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雨》的教案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雨》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时期。
雨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自然现象之一,也是一个充满美好与神秘的话题,因此,通过对雨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调动幼儿的感官、情感、思维、语言和动手能力,增强幼儿对自然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在认知、社会交往、情感品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雨是天气现象之一,能够说出雨的发生原因;2.认识几种类型的雨:小雨、中雨、大雨等;3.认识雨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
技能目标1.具备观察、感知、比较等基本认知技能;2.掌握几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3.具备动手操作、表述观点、合作交流等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敏感性与好奇心;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3.弘扬“珍爱生命,从爱护自然开始”的思想,激发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设计内容一:雨的发生原因步骤1.观察降雨前的天气状况,导入本次教学,2.导师手持小太阳模板,并呈现出阳光灿烂的场景3.导师呈现模拟的云缘,并给予合作小组几分钟的时间模拟云层缘分的过程,确立起冷热气团的概念。
4.导师放声呼唤,再来看你的云层,它能否顺利下雨呢?5.导师引导孩子们自主模拟细雨、小雨、中雨等不同强度的降雨过程6.导师问:你们发现没有,在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同场合的降雨量有时候不同呢?内容二:雨的颜色和形状步骤1.导师以图画为载体讲解:雨水是哪里来的,为什么碰上地面会溅起水花等。
2.配合实物巨型眼科镜,让孩子能亲自观察到雨滴的形态和细节3.科普雨不仅有形状,颜色也有着不同的变化。
4.通过水润润的湿度、有点湿湿嗒嗒的叫声、有时候还带着清新的味道,来介绍雨的味道。
内容三:雨的测量步骤1.导师呈现雨量计与雨鞋,激发孩子们的测量兴趣;2.导师介绍雨量计与雨鞋的使用方法,并让孩子自主操作实践;3.让孩子们试用自制的测雨器,测量实验室内部分时间段内的雨量。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具体内容为第三节《下雨了》。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雨的形成过程,通过童话故事《小兔子躲雨》引入,帮助幼儿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雨天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了解雨天的基本常识。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下雨天的情景。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童话故事书《小兔子躲雨》、雨伞、雨衣、雨靴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画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雨衣、雨靴,手持雨伞,模拟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下雨天的情景。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童话故事《小兔子躲雨》,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描述的雨天的景象,让幼儿了解下雨的情景。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PPT课件,讲解雨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雨天的科学知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描绘下雨的场景,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下雨的情景。
六、板书设计1. 《下雨了》2. 内容:雨的形成过程描述雨天的词语(如:倾盆大雨、细雨蒙蒙等)下雨天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下雨天答案要求:用画笔描绘下雨的情景,并用语言描述作品。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讨论下雨天的趣事答案要求:家长协助幼儿记录下雨天的有趣事情,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观察下雨天的自然现象,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节《下雨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原因,知道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力,能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原因,知道雨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故事书、卡片等。
学具:彩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如果正好下雨,可以让幼儿观察雨滴的形状、雨滴落下的速度等。
如果没有下雨,可以通过播放下雨的视频,让幼儿感受下雨的情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讲解下雨的原因,如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等。
同时,让幼儿了解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例如:“你们刚才看到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听到了什么声音?”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组用画笔、手工材料等制作与下雨相关的作品,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幼儿分享自己创作的想法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大《下雨了》2. 副认识雨水,珍惜大自然3. 板书内容:(1)下雨的原因(2)雨水的重要性(3)描述下雨的情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下雨天2. 答案:(1)画出雨滴、雨伞、雨衣等与下雨相关的元素。
(2)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面,如:“下雨了,我打着伞,穿着雨衣去上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分享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下雨的原因和雨水的重要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想象力。
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让幼儿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第四章《有趣的天气》,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下雨天的特点,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天的场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并掌握与下雨天相关的词汇,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倾听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完整的句子描述下雨天的场景。
