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文献综述报告共19页文档

合集下载

幼小衔接工作文献回顾

幼小衔接工作文献回顾

幼小衔接工作文献回顾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也就是幼儿结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

做好幼儿衔接工作,可以使即将升入一年级的儿童自然顺利地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一.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幼小衔接工作如果没有做好,非但不能很好解决幼儿初入小学产生的种种不适应问题,还会给儿童的发展带来了新问题。

幼小衔接工作的必要性,学术界大都认为源于幼儿与小学生以及幼儿园与小学的重大区别。

德国的哈克教授认为,对幼儿而言,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

他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1.关系人的断层;2.学习方式的断层;3.行为规范的断层;4.社会结构的断层;5.期望水平的断层;6.学习环境的断层。

国内的研究大体上踵续哈克教授的思考方向。

例如刘胜琳认为幼儿园到小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社会赋予儿童的角色期待从幼儿转变为小学生;2.儿童生活的主要内容从游戏转变成学习;3.师生关系的变化;4.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小学中的游戏设施远远少于幼儿园; 5.儿童本身地位的变化,即从幼儿园最大的孩子变成了小学最小的孩子。

1而李青松、李莉则是从物质、制度、心理三个层次对幼儿园与小学进行了比较。

他们认为从物质层上来看:在活动环境与器具、主要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上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从制度层上看:幼儿园与小学对儿童的活动要求作息制度不同。

从心理层上看,在价值观念、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2黄人颂认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1.社会要求的提高。

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

而小学实施义务教育,以上课为主要的活动形式; 2.生活制度的变化。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研究综述三篇.doc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研究综述三篇.doc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研究综述三篇第1条中国幼儿教育中的小学教育现象研究综述目前,幼儿园开设“儿童识字课”的现象相当普遍。

特别是,大班的孩子们认真做作业,甚至带回家作业。

幼儿一人幼儿园意味着学校、整洁的桌椅、一致的书包和班级背后的小手,这完全剥夺了幼儿的玩耍时间,使幼儿教育成为一种基本教育。

这是一个可怕的现实。

这表明我们的幼儿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误区。

这种教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在成年人眼里,幼儿园是幸福的天堂。

但是现在,幼儿园里天真无忧无虑的孩子们肩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

良好的早期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然而,近年来,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教育”趋势正在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慢性病,危及儿童的成长和儿童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概念辨析;专家学者对幼儿教育中的“小学教育”概念提出了以下两种模式。

一是从理论层面。

例如,李冰·[1]认为“幼儿初等教育”主要是指幼儿园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引入、的功利主义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如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

,使其成为常规、示教、有状态,从而进行概括和趋势分析。

二是从实践层面出发,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小学教育的行为要求和幼儿教育的形式。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观点是,越来越多的小学引入小学主要课程资源、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渗透小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和很大程度上,幼儿园成了“小学”,儿童成了“小学”,儿童保育成了“小学教学”,儿童保育成了“小学教育”。

第二、我国的“初等教育”显示XX师范大学XX,XX认为,近年来,随着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和竞争心态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增设识字、拼音、写作、计算等课程。

这种在幼儿园实施的“小学教育”教学趋势已经逐渐演变成越来越普遍,使得幼儿园的教学形式、教育内容、一日生活和课程结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_王声平

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_王声平

一、幼小衔接的内涵与目的关于幼小衔接的内涵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

如朱晓蔓认为幼小衔接是指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通过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一系列的工作,以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教育阶段到小学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过程。

其主要工作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工作。

从广义上讲,幼儿园的所有教育活动都是在为更高一级的教育阶段做准备,因此整个幼儿教育阶段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所有活动都属于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工作。

从狭义上讲,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工作仅指对大班幼儿有针对性地、更集中地入学准备教育,主要包括入学意识、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准备。

第二,小学的新生过渡工作,使儿童尽快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1]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在教育上的相互连接。

[2]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在教育教养工作的内容上以及在实现这些内容的方法上互相联系,[3]其实质指的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4]虽然不同的人对幼小衔接的内涵有不同的论述,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幼小衔接理解的狭义化,即把幼小衔接仅仅理解为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两者间的衔接。

