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B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B 卷)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A .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B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C .硫在氧气中燃烧D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 2.对于反应2SO 2(g)+O 2(g)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 .增大容器容积B .移去部分SO 3C .通入大量O 2D .降低体系温度 3.在2L 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SO 2(g)+O 2(g)2SO 3(g),在10秒内反应物SO 2的物质的量由1mol 降到0.6mol ,则反应速率ν(SO 2)为A .0.02mol/(L·s)B .0.04mol/((L·s)C .0.2mol/((L·s)D .0.4mol/((L·s) 4.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 .锌锰电池B .氢氧燃料电池C .镍镉电池D .铅蓄电池5.A 、B 、C 三种金属片,把A 、B 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 是负极;把B 、C 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 发生还原反应。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A >B >C B .C >B >A C .A >C >BD .B >A >C 6.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7.下列关于物质及其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 B .不少的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C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键的断裂和生成都要释放能量G铜铜稀硫酸AG铜锌稀硫酸 CG银稀硫酸 BG铜锌乙醇 D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有物理变化8.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为N 2(g)+3H2(g) 2NH3(g),为了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经济效益,最理想的措施是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C.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D.选择合适的催化剂9.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加快是由催化剂引起的是A.双氧水中加入1~2滴1mol/L FeCl3,可迅速放出气体B.炭粉中加入KClO3,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C.固态FeCl3和固体NaOH混合后,加入水能迅速产生沉淀D.锌与稀硫酸反应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反应放出H2的速率加快10.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它是以铂作电极,KOH溶液作电解液,总反应为:2H2 + O2=2H2O,正极反应为:O2 + 2H2O + 4e-=4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H2通入负极区B.O2通入正极区C.负极反应为2H2 + 4OH--4e-=4H2O D.正极发生氧化反应二、多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含答案解析版)

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核聚变是人类未来获取能源的理想方式之一。
人类从受控热核聚变反应中可得到无穷尽的清洁能源,相当于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个小太阳。
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2.下列各组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最快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3.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浓度都为1.0 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反应生成气体Z。
10min后,测得X2、Z的浓度分别为0.4 mol·L-1、0.6 mol·L-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A. X 2+2Y22XY2 B. 3X2+Y22X3YC. 2X 2+Y22X2Y D. X2+3Y22XY34.下列金属性质的比较中,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 )①甲与水反应比乙与水反应剧烈②单质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乙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④以甲、乙金属为电极构成原电池,甲作负极A.①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5.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2O===2H2↑+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此反应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而储存起来C.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D.在这一反应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6.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i作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B. Li作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C.该电池可以选用硫酸为电解质D.该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补充蒸馏水来补偿散失的水分7.下列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加快对人类有益的是( )A.金属的腐蚀 B.食物的腐败 C.塑料的老化 D.氨的合成8.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Mg===Mg2++2Ag+2Cl-。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C. 分子与H+结合成 ,O原子的杂化类型未发生改变
D. 离子空间结构:正四面体形
3.氰气的化学式为 ,结构式为 ,其性质与卤素气体单质相似,氰气可用于有机合成、制农药,也可用作消毒、杀虫的熏蒸剂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所有气体单质分子中,一定有 键,可能有 键
20.分析第ⅡA族和第ⅢA族,第ⅤA族和第ⅥA族第一电离能出现逆反的原因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的立体构型应该为正四面体形,例如甲烷、四氯化碳等。
故选B。
2.A
【详解】A.通过公式计算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 ,所以二者的孤电子对数目不相等,故A错误;
A. 属于非极性分子
B.分子的极性:
C. 是非极性分子,在 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D.由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可确定 分子中N原子是 杂化,分子呈平面三角形