教学重点:掌握与下雨天相关的词汇,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挂图、故事卡片、录音机、磁带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雨天,引导幼儿关注下雨天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下雨天的所见所闻。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图片,讲解与下雨天相关的词汇,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教师通过故事卡片,讲述一个关于下雨天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如:“下雨天,你喜欢做什么?”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用画纸、水彩笔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下雨天的画作。
4. 语言游戏(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下雨天”的语言游戏,如:词语接龙、看图说话等。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画作和语言游戏体验。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下雨天词汇:雨滴、雨伞、雨衣、湿漉漉、滑滑的等。
2. 故事情节概括:下雨天,小兔子借伞给小松鼠,两人一起度过愉快的雨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下雨天的画作,并用完整的句子描述画中的场景。
2. 答案示例:下雨天,小猫咪打着雨伞,在湿漉漉的地上玩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幼儿在语言表达、观察、倾听等方面的进步。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单元《有趣的自然现象》中的第二章《下雨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的成因,学习描述下雨的场景,掌握有关雨的词汇,能运用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雨的成因,认识并运用描述雨的词汇。
2. 能力目标:学生能通过观察、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关爱大自然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用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2. 教学重点:认识雨的成因,掌握描述雨的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录音机、磁带、卡片。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下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雨的成因,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例句,引导学生学习描述下雨的场景,如:“天空乌云密布,雨点纷纷落下。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词汇,用完整的句子描述下雨的场景。
5.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运用彩泥、画笔等学具创作关于雨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雨的成因2. 描述雨的词汇3. 例句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下雨的场景,并用完整的句子描述画面。
2. 答案示例:天空乌云密布,雨点纷纷落下,小花们开心地喝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但部分学生在描述句子时表达不够完整,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风、雪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组织学生进行“我眼中的大自然”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运用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2. 教学重点:认识雨的成因,掌握描述雨的词汇。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主动思考并描述下雨的场景。
中班语言活动优质教案《下雨了》
中班语言活动优质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围绕“下雨了”这一主题,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感知雨天的乐趣,了解雨的形成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雨天的氛围,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使幼儿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学习有关雨的基本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团队活动中积极互动、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雨的形成过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PPT、录音机、雨伞、雨衣、雨靴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贴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以一个关于下雨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展示故事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故事内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通过PPT展示雨的形成过程,让幼儿观察并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引导幼儿学习有关雨的儿歌,加深对雨的认识。
3. 随堂练习(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下雨了”主题的手工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雨伞、雨衣等。
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成果,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
4. 团队活动(10分钟)组织室外活动,让幼儿穿上雨衣、雨靴,在雨中体验乐趣,观察雨天的景象。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雨天的感受。
老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下雨了》2. 雨的形成过程图解3. 有关雨的儿歌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雨天景象,并用一句话描述。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雨滴、雨伞、小草等元素,描述为:“下雨了,小草在雨中跳舞。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观察雨天,记录下你们的发现,并用语言描述。
答案示例:雨天的发现:“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1、在看看说说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2、认识词组:蘑菇树叶荷叶手帕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重难点:在看看讲讲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说,可以用很多办法来解决躲雨。
