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日日》的全诗翻译赏析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莫。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
悠悠梦里无寻处。
注释:①行云:本指神女。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宋玉《高唐赋》。
此指冶游不归的荡子。
②不道:不知。
③百草千华:“华”同“花”。
此以闲花野草比喻妓女。
翻译:你就像天上飘浮不定的云,不知去了哪里?只知游玩却忘记了回来,也不管春天就要过去,在花团锦簇的寒食节气,你的车马不知停在处。
我含着眼泪独自倚靠在楼台上自顾自语,问那双双归来的燕子,来时可曾与你在路上相遇?我心中缭乱的愁絮就如同空中迷蒙纷飞的柳絮,在迷蒙的梦中你的踪影也无处寻觅。
赏析:这是以女子口气写的一首闺怨词,写一位痴情女子对冶游不归的男子既怀怨望又难割舍的缠绵感情,游子就如流云一样游荡忘了归来,在百草千花的寒食节气,处处情人成双成对,就连燕子也知道双双归来,而游子却不知何处。
望着满天纷飞的柳絮,不禁愁情交织,乃至梦中也梦不到游子。
全词语言清丽婉约,悱恻感人,塑造了一个情怨交织内心的闺中思妇形象,也似乎概况了更广泛的人生体验。
词写闺怨。
上片以飘荡不归的行云,比作浪子。
他把自己的宝马香车都拴系在浮花浪蕊的青楼妓馆边了。
下片则写闺中少妇的孤独与凄苦。
双燕尚懂得归来而人却不知。
离愁被春光撩拨得像悠悠扬扬的柳絮,漫天飞舞,使你在梦里也觅不到踪迹。
作者以轻灵缥缈之笔写朦胧梦境,怨而不怒,蕴藉深婉,可谓别开新境。
鹊原文翻译及赏析篇2原文: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春日》古诗_作者李商隐_古诗春日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欲入卢家白玉堂,新春催破舞衣裳。
蝶衔红蕊蜂衔粉,共助青楼一日忙。
《春日》译文及注释译文在草木阴阴的映照下,弯曲的小溪显得格外碧绿,一场小雨滴落在草坪上溅起细沙。
鹅鸭不知道春天已过,还争相随着流水去追赶桃花。
注释①阴阴:草木繁盛。
②趁:追逐。
《春日》赏析这首写雨后春景。
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
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
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出自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李商隐《无题四首》“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四首》“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全诗翻译赏析其三含情春晼晚⑿,暂见夜阑干⒀。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⒁。
多羞钗上燕⒂,真愧镜中鸾⒃。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⒄。
其四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⒅。
东家老女嫁不售⒆,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⒇。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注释⑴空言:空话,是说女方失约。
⑵蜡照:烛光。
半笼:半映。
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
《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⑶麝熏:麝香的气味。
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
这里即指香气。
度:透过。
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⑷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
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⑸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⑹芙蓉塘:荷塘。
轻雷: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像君之车音。
”起二句以风、雨、雷等景物起兴,烘托女子怀人之情。
⑺金蟾:金蛤蟆。
古时在锁头上的装饰。
啮:咬。
⑻玉虎:用玉石作装饰的井上辘轳,形如虎状。
丝:指井索。
⑼贾氏:西晋贾充的次女。
她在门帘后窥见韩寿,爱悦他年少俊美,两人私通。
贾氏以皇帝赐贾充的异香赠寿,被贾充发觉,遂以女嫁给韩寿。
韩掾:指韩寿。
韩曾为贾充的掾属。
⑽宓(fú)妃:古代传说,伏羲氏之女名宓妃,溺死于洛水上,成为洛神。
这里借指三国时曹丕的皇后甄氏。
相传甄氏曾为曹丕之弟曹植所爱,后来曹操把她嫁给曹丕。
甄后被馋死后,曹丕把她的遗物玉带金缕枕送给曹植。
曹植离京途径洛水,梦见甄后来相会,表示把玉枕留给他作纪念。
醒后遂作《感甄赋》,后明帝改为《洛神赋》。
魏王:指魏东阿王曹植。
⑾春心:指相思之情。
⑿晼(wǎn)晚:日暮。
春晼晚:春暮。
晼:一作“院”。
⒀夜阑干:夜深。
⒁烘:灯光明达透出窗帘的情状。
⒂多羞钗上燕:《洞冥记》谓汉武帝元鼎间有神女留玉钗与帝,至昭帝时化白燕升天,因名玉燕钗。
句言己不能如钗上燕接近其人,故“羞”。
李商隐《日日》全文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日日》全文译文及赏析《日日》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李商隐擅长抒写日常生活中某种微妙的诗意感受,这首诗即写于某年春天,作者因春光引发一种微妙感受而作此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日日》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日日》唐代:李商隐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日日》译文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
