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3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4 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4 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3)一. 教材分析《1.4 搭建生命的“积木”》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以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细胞是生命的基本载体,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为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命科学产生兴趣。
但学生对细胞的概念和结构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细胞,理解细胞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概念,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理解细胞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功能。
2.难点:细胞内部结构的功能,细胞膜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细胞,理解细胞的重要性。
2.实验教学法:通过观察细胞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探讨细胞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相关知识。
2.实验材料:准备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标本,以及相关的实验器材。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如树叶、人体的肌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体都是由什么构成的。
进而引出细胞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以及细胞的功能。
让学生对细胞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细胞的基本结构。
六年级科学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学习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技巧。
教学准备:1. 生命体的积木套装。
2. 教学PPT或黑板。
3. 学生科学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二、探究生命体的基本组成(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命体的积木套装,了解积木的种类和形状。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用这些积木搭建一个生命体。
三、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活动。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展示搭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搭建生命体积木的实验报告。
2. 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命体的积木套装,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用这些积木搭建一个生命体,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搭建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学生对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在搭建过程中不会受伤。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探索生命体的功能(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命体的主要功能,如呼吸、消化、循环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用积木来模拟生命体的这些功能。
七、搭建生命体的功能积木(10分钟)1. 学生在之前的搭建基础上,尝试用积木来模拟生命体的功能。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9 (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9 (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的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以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构建模块,了解细胞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命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细胞作为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对细胞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直观、实践性的学习内容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运用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以及安排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对生命体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难点:理解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以及细胞内部各种结构的功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的知识。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细胞。
3.实践教学法: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细胞知识的相关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2.教学道具:准备细胞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3.实践活动材料:准备显微镜、细胞模型等实践操作材料。
4.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引入新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4 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4 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1.4 搭建生命的“积木”》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旨在让学生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各部分的功能,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命科学产生兴趣。
但细胞结构微小,学生直观感知困难,理解细胞各部分功能需要借助模型和实验等教学手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培养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2.教学难点: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功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重要性。
2.模型教学法:使用细胞模型,帮助学生直观感知细胞结构。
3.实验教学法:进行细胞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细胞结构及功能。
2.细胞模型:准备细胞模型,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器材,进行细胞实验。
4.分组讨论:提前分组,准备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现象背后有什么共同规律?引入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细胞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同时,介绍细胞各部分的功能,如细胞膜的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细胞核的控制遗传和生命活动的功能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3苏教版-精选教学文档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与《水滴里的生物》、《做酸奶》、《馒头发霉了》三课一起组成了一完整的微观生命科学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中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属于“生命世界”中“生命的共同特征”的范畴。
本课教材的编排按照人类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过程展开,从宏观到微观,综合运用前三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使科学探究深入到细胞水平,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
让学生在初步接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时了解人类对生命的探索过程。
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巨大帮助,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2、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与相同。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比较。
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白细胞消灭病菌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课件、显微镜、抹布、洋葱切片、人体表皮切片等学生课前准备:查阅关于细胞的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利用迁移引发猜想1.出示高楼大厦图片,提问:你们知道建房子需要哪些材料?(出示单个砖头图)2.出示积木搭成的楼房模型图,提问:你们又知道这幢大楼是由哪些材料组成的?(出示单个积木图)3.出示人体图,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比做房子、那么搭建这生命体的材料又是什么?4.学生猜想、推测。
5.师总结:细胞是生命体的微小结构,它们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二)指导观察比较分析 1.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洋葱表皮切片和人体表皮,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
六年级科学上册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学会使用积木搭建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命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细胞模型,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使用积木搭建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观察和分析生命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学会总结和归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细胞——生命体的基本单位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模型,引导学生关注细胞结构。
2. 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 探究细胞的功能:介绍细胞各部分的功能,如细胞膜的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储存等。
4. 活动:小组合作,使用积木搭建细胞模型,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生命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体的构成。
2. 学习细胞结构:学生自主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师讲解并演示。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使用积木搭建细胞模型,教师巡回指导。
