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_刘金娥

合集下载

早产儿不同体位护理对其临床心肺功能睡眠呼吸暂停胃潴留的影响

早产儿不同体位护理对其临床心肺功能睡眠呼吸暂停胃潴留的影响

早产儿不同体位护理对其临床心肺功能睡眠呼吸暂停胃潴留的影响作者:刘翠翠逄翠翠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摘要:比较早产儿采取不同的位置和不同床的角度,其心跳率,呼吸,平均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胃潴留和睡眠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早产儿体味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早产儿不同体位护理一、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早产儿,其中男55例,女35例;胎龄为32.7-37.0 w (34.69±6.30)。

6组婴儿与一般信息:性别,胎龄(孕周),体重(kg),受试日龄(h),新生儿Apgar评分,民族,诊断,分娩方式无统计学意义。

二、病例纳入标准临床患者的纳入标准包括:(一)《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对早产儿的诊断标准:胎龄8分。

三、方法随机分为0度仰卧位组,0度俯卧位组0度,0度侧卧位组,30度仰卧位组,30度俯卧位组,30度侧卧位组。

日常护理的基础上,各组分别要观察lh、2h、3h、4h、5h、6h的心跳率,呼吸,平均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睡眠时间,6h总摄入奶量,胃潴留量,需要连续观察6d。

收集相关的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因子方差分析上述指标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四、结论1、0度俯卧位组患儿心率、呼吸低于0度仰卧位组、0度侧卧位组,而经皮血氧饱和度高于0度仰卧位组、0度侧卧位组,30度俯卧位组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高于30度仰卧位组、30度侧卧位组,从而增加呼吸效率,减少早产儿能量消耗,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度俯卧位组、30度俯卧位组、30度侧卧位组、30度仰卧位组、0度侧卧位组早产儿胃潴留量少于0度仰卧位组,有利于胃内容物排空,减少胃食管反流、误吸及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0度俯卧位组、30度俯卧位组患儿睡眠时间更长,有利于早产儿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免疫系统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及黄疸的影响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及黄疸的影响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及黄疸的影响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及黄疸的影响。

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选取我院NICU收治的88例活产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俯卧位(22例)、仰卧位(22例)、左侧卧位(22例)、右侧卧位(22例)4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情况下,观察各组呼吸功能,生长发育,黄疸,并发症情况,连续2周记录,取均值比较。

结果:俯卧位组在呼吸功能,生长发育,黄疸,并发症情况方面与其他3组比较优势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俯卧位可使早产儿的呼吸功能改善、促进生长发育及黄疸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体位;早产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黄疸的【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842-02本文旨在研究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及黄疸的影响,以期为早产儿护理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 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选取我院NICU收治的88例活产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5例,女43例。

顺产19例,剖宫产69例。

胎龄33.2-37.0周,平均34.3±1.6周。

Apgar评分(1分钟)8.37±0.85分。

体重1.99±0.35kg,头围31.03±1.89cm,上臂围8.14±0.58cm,身长41.55±1.95cm。

随机分为俯卧位(22例)、仰卧位(22例)、左侧卧位(22例)、右侧卧位(22例)4组,4组早产儿在性别、生产方式、胎龄、Apgar评分(1分钟)、体重、头围、上臂围、身长等一般资料(均为入院时)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使用婴儿培养箱、多参数监护仪等设备。

将早产儿置于保暖箱中,护理、治疗、监测均于箱内操作完成。

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双数 将 早 产 儿 随机 分 成 俯 卧 位 组 和 仰 卧位 组 各 5 4
1 统计 学处理 . 4
方 法: 日变异 幅度= 日最 大值一 日最小 值 。 4 统计 当 当 () 生后 7d内呼吸暂停 的发生情 况 ,呼 吸停 顿 2 0s以
例; 出生体质量< 0 9例 ,l 0 3 例 ,20 0g l 0g 0 ~ 0g 1 - 0 5
5 例 ,25 0g1 ; l - 0 7例 发生呼吸暂停 5 例 , 8 早产儿 出生 A gr 分 6 1 pa 评 - 0分 ; 除颅 内出血 、 血 、 度 缺氧 排 贫 重
上 , < 0s但 伴 有 心 率 减 慢 ( l 0次/ i ) 或 青 或 2 , <0 m n 及/ 紫 、 白及/ 肌张力 减退 3项 中 1 以上者 , 日发 苍 或 项 每
作 3次 以上或 7h内连续 发作 2次者 。 】
性脑病 伴 惊 厥 或抽 搐 表现 、 天 性 心脏 病 、 C A 先 需 PP 或呼 吸机辅 助呼 吸及 周期 性呼 吸 的患儿 。按 人 院单
早 产儿俯 卧或 仰卧位进行 对 比观察 , 报道如 下 。 现
1 资料 与方 法
体位 。 两组 有呼 吸暂停 者予 轻拍 背 、 全身抚 触轻 弹足
底, 每次 1 i , 进患儿 运 动和 啼哭 。 5m n 促 1 观 察指 标 ( ) . 3 1 测量 患儿 出生 时 、 后 7d时 的 生
维普资讯
20 0 8年 6月
第 l 5卷 第 6期
护 理 学 报 J u a o usn ( hn ) o r l fN r g C ia n i
J ne 2 0 u ,0 8
Vo . 5 No 6 11 . 5 9