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日日》注释日日:意为一天天。
唐王昌龄《万岁楼》诗:“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
南朝宋吴孜《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
”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
汉陆贾《新语·道基》:“润之以风雨,曝之以日光。
”山城:依山而筑的城市。
北周庾信《奉和泛江》:“岸社多乔木,山城足回楼。
”心绪:心思,心情。
隋孙万寿《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心绪乱如麻,空怀畴昔时。
”浑无事:即全无事。
浑:犹全。
游丝:指春天时虫类吐在空中而四处飞扬的细丝。
南朝梁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
”《日日》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题或作“春光”,或作“春日”,皆非,应是截取开头一句的前两字而成。
在李商隐诗集里有很多诗是属于这种虽曰有题实为无题的,如《流莺》(其首句云“流莺漂荡复参差”)、《相思》(首句云“相思树上合欢枝”)、《人欲》(首句云“人欲天从竟不疑”)等皆其例也。
全诗可分两层:前二句写的是春景,后二句是写由此景而感发的心情、意绪,并以“游丝”绾合前景后意,显得十分自然、缜密。
诗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家国大事,也看不出什么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
但是却从这普普通通的景色抒写中传达了诗人某种幽微而复杂的体验或感受,而这才是此诗感人之所在。
首句“日日春光斗日光”写诗人眼中的春色。
一句之中连用三个“日”字,妙在使人不觉其重。
《春日》翻译及赏析
《春日》翻译及赏析《春日》翻译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春日》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春日》翻译及赏析1春日闻杜宇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翻译杜鹃鸣声凄厉,每天都在劝我归去。
我的一片思乡之情这样深、这样痛。
如果有谁知道望帝有灵,那么可以问问他,希望他告诉我究竟何日是归期。
注释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
杜鹃:鸟名,又叫杜宇、子规、布谷鸟。
相传是古时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
其啼声有两个特点:一是连鸣不断,似泣似诉凄厉悲凉,民间有“杜鹃啼呜,泣血方止”的传说;二是叫声恰似在说“不如归去”,因而人们又称之为“催归鸟”。
望帝:即远古蜀王杜宇。
神:神灵。
谓:告诉。
予:我。
创作背景谢枋得曾于德祐元年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不久,元军破城,诗人亲故先后遇害,唯有老母因年老免于一死。
谢枋得饱尝家破人亡之苦,在长期奔波逃亡的过程中,抚今伤昔,将国破家亡的沉重之感凝结于这首思乡之作之中。
赏析谢枋得此诗,抓住了杜鹃鸟啼声的这些特点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其最成功之处在于用望帝的传说来抒发自己彻骨的思归之情,并把这种情绪描绘得缠绵往复,回肠荡气。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里,高度地集中题材。
全诗紧紧围着一个人(作者自己)、一种物(杜鹃)、一件事(归)展开。
仅从字面上来看,四句中有两句出现了作者自己,两句出现了杜鹃鸟,三句出现了“归”字。
进一步研读,还发现其实四句都没有离开这人、物、事三者。
这种反复吟唱的写法,类似民歌中的复沓,仿佛仍有“杜鹃催人归,我归,我归,我归……”的旋律不断萦绕耳际,律感强烈,引起共鸣。
全诗的结构也十分巧妙。
诗的开篇先用杜鹃催归起兴,并连用“日日”二字,足见此鸟之殷勤多情,好像在说物有情而人无意。
但接下来次句却说,我的归心如此急切,可惜无人知道,当然,杜鹃也是不理解我的。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二月二日》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创作于他在抑幕的第三年。
整首诗歌以描写江间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
《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题解:“二月二日”是诗歌开头的前四个字,算不上诗歌的题目,这其实也是一首无题诗。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大中五年(849),柳仲郢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他对李商隐的文名早有所闻,对诗人的坎坷境遇也十分同情,因此奏请李商隐为使府书记。
此时,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已经亡故,诗人撇下一双幼小的儿女只身远赴梓州,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
梓幕期间,经历了丧妻之痛的李商隐格外感伤与孤寂,写下了大量思念家乡、想念亲友、感怀身世的诗篇。
这首诗写的便是诗人在踏青时节的所伤所感。
诗中提到“三年从事亚夫营”,暗示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在柳幕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当然,也有人说这里的“三年”并非实指,但也代指诗人已经滞留蜀地不短了。
句解: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二月二日这天,是蜀中踏青节,江边上人来人往,到处都是欢歌笑语。
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春日,处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就是那久闻的笙声,也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
