
三、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
教学设想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说”这一文体和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第4段从语言角度分析、第5段从思想角度分析是难点,必须引导学生力求正确把握。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兼议论,或议论兼叙事,将叙事和评论结合起来,以说明一个道理。
二、讲析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第1段。
教师适时做以下点拨:1、重点词语和文句质:质地,东西的主体。
这里指基本颜色。
章:花纹。
啮(niè):咬。
腊(xī):干肉。
文中用作动词,把肉晾干。
岁:每年。
当(dàng):抵充、顶替。
永之人争奔走焉:永州的老百姓争先恐后地忙着去做这件事。
焉,兼词,于此,为这件事。
2、提问: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明确:(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
(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a0349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8.png)
《捕蛇者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3)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中捕蛇者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现代文和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3)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中捕蛇者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捕蛇者说》。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参考书籍。
(3)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捕蛇者说》。
(2)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捕蛇者说》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捕蛇者说》,理解文意,掌握生词和句子。
(2)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和困惑。
3. 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学生讨论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探讨。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捕蛇者的生活场景。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捕蛇者在现代社会的对应人群及其生活状态。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捕蛇者说》的朗读和背诵。
2. 写一篇关于捕蛇者生活状态的短文。
3.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现代社会中类似捕蛇者这样的人群及其生活状态。
捕蛇者说 教案
![捕蛇者说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1f182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3.png)
捕蛇者说教案教案名称:捕蛇者说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捕蛇者说》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捕蛇者说》的主要观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理解并分析《捕蛇者说》中的比喻和隐喻。
2.就《捕蛇者说》中的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准备:1.复印《捕蛇者说》的课文。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通过播放一段有关蛇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蛇的兴趣和好奇心。
2.师生互动,讨论:“你对蛇有哪些了解?你觉得蛇有什么特点?”阅读和分析(15分钟)1.师生共同阅读《捕蛇者说》的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2.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3.分析课文的文章结构和段落的主题。
讨论和思考(15分钟)1.提问:“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主要在传达什么信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意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蛇的形象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和态度。
比喻和隐喻(10分钟)1.解释文章中出现的比喻和隐喻,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其中的意义。
2.提问:“捕蛇者说”中的比喻和隐喻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有何影响?扩展阅读(10分钟)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自然和环保的文章或故事,拓宽视野。
2.学生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和思考。
总结和概括(10分钟)1.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探讨,确保学生对《捕蛇者说》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和情感表达,并展示自己的思考。
3.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环保的理念应用到生活中。
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学生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达对环保的看法和行动。
2.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多关注自然环境,了解更多关于保护环境的信息。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41bf4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d.png)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3)能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对比阅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通过角色扮演、表演和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对社会公正和人权关注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解读:《捕蛇者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寓言故事,以捕蛇者为线索,揭示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根源。
通过分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2. 词语解析: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解释和解读,如“捕蛇者”、“蛇”、“捕蛇工具”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句子分析:对文本中的重要句子进行分析和解读,如“夫蛇者,阴毒之虫也”、“捕蛇者,危险之业也”等,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蛇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蛇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捕蛇者说》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捕蛇者说》全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先做标记,待会儿一起讨论。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读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社会意义和深层含义,讨论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自身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四、作业布置1. 背诵《捕蛇者说》全文;2. 选择一个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深入解读,写一篇短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故事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写一篇感悟文章。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16ef7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c.png)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捕蛇者”、“赋税”、“蛇毒”等。
分析文中描绘的捕蛇者的生活状况和封建社会的矛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翻译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捕蛇者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捕蛇者说》的文意、结构和修辞手法。
文中描绘的捕蛇者的生活状况和封建社会的矛盾。
2. 教学难点: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对文中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捕蛇者说》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讲解与分析:讲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分析文中的捕蛇者的生活状况和封建社会的矛盾。
5.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对自己的启示。
让学生尝试用文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写一段自己的文章。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捕蛇者说》。
3. 选择一篇类似的课文,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捕蛇者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捕蛇者的生活现状。
3.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捕蛇者与农民的生活进行对比,揭示封建社会的矛盾。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193a5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a.png)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3)了解古代捕蛇业的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论证手法和表达技巧;(2)学会对比阅读,从文章中汲取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捕蛇者说》,感受文章的韵律美;2. 字词讲解:梳理文中的生僻字词,解释重点句式;3. 文章背景:介绍古代捕蛇业的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4.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论证手法和表达技巧;5. 对比阅读:挑选相关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拓宽视野。