4.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搭建的细胞模型,讲解搭建过程和心得。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分享搭建过程中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细胞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搭建细胞模型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学资源1. 细胞模型: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结构。
2. 积木:用于学生搭建细胞模型。
3. 生命科学知识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4. 教学课件:辅助讲解细胞知识。
六、教学内容第2课时:生命体的生长发育1. 导入:通过展示生命体生长发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命体的变化。
2. 学习生命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介绍胚胎发育、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等阶段的特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认识生命体的基本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生命体结构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细胞的概念和功能。
2. 介绍组织的概念和功能。
3. 介绍器官的概念和功能。
4. 介绍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注意到它们的结构是由细胞组成的。
2.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
3.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注意到它们的结构是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的。
4. 讲解组织的概念和功能,如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5.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注意到它们的结构是由不同的器官组成的。
6. 讲解器官的概念和功能,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7.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注意到它们的结构是由不同的系统组成的。
8. 讲解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第二章: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体的积木模型,并能够运用积木搭建简单的生命体结构。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生命体的积木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如何使用积木搭建简单的生命体结构。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生命体的积木模型的概念和特点,如积木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
2. 展示一些搭建生命体结构的积木样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3. 讲解如何使用积木搭建简单的生命体结构,如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4. 分组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用积木搭建简单的生命体结构。
5. 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生命体结构,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和交流。
第三章:搭建植物体的积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体的结构,并能够运用积木搭建简单的植物体结构。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植物体的结构,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命的结构》的第四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能够用积木等材料搭建出细胞模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命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细胞作为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深入到细胞的内部结构。
此外,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强,对于搭建模型等实践活动充满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2.难点:细胞内部结构的深入理解,搭建细胞模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细胞的基本知识和结构。
2.观察法:观察细胞模型,了解细胞结构。
3.实验法:动手搭建细胞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搭建细胞模型的经验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细胞模型、积木、实验器材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搭建细胞模型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生命体的结构,然后引入细胞这一基本单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细胞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细胞的基本结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积木等材料搭建一个细胞模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细胞模型,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苏教版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能够绘制并描述简单的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图;●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与相同;●能够设计游戏活动,解释白细胞吞噬病菌的作用过程。
知识与技能●理解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知道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最早观察到细胞,从而使人类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知道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对细胞有了简单的认识,但对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以及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仍然不熟悉。
因此这节课的学习及时对本单元的复习,也是加深巩固的一节课,学生在前面认识的基础上会有浓厚的兴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细胞及其功能,观察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教学难点:观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结构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预习预习任务:阅读课本11—12页,并上网、查阅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学生课前完成,并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达成共识)1、皮肤、骨骼、肌肉、血液等这些人体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由什么“搭建”成的?2、关于细胞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小组内交流。
3、植物的细胞与动物的细胞形状和结构相同吗?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一)提问引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都玩过积木吗?都用积木搭建过那些东西?生:(班内交流)师:既然小小的积木可以搭建这么多东西,那么对于生命体来说,谁又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板书)(见课件一)(二)细胞的初步认识【检查课前预习任务,班内交流】:1、师:皮肤、骨骼、肌肉、血液等这些人体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由什么“搭建”成的?生:(展示小组预习成果)师:大家预习的很仔细,这些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细胞(板书:细胞)2、师:通过你的预习,关于细胞你都了解哪些知识?生:(展示小组预习成果,一小组展示,其它小组补充)师:同学们预习的很全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细胞吧!【多媒体出示:草履虫图片(见课件二)、蛋黄图片(见课件三)、胡克图片(见课件四)、各种细胞图片(见课件五)】【板书: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师:同学们已经了解到了这么多关于细胞的知识,那么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形状相同吗?大家猜想一下【板书:猜想】生:(猜想)师:大家的猜想对吗?我们要怎样验证?生:实验验证师:【板书:实验验证】(三)实验探究: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表皮细胞的结构显微镜使用方法复习:师:你还会使用显微镜吗?<出示课件六>生:(表述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方法)师:(示范操作显微镜)对小组成员详细分工:师: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请各小组长对组内5个成员进行分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3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3苏教版一、课本剖析《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显微镜下的世界”单位的最后一课,本课与《水滴里的生物》、《做酸奶》、《馒头发霉了》三课一起组成了一完整的微观生命科学单位,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中生物的基本结协商效用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属于“生命世界”中“生命的互助特性”的范畴。
本课课本的编排根据人类明白自然事物的基本历程展开,从宏观到微观,综合运用前三课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查看,使科学探究深入到细胞水平,议决使用显微镜查看细胞装片,使学生明白到细胞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
让学生在初步打仗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时明白人类对生命的探索历程。
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能对人类明白自然的巨大帮助,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传授目标1、理解细胞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巨细和效用。
2、议决显微镜查看细胞装片,成长动手操纵能力。
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与相同。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砚合作交流。
意识到科学技能给人类与社会成长带来的好处。
三、传授重难点重点: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比较。
难点:理解细胞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白细胞消灭病菌的历程。
四、传授准备课件、显微镜、抹布、洋葱切片、人体表皮切片等学生课前准备:查阅关于细胞的资料五、传授历程(一)利用迁移引发猜测1.出示高楼大厦图片,提问:你们知道建屋子需要哪些质料?(出示单个砖头图)2.出示积木搭成的楼房模型图,提问:你们又知道这幢大楼是由哪些质料组成的?(出示单个积木图)3.出示人体图,提问:要是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比做屋子、那么搭建这生命体的质料又是什么?4.学生猜测、推测。
5.师总结:细胞是生命体的微小布局,它们是组成生命体的积木。
(二)指导查看比较剖析 1.回顾显微镜的使用要领。