15.据预测,到2040年我国煤炭消费仍将占能源结构的三分之一左右。H2S在催化活性炭(AC)表面的迁移,对煤的清洁和综合应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机理如图所示,其中ad表示物种的吸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氰气分子中 键的键长大于 键的键长
C.1个氰气分子中含有3个 键和4个 键
D. 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4.如图所示,小黑球表示相关元素的原子中除去最外层电子的剩余部分,小白球表示氢原子,小黑点表示没有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表示共价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 杂化的只有①③
A.简单离子半径:r(W)>r(Z)>r(Y)
B.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习题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2 (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节兀素周期表2. C3. C4. A5. ⑴.;;(2).6.7.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⑵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性减弱。
■②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9. (1);氧化剂;还原剂(2 )、 (3)、 (4)、略10. ( 1);(3).生成氢化物的稳定(2) 甲与乙:(或); 乙与丙:;乙与丁:。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 减小;减弱;增强;;;;2. B3. C4. (1)金属性强于(2) 金属性强于,非金属性B强于(3) 非金属性强于(4) 非金属性强于(5) 非金属性强于。
6. 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第三节化学键1. ① ②③④⑤ ⑥2. C3. D4. D复习题P281. (1)(2)(3 )B>A>C(4)>(5)黄(6)182. C3. A4. D5. D6. A7. D8. A9. (1) : A B、C、D E、F、G、依次为Na、、、、、、、⑵:A B C D E、F、G、依次为Na>、、、、、、、5 5,0⑶A、B、C、D E、F、G、依次为Na、、、、、、、10. (1)⑵熔、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
(3) 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 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 热量;放出3. ;4. ②③④⑤⑥,①。
8(1)D⑵C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吸收的热能由外加热源(如酒精灯)提供,以满足断开反应物化学键所需能量的不足10. 乙同学观点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作业9

课时作业(九)A组—基础巩固化学能转化电能1.把铜棒与锌棒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电流从锌棒通过导线流向铜棒B.铜棒上产生气泡C.c(H+)增大D.铜棒上不产生气泡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
由Cu、Zn、稀H2SO4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为,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
Zn作负极提供电子,电子由Zn流向Cu,电流流向与之相反,故A项错误。
Cu棒为正极,H2在铜棒上产生,故B项正确、D项错误。
由于不断消耗H+,所以c(H+)减小。
答案 B2.下列叙述是小明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由铜、锌作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C.电子沿外导线由锌流向铜,通过硫酸溶液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 g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 mol电子通过解析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够组成原电池,但不能因此说构成原电池电极的材料一定都是金属,例如锌和石墨电极也能跟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
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中的电子流向不活泼的电极,因此活泼金属是负极。
但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应该是氢离子在铜极上得到由锌沿外导线转移过来的电子。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为Zn-2e-===Zn2+,1 mol Zn失去2 mol电子,0.2 mol锌(质量为13 g)被溶解,电路中有0.4 mol电子通过。
答案 D3.右图是锌片和铜片在稀硫酸中所组成的原电池装置,c、d为两个电极。
下列有关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的过程中,d电极上产生气泡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SO42-向d移动C.c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池工作的过程中,溶液中SO42-浓度基本不变解析在锌片和铜片在稀硫酸中所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由于电流方向是从d到c,所以c 是负极,d是正极。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课后答案(人教版)

P36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
2.热量;放出。
3.C;CO2。
4.②③④⑤;①。
5.AD 6.C 7.AD 8.(1)D (2)C9.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则要放出能量,当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时,反应最终放出能量,这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放出就是热能。
吸热反应所吸收的热量被用于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
10.同意乙同学的说法。
因为放热反应是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但化学反应首先需要能量来断键。
11.结论1:破坏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和形成1mol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相等;结论2:一个反应放出或吸收的能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结论3:气态水变成液态水时是放热的变化。
12.(1)Q=890×1000/22.4= KJ(2)39732×80%/(75×4.18)=126.76KgP44 化学能与电能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电能;负极;氧化;正极;还原;导电。
2. B C D B>A>C>D 3.B 4.C 5.D6.一次性干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放完电之后就不能再使用。
而蓄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的,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
7.从电极材料判断: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石墨)作正极。
从发生的反应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
