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断层的救赎之道
如何在危机中拯救企业6个正确的决定帮你化险为夷
![如何在危机中拯救企业6个正确的决定帮你化险为夷](https://img.taocdn.com/s3/m/d4b87b1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0.png)
如何在危机中拯救企业:6个正确的决定帮你化险为夷迫在眉睫的危机有好有坏,因为它远不是的第一次。
企业将再次不得不将战略从增长和发展转变为保存和生存。
但好消息是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经验。
那么,您如何做才能让您的企业度过危机呢?如何在危机中拯救企业?1 .优化成本2 .使用信贷和免税期3 .调整分类和修改标受众4 .与人员合作5 .调整广告6 .控制财务绩效1 .优化成本文章中有关于如何在正常模式下降低成本的详细说明。
如果你一直这样做,并且业务运作有效,那么现在你不必紧急收缩。
但如果你正确地处理成本降低,那么总是可以降低10-15%。
重要的是要记住: ♦你只需要削减那些未来不会带来收入的开支。
如果某些支出不会对收入产生积极影响,则可以安全地移除它们;♦在降低成本时,质量不应该受到影响;♦在一个地方降低成本可能会导致整个公司的工作发生变化,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您计划削减的所有费用都应根据这三个标准进行评估。
例如,您决定租一个较小的办公空间,并且离市中心较远。
这将帮助您降低租金成本。
这些费用是否直接影响您的收入?不。
例如,如果您是有条件的排版,质量会因此受到影响吗?绝对不!会不会是在新的场所,您将无法容纳所有设备并为客户服务部门留出空间?最有可能的是,这只是根据占用区域计算得出的。
事实证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优化租赁房屋的成本。
电子产品一位分销商说:"第一次认真的降本经历出现在疫情的第一波。
国家派人放假,但销售业务无法停止门店供应,我们第一次被迫测试了绝对整个销售团队和办公室的远程办公模式。
一周后,我们看到公司运行顺利,会议和多方通话变得司空见惯。
我们的大办公室空置了将近一个月。
我决定减少几次,此外,事实证明,一些员工发现在家工作更方便,同时工作质量没有下降,工作按时完成。
此外,我们通过自动化业务流程或完全外包,减少了一些办公室职位。
这使得可以将工资单减少15%,同时提高关键员工的工资。
这对工作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企业成长的七道分水岭
![企业成长的七道分水岭](https://img.taocdn.com/s3/m/6494e68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1.png)
企业成长的七道分水岭在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关键的阶段性挑战与分水岭。
这些分水岭是企业过去成功经验与现实业务需求的结合,是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考验。
只有通过这些分水岭的挑战,企业才能迈向更高的台阶,实现长期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七个关键分水岭,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迎接挑战。
第一个分水岭:创业初期的生存之道创业初期是企业最脆弱的时期,面临着资金不足、市场竞争激烈、人才匮乏等困难。
要在这个阶段生存下来,企业需要不断创新、灵活应变,积极寻找优质客户和合作伙伴,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确保业务的持续发展。
良好的财务管理和投融资策略也至关重要,保持足够的现金流和资金储备,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个分水岭: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挑战当企业开始迅速扩张并实现规模化经营时,管理和组织架构的问题就开始显现出来。
过去靠创始人个人能力和经验完成的事情,需要建立专业团队和健全的管理体系来支持。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确保企业运营的高效率和有效性。
第三个分水岭:国际化业务拓展的挑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很多企业开始考虑国际化业务拓展。
这时,企业需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法律法规、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挑战。
如何适应并融入当地市场,建立跨国经营的能力和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
跨国业务也需要企业具备更强的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能力,确保在不同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四个分水岭:科技转型的机遇与风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传统行业和企业都面临着科技转型的压力和机遇。
企业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实现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制造。
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拓展业务领域,提升服务品质和用户体验。
科技转型也带来了高成本、高风险、技术人才匮乏等挑战,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合理配置资源,降低风险,实现科技与业务的良性融合。
如何应对企业管理中的道德困境
![如何应对企业管理中的道德困境](https://img.taocdn.com/s3/m/155eb10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c.png)
如何应对企业管理中的道德困境道德困境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常常面临的一种挑战,尤其在涉及权力和利益的场景中更加突出。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者需要面对各种道德困境,从而平衡经济利益和道德原则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企业管理中的道德困境。