诗歌一开头就写出了江行游春的感觉和印象。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春天来了,花朵吐出了花蕊,细长如须。
柳树长出了嫩叶,细小如眼。
娇花细柳惺惺忪忪,各自可爱,真是春色恼人。
紫色的蝴蝶和黄色的蜜蜂在花柳之间追逐穿梭,好似春情绵绵。
这两句是接着写江边的春色。
红花、绿柳、黄蜂、紫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更写出了春天色彩的绚丽。
如果说这些景物和色彩都很平常的话,那么“各无赖”和“俱有情”便有新的深层意味了。
“无赖”本是可爱恼人的意思,但放在这里与“有情”相对,便暗含无心、无意的含义了。
古诗初起·想像咸池日欲光翻译赏析
古诗初起·想像咸池日欲光翻译赏析
《初起·想像咸池日欲光》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想像咸池日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前言】《初起》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
此诗首句想像太阳初起的动人情景,次句转写自身盼日出之切,三句写作者处境艰难及生活艰苦,末句写阳光偏照引发作者愤慨,表达了作者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
【注释】⑴《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
”
⑵宋玉《神女赋》:“耀乎如白日初出照屋梁。
”【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诗,但不同于他从前那些,充满了低沉忧伤的情调诗,这首却充满了对光明的追求与呼唤。
起句,诗以“想像”开头,想像太阳初起之前在传说中的咸池沐浴,闪耀发亮的动人情景。
意境奇特。
次句转入自身,五更钟响,回肠百转,急盼日出。
“更回肠”,唯恐太阳不出,盼望之切。
三句,“苦雾巴江”,写作者处境艰难,瘴雾蔽日,潮湿阴暗,不见太阳;“三年”,写诗人留滞巴江时间之长,生活艰苦。
实为政治处境的曲折表达。
末句“不为离人照屋梁”,阳光的偏照引发诗人的愤慨,也表达他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
诗人虽在现实中遭受种种压抑、伤害,但并没有泯灭对于光明的渴望,并希望终有一天,明媚的阳光能够闪烁在他的头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李商隐《无题二首》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无题二首唐·李商隐【无题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注释⑴“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⑴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⑴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⑴“隔座”二句:送钩、射覆,均为古代酒席间游戏。
分曹:分组。
⑴嗟:叹词。
余:我。
鼓:报更的鼓。
唐制,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鼓响天明,即须上班。
⑴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这里借指诗人供职的秘书省。
类:类似。
转:一作“断”。
⑴阊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
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
《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辄六过。
来与权尸解药。
”《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
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
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
”⑴抵:至,到。
《广雅·释诂》:“抵至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
”一作“尚”。
相望:期盼伊。
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
《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考差兮谁思。
”此言昔年期盼一见伊人,乃咫尺天涯,难得一见。
⑴秦楼客:用《列仙传》萧史事。
⑴看:一作“著”。
吴王苑内花:冯浩注:“暗用西施。
”李商隐《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
”可与此同参。
翻译【无题其一】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乐游原/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全文赏析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
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
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1全文翻译及注释全文翻译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注释。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出自唐代杜甫的《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馀通:余)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赏析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
纪事,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
要说明了题意。