8.家用电器的普及和种类的增加,使得电池的使用量随之剧增。
废电池混在垃圾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浪费。
据报道,全国的电池年消耗量为30亿只,因疏于回收而丢失铜740吨,锌1.6万吨,锰粉9.7万吨。
另外,普通干电池里含有镉和汞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若污染了土壤和水源,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就会发生“水俣病”(汞中毒)和“痛痛病”(镉中毒),这两种工业公害病,都在日本发生过,造成很多人死亡。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B.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均是吸热反应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2.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理由是( )。
①热值高②燃烧时不污染环境③用于制取H2的水资源丰富④密度小,便于运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对于放热反应H2+Cl22HC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C.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1mol H-Cl键所放出的能量D.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为热能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D.Ba(OH)2• 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5.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 000 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①温室效应②SO2的排放③白色污染④臭氧空洞( )。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C.锌片、铜片,稀盐酸D.铜片、银片,FeCl3溶液7.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液的pH 增大B .溶液中的Zn 2+浓度增大 C .溶液中的SO24浓度增大D .溶液的密度增大8.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广泛注意,废电池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
A .锌 B .汞 C .石墨 D .二氧化锰9.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锌片:Zn +2OH --2e -=ZnO +H 2O 石墨:O 2+2H 2O +4e -=4OH -根据此判断,锌片是( )。
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检测题(含答案) (1)

D. 中, 提供孤电子对, 提供空轨道
3.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共价化合物并且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N2和H2B.H2S和CO2C.O2和CCl4D.Cl2和NH4NO3
4.[Co(NH3)6]C1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实验室可利用CoC12制取该配合物:2CoC12+10NH3+2NH4Cl+H2O2=2[Co(NH3)6]C13+2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6. 、 、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或共价键)
17.bSO2+Br2+2H2O=H2SO4+2HBr66.7%Fe+2H+=Fe2++H2↑,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成为稀硫酸,与Fe反应产生H2检验SO2是否除尽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E,影响H2的检验b澄清石灰水
18.过滤普通漏斗铁(Fe)Fe+H2SO4═FeSO4+H2↑冷却结晶取少量Fe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FeSO4溶液已变质
A.NH 是三角锥型结构
B.H2O2分子中只极性共价键
C.1mol[Co(NH3)6]3+中含6mol配位键
D.NH3和H2O与Co3+的配位能力:NH3<H2O
5.三氟甲磺酸用途十分广泛,是已知超强酸之一.其化学式为:CF3SO3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H<C<O<F<SB.稳定性:H2S<HF<H2O
A.“暖冰”是由于在电场中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得到的混合物
B. 时,水凝固形成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该条件下 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题答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1;1;2.C3.C4.A5.(1);(2);(3);6.7.8.(1)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2.B3.C4.(1) 金属性;(2) 金属性;(3) 非金属性;(4) 非金属性;(5) 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 B 强于强于,强于强于强于。
6.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
第三节化学键1.①②③④⑤⑥。
2.C3.D复题 P281.(1);(2);⑥;(3) B>A>C;(4);(5);(6) 18.2.C3.A4.D5.D6.A7.D8.A9.(1) A、B、C、D、E、F、G、依次为 Na。
黄。
(2) A、B、C、D、E、F、G、依次为 Na。
(3) A、B、C、D、E、F、G、依次为 Na。
10.(1)。
(2) 熔点、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3) 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热量;放出。
3.第二页(共14页)4.②③④⑤⑥,①。
5.D6.C7.AD8.(1) D;(2) C。
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吸收的热能由外加热源(如酒精灯)提供,以满足断开反应物化学键所需能量的不足。
4.例如,聚丙烯可以用于制造塑料等产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过关检测卷(B)含答案

第二章过关检测卷(B)(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中含有两种上述作用力的是()。
①NaOH②SiO2③Na2O2④金刚石⑤NaCl⑥白磷A.①③⑥B.①②④D.③④⑤NaOH是离子化合物,Na+与OH-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②SiO2是共价化合物,只存在共价键;③Na2O2是离子化合物,Na+与O22-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④金刚石中只存在共价键;⑤NaCl是离子化合物,只存在离子键;⑥白磷存在P—P共价键,白磷分子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故选A。
2.下列有关共价键的描述,错误的是()。
A.键能:C—N<C N<C≡NB.键长:I—I>Br—Br>Cl—ClC.共价键极性:H—F<N—H:NF3<NH3答案C解析两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的数目越多,键能越大,故键能大小关系为C—N<CN<C≡N,故A项正确;原子半径:I>Br>Cl,故键长大小关系为I—I>Br—Br>Cl—Cl,故B项正确;元素的电负性:F>N,故共价键极性:H—F>N—H,故C项错误;电负性:F>N>H,使成键电子对更偏向于F,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减小,键角变小,所以键角NF3<NH3,故D 项正确。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氨水中含有多种分子间氢键B.H2O的沸点比HF的沸点高,可能与氢键数目有关C.氢键X—H…Y—的三个原子总在一条直线上,HF沸点最高,是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NH3与H2O、H2O与H2O之间都存在氢键,A项正确。