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杨春凤
【期刊名称】《护理学报》
【年(卷),期】2008(15)6
【摘要】目的观察俯卧位、仰卧位对早产儿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早产儿按入院顺序单双随机分成两组各54例.两组患儿均裸体置于配置鸟巢的保暖箱内.俯卧位组每次喂奶后20 min置俯卧位,头部抬高倾斜15°,四肢呈蛙状,头偏向一侧(左右交替),除治疗、喂奶、皮肤护理等时间外,每天俯卧位时间16~20 h;仰卧位组予仰卧位,头肩部抬高倾斜15°,头转向一侧,腿部弯曲,双足自然摆放.结果出生后7 d,与仰卧位组比较,俯卧位组患儿体质量增加明显,安静睡眠时间长,呼吸暂停次数少,呼吸、心率变异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采取俯卧位治疗护理有诸多生理益处,有利于生长发育,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杨春凤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玉林,537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
【相关文献】
1.静吸复合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反向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2.不同卧位对早产儿体重增长影响的对比研究
3.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
4.
静吸复合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反向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5.正反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体位护理对早产儿心肺功能及睡眠的影响

不同体位护理对早产儿心肺功能及睡眠的影响
【关键词 】 早产儿 ;俯卧位 ;仰卧位 ;呼吸 ;循 环 ;睡眠
Efect ofdiferentbodypositions on cardio-pulmonaryfunct ion and sleep ofpreterm infa n ts Huang Yongfan,Ou Cuiping,Chen Binhua.DepartmentofPaediatrics,ThePeople’s HospitalofJiangmen,Jiangmen 529000,China
例早产儿 ,其 中男 22例 ,女 18例 。纳入标准 :受试 髋 、膝关 节屈 曲 ,双足部 自然放置 ,每次予仰 卧 6 h。
者胎龄 32~36周 ,出生体重为 1.11~2.30 kg,第 1、 俯 卧位组每次在喂奶 30 r ain后 置于俯 卧位 ,四肢放松 ,
5 min Apgar评 分 8~ 10分 。均 无颅 内出血 、贫 血 、 略为屈 曲 ,呈蛙 状放 置 ,床头 抬高 20。 ~30。 ,头
group < 0.01),Sp02 and sleep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upine position g roup < 0.01).
Conclusion Prone position nursing can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term infants,which is worthy 生各种并发 症 ,甚至导致死 数字表分为仰卧位组 (对照组 )和俯 卧位组 (试验组 ),
亡 ,国内报 道其 死亡 率达 12.7% ~20.8%…。 因此 加 每组 20例 ,仰卧位组患儿 的胎龄 为 (33.53±0.64)周 、

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

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
0. 979 0. 332
胎龄( 周) 34. 0 ± 0. 4 33. 8 ± 0. 3
1. 959 0. 056
出生体重( g) 1725. 4 ± 35. 4 1745. 5 ± 34. 5
1. 992 0. 052
1. 2 方法 所有早产儿入院后的治疗和护理均遵循《早产
儿管理指南》。营 养 支 持 参 考《中 国 新 生 儿 营 养 支 持 临 床 应 用指南》[3]的推荐 意 见,即 早 期 微 量 肠 内 喂 养,鼻 胃 管 喂 养,
3讨论
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喂养 不耐受使早产儿摄入营养物质不足,不但使早产儿生后恢复 出生体质量时间延迟,住院时间延长,同时也导致早产儿宫外 发育落后。早产儿胃容量小,肠管运动弱,常出现喂养困难, 而致热量摄入不足,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及多种并发症[4]。婴 儿胃呈水平位,食管呈漏斗状,黏膜 纤 弱,易 发 生 溢 奶 和 呕 吐[5]。右侧卧位可防止吐奶和溢奶。本研究结果显示,喂养 时采取右侧卧位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仅为 8. 33% ,明 显低于常规喂养方法。体重是评价早产儿的敏感指标,表 3 结果显示,喂养时采取右侧卧位的早产儿体重增长高于常规 喂养方法,体重增长较满意。
表 4 两组早产儿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 g / L,x ± s)
组别 试验组 对照组
例数 24 24
入院时 32. 6 ± 3. 1 31. 4 ± 2. 6
住院 7 ~ 10 d 37. 5 ± 4. 3 34. 5 ± 4. 5
注: 两组早产儿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点、组 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科收治的 48 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压力 。
参考文献 :
[ 1 1 ] 胡海霞 , 张敏敏 , 高 玉霞. 长 春 市 部 分 社 区 护 士 职 业 价 值 观 与 工 作倦怠状况 的相关性 I - j ] . 解 放军 护理 杂志 , 2 0 1 2 , 2 9 ( 1 8 ) : 2 5—
2 8 .
r 1 2 ] 谢丽霞 , 蒋维连 , 蒋 丽. 手 术 室 护 士 对 缓 解 职 业 倦 怠 与 行 为 期 望 的质 性 研 究 口] . 护 理研 究 , 2 0 1 1 , 2 5 ( 1 0 B ) : 2 7 0 0— 2 7 0 2 . r 1 3 ] 孙红 , 封 国生 , 白杨 , 等. 医 疗 卫 生 领 域 中 员 工 援 助 计 划 服 务 的应 用研究[ J ] . 中 国全 科 医学 , 2 0 0 8 , 1 1 ( 9 ) : 7 7 1—7 7 3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 5—2 6 ; 修 回 日期 : 2 0 1 5—1 l一1 2 ) ( 本文编辑 崔晓芳)
国实 用 护 理 杂 志 , 2 0 1 0 , 2 6 ( 6 C ) : 4 5— 4 6 .
工作 压力 不 仅关 系 到护 士 的身 心 健 康 , 也 会 影 响 其 工 作绩 效 , 与 护 理质 量 密 切 相 关 。本 研 究 应 用 员 工 援 助计 划 服务 对手 术室 护士 进行 干预 后手 术 室护 士 工 作压 力有 所 降低 , 职业 价值 观有 所提 升 。因 此 , 在 现 有 医疗 环境 下 , 除 医院管 理及 社会 环境 层 面外 , 员 工援 助 计 划 服 务 可从 个 体 角 度 改 善 护 士 职 业 价 值 观 及 工 作
[ 2 ] 戴维蕾. I CU 护 士 职 业 压 力 现 状 及 应 对 方 式 研 究 [ J ] . 中 国 实 用 护