而幼小衔接作为基础教育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支持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所以对幼小衔接内涵的理解应从更广泛的层面去认识和把握。

收稿日期:2010-04-16作者简介:王声平(1984-),男,四川大竹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学原理研究;杨晓萍(1963-),女,四川自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及幼儿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

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王声平,杨晓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北碚400715)【摘要】近二十年我国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研究;幼小衔接策略研究;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研究以及我国对国外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等几个方面。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的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201207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小组成员:许义翠杨玲王静宜宋力萌薛川王怡杨梦2014/5/6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针对我国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研究、分析近年来我国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文献,主要从幼小衔接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等几大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

关键字: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现状前言: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突出,自2009年以来,对该方面的研究逐年增多。

此外,幼小衔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不仅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问题,而且会影响他们今后的教育进程。

同时,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中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也应该是学前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1]因此,本文在回顾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对幼小衔接研究现状的看法,希望能对幼小衔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所帮助。

一、概念界定1.衔接:衔接是指两个邻近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工作上的相互衔接,它们应该在教育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互相衔接。

2.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

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由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它主要包括外在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儿童内部精神的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不同的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二、幼小衔接的现状钱玲玲在《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中提出幼小衔接一般并不作为幼儿教育的显性内容存在于幼儿园的工作中,而且,一部分幼儿园仅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因此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定的被动性,不顾教学规律忽视幼儿成长特点,认为幼小衔接仅仅是幼儿园单方行为。

[3]除此之外,王芳在《基于有效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中谈到,幼小衔接思想有共识,行动有偏差;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衔接策略上不够务实;缺少系统的衔接操作方案。

幼小衔接研究综述

幼小衔接研究综述

幼小衔接研究综述摘要幼小衔接的研究由来已久,且在国内外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本文就其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综述。

关键词幼小衔接;适应;课程幼儿园与小学作为不同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如何衔接的问题。

而能否衔接好关系到以后儿童的长远发展,并且作为第一个教育衔接环节,关系到以后整个教育的连贯性。

因此,幼小衔接历来都是教育领域内一个研究的重点。

一、概念界定适应原属生物学命题,意指生物有机体调整自身生存形态以顺应已改变的生存环境的活动形式。

在心理雪中以此概念来表征个体在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时,调整自身的身心状态顺应这种改变的过程。

很多心理学家对这一过程作了研究,适应成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教育大词典》(教育心理学卷)中对“适应”的解释是:(1)泛指机体对环境的顺应。

个体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改变自身,达到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过程。

(2)生理学中指感觉的适应。

感受性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发生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除痛觉适应不明显外,各种感觉都有明显的适应现象,但速度和变化程度不完全相同。

(3)皮亚杰术语。

指主体对环境的作用(同化)与环境对主体的作用(顺应)间的平衡。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适应作了系统的研究,他从生物学观点出发,对适应作了具体分析。

他认为“个体每一个心理的反映,不管指向于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

适应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个是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主体将外界的元素整合到一个有机体已经形成的结构之内。

当主体获得新经验时,他总是在联系和校正这一经验,也即同化这一经验,使其符合已有的图式。

通过同化,主体当期的认知结构和理解水平会改变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的方式。

另一个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顺应和同化是互补的过程。

这样,个体就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研究综述三篇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研究综述三篇

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研究综述三篇篇一: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研究综述目前,幼儿园开设“幼儿识字班”已相当普遍,特别是大班的孩子竟一本正经地做起作业来,甚至还将家庭作业带回家做。

幼儿一人园就意味着上学,整齐的桌椅,一致的小书包,上课小手背后,完全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时间,使幼儿教育小学化,这是一个可怕的现实,它表明我们的幼儿教育已进人了误区,这种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在成人眼中,幼儿园是快乐的天堂。

可如今,幼儿园里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却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

良好的早期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

但是,近年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正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痼疾,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概念辨析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以下两种模式。

一种是从理论的层面出发,如李兵【1】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引入、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

另一种是从实践层面出发,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课程内容上的小学化,另外一方面是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及幼儿教育形式的小学化。