材料准备:图加文图片一幅目的词组:蘑菇树叶荷叶手帕故事录音活动过程:一、引入主题1、教师模仿“滴答、滴答”的'声音,问这是什么声音?2、下雨拉,我们小朋友上幼儿园、或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玩,那该怎么办?(幼儿自由讲述)3、教师简单小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有穿雨衣、雨鞋、撑伞、戴帽子等出门就淋不到雨了,你们真聪明。
二、出示图加文图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生一起欣赏故事。
2、刚才我们一起听赏的这个故事和我们平时学习字宝宝时有什么不一样?3、教师小结:以前,我们小朋友认字宝宝时,都是只有字宝宝而没有图片的,今天老师给我们小朋友看的这幅图既有很多的字宝宝,还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呢,这种内容叫图加文故事。
4、教师一边念故事一边插问,帮助幼儿了解故事。
(1)看看有哪些小宝宝都没有带雨伞呀?(2)指点图片兔妈妈,问这是谁呀?对呀指念兔妈妈。
指点图片兔宝宝,问这是谁呀?指念小白兔。
指点图片蘑菇,这是什么呀?指念蘑菇并出示目的词组:蘑菇。
(3)用相同的方法认识:树叶、荷叶、手帕。
5、认读词组:蘑菇、树叶、荷叶、手帕三、游戏:哪个字宝宝不见了1、复习今天所学的词组。
2、教师总结,引起幼儿下次学习的兴趣。
活动反思:孩子们天**玩儿,他们喜欢一切可以拿来玩儿的东西,不放过一切可以玩儿的机会。
这次活动学习过程可以大胆的安排成一个“玩”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去学习。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一、教学内容1. 教材:幼儿园语言领域教材《下雨了》。
2. 内容:学习儿歌《下雨了》,理解儿歌内容,能够生动地表演儿歌中的角色。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会说儿歌《下雨了》,理解儿歌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学生能够通过表演,提高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学生能够培养对语言的兴趣,增强语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发音,生动地表演儿歌中的角色。
2. 重点:学生能够听懂、会说儿歌《下雨了》,理解儿歌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雨滴手偶、小鸟手偶、青蛙手偶、小鱼手偶、草地背景图、雨滴贴纸。
2. 学具:每位学生一份儿歌《下雨了》歌词,一份表演道具(雨滴手偶、小鸟手偶、青蛙手偶、小鱼手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儿歌《下雨了》,引导学生进入活动。
2. 学习儿歌: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儿歌,边读边用手偶表演儿歌中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3. 分行朗读: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朗读儿歌的不同部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5. 雨滴贴纸游戏:教师将雨滴贴纸贴在草地背景图上,引导学生用儿歌中的句子描述雨滴的特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2. 板书内容:儿歌《下雨了》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和家长一起表演儿歌《下雨了》,并用手机记录下表演过程。
2. 作业答案:学生能够在家与家长一起完成儿歌表演,增强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儿歌创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儿歌作品。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儿歌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材:选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材《下雨了》,该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非常适合中班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内容:通过学习儿歌《下雨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儿歌的基本内容,学会儿歌,并能通过表演的形式表现儿歌中的角色。
中班语言《下雨啦》活动教案
中班语言《下雨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具体内容为《下雨啦》。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幼儿能够理解并描述下雨天的情景,学会使用与天气相关的词汇,同时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下雨天的天气现象,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雨天的情景。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3. 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丰富的词汇描述下雨天的情景。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录音机、雨伞、雨衣、雨靴等与雨天相关的物品。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
同时,让幼儿听雨声录音,感受下雨的氛围。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下雨天的基本知识,如雨的形成、下雨时的天气特征等。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词汇描述下雨天的情景。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相互交流下雨天的所见所闻,鼓励他们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
4. 小组活动(10分钟)每组发放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让幼儿合作完成一幅关于下雨天的画作。
六、板书设计1. 《下雨啦》2. 内容:下雨天的天气现象描述雨天的词汇观察自然现象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下雨天的画,并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画中的情景。
2. 答案示例:画中有雨滴、雨伞、雨衣等元素,句子描述如:“下雨啦,小兔子打着伞在雨中跳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语言表达、观察力等方面的进步,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引导他们关注天气的变化,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同时,鼓励幼儿用绘画、写作等形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幼儿园《雨》教案
幼儿园《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认识和感受雨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歌曲《雨》;
•诗歌《雨中》;
•活动:制作伞。
三、教学过程
1.歌曲《雨》
•教师放一首与雨相关的歌曲,带领幼儿一起听,并问:这是怎样的声音和旋律?听听它有什么感觉?
•再次听歌时,引导幼儿一起跟着歌曲摆动身体,感受雨的时而轻柔、时而急促的声音。
2.诗歌《雨中》
•教师向幼儿朗读诗歌,并带着幼儿一起说、仿读;
•询问幼儿:“诗歌中写了哪些东西,雨为什么会使这些东西变得不同寻常?”