氢键F—H…F的强度比O—H…O的强度大,但1个HF分子平均形成1个氢键,1个H2O分子平均形成2个氢键,所以H2O的沸点高于HF的沸点,跟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数目有关,B项正确。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试题(解析版)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练习2019.04.03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镁燃料电池具有比能量高、使用安全方便、原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燃料易于贮运等特点。
研究的燃料电池可分为镁—空气燃料电池、镁—海水燃料电池、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
如图为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过程中OH-移向正极B.电池的总反应式为Mg+ClO-+H2O Mg(OH)2↓+Cl-C.镁燃料电池中镁均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酸性电解质中正极反应为H2O2+2H++2e-2H2O2.如图所示,大试管里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里的水挤入大试管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大试管,大试管里的气体可能是()AN2、H2;BCO、O2;CNO2、O2;DCH4、Cl2.3.已知甲烷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其中1个电极的反应式为2O2+ 8H++8e-4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甲烷的一极为负极 B.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2H2O-8e-CO2+8H+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A.风能 B.电能 C.太阳能 D.核能5.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6.下列变化过程,能放出热量的过程有(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硫酸稀释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⑤H2在Cl2中燃烧⑥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⑦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常温常压下即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实验中移开加热装置后铂丝保持红热,表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8.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的酸性减弱 B. a是正极,b是负极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到b极 D. 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9.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构成物质时粒子间的不同作用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阶段限时检测第2章(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阶段限时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Ι(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题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示意图或图示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CO2分子中3个原子共线,为直线形,A错误;图中为电子云肩并肩,是p-p π键电子云模型,B错误;砷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C错误。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CS2为V形极性分子B.SiF4与SO2-3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C.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1∶1D.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答案】B【解析】CS2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SiF4与SO2-3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因此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C2H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3∶2;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O—H键的键能较大。
3.下列各组分子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相同的是()A.CO2与C6H6B.CH4与NH3C.BeCl2与BF3D.C2H2与C2H4【答案】B【解析】CO2分子中C原子采取sp杂化,苯分子中C原子采取sp2杂化;CH4和NH3分子中的C、N原子都是采取sp3杂化;BeCl2分子中Be原子采取sp杂化而BF3分子中的B 原子采取sp2杂化;C2H2分子中C原子采取sp杂化而C2H4分子中C原子采取sp2杂化。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F、HCl、HBr、HI的沸点依次升高B.H2O的熔、沸点高于H2S,是由于H2O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C.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只存在范德华力D.氯的各种含氧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HClO2>HClO3>HClO4【答案】B【解析】HF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沸点最高,沸点高低顺序应为HF>HI>HBr>HCl,A错误;O元素的电负性较大,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故H2O的熔、沸点高于H2S,B正确;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C错误;Cl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对应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酸性强弱顺序应为HClO<HClO2<HClO3<HClO4,D错误。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章 第1节

第二章第一节一、选择题1.(2015·河北邢台一中高一3月月考)“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成物、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解析】阴影部分三者共有,即使来自太阳的能源又属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A.煤炭、石油不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错误;B.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错误;C.太阳能、风能、沼气符合三者条件,正确;D.核能不是来自太阳的能源,错误。