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
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幺!作者就这
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
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
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二月二日》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创作于他在抑幕的第三年。
整首诗歌以描写江间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题解:“二月二日”是诗歌开头的前四个字,算不上诗歌的题目,这其实也是一首无题诗。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大中五年(849),柳仲郢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他对李商隐的文名早有所闻,对诗人的坎坷境遇也十分同情,因此奏请李商隐为使府书记。
此时,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已经亡故,诗人撇下一双幼小的儿女只身远赴梓州,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
梓幕期间,经历了丧妻之痛的李商隐格外感伤与孤寂,写下了大量思念家乡、想念亲友、感怀身世的诗篇。
这首诗写的便是诗人在踏青时节的所伤所感。
诗中提到“三年从事亚夫营”,暗示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在柳幕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当然,也有人说这里的“三年”并非实指,但也代指诗人已经滞留蜀地不短了。
句解: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二月二日这天,是蜀中踏青节,江边上人来人往,到处都是欢歌笑语。
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春日,处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就是那久闻的笙声,也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
诗歌一开头就写出了江行游春的感觉和印象。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春天来了,花朵吐出了花蕊,细长如须。
柳树长出了嫩叶,细小如眼。
娇花细柳惺惺忪忪,各自可爱,真是春色恼人。
紫色的蝴蝶和黄色的蜜蜂在花柳之间追逐穿梭,好似春情绵绵。
这两句是接着写江边的春色。
红花、绿柳、黄蜂、紫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更写出了春天色彩的绚丽。
如果说这些景物和色彩都很平常的话,那么“各无赖”和“俱有情”便有新的深层意味了。
李商隐《夕阳楼》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夕阳楼》全诗翻译赏析李商隐《夕阳楼》全诗翻译赏析《夕阳楼》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作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天。
作者的知己萧澣被贬,诗人登夕阳楼(此楼为萧澣在郑州刺史任上所建),触景伤情,感慨万千,写下这首情致深婉的小诗。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商隐《夕阳楼》全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夕阳楼》作者:唐·李商隐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翻译:人的一生总是非常多的波折,花明柳暗之事让人兴起无限愁绪就像尽力登上很高的城楼才发现更高的楼还在前方,仰望天空,万里寂寥,只有一只孤雁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飞去。
但到了这个时候,忽然才顿悟自己的身世原来也和这秋日的孤雁一样孑然无助。
注释: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天。
作者的知己萧澣被贬,诗人登夕阳楼(此楼为萧澣在郑州刺史任上所建),触景伤情,感慨万千,写下这首情致深婉的小诗。
②夕阳楼,旧郑州之名胜,始建于北魏,为中国唐宋八大名楼之一,曾与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等齐名。
据宋、明、清历代诗人所写之诗,嘉靖《郑州志》、民国五年《郑县志》所载,以及198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残断“夕阳楼”碑可知,夕阳楼位于今郑州商城遗址西南角,为旧郑州城内最高处,与周围亭台楼阁相连,形成一组建筑群,登楼远眺,可见西南梅、泰诸山。
明代中叶后倒塌失存。
也有人认为夕阳楼址在今荥阳境内。
无数文人墨客骚人雅士为它倾注了大量的赞美笔墨。
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也在这里题诗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野塘菡萏正新秋,红藕香中过郑州。
仆射陂头疏雨歇,夕阳山映夕阳楼。
”赏析:此诗大约作于大和九年(835)秋。
据自注可知,萧正在遂州。
夕阳楼是萧在郑州做刺史时所建。
商隐昔曾投靠萧澣,有知遇之谊,故称"所知"。
商隐此时当在荥阳,闻知交远谪,而独上夕阳楼,抚今追昔,乃有孤鸿零落,前程未卜之叹。
故虽有花明柳暗之景,却无秋高气爽之情,唯觉愁情绕天。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出自唐代李嘉祐的《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1全文赏析唐人的送行很多。
但送行有种种情况,诗的情味也就大不一样。
这里是送一个年轻人去探望他的叔父,而他的叔父,又是那里的州官。
恰逢时节在初春,正是游历的大好时光。
对一个刚成年的人来说,游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说,这都是一件好事。