3.制作伞
•提供底部已经完成的伞框架,要求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选择和裁剪材料;
•帮助幼儿将布料绷在伞框架上,并用彩笔或其他装饰品进行装饰。
四、教学反思
•通过听歌和读诗的形式,幼儿对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雨的认识;
•制作伞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艺术创作能力,又让幼儿了解了伞的构造和功能;
•整个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多使用形容词和动词,让他们形象生动地描述雨的特点和情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10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篇1活动目标: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夏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图谱“x”“x”“x”小花、小窗、小门图片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打招呼二:基本部分1、让幼儿观察大屏幕,看到了什么?幼儿:下雨了师:听到了什么?幼儿:下雨的声音2、继续欣赏,让幼儿听一听下雨天鼹鼠发生了哪些故事?附故事:雨天的声音晚上,小鼹鼠正想睡觉呢,可是,它听到大门外有声音。
它就走出门,打开门一看,谁也没有,不过,它看见“夏雨”了,那是夏天的雨。
小鼹鼠就关上门,回到屋里想睡觉。
可是,外面还是有声音,小鼹鼠知道,那是朋友们在雨天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到底是谁呢?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小鼹鼠听到:“沙沙沙,小草,是你吗?”小鼹鼠有竖起耳朵仔细听:“叮叮叮,小窗,是你吗?”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咚咚咚,小门,是你吗?”3、提问:雨天里,小鼹鼠的哪些朋友发出了声音?幼儿:小门、小草、小窗户(老师把图片粘贴到黑板上)师:还记得鼹鼠朋友小草、小门、小窗,发出的什么声音吗?(把“沙沙沙”“叮叮叮”“咚咚咚”粘贴到相应的图片上)幼儿:小草发出的是“沙沙沙”的声音小门发出的是“咚咚咚”的声音小窗发出的是“叮叮叮”的声音师: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发了几下?幼儿:3下师:仔细听一听这3下声音中,哪一下声音是最长的?(老师示范)幼儿:第三声是最长的三:1、展示图谱(1)出示“x”“x”“x”师:用这三个“x”来表示小草“沙沙沙”的声音,哪一下是大“x”发出的声音?幼儿:第三下,最长的声音(2)”x”“x”“x”让幼儿看一看怎么发声音?幼儿:小草:沙——沙沙小窗:叮——叮叮小门:咚——咚咚(3)“xxx”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幼儿:三个“x”是一样的,但是多了一条横线,代表快的意思。
中班语言活动《雨》的教案通用
中班语言活动《雨》的教案通用教案:《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材,主要内容为《雨》。
通过讲述下雨天的景象以及人们和动物们的不同反应,引导孩子们观察自然现象,感受雨天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雨天的不同景象。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生动描述雨天的情景。
3. 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能够描述雨天的景象。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创造性地描述雨天的情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雨具(雨衣、雨靴)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播放雨天的视频,引导孩子们观察雨天的景象,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对雨天的感受。
2. 故事讲解:教师讲述《雨》的故事,提问孩子们故事中发生了什么,引导孩子们描述故事情节。
3. 实践活动:教师分发画笔、画纸,引导孩子们画出雨天的景象,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描述雨天的情景。
4. 手工制作:教师分发手工材料,引导孩子们制作雨滴、雨伞等雨具,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雨》板书内容:1. 雨天的景象:雨滴、雨伞、雨衣2. 雨天的活动:跳跃、奔跑、嬉戏3. 雨天的感受:快乐、兴奋、舒爽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孩子们画出自己最喜欢的雨天活动,并写上简单的描述。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视频引入、故事讲解、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了解了雨天的景象和特点,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雨天的相关活动,如雨天户外观察、雨天植物生长等,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雨天的自然现象。
同时,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然而,在引入环节中,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024年中班语言《下雨啦》活动教案
2024年中班语言《下雨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雨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雨的成因、特点及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雨的成因、特点,学会描述下雨的场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雨的成因、特点的理解和描述。
教学重点:观察下雨的场景,学会表达和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实物(雨伞、雨衣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杯、喷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下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下雨的场景。
2. 新课内容(1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雨的成因、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描述一下你看到的下雨场景。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点评并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描绘下雨的场景。
