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走近杜甫教案
【课程思政案例】语文登高--爱国主义传统节日
语文:登高授课专业:贯通实验项目课程类别:理论课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第一部分设计思路一、本次设计的课程思政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思想内涵,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启发学生联系新时代,激发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主动将自我融人祖国发展的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学会感知美、欣赏美,领悟古诗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进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内容本案例课程思政融入点与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体化设计,穿插在教学环节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课程思政教学时长有机融入整体教学时长。
1.课前:课程思政引入【课程思政融入点一】位于导人环节。
通过一副关于杜甫的对联导入新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浓浓的中国文化氛围内感受到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点拨学生树立将个人与社会、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意识,这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2.课中:课程思政贯穿授课过程【课程思政融入点二】位于课中知人论世环节。
目的在于通过总结杜甫的生平进步理解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而这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体现,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精神早已融人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所以杜甫才会被后世尊为“诗圣”。
【课程思政融入点三】位于课中合作感悟环节。
在对全诗进行了鉴赏感悟,学生明确杜甫所表达的“悲"的内涵后,引导学生得出他所有“悲”的根源正是国家的苦难命运,更是因为他心系国难民殇,进而能够受到杜甫这种忧国忧民情怀的感染,能够自觉地将个人与伟大的新时代联系起来,弘扬爱国精神,树立建设祖国、造福人民的思想信念。
3.课后:课程思政总结反思【课程思政融入点四】位于结课品评艺术环节。
目的在于完成全诗鉴赏、总结艺术特色后,通过诵读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魅力,进而能够激发学生感知美、欣赏美的心理倾向,能够感受汉语的魅力,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部分案例描述登高请学生先看一副对联,说说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哲圣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引出唐代诗人杜甫,进而进人诗歌学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诗词五首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诗词五首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和韵律上的不同特点。
2.了解五首诗词的创作背景,结合作者的生平,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3.熟读成诵,并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五首诗词。
2.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五首诗词的作者及其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和韵律上的不同特点。
2.了解全三首诗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人生平,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熟读成诵,并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古人曾言:“诗言志,歌永言。
”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真心话语,字字关情。
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都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文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至今读来,仍能给人很多启发。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26 诗词五首(出示课件2)二、预习检查,夯实基础读一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4)三、学习诗词饮酒(其五)(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学生查阅本诗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首诗的作者,了解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6)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都很有名。
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这首诗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7)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间,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走近千古诗圣——杜甫”的设计与反思
“走近千古诗圣——杜甫”的设计与反思□王静芬【课程名称】走近千古诗圣——杜甫【课程类型】语文拓展性课程【课程简介】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将比较系统地了解被誉为“诗圣”的杜甫曲折的人生经历、一生中遇到的主要朋友及对他的影响,了解被誉为“诗史”的经典诗歌作品;开展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对诗、写诗,为杜甫“找工作”,制作微信朋友圈,跟着杜甫去旅行……在充分的合作与交流中感受杜甫身上体现出的中华传统思想精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
【适用年级及总课时】六年级、16课时【课程开发的背景及意义】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走近千古诗圣——杜甫”是一门实践活动类的语文学科拓展性课程,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立足两点。
一是对教材内容的适当拓展。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自古以来涌现出许多伟大的诗人与经典的古诗词。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六年级下册也有“古诗词背诵”单元。
但教材中安排的内容有限,我们完全可以向程度适当的优秀传统文化拓展。
杜甫的很多诗通俗易懂,为小学生广泛传诵。
本课程是在教材内容学习的基础上为六年级学生搭建了解诗人、欣赏诗词、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二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
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他的身上凝聚着中华传统思想的精华。
本课程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读杜甫传记、诵杜甫的诗,感受诗人闪光的思想,激发阅读人物传记的兴趣,学习阅读人物传记的方法;通过走近杜甫,感受杜甫的传统思想精华和诗歌风格,了解唐朝的文化与历史,继承先人宝贵的精神遗产;通过开展“跟着杜甫去旅行”的活动,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提高审美情趣,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
初中语文走近杜甫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心系天下,成史成圣走近杜甫主题学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通过知人论世法、以意逆志法品读杜甫不同时期的律诗,学会赏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情感,了解杜甫的思想历程,感受诗人的崇高情怀,树立心系天下的雄心壮志。
课时:「课时课型:1+X型篇目:精读《望岳》,略读《春望》《秋兴八首》(其一)《诗成为圣亦为史》(卢望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慷慷激昂明诗人:有这样一副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这位被誉为“诗圣”的人是谁呢?(学生回答:杜甫)我们今天的学习主题就是“走近杜甫”,开始我们的朝圣之旅。