尽管离别免不了引起依惜别之情,但也被替对方高兴的心情掩盖了。
这就决定了这首诗的明快基调。
诗的首联点明了送人春日出游的意思。
诗人化用了前人的诗句。
谢灵运《悲哉行》说:“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
”王孙是对年轻人的尊称。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漂母对韩信说过这样的话:“吾哀王孙而食之,岂望报乎!”王牧恰好姓王,所以用在这里更显恰当。
汀洲,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水边。
细草绿,时值早春,小草刚刚发芽。
古人常常把春草和离情联系在一起。
《古诗十九首》说:“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浓,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所以一说“细草绿”,惜别之意也就蕴含其中了。
【诗歌鉴赏】李商隐《日射》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日射》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商隐《日射》原文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李商隐《日射》翻译
待更新
李商隐《日射》赏析
《日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词作品,这首抒情诗写的是空闺少妇的怨情。
同类题材在唐人诗中并不少见,如王昌龄《闺怨》就是著名的一首:“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末句点明离愁,是直抒其情的写法。
可是此篇《日射》却不一样,它避开正面抒情,没有一个字涉及怨情,只是在那位闺中少妇无意识地搓弄手中罗帕的动作中,微微逗露那么一点儿百无聊赖的幽怨气息。
整首诗致力于用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
一、二句“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描写春景。
映射于纱窗上的明媚阳光、撼响门扉的风及院子里盛开的红蔷薇花,都表明季节已进入春光逝去的初夏。
三、四句“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描写女主人公仍置身于空寂的庭园中,重门掩闭,回廊四合,除了笼架上栖息的绿毛鹦鹉,别无伴侣。
人事的孤寂寥落与自然风光的生趣盎然,构成奇异而鲜明的对比。
作品尽管没有直接抒述情感,但将足以引起情绪活动的种种景物和整个环境再现了出来,也就不难窥测主人公面对韶华流逝伤感索寞的心理,通篇色彩鲜丽而情味凄冷,以丽笔写哀思,有冷暖相形之妙。
这种“尽在不言中”的表现手法,正体现了诗人婉曲达意的独特作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七夕李商隐的翻译和赏析
七夕李商隐的翻译和赏析七夕李商隐的翻译和赏析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夕李商隐的翻译和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辛未七夕作者:唐·李商隐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注释】①辛未:大中五年。
通篇抒写对“仙家好别离”和“无意酬乌鹊”的疑问不解。
②《荆楚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
年年织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惟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③碧落:指天。
可要:岂必。
金风玉露:秋风白露。
④崔寔《四民月令》:“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如地河之波,辉辉有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
”此写银河上微云未接,织女尚未渡河。
⑤《白帖》引《淮南子》:“乌鹊填河以成桥而渡织女。
”⑥《荆楚岁时己》: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蟢子网于瓜上者,则以为得巧。
【赏析】碧落银河之畔,正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良好场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风玉露之七夕才相会呢?大约正是由于仙家之好别离吧?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诗人苦闷难释的孤寂心态,语意感伤,心境难堪。
本诗从猜测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离别之苦,才有佳期之乐。
然后转到描写佳期的喜庆气氛,以及期盼团圆的心情。
最后想到民间风俗,问:“既奉出食品,让蜘蛛代为乞巧,那又如何答谢搭鹊桥的乌鹊呢?”【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二月二日》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二月二日唐·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⑴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⑴东风:春风。
笙:一种管乐器。
它是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⑴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
柳眼: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称为柳眼。
无赖:本指人多诈狡狯,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长,从而撩起游人的羁愁。
⑴元亮井:这里指故里。
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