总体来说,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当前的观点是:幼儿教育越来越多的引入小学的主干课程资源、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渗透小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和较大范围使得幼儿园成为了“小学校”,幼儿成为了“小学生”,幼儿保教成为了“小学教学”,幼儿教育成为了“小学教育”。

二、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XX师范大学XX,XX认为,近年来,随着家长对早期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和竞争心态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增设识字、拼音、写字、计算等课程,这种在幼儿园实施的“小学化”倾向的教学逐渐演变得越来越普遍,使幼儿园的教学形式、教育内容、一日生活以及课程结构都受到巨大冲击。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针对我国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研究、分析近年来我国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文献,主要从幼小衔接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等几大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

关键字: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现状一、幼小衔接的现状钱玲玲在《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中提出幼小衔接一般并不作为幼儿教育的显性内容存在于幼儿园的工作中,而且,一部分幼儿园仅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因此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定的被动性,不顾教学规律忽视幼儿成长特点,认为幼小衔接仅仅是幼儿园单方行为【1】。

除此之外,王芳在《基于有效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中谈到,幼小衔接思想有共识,行动有偏差;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衔接策略上不够务实;缺少系统的衔接操作方案。

【2】二、幼小衔接存在问题1)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严重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栾萍萍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幼小衔接工作存在小学化问题,过度强调智育【3】。

赵旭曼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的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上,严重出现去游戏的现象;教育评测上,偏重技能和知识【4】。

刘东在《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中指出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表现存在盲目超前化,追求形式【5】。

张宏在《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中提到幼小衔接中小学化现象严重【6】。

2)幼小衔接的单向性汪薇在《基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幼小衔接问题探究》中提到幼儿园单向衔接与家长小学缺乏沟通【7】。

3)幼小衔接片面化和表面化黄俏乐在《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中提到幼小衔接有片面衔接和形式上的衔接【9】。

刘东认为幼小衔接过于表面化,追求形式,忽视了衔接的内容、过程,衔接浅层次、表面化【5】。

4)家长理念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王后玉的《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定位》、秦志敏的《家园同步,做好幼小衔接》均强调家长观念与时俱进的重要性【15】。

国内幼小衔接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幼小衔接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幼小衔接研究文献综述《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

幼小衔接作为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过渡过程,不仅要为幼儿的入学准备打下基础,也要确保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然而,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加之处于过渡时期的幼儿还不能通过自身力量顺利完成幼小衔接,这使得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出现小学新生适应不良的问题。

基于此,本研究在中国知网中以幼小衔接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针对幼小衔接的概念、内容和方法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从而整理出我国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研究动态,为以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一、文献搜索的整体结果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幼小衔接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查询到19872019年间共有相关文献1077篇,其中期刊论文700篇,学位论文126篇。

针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年度数量统计可以发现,与幼小衔接有关的文献数量自1987年以来呈波浪上升趋势。

相对而言,2004年以前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2004年之后,相关的研究数量增加较快,近三年研究数量达到较高值。

同时,在研究内容和主题方面,已有的文献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一是对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比较与借鉴。

比如,霍力岩对日本幼小衔接热潮和日本特有的幼小一贯学校的研究;胡春光等人从法国幼小衔接制度中分析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二是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幼小衔接。

比如,崔哲从人才创新视角提出幼小无痕衔接。

苏媛媛从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中寻找幼小衔接应有之义。

洪培琼基于希望理论视角对幼小衔接的教育目标、实施手段和教育内容进行剖析。

三是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比如,李召存主张基于幼儿视角来谈幼小衔接,解决教育之中“无幼儿”的问题。

严仲连和盖笑松围绕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四是如何将幼小衔接教育落实于具体教学中。

比如,陶仲对于幼小衔接中识字教学的讨论。

李德明等人对幼小衔接中的“问题化”数学教学方式进行分析。

我国当前的幼小衔接研究综述

我国当前的幼小衔接研究综述

我国当前的幼小衔接研究综述作者:赵菊敏李志清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32期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梳理了当前我国的幼小衔接研究文献,发现当前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存在问题几个等方面。

