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专题突破:20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点整合【易记】一览表 新中国成立后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点整合【易记】一览表 新中国成立后 新人教版必修1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项目内容时期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农业合作化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
挫伤了生产者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党中央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4次调整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4次调整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4次调整
1、1950—52,土改:地主土地私有→农私;作用:利于完成民革,积极性,但是,小农不利工业化。

2、1953—56,三改:农业合作化运动;农私→公有;作用:生产力增长,积极性,但是,有利于工业化。

3、1958—78,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作用:挫伤民革,积极性。

4、1978—农改=家联、乡企、非农产业,废除公社;作用:利于调动积极性。

新中国城市生产关系的调整:
1、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建社义性质的国企;作用:人民政府掌握经济命脉,利于巩权,恢经。

2、建国初,合理调整工商业;作用:利于国计民生。

3、建国初,工矿企业民主改革;作用:确定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4、三改中,对资义工商业的社改;作用:私→公,标志社义制度的建立。

5、11届3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用:大大生产力。

高考材答提问归类:
一、变化类:变化前后的内容都要表达
二、趋势类:看提示语,数据增减趋势,恶化衰退、兴起超过进一步更
三、特征类:古、政、经、思、民族、外交;世界史:十国际关,民族解放,社义史
四、经济类:农业原因:政局、政策、前代、工具、水利。

工业原因:1、2工
业革命。

商业原因:农工为基础,时空扩大。

五、变化原因类:内外;主次:根直
六、评价类:积消;正面,反面,正反面
七、目的类:直接,间接=根目
八、启示类:经验、认识、启发、结论、建议:来自于史实
近两年已考大题的专题(成绵1、2、3,上年川、全高考)不考。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 义的积极性。
⑷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过去的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 使用,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 的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⑴1950年,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 力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农民无地少地。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农 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有—私有)
意义: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废除,农 民翻了身,为新中国农业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⑵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满足国 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内容: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 义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私有—公有)
改造方式:合作化
意义: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 设奠定了基础。在农村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⑶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当时党的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 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实行全民所 有(公有—公有)

历史知识点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历史知识点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一、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一、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态比较二、近代西方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差异(一)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1)基本肯定说。

①梁启超运用资产阶级历史观对其进行评价和总结,他认为,洋务运动实为维新变法起了“开路”的作用。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本肯定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进步性的运动,它揭开了封建制度下的中国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尽管它存在消极作用,但总的来说是顺应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

(2)基本否定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本否定者认为洋务运动总体上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需要,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但他们也承认洋务派兴办工业,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刺激和推动的作用。

(二)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问题(1)基本肯定。

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但总体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应当肯定。

(2)基本否定。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改造过早,脱离了中国国情;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实践,中国又回归到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学者认为,中国应该按照《共同纲领》搞新民主主义社会,生产力有了发展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3)在基本肯定的基础上对失误进行足够的估计。

多数学者认为,当年的所有制改造和今天的所有制形式改革特别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

两者都是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大决策。

因此,既不能因为肯定今天的改革而怀疑或否定当年的改造,也不能因为肯定了当年的改造而指责今天的改革。

许多文章专门探讨了三大改造后期工作过急、过快、过粗和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形式的原因与教训。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观的经济规律
内容: 一大二公(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办公办食堂
土地所有制性质:公有制
公有制
影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间:1978年
地点:安徽理方式。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所有制性质:公有制
公有制
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农民收入提高
1.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2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性质:私有制
私有制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农业合作化运动
时间:1953-1956
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工业化 的需要;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需求
内容: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所有制性质:私有制
私有制
3.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
原因: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第一次: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土地改革)第二次:农业生产合社(三大改造)第三次:人民公社化运动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五次: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1、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主要是因为()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选A。

3、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该“一号文件”着眼于()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解析】选A。

4、1949年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A.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5、有人根据右图编了一首顺口溜:“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