六、板书设计1. 《下雨啦》2. 内容:(1)雨的成因(2)雨的特点(3)下雨的场景描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一个你想象中的下雨场景。
2. 答案示例: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如注,街道上的行人纷纷打起雨伞,踩着水花匆匆前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观察、表达和描绘下雨的场景。
但在讲解雨的成因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下节课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雪、雾、雷电等,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示例。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探讨。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雨的成因、特点的理解和描述。
幼儿园中班语言《雨》教案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雨》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教材:幼儿园语言领域中班教材《雨》内容:通过故事《雨》,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感知雨的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感知雨的特点。
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雨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雨滴挂饰、小雨点手偶学具:画纸、水彩笔、雨伞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雨滴挂饰,引导幼儿观察雨滴的形状,感知雨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雨,让幼儿谈论对雨的感受。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雨》,引导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感知雨的特点。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雨伞,邀请幼儿用画笔描绘出雨中的场景。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的表现,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雨的特点。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讨论雨的特点和雨中的乐趣。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雨的形成过程:水蒸气→ 云→ 雨滴→ 雨雨的特点:湿润、清凉、滋润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雨》的内容。
2. 家长协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雨,让幼儿用语言描述雨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雨》让幼儿了解了雨的形成过程,感知了雨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实践情景的引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
课堂氛围活跃,幼儿参与度高,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幼儿对雨的认识,如雨的种类、雨的作用等,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手册》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下雨天的自然现象,学习描述雨的词汇,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与雨相关的词汇,如雨滴、雨伞、雨衣等,并学会用这些词汇描述下雨的场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所学的词汇描述下雨的场景,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重点:掌握与雨相关的词汇,理解下雨的自然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下雨天的图片、雨伞、雨衣、雨靴等实物。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天气?下雨天我们会用到哪些物品?”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讲解与雨相关的词汇,如雨滴、雨伞、雨衣等,并引导幼儿用这些词汇描述下雨的场景。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回答。
如:“下雨了,我们应该怎么办?请用今天学的词汇回答。
”4. 小组活动(1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画纸、水彩笔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下雨天的画。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5. 分享与展示(5分钟)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画中的下雨场景。
其他幼儿认真倾听,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下雨了雨滴雨伞雨衣雨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下雨天的场景,并用所学词汇进行描述。
示例答案:“下雨了,我穿着雨衣,打着雨伞,脚上穿着雨靴。
地上有许多雨滴,天空灰蒙蒙的。
”2. 作业要求:作品需色彩鲜艳,画面丰富,描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与雨相关的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在幼儿园中班,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并且越来越有表现力和沟通能力,但是在语言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说没有语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语音和语调的不准确等。
因此,设计一篇语言活动的课程,活跃了幼儿园中班孩子们的语言氛围和情感交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帮助中班的幼儿园孩子们,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语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同时,通过这次教学,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提高他们对语言的兴趣。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将学习:1.能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发出晴雨天的天气模拟声音。