文章在分析当前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和展望,提出多元主体有机参与幼小衔接,加强幼小双向衔接研究,关注县域幼小衔接,组成综合研究团队,基于儿童发展的视角,从五大领域入手,着眼于幼小衔接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幼小衔接策略展望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幼儿园升入小学从年龄上看是一个自然承接的关系,但实质上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无论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还是教育理念都有原则性区别,因此它是一个突变的重大跳跃,这个跳跃将对幼儿的生理、心理产生非常重要深远的影响,是其人生早期一个重大、复杂的挑战,幼小衔接问题由此产生。

1幼小衔接的内涵幼小衔接是一个随着时代而发展的概念,学者们先前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通过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一系列的工作,以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教育阶段到小学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过程。

其主要工作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工作;第二,小学的新生过渡工作,使儿童尽快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现在则认为,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在教育教养工作的内容上以及在实现这些内容的方法上互相联系,其实质指的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幼小衔接作为基础教育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支持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所以对幼小衔接内涵的理解应从更广泛的层面去认识和把握,把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作为幼小衔接的目标追求。

2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发展1903年,湖北幼稚园开办,一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作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仍基本属于“托幼服务”的范畴。

幼小衔接 研究报告

幼小衔接 研究报告

幼小衔接研究报告标题:幼小衔接研究报告1.引言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具体指从幼儿园毕业后进入小学的准备过程。

这个过渡阶段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幼小衔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幼小衔接策略,从而为提高幼小衔接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探讨现有的幼小衔接策略及其效果,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幼小衔接的重要性4.1 学习连续性:幼小衔接关系到孩子学习的连贯性和顺利过渡。

4.2 社交适应:幼小衔接对于孩子适应新环境、社交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4.3 学习动机:良好的幼小衔接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4.4 心理健康:过渡期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良好的幼小衔接有助于减少负面对心理的影响。

5.影响幼小衔接的因素5.1 个体因素:包括孩子个体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性格特点等。

5.2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关注与支持等对幼小衔接有重要影响。

5.3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理念、教师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等对幼小衔接起至关重要作用。

6.幼小衔接策略6.1 教育教学内容的衔接:对幼小衔接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衔接,减少学习断层。

6.2 教师合作与互动: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互动,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

6.3 家校合作:家长与学校的紧密联系和积极参与,促进孩子的幼小衔接。

6.4 专业指导与关注:学校通过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关注,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7.结论幼小衔接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个体、家庭和学校的因素都对幼小衔接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幼小衔接策略,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过渡。

幼小衔接研究综述

幼小衔接研究综述

精品文档幼小衔接研究综述摘要幼小衔接的研究由来已久,且在国内外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本文就其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综述。

关键词幼小衔接;适应;课程幼儿园与小学作为不同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如何衔接的问题。

而能否衔接好关系到以后儿童的长远发展,并且作为第一个教育衔接环节,关系到以后整个教育的连贯性。

因此,幼小衔接历来都是教育领域内一个研究的重点。

一、概念界定适应原属生物学命题,意指生物有机体调整自身生存形态以顺应已改变的生存环境的活动形式。

在心理雪中以此概念来表征个体在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时,调整自身的身心状态顺应这种改变的过程。

很多心理学家对这一过程作了研究,适应成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教育大词典》(教育心理学卷)中对“适应”的解释是:(1)泛指机体对环境的顺应。

个体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改变自身,达到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过程。

(2)生理学中指感觉的适应。

感受性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发生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除痛觉适应不明显外,各种感觉都有明显的适应现象,但速度和变化程度不完全相同。

( 3)皮亚杰术语。

指主体对环境的作用(同化)与环境对主体的作用(顺应)间的平衡。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适应作了系统的研究,他从生物学观点出发,对适应作了具体分析。

他认为“个体每一个心理的反映,不管指向于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

适应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个是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主体将外界的元素整合到一个有机体已经形成的结构之内。