先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二、知人论世,初识诗人:1、杜甫的名字流芳千百年,为何他被誉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今天就让我们借助卢望军老师所写的《诗成为圣亦为史》,来深入了解伟大诗人的人生、思想创作历程与诗歌风格。
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注意勾画批注。
然后全班交流读了该文后对. 杜甫的感受、认识。
教师提问:(1)杜甫的人生经历如何?(2)这对他诗歌创作的内容和风格有何影响?小结这样做的用意:诗词鉴赏的重要方法之一:知人论世。
屏幕出示“知人论世法”: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木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 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知人论世,即了解一个作家要全而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深入探究他的生平和为人,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而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2、小试牛刀判诗风:同学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我们对其作品内容、情感等方面的理解与把握。
现在我们就试着用知人论世法来读读杜甫不同时期的代表诗作。
(学生先齐读诗句,思考:这是哪一时期的杜甫,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甫?)(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走近杜甫》教学课件
《走近杜甫》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走近杜甫》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21课《杜甫诗二首》中的《春望》和《登高》两首诗。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春望》和《登高》两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春望》和《登高》两首诗的深层含义,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春望》和《登高》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感受杜甫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唐诗三百首》、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杜甫的画像,引导学生认识杜甫。
(2)介绍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春望》和《登高》两首诗,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2)学生勾画诗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思考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春望》和《登高》两首诗的理解。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学习心得。
4. 例题讲解(1)分析《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句子的含义。
(2)解读《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5. 随堂练习(1)学生翻译《春望》和《登高》两首诗。
(2)学生仿写一首以“忧国忧民”为主题的古诗词。
(2)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1.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忧国忧民,感时花溅泪。
2.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杜甫《绝句》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绝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
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设计特色】重在学生参与,激发主体情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设计,多种多样的铺垫、延伸的作业设计,变传统古诗教学的单向灌输为学生的自读、自练、自悟,既激发了主体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又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了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以趣味练习法为主学习《绝句》1.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2.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3.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4.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村”“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名词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
)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
(鸣”与“上”是有动感的;“含”与“泊”是无动感的。
)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
第24课《唐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唐诗三首》教学设计(3课时)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3.品味诗歌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精彩之处。
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品味诗歌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精彩之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读到这些诗句,我们就会想到伟大的诗人杜甫,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杜甫的叙事诗《石壕吏》,感受其中涌动的家国情怀。
设计说明:从学生已学的杜诗入手,引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诗歌,了解诗人、写作背景。
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节奏。
明确: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五字一句,“二三”节奏。
2. 了解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岳》《登高》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歌《江南逢李龟年》《望岳》《春望》。
3. 了解写作背景设计说明: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诗歌体裁、诗人与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做准备。
三、品读诗歌,感受诗情1.朗读诗歌,边读边圈画,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关键信息。
预设:时间:暮——夜——夜——天明地点:石壕村人物:吏、老妇、老翁、作者(旁观者)起因:有吏夜捉人经过: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妇前致词结果: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本诗有四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段诗人傍晚投宿石壕村,遇到差役捉人。
第二到三段老妇的致词。
第四段交代事件的结局和作者感受。
诗中老妇致词的内容是全诗的核心。
25.《杜甫诗三首》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
今日重读杜工部,我辈临文长咨嗟——杜甫诗三首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也是高考阅读中难以理解的题目。
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学兴趣的媒介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分享交流,老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等。
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存在课堂容量小、费时、进度慢等低效情况,往往导致教学生硬,课堂无味,学生阅读能力无法提高等问题。
在杜甫诗三首的教学中,我们大胆尝试和运用群文阅读方式教学,把多首诗歌串联在一起,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同时在课堂上把杜甫的多篇诗文进行比较阅读,拓展一些课外相关内容,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唤醒学生的阅读激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效果较好,学生收获较大。