俯卧位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在

俯卧位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在

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淮南新华医院李荣艳摘要综述了俯卧位的目的,俯卧位对早产儿肺通气/血流比例合适,有利于肺通气和氧和,减少了呼吸暂停的发生,对早产儿肺炎和预防ROP的作用。

改善了胃肠功能,减少了喂养不耐受引起的并发症,促进了生长发育。

此外对早产儿的机械通气,黄疸的早期干预,身心健康及睡眠的影响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俯卧位早产儿护理早产儿又称为未成熟儿,其发生率约占新生儿的5%~10%[1]。

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未发育完全,其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2],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

传统的早产儿护理体位主要采取仰卧位,而与之相比较,俯卧位更贴近胎儿在母体内的体位,因此更能使得早产儿身心舒适和情绪安静,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医学发达国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则大多采用俯卧位[3]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俯卧位对早产儿具有多种益处,现综述如下。

1.俯卧位对早产儿的心肺功能的作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仰卧位时胸廓的顺应性较大,吸气时肋弓内陷,胸内负压减小,使气道容易塌陷,呼吸效率降低;而俯卧位时胸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吸气时肋弓内陷程度小,气道不易塌陷,因而改善了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了气道阻力,从而降低呼吸功[4]。

俯卧位时,肺通气/血流比例适合,肺内压较低,膈肌活动及胸廓协调性较好,改善了动脉氧合,降低了动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功能残气量,因而呼吸效率较高[5] 。

由于重力关系,肺通气、血流分布随体位变化而变化,俯卧位可改善通气/血流比,减少了肺内分流,死腔量/潮气量比值小于仰卧位,而肺泡内有效通气量大于仰卧位,从而增加了肺氧合[4]。

朱慧娟[6]指出早产儿俯卧位时SPO2高于仰卧位,故心率较为平稳,呼吸频率和呼吸变异幅度均低于仰卧位,提示在相同的肺跨压的情况下俯卧位气道阻力减小,肺部能够进入更多的气体量,从而表现为肺顺应性和潮气量增大,促进心肺功能的改善。

不同分娩体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不同分娩体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研究]不同分娩体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2014年09月10日15:16来源:中国医学前沿杂志产妇分娩体位多种多样,如仰卧位、坐位、蹲位、站位、侧卧位、跪位及自由体位等。

近年来研究开始关注不同体位的特点,以及探讨其在分娩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娩体位对母婴造成的影响也有不同。

研究指出,适当的体位可以帮助胎头下降,降低盆底软组织对胎头下降时的阻力,使胎儿在产道中的顺应性增大,容易顺产道娩出[1]。

基于此,本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照不同的分娩体位对母婴的影响,为进一步选择恰当的临床分娩体位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本院妇产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入的健康、单胎、足月临产产妇78例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条件相似的7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

所有入组产妇均排除患有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等内外科及重度子痫前期等并发症。

试验组年龄(27.4±5.31)岁,分娩孕周(38.9±0.7)周,孕次(1.3±0.7)次,产前体重(65.2±4.4)kg ;对照组年龄(27.1±4.32)岁,分娩孕周(39.1±1.3)周,孕次(1.5±0.3)次,产前体重(64.1±5.1)kg。

两组产妇在年龄、分娩孕周、孕次和产前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试验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采取自由体位,主要包括卧、立、走、坐、蹲等方式。

卧:可仰卧、侧卧或半卧;坐:可骑靠在有松软靠垫的椅子上双膝分开,把头枕在靠背上;立:站在床尾,手扶着床尾两腿微张开,左右摇动臀部;走:可下床在房间走动;蹲:双手扶床沿两脚分开蹲在地上。

以产妇感觉良好来决定自己的分娩体位[2]。

进入第二产程后,产妇变换体位,即采用屈髋屈膝位,在宫缩来临时,产妇需双手从双膝外侧抱紧双膝部,并尽量使大腿贴近腹部,同时需要屏气,气力下行,当胎头开始露出时将体位换为膀胱截石位。