一、建立明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在面临道德困境时,企业管理者需要有明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作为指导。
这些标准和价值观应该明确地传达给企业员工,并通过培训和教育来强化。
只有在所有员工都共享相同的道德基石时,企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道德困境。
二、加强内部监管和监控机制内部监管和监控机制是预防和解决道德困境的有效手段。
企业管理者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审计、内部调查和投诉机制等,以保障道德规范的执行。
同时,定期进行内外部的审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任何存在的道德问题。
三、注重员工道德素养的培养企业管理者应该注重员工的道德素养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通过组织道德培训、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和制定奖惩机制等方式,培养员工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习惯,使其能够在面临困境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四、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塑造员工行为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管理者应该创造积极向上、宽容开放的企业文化,倡导诚信、合作和社会责任等价值观。
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深信只有遵守道德才能获得良好的回报,从而主动面对道德困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五、加强道德风险管理和预防道德困境往往伴随着潜在的道德风险。
企业管理者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预防工作,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道德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预防策略。
同时,建立有效的道德举报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揭发道德违规行为,以遏制道德困境的发生。
六、积极回应社会期望和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回应社会期望,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公开透明的管理,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从而增加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支持。
现代企业中的断层组织结构
![现代企业中的断层组织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596ffd3131126edb6f1a106f.png)
现代企业中的断层组织结构
目前我国去也组织是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存在的,每个人组织中的个人或者而部门都是独立的,个人只看重和自己利益相关的领导,也就是直接决定自己职业前程的领导。
对于和自己关系不大的领导视而不见,这样就再组织中出现的断层,使得企业失去灵活性和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站着脚。
其根部原因是权利欲望在作祟。
比如说当一个部门的员工向自己的部门经理反映自己很难和另外一个部门的员工沟通的时候,往往他的直接经理人会考虑到这是两个部门之间的事情,需要比他更高一级的领导来处理,于是就直接找两个部门的主管领导,而放弃了直接和对方部门的领导沟通的机会,这样看是在沟通的行为,事实上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间接的制造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
那么企业如何改变这种断层,办法只有一个,创造水平沟通的桥梁,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要开张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所涉及到得部门需要相互的配合和支持,如果出现问题必须是本门之间先做好协调沟通,不需要什么事情都上面的领导请示汇报。
所以每个部门都需要充分的协作,这样水平沟通就没有问题。
而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他重要的工作是思考公司的战略,计划公司长中短期目标,把资源和任务合理的分配。
走出管理的困境--论职业经理人的七项修炼管理资料
![走出管理的困境--论职业经理人的七项修炼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afa678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c.png)
走出管理的困境--论职业经理人的七项修炼 -管理资料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越来越多的被国内许多企业导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的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化进程也随之加快步伐,走出管理的困境--论职业经理人的七项修炼。
职业经理人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企业的各级管理阶层中,做为企业的骨干力量,职业经理人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要通过带领团队达成企业的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在管理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化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的经济形式的特点和新的管理模式。
