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化人才建设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信息化人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人才强国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思想。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全面阐述了新的、与时俱进的人才评价标准、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以及相关政策,为我国未来的人才工作和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以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国策,使我国信息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高速发展。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建设将是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按照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信息化人才工作和建设的特点,对我国当前信息化人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合理的、可操作的解决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信息化人才状况

2002年9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纲要称,到2005年,我国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国内市场销售额要达到2500亿元市场目标,在从业人员规模上要形成80万人开发人员队伍。然而现有的统计调查显示,我国国内企业现有软件技术开发人员不足40万人,人才缺口至少40万。2004年7月8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指出,我国信息技术人才严重

匮乏,已成为产业发展严重的制约因素。据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共同发布的人才需求报告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而我国大专院校每年却只有约4万名专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大学生。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国家信息化指数为38.46,而信息化人才资源指数仅为13.43。从这两个数据的反差可以看出,中国对信息化人才可谓求贤若渴。据权威机构预测,从2005年到2009年,中国IT行业将以18.5%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中国IT市场将迎来又一个“黄金年代”,在信息化发展势头的带动下,我国信息化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要,信息产业部已全面启动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按照信息产部《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意见》的要求,从2004年1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信息技术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加快培养一大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后备人才,5年内培训5万名高级信息技术人才,50万名中级信息技术人才和500万名初级信息技术人才。

二、我国信息化人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第一,产、学、研分割,从信息化人才发展战略的角度缺少系统、全面的预测与规划。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和科技部各自独立地组织专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缺乏必要的协作与沟通,没能形成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信息化人才发展总体规划,这无助于我国信息化人才和信息产业的建设,结果是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信息化人才可能在规模或素质上不能满足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

展需要。

第二,信息化人才标准缺乏统一认识或定义,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信息化人才,目前谁也说不清楚。传统的人才标准是1982年国家人事部制定的“中专毕业”或“初级职称”,按照2003年12月19日全国工作人才工作会议的“重能力轻学历”、“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大人才观,传统的人才标准或统计原则肯定不适用了。目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制定信息化人才最低标准要求的指标体系,以便学校好进行针对性培养,使用单位好进行选才。

第三,缺乏信息管理人才。信息管理人才的特点就是既要懂一些信息技术又要懂行政或企业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与法规。由于信息化工作用到的都是高新技术,所以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比其它行业更突出,忽略了管理人才的培养,“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信息管理人才的缺乏不利于信息化事业的持续、高效推进。虽然我国已专门开办了有关信息管理专业,但由于开办时间不长,毕业人数不多,还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第四,缺乏信息安全人才。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工作的全面推进,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200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 27号)已经把信息安全提到了关乎国家安全的高度。2004年1月9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同志全面阐述了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再次强调了当前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

点任务,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建设与培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高达30余万,但是,首届信息安全本科生尚未毕业,目前全国仅有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含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大约只有3500人左右,供需缺口特别大。2000年教育部首次批准武汉大学开办信息安全本科专业,2001-2003年教育部又相继批准了上海交通大学等41高校开设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信息安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已具备每年培养信息安全专业高级专门人才近万人的能力。

第五,技能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技能型信息化人才主要指一线的软硬件开发人员和应用操作人员,也可以说是信息产业的蓝领工人,由于这部分人的工作具有很累、重复、枯燥、收入相对不高等特点,很多人不愿从事这些工作,导致这部分人才缺口很大;高层次信息化人才主要是指既懂管理又懂技术还熟悉国际惯例的领军人才(包括IT企业家、IT职业经理)和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级技术人才(包括高级程序员、系统分析员、高级网络设计师、高级电子商务师、高级信息安全审计师、高级信息管理员等等),这些人才队伍代表一个企业、地区或国家的信息化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小到可以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大到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信息化进程。事实上,我国的上海、北京、广州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目前相当缺乏这方面的人才。

第六,信息化人才培养机构很不规范,培养模式陈旧,培养出

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尤其缺乏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我国进行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正规大专院校有200多所,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十多学科专业,社会各种职业院校、认证或资格培训机构多达数千家。很多培养或培训机构纯粹是为了赶时髦、拉生源争钱,看一下开办院校的目录就可以发现,可以说中国凡是大学或中专都在办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包括很多农业、林业、医学、商业、外语等大专院校或中专职业学校。从媒体上也可以经常看到某某计算机职业学院或培训班学员又被骗了的消息。当然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包括师资、实验环境和教学管理等)的不是主流,更多的培养机构是培养目标模糊,教学内容滞后于实际应用,培养过程比较单一,课程设臵与使用教材不规范,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不健全,缺乏创新和动手实践的环境等等。

第七,信息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化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信息化人才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个性、很大的流动性,现有的人才选拔机制、使用机制、评价机制、流动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薪酬机制等管理制度往往对这些人才有很多限制。另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比其它行业要快得多,所以在职培训或岗位培训就变得非常重要。由于传统观念和成本问题,我国目前有关信息化人才继续或终身教育的制度还很不完善,有待进一步重视与加强。在管理上主要存在的问题还有:人才选拔与用人机制的不健全,尤其是标准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