六年级科学上册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苏教版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认识生命体的基本组成1.1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如细胞、组织、器官等。
掌握生命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生物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生命体的基本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等。
生命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体,如植物、动物等,观察它们的结构和组成。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命体组成的认识和理解。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正确回答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层次。
学生能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生命体的组成和结构。
第二章:探索细胞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认识到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遗传、生长等。
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细胞模型制作,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细胞实验,观察细胞的生长和功能。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细胞的重要性的认识。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正确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生能认识到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三章:了解组织的多样性和功能3.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组织的特点和功能。
认识到组织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主要组织的类型: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
组织的功能和特点:上皮组织的保护、肌肉组织的运动、神经组织的传导、结缔组织的支持等。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组织切片观察,了解不同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组织模型,加深对组织的理解。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正确识别不同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学生能理解不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第四章:探索器官的形成和功能4.1 教学目标了解器官的形成和功能。
认识到器官是生命体功能的具体体现。
六年级科学上册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学习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模型。
教学难点:1. 理解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
2. 灵活运用积木搭建生命体模型。
教学准备:1. 积木套装。
2. 生命体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生命的存在。
2. 提问:你们知道生命体是由哪些基本组成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命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的。
二、探究生命体的基本组成(10分钟)1. 教师展示生命体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3. 教师总结并板书: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命体。
三、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模型(10分钟)1. 教师分发积木套装,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积木的种类和用途。
2. 学生分组,根据生命体的结构,选择合适的积木进行搭建。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四、展示和分享(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搭建的生命体积木模型,并简要介绍模型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收获。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运用积木搭建更复杂的生命体模型?3.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尝试搭建一个更复杂的生命体模型,并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纸,下次上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命体的结构和组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生命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灵活运用积木进行搭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展示和分享环节,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六年级科学上册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能够通过模型搭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膜的作用。
2. 掌握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细胞模型材料3.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细胞模型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生命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就像积木一样。
二、探究细胞的基本结构(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细胞模型的结构,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细胞模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三、了解细胞的功能(5分钟)1. 教师讲解细胞的功能,重点讲解细胞膜的作用。
2. 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理解细胞膜的作用。
四、动手搭建细胞模型(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细胞模型材料。
2.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搭建细胞模型,过程中给予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2. 学生通过观察模型,思考:细胞还能有哪些功能?如何保护我们的细胞?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细胞模型,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动手搭建细胞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细胞膜的作用,要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拓展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与生命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探索细胞的能量转换(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如叶绿体和线粒体。
六年级科学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学习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模型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生命体的结构的理解和表达。
2. 搭建生命体积木模型的创意和设计。
教学准备:1. 生命体的结构图和图片。
2. 积木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命体的结构图和图片,让学生对生命体的组成和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生命体由哪些基本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
2. 讲解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模型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积木材料、构建结构、调整和完善等。
三、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合适的积木材料和工具。
2. 学生根据对生命体的理解,设计和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模型。
3. 学生在搭建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模型。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小组搭建的生命体积木模型。
2. 学生和教师对模型进行评价,包括模型的准确性、创意性、美观性等。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生命体的功能和作用,了解生命体的运作原理。
2. 学生可以尝试用其他材料和方式来搭建生命体的模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探索生命体的功能(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命体的积木模型,了解生命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2. 提问:生命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它们对生命体的整体功能有何影响?3.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模型,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七、创新与改进(10分钟)1.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对生命体的积木模型进行创新和改进。
2. 学生可以尝试添加新的组件或调整现有组件的位置和结构,以提高模型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六年级科学上册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案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搭建积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搭建积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搭建积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生命体的组成和结构运用到积木搭建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搭建积木的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生命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体的组成和结构。
2. 新课导入:讲解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如细胞、组织、器官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积木搭建,模拟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
4.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搭建成果,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搭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命体基本组成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搭建积木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七、教学资源1. 积木搭建材料:各种形状的积木。
2. 生命体结构图示:细胞、组织、器官等图片。