⑴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
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
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⑴游人:作者自指。
⑴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
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翻译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赏析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
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
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
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
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
“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写江上春色。
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
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
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
李商隐《晚晴》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晚晴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释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⑴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⑴并:更。
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
迥:高远。
⑴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⑴越鸟:南方的鸟。
翻译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赏析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
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说是从时、地两方面把诗题一体化了——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
初夏多雨,岭南尤然。
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
这种景象与感受,本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
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
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
这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
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
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地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或者说正由于有已往的厄运而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
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晚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
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
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
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颔联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
古诗谒山·从来系日乏长绳翻译赏析
古诗谒山·从来系日乏长绳翻译赏析《谒山·从来系日乏长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前言】《谒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创作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揭示了岁月难再、世事无常这一宇宙、人生和社会现象,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无奈,也隐含着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难展的不幸遭遇的哀叹。
全诗风格奇幻瑰丽,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注释】⑴谒山:拜谒名山。
谒:拜见,朝见的意思。
⑵系日乏长绳:用傅休奕《九曲歌》“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句意,说明时光难以留驻。
⑶水去:含有两个意思:一、与“云回”一样是所见景象,含有“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的意思;二、指时间的消逝。
《论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话,是把时间比作流水。
李商隐进而把流水当作时间。
恨不胜:怅恨不尽。
胜,尽。
⑷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
《神仙传》载,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李商隐据此想像沧海(指东海)是麻姑所有的。