不同体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不同体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要对早产儿实施有效的护 理 , 最 大程度 的确保早 产儿 的生命
安全 。
抬高 1 5 。 , 四肢 呈蛙状 , 头偏一侧 , 头部可左右两边交替 , 每2 h
更换一次 体位 J 。对 2组早产儿 的临床护理 时间为 1个 月 ,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 中, 针对 于观察组 3 4 例 早产儿主要采 用的俯卧位的护理方式 , 主要就 是在对 早产儿进 行护理 的过
料采用 t 检验 , 对计量资料采用 卡方检 验 , P<0 , 护理人员会保持早产儿俯 卧位 的姿势 , 进行一系列的护
理操作 , 从本次 的临床研究结果上看 , 观察组早产儿采用俯 卧 位, 而对 照组早产儿采 用仰 卧位 , 而观察组 早产儿 腹胀次 数 、 呼吸次数 、 住 院时 间均低于对照组早产儿 , 且观察组早产儿体 重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早产儿 。 采用俯卧位护理方法之 所 以能 够实现显 著 的护理效 果 , 主要 具体如下几个 方面的原 因。( 1 ) 采 用俯 卧位 能够提 高氧
健康成长 , 而早产儿 由于胎龄 不足 、 体重较低 , 并 且身体 发育 不完全 , 进而在护理 中常常 出现 多种并发症 , 甚至是一些严重 的并 发症直接威胁到早产儿 的生命 J 。针对 于此 种情况 , 需
对早产儿实施相关 的护理操 作 。对观 察组 3 4例早产 儿采 取 俯卧位 的方式进行 护理 , 即喂奶 后 2 0 m i n置 于俯 卧位 , 头部
俯 卧位 的护理方式 能够提高护理的效 果 , 实现早产儿 的健康成长 , 该种体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 关键词 】 不 同体位 ; 早产 儿护理 ; 效果
由于早产儿在 临床 上有其 特殊性 , 早产 儿身 体发育不 成

两种卧位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

两种卧位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39期V ol.4, No.39, 2019122两种卧位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杨茜,刘艳林(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江苏扬州 225001)【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俯卧位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

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选取2019年1- 4月80例收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15°俯卧位,观察组采取三阶梯卧位。

结果 两组患儿从收入新生儿监护室到出院期间,观察组患儿发生呼吸暂停的频次(2.18±0.18)次明显低于对照组(3.17±0.26)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低氧血症的频次(1.80±0.57)s明显低于对照组(1.46±0.53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三阶梯俯卧位可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及发作的持续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卧位;早产儿;呼吸暂停;三阶梯卧位【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39.122.01早产儿呼吸暂停( Apnea Of Prematurity,AOP) 可以明显看到患儿监护仪的心率(心率<100次/min)出现下降,或则出现发绀(SPO2≤80%),暂停的时间≥15~20 s 或不足20 s 但合并心率<100次/min。

AOP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的概率较高,研究指出约23%[1]。

如果在患儿发现呼吸暂停时未能及时发现,严重时可以导致患儿窒息死亡。

对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预防方法较多,比如药物咖啡因的预防治疗[2]、吸氧[3]和物理刺激[4]等。

这些方法因为经济花费多和可操作性能差,在临床推广较难,但通过科学的体位摆放来降低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是相对经济和简便的方法,传统的平卧位,容易导致气流受限,引起阻塞性呼吸暂停,所以,对早产儿体位排放仍是目前研究的难点,本研究发现三阶卧位能在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起到一定作用,显报道如下。

不同体位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体位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体位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作者:胡忠芳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8年第14期[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不同体位方式护理的11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

对照组采用仰卧位,观察组采用俯卧位。

比较两组卧位对早产儿心肺功能、睡眠、呼吸、进奶量的影响。

结果护理前,两组早产儿的心率、呼吸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护理后第3天、第7天的心率、呼吸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早产儿;心肺功能;睡眠;呼吸[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5(b)-0155-03Effect of nursing in different positions for premature infantsHU Zhong-fang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Fu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Jiangxi Province,Fuzhou 344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position nursing in preterminfants.Methods 110 premature infa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drawing, with 5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sup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prone.The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supine position on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sleep,respiration and milk intake of premature infants were compared.Results Before nursing,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art rate and respiratory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Heart rate and respiratory indicators of preterm infa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3rd and 7th day after nursing,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Key words]Premature infants;Cardiopulmonary function;Sleep;Respiration体位护理为早产儿护理最基础的环节,对其预后起着重要作用[1]。

早产儿管饲时不同体位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措施分析

早产儿管饲时不同体位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措施分析

早产儿管饲时不同体位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措施分析概述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低于37周的婴儿,由于早产儿器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管饲来提供营养和液体,保证生长和发育。

管饲时,不同的体位会对早产儿造成不同的影响,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管饲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体位,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立位体位立位体位是指早产儿在管饲时处于竖直的位置,这种体位有助于胃肠的蠕动和胃排空,避免胃酸反流,但容易导致呕吐和腹胀。

因此,在立位体位下进行管饲时,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观察早产儿的呕吐和腹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调整体位;2.确保管饲通畅,避免食物反流;3.不要让早产儿过度疲劳,适当间隔时间。