2.能够说出晴雨天的相关词汇和简单的短语句子。
3.能够通过情境创设,表达自己对晴雨天的感受。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本次教学将采用亲身体验和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玩游戏、听故事等方式来学习语言。
具体的内容包括:1. 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晴雨天的原理挑选出晴天和雨天两个环境,其中晴天环境会放置阳光灯,并播放模拟阳光照射晴天的声音,雨天环境则会有模拟雨水落下的声音、大雨下的声音等。
在场地上放置运动垫,每个垫子上写着晴天和雨天两个单词。
老师会喊出“今天是晴天/雨天”。
学生们则需要快速地跳到贴着“晴天”或“雨天”的运动垫子上,并用谈话或声音模仿该天气模拟所产生的声音。
2. 聆听故事学习语言老师讲述晴雨天的故事,过程中强调晴雨天的词汇和特征,让学生们通过情景理解、听力抓关键词的方式掌握语言。
3. 通过情境创设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选取小组作为单位,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进行情境创设,让孩子们通过轮流扮演记者、天气主播、普通百姓等人物形象,表达出他们对晴雨天的感受。
在表演中,老师会指导孩子们选词和口头表达。
四、教学反思本次语言活动的教学主题为“晴雨天语言活动”。
整个课程的安排,紧密围绕着情境创设和亲身体验展开,让孩子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晴雨天的不同情境,自主学习词汇和表达法。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一、教学内容《下雨了》选自幼儿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围绕“下雨”的自然现象展开,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感知和表达雨天的情景,学习与雨水相关的词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下雨的天气现象,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2. 通过故事和儿歌,帮助幼儿积累与雨水相关的词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句子描述雨天的景象,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与雨水相关的词汇,并能灵活运用到句子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下雨了》儿歌CD、雨伞、雨衣等道具。
2. 学具:画纸、水彩笔、蜡笔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雨衣、雨靴,手持雨伞,模拟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在雨天的经历。
2. 故事分享(5分钟)教师展示故事挂图,讲述《下雨了》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学习与雨水相关的词汇。
3. 儿歌学唱(5分钟)播放《下雨了》儿歌CD,带领幼儿学唱,感受儿歌的韵律,进一步巩固词汇。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雨伞、雨衣等道具,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下雨了,我会穿上雨衣,打着雨伞去玩。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两人一组,相互用词汇描述雨天的场景,教师巡回指导。
6. 创作环节(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绘画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雨天景象。
7. 展示与分享(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用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其他幼儿倾听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下雨了》2. 关键词汇:雨伞、雨衣、雨靴、雨滴、潮湿、清新等。
3. 句子示例:下雨了,我会穿上雨衣,打着雨伞去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雨天景象,并用句子描述。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啦》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啦》教案概述本次教学内容是幼儿园中班的语言活动,主题为《下雨啦》。
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不同的天气,培养幼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天气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使用情景对话中的简单句型和词汇。
2.能够表达对不同天气的感受。
3.培养幼儿观察天气的能力。
4.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完成各种任务。
教学准备1.上课前准备好教具,准备好《下雨啦》的儿歌唱片。
2.准备幼儿喜欢的玩具铲子、海盗帽、水桶等,模拟搬运物品情景。
3.准备一幅上有云、雨和雨伞等元素的图片,作为引导幼儿描述天气情景的素材。
教学过程1. 情景热身让幼儿围坐一圈,老师带上海盗帽,手拿彩虹伞,模拟下雨天气情景,表演披着雨衣、戴着雨伞、搬着桶等情景,带着节奏和音效,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到下雨的气氛。
2. 观察分析教师出示一幅有云、雨和雨伞等元素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描绘图中的情景和气氛,让幼儿体验不同的天气情景,并说说他们对于不同天气的感受。
3. 情景教学老师播放《下雨啦》的儿歌唱片,让幼儿跟着节拍一起做动作,如搬运、跳跃、模拟雨攻击等动作,让幼儿在音乐节奏中感受到下雨天气的气氛。
4. 语言拓展老师以情境教学的形式,让幼儿说出图中天气的元素和与之相关的生词和词组,如“云彩”、“下雨”、“雨伞”、“雨衣”等,并辅以图示或拓展素材,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新词汇。
5. 合作任务老师让幼儿自由分组,每组安排一名小组长,其他的幼儿担任搬运工。
教师安排一些任务,如在讲台前拾掇石头、捧花等,让小组长用生动的语言指挥搬运工完成任务,同时引导幼儿间相互交流、合作,达到锻炼语言表达及合作意识同时的目的。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下雨啦》的语言活动,幼儿们不仅能够体验到不同的天气气氛,在理解和运用新词汇的同时,也培养了语言表达及合作意识,并进一步喜爱生活。