⑸一杯春露:指沧海之水(也就是沧海里所汇聚的时间)已orG少到只剩一杯了。
【翻译】自古以来,就没有能系住太阳的长绳,逝水东流,白云舒卷,更令人怅恨不胜。
正想向仙人麻姑买下沧海,哎,只剩得一杯春露,其冷如冰。
【赏析】题称“谒山”,作者当是拜谒名山时见水流日落的景象而作。
感时光之流逝,叹世事之变迁,诗人为之而怅恨不已。
时间的流逝,使古往今来多少志士才人慷慨悲歌。
李商隐这首诗,所吟咏慨叹的尽管还是这样一个带有永恒性的宇宙现象,却极富浪漫的奇思异想,令人耳目一新。
“从来系日乏长绳”,诗人开篇运用典故,表达了时间一去不可留的怅惘之情。
古人想用绳子来拉住西沉的太阳,以此挽留时光的流逝,可是又哪有这么长的绳子呢?事实上从来就没有系日的长绳,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时间无穷无尽的流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日日》的全诗翻译赏析 “几时心绪浑无事, 得及游丝百尺长”的诗意: 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 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将抽象的思绪,用游丝的比喻, 达到自然浑成,情境妙合,手法新奇。
出自李商隐 《日日》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注 ①心绪:思绪、情绪。
②浑无事:全然无事。
③游丝:飘动着的蛛丝,喻春景。
参考译文 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
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 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 赏析 《日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写作者因春光烂漫所引发 的一种幽微复杂难以名状的情绪。
第一句以奇特的语言写作者对艳阳照耀下一片 烂漫春光的独特感受, 表现出美好的春光尚未消逝之前的美艳景象。
第二句实写 春光,微寓心绪。
三、四两句由这种复杂微妙的意绪进一步引出“心绪浑无事” 的企盼。
全诗以一种在心灵上近乎真空的状态和一种无所依托的微妙感受衬托出 作者缭乱不安的心情。
全诗可分两层: 前二句写的是春景, 后二句是写由此景而感发的心情、 意绪, 并以“游丝”绾合前景后意,显得十分自然、缜密。
诗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 家国大事, 也看不出什么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
但是却从这普普通通的景色 抒写中传达了诗人某种幽微而复杂的体验或感受,而这才是此诗感人之所在。
首句“日日春光斗日光”写诗人眼中的春色。
一句之中连用三个“日”字, 妙在使人不觉其重。
原因何在?这须从“斗”字说起,“斗”乃“争强竞胜”之 意, 是此句之“眼”, 有了它才使“春光”、 “日光”充满了勃勃生机。
在这里, “春光”和“日光”都具有双重含义。
从字面看, “春光”泛指春天明媚艳丽的
风物景致。
“日光”则指时色天象。
前者为物色,后者是时间,随着时间(“日 光”) 的推移, 物色 (“春光”) 也在不断变化, 而这推移与变化又是瞬息迥异, 所以诗人用“日日”状其景况, 以“斗”字提挈于时色物象之间, 竟成此一热闹 繁华的场面。
因此不妨说这句诗是以开朗、 畅快、 愉悦作底色的。
但是另一方面, 在古典诗文里“春”、“日”还有另一重喻意,另一个传统,即人们常将春、秋 同人的青春年少和年迈衰老联系在一起, 或者竟是二者的代名词, 将时日光阴同 人的生命时光相比拟。
自从屈原发出“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 骚 》)的叹息之后,这种对生命本体的强烈意识和深沉感喟便无时无刻不倾注 于诗人的笔端。
了解了这一层,再来看李商隐的这句诗时,便会有不同的感受。
“斗”字虽突现了春色的繁盛迷人, 但是, 在这愉心悦目中又蕴含着诗人莫名其 妙的忧惧和哀伤, 而这种不易觉察到的潜在情绪又终于发展成了后二句感情的直 接坦露。
如果说首句还是笼统地描摹, 那么次句“山城斜路杏花香”则是比较具体地 状写了。
“山城斜路”指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其实在看到“日日春光斗日光” 之前诗人就已经走在这弯弯曲曲的路上了, 这是诗家用笔狡狯之处。
——“杏花” 大约是“山城斜路”边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景物,所以单独拈出,又以“香”字 来渲染,使春色具体化、立体化了。
这两句虽同是写春色,但一较抽象,一较具 体; 一是望中之感受 (视觉的) , 一是从嗅觉中得来, 略有不同, 因而富于变化。
三、四句“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应作一气读。
这大概是套用 了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百丈游丝争绕树”的诗句 。
诗人缓步行进在山城斜路上,看见在空中自由自在浮动着的游丝,想到自 己整日为尘世俗事所萦绕不得安宁,竟觉得自己反不及这无声无息的“游丝”, 于是才生出了这一奇想: 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像这百尺游丝一样浑然无知无觉、 自 由自在呢?但诗人毕竟不是“游丝”, 庄周化蝶那是梦中才有的事, 所以企羡也 就只能归于企羡,“心绪”既不能似“游丝”一样“浑无事”,而诗人的烦恼、 忧郁也就只能依然故我。
如此思来想去, 竟觉得此时“心绪”之多“事”比直说 更增百倍令人难堪。
这种将有感情的人同无情的物相比的构思在古典诗词 中是非常常见的,有时是正接,有时是反衬,如杜甫 《秋兴八首》诗“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有巢可归的燕子 反衬人的无家可归;又如岑参《寄左省杜拾遗》“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以鸟儿高飞喻写自己的抱负和眼下的不得志等等。
但在这些诗里还多是可以寻绎 的外在类比联想, 而在李商隐这两句诗中则是以双关的“绪”将无形无影的心理 情绪 (“心绪”) 同空中的“游丝”联系起来。
这可以看出李商隐诗设喻的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