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所以,职业经理人需要通过不断的“修炼”才能走出管理的困境,时刻保持高效能的管理水平。
关于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修炼,曾有过众多的版本。
从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到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管理学经典著作,都曾被誉为管理学中的“圣经”,在管理者中广泛流传,无论哪一个版本的“修炼”都没有提出一种方法让让领导者管理员工,而是告之职业经理人如何管理自己。
可见,所谓修炼,即是一种思维和习惯的修炼。
作为白色家电的后起之秀,中日公司发展迅猛,目前企业中、高层架构已逐步完善,做为企业发展的现阶段,公司的各层职业经理人也面临巨大挑战,如何通过自身不断的修炼来适应高速发展的企业,走出目前管理的困境,是大多数职业经理人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目前,我们应该从以下7个方面来修炼自己:一.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职业经理人在做任何一个决策时,都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管理资料《走出管理的困境--论职业经理人的七项修炼》。
没有正确方向的决策,只能同企业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比如:我们要开发一个空白市场,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方向:我们是想规划一个长远的市场,那么一定要找一个能够和我门长期合作的客户,而不是要追求短期效益。
再比如,我们的经理人找下属员工谈话,也要有一个方向的选择问题:你是想通过谈话把他逼走?还是要通过谈话使他得到提高?总之,职业经理人在做任何决策和决定的时候,都必须确定自己做正确的事,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企业摆脱经济危机的五大方略
![企业摆脱经济危机的五大方略](https://img.taocdn.com/s3/m/c448b29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e.png)
稻盛和夫:企业摆脱经济危机的五大方略方略一:共享思维方式,力求公司内部的融合一旦经济低迷,企业势必陷入窘境。
在这种时候,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融合、团结的关系”。
“哲学”这个词一直是我挂在嘴边的。
我说的所谓“哲学”,就是一种思维方式。
而作为企业家,应该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告诉员工,让员工理解,从而做到思维方式的共享。
也就是说,作为一家公司的社长,必须使自己的员工拥有和自己同样的思维方式、同样的思想境界、同样的哲学信仰。
这种思想的传达必须是全方位的,即便是最基层的员工,譬如打零工的学生、当临时工的已婚妇女在内,都要传达到位,从而使企业人员能做到上下一心。
如果能够达到上述的“理解、共享”的状态,那么企业就等于形成了“社长为员工着想,员工为社长着想”的氛围。
一旦经济大环境低迷,社长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势必会感到非常不安。
这种心境,就好比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一个人独自提着灯笼行走在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脚步不稳,如履薄冰。
光是想象一下,就让人心生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心生不安,希望有人陪着自己前行,哪怕就一个伴儿也好。
有这种想法也是人之常情。
公司在平时是否就具有“社长常常为员工着想,员工常常为社长着想”的企业人际关系,这一点至关重要。
一旦经济出现低迷,这种人际关系的有无,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方略二:削减经费,打造企业的“高收益体质”我知道超过一半的中小微型企业是不会每个月都制作利润报表的,但我认为即便是中小微型企业,也必须尽量每个月都制作利润报表。
利润报表是企业经营的指南针。
企业家必须一边参照利润报表,一边谋划公司的经营。
可不少中小微型企业的经营者既没有制作利润报表的要求,也没有采取“以利润报表为参照物”的经营方式。
一旦经济大环境陷入低迷,就势必要削减经费。
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削减制造成本。
具体到制造业中,就是削减包括材料费在内的各项费用。
接下来要削减的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这两项费用涉及诸多账目,如果审视这些账目,就会发现诸如“明明只创造了这么点儿销售额,却使用了这么多经费”之类的问题。
突破企业管理瓶颈
![突破企业管理瓶颈](https://img.taocdn.com/s3/m/b7bdebf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9.png)
突破企业管理瓶颈突破企业管理瓶颈企业管理瓶颈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管理问题和困难,使企业无法顺利发展和突破现有局面。
面对这些瓶颈,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才能实现突破和创新。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突破企业管理瓶颈:优化组织架构,提升管理能力,加强创新意识。
首先,优化组织架构是突破企业管理瓶颈的关键。
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能够使企业内部流程更加顺畅,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高效。
企业可以通过重新评估和调整组织结构,减少层级,简化决策流程,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方式,将人员根据其专业和技能进行合理划分,使每个人的工作任务更加明确和专注。
通过优化组织架构,企业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从而突破瓶颈,实现更好的发展。