仰卧体位仰卧体位是指早产儿在管饲时处于平躺的位置,这种体位可以减少呕吐和腹胀的发生,但容易导致肺部分泌物积聚和窒息,因此需要注意以下护理措施:1.确保早产儿头部稍微垫高,避免下巴贴住胸口导致窒息;2.防止管子堵塞和异物进入;3.定时进行体位变换,避免肺部分泌物积聚。

侧卧体位侧卧体位是指早产儿在管饲时处于侧睡的位置,这种体位可以使管饲流入胃部更加顺畅,但容易导致肺部积水、窒息和颈部静脉曲张。

因此,需要注意以下护理措施:1.确保早产儿的头部稍微向下,避免积水;2.避免早产儿的头部、颈部和上肢受到压迫,避免静脉曲张的发生;3.定时进行体位变换,避免各种并发症。

结论在选择早产儿管饲时的体位时,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和管饲流量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体位,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在管饲过程中,需要定时观察早产儿的情况,并及时调整体位和管饲流量,以确保早产儿的健康安全。

不同护理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的影响

不同护理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的影响
· 376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 国 临 床 护 理 2018 年 9 月 第 10 卷 第 5 期 ChineseClinicalNursing,September2018,Vol.10,No.5
早产儿护理专题
不同护理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的影响
犈犳犳犲犮狋狊狅犳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狀狌狉狊犻狀犵狆狅狊狋狌狉犲狊狅狀狋犺犲狏犻狋犪犾狊犻犵狀狊犪狀犱 犵犪狊狋狉犻犮狉犲狋犲狀狋犻狅狀狅犳狆狉犲狋犲狉犿犻狀犳犪狀狋狊狑犻狋犺狀犪狊犪犾犳犲犲犱犻狀犵
withnasalfeeding.犕犲狋犺狅犱狊 Totally66prematureinfantsadmittedto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 ofourhospitalbetween March2015and September2017 wererandomlydividedinto4 groups. GroupA,Bweregivensupinepositionat15degreeand30degreerespectively.GroupC,D were givenpronepositionat15degreeand30degree,respectively.Thechangesofheartrate (HR), respiratoryfrequency (RR),percutaneousoxygensaturation (TcPO2 ),bloodpressure(Bp)andthe occurrenceofintragastricretention,apnea,periodicrespirationof4groupswerecompared.犚犲狊狌犾狋狊 TheHR,RR,TcPO2 and meanarterialpressureof4groups were maintained withinthenormal range.TheHR,RRandmeanarterialpressureofgroupC,D werelowerthanthoseinthegroupA, B,whiletheTcPO2 oftheformerwashigherthanthelatter.Variousvitalsigns wereimproved whenraisingthepositionofthehead.Thegastricretentioninpronepositionwassignificantlylower thanthatinsupineposition.Only2casesofapneaoccurredingroup A.Therewasnosignificant differenceintheperiodicrespirationamong4groups(χ2=2.269,犘=0.519).犆狅狀犮犾狌狊犻狅狀 Nursing atsupineandpronepositionhaslittleeffectonvitalsignsofprematureinfantswithnasalfeeding, whiletakingpronepositionandraisingheadsupare moreconducivetoprematurebreathingand gastricemptying,andreducingcomplications.

不同护理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生命体征的影响评价

不同护理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生命体征的影响评价

不同护理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生命体征的影响评价发表时间:2019-06-11T09:16:07.33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作者:刘艳霞[导读]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生命体征的影响。

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湖南邵阳 422000【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生命体征的影响。

方法:选取早产儿100例,时间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0)采用仰卧位鼻饲喂养,观察组(n=50)采用俯卧位鼻饲喂养,分析腹胀次数、呼吸暂停次数、住院时间、生长发育情况以及黄疸治疗情况。

结果:观察组腹胀次数、呼吸暂停次数、住院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以及光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生长发育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俯卧位鼻饲喂养早产儿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腹胀次数以及呼吸暂停次数,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黄疸持续时间、光疗时间,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关键词】不同护理体位;鼻饲喂养;早产儿;生命体征早产儿主要是胎龄在37周以下出生的婴儿,病情危重且死亡率较高,早产儿较为特殊,由于身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较低且皮下脂肪较少,散热较快,对外界适应性较低,体温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及其不稳定,是新生儿群体中的危重人群,甚至还会出现较多并发症。

所以早产儿出生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以合适的体温进行营养支持可全面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为早产儿的健康生长提供较好的物质基础,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对其预后有一定影响,可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可见在早产儿的护理中体位护理至关重要,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1]。

本次研究采用不同护理体位对早产儿进行鼻饲喂养,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的早产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胎龄最小31周,最大34周,平均胎龄(32.5±0.5)周。

早产儿护理中不同体位应用的效果分析

早产儿护理中不同体位应用的效果分析

早产儿护理中不同体位应用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8-05-14T14:25:06.00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1期作者:胡相萍[导读] 探讨不同体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110例早产儿,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胡相萍(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50)【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110例早产儿,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取俯卧位护理,对照组给予仰卧位护理。