当主体获得新经验时,他总是在联系和校正这一经验,也即同化这一经验,使其符合已有的图式。

通过同化,主体当期的认知结构和理解水平会改变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的方式。

另一个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顺应和同化是互补的过程。

这样,个体就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幼小衔接研究文献综述

幼小衔接研究文献综述

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是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行为规范及社会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幼儿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幼小衔接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也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更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对策,他们认为幼小衔接这一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在幼儿阶段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就会使得更多的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受到更小的影响,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早在1979年,布鲁芬布伦纳指出:“当个体在生态环境的位置改变时,他会经历生态学上的过渡。

”布鲁芬布伦纳纳的生态学理论为有效衔接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使得幼小衔接有据可依。

从出现至今,幼小衔接问题始终受到广泛的关注,从最初的只关注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到现在的小学、幼儿园、家长三方互相协作,使得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进步,更为现实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古语说得好“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因此教育要关注幼儿,为幼儿提供的物质基础与精神支持,是的幼儿教育进行得更加顺利,更有利于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小衔接这一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过大量的资料查阅,拟从幼小环境差异、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合作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管理工作、幼儿社会适应等方面做具体的梳理综述,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国外研究布鲁芬布伦纳早在1979年就提出生态学的概念,他指出:“当个体在生态环境的的位置改变时,他会经历生态学生上的过渡①.”布鲁芬布伦纳的系统理论能帮助我们理解如何通过加强微观系统的联系来实现最优的发展。

登洛浦借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芬布伦纳在1979年提出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来研究幼小衔接问题,他认为幼儿所处的生态系统包括四个系统:第一层是微观系统,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第二层是中观系统,中观系统中的个体通过与微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成为其中一部分;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所学课程以及教学活动都受到这些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着环境.第三层是外观系统,包括主动权和事件。

幼小衔接问题综述

幼小衔接问题综述

幼小衔接问题综述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

幼小衔接,实质指的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国内外对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综述如下。

一、国内相关研究(一)关于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1.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理论从办学性质来看,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没有统一教材,没有成套的考核条例,办学与教学随意性较强;而小学是义务教育,有严格的教育要求,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要进行考试、考查;从教学内容看,幼儿园所学内容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小学的教育内容是以符号为媒介的抽象的学科知识;从教学方法看,幼儿园教师多采用归纳法;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

由上可知,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在办学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容易形成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

2.幼儿园与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理论幼儿园与小学儿童在身体动作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会性发展及语言发展上各有特点。

因此,幼儿园与小学所形成的教育特点和儿童本身的学习特点相应不同。

(二)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视角和结论1.家长眼中的观点研究表明,家长在幼小衔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家长应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准备。

首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作息规律;其次,让孩子喜欢上小学;第三,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第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第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交往能力。

2.幼儿园眼中的观点很多研究者从幼儿园角度研究幼小衔接问题,研究表明在幼小衔接中幼儿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减小幼小衔接“坡度”:首先,注意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和习惯;其次,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责任感;最后,开展专门的入学准备工作,如参观小学、进入课堂和小学生一起听课、请小学老师给幼儿介绍小学生行为规范、请小学生来班级和孩子座谈、延长幼儿园上课时间、增加小学低段学习内容等。

国内幼小衔接研究综述

国内幼小衔接研究综述

国内幼小衔接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小衔接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过程,这一阶段的顺利过渡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逐渐增多,涉及内容广泛,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幼小衔接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包括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为幼小衔接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幼小衔接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当前幼小衔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是幼小衔接的策略与方法,探讨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四是幼小衔接的效果评估,通过对幼小衔接实施效果的评估,为改进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依据。

综观国内幼小衔接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理论研究成果未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幼小衔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小衔接问题的深入研究幼小衔接的效果评估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标准和方法。

本文旨在对国内幼小衔接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总结经验和不足,以期为幼小衔接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同时,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对幼小衔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发展。

1. 阐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小衔接问题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广泛关注。

幼小衔接,即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此阶段对于孩子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幼儿园到小学,儿童需要面对诸多变化,如学习内容的加深、教学方式的转变、社交圈子的扩大等。

这些变化对孩子们的心理、生理和认知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幼儿体育幼小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