其次,提升管理能力是突破企业管理瓶颈的必要条件。
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从领导层开始,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领导才能和团队管理能力。
领导者需要具备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工作。
此外,管理者还应关注员工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使员工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另外,企业可以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工具,如全面质量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高效的绩效管理机制。
通过提升管理能力,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规划和决策,有效应对各种管理问题和挑战。
最后,加强创新意识是突破企业管理瓶颈的关键因素。
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和突破的重要力量。
企业需要不断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
企业可以建立创新团队,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实践。
此外,企业还可以与外部机构合作,共享创新资源和经验,引进外部的创新理念和技术,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加强创新意识,企业能够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之,突破企业管理瓶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
优化组织架构、提升管理能力和加强创新意识是其中的关键要素。
恢复力,企业的救命稻草
![恢复力,企业的救命稻草](https://img.taocdn.com/s3/m/3ebceb13580216fc700afd62.png)
恢复力,企业的救命稻草作者:马小琳来源:《中外管理》2013年第07期为什么只有少数公司在分崩离析之后能东山再起?身处灾难和意外不可避免的时代,我们虽然对于灾难本身能做的非常有限,却完全可以学会如何应对崩溃,降低损失。
这就是恢复力,即在剧烈变动的环境中维持其核心功能和完整性的能力,它是企业的救命稻草。
危机的应对一个貌似完美的系统往往最是脆弱,相比之下,一个偶尔发生小故障的动态化系统反而更加稳健。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隐患总是始于沉默。
如果你想在这个公司生存、升迁,只能按照公司的方式想问题、做事情,因为支持主流观点的人会受到认可,而提出异议的人则日趋边缘化,甚至被排挤。
看到问题却不敢说出来,即便员工说了,也没有人在乎反而被误会。
每个组织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秘密,揭发秘密需要很大的勇气。
当一件事情是不能被讨论的,就无法用合理的方法面对和处理。
它就像是堆满落叶的森林,需要一场大火清理空间。
因此,如果公司能够提供专门的渠道让员工陈述问题,能够提出质疑,才是解决之道。
书中介绍了美国陆军的案例。
红军大学(Red Team University),目的就是培养军事演习中的假想敌,帮助指挥官在战场上更好地发挥判断,同时帮助指挥官认识到过于自信的危害。
质疑,就像是我们血液里的抗体,没有了抗体,没有了免疫力,衰竭只是早晚的事。
灵活的组织增强恢复力的另一个方法是拥有灵活的组织机构,也就是官僚主义的反义词。
员工不能等着管理层来解决关于这个世界的每件事情,并告诉他们需要做什么,他们必须自己解决问题并采取行动。
最具说服力的就是稻盛和夫推崇的阿米巴经营理念,通过小集体的独立核算,实现全体参与经营,凝聚全体员工力量。
《中外管理》杂志曾对沈阳机床集团进行深度调研,其下属的中捷立加事业部是集团最年轻的事业部,员工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六岁,是一个80后管理80后、90后的团队,其高效的执行力来源之一是创新的团队学习。
把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集中在一起,从不同方向聚集对市场的认识,打破了过去部门和个人自己学习的局限性,让各个过去相对比较封闭的部门面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对未来的变革有了全面和立体的认识,也自然而然地达成共识,使变革所涉及的每一个人都深刻理解了变革的必要性和参与变革的行动准备。
中小企业如何逆境求生
![中小企业如何逆境求生](https://img.taocdn.com/s3/m/e5fb36070b4c2e3f56276310.png)
中小企业如何逆境求生作者:于斐来源:《企业文化》2018年第16期企业只有寻求精细化的营销方式,开源节流,树立信心,调动一切有效资源,扎实苦练内功,才是企业唯一的选择这几年由于所处行业的疲软带给老板们更多的是身体和情绪反映上的胸闷和心悸,但我认为,这不应该成为被动强调客观寻找自身退路的理由,即使有也仅仅是空洞的说辞。
因为市场不相信眼泪。
企业如何看待失败表面上看,如今生意越来越难做,其实是各行业越来越专业了,越来越精益求精了,看起来是在洗牌,实际上是在洗人,洗掉那些朝三暮四、吹牛浮夸、做事不靠谱的人,留下的是一批坚持品质,踏踏实实真正做事、具有匠心精神的人。
品牌如此,生意如此,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浮躁的社会,是应该静下心、心无杂念、心中只有顾客、眼中只有产品,回归商业本质、做好产品。
企业真正的危机不是经济危机,而是道理,信仰、价值观危机。
著名的管理学者吉姆·柯林斯1994年曾经写了部畅销书《基业长青》,没过几年,那些本该“长青”的企业,挨个倒闭或惨淡发黄了;之后他作了深刻反思,2001年又出版了《从优秀到卓越》,可没过几年,那些本该卓越的样板企业,又惨淡发黄了。
世界变化如此之快,搞得柯林斯都不敢再写书了。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
我们总想偷懒,试图复制别人的成功,所以,不时有管理学大师高呼发明了企业经营的“成功之道”,结果却总被证明是在“刻舟求剑”。
说老实话,在这个社会上,如果一家企业仅仅是靠着跟风、追随、模仿起家,尚未系统的建构自身的核心优势,也许一时半点会解决相关的温饱,但大浪淘沙、激浊扬清,万一形势突变,遭遇到也只能是夭折的命运,不幸就是其典型的标志符。