注:本篇文档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啦》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啦》一、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听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和掌握与天气相关的词汇,如下雨、雨伞等。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幼儿彼此关心和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1.下雨天气的图片或者幻灯片。
2.手工制作的小雨伞(根据班级人数准备足够的数量)。
3.彩虹棒或者其他小道具(可选)。
4.播放下雨声音的音乐或者录音(可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昨天天气情况,询问幼儿是否还记得昨天的天气是怎样的。
2.引入新的天气情况:“今天是下雨的天气,我有一首歌和一个小故事要和大家分享。
”第二步:听故事1.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关于下雨的故事,故事中包含与下雨相关的词汇,如“下雨”、“雨伞”等。
2.故事可以简单的描述一位小朋友在下雨天忘记带雨伞,然后如何寻找雨伞的过程。
3.教师可以用声效或者音乐来模拟下雨声,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第三步:学唱歌曲1.教师学唱一首与下雨相关的歌曲,如《下雨啦》等。
2.教师先唱一遍,然后引导幼儿跟着学唱。
3.教师可以边教唱歌曲,边示范动作,比如模拟撑伞的动作等。
第四步:角色扮演1.教师和幼儿一起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情景,比如一些幼儿扮演小朋友,一些幼儿扮演雨伞等。
2.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道具,如小雨伞、彩虹棒等,让幼儿更加身临其境地参与进来。
第五步:小组讨论1.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下雨天需要做些什么。
2.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引导幼儿关注安全和保护自己的方法,如带雨伞、穿雨衣等。
第六步:游戏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或者室内的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体验下雨天的乐趣。
2.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活动,如模拟走在雨中、跳雨中的水坑等。
四、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将学到的下雨相关的词汇和故事进行整理,制作成一本小书。
2.在之后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者朗读相关的故事,巩固幼儿对下雨情景和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中班语言活动《雨》的教案
(1)介绍雨的成因、特点。
(2)讲解雨天的安全知识。
(3)学习描述雨的词语和句子。
3.实践(5分钟):
(1)出示图片,让幼儿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子描述雨。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雨的经验。
4.例题讲解(5分钟):
出示例题:“雨点落在地面上,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5.随堂练习(5分钟):
2.答案示例:
“今天下雨了,天空阴沉沉的,雨点落在地面上,变成了小水花。我打着伞,穿着雨衣,小心翼翼地走在路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雨的认识和表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拓展延伸:
(1)组织幼儿观察雨后的天空、地面等,引导他们发现雨后的变化。
(2)开展“雨后彩虹”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彩虹的成因,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2.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3.教学难点和重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幼儿是否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
4.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幼儿的回答反馈是否及时、有效。
5.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后拓展延伸活动是否丰富多样,是否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雨天的场景,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此环节,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适时引导他们参与讨论。
2.讲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雨的成因、特点,结合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主动思考。
3.实践:通过分组讨论、分享观察雨的经验,让幼儿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子描述雨。此环节可以增加幼儿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活动《雨》的教案
中班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学习语言的能力也在增强。
下面是中班语言活动《雨》的教案,为大家提供参考。
中班语言活动《雨》的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的认字能力差,通过字卡,图片,下雨时小朋友需要打伞等。
活动目标
一、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
二、愿意尝试小段文字的阅读。
三、认识“顶、蘑菇、伞、芭蕉、荷叶、折、手帕”等字词。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想像。
2.巩固认字识字。
活动准备
1、故事相关的图片四幅,字卡若干。
2、大图书一本,小图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放录音)“听,是什么声音?”(打雷、下雨)“放学的时候,突然下雨了,如果没有雨伞,怎么办呢?”(幼儿讨论)
二、激发说话欲望,潜意识感知目的字
1.“放学啦,小白兔、小黄狗、小青蛙和小娃娃走到幼儿园门口,突然下雨啦,可是他们没有伞,怎么办呢?”(出示字卡“伞”)
2.出示图片一:“兔妈妈来了,小白兔是怎样回家的?”
(出示字卡“顶”、“蘑菇”)
3. 出示图片二:“小黄狗顶着什么伞回家的?”(出示字卡“芭蕉”)
4. 出示图片三:“青蛙妈妈带来了什么?小青蛙心里觉得怎么样?”(出示字卡“荷叶”)
5. 出示图片四:“娃娃的妈妈没有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她想想办法。
”(出示字卡“折”、“手帕”)
三、完整讲述,进一步感知目的字
1. 教师启发:“小动物们回到了家会怎么样?我们看着图来编一个故事,把小动物们怎么回家的、心情怎么样都编进去,好吗?”