三、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2. 文章中重点字词和句式的掌握;3. 古代捕蛇业的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四、教学难点1. 文章的论证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2. 对比阅读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捕蛇者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僻字词和不懂的句子;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讲解,分析文章的论证手法和表达技巧;5. 对比阅读: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享阅读心得;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对比阅读:评估学生在对比阅读中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捕蛇业的兴趣;2. 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3. 鼓励表达: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7d853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e.png)
《捕蛇者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蛇毒”、“赋税”、“捕蛇者”等。
(3)分析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蛇毒”比喻社会的黑暗,“捕蛇者”象征反抗者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弱者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对课文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捕蛇者说》。
2. 与课文相关的古代文化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捕蛇者说》,提问学生对“捕蛇者”和“说”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难句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蛇毒”、“赋税”、“捕蛇者”等。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蛇毒”比喻社会的黑暗,“捕蛇者”象征反抗者等。
4. 批判性思维训练:(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2)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批判性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情感态度培养:(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2)通过讨论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弱者的关注。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2)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将《捕蛇者说》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如与白居易的其他诗文或者与其他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
捕蛇者说 教案
![捕蛇者说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ac17b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e.png)
捕蛇者说教案教案标题:《捕蛇者说》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捕蛇者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捕蛇者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探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3. 运用文学分析方法解读诗歌。
教学准备:1. 诗歌《捕蛇者说》的复印件。
2. 音频或视频资源,以便学生听/看诗歌表演。
3. 诗歌分析工具,如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定义和示例。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诗歌《捕蛇者说》的背景和作者。
解释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源,让学生先听/看一遍诗歌表演,让他们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阅读与分析:1. 将诗歌《捕蛇者说》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一遍。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意象和修辞手法。
可以使用诗歌分析工具,如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定义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诗歌。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分析结果,并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
理解与思考:1.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提问如下:-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 诗歌中的情感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通过诗歌语言传递这种情感的?-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它们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2.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问如下:- 诗歌中的捕蛇者和蛇之间的关系如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对于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破坏持有怎样的态度?- 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拓展与应用:1. 让学生选择另外一首与自然相关的诗歌,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让他们思考不同诗歌中对于自然的态度和情感表达的差异。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诠释《捕蛇者说》中的情感和主题,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总结:1. 对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强调诗歌《捕蛇者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9c8bb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a.png)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捕蛇者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捕蛇者说》,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简要概述《捕蛇者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2 课文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难点。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情节。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提供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学习资源。
5.2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如PPT或视频,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捕蛇者说》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6.2 课文讲解:根据教学内容,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6.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道德观念。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精选】《捕蛇者说》教学设计(通用5篇)
![【精选】《捕蛇者说》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0138e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3.png)
【精选】《捕蛇者说》教学设计(通用5篇)《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柳宗元的文学常识及“说”的体裁特点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3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诵文章能了解文章大意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在熟悉文章的主要的内容前提下,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说”,让学生理解蒋氏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求免于苛税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
2、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
[板书课题,作者]或从背景介绍导入:唐玄宗天宝中期起,战争仍频,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朱沎(cǐ)叛乱等祸乱接连发生,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早期减少四分之三,而兵员却增加三分之一。
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休无止,民不堪命。
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却有一种职业可以免其赋税,到底是什么职业呢?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捕蛇者的世界。
二、揭题解题:1、“捕蛇者说”不能译成“捕蛇的人说”,因为“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议论,可以叙事,但叙事也是为了说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2、作者简介: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c38c6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a.png)
《捕蛇者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捕蛇者说》的文意;(2)能够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3)能够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理解文章的内涵;(3)学会对比阅读,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同情;(2)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3)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捕蛇者说》的文意;2. 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3. 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掌握;3. 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捕蛇者说》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本。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4. 分析讲解:对文章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实践应用: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启示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深入研究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4. 写一篇关于《捕蛇者说》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文本,提高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
2. 准备课文注释和译文,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3. 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捕蛇者说教案设计