哈佛商学院的唐纳萨尔曾说过一句话,外部环境发生急剧的变化时,昔日的成功模式可能成为今日的障碍。
当前,就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而言,其战略管理非常薄弱,有的企业根本没有明确的战略,甚至部分企业的高层认为不需要战略,信奉“船小好调头”。
解决企业管理者“断层”的两大方法
![解决企业管理者“断层”的两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ae536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3.png)
解决企业管理者“断层”的两大方法一个创立十年的服务类、知识型企业,员工二百多人。
随着业务的发展,管理梯队出现了断层,外部几经引进大都水土不服而离开。
老板一方面物色外面的高手,但也更希望内部跟他一起打拼的兄弟们能快速成长,而在如何提升内部员工能力上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让大家去到项目中锻炼,也投入员工去参加培训,但是效果就是不理想,老板很困惑。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管理者队伍出现断层?怎么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从笔者近十年来对多家企业的深度辅导看,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实现两个突破:第一,突破一把手/老板本身的障碍;第二,突破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化的障碍。
突破一把手/老板本身的障碍如前所述,因为管理任务的完成需要对管理者进行授权和授责,这样,管理者才能有机会在管理的实战中获得真正的历练、成长和提升。
而不知道、不愿意给下级管理者授权、授责,不能给下属管理团队历练和成长的机会和舞台,恰恰是许多企业老板不能突破的关键障碍。
它们突出地表现在:1.不能突破“业务导向”的思维定势很多企业的一把手,都是因为业务表现优秀而提拔到现有岗位的,而创业型企业的老板则基本上就是因为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超强的业务拓展能力而获得成功的。
因此,在他们的骨子里,有一种很深厚的“业务情结”。
业务能力的强弱,通常是他们选拔和配置管理者的第一标准(事实上,常常是唯一标准)。
另外,由于超强的“业务情结”和行为惯性,这些老板或一把手们,常常把自己冲锋陷阵,亲自出马解决问题,当成自己的价值所在,甚至常常很享受这种不正常的忙碌。
就像笔者服务的一家在三板上市的知识服务型企业的老板在访谈的时候说的:“其实,说实话,我很享受亲自出马解决问题的快感。
它让我觉得充实、有价值、对企业有掌控感。
”他们忘记了一件事情:当他们忙着自己享受亲自操刀的“快乐”时,他们的管理层则由于缺乏锻炼和实战的机会,而经历着能力的退化,“管理者断层”的根正在被埋下。
2.没能认识到管理的真正作用和价值由于老板或一把手自己就是靠着业务能力或业务表现而“野蛮生长”起来的。
企业管理者的职业发展困境如何解决
![企业管理者的职业发展困境如何解决](https://img.taocdn.com/s3/m/5876ff6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6.png)
企业管理者的职业发展困境如何解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者面临着诸多职业发展困境。
这些困境不仅影响着他们个人的职业成长,也可能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究竟有哪些常见的困境,又该如何有效地解决呢?一、企业管理者常见的职业发展困境1、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失调企业管理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长时间的工作和频繁的出差使得他们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和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2、职业晋升瓶颈在企业中,晋升机会有限,而竞争却异常激烈。
管理者可能在一个职位上停留很长时间,无法获得更高层次的职位,从而感到职业发展受阻。
3、技能更新滞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管理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由于工作繁忙,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导致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逐渐落后。
4、人际关系复杂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复杂,管理者需要在处理团队合作、上下级关系以及跨部门沟通等方面花费大量的精力。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内部矛盾,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5、行业变化带来的挑战某些行业可能会因为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化或者新技术的出现而发生巨大的变革。
企业管理者如果不能及时洞察行业趋势,调整企业战略,就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同时也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二、解决企业管理者职业发展困境的策略1、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管理者应学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优先级,避免不必要的任务拖延。
同时,也要学会拒绝一些非紧急且不重要的工作,为自己留出更多的个人时间。
此外,企业也应该营造一种支持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文化氛围,例如提供弹性工作制度、鼓励员工休假和放松等。
2、突破职业晋升瓶颈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为晋升创造条件。
同时,要主动与上级沟通,表达自己的职业发展意愿,并寻求指导和支持。
企业的失败与救赎
![企业的失败与救赎](https://img.taocdn.com/s3/m/0f90f9d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1.png)