”这首顺口溜反映的现象出现于()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选C。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

1.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1.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私有制2.1953-1956年,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变土地私有为公有3.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4.新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农民拥有使用权。

2.近代时期中国政府名称变化晚清政府(1840—1912),中华民国政府(1912—1949),这期间由于政治中心和掌握实际权力的政治派别不同,又分为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结束於1912年3月12日),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3.中国近现代史分期近代(1840--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5.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919年5月——1921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1924年——1927年:国民大革命1927年7月——1937年7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抗日战争时期1946年6月——1949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现代(1949-至今)1.1949-1956,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开始三大改造)2.1956-1965,十年建设时期(1956,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4.1978-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4.中共领导军队名称变化1924-1927, 国民革命军1927~1937,中国工农红军1937~1945,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第十八集团军,但仍习惯叫八路)新编第四军1945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5.中国近代国旗变化(大清龙旗) (五色旗) (青天白日旗)6.国共重要会议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2.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嘉兴南湖):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3.中共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如何区分现代史上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如何区分现代史上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如何区分现代史上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学生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很容易概念混淆。

所以我以课堂实例来谈谈对这四次调整的区分。

这四次调整牵涉到: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情分析:这四件事中,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容易区分,但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念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学生最困惑的地方就是“都是合作,都是集体化,到底哪里不一样?”这是我本次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这个分析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基础上,所以教师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能让初二的学生对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个清晰的了解。

环节一:图说历史图一:图二:图三:图四:问题1:请说出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问题2:请将这四件事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问题3:如果让你在这四件事中找出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事,是哪一个?问题4:你这么区分的依据是什么?问题5:土地改革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设计目的:一个是要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另一个是让学生掌握四件事中只有土地改革是土地私有,其他都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之上。

过渡:土地改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但是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土地的公有制。

哪件事实现土地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环节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PK:一看加入方式:材料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材料二:人民公社:不需要申请,不需要任何加入手续,只要具有村中户口即为成员,不入便被打入“另册”,一经加入无法退出。

问题1:通过这则材料,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二看集体化程度材料一:农业生产合作社中的社员私有的土地无代价地转为集体所有;社员私有的耕畜、大中型农机具则按合理价格由社收买,或为集体财产。

社员的生活资料和零星树木、家畜、家禽、小农具以及家庭副业所需要的工具等,仍属社员私有。

材料二: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而成,一个乡成立一个公社,以公社为核算分配单位,由公社把高级社之间的经济收入扯平。

教师招聘考试常见历史知识点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教师招聘考试常见历史知识点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教师招聘考试常见历史知识点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招聘考试常见历史知识点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一、考情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常考知识点,这四次调整指的是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 三大改造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新中国成立后,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展“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

1956年,中共八大奠定了社会主义探索道路的良好开端;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有所好转,但“文化大革命”带来经济的劫难。

一、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3)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4)基本途径和方式:①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小农个体经济改变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②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通过“赎买”政策,最后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指受国家政权控制和监督的资本主义.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后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赎买”政策指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5)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和不足: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七 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七  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专题七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一. 土地改革1、原因(必要性)(1)、封建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2)、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获得土地2、时间:3、标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5、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土地仍然是私有制的6、土改之前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与土改之后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二者都是土地的私有制,但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剥削。

7、意义:(1)土改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巩固了人民政权。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5)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 农业合作化1、原因(1)、土地改革后,分散的个体经营仍然阻碍农业的发展,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需要通过更深入的改革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2、目的:走集体化,共同富裕的社会道路3、核心内容: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4、形式:合作化5、结果: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土地的集体化。

三. 人民公社化运动1、原因:(1)、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2)、总路线的引导(3)、对社会主义所处阶段和国情的错误认识2、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最好的组织形式。

3、核心内容: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4、特点:高度集中政社合一体制,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劳动者缺乏积极性5、典型现象:吃食堂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演变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演变