![捕蛇者说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d6fe9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5.png)
捕蛇者说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捕蛇者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捕蛇者说》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主题;2. 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4. 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5.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教学准备:1. 《捕蛇者说》的诗歌文本;2. PowerPoint演示文稿;3. 黑板/白板和粉笔/马克笔;4. 学生课堂笔记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入《捕蛇者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思考。
核心活动:2. 分发《捕蛇者说》的诗歌文本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一遍,并标记出不熟悉的词汇和短语。
3. 以小组形式进行词汇和短语讨论,学生互相解释和交流,教师辅助解答疑问。
4. 教师带领全班一起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特点和规律。
5. 教师导入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和诗歌的深层含义。
6.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包括主题、情感、诗歌结构和韵律等方面的讨论。
7.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全班共同讨论和补充。
巩固活动:8. 教师总结课堂讨论的成果,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与学生互动,进一步加深理解。
9.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批改和讲解。
延伸活动:10.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与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思考。
11. 学生可以选择朗读《捕蛇者说》或其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进行表演或朗诵比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捕蛇者说》这首诗歌的背景、主题和情感表达。
他们能够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并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延伸活动的设置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85919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a.png)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捕蛇者说》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解读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炼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与翻译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逐句翻译课文,解析难点词汇和句式。
2.2 课文分析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3.2 课文朗读与翻译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逐句翻译课文,解析难点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3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4 拓展阅读与讨论推荐相关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组织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4.2 课文理解与分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把握能力。
4.3 拓展阅读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沟通交流。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50eb7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1.png)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捕蛇者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例如“捕蛇者说”、“赋敛”、“租税”等。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如实词推断、虚词辨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推测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2)认识捕蛇者与农民的对比,理解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的道理。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捕蛇者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如倒装句、被动句等。
(2)通过课文内容推测人物心理和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图片展示、问题引导等,引发学生对课文《捕蛇者说》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解决疑难问题。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捕蛇者说》。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5d02c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3.png)
《捕蛇者说》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捕蛇者说》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时代背景及课文内容概述。
1.3 教学步骤:(1) 向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代表作。
(2) 阐述《捕蛇者说》的创作背景,如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的生活经历等。
(3) 概括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第二章:词语解析2.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2.3 教学步骤:(1) 挑选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列出清单。
(2) 针对每个词语,解释其在文中的含义及用法。
(3) 提供相应的例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语。
第三章:句子解析3.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复杂的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法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解释句子的结构及语法特点。
3.3 教学步骤:(1) 挑选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列出清单。
(2) 针对每个句子,分析其结构及语法特点。
(3) 提供相应的例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结构。
第四章:文章分析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捕蛇者说》的文章结构,如段落划分、论证方法等。
4.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如开头、结尾、主体等。
(2) 分析课文的段落划分,阐述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3) 分析课文的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等。
第五章:课堂讨论与练习5.1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5.3 教学步骤:(1)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优秀3篇)
![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13506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9.png)
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优秀3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本文在于揭露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2.注意语调,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乎”和“而”的多种用法。
4.理解并掌握“对比”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理解两篇文章的主题。
2.学习文中词语的用法。
3.理解并掌握《捕蛇者说》“对比”的写法。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任刺史。
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正音。
啮( ) 腊( ) 挛( ) 踠( ) 瘘( ) 疠( )当( )其租入嗣( ) 几( )死者数( )矣莅( )蹙( ) 殚( ) 踣( ) 死者相藉( ) 曩( )隳( )恂( ) 缶( ) 谨食( )之熙( ) 以俟( )夫( )四、朗读课文。
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五、默读,根据注释理解课文。
六、布置作业1.弄懂词句。
2.思考各段段意。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1.第1—3段的实词词义、虚词用法。
2.段意概括。
学习过程:逐段讲解课文第1段一、全班同学齐读。
《捕蛇者说》教案3
![《捕蛇者说》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178f468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9.png)
捕蛇者说教案3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捕蛇者说》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2.学习小说《捕蛇者说》的情节和结构。
3.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4.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小说《捕蛇者说》的情节和结构。
难点:小说《捕蛇者说》的主题和核心思想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1 引导学生回忆上次课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
2. 学习过程2.1 第一遍阅读教师让学生围绕小说《捕蛇者说》的内容进行自由阅读。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阅读时间,但应该在教师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并做好阅读笔记。
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问答,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对阅读理解进行简单的检测。
2.2 第二遍阅读2.2.1 带着问题阅读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小说主要讲述什么?•小说中有哪些比喻?•小说的情节有哪些高潮?•小说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标记,在阅读结束后进行分享,交流,最后统一回答以上问题。
2.2.2 审美阅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对小说进行整体理解和审美评价。
2.3 情节分析2.3.1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笔记,讲述小说的整体结构和主要情节。