结果:观察组呕吐次数、腹胀次数、呼吸暂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每天体重增长重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产儿护理中采用俯卧位,可促进其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体位【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217-02早产儿由于机体发育不成熟,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免疫机制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并发症[1]。

在对早产儿的护理中,不同的体位对患儿的治疗、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体位护理是早产儿护理的基础组成部分,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护理体位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对早产儿护理中不同体位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我院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0例早产儿,均排除严重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等疾患,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观察组55例中,男31例,女24例,胎龄29~34周,平均(32.11±2.24)周,体质量1.7~2.4kg,平均(1.93±0.66)kg;对照组55例中,男30例,女25例,胎龄28~35周,平均(32.32±2.09)周,体质量1.6~2.3kg,平均(1.97±0.54)kg。

两组早产儿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体位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体位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体位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胡忠芳【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8(025)014【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不同体位方式护理的11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仰卧位,观察组采用俯卧位.比较两组卧位对早产儿心肺功能、睡眠、呼吸、进奶量的影响.结果护理前,两组早产儿的心率、呼吸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护理后第3天、第7天的心率、呼吸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第3天、第7天的心率、呼吸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早产儿第3天、第7天的睡眠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第3天、第7天的每日进奶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仰卧位,俯卧位护理对其心肺功能睡眠呼吸暂停胃潴留影响明显,有助于早产儿心肺功能成熟,改善睡眠质量,创造良好的胃肠道发育条件.【总页数】3页(P155-157)【作者】胡忠芳【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西抚州 3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相关文献】1.不同体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J], 陈颖2.不同体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J], 卢来娣3.不同体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J], 梁丽清;谢映梅4.不同体位护理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高龄产妇足月妊娠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J], 冯惠华5."袋鼠式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刘芬;肖苏琴;钟艳晖;周露;骆晗;石绍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体位护理对早产儿的影响分析

不同体位护理对早产儿的影响分析

不同体位护理对早产儿的影响分析目的分析体位护理对早产儿的影响。

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08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早产儿60例,将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为俯卧组,对照组为仰卧组,观察两组早产儿并发症情况、呼吸和心率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消化不良、呼吸暂停以及心率过缓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组心率和呼吸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用俯卧位对开展对早产儿的护理干预,能够避免其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早产儿;俯卧位;呼吸功能;影响笔者医院主要采用俯卧位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笔者对医院于2008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早产儿临床护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抽取我院于2008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两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早产儿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胎龄为32~35w,平均时间为(33.94±0.43)w。

对照组30早产儿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胎龄为33~36w,平均时间为(34.08±0.67)w。

1.2方法1.2.1观察组观察组为俯卧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2.1.1分娩前准备①由于产妇未达到孕龄期,早产儿的心肺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差。

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先严密监察早产儿心肺功能发育情况,可取地塞米松行静滴,辅助早产儿心肺成熟。

②提前准备保暖箱,并将温度进行适当调整。

1.2.1.2 分娩时准备早产儿娩出后,尽早将其放入保暖箱内,并使其呈俯卧位,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使其能够正常呼吸。

若早产儿呼吸道存在分泌物,应尽早进行清洗,清理期间动作应轻柔,避免造成暴力损伤。

同时,护理人员按照1次/2h的频率帮助早产儿更换体位。

1.2.1.3严密监察生命体征由于早产儿的心肺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严密监察其生命体征,观察呼吸状况,若早产儿出现呼吸停止状况时,应及时轻拍早产儿的背部,改善其呼吸不畅症状,还可根据其实际情况,予以纯氧吸入。

适合早产儿的喂养姿势

适合早产儿的喂养姿势

适合早产儿的喂养姿势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

然而,由于早产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需要特别的喂养护理。

喂养姿势是早产儿喂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保证早产儿摄取足够的营养,还可以减少吞咽困难和窒息的风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早产儿的喂养姿势。

1. 侧卧喂养姿势侧卧是早产儿喂养中最常用的姿势之一。

在这个姿势下,婴儿躺在母亲的一侧,与母亲保持亲密接触。

母亲可以采用侧卧的姿势将乳房靠近婴儿的嘴巴,使其能够轻松吮吸乳汁。

这种姿势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喂养环境,还可以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

2. 半卧位喂养姿势半卧位是另一种适合早产儿的喂养姿势。

在这个姿势下,婴儿躺在床上或婴儿床上,背部略微倾斜。

母亲可以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将乳房靠近婴儿的嘴巴,方便其吮吸乳汁。

这种姿势可以减少婴儿因吞咽困难而引起的呛咳和窒息的风险。

3. 支撑喂养姿势对于早产儿来说,他们的肌肉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很难保持稳定的姿势。

因此,支撑喂养姿势是非常适合早产儿的一种选择。

在这个姿势下,母亲可以用一只手支撑婴儿的头部和颈部,使其保持稳定的姿势,另一只手则用来喂养或调整姿势。

这种姿势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持,减少婴儿吞咽困难的可能性。

4. 姿势调整在喂养早产儿时,姿势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母亲可以根据婴儿的需求和姿势的舒适度进行调整。