【答案】 C2.(2015·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②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③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④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A.②④B.①⑤C.①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①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②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是放热反应;③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是放热反应;④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是吸热反应;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吸热反应,答案选D。
【答案】 D3.(2015·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解析】A.放热反应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正确;B.化学键断开时需要吸收能量,错误;C.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常温下加快进行,是吸热反应,错误;D.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如燃料的燃烧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放热反应,错误,答案选A。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章 第3节 第2课时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改变外界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限度B.当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反应限度时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C.当某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了反应限度D.当某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答案】 B2.(2015·河南省内黄县一中分校高一下学期月考)在密闭容器中进行X2(g)+2Y2(g)Z(g)的反应,X2、Y2、molL、0.3 mol/L,当反应达到其最大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的是()A.c(Z)=mol/LB.c(X2)=mol/L c LC.c(X2)=mol/LD.c(Y2)=mol/L【解析】A.如果c(Z) molL的Y2,但Y2 mol/L,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A错误;B.如果c(X2 molL,B错误;C.如果c(X2) molL的Z,反应是可逆反应,则Z的浓度不可能为0,C错误;D.如果c(Y2) mol mol/L的Z,所以D正确,答案选D。
【答案】 D3.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体积不变)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到3分钟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10分钟后容器中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3 min前v(正)>v(逆),3 min后v(正)<v(逆)【解析】A.v(正)>v(逆),D错误,答案选B。
【答案】 B4.(2015·浙江省杭州地区重点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已知可逆反应:N2(g)+3H2(g)2NH3(g)ΔH=-92 kJ·mol-1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压缩反应容器使气体体积减小,可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大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C.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N2,同时消耗3 mol H2,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将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进行反应,共放出的热量为92 kJ【解析】A.压缩反应容器使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正确;B.该反应的ΔH小于0,属于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正确;C.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N2,同时消耗3 mol H2,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D.因为N2与H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1 mol N2和3 mol H2只能反应一部分,放出的热量小于92 kJ,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2节(课后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 第二节A 组·基础达标1.下列分子的空间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A .CO 2B .H 2SC .PCl 3D .SiCl 4 【答案】B【解析】H 2S 与H 2O 分子的空间结构相似,均为V 形分子;而CO 2为直线形分子、PCl 3为三角锥形分子、SiCl 4为正四面体形分子。
2.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 .H 2OB .CO 2C .CH 2OD .NH 3 【答案】B【解析】H 2O 分子为V 形,键角为105°;CO 2分子为直线形,键角为180°;CH 2O 分子为平面三角形,键角约为120°;NH 3分子为三角锥形,键角为107°。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SO 3的立体构型为( )A .正四面体形B .V 形C .三角锥形D .平面三角形 【答案】D【解析】SO 3分子的中心原子S 的价层电子对数=3+12(6-3×2)=3,故VSEPR 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结构;由于S 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故SO 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结构。
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H 3O +的空间结构是( )A .三角锥形B .正四面体形C .平面正三角形D .变形四面体【答案】A【解析】H 3O +中O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12(6-1-3×1)=4,O 原子上含有1对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其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5.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H 2S 和NO -3的空间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A .直线形;三角锥形B .V 形;三角锥形C .直线形;平面三角形D .V 形;平面三角形【答案】D 【解析】H 2S 分子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6-2×1)=2,因其σ键电子对数为2,故分子为V 形结构;NO -3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5+1-3×2)=0,因其σ键电子对数为3,则NO -3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发产生吸热反应的是 ( )