路线:土改中坚决贯彻“依 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 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 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 农业生产”的总路线,特别 是对富农经济采取了保护的 正确策略,加上走群众路线 和建立城乡最广泛的反封建 统一战线,从而减少了土改 的阻力,使土改工作进展顺 利。
土地改革 彻底废除 了封建剥 削的土地 制度,使 亿万人民 实现了 “耕者有 其田”的 千年梦想, 生产积极 性得到极 大提高
鼓 足 干 劲, 力 争 上 游
影响:进一步使生产关系超前变革,严重脱 离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群众觉悟,挫 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农村经济陷入混乱状态。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背景:经过6O年代初调整以后的人民公社体 制,仍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一是生产规模仍 然较大,生产关系仍超越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二是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 严重挫伤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国家的工业化也受到很大影响。
意义:这次土地改革,政治上巩固了工 农联盟和人民政权;经济上使得农村经 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 开辟了道路。
二、农业合作化(1953-1956) 农业合作化(1953-1956)
背景:随着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为 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决 定在农村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这首先是因 为农业不能满足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对商 品粮的需求。其次,土改后的农民虽分得了 土地,但有些贫下中农因畜力和农具等生产 资料不足,生产、生活上仍有困难。因此实 行农业合作化,是符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的, 是必要的。
三、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 -1978)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知识链接]1、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冬——1952年底。

(2)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三亿多人口强烈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3)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核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皆为私有)(5)历程: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6)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务,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合作化运动。

(1)时间:1953年——1956年。

(2)原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方式: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工人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核心内容: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现集体经营。

(5)历程:从1953年春,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穿凿列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1955年,政府回忆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到1956年底,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6)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1978年。

(2)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经验不足,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目的:建立人民公社是试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 C项正确;中共八大确立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
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与题意无关,故
D 项错误。
4.( 2013·山东文综· 14)20 世纪 50 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
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后者则认为 20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 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 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 公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
有化程度越高, 越能促进生
公有化规模
产力发展
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 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 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 亏
影响 解放农村生产力, 促进了农业发展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
人私有农业进行改造,故 A 项正确;“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没有出现互助组,故
B 项错误;
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出现了公社, 公有化的程度比合作社还要强, 故 C项错误;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为改革开放以后的举措, 是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并没有出现互助组, 故
D 项错误。
3.( 2014·北京文综· 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
—30 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 (
)
A.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
.人民公社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时间是 20 世纪 50 年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新
产生的事物,苏联所没有的,排除 B. 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新事物是出
故C
项错误;由材料中“恢复单干” ,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 “兄弟队”“家庭式作业”分析
可知,这则材料可以作为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的例证,故
D 项正确。
2.( 2014·安徽文综· 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 “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
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
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排除 A 和 C,苏联认为 20-30 年代苏联进行过类似尝试,农业
集体化,故选 D。
5.(2012·上海单科卷· 29)右图中的农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因为他即将
()
2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 极性,阻碍了生产
力发展
极大地调动了民 的生产积极性,推 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真题突破
1.( 2015·广东文综· 16) 1961 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
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
“兄弟
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劳动力的现象。 政府号召组织起来, 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 我是青年团员, 还是
1
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A
根据题中的关键信息“单家独户的经营” 、“互助组”,可以判定建国后国家对于土改后的个
(
)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答案】 D
依据时间“ 1961 年”可知,当时的农村处于人民公社下的生产状态,土地所有
制没有发生改变,故 A 项错误;农业合作化出现于 1953—1956 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时间不符, 故 B 项错误; 1960— 1963 年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题意无关,
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
.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答案】 C
人民公社化运动将若干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
A
项错误;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与“大组变做合作社” 不符合,
故 B 项错误; 1953 —1956 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
易错易混点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错因归纳: 搞不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原因、内容及影响。 释疑解惑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 公社化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原因
核心内容
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 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 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