课文选取的杜甫这三首律诗,都是他后期的作品,写于他寄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期。
《秋兴八首(其一)》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感情强烈。
《咏怀古迹其三》是歌咏王昭君出塞之作,沉郁而苍凉。
《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之作。
学习这三首诗歌,要善于把握景与情的关系,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时局联系起来,逐步深入感受诗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和品味诗歌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鉴赏习惯。
本课教学的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明确意境的准确定义时,先回顾意象的相关知识,明确意境与意象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情境。
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棘手问题是作者生活年代与我们今天相距甚远,对作者隐晦的情感的把握不到位。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的做法是:①美读诗文,落实背诵。
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三首诗的背诵,甚至背诵杜甫更多的诗歌,这样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以便较快进入对诗作的理解。
②旁征博引,提出问题。
集中解决四个问题即: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
初中生杜甫教案
初中生杜甫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欣赏和解读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领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领会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分析,杜甫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包括杜甫的生平介绍、《登高》的译文和解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强调其“诗圣”的称号。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吗?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展示《登高》的全文,让学生自读并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三、深入解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如“悲秋”、“兴尽悲来”、“艰难苦恨”等,分析这些词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教师讲解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结合诗中的内容进行解读。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杜甫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如何才能做到像杜甫那样关心国家大事,关爱民生呢?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翻译并背诵《登高》。
2. 写一篇关于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杜甫的《登高》,让学生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掌握了欣赏和解读古诗的方法,使学生领会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2.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3.学习和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二、教学重点:领悟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语言: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笼罩着漫天黑暗,遭受着践踏和苦难,诗人们或为之扼腕叹息,或为之慷慨激昂,或为之嘶哑歌唱……又或者,会发出另一种声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诗人穆旦的声音。
【设计意图】同为1938创作的诗歌,却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诗境上有所差异。
艾青与穆旦分别作为“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诗也恰巧体现出两种诗派的差别,在比较阅读的同时,也可借此让学生对诗派有所认识。
(二)诗歌感受及层次划分教师语言:既然是倾听诗人的声音,便要以你最认真的态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来理解穆旦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诵读这首诗,并且完成任务:【课件出示】①诗歌整体给你怎样的感受?②诗歌可以如何划分层次?学生活动:朗读,完成任务。
明确:①浪漫的、闲淡的、荡漾的……②1~2节:美好的、令人沉醉的春日图景;3~5节:议论与抒情,抒发憧憬与深情。
老师:请从这两个部分中选一个你喜欢的,试着背一背。
你可以在课本上标注重音、停顿、声调,然后把你的背诵分享给大家。
学生活动:朗诵,分享。
明确:(示例)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柔和地)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悠长地)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回味地)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充满生机地)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设计意图】诗歌的篇幅较长,且有一定的层次,可以进行分节的研读,在此之前先以朗诵来带动理解。
《杜甫诗两首》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杜甫诗两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登高》《登高》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八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
他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中,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
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的同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悲国家之秋、社会之秋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这也是本诗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1、 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2、 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3、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了解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批注;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杜甫的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
夔州,长江边。
刺骨的寒风凛冽地吹着,江边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浑浊的江水滚滚翻腾,向前奔涌。
几只孤鸟在天空中盘旋。
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这时,一位老人走来。
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满身疾病,步履蹒跚……重阳节,本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与亲人一同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
杜甫诗歌的活动设计怎么写
杜甫诗歌的活动设计怎么写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杜甫诗歌的活动设计,可帮助你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杜甫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情感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杜甫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介绍。
2.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及其影响。