2.3.2 教师在讲解中加入自己的剖析和解析,帮助学生对小说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2.4 主题分析2.4.1 讲解小说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2.4.2 对小说的主题和核心思想进行深入的揭示和剖析,帮助学生对小说有更全面的理解。
2.5 个性化阅读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阅读提高活动,比如小组分工阅读,角色扮演,书法朗诵等。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整个掌握了小说《捕蛇者说》的情节和结构,同时也理解了小说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参与积极,对小说的阅读和理解都有所提高。
但是,还有一些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的教学。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cac4d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8.png)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捕蛇者说》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的主题。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课堂交流和分享。
5. 课堂小结(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提醒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6.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和拓展阅读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捕蛇者说》优秀教案及反思
![《捕蛇者说》优秀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339f43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6.png)
《捕蛇者说》优秀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领悟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的技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捕蛇者”这一职业为导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以“捕蛇者”为题?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感知作者观点。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明确文章分为三部分:捕蛇者的生活、捕蛇者的艰辛、捕蛇者与纳税人的对比。
4.分析课文内容(1)分析捕蛇者的生活: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捕蛇者生活的语句,体会捕蛇者的艰辛。
(2)分析捕蛇者的艰辛: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捕蛇者艰辛的语句,理解捕蛇者所承受的压力。
(3)分析捕蛇者与纳税人的对比: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比的句子,理解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的技巧。
6.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捕蛇者”这一职业的看法。
(2)讨论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的作用和效果。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以“捕蛇者说”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较到位,能够分析出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但在分析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的技巧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引导。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观点较为片面,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纠正。
3.作业布置方面,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旨在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写作过程中,对文章结构和主旨的把握不够准确,需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捕蛇者说》教案
阳城初中:李东方
教学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
2、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3、学习本文对比、衬托的写法。
4、感受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政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2、学习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的写法,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蛇!你害怕吗?捕蛇,你敢吗?给你一个捕蛇的工作吧?让你当一名捕蛇者,你愿意吗?是啊,提到了蛇,我们怕!不敢!不愿意!这些归根到底是因为蛇太毒了。
然而,远在1300年前的中唐时期,有一位姓蒋的人谈到捕蛇却很乐意,很知足。
难道他就不怕毒蛇吗?还是有什么比蛇更厉害的东西在威胁着他呢?今天,让我们继续随着柳宗元先生,说说捕蛇人的事吧。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深入了解“说”的特点。
2、巩固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本文对比、衬托的写法。
4、感受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政的思想感情。
三、巩固检查: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根据课下注释,掌握了本文的重点文言词汇,进而理解了课文大意。
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下发课堂检测试卷)
同时出示答题提示:
1、拿到题目,快速作答;
2、审清题意,规范书写;
3、最先完成且保质保量有奖!
检测内容如下:
(一)我已了解:
1、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2、“说”,是古代的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二)我会拼读:
啮(niâ)腊(xī)挛(luán)碗(wǎn)瘘(1òu)疠(lì)
当(dàng)其租入嗣(sì)几(jī)死者数(shuò)矣莅(lì)蹙(cù)殚(dān)踣(bó)死者相藉(jiâ)曩(nǎng)隳(huī)恂(xún)
(三)我会解释:
①太医以王命聚之(代词,这种蛇)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词,这些话)
1、之③余悲之(代词,他)
④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⑤悍吏之来吾乡(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孰知赋敛之毒……(毒害)
2、毒②呼嘘毒疠(有毒的)
③若毒之乎(怨恨)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好像)
3、若②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③若毒之乎(你)
①可以已大风(治好)
4、已
②则久已病矣(已经)
①以啮人(如果)
5、以②可以已大风(用来)
③而吾以捕蛇独存(凭借)
④今以蒋氏观之(从)
①余将告于莅事者(给)
6、于②积于今六十岁矣(到)
③吾祖死于是(在)
④苛政猛于虎也(比)
(四)我会翻译: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你要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
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
③又安敢毒耶?
我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使)呢?
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四、设疑自探:
同学们,让我们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熟读课文,提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读文。
(二)学生设疑,教师摘要板书,并整理形成自探提纲:
1、本文借蒋氏之口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蒋氏血泪陈述的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何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本文阐述了什么观点?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内容体悟)(三)学生根据“自探提示”自主探究以上问题。
(教师出示自探要求)
五、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出示讨论要求)
(二)教师指定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教师出示展示要求、展示分工)
(三)教师指定小组评价展示情况。
(教师出示评价要求、评价分工)
(四)教师根据各小组展示、评价情况,进行适当点拨;重点对文中对比、衬托的语句引导学生分类、分析并诵读。
(五)教师展示并口头小结文章内容、感情。
六、质疑再探: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有什么新的疑难问题?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
文章开头一段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七、运用拓展:
1、自编习题。
2、教师预设: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18分)
捕蛇者说(节选)
柳宗元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耳。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②殚.其地之出(用完)
③犯.寒暑(冒着)④又安敢毒.耶(怨恨)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假如我以前不干捕蛇这件差事,那么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回来之后,就很有味地吃着地里长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3)、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三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
原句:蒋氏-吾以捕蛇独存;弛然而卧乡邻;盖一岁犯死者二焉。
乡邻-非死则徙尔;虽鸡狗不得宁焉;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
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
③衬托赋敛之毒。
④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拓展链接:
请根据以下两个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感悟。
材料一:
种田不交税千年头一回
我国取消农业税五年巡礼
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韩洁江国成杨玉华) 这是载入中国农村发展史的重要一刻。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这意味着中国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2006年的春天,是我国“三农”的春天。
从这一年之后的五年间,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迎来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春风,透过一幅幅丰收的画面,8亿中国农民在“后农业税时代”迈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材料二:
视频:中国养蛇第一村
八、课堂总结
1、学科班长点评。
2、教师总结:牢记古人悲惨历史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九、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