有时候,稍微改变婴儿的头部或身体的角度就可以让他们更容易吮吸乳汁。

此外,母亲还可以尝试不同的喂养姿势,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婴儿的姿势。

总结起来,适合早产儿的喂养姿势包括侧卧喂养姿势、半卧位喂养姿势、支撑喂养姿势和姿势调整。

这些姿势可以保证早产儿摄取足够的营养,减少吞咽困难和窒息的风险。

母亲在喂养早产儿时应该注意舒适性和姿势的稳定性,尽可能提供一个安全和温暖的喂养环境。

此外,如果遇到喂养问题或困扰,母亲可以寻求医生或护士的帮助和建议。

通过正确的喂养姿势和专业的护理,我们可以帮助早产儿更好地成长和发育。

不同体位鼻饲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体位鼻饲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体位鼻饲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南石妹;聂莉莉;曾香连;黄红敏;邱建武;刁诗光;刘晓燕
【期刊名称】《妇儿健康导刊》
【年(卷),期】2023(2)3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应用不同体位鼻饲喂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鼻饲喂养体位分为左侧卧位组、右侧卧位组、俯
卧位组,每组各65例。

比较三组的生长发育和喂养情况。

结果俯卧位组头围、身高、体重增长均大于左侧卧位组与右侧卧位组,俯卧位组腹胀、胃残奶、呕吐及血氧下
降次数均少于左侧卧位组与右侧卧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产
儿采用俯卧位鼻饲喂养可促进身高、体重增长,避免腹胀、胃残奶、呕吐及血氧浓
度下降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刘南石妹;聂莉莉;曾香连;黄红敏;邱建武;刁诗光;刘晓燕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6
【相关文献】
1.不同护理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生命体征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
2.不同护理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的影响
3.不同护理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生命体征的影响
4.胃
肠道护理联合体位管理对早产儿喂养耐受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5.早期不同营养制剂的全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营养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收治的 48 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 24 例,两组早产儿在入院日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方
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 1 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 x ± s)
组别 试验组 对照组
t值 P值
例数 24 24
日龄( h) 2. 1 ± 0. 4 2. 0 ± 0. 3
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 05) ; 试验组早产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 05) ; 试验组住院 7 ~ 10 d 白蛋白上升较对
照组明显。结论: 喂养时采取右侧卧位的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情况均较好,白蛋白上升明显。
关键词 早产儿; 卧位; 护理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 - 9676. 2012. 21. 017
12( 50. 00)
10. 0840
0. 0015
表 2 显示,试验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 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 2 两组早产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情况比较( 表 3)
表 3 两组早产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情况比较( g,x ± s)
组别 试验组 对照组
顾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而减少产妇产褥期和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促进早期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 产后访视; 新生儿; 产妇; 产褥期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 - 9676. 2012. 21. 018
产褥期是指产妇胎盘娩出到全身各个器官( 除乳腺) 恢 复到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时间,时间为 6 周左右。我国流行 病学调查研究显示,产妇死亡中发生于产褥期占 65% 以上, 而新 生 儿 死 亡 中,有 70% 左 右 发 生 于 新 生 儿 出 生 后 7 d 内[1,2]。因此,有效地促进产褥期产妇的康复,保证新生儿健 康十分重要,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 2010 年 2 月 ~ 2012 年 2 月在我院分娩的 14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无产妇妊娠期合并症、 产后出血,无任何临床确诊的疾病,无精神疾病及无认知功能 障碍,均自然阴道分娩、单胎、头位、足月妊娠,新生儿 Apgar 评分在 9 分以上。将其按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70 例,年龄 21 ~ 32 岁,平均( 27. 48 ± 3. 62) 岁。文化程度: 大 专及以上 21 例,高中 19 例,初中 18 例,小学及小学以下 12 例。新生儿体重 2300 ~ 3800 g,平均 ( 2784. 52 ± 103. 26 ) g。 试验组 70 例,年龄 20 ~ 31 岁,平均( 27. 01 ± 3. 31) 岁。文化 程度: 大专及以上22 例,高中18 例,初 中20 例 ,小 学 及 小 学
·36·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年第 9 卷第 21 期( 上半月版)
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曾果花
摘 要 目的: 探讨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 2010 年 2 月 ~ 2012 年 2 月在我院分娩的 14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70 例,对照组不进行产后访视,试验组进行产后访视,观察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差异。结果: 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年第 9 卷第 21 期( 上半月版)
·35·
不同卧位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
刘金娥
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卧位对住院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将 48 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24 例,试验组喂养时采取右侧卧位,与仰