3.选取杜甫的几首代表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
三、教学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让学生自行搜集关于杜甫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2.课堂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再进行补充和总结。
3.文本阅读:选取几首杜甫的代表作品,如《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翻译。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取一首诗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5.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包括对诗歌主题、艺术手法、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
6.互动交流:让全班同学针对各组的展示进行提问和评价,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
7.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杜甫诗歌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展示等环节的参与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包括对诗歌的解读深度、艺术赏析能力等方面。
4.个人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人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展示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设计,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中班教案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中班教案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中班教案篇一:《绝句》公开课教案绝句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以前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指名背一两首)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绝句》(板书课题)。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3.学古诗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古诗的三步学习法:出示小黑板学习古诗的方法。
(生齐读)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题目很特别,什么叫“绝句”?(学生交流)《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就是“七言绝句”。
2. 这首七言绝句是谁写的呢?(杜甫)板书:唐杜甫课前预习中你了解了杜甫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他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3.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1200多年前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的第三首。
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语文 - 走近杜甫_九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 - 走近杜甫_九年级语文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介绍杜甫的生平、作品等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杜甫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杜甫极其作品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准备1、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杜甫的古诗、故事等资料。
2、各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全班同学出题若干;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出题若干。
3、卡片、小黑板、幻灯片。
活动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开展抢答、背诵、讲故事等比赛活动。
活动过程一、激趣主持人: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尽历艰危,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首诗篇,现存1400多首。
他就是大诗人——杜甫。
同学们收集了许多有关他的资料,今天,让我们来比比看,谁对杜甫了解得多一些,谁离杜甫更近些。
(出示课题——走近杜甫)二、抢答1、杜甫是唐代诗人,他字(子美)。
2、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
3、杜甫生于(河南巩县),祖籍(襄阳),今属(湖北)。
4、杜甫诗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5、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
三、接诗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背诗1、背一首杜甫描写山水田园景色的诗。
《绝句》(迟日江山丽)《望岳》《江畔独步寻花》《春水》《春夜喜雨》《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2、背一首杜甫的忧国忧民诗。
《登高》《月夜忆舍弟》《村夜》《天边行》《登岳阳楼》3、背一首杜甫战争题材的诗。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 走进杜甫教案
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杜甫诗,但从未对杜甫诗做过系统的梳理,因此对于杜甫诗现实主义的风格,“诗圣”称号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文常记忆的层面,缺乏真正的理解,本节课通过将初中阶段杜甫诗整合进行专题阅读,旨在让学生透过作品深入理解杜诗及其人。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查阅相关材料,了解杜甫生平和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品评人物。
3、结合下发的学习材料,思考四首
诗分别作于杜甫的哪个人生阶段。
过渡:四首诗分别作于杜甫的四大人生阶段,同时也横跨了杜甫的一生,现在我们将通过对四首诗的解读走近杜甫,走进杜甫。
学生活动2
浏览杜甫年表,和搭档一同探讨杜甫的四大人生阶段,并绘制成线形图。
学生齐声背诵四首杜甫代表诗作。
结合创作背景,将四首诗划归到相应的人生阶段。
环节四:对话杜甫
教师活动4
假如你能乘坐时光机穿越到1250年前的唐王朝,并有幸和你敬仰的杜甫面对面,你想和他说些什么?请结合课下观看的纪录片《唐之韵.千秋诗圣》和杜甫诗歌等材料,以“杜甫,我想对你说”为题,将你要对杜甫说的话写下来。
结语:同学们,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接触到的仅20首有余,还有很多杜甫诗需要我们去探究,今天我们走近杜甫、走进杜甫,但我们从未走尽杜甫,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达成这个目标。
学生活动1
学生倾听,并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
自接受教育起,学生接触的李白古诗就比杜甫的要多很多,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李白的文学成就比杜甫的也要高很多,本环节通过引入古今文化名人对杜甫的评论,让学生对杜甫的成就有初步认识,进而引入对杜甫其人、其作品的探究。
环节二: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代表作,走近杜甫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 唐诗三首》教案
24 唐诗三首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3.品味诗歌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精彩之处。
3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第24课预习卡。
第1课时教学《石壕吏》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句式特点。
2.品味诗歌构思,理解诗歌内容。
3.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与诗人的情怀。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
同学们,“安史之乱”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们的眼睛,因为那是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争,那是浸满眼泪、铺满鲜血的灾难。