A.生石灰 B.固体NaOH C.浓硫酸 D.固体NH4NO3
2.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z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4.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空气量越多越好B.应通入适量空气
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
5.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
6.有A、B、C、D四种金属。
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
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
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
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
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7.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
A.氢氧燃料电池 B.锌锰电池 C.镍镉电池 D.铅蓄电池
8.对于锌一铜一稀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增重32.5g③铜片上析出lg H2④铜片上析出1mol H2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9.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升高温度 B.加入适量的水
C.加入少量CuSO4溶液 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
10.下列四种盐酸溶液,均能跟锌片反应,其中最初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10℃ 20mL 3mol/L的盐酸溶液 B.20℃ 30mL 2mol/L的盐酸溶液
C.20℃ 20mL 2mol/L的盐酸溶液 D.20℃ 10mL 4mol/L的盐酸溶液
1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 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
B.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
C.X、Y、Z的浓度相等
D.X、Y、Z的分子个数比为3:1:2
1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
A.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B.催化剂
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 D.反应物的浓度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C.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14.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由右图表示。
在下列因素中对产生H2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
A.H+的浓度 B.镁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Cl—的浓度
15.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锌片是正极 B.电流从锌片流向铜片
C.氢气在锌片上析出 D.若锌片、铜片同时有气泡冒出,则说明锌片不纯
16.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
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02 mol/(L?min)
B、1.8mol/(L?min)
C、1.2 mol/(L?min)
D、0.18 mol/(L?min)
二、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17.(5分)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形成化学键要。
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____________,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__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__反应。
18.(6分)由铜、锌和稀盐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锌是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
是 。
19.(4分)指出下列变化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1)学校燃烧煤煮饭 ,(2)给手机的电池充电 ,(3)用畜电池点亮灯泡 ,(4)电解水得到O 2和H 2 。
三、简答题(12分,每空2分)
20.(12分)某可逆反应从0—2分钟进行过程中, 在不同反应时间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则该反应的的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能否
用C 表示反应速率?若能,其反应速率为 _____ ,若不能,
则其原因为 _ ________________ ;2分钟后A 、B 、C 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这个条件下,反应已达到了 ____ 状态。
四、实验题(7分)
21.(7分)根据氧化还原反应Cu + 2Ag + = Cu 2+ + 2Ag 设计一个原电池?并判断正负极、写出各电极电极反应方程和反应的类型(在方框内画出原电池装置图)
五、计算题(12分)
22、(6分)在一密闭的2 L 容器中装有4 mol SO 2和2 mol O 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
2 min 末测得容器中有1.6 mol SO 2,请计算:(1)2 min 末SO 3的浓度;(2)2 min 内SO 2的平均反应速率。
23.恒温下,将a mol N 2与b mol H 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 2 (g) +
3 H 2(g) 2NH 3(g)
(1)若反应某时刻t 时,n t (N 2) = 13 mol ,n t (NH 3) = 6 mol ,则a =__________mol ;
(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 L (标况下),其中NH 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平衡时NH 3
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
n(始)∶n(平) =__________; (4)原混合气体中,a ∶b =__________;
物质的量/m o l
(5)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α(N2)∶α(H2)= __________;
(6)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7.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吸热;
↑;负;氧化反应; Zn--2e-=Zn2+;
18.正;还原; 2H++2e-=H
2
19. (1)化学能变热能,(2)电能变化学能,(3)化学能变电能 (4) 电能变化学能
20.A;B,2A+B≒2C,不能,无体积,无法求出浓度变化值;平衡
21.(图略)Cu-C-AgNO
3
22、1.2 mol/L; 0.6 mol/(L.min)
23、(1)16 mol;(2)8 mol;(3)5∶4;(4)2∶3;(5)1∶2;(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