我国幼儿体育幼小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

我国幼儿体育幼小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体育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幼儿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还能促进其社交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幼儿体育与小学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衔接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进入小学后的适应能力和长远发展。

对我国幼儿体育幼小衔接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对于改进幼儿体育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幼儿园和小学的实地调查,了解幼儿体育与小学体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衔接情况。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揭示当前幼儿体育幼小衔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建议。

本研究将为教育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幼儿园和小学改进体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幼儿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1. 介绍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幼儿体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幼儿的身心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幼儿体育在幼小衔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的不连贯、教学方法的不适应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幼儿体育幼小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幼儿体育幼小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可以揭示幼儿体育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还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幼儿体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小衔接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幼小衔接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幼小衔接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一、调查(一)调查目的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是每个相关教师和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考察和了解,对当前幼小衔接需求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关于幼小衔接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在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及班主任中做了调查。

1、对四十四名小学二年级家长人群中进行调查,97.7%的家长让孩子在幼儿园或社会办学机构读过幼小衔接课程。

他们认为:(1)从幼儿园直接上小学比较有压力。

(2)上小学一年级以后,同班同学之间年龄最大可能差将近一岁,年龄小的孩子还是很难跟上年龄大的同学的。

(3)读了幼小衔接以后升入小学会比较有成就感,可以成为班干部。

(4)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进度非常快,一个月左右就会讲完,没有读的孩子相比较而言就会很吃力。

因此有必要进行幼小衔接过渡,这样的过渡不仅可以使孩子在进入一年级以后更快的融入新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环境,从而减少在一年级的压力,另一方面幼小衔接还可以使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老师的认可与关注,从而有助于在一开始就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

2、在对七名小学二年级班主任进行了解后得到以下反馈:(1)大部分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的情况相对较少,即使遇到问题,在解决时也比没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更轻松更快速。

(2)75%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在上课期间表现出了相对更多的专注力和理解力,能够更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较强的时间观念。

而85%以上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则相对更容易在课堂上走神,缺少对自己的约束性,在解决问题时依赖性强,完成作业所用的时间相对较长,正确率较低。

幼小衔接对孩子进入正式的学校教育有着很大的心理帮助。

(3)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因为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适应力强,从而会对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更加自信,并对学习感到快乐,这不仅有助于更好的与老师进行互动,也有助于更快的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关系。

《小学语文的幼小衔接教育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小学语文的幼小衔接教育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小学语文的幼小衔接教育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小学语文的幼小衔接教育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语文教育幼儿衔接内容方面的研究 (1)2语文教育幼儿衔接主体方面的研究 (2)3语文教育幼儿衔接策略方面的研究 (2)参考文献 (3)幼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语文教育的幼小衔接更引人注目。

因此,国内外在实践和科学理论方面都有很丰富的研究成果。

我国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最早出现在50年代。

后来,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曾一度中断,但随后,相关研究又陆续地出现。

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是由朱慕菊主持的全国范围内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且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但关于具体某一学科的幼小衔接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比如,在文献研究方面,通过学校电子阅览室对中国知网的搜索发现,自1980年至今,与“幼小衔接”相关的研究文献有2131篇,而关于“幼小语文教育衔接”的研究文献却很少。

由于教学的衔接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衔接主体、衔接的内容、衔接方法以及周围环境等,因此,笔者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同时,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将国内外研究放在一起进行比对,除了总结幼小语文课的研究概况以外,对其他与之相关方面的因素也进行了分析,以下就是国内外关于幼小语文教育衔接的研究综述。

1语文教育幼儿衔接内容方面的研究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在对幼小语文教育衔接问题进行研究时,大多是从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两个衔接场所着手进行的。

幼儿园作为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场所,主要是针对如何让儿童在入学前具备语文学习能力、做好入学准备等方面加强与小学教育间的联系,从而了解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存在的差异,从影响语文教育衔接的各影响因素方面去帮助儿童适应小学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小学阶段面临的主要是初入学儿童语文学习的适应性问题,根据问题探寻多方面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国外关于儿童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研究也很多,主要侧重于对影响因素如家庭环境、社会动机、气质类型、同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