在这苦难的时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如椽大笔,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篇——《石壕吏》(板书文题)【设计意图】由“安史之乱”引入作者和作品,介绍背景,拉近学生与时代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朗读诗歌,读出情境1.教师范读,标注字音、节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咬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古体诗的句式特点。
2.再读课文,读出层次师:《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关注文中指明时间的词,思考课文的叙事脉络。
(生交流明确,师引导补充)预设课文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是对话,以“耳闻”为线索,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
2021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2)教案与反思
课外古诗词诵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多样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分享阅读感受。
2.采用诵读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学习《月夜忆舍弟》【教学过程】一、解读文题,了解背景1.解读文题师:同学们,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学习诗人如何匠心独运地表达这份深挚的情感。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预设: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诗人想起他的弟弟。
教师补充: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舍妹、舍侄。
题目中的“舍弟”就是谦称自己的弟弟。
2.了解背景课件出示: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
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他几个弟弟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设计意图】创作背景,是作品生长的土壤,是作品内容的底色。
读背景,知文识人,有助于下一个板块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
解题,了解“舍弟”一词属于谦辞,复习古代的称谓,也能初步感受诗人所写之情。
二、描绘诗境,感悟诗情1.诵读想象,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师:同学们,秋夜本来是美好的,但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生活中,诗人在秋夜又看到了什么?请你用心朗读,展开想象,描述看到的内容。
(1)学生多种形式诵读(自由读—分组诵读—指名诵读)。
(2)想象描述。
(3)学生分享。
预设:生1:我看到了杜甫彷徨在城墙边,望着天上的月儿,泪水涟涟。
我听到,边防驻军的鼓声在夜空回荡,悠远又寂寞。
生2:恰逢白露时节,杜甫披着衣服走出小院,月光照着几个匆忙赶路的行人,他们是那样的瘦弱和疲惫。
孤雁悲戚的叫声划过天际,边防驻军的鼓声一声声敲击着诗人的心。
杜甫的悲喜——杜甫诗群文阅读(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杜甫的悲喜——杜甫诗群文阅读教学目标:1. 学习《春望》和《登岳阳楼》,读出韵律和情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了解杜甫其人,读懂杜甫诗中的“悲”,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3. 背诵《春望》和《登岳阳楼》。
教学重点:理解《春望》和《登岳阳楼》两首诗的诗意,读懂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杜甫其人,读懂杜甫诗中的“悲”,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内学习单教学流程:一.复习杜诗回顾其“喜”1. 师谈话导入:对于杜甫,我们一定非常熟悉。
他是唐朝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你能说说你对杜甫的了解吗?生交流。
2. 师:杜甫的诗多,他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号称“生平第一快诗”,那就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生朗诵古诗。
教师提问:在杜甫的这首快诗中,杜甫直白地表达了他的什么心情呢?生回答:快乐、欣喜若狂、激动、兴奋。
师总结:是的,在这首诗中,杜甫字字句句写的都是他的欣喜若狂、激动喜悦,课件出示欣喜若狂。
二.学习组诗读懂其“悲”(一)图示情绪知晓其“悲”师:我们知道杜甫,但是我们并不了解杜甫。
你看!课件出示杜甫的一生中情绪的比例图表:杜甫一生的情绪比例图:问:孩子们,你们透过这个图,发现了什么?生:杜甫的一生中,他的悲伤占了人生情绪的 77.43%。
师:看到这个数据,你想说什么,问什么?预设学生回答:真是不可思议!杜甫的一生居然这么悲伤?杜甫为什么这么悲伤呢?(二)初读古诗走近其“悲”我们了解一个诗人,还是要通过读他的诗。
老师这儿就有两首,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sāo zān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国、城:都指长安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 - 走近杜甫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介绍杜甫的生平、作品等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杜甫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激
发学生对杜甫极其作品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杜甫的古诗、故事等资料。
2、各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全班同学出题若干;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出题若干。
3、卡片、小黑板、幻灯片。
活动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
开展抢答、背诵、讲故事等比赛活动。
活动过程一、激趣主持人: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
生尽历艰危,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
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
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首诗篇,现存1400多首。
他就是大诗人——杜甫。
同学们收集了许多有关他的资料,今天,让我们来比比看,谁对杜甫
了解得多一些,谁离杜甫更近些。
(出示课题——走近杜甫)二、抢答 1、杜甫是唐代诗人,他字(子美)。
2、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
3、杜甫生于(河南巩县),祖籍(襄阳),今属(湖北)。
4、杜甫诗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5、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
三、接诗 1、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背诗 1、背一首杜甫描写山水田园景色的诗。
《绝句》(迟日江山丽)《望岳》《江畔独步寻花》《春水》《春夜喜雨》《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2、背一首杜甫的忧国忧民诗。
《登高》《月夜忆舍弟》《村夜》《天边行》《登岳阳楼》 3、背一首杜甫战争题材的诗。
《前出塞》《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秦州杂诗》《剑门》五、朗诵主持人:大家通过课外学习,已经能够背诵许多杜甫写的诗,但是,你们是否真正理解他
的诗呢?他的每一首诗,写时心情不同,所要表达的思
想也是不同的。
下面就请大家来朗诵杜甫的诗。
比一比。
看谁真正把诗的韵味读出来了。
1、各组推荐一位评委上台。
2、各组推荐两位代表朗诵。
3、评委根据每
位选手的表现,当场打分,当场亮分。
六、赏画古诗
主持人:刚才八位选手声情并茂地为我们朗诵了八首古诗,让我们既感受到了杜甫诗歌高度的情景交融、忧国
忧民思想,同时也想到了杜甫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
他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呀!下面请你任选杜甫的一首诗或一句诗,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用你的彩笔画出来。
1、每位同学自己选杜甫的一首诗或一句诗,理解和想象后自己画。
2、小组内交流,评选出最满意的一幅全班展评。
3、全班展评。
(继续请四位评委打分)七、.总结主持人:通过本次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对杜甫的了解是否比以前更全面、深刻了呢?杜甫有许多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说说看,你最喜欢他的什么?(可以是一句诗,可以是他的性格,可以是他的诗的风格。
)结分,评出优胜小组。
语文-走近杜甫由教案频道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