3. 教学视频:有关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视频。
八、教学课时本节课时安排为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生命体结构模型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邀请生物学科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生命科学的了解。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在搭建积木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 搭建生命的“积木”|苏教版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2.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课前准备显微镜、抹布、洋葱切片、人体表皮切片、图片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谈话:在小时候,我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2.学生自由交流。
3.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4.学生思考、推测。
二、新授(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介绍洋葱表皮细胞切片的制作,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过程:⑴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⑵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⑶撕取洋葱鳞片表皮⑷将撕下的表皮置于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⑸展平洋葱鳞片表皮⑹加盖盖玻片⑺用稀释的碘液进行染色2.学生试做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指导学生制作洋葱鳞片表皮临时装片,教师对各组进行检查和指导(二)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1.教师提供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片。
2.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
3.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是否看到了一个神秘的生命世界?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用学乐师生记录下学生的典型成果,并在授课系统中播放。
5.教师提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6.学生汇报,教师用“学乐师生”收集学生的典型成果并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7.教师小结:你们做的真好,个个都像小科学家一样,知道了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
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两种细胞的形状、大小不完全一样,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三)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形状的细胞出示不同种类的细胞图片,如红细胞、脂肪细胞和心肌细胞。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3)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目标】1.能用调试好的显微镜观察洋葱、人体表皮细胞。
2.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3.知道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并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显微镜、洋葱与动物表皮细胞切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1.谈话:在小时候,我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2.学生自由交流。
3.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4.学生思考、推测。
二、认识细胞的形状、结构特点1.学生观察教材第11页的细胞图,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细胞的图片。
2.交流、汇报:这些细胞的形状、结构有什么特点。
3.小结,并激发学生兴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大多数细胞都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三、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1.教师提供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片。
2.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
3.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是否看到了一个神秘的生命世界?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提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6.学生汇报。
7.教师小结:你们做的真好,个个都像小科学家一样,知道了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
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两种细胞的形状、大小不完全一样,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四、指导学生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1.教师谈话:关于细胞的发现,还有一段故事呢!(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12页的资料——胡克发现了细胞)2.教师小结: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与《水滴里的生物》、《做酸奶》、《馒头发霉了》三课一起组成了一完整的微观生命科学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中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属于“生命世界”中“生命的共同特征”的范畴。
本课教材的编排按照人类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过程展开,从宏观到微观,综合运用前三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使科学探究深入到细胞水平,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
让学生在初步接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时了解人类对生命的探索过程。
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巨大帮助,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2、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装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与相同。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比较。
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白细胞消灭病菌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
课件、显微镜、抹布、洋葱切片、人体表皮切片等学生课前准备:查阅关于细胞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迁移引发猜想
1.出示高楼大厦图片,提问:你们知道建房子需要哪些材料?(出示单个砖头图)
2.出示积木搭成的楼房模型图,提问:你们又知道这幢大楼是由哪些材料组成的?(出示单个积木图)
3.出示人体图,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比做房子、那么搭建这生命体的材料又是什么?
4.学生猜想、推测。
5.师总结:细胞是生命体的微小结构,它们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二)指导观察比较分析1.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洋葱表皮切片和人体表皮,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
3.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师:这一个个
的小格,就是细胞。
(多媒体出示:洋葱表皮细胞显微图片)
4.教师提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学生汇报。
5.教师带领学生小结: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
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其实,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无细胞壁。
6.你还想看其他细胞吗?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细胞图,教师补充一些
其他细胞的图片。
说说你的发现。
7.师生总结: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各种生命体的细胞有着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他们的功能和作用也不同。
(视频资料介绍)
(三)回顾历史感受进步
1、介绍胡克发现细胞,师:刚才我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过程跟几百年的一位科学家的经历有几分相似。
他当时用自制的显微镜去观察一些物体,结果有了很重要的发现,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2.指导学生自学教材12页的资料——胡克发现了细胞
3.自学汇报:细胞是谁发现的?细胞与生命体有什么关系?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拓展运用服务生活
1、介绍白细胞的功能。
师讲解:构成我们人体的细胞也有很多种,各细胞各司其职,共同维护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在我们的血液里有一类有着特殊功能的细胞——白细胞。
2、你们课前查阅到它的资料了吗?谁来讲一讲,生: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
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当病菌被消灭以后,炎症也就消失。
因此,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作用。
3.Flash播放白细胞杀死细菌动画,讲述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4.模拟白细胞杀死入侵的病菌。
选定几个学生扮演“病菌”,三四个同学为一组手牵着手扮演“白细胞”,然后“捕捉”病菌,把它包围起来就算是消灭它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同细胞有不同功能。
5.课后延伸: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
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有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病毒、艾滋病病毒、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口蹄疫病毒等。
特别提醒:感冒常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类药是不能杀死病毒的,不要乱用抗生素。
除非伴随有某些炎症,如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等可加服抗生素类药。
课后请大家了解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有哪些及其传播途径和预防传染病的办法?
六、板书设计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
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大小不同
细胞:形状不同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功能不同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
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实验记录单
我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文字或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