企业的失败与救赎最近几年,创业一直是很火的话题。
一提到创业,很多人就会想到成功和财富自由。
实际上,还必须想到另外一个词——失败。
吴晓波做过一个统计,中国现在是全球创业企业最多的国家,每天都有一万家新企业诞生,但是每年又有两百多万家企业破产倒闭,而且97%的企业活不过两年。
我们总以为自己会是特殊的3%,不幸的是,“倒闭的”是大多数。
所以不管是在创业前、创业中还是创业失败,提到创业,你不仅应该为创业这件事情感到激动,更要想一想如果自己的企业破产了,你该怎么给它办“丧事”,怎么从失败中走出来,开始下一次创业。
中国民营企业走过了30多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看过很多企业从生到死。
对企业来说,其实最难的不是开场,而是收场,也就是说,失败以后应该怎么面对它。
我发现,企业最终偏离成功走向失败,大体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死于政商关系,第二种死于乱集资,第三种才是死于正常的商业竞争。
针对这三种不同的死法,要从中走出来的方法自然也不同。
过去大的民营企业死于政商关系的比例挺高的,为什么呢?因为大企业往往更难处理好制度性的摩擦、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的关系,以及企业家和政治家的关系。
这三个方面统称为政商关系,对于很多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来说,往往会在这中间纠缠不清,而且陷入一种困境。
这几十年来,很多事情、政策发展都有一些不确定性,这也容易导致越是大的企业涉及的领域越多,同时企业和制度、法律的摩擦就越多,潜在的风险也就越大。
民营企业家往往会想办法在人、财、物上得到更多支持,这时候就会去和地方、部门的一些领导拉近关系,通过个人之间的关系来抬升自己的资本地位,同时也通过权力来获得一些利益,我们通常称之为“寻租”。
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这种领导关系的变化,加上反腐、市场和政策变化,导致很多不确定性,从而使这种政治人物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断裂,断裂之后就会使企业、资本都陷入困境,这是我们讲的大企业。
那么在民营企业当中,一些中型企业,或者说突然爆炸性地增长起来的企业,死亡原因往往跟所谓的乱集资有关。
企业困境拯救方案
![企业困境拯救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1cde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7.png)
企业困境拯救方案在一个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面临一些困境,这些困境可能是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内部问题导致的。
如果企业没有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困境,就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甚至走向失败。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企业困境拯救方案对企业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外部环境分析、内部问题诊断和困境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外部环境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如果企业没有及时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就难以做好应对。
因此,企业在制定拯救方案时,必须首先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两个方面。
1.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法律等方面的总体环境。
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宏观环境不稳定,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宏观环境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经济环境:如经济周期、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等。
•社会环境:如人口结构、社会消费观念、文化传统、教育水平等。
•政治环境:如政治稳定性、政策导向、政府管理能力等。
•法律环境:如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环境法等。
在进行宏观环境分析时,企业需要对以上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宏观环境的整体趋势,以及宏观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具体影响。
2.行业环境分析与宏观环境不同的是,行业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具体行业的市场环境。
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竞争格局不同,因此行业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也不同。
行业环境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行业发展趋势:如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趋势变化等。
•行业结构分析:如市场占有率、企业分布、竞争格局等。
•行业政策:如政府政策、行业协会、行业标准等。
在进行行业环境分析时,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行业的具体情况,了解自身在行业中的优势和劣势。
二、内部问题诊断在了解外部环境的情况之后,企业还需要对内部问题进行诊断。
企业内部问题可能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成本控制不当或者产品质量问题等所致。
企业在制定拯救方案时,需要全面诊断内部问题,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