卧位、左侧卧位交替; 对照组喂养时采取仰卧位。观察两组早产儿喂养耐受性、体重增长情况及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早产儿喂养不
0. 979 0. 332
胎龄( 周) 34. 0 ± 0. 4 33. 8 ± 0. 3
1. 959 0. 056
出生体重( g) 1725. 4 ± 35. 4 1745. 5 ± 34. 5
1. 992 0. 052
1. 2 方法 所有早产儿入院后的治疗和护理均遵循《早产
儿管理指南》。营 养 支 持 参 考《中 国 新 生 儿 营 养 支 持 临 床 应 用指南》[3]的推荐 意 见,即 早 期 微 量 肠 内 喂 养,鼻 胃 管 喂 养,
联合肠外营养。试验组喂养时采取右侧卧位,与仰卧位、左侧
卧位交替; 对照组喂养时采取仰卧位。
1. 3 技术指标
1. 3. 1 喂养不耐受 主要包括: ( 1) 呕吐、腹胀,24 h 腹围增
加 > 1. 5 cm。( 2) 胃残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 1 /3。( 3) 胃内
有胆汁或咖啡样物。
1. 3. 2 生长发育情况 记录每日体重增长情况。
1. 3. 3 白蛋白监测 入院时及住院 7 ~ 10 d 分别监测血清
白蛋白水平的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 SPSS 16. 0 软件进行统计
学分析,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 ± 标准差( x ± s) 表示,两独立样 本均数的比较采用 t 检验,两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 χ2 检验,重
复测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 α = 0. 05。
验组产妇对各种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试验组产妇产褥期乳房胀痛、便秘、贫血及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 0. 05) ; 试
验组新生儿中臀红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 0. 05) 。结论: 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护理,有助于提高产妇对自我康复和新生儿照
[5] 崔 焱主编. 儿科护理学[M]. 第 4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54.
[6] 汪勇芬. 早产儿的早期微量喂养[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7 ( 4) : 386 - 388. ( 收稿日期: 2012 - 05 - 30) ( 本文编辑 王亚芹)
t值 P值
例数 24 24
平均每日体重增长情况 9. 5 ± 3. 3 4. 2 ± 2. 3 6. 4549 < 0. 001
表 3 显示,试验组早产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优 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 3 两组早产儿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 表 4)
作者单位: 518035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门诊 曾果花: 女,大专,主管护师
以下 10 例。新生儿体重 2400 ~ 3900 g,平均( 2801. 62 ± 198. 68) g。 两组产妇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 组新生儿在体重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 比性。 1. 2 方法 两组产妇在住院期间均进行了较好的健康教育 和出院指导,护士向其讲解有关产妇产后自我护理与新生儿 护理的相关知识。对照组在产褥期不给予产后访视护理; 试 验组在产褥期给予产后访视护理,分别在产妇出院后 1 周、2 周、1 个月时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 1) 观察。要求访视者对产 妇及其新生儿有明确的记录,了解产妇是否为高危情况。观 察产妇休息环境是否整洁舒适,空气是否清新; 产妇和新生儿 的被褥是否舒适[3]; 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精神状态、恶露情 况; 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面容、吸吮能力及精神状态等。( 2) 询问。耐心询问产妇的生活、睡眠、排便、饮食等情况,并询问 其从上次访视到本次访视期间有无异常、不适等。( 3) 倾听。 细心地倾听产妇和家属提出的疑问,并全面周到地给予解答。 ( 4) 检查。对产妇的体温、血压进行测量,检查乳腺有无红肿 和硬结、乳头裂伤; 检查乳汁的分泌量和子宫底的高度,产妇 会 阴等恢复情况,恶露的颜色和量,是否有异位; 检查新生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国城市早产儿流行病学 初步调查报告[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 1) : 25 - 28.
[2] 丁宗一,Vikki La,王丹华.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支持[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1( 3) : 161 - 169.
2结果
2. 1 两组早产儿喂养耐受情况比较( 表 2)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单位: 221000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刘金娥: 女,本科,主管护师
表 2 两组早产儿喂养耐受情况比较 例( % )
组别 试验组 对照组 χ2 值
P值
例数 24 24
喂养耐受
喂养不耐受
22( 91. 67)
2( 8. 33)
12( 50. 00)
临床上多用白蛋白作为监测早产儿营养状况的指标,血 清白蛋白测定对早产儿喂养和各种营养成分供给等具有指导 作用。试验组白蛋白上升较对照组明显,提示喂养时采取右 侧卧位喂养效果好于常规喂养方法。
合理营养支持策略是早产儿战胜严重疾病,减少后遗症 发生,避免出 现 宫 外 生 长 受 限,顺 利 生 长 发 育 的 关 键[6]。 本 研究采用右侧卧位是较为适宜早产儿喂养时的体位,其喂养 耐受性及生长发育情况均较好,白蛋白上升明显。
早产儿的死亡风险是足月儿的 3 倍[1],其各器官功能发
育不成熟,肠内喂养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因此,喂养质量是 临床长期探 索 的 问 题[2]。 我 院 新 生 儿 科 对 收 治 的 早 产 儿 经
改变喂养时体位,取得了较满意的喂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择 2010 年 8 月 ~ 2011 年 7 月我院新生儿
3讨论
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喂养 不耐受使早产儿摄入营养物质不足,不但使早产儿生后恢复 出生体质量时间延迟,住院时间延长,同时也导致早产儿宫外 发育落后。早产儿胃容量小,肠管运动弱,常出现喂养困难, 而致热量摄入不足,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及多种并发症[4]。婴 儿胃呈水平位,食管呈漏斗状,黏膜 纤 弱,易 发 生 溢 奶 和 呕 吐[5]。右侧卧位可防止吐奶和溢奶。本研究结果显示,喂养 时采取右侧卧位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仅为 8. 33% ,明 显低于常规喂养方法。体重是评价早产儿的敏感指标,表 3 结果显示,喂养时采取右侧卧位的早产儿体重增长高于常规 喂养方法,体重增长较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