2. 幼儿尝试看图讲述故事。
3. 幼儿讲述故事时,教师适当指点目的字,以加深印象。
四、游戏“买雨伞”,巩固目的字
提供音乐、背景,创设下雨天的情景。
“我们要回家啦,看,下雨啦,你想买什么伞?快去挑
选吧!”(雨伞后面有字)
五、尝试小段文字的阅读
1.教师启发:“刚才小朋友自己编了一个故事,现在,老师来讲一个故事,听一听,我是根据什么讲的?”(教师边看文字边讲故事)
2. 幼儿尝试阅读大图书。
六、延伸活动
幼儿边阅读小图书,边用颜色笔将认识的字圈出来。
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优美整洁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环境,我们充分利用各片场地,设计最佳的区角位置,还利用走廊一角,布置成“春天一条街”把孩子们和家人一起制作的手工作品陈列出来,很受小朋友喜欢,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小手也变巧了,还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孩子在教室里追跑打闹的现象也少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当然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
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们两位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
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少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
中班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而且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日趋激烈,我们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征,开展了“值日生轮换制”,让做值日生的孩子负责发蜡笔、分点心,摆椅子……抓住这些细小的机会,既培养了他们为同伴服务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了整个班风班貌的提高。
中班语言活动《雨》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夏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谱“x”“x”“X”小花、小窗、小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打招呼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观察大屏幕,看到了什么?
幼儿:下雨了
师:听到了什么?
幼儿:下雨的声音
2、继续欣赏,让幼儿听一听下雨天鼹鼠发生了哪些故事?
附故事:雨天的声音
晚上,小鼹鼠正想睡觉呢,可是,它听到大门外有声音。
它就走出门,打开门一看,谁也没有,不过,它看见“夏雨”了,那是夏天的雨。
小鼹鼠就关上门,回到屋里想睡觉。
可是,外面还是有声音,小鼹鼠知道,那是朋友们在雨天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到底是谁呢?
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小鼹鼠听到:“沙沙沙,小草,是你吗?”
小鼹鼠有竖起耳朵仔细听:“叮叮叮,小窗,是你吗?”
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咚咚咚,小门,是你吗?”
3、提问:雨天里,小鼹鼠的哪些朋友发出了声音?
幼儿:小门、小草、小窗户(老师把图片粘贴到黑板上) 师:还记得鼹鼠朋友小草、小门、小窗,发出的什么声音吗?(把“沙沙沙”“叮叮叮”“咚咚咚”粘贴到相应的图片上) 幼儿:小草发出的是“沙沙沙”的声音
小门发出的是“咚咚咚”的声音
小窗发出的是“叮叮叮”的声音
师: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发了几下?
幼儿:3下
师:仔细听一听这3下声音中,哪一下声音是最长的?(老
师示范)
幼儿:第三声是最长的
三:1、展示图谱
(1)出示“x”“x”“X”
师:用这三个“x”来表示小草“沙沙沙”的声音,哪一下是大“X”发出的声音?
幼儿:第三下,最长的声音
(2)”X”“x”“x”让幼儿看一看怎么发声音?
幼儿:小草:沙——沙沙
小窗:叮——叮叮
小门:咚——咚咚
(3)“xx x”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三个“x”是一样的,但是多了一条横线,代表快的意思。
师:让幼儿用手打打节奏(啪啪——啪)
(4)“x xx”让幼儿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用手打打节奏?
幼儿:啪——啪啪
2、这些都是鼹鼠朋友声音打出的节奏,你还知道和它们不一样的节奏吗?
师:谁还能打出不一样的节奏?
幼儿:“x x”“xx xx”“xxxx x”
四:让幼儿观察大屏幕,提问:
(1)师:看到了什么?
幼儿:高楼、路灯、小桥、树、椅子、垃圾桶、草地、小路
师: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在雨天里会发出声音吗?
幼儿:会
小草——滴答滴答
小木桥——咚咚咚
路灯——当当当
(2)我们就像鼹鼠一样的来问问它们,是不是它们发出的声音?(老师出示几个不同的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的节奏回答)
幼儿:滴答滴答,小花,是你吗?
咚咚咚,小桥,是你吗?
咚咚咚咚,小椅子,是你吗?
(3)出示更多的图片
五:继续故事
(1)小鼹鼠就这样听着雨天里的声音“呼呼呼……”的睡着了。
师:看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听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想了那么多雨天的声音,你们是不是像小鼹鼠一样想睡着呢?
(2)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小女孩在雨天里玩水
师:她的样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小女孩穿着雨鞋